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液体制剂复习提纲分析

第二章液体制剂复习提纲分析

第二章液体制剂复习提纲分析
第二章液体制剂复习提纲分析

第二章液体制剂

内容摘要(Contents)

概述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低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

溶胶剂

混悬剂

乳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一节概述

?液体制剂概念

?液体制剂的特点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液体制剂概念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内服和外用。

?本章不包括注射剂和浸出制剂。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优点)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通过调整制剂浓度可减少刺激性;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液体制剂能够深入腔道,适于腔道用药,如灌肠剂、滴鼻剂等。

缺点

?药物化学稳定性问题;

?物理稳定性问题;

?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

?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四、液体制剂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

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澄明溶液

热力学稳定体系

相界面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按给药途径分类

◆内服液体制剂:口服液、糖浆剂、合剂等。

◆外用液体制剂:

?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搽剂等;

?五官科用液体制剂:滴鼻剂、滴眼剂、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直肠、阴道以及尿道用液体制剂:灌肠剂、洗肠剂等。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极性溶剂

◆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半极性溶剂

◆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液体石蜡、醋酸乙酯

二、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增溶剂

?助溶剂

?潜溶剂

?防腐剂

?矫味剂

?着色剂

?其它

(一) 增溶剂(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solubilizer),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solubilizates)。

?增溶量:每1 g 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为增溶量。

(二)助溶剂

?助溶(hydrotropy agent):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 助溶机理

2. 常用助溶剂

1. 助溶机理

?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而在10% 碘化钾溶液中可制成含碘5% 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

I2 + KI →KI3 = K+ + I3?

?形成复盐:茶碱在水中溶解度为1∶120,用乙二胺为助溶剂形成氨茶碱,其溶解度为1∶5。

?形成分子缔合物:咖啡因的溶解度为1∶50,用苯甲酸钠作助溶剂,形成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为1∶1.2。

2. 常用助溶剂

?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一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

◆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

(三)潜溶剂(cosolvent)

?潜溶(cosolvency):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苯巴比妥在90% 乙醇中有最大溶解度

(四)防腐剂

品种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羟苯酯类(尼泊金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抑菌作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少,通常混合使用,其浓度均为0.01%~0.25%。广泛用于内服。

苯甲酸苯甲酸钠苯甲酸在水中难溶,在乙醇中易溶,通常配成20%的醇溶液备用。一般用量为0.03%~0.1%。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防霉作用比羟苯酯类弱,防发酵能力则比羟苯酯类强。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的防腐作用与苯甲酸相当。

山梨酸及其盐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强,毒性较苯甲酸为低,常用浓度为0.05%~

0.3%,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好。山梨酸钾、山梨酸钙作用与山梨

酸相同,需在酸性溶液中使用。

苯扎溴铵毒性低,作用快,刺激性甚微。常用浓度为0.02~0.2%。

其他防腐剂醋酸氯乙定(醋酸洗必泰)0.02%~0.05%;邻苯基苯酚0.005%~

0.2%;桉油0.01%;薄荷油0.05%。

(四)矫味剂

1. 甜味剂

2. 芳香剂

3. 胶浆剂

4. 泡腾剂

常用甜味剂的类型和特点

香料和香精,以改善制剂的气味,分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两大类

粘稠,能干扰味蕾的味觉因而可矫味,多用于矫正涩酸味,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淀粉、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琼脂、明胶等

碳酸氢盐与有机酸遇水后产生CO2;CO2溶于水呈酸性,能麻醉味蕾而矫味,常用于苦味、涩味、咸味制剂与甜味剂、芳香剂配合使用,可得清凉佳味。

着色剂

◆天然色素

?植物性色素如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等

?矿物性色素如氧化铁等。

◆合成色素

?食用色素

我国目前批准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胭脂蓝、日落黄等。

?外用色素常用伊红、品红以及美蓝等。

常配成1% 贮备液

(七)其它(稳定剂)

?pH 调节剂

?抗氧剂

?金属离子络合剂

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可以口服,也可外用。

溶液剂

芳香水剂

糖浆剂

醑剂

甘油剂

酊剂

一、溶液剂(Solution)

◆溶液剂: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澄清液体制剂。

◆制备方法

溶解法;

稀释法;

化学反应法。

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工艺流程图

复方碘溶液Compound iodine solution

?复方碘溶液的配制

【处方】碘50 g, 碘化钾100 g, 蒸馏水适量, 加至1000 ml。

【制法】取碘化钾,加入蒸馏水100 ml 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蒸馏水适量至1000 ml,即得。

【作用与用途】本品可供内服,凡缺乏碘质所致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等均可用。

【注解】本品俗称卢戈氏液(Lugol‘s solution),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使形成KI3,能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能使溶液稳定;为了使配制时药物溶解速度快,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一、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浓芳香水剂:以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制备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

?芳香水剂主要用作制剂的溶剂和矫味剂,也可单独用于治疗。

制备方法

?溶解法

?稀释法

?蒸馏法

三、糖浆剂(Syrups)

?糖浆剂: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应用。糖浆剂中的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也可以是药材的提取物。

?单糖浆:单纯蔗糖的饱和水溶液,简称糖浆,含糖量为85%(g/ml) 或67% (g/g)。

?单糖浆或含糖量高的糖浆剂不易生长微生物,低浓度的糖浆剂特别容易污染和繁殖微生物,必须加防腐剂。

糖浆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含蔗糖应不低于65%(g/ml)。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药物用新沸过的水溶解后,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需加水煮沸,必要时滤过,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新沸过的水,使成处方规定量,搅匀即得。

在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

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贮存中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并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糖浆剂中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它多元醇。如需加入防腐剂,羟苯甲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

超过0.3%。

制备方法与举例

热溶法

加热蔗糖药物

蒸馏水沸腾溶解溶解

过滤加水至全量分装

注意事项:

(1) 根据药物的耐热性,在适当的温度时加入药

物,搅拌使溶。

(2) 通过滤器加蒸馏水至全量。

(3) 分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

(4) 在30℃以下贮存。

热溶法的特点

?蔗糖溶解速度快,生长期的微生物容易被杀死,糖内含有的某些高分子物质可凝聚滤除,过滤速度快。

?加热过久或超过100℃,特别在酸性下蔗糖易水解转化成等分子的葡萄糖和果糖(俗称转化糖),制品的颜色容易变深。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延缓某些药物氧化变质。

?此法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如单糖浆等。

冷溶法

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中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此法生产周期长,制备过程中容易污染微生物。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剂,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

混合法

将药物直接或将药物溶于新沸过的冷蒸馏水中再与单糖浆混合制成。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灵活,可大量配制也可小量配制,但所制备的含药糖浆含糖量较低,要特别注意防腐。枸橼酸哌嗪糖浆(Piperazine Citrate Syrup)

【处方】枸橼酸哌嗪160 g,蔗糖650 g,尼泊金乙酯0.5 g,矫味剂适量,蒸馏水加至1000 ml。

【制法】取蒸馏水500 ml,煮沸,加入蔗糖与尼泊金乙酯,搅拌溶解后,过滤,滤液中加入枸橼酸哌嗪,搅拌溶解,放冷,加矫味剂与适量蒸馏水,使全量为1000 ml,搅匀,即得。【作用与用途】驱肠虫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注解】

?枸橼酸哌嗪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半透明结晶性颗粒,微有引湿性,水中易溶,5% 水溶液pH 值为5~6。热熔法。

?本品为澄明的带有矫味剂芳香气味的糖浆状溶液,矫味剂常用柠檬香精(0.72%)、桑子汁香精(0.22%) 的乙醇(0.37%) 溶液。

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

1. 霉败问题

2. 沉淀问题

3. 变色问题

其它

?酊剂(tincture):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

?醑剂(spirits):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

?甘油剂(Glycerins):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胶浆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

学稳定体系。

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

◆荷电性(Electrification):

结构中的某些基团解离而带电,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所带电荷受溶液pH 值的影响;

带负电荷: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淀粉、磷脂、酸性染料(伊红、靛蓝等)、鞣酸等;

带正电荷:琼脂、血红蛋白、明胶、

高分子的渗透压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溶胶不同,有较高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有关。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高分子溶液是粘稠性流体,粘稠性大小用粘度表示。

根据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来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聚结特性

水化膜;

加入脱水剂:乙醇、丙酮等,破坏水化膜;

加入大量电解质(盐析,Salting out):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阴离子价电高作用强;

自然絮凝:盐、pH 值、絮凝剂、射线等的影响;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

胶凝性

粘稠性流动的液体????????→不流动的半固体状温度降低胶凝凝胶

粘稠性流动的液体←????????不流动的半固体状温热条件

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

?高分子的溶解与低分子化合物的溶解不同,其过程缓慢,一般存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溶性高分子刚与溶剂相接触时,溶剂分子开始扩散进入高分子固体颗粒,颗粒的体积慢慢地膨胀,称为有限溶胀过程;

?第二阶段,溶胀的颗粒表面的水化高分子开始互相拆开,解脱分子间的缠绕,高分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称为无限溶胀过程。

?根据高分子的溶解特性,当高分子材料刚与溶剂接触时,就必须通过适当方法使颗粒分散、润湿及分离,否则易于聚结成团,不利于颗粒溶胀。

快速配制高分子溶液的方法

?大多数水溶性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更易溶于热水,则应先用冷水润湿及分散,然后加热使溶解。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这一类的聚合物,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更易溶解,则应先用80~90℃的热水急速搅拌,使其充分分散,然后用冷水使其溶胀、分散及溶解。

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剂

(sodium carboxy methylcellulose micilage)

【处方】羧甲基纤维素钠0.5 g,琼脂0.5 g,糖精钠0.05 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 ml。

【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次加入热蒸馏水(约40 ml)中,轻轻搅拌使其溶解;另取剪碎的琼脂加蒸馏水(约40 ml)浸泡使其溶胀,加热煮沸数分钟,使琼脂溶解;两液合并,趁热过滤,再加入糖精钠、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解】本品pH 值 3 ~ 11 时稳定,氯化钠等盐类可使其粘度降低。

第五节溶胶剂

一、概述

◆定义:胶粒(1 ~ 100 nm)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

◆双电层构造:ζ电位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

◆主要稳定因素:

电位、电荷;水化膜;稳定剂

二、溶胶剂的制备

◆分散法:胶体磨、超声、胶溶法(亦称解胶法,使刚刚聚集起来的分散相又重新分

散的方法)

二、溶胶剂的制备

◆凝聚法:

◆物理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药物凝聚成为溶胶

◆化学凝聚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

第八节混悬剂(Suspension)

一、概述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微粒大小一般在0.5 ~ 10μm 之间,小者可为0.1μm,有的可达50μm 或更大。

?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等。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溶解度小或在给定体积的溶剂中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

?在水中易水解或具有异味难服用的药物可制成难溶性的盐或酯等形式应用;

?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表面高度分散等,可设计成混悬剂。

?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 应有一定的粘度;

? 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 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沉降说明混悬剂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微粒多

在 10μm 以下,分散度较高,粒子间有相互聚结以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趋势,所以混悬剂也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沉 降

| 微粒荷电、絮凝与反絮凝 | 微粒长大和晶型转化 | 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一) 混悬微粒的沉降 ◆ Stoke’s 定律

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成反比。

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要比计算结果小的多。 减低沉降的方法

? 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在一定条件下,r 值减小至 1/2,V 值可降至 1/4,但 r 值太小会增加其热力学不稳定性。

?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 降低(ρ1 ?ρ2)近于零,可获得V 值最小的混悬剂,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二) 微粒荷电、絮凝与反絮凝

? 解离、吸附 --- 荷电 ? 双电层 --- ξ 电位

? 电解质 --- 絮凝,反絮凝 (三) 微粒的增长和晶型转化

微粒的长大 Ostwald Freundlich 方程式

在一般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粒子大小无关;但对难溶性药物,当药物微粒小于 0.1μm 时,药物小粒子的溶解度就会大于大粒子的溶解度。

当药物微粒小于 0.1μm 时,小微粒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比大微粒大,致使混悬剂在贮存过程中,小微粒逐渐溶解变得愈来愈小,因混悬剂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大微粒在消耗了小微粒后变得愈来愈大,沉降速度加快,微粒沉降到容器底部后紧密排列,底层的微粒受上层微粒的压力而逐渐被压紧,使沉降的微粒结饼成块,振摇时难以再分散。 晶 型 转 化

? 自然界中许多有机药物存在多晶型,稳定性、亚稳定型、无定型。外界因素特别是

温度可加速晶型之间的转化。

? 如由溶解度大的亚稳定型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稳定型,导致混悬剂中析出大颗粒沉

淀,并可能降低疗效。

? 难溶性药物在研磨粉碎过程中,可生成大量的无定型;混悬剂中无定型也能转化成

结晶型,降低溶解度而析出大颗粒状结晶。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

52(18)(9)(2212

212--=-=g D g r v ηρρηρρ3

2(112log 1212-???? ??-=r r RT M S S ρσ

◆润湿剂

HLB = 7 ~ 9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助悬剂

低分子助悬剂

高分子助悬剂

(一)润湿剂(wetting agents)

润湿剂: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润湿性,以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的附加剂。常作为润湿剂的是HLB 值在7 ~ 11 之间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和接触角,使药物微粒易于润湿。

常用的润湿剂是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

(二)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三) 助悬剂

?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低分子助悬剂

|常用的有甘油、糖浆等。

|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对疏水性药物应酌情多加。

|糖浆主要用于内服制剂,兼有矫味作用。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西黄蓍胶用量为0.5% ~ 1%,是一种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的助悬剂。

◆阿拉伯胶常用量为5% ~ 15%,因其粘度低,常与西黄蓍胶合用,本品只能作内

服混悬剂的助悬剂。

◆海藻酸钠、桃胶、琼脂等,主要用于内服混悬剂。

?半合成或合成高分子助悬剂

◆甲基纤维素(MC)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其它如卡波普、聚维酮(PVP)、聚乙烯醇(PV A)、葡聚糖等亦可作为助悬剂。

?硅藻土

◆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吸水可达自身重量10倍,形成高粘度的聚合物,

以阻止微粒聚集。

◆硅皂土为外用助悬剂。

触变胶

振摇

凝胶??????→溶胶等温互变体系

←??????

静置

◆触变胶作助悬剂可使混悬剂中微粒稳定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不合并,不沉淀。

例如2% 单硬脂酸铝溶解于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皂土、硅酸镁铝在水中也可形成触变胶。

四、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一) 分散法

υ将固体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要求的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的方法。

(二) 凝聚法

υ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使分子或离子状态的药物凝聚成不溶性的微粒,再制成混悬剂。

|化学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分散法

◆加液研磨:药物粉碎时加入适当量的液体进行研磨,这种方法称为加液研磨。

加液研磨时,液体渗入微粒的裂缝中降低其硬度,使药物粉碎得更细,微粒可达到0.1 ~ 5μm,而干磨所得的微粒只能达 5 ~ 50μm,加液量通常 1 份药物加0.4 ~ 0.6 份液体,能产生最大的分散效果。

加液研磨可使用处方中的液体,如蒸馏水、糖浆、甘油、液体石蜡等。

◆对于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炉甘石等,采用加液研磨法。

◆对于一些质硬或贵重药物可采用“水飞法”

◆疏水性药物如硫磺、无味氯霉素等制备混悬剂时,应先将其与润湿剂研磨,再与其

它液体研磨,最后加其余的液体至全量。

将药物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大量水搅拌,静置,倾出上层液体,残留的粗粒再加水研磨,如此反复,直至符合混悬剂的分散度为止。将上清液静置,收集其沉淀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该方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

复方硫磺洗剂(compound sulphur lotion)

【处方】沉降硫磺30 g

硫酸锌30 g

樟脑醑250 ml

甘油100 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5 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 ml

【制法】

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200 ml 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内研匀,移入量器中,慢慢加入硫酸锌溶液(溶于200 ml 蒸馏水中),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解】

?沉降硫磺为强疏水性质轻药物,甘油为润湿剂,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可增加混悬剂动力学稳定性;

?樟脑醑系10% 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物理凝聚法

?主要指微粒结晶法;

◆ 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急速搅拌下加入另一种不同性质的冷

溶剂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可得到10μm 以下的微粒占 80% ~ 90% 的沉淀物,将沉淀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到混悬剂。

化学凝聚法

?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混悬于分散介质

中制成的混悬剂。

? 为了得到较细的微粒,其化学反应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同时应急速搅拌。 ? 如氢氧化铝凝胶、磺胺嘧啶混悬剂等用此法制备。化学凝聚法现已少用。 五、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一) 混悬微粒大小的测定

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沉降法等。 (二) ζ电位的测定 (三) 流变学测定

(四) 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 沉降体积比 (sedimentation ratio):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 ? 测定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用具塞量筒量盛供试品 l ,密塞,摇匀,记下混悬物的

开始高度H0,静置 t ,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 ,沉降体积比 F 表示为:

H0:混悬物的开始高度; H : 混悬物的最终高度

F 值在 0 ~ 1 之间,F 值愈大,表示沉降物的高度愈接近混悬剂高度,混悬剂愈稳定。 (五) 絮凝度的测定

? 絮凝度(flocculation value):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 (F)与去絮凝混悬剂沉降容积

比(F ∞)的比值,评价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

β表示由絮凝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β值愈大,说明混悬剂絮凝效果好,混悬剂愈稳定

(六) 重新分散实验

? 优良的混悬剂经过贮存后再振摇,沉降物应能很快重新分散,这样才能保证服用时

的均匀性和分剂量的准确性。

? 试验方法:将混悬剂置于带塞的试管或量筒内,静置沉降,然后用人工或机械的方

法振摇,使沉降物重新分散,则说明混悬剂再分散性良好。

第七节 乳剂 (emulsions) 一、概 述 (一) 概 念

◆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

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

F F

β

(二)乳剂基本组成和类型 基本组成

水相 water phase (W) — 水或水溶液;

油相 oil phase (O) — 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乳化剂 emulsifier — 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其他组成

防腐剂、调味剂 基 本 类 型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φ(分散相的容积分数占整个乳剂容积的百分比)。 复 合 型

一种液体

另一种液体

乳剂

o

W/O 型

O/W

w

W/O/W

w

o

o

O/W/O

第四章液体制剂概论

第四章液体制剂 一、问答题 1、试述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其应用的适应性。 2、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并请分别举例说明。 3、试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测定原理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意义。 4、哪些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为什么? 5、药剂学上常用的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6、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HLB值、昙点、临界胶团浓度。 7、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有何特点?分哪几类?肥皂、月桂醇硫酸钠、阿洛索OT、新洁尔 灭、卵磷脂、Tween80 、PluronicF-68 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有何特点? 8、不同用途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要求如何?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如何计算? 9、不同类别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如何?与其应用有何关系? 10、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11.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是什么? 二、单选题 1、难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水溶液时,增大其溶解度的方法是(A) A、加热 B、粉碎成细粉促进其溶解 C、搅拌 D、药物与溶媒所带电荷相同 E、药物与溶媒的性质相似 2、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E) A、HLB值在5~20之间 B、HLB值在7~9之间 C、HLB值在8~16之间 D、HLB值在7~13之间 E、HLB值在3~8之间 3、不属于液体药剂者为(D) A、合剂 B、搽剂 C、灌肠剂 D、醑剂 E、注射剂 4、对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者为(B) A、溶液型药剂应澄明 B、分散媒最好使用有机分散媒 C、有效成分浓度应准确稳定 D、乳浊液型药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 E、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5、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那一类(E)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及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质量分析 B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 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D 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 大多由复方组成B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C 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D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 A 40-60℃ B 50-60℃ C 60-70℃ D 70-80℃ 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B.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C. 5.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6.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 7.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沉淀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 8. 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 A.定性B.鉴别C.综合质量测定D.含量测定 9. 取样的原则()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 10 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 A.抽取样品法B.分层取样法 C 圆锥四分法 D 抽取样品法和分层取样法

二、多选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 A 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 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 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 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 C.药用辅料的多样性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E.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5.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 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 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中药制剂的检查根据其目的意义主要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2.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答: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包括制剂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试验样品,其检验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等。 3.中药对照品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如何? 答:由于中药制剂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且含量高低差异较大,故用- - 般的化学分析法难以起到满意的测试效果,多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分析,但仪器分析法大多需要用对照品进行随行标准对照分析,其优点是可克服分析条件不稳定而带来的测试误差,应用对照品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检出欲测定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备可供定性定量用的对照品,可大大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水平。

第二章液体制剂习题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2、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3、关于液体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B、体制剂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C、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D、液体制剂若使用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E、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 4、液体制剂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A、不能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 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C、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不易引起化学降解 D、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广泛,易于分剂量,但不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E、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生物利用度降低 5、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E、泄露和爆破应符合规定 6、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B、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包装便于患者携带和用药 7、关于液体制剂的溶剂叙述错误的是 A、水性制剂易霉变,不宜长期贮存 B、20%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 C、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D、液体制剂中常用的为聚乙二醇1000~4000 E、聚乙二醇对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8、半极性溶剂是 A、水 B、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9、极性溶剂是 A、水 B、聚乙二醇 C、丙二醇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10、非极性溶剂是 A、水 B、聚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DMSO

药剂学 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九章液体制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液体制剂: 2. spirits : 3. solubilizer : 4. cosolve nt: 5. 干胶法: 6. syrups: 7. 湿胶法: 8. tincture : 9. emulsions : 10. nanoemulsion: 11. 溶液剂: 12. Aromatic water : 13. 助溶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 1.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 2. 醑剂系指药物的乙醇溶液。() 3. 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4. 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的防腐作用好。() 5.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 体制剂。() 三、填空题 1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主要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2. 液体制剂常用的极性溶剂主要有_____ 、 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制剂常用的半极性溶剂主要有、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溶解法制备糖浆剂可分为法和法。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酊剂的制备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四、单项选择题 1?内服制剂最常用的分散媒是 A.乙醇 B.甘油 C.水 D.丙二醇 2?下列关于水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2、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二章液体制剂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11.Zeta 电位12. 矫味剂 13. 芳香剂14. 着色剂 二、思考题 1. 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 2. 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 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5. 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6.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7. 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8. 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9. 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0. 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1. 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2. 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3. 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4. 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5.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形态的制剂。 2.流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性和流动性。 3.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4.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5.增溶:solubilization,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micelles)。 6.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石蜡无亲水基,HLB=0,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 CMC: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 cloud 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药剂学-第4章.doc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固体制剂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 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对于固体制剂来说 药物需溶解后才能被胃肠道所吸收,特别是对一些 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溶液剂> 混悬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丸剂 三、Noyes-Whitney方程 ●药物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描述: dC/dt=KS (C S-C) K=D/Vδ 式中:K- 溶出速度常数S-溶出界面面积D-药物的扩散系数CS-药物的溶解度δ-扩散边界层厚C-药物的浓度V-溶出介质的量 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 (1)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崩解)(2)增大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3)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粉碎技术、药物的固体分散技术、药物的包合技术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或溶出表面积。 对于难溶性药物提高溶出度的有效方法是: 第二节散剂 ●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特点:①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②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此外还有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特点 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粉碎度或粉碎比(n)n = D1/D2 D1粉碎前的粒度D2粉碎后的粒度 粉碎操作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 ●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 ●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粉碎机有(1)研钵(2)球磨机(3)冲击式粉碎机(4)流能磨等 (三)筛分 筛分法(sieving method)是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筛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四)混合 ●混合(mixing)将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混合操作以含量的均匀一致为目的,是保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混合度(degree of mixing)是表示物料混合均匀程度的指标。大小介于0~1之间。混合机理: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三种混合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相互联系的。 混合的影响因素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 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答案不一定全对。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 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 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 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错,留样观察。芦丁与槲皮素4.Hgs。酰胺,硫化钠。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 分中药大。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错,加入硝酸银。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 备工艺稳定 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给了一段蜜丸提取鉴别的文字,问目的和提取到的物质。第一问是问将蜜丸打碎后加入水溶散的目的。第二问是问加入乙醚提取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第三问是问加入甲醇后提取到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 五.综合题(15)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1)叙述丹参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定性鉴别的方法并说明现象。 (2)叙述三七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用高效液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⑴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日本学者对浸膏剂质量进行研究,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五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A. 中性氧化铝 B. 凝胶 C. SiO2 D. 聚酰胺 E. 硅藻土 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担体是 A. 三氧化二铝 B. 纤维素 C. 硅藻土 D. 硅胶 E. 聚酰胺 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 A. 10% 硫酸—乙醇溶液 B. 茚三酮试剂 C. 硝酸钠试剂 D. 硫酸铜试剂 E. 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B. 薄层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E. 分光光度法 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 A. 强碱性生物碱 B. 弱碱性生物碱 C. 挥发性生物碱 D. 亲脂性生物碱 E. 亲水性生物碱 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 A. 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 B. 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 C. 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D. 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 E. 生物碱pKa的大小 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A. 生物碱盐阳离子 B. 雷氏盐部分 C. 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 D. 丙酮 E. 甲醇 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是 A. 酸水液 B. 碱水液 C. 丙酮 D. 氯仿 E. 正丁醇 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A.黄连 B.麻黄 C.防己 D.附子 E.黄柏 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中药制剂分析(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 2、中国药典中规定,水浴温度指:98~100℃。 3、中国药典中规定“恒重”是指供试品2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异在多少范围内:0.3mg。 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十万分之一。 5、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乙醇。 6、无需过滤除药渣操作的是:连续回流提取法。 7、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蒸馏法。 8、下列属于样品净化方法的是:固相萃取法。 9、进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检查时,样品的处理方法应选:消化法。 10、关于牛黄解毒片的性状描述正确的是:本品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 苦,辛。 11、中药制剂的鉴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薄层色谱法。 12、正确的描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的位置上,斑点颜色。 13、中药制剂的一般杂质检查包括:酸、碱、氯化物、重金属、砷盐。 14、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那种试剂作为显色剂:硫代乙酰胺。(碱性溶液中,用硫化钠)。 15、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除去H2S. 16、不属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是:安宫牛黄丸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 17、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溴化汞试纸。 18、不需要进行含乙醇量检查的机型是:糖浆剂。 19、现版中国药典中,含量测定应用最多的方法是:HPLC。 20、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峰面积。 21、采用HPLC法对中药中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ODS柱(C18反相柱) 22、化学分析法主要使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和无机成分。 23、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 24、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紫外检测器(UVD)。 25、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累的中药的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 26、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常用的样品净化方法是:氧化铝柱。 27、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甲醇-水或甲醇。 2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此题 要剔除“稳定可靠”这个选项)。 判断题 1、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组成。(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每5年审议改版一次。(对) 3、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对)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前言 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学科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学习掌握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主要渠道。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研究,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打下一定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练习独立完成,不能孤立学习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把所学到的知识紧密联系中药学各专业课程中去,联系其他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中药制剂分析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见附表)。 章节内容时数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3 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检查 4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4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5 第六章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 3 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4 第八章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 2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2 第十章中药制剂分析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简介 2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特点,发展趋势及中药制剂分析在药品质量分析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内容;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局(部)颁标准及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理化鉴别方法、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定性鉴别中的应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成药分析中的应用。 (二)掌握显微鉴别用于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的操作要点;熟悉薄层色谱鉴别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意义、适用范围、制片方法和观察要点;中成药理化鉴别方法及应用。 (二)重点讲解薄层色谱鉴别的分类,基本操作,在中成药定性鉴别中的应用:标准品对照法,标准药材对照法。薄层扫描法在中成药定性鉴别中的应用及基本操作。 (三)一般介绍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在天然药及复方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及图谱分析。 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检查 一、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等。 (二)掌握一般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特殊杂质检查的目的意义、操作要点;农药残留量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一般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农药残留量检查的检查方法、目的意义。 (二)重点讲解重金属检查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砷盐检查法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干燥失重法、水分测定法的操作方法,农药残留量检查中检查项目。 (三)一般介绍特殊杂质检查,黄曲霉素的检查。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在中药制剂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药剂学复习试题第九章液体制剂[1]

第九章液体制剂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2、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溶胶剂 D、乳剂 E、混悬剂 3、关于液体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B、体制剂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C、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D、液体制剂若使用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E、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 4、液体制剂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A、不能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 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C、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不易引起化学降解 D、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广泛,易于分剂量,但不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E、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生物利用度降低 5、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E、泄露和爆破应符合规定 6、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B、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包装便于患者携带和用药 7、关于液体制剂的溶剂叙述错误的是 A、水性制剂易霉变,不宜长期贮存 B、20%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 C、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D、液体制剂中常用的为聚乙二醇1000~4000 E、聚乙二醇对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8、半极性溶剂是 A、水 B、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9、极性溶剂是 A、水 B、聚乙二醇 C、丙二醇 D、液体石蜡 E、醋酸乙酯 10、非极性溶剂是 A、水 B、聚乙二醇 C、甘油 D、液体石蜡 E、DMSO 11、关于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叙述错误的是 A、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而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中药制剂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2.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HPLC法 D.TLC法 3.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C.合成药物 D.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4.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5.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普通玻璃 B.有色玻璃 C.优质平板玻璃 D.毛玻璃 6.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B.含有挥发性成分 C.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D.只含有无机成分 7.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A.牛黄 B.水牛角 C.麝香 D.冰片 8.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原药材。 A.色谱峰 B.吸收度 C.波数 D.折光系数 9.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10.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少用 B.一般不用 C.不常用 D.最常用 二、填空题 1.中药制剂的鉴别主要包括、、等。

中药制剂分析

幻灯片1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 一门应用学科。 ● ●第一节概述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 ●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应该是制剂组方中起主要作用的 ●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影响疗效的化学成分,对其做出 定性、定量等各方面的评价。 幻灯片2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是复杂的混合物。 1.组成中成药的中药材具有复杂性。 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中药更由于形态相似,容易误用。 2.中成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1 1)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多样。 2) 各种化学成分在中药中的含量相差悬殊。 3)中药制剂由多种单味药材组成,所含化学成分相互影响。 3.中成药的剂型繁多,所用之辅料多种多样,在测定前,样品必须经过预处理,以排除各种辅料的干扰,必要时还须进行辅料的检查和测定。 4.工艺各异,很多在单味中药鲜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经过炮制或制备工艺中经加热处理后已不复存在,或在制备过程中因挥发、分解、成盐 (沉淀)反应等增加了中成药分析工程的困难。 幻灯片3 二)首先进行组方分析,随方决定测定主药,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是目前质量分析方法的特点之一。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首先以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为指导,进行组方分析,按功能主治分出主、辅、从、次药味和药群,选择某合适的化学成分为指标来说明其与质量的关系。

幻灯片4 三、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一)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的影响 (二)炮制方法的影响 (三)生产工艺的影响 (四)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的影响 幻灯片5 四、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药物分析发展趋势 基本的方法主要为:分离分析法、电化学法、光谱法和联用分析方法等。 各种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常规分析方法,如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 体内药物分析研究,趋向于采用在线的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如on-line MD-CE、on-line MD—LC等。 手性药物作为化学药物的特殊群体,以HPLC和CE为主要拆分手段的手性药物分析方兴未艾,已成为全世界药物分析的研究热点。 幻灯片6 二)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 1)光谱法的应用 A 比色法如丹参素/丹参注射液,阿魏酸/当归浸膏--定量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单波长法如蒽醌/何首乌,香豆素/祖师栗膏--定量; 双波长法靛蓝、靛玉红/喉痛消炎丸--定量; 三波长法小檗碱/三黄片--定量; 一阶导数光谱法绿原酸/感冒咳嗽冲剂,麻黄碱/哮喘丸--定量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亠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优点: (1)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 (2)给药途径广泛,可能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3)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 (4)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2?缺点: (1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2 )液体制剂体积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3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4)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制浓度应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4?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 (1 )低分子溶液剂:也俗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 )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1 )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混悬液: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不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液等。 2?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涂膜剂等; (2 )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基本要求] 一、掌握中药及其制剂测定前的提取纯化方法。 二、熟悉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三、了解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 [本章分配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用中药防病治病具有悠久的历史。西医西药对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药物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世界范围掀起了中医中药热。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中药现代化,已成为中医药工作的共识。中药生产的大桶煮提、大锅蒸熬及匾、勺、缸类生产器具当家的状况大为改善,进而出现不锈钢多功能提取罐、循环蒸发、多效蒸发,流化干燥等设备,中成药的剂型由丸、散、膏、丹为主发展成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及少量粉针等剂型。但是,我国现阶段中成药还难以在国外注册、合法销售与使用。 目前中国仅占全世界天然药物贸易额的l%左右。主要原因是产业现代工程技术水平不高,制备工艺和剂型现代化方面落后;生产过程缺乏科学、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出现有效成分低、疗效不稳定、剂量大、服用不方便、外观差、内在质量不稳定;缺少系统的量化指标,多数产品缺乏与疗效基本一致的内在质量标准;许多复方制剂难以搞清楚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丸、散、膏、丹,神仙难辨” 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西方医药界接受中药,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主要途径是,以中药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中药现代化。即“有效、量小、安全、可控”。涉及提取分离工艺、制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 发展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医学家们著成了中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体系,还收载了许多有名的方剂,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最早提出成药剂概念,主张成批生产,以备急用;明代伟大医

龙液体制剂作业学习指导(有答案)

第四章液体制剂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液体制剂 2.助溶与助溶剂 3.增溶和增溶剂 4.潜溶和潜溶剂 5.低分子溶液剂 6.糖浆剂 7.高分子溶液剂 8. 9.混悬剂 10.润湿剂 11.助悬剂 12.絮凝剂 13.反絮凝剂 14.乳剂 15.分层 16.转相 17.合并与破裂 三、选择题 A型题 1.有“万能”溶剂之称的是 A.水8.甘油C.乙醇D.二甲基亚砜E.醋酸乙酯2.属于半极性溶剂的是 A.水8.甘油C.丙二醇D.二甲基亚砜E.脂肪油3.醑剂中乙醇浓度一般为 A.5%-l0%B.20%一30%C.30%~40% D.40%。50%E.60%~90% 4.高分子溶液剂加入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B.产生凝胶C.盐析 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5.于溶胶剂中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作为 A.助悬剂B.絮凝剂C.脱水剂D.保护胶E.乳化剂 6溶胶剂中加入加人少量电解质可使溶胶剂 A.产生凝聚而沉淀B.具有电泳现象C.具有丁铎尔现象D.增加稳定性E.增加亲水性 7减小混悬微粒沉降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增大分散介质黏度B.加入絮凝剂C.加入润湿剂 D.减小微粒半径E.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

8混悬剂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作为 A.助悬剂8.润湿剂C.絮凝剂或反絮凝剂 D.抗氧剂E.乳化剂 9在混悬剂中加入聚山梨酯类可作 A.乳化剂8.助悬剂C.絮凝剂D.反絮凝剂E.润湿剂 10甘油在炉甘石洗剂中主要作为 A.助悬剂8.絮凝剂C.反絮凝剂D.润湿剂E.防腐剂 11可作为W/O型乳化剂的是 A.一价肥皂B.聚山梨酯类C.脂肪酸山梨坦 D.阿拉伯胶E.氢氧化镁 12属于0/W型固体微粒类乳化剂的是 A.氢氧化钙B.氢氧化锌c.氢氧化铝 D.阿拉伯胶E.十二烷基硫酸钠 13能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是 A.甲基纤维素8.羧甲基纤维素c.单硬脂酸甘油酯 D.琼脂E.西黄蓍胶 14按分散系统分类,石灰搽剂属于 A.溶液剂8.溶胶剂C.混悬剂 D.乳剂E.高分子溶液剂 15属于用新生皂法制备的药剂是 A.鱼肝油乳B.石灰搽剂c.复方碘溶液 D.炉甘石洗剂E.胃蛋白酶合剂 16制备复方硫磺洗剂加入甲基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 A.乳化B.絮凝C.润湿D.助悬E.分散 17溶液型液体制剂分散相质点的直径是 A.>1nm B.>1um C.<1 um.<1nm E.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 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 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2. 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3.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A. 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 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 多由大复方组成 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 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 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 含有多种中药材 D. 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5. 首次收载中药材及其制剂品种并分为一部、二部的《中国药典》版本是() A. 1953 B. 1963 C. 1977 D. 1985 6.取样的原则是() A. 具有一定的数量 B. 在效期内取样 C. 均匀合理 D. 不能被污染 7.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A. 完整、清晰 B. 完整、具体 C. 真实、完整、具体 D. 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 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 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 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2.样品前处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 压榨法 B.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C. 升华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 溶剂提取法 3.样品前处理常用的分离精制方法有() A. 液 -液萃取法 B.固 -液萃取法 C. 盐析法 D.结晶法 E.透析法 二、简答题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 2、检测中药制剂中的多指标性成分有何意义? 3、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4、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5、《中国药典》由哪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 1、试述薄层色谱法使用的吸附剂及载体有哪些? 2、薄层色谱法鉴别中为何有时采用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 3、为何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制剂的鉴别应用中比合成药物少得多? 4、中药制剂性状鉴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 1简述中药制剂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2中药制剂杂质主要分哪几类? 3简述砷盐检查法(古蔡法)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4药典中收载重金属检查共有几种方法,简述每种方法的应用特点及范围。 5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 1、薄层扫描法方法学考察时作标准曲线的目的何在? 2、简述GC、HPLC建立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各项参数及具体指标。 3、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时为何常用随行外标法? 4、简述气相色谱各定量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第五章 1、当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时,为什么常有斑点Rf值较小或斑点明显拖尾的现象?采用哪些方法克服? 2、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关键是什么? 3、简述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特点? 4、简述黄酮类化合物不同溶剂中中的溶解特性。 5、简述三萜皂苷类单体成分定量方法。 第七章 1、简述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检验特点。 2、简述蜜丸的分析特点。 3、简述栓剂去除基质的方法。 第九章 1.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测定成分的选定应遵循的原则。 3.线性关系的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4.中药制剂含量限度规定的方式主要有几种? 5.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中药制剂分析题库11(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 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 A.定性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E.包装不能破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