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罗龙镇柏木小学:李方文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纸上谈兵”呀,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走进生

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在大量“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开放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对《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两文配置画面、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在此基础上,拓宽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也可以是教师安排)学习上述两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今日聆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先前悠然的心情早已风吹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凄怨和有苦无处诉的抑郁、愤恨。这曲子初一上来声音便很沉闷,只觉入耳愁苦万分,犹如巫峡猿啼,衡阳雁鸣,凄透人心;又如黄叶纷飞,哀草寒风,满目的萧瑟。过了一二分钟,曲子的响度节节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我的心试着配合着,颤抖着,哭泣着、、、、、、”这是一位平时不擅长写作的男生的当堂之作。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者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写作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如果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情可抒,没有写作的蓄情准备,终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学生因在周记中写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而遭受在全校大会上的严肃处理,我们侈谈“理想”到了极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祖国·理想·人生”,假崇高、伪圣化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主题压真情的强暴教学。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枯涩的教师能带出情感丰盈的学生。早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素养是重要的条件。

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有了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学生就能“观山则情满山,观水则情满水”,可谓“心术既形,兹华乃瞻”。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渠道, 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才能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师生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从而推动高中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 就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 对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促进高中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学; 情感教育;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中教学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注重高中生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才能真正为高中生营造一个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因此, 对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 最终推动高中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一、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 情感产生的动力可以体现在人的体力上, 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进而影响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主动性。因此, 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不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减少学生的极端行为, 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维, 从而促进高中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中,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等, 教师需要做到以情动人, 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和影响学生,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等。由于高中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有限。因此,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并对学习内容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 情感教育是增强师生之间信任度的 重要方式, 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能获得相互的尊重, 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由此可见, 高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不但能从人格、见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触动学生的神经, 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而增强高中教学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终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1. 认识不到位, 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中教学存在着对情感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教师仍然秉承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准则, 给情感教育在

情感策略

注重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 收集人:陈怡 摘自:广东惠州博罗中学廖容 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不多的实际,分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还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情感,情感教育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事物后,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而引起的心理体验,它是心理的暴露和反映。科学研究表明,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教育双方心理、情感的互动情况将对教育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当受教育者的心理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时,只有当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和被教育者的良性感情交流,双方形成相处和谐、情感共识、心理共鸣时,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人心,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感教育呢?《英语课程标准》对教育的情感态度进行了阐述,它是指兴趣(interest)、学习态度和动机(attitude and motivation)、自信心和意志(selfco 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性格(characters)和合作(cooperati on)。我们指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主动

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教育怀有一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热烈响应,有的甚至根本不领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够,相互理解不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亲身感悟、体验、消化和应用知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强化语言认同感的需要。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语言课,要掌握和运用好它,学生需要不断的交流和实践。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母语和英语文化差异的认识,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染性语言,辅以恰当的非语言交流和其他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认同感,使学生在心理层次上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包括语音、语法及词汇在内的各种语言规则。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者:李春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4期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出情感教育的具 体方法,阐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旨在揭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的特征,在实践中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从变革课内教学延伸和拓展到课外教学中,为职业学校顺利进行 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作为尤为关键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情感教育作为 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上,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研究了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语文教材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解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学习和 探究教材中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 方法,不但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阅读,而且也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样一来,在强化学生理解 教材内涵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潜藏的情感。语文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在 阅读同一部作品中,所得出的相应情感体验进行尊重,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情感交流,进而有 效激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挖掘出情感 素材,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将情感内容注入到那些缺乏情感素材的文章中,如:在《风景谈》这篇文章学习中,虽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美学价值,但中职学生难以深透理解这 种抽象美。这就需要教师多花时间,尽量为那些缺少情感素材的文章,融入一些情感内容,同 时教师注重生动的、形象的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积极活动,共同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课堂互动,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产生共鸣后,才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逆向思维,积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思维 向多方面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确保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其实课堂教学与教材知 识都是有限的,但作文写作知识却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应扩充课外阅读知识量,在丰富学生阅 读量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如:在接触《岳阳楼记》中,作者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融入了作者满满的爱国情感,整篇文章句式工整、气势磅礴,在刺激 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深入的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单人阅读、小组阅读、男女生合作 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阅读,之后积极讨论和研究,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怀深入体验,让学生明确了身上的责任,在日 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努力、更加认真。 三、让学生感悟到真情的价值,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有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特征,以语文情 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到语文的价值。首先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对生 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可以把握好在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当然也要具有较强的敏锐度。一个语文 教师,若是对自身本职工作不热爱,对人生理解不深,在教学中,自然也不会深刻感悟教材中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行一步的课改试验区取得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情感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逐渐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以试题训练为主,课堂教学仍然比较封闭,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情感领悟依旧被限制在文本和教室里,无法开拓和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然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传统教学目标为目标,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目标。 应该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智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含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充满人性之美。只不过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技艺、应试训练而使本具趣味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既保持积极健康的传统,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光彩,是身处教学改革之中的语文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在一次语文示范课上,我曾采用情感教学方式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模式,但知识培养、智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既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有效达成了。 季羡林先生既是学界泰斗,也是散文大家。他写散文只是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但对于此“余兴”,他却偏爱有加。20 世

纪20 年代末他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创作在字数上已超过一百多万字,问世散文集20 多部,散文风格古典、传统,被誉为20 世纪90 年代“老生代”散文创作代表之一。由于季羡林先生的写作是用心灵写作,因此他的散文散发着理想的人格魅力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关于散文的写作,季羡林先生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对季羡林来说,写作与生活一致,作文与做人一致,他的人品与文品高度合一。因此,当季羡林先生正直、高洁的人格反映到他的文章中时,他的文章就充满了人格光辉,《赋得永久的悔》正是这样的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紧紧围绕“情感”一词进行思考。“真”与“朴”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赋得永久的悔》尤其体现了“真”与“朴”的艺术特点。为此,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的深厚感情。这一教学目标,以文本内容为核心,以散文语言为突破口,便于教学操作,便于挖掘文章内涵。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媒介,所以抓住媒介也就等于抓住了情感内涵。 我确定的另外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学习此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珍爱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情感落实水到渠成,采用了自主学 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感知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 言,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批注和分层。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作者的创作属于情动而辞发,寓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令人感动的主因。有的作者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作者“道是无情却有情”,不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人教版新课标古诗是古文学中的一大奇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大多是历代著名诗人所作,都是千百年来为人们吟诵不厌的佳作。这些古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有的是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示儿》;有的是写景名作,如杜甫的《绝句》;有的是历史写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渗透学生情感教育的典范之作。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因此,古诗教学不但要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还要学生深入诗人的内心深处,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让诗人的美好情操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 至于如何渗透,下面就此略谈一孔之见,以与同仁切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 所谓“情境”,是指某种能造就人特有心理的一种氛围。它对人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就古诗而言,语言凝练,意存高远,有时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文内涵,创设情境,充分显示形象,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促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做到“以境引情”。 (一)故事启情。 “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还有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不知背景,不知诗人坎坷的经历,也就不能正确领会诗人的情感。再说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古诗产生的特定环境以及诗人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可以为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创设一个想像的情境,从而启发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赠汪伦》这首诗,在教学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在课前讲述了李白当时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有一人名叫汪伦,很有才学,但他不愿意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阶段,在小学音乐中,情感因素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对音乐而言,听音乐就是一种审美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情感很有效的调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标签: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策 情感教育实际上是精神教育,其授课方式为在实际授课中适当的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音乐课或者聆听音乐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将对于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精神的追求,随之,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新课程改革风。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仅是单纯的追求高成绩,而是在追求成绩下,更高的要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单一的提高智商而且要提高情商。对于小学教学中,课程比较单一,继而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课堂,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还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 1.1 社会要求,时代呼唤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智商情商两者都不可缺失,同时,受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情商、对情感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从音乐教学的课堂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类型比较丰富,并且小学生学习具有随性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只有感情的到迸发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所以要想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让情感先得到丰富和提高。依据目前来看,社会竞争力不断被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小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量的压力。另外,为提高学生自身技能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名各类补习班,兴趣班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迫,压榨学生娱乐时间,使学生情感低落,对各类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日益下滑。正是因为这类现象,小学音乐教育情感才更为重要,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变化得到改善,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促进个人身心发展。 1.2 小学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小学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设置音乐课程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趋势的。小学课程比较少,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生活乐趣还会以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提高作用。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由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7:00:36.8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作者:卢丽[导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卢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贵州毕节 551716)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境;个性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0117-01 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 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提高语言艺术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显然,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二、掌握渗透时机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1)激发兴趣,诱发情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写作的愿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其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作品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注意拓展延伸情感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卢振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卢振云 发表时间:2018-03-14T17:10:40.8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作者:卢振云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卢振云(广西岑溪市南渡镇杨冲小学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情感教育教学改变了以往语文教育的枯燥性,促使学生可以有效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逐步扩大情感教育的应用范围。本文从情感教育教学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7)09-0191-01 1. 引言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容易从理性考虑事物转变为感性思考事物。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情绪化。因此,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的作用尤为巨大。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感染性教学,而感染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及其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2. 情感教育教学概述 每个人都拥有情感,是人类在面对不同类型事情中引发出来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除此之外,情感也是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自身对于事情的认知,对某种事件或事物的判断与情感反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思想、意识是相当关键的,合理的情感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是最适宜的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情感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种教育方式,通过上述方式的融合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如果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在教学的所有阶段渗入情感教育,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文学创作中所包含的情感。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进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3.1充分对教材进行挖掘与拓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情感教育。而大部分小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拥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通常体现的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还要其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语文教材,举例来说,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其体现的就是童趣和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感染力的肢体及个性化语言促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童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朗读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课文情感进行理解,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而《再见了,亲人》中,则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怀。其重点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进行抗美援朝时所建立起来的感情,尤其是课文中的这些句子:“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充分描述了中朝人民的友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语句作为切入点,提前准备好有关的抗美援朝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引入,促使学生经由资料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而进行深入学习。 3.2进行情境教学。 在开展情感教学的时候,创造教学情境是相当关键的。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语文教师可以经由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进行语文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实际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七颗钻石》这篇文章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篇文章。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久旱情境图,由此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其对“水”和“爱”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语文教师对画面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有效的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可以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与理解。 3.3加强交流,实现情感共鸣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抛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出轻松舒适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不要对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批评,充分尊重与重视学生。再次,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由此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3.4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 语文教育的主要趋势就是生活化教学。当前大多数文章中作者都是对生活的观察及体会,因此,如果学生想要获得情感教育,就要进行生活观察与探索,由此才能积累生活经验,获取生活情感。举例来说,在进行“理想”这篇文章的写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询问亲人、查找有关资料或自我观察发现的方式对各行各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同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个性及志向明确自身理想,这些理想不是学生单凭想象形成的,而是经由相关的生活经验及体会获得的。因此,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个性及情感代入到文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热情及想象力,进而获取生活体会。 4. 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人文美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类型,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加以渗透。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教材,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对于优美的文章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所表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12058263.html,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作者:艾芸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在教学写作时关注情感教育,通过以下途径:①拓宽感知渠道,积累写作素材;②拓展学生感知形式,培养思考习惯,感情真情;③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大胆显露真情;④作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如此来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达到作文与育人双丰收。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文;充满;感情 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他们幸福的享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呵护,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却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无法理解爱的真谛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关爱意识,对不幸着和陌生人更是持漠视态度,再加上受阅读水平的限制,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真实感情。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写作时关注情感教育,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一、拓宽感知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中,充分地论述了学生理性知识来源于真实生活之中,作文是真实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因此我们必须以写“真”记“实”为先导,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外界“真实”的事物,酝酿其内部语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写作的原则。我们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写作的素材,从而用“心”体验,产生真情实感。 1.给学生装上一双慧眼,发掘写作素材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城里孩子看不到的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多彩的风土人情;有农民伯伯四季劳作的情景;有发生在村里,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和春天踏青,夏日戏水,秋来登高,冬日玩雪等丰富的课余生活。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发现不了这些或即使发现了由于观察不细而叙不生动,描不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怕没东西可写了。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每一个事物时,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方法,尽可能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写作素材 教师结合实际,在作文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创造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书面写作。例如,第五册《放风筝》,第七册《烧不坏的手帕》这些作文题,如果只是按传统的指导方法(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