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2015全国高考动力学计算专题.

2010——2015全国高考动力学计算专题.

2010——2015全国高考动力学计算专题.
2010——2015全国高考动力学计算专题.

2010——2015年物理高考动力学计算题汇编

1.(2010全国大纲Ⅰ卷)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 画出汽车在0~60s 内的v-t 图线;

(2) 求在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解(I)设t=10,40,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1v ,2v ,3v 。

由图知0~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2 2m s -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1v =2x10=20 m /s ①

由图知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冈此

2v =20 m/s

由图知40~6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21m

s -匀减速行

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3201200v =-?= ③

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如

右图所示。

(2)由右图可知,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3060s 20900m 2+=

?= ④

2.(2010课标1卷)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l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以s 为单位),迅速运动的速度为v (以m/s 为单位),

则有

1(9.690.15)1002

vt t v +--=① 1(19.300.15)0.962002vt t v +--?=② 由①②式得 1.29t s =③ 11.24/v m s =④

(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 28.71/v a m s t

==⑤ 3.(2011课标.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3.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

由运动学公式得 0at v = ① 20121at s = ② 2002)2(2

1t a vt s += ③ 设乙车在时间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1s 、'2s 。同样

有0)2(t a v =' ④ 201)2(21t a s =' ⑤ 20022

1at t v s +'=' ⑥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21s s s += ⑦ '+'='21s s s 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75='s s ⑨

4、(2013年大纲卷)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 。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s 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m ,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m ,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 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4.【解析】 (1)l ,则客车速

度为①其中l = 25.0m v = 37.5m/s ② (2) 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 =20.0s 内客车行驶了s 1米,货车行驶了s 2米,货车的加速度为a ,

30

1s vt = ③④ 由题给条件有12L s s =- ⑤ 由②③④⑤式解得a = 1.35m/s 2

5、(2013年新课标Ⅰ卷) (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5.【解析】设B 车的速度大小为v .如图,标记R 的时刻t 通过点K (l,l ),

此时A 、B 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 的纵坐标y A ,G 的

横坐标x B 分别为

① B x vt = ②

在开始运动时,R 到A和B的距离之比为2:1,即OE :OF=2:1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

都为2:1。

因此,在时刻t 有 HK :KG=2:1 ③ 由于FGH IGK ??∽,有 ::()B B HG KG x x l =-④

:():2A HG KG y l l =+⑤

由③④⑤式得

5A y l = ⑦ 联立①②⑥⑦式得 ⑧ 6.(2014课标1 .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

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

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6解: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μ,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a ,安全距离为s ,反映时间为0t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00ma mg =μ ①

20002a v t v s += ② 式中,m 和0v 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

05

2μμ= 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ma mg =μ ④ a

v vt s 22

0+=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m/s (72km/h) ⑥

7.(2014课标Ⅱ)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 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 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 高度处所需要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高速运动受阻力大小可近似表示为2f kv =,其中v 为速率,k 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着陆过程中,运动员和所携装备的总质量100m kg =,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7.【解析】(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 高度处的时间为t ,下落距离为h ,在1.5km 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有: 212v g t

h g t ==

且4343.910 1.510 3.7510h m m m =?-?=?

联立解得:t =87s v =8.7×102m/s

(2)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v m 时,加速度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m M g k v = 由题图可读出360/m v m s ≈

代入得:k =0.008kg/m

8.(2013全国卷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精致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靡攘.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m/s2求:

(1) 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8.解析:(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 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 =0到t =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

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a1=v1t1 ① a2=v0-v1t1 ②

式中v0=5 m/s 、v1=1 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1时速度的大小。

μ1mg =ma1 ③

(μ1+2μ2)mg =ma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 ⑤ μ2=0.30 ⑥

(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

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μ2mg -f =ma 2′

假设f <μ1mg ,则a 1′=a 2′;由⑤⑥⑦⑧式得f =μ2mg >μ1mg ,与

假设矛盾。故f =μ1mg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1′等于a 1;物块的v -t 图像如图中

点画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

s 2=v 0+v 12t 1+v 122a 2′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s =s 2-s 1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式得s =1.125 m

9.(2015新课标1)(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

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所示。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210m s 。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1a ,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1()()m M g m M a μ-+=+ ①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由运动学公式得

1011v v a t =+ ② 20011112

s v t a t =+ ③ 式中,101, 4.5t s s 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10.1μ= 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mg ma μ-= ⑤ 由图可得21221v v a t t -=- ⑥

式中,222,0,t s v ==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20.4μ= 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213()mg M m g Ma μμ++=

313v v a t =-+? ⑨ 312v v a t =+?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12v v s t -+=? ?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1322v v s t +=?

?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21s s s ?=- ?

联立⑥⑧⑨⑩???式,并代入数值得 6.0s m ?=

?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4a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3s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14()()m M g m M a μ+=+

? 234302v a s -=

?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13s s s =+

? 联立⑥⑧⑨⑩????式,并代入数值得 6.5s m =-

?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 10. (2015新课标Ⅱ)(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5

3)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8

3,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求:(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

【答案】(1)a 1=3m/s 2; a 2 =1m/s 2;(2)4s

11sin ma f mg =-θ……⑸

212sin ma f f mg =+-θ………⑹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 1=3m/s 2…………⑺

(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

2015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地理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套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做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答案必须全部凃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做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 3.应答选做部分前,应将答题纸上选做组别的识别框用2B铅笔涂黑;填涂的组别识别框必须与实际应答组别一致,如果不一致,以填涂的组别识别框为准,两组识别框全凃或不凃者得零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②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咸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只要是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1.A 2.D 3.C (二)“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4.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 ①实体书店②实体银行③电信公司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网上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 ) ①交通②人口③集聚④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4.A 5.C

最新高职高考三角函数专题测试

<3 2 10、若 X [二,2 订 cosx = ,则x 等于 咼职咼考二角函数专题测试 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75分) 1、已知角a 的终边通过点 P(-3,4),则sin a - cosa - tana = ( 23 17 1 17 A.- B. C.- D.- 15 15 15 15 2、sin 240 0的值是 1 1 3 A.- B.: 2 2 C . -_2" ° T 3、y-丄si n 2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2 兀 A.— B. n C.2 n D. 4 n 2 4、设 tana =2,且 sin :::0,则 cosa 的值等于 () B. 1 5 1 A. C. D. 5 5 5 5 5、函数y=c ;OS 2(2X )是 A .周期为 -的奇函数 B.周期为- 的偶函数 2 2 C.周期为 n 的奇函数 D.周期为 n 的偶函 数 1 、3 1 .3 A.— B. C. 一一 D.- — 2 2 2 2 71 n , 6、 命题甲:sin x=1,命题乙:x=,则甲是乙的 2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充要条件 7、下列函数在定义域是偶函数的是 A. y=cosx B. y=tanx C. lg x D .sinx JI &函数y = tan(3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兀 A.3 n B. n C. ---- 3 9、函数y=cos3x- 3 sin3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分别是 2 二 2 二 A. , 1 B. , 2 C.2n , 2 3 3 ( D.— 3 D.2 n , 1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题集锦

1.(重庆卷)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C.臭氧消毒餐具D.食醋清洗水垢 2.(上海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3.(全国卷II)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O+H2O高温CO2+H2 B. 3NO2+H2O = 2HNO3+NO C. 2Na2O2+2H2O = 4NaOH+O2↑ D. 2F2+2H2O = 4HF+O2 4.(上海卷)下列物质中,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F2、K、HCl B Cl2、Al、H2 C NO2、Na、Br2 D O2、SO2、H2O 5.(全国卷I)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6.(广东卷)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7.(广东卷)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B.2CH3COOH+C 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D.4HCl+MnO2==MnCl2+Cl2↑+2H2O 8.(全国卷)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A.KMnO4B.NaCl C.(NH4)2SO4D.CH3COOH 9.(江苏卷)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 2AlN+3CO下列叙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doc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结束了,考生们也准备到学校去报道了。2016年的考生们也准备开始第一轮复习,拿到高考真题也会有些紧张,现我整理了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真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答案】A 【解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还有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来,发展的历程一直没有中断,延续两千多年。 2."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答案】A 3."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

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答案】D 【解析】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是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答案】C 【解析】啬夫是县以下行政机构的,不算官吏,掌管赋税的征收,所以选用来自地方长官郡守、县令。 5.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2是公元前3世纪。 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2016高考三角函数专题测试题 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48分) 1、已知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角},那么A、B、C关系是() A.B=A∩C B.B∪C=C C.AC D.A=B=C 2、将分针拨慢5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A. B.- C. D.- 3、已知的值为() A.-2 B.2 C. D.- 4、已知角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的终边() A.在轴上 B.在直线上 C.在轴上 D.在直线或上 5、若,则等于 ( ) A. B. C. D. 6、要得到的图象只需将y=3sin2x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 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C.向左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A.y=|sin x| B.y=sin|x| C.y=-sin|x| D.y=-|sin x| 8、化简的结果是 ( ) A. B. C. D. 9、为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若,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10、函数的图象() 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点(-,0)对称C.关于y轴对称D.关于直线x=对称 11、函数是 () A.上是增函数 B.上是减函数

C.上是减函数 D.上是减函数 12、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20分) 13、已知的取值范围是 . 14、为奇函数, . 15、函数的最小值是. 16、已知则 . 三、解答题:共6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求值 18、(8分)已知,求的值. 19、(8分)绳子绕在半径为50cm的轮圈上,绳子的下端B处悬挂着物体 W,如果轮子按逆时针方向每分钟匀速旋转4圈,那么需要多少秒钟才能把物体W的位置向上提升100cm? 20、(10分)已知α是第三角限的角,化简 21、(10分)求函数在时的值域(其中为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真题精选及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 1.高温下焙烧CuFeS2的反应之一为: 2CuFeS2+7O2CuSO4+CuO+Fe2O3 +3S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uFeS2中硫的化合价为-1 B. CuFeS2发生还原反应 C.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3 mol电子 D. CuSO4和SO2既是氧化产物, 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 D [解析]CuFeS2中Cu为+2价, Fe为+2价, S为-2价, A选项错误; CuFeS2中S、Fe化合价都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B选项错误;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4 mol电子, C选项错误; D正确。 2.三氟化氮(NF3) 在微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 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 N> F B. 在与水蒸气反应中, 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D. 在潮湿空气中反应,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 D [解析]原子半径: N> F, A正确; 三氟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F、NO和HNO3, 三氟化氮中氮元素为+3价, 部分N元素化合价升高转化为HNO3, 部分N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NO, 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正确; 石灰水可除去HF、HNO3, 所以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C正确; 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相等, 可得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错误。 3.已知: ①Na3N+3H2O3NaOH+NH3↑, ②NaH+H2O NaOH+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 Na+> > H+ B. 反应①和②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②每生成1 mol H2, 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 Na3N和NaH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答案] C [解析]离子半径: N3-> Na+> H+, A不正确; 反应①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化,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不正确; 根据反应①可知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 D不正确。 4.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 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O2+2FeS+SO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CuFeS2中的S为-2价 B. CuFeS2仅是还原剂 C. 横线上的物质应是CuS D. 若有1 mol O2参加反应, 则反应中有4 mol电子转移 [答案] A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知横线上的物质为Cu2S。因为Fe3+能氧化S2-, 所以CuFeS2中Cu为+2价、Fe为+2价、S为-2价, 反应前后Cu、S、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uFeS2既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反应中除O2得电子外, +2价Cu也得电子, 若有1 mol O2参加反应, 则有6 mol电子转移。 5.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 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 的混合物, 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0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 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 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是()

高中物理动力学精心整理题目

动力学专题训练 20XX 年4月30日 【第1题】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六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 和20N 的两个力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 B .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 2 C .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5m/s 2 D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 【第2题】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kg 的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kg 的物体B 竖直向下轻放在A 上的 一瞬间,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g=10m/s 2)( ) A.30N B. 0 C. 15N D. 12N 【第3题】在真空中上、下两个区域均为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其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有一带负电的微粒,从上边区域沿平行电场线方向以速度v0匀速下落,并进入下边区域(该区域的电场足够广),在下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符合粒子在电场内运动情况的是(以v0 方向为正方向)( ) v

【第4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右端与光滑曲面的底部平滑连接,曲面上的A 点距离底部的高度h =0.45 m .一小物块从A 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曲面.g 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v =1 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B .若v =2 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C .若v =5 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D .无论v 等于多少,小物块均能回到A 点 【第5题】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从o 点开始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质点的速度( ) A .若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B .若x 方向始终匀速,则y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 .若y 方向始终匀速,则x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D .若y 方向始终匀速,则x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第6题】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 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则( ) 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 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 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 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 【第7题】当t=0时,甲乙两车从相距70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A.全体居民 B.成年女性 C.成年男性公民 D.外邦人和奴隶 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元首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公 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商鞅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 A.鲜卑 B.魏 C.蜀 D.吴 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枢密院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专题测试题(后附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专题测试题 1.在△ABC 中,已知a b =sin A cos B ,则B 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2.在△ABC 中,已知A =75°,B =45°,b =4,则c =( ) A . 6 B .2 6 C .4 3 D .2 3.在△ABC 中,若∠A=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 3 D . 32 在△ABC 中, AC sin B =BC sin A ,∴AC =BC ·sin B sin A =32× 22 3 2 =2 3. 4.在△ABC 中,若∠A=30°,∠B =60°,则a∶b∶c=( ) A .1∶3∶2 B .1∶2∶4 C .2∶3∶4 D .1∶2∶2 5.在△ABC 中,若sin A>sin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试题汇编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试题汇编 1.(08全国Ⅱ卷)(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 .SO 2、H 2O 、N 2、NH 3 B .N 2、SO 2、H 2O 、NH 3 C .N 2、SO 2、NH 3、H 2O D .H 2O 、NH 3、SO 2、N 2 2.(08宁夏卷)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 (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10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 ·L -1 的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 KMnO 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KMnO 4+□FeSO 4+□H 2SO 4=□Fe 2(SO 4)3+□MnSO 4+□K 2SO 4+□H 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式滴定管,理由是 ;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②方案二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3.(08海南卷)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2mol B .1 mol C .0.5mol D .0.25mol 4.(08上海卷)下列物质中,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F 2、K 、HCl B .Cl 2、Al 、H 2 C .NO 2、Na 、Br 2 D .O 2、SO 2、H 2O 5.(08上海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 +NaClO 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 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 .NaCl 、NaClO B .NaCl 、NaClO 3 C .NaClO 、NaClO 3 D .NaClO 3、NaClO 4 6.(08上海卷)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NaOH 、Au 2O 3、Na 2S 4O 6、Na 2S 2O 3、Au 2O 、H 2O 。 (1)请将Au 2O 3之外谁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 2S 2O 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脱氯剂”,Na 2S 2O 3和Cl 2反应的产物是H 2SO 4、NaCl 和HCl ,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7.(08重庆卷)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 A .明矾净化水 B .纯碱除去油污 C .臭氧消毒餐具 D .食醋清洗水垢 8.(08广东卷)氮化铝(AlN ,Al 和N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

高考物理动力学题目的图像解法

F 合/ 高考动力学计算题目的图像解法 陕西 三原 王春生 1.(2006全国理综Ⅰ)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0a 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0υ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依据运动规律有 10 t a υ=……① 2t a υ= ……②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g μ=……③ “黑色痕迹的长度”即相对位移 2101 ()2 L t t υ= -……④ 联立以上各式得2 000 2a g L ga μμ-= 。 2(2006全国理综Ⅱ).一质量为m=40kg 的小孩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 内体重计示数F 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解析】该题属于已知力求解运动的问题。体重计示数F 反映了它所受压力的大小,依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它与小孩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 等。小孩受到的重力400G mg N ==,其合力与时 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因其“面积”的代数 和为零,所以小孩(电梯)的末速度为零。其速度 图像如图乙所示。前2S 内的加速度 2440400 1()40 F G a m s m --= ==, 2S 末速度212()at m s υ==?=, 所以电梯上升的高度即图中梯形的“面积”的大小 1 (36)29()2 h m =+?=。 3.(2006广东物理).一个质量为kg 4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F

2002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

2002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2页),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第1~27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 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 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 北京人、山顶洞人 D 蓝田人、山顶洞人 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 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 5.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 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6.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 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 监视官吏百姓 D 强化君主专制 7.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 A 郑和率领部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 B 以“兰学”为名的西方科学知识传入日本 C 马可·波罗行记介绍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 D 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人西方 1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页共9 页2015-1-9 10:44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测试题及详解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2011·宁夏银川一中检测)y =(sin x +cos x )2-1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答案] D [解析] y =(sin x +cos x )2-1=2sin x cos x =sin2x ,所以函数y =(sin x +cos x )2-1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2.(2011·宁夏银川月考、山东聊城一中期末)把函数y =sin(ωx +φ)(ω>0,|φ|<π)的图象向左平移π 6个单位,再将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的图象解 析式为y =sin x ,则( ) A .ω=2,φ=π 6 B .ω=2,φ=-π3 C .ω=12,φ=π 6 D .ω=12,φ=π 12 [答案] B [分析] 函数y =sin(ωx +φ)经过上述变换得到函数y =sin x ,把函数y =sin x 的图象经过上述变换的逆变换即可得到函数y =sin(ωx +φ)的图象. [解析] 把y =sin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 2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y = sin2x ,再把这个函数图象向右平移π 6个单位,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y =sin2????x -π6=sin ????2x -π3,与已知函数比较得ω=2,φ=-π 3 .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试题设计成逆向考查的方式更能考查出考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本题也可以根据比较系数的方法求解,根据已知的变换方法,经过两次变换后函数y =sin(ωx +φ)被变换成y =sin ????ωx 2+ωπ6+φ比较系数也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3.(2011·辽宁沈阳二中阶段检测)若函数f (x )=sin ωx +cos ωx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1,则它的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 A.??? ?-π 8,0 B.???? π8,0

(完整版)高考物理动力学经典试题

1.汽车前方120 m处有一自行车正以6 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 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2.如图2-1-2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1-2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3.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2-1-3所示),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图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 图2-1-3 4.如图2-1-7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斜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2-1-7 A.小车静止时,F=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一定沿杆向上

5.图2-1-9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图2-1-9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6.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1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图甲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图乙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图丙中,即将被踢起的足球一定不能被看作质点 D.图丁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 7.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2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图2 A.均竖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O 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8.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三角函数高考》专题

《三角函数高考真题》专题 2019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函数f (x )= 2 sin cos ++x x x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2.【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tan255°= A .?2 B .? C .2 D .3.【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a sin A ? b sin B =4 c sin C ,cos A =?14 ,则 b c = A .6 B .5 C .4 D .3 4.【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若x 1=4π,x 2=4 3π 是函数f (x )=sin x ω(ω>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则ω= A .2 B . 3 2 C .1 D .12 5.【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已知a ∈(0, π 2 ),2sin2α=cos2α+1,则sin α= A .15 B C D 6.【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函数()2sin sin2f x x x =-在[0,2π]的零点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7.【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数】已知函数()sin()(0,0,||π)f x A x A ω?ω?=+>><是 奇函数,且()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将()y f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 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g x .若π4g ?? = ??? 3π8f ??= ??? A .?2 B . C D .2 8.【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函数3π ()s i n(2)3cos 2 f x x x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9.【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b sin A +a cos B =0,则B =___________. 10.【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ABC △中,90ABC ∠=?,4AB =,3BC =,点D 在 线段AC 上,若45BDC ∠=?,则BD =___________,cos ABD ∠=___________. 11.【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 知sin sin 2 A C a b A +=. (1)求B ;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c =1,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 +3Br 2→↓+3HBr 测定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 待测废水于250mL 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1amol L -?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10.10mol L -?KI 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10.010mol L -?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23Na S O 溶液1V mL (反应原理:2223246I 2Na S O 2NaI Na S O +=+)。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223Na S O 溶液2V mL 。 (1)“步骤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_______。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1mg L -?(用含1V 、2V 的代数式表示)。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 Ⅱ.处理废水。采用Ti 基2PbO 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 ),阴极上产生22H O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2CO 和2H O 。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22H O 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酸式)滴定管 塞紧瓶塞 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2194V -V 15 偏低 偏低 2H O e OH H -+-=?+ 652222C H OH 14H O 6CO 17H O +=↑+ 【解析】 【分析】 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溴水反应后得到三溴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 溶液与剩下的Br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 2,方程式为Br 2+2I -===I 2+2Br -,再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I 2,可根据消耗的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 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卷AB卷含解析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卷(A )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sin 600°+tan 240°的值是( ) A .-32 B . 32 C .-1 2 + 3 D .1 2 + 3 2.已知点P ? ?? ?? sin 34π,cos 34π落在角θ的终边上,且θ∈[0,2π),则θ的值 为( ) A .π 4 B .3π4 C .5π4 D .7π4 3.已知tan α=3 4,α∈? ?? ??π,32π,则cos α的值是( ) A .±4 5 B .45 C .-45 D .35

4.已知sin(2π-α)=45,α∈(3π 2,2π),则sin α+cos αsin α-cos α等于( ) A .1 B .-1 C .-7 D .7 5.已知函数f (x )=sin(2x +φ)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 8对称,则φ可能取值 是( ) A .π2 B .-π4 C .π4 D .3π4 6.若点P (sin α-cos α,tan 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 .? ????π2,3π4∪? ????π,5π4 B .? ????π4,π2∪? ???? π,5π4 C .? ????π2,3π4∪? ?? ??5π4,3π2 D .? ????π2,3π4∪? ?? ??3π4,π 7.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f (x )=1+a sin ax 的图象不可能是( )

8.为了得到函数y =sin ? ?? ?? 2x -π6的图象,可以将函数y =cos 2x 的图象 ( ) A .向右平移π 6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 3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π 3 个单位长度 9.电流强度I (安)随时间t (秒)变化的函数I =A sin(ωx +φ)(A >0,ω>0,0<φ<π2)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当t =1100 秒时,电流强度是( ) A .-5 A B .5 A C .5 3 A D .10 A 10.已知函数y =2sin(ωx +θ)(0<θ<π)为偶函数,其图象与直线y =2的某两个交点横坐标为x 1、x 2,若|x 2-x 1|的最小值为π,则( ) A .ω=2,θ=π2 B .ω=12,θ=π 2 C .ω=12,θ=π 4 D .ω=2,θ=π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