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其核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作业成本对象: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制造、提供过程作为作业成本对象,例如某一批次产品、一份文件等。

2. 划分成本价值流:根据成本价值流程图,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成本对象。直接成本是与作业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对象,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费用;间接成本是与作业成本对象相关,但不能直接追溯到具体对象的费用,如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 累计费用:根据不同的作业成本对象,累计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 分配费用:将累计的间接成本按照某种适当的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劳动小时数等)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

5. 计算单位成本:根据分配得到的总成本和作业成本对象的数量,计算单位成本。

6. 定价决策:根据单位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定价决策,制定价格策略。

7. 分析成本控制: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结果,对成本进行分

析和控制,找出成本异常和成本不合理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将成本与特定作业(例如特定产 品或项目)相关联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是通过将直接 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摊到各个作业上来确定的。以下是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第一步:标识作业 首先,需要明确要核算成本的作业。作业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等。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生产多种产品,则每种产品都可以视为一个作业。 第二步:收集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直接与作业相关的原材料成本。首先,需要确定使用 了哪些原材料,然后计算出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单价。最后,将实际 使用数量和单价相乘,得出直接材料成本。 第三步:收集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与作业相关的人工成本。需要识别与作业相关的 直接劳动力,并记录他们实际工作的时间。然后,将实际工作时间与直接 劳动力的时薪相乘,计算出直接人工成本。 第四步:分摊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与作业相关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费用。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企业的一般费用。这些 费用通常无法直接分配给特定的作业,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分摊基础进行 分摊。分摊的基础可以是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劳动 力的数量。

第五步:计算成本 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 接人工成本和分摊的制造费用相加,即可得到作业的总成本。 第六步:确定作业的收入 除了核算作业的成本外,还需要确定作业的收入。这可以通过将作业 产品的售价与销售量相乘来计算得出。 第七步:计算利润 利润是作业的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将作业的收入减去作业的总成本,即可得到作业的利润。 第八步:分析成本 最后一步是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比较不同作业的成本 和利润,可以确定哪些作业是盈利的,哪些是亏损的。这种分析可以帮助 企业确定如何提高作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以上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 的成本结构,并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 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并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公式

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公式 成本计算是企业核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计算企业产品或 服务的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三种基本方法:作业成本法、加权平均法和直接成本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基本 方法的公式和计算步骤。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按产成品的生产过程而分类计算成本的方法,适用于生 产过程可分解成多个独立、较为复杂的阶段的企业。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用量×直接材料单价 2.计算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 3.计算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4.计算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按平衡产量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 相对简单的企业。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的成本+本期新入库成本÷期初库存数量+本期新入库数量 2.计算期末库存成本: 期末库存成本=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计算本期产量成本: 本期产量成本=本期产量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三、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直接计算与产品有关的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方法,适用于成本有明确归属的企业。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用量×直接材料单价 2.计算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 3.计算直接制造费用: 直接制造费用=直接制造费用项1+直接制造费用项2+...+直接制造费用项n 4.计算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制造费用

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以及管理需求,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作业,根据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来计算产成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包括三个步骤: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摊销。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记录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然后,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成本分配基础,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最后,根据作业的产量或其他成本分配基础,摊销制造费用到最终产成品上。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种类较少且规模小的企业,可以较好地掌握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情况。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工艺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确定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而实际成本则是根据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得出的。标准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包括标准成本记录、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标准成本调整。首先,根据产品的设计和工艺要求,记录各个成本要素的标准成本。然后,根据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实际成本。最后,通过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出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可以预测和控制成本的企业,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现代管理会计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是活动-based costing(ABC)方法。ABC方法是根据活动的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确定它所支持的所有活动,并跟踪和记录每个活动的成本。ABC方法的核算过程包括活动成本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分析和成本分配。首先,通过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活动的成本。然后,分析每个活动所受到的不同驱动因素,如产量、时间、返工等,确定成本分配基础。最后,根据成本分配基础,将每个活动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成品上。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活动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每个活动对产成品成本的影响。 综上所述,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ABC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准确地核算产成品的成本。成本核算是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它适用于制造业中的生产成本核算,也可以用于服务业中的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作业:首先需要确定将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作业,可以是产品的 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也可以是服务的提供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作业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成本的管理需求和业务流程。 2.收集直接材料成本:对于每个作业,需要收集与之相关的直接材料 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原材料成本,例如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成本。 3.收集直接人工成本:对于每个作业,需要收集与之相关的直接人工 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人工成本,例如直接参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员工工资。 4.确定作业间接费用:除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还有一些 费用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的作业,称为间接费用。需要确定这些间接费用,并进行合理的分配。 5.分配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根据一定的分配基准分配到各个作业上。 分配基准可以是作业的工时、作业的产量等。分配间接费用的目的是根据各个作业的实际资源占用情况来确定成本。 6.计算作业成本:根据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分 配结果,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作业成本是作业资源的总和,用于衡量作业的成本效益。 7.汇总作业成本:根据作业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归类。可以按照产品、 客户、部门等不同的维度进行汇总,以便对成本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和管理。 8.分析成本数据:根据作业成本的汇总数据,进行成本数据的分析和 解读。可以对成本的组成进行比较,找出成本高昂的作业和成本控制的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法通过将制造成本 分配到各个生产阶段,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制造的产品上来确定成本。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第一步:确定作业 作业是一项或一组任务,可以通过组合完成一个产品或服务。在作业成本法中,首先需要确定作业。一个作业可以是一项工作,也可以是一组工作。例如,对于一家制造汽车的公司,装配前和装配后可以被视为两个作业。 第二步:收集成本信息 确定作业后,下一步是收集与作业相关的成本信息,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成本是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构件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所需的工资和薪金成本。制造费用是制造产品所需的其他费用,例如设备使用费、设备维护费和水电费。 第三步:计算作业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需要将收集的成本信息分配到作业中。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表来 完成。作业成本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总和,以及其他成本。 在作业成本表上,直接成本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成本,例如直 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分配给制造产品的成本,例如制造过程中的设备维护费和水电费。这些成本通常被分配到制造产品的间接成本池中。 第四步:确定分配成本的依据 在作业成本法中,分配成本的依据通常是直接劳动时间或直接劳动成本。这是 因为,直接劳动时间或直接劳动成本往往与制造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有关。 第五步:分配成本 最后,需要将间接成本按照所选定的分配成本依据分配到作业中。这可以通过 作业成本表和作业成本单来完成。作业成本单是确定作业成本的详细记录,其中包括所分配的间接成本、分配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终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1.划分作业:首先,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作业。作业可 以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作业的划 分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出成本的产生和分配情况。 2.确定成本对象: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对象,即需要核算成本的单位。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或其他相关的单位。确定成本对象是为了能够 更准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 3.收集直接材料成本:对每个作业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作业的材料成本,如原材料和半成品等。为了便于核算,可以使用材料使用记录和领料单等方式进行成本的收集。 4.收集直接人工成本:对每个作业收集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作业的人工成本,如直接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等。同样,可以使用员工工资明细、时间记录或工作票等方式进行成本的收集。 5.分配间接费用:对不易直接归属于具体作业的费用进行分配。间接 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一些作业的费用,如制造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 租金、水电费等。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人工成本法、直接材料成本法和 产量法等。 6.计算成本:根据收集到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配的间 接费用,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成本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 也可以按照标准成本进行计算。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成本,用于比较实 际成本的偏差。

7.核算成本:按照规定的成本对象,将计算得到的成本进行核算。可 以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服务或其他单位上,以便于评估其成本效益。同时,还可以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8.分析成本:对核算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占比情况。 可以通过成本构成图、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了解哪些成本是固定成本, 哪些是变动成本,哪些是可控制的成本,以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9.反馈信息: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向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成 本信息。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决策、控制和改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包括划分作业、确定成本对象、收 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分配间接费用、计算成本、核算成本、 分析成本和反馈信息等环节。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企业可以更好 地了解成本结构,提高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作业成本法举例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举例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核算和分配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下面是一份关于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独立计算成本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一批产品或者一项服务。作业成本法通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作业,然后根据各个作业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和分配,从而准确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1. 识别作业:首先需要识别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确定每个作业的范围和内容。作业可以根据产品、服务或者其他特定要求进行分类。 2. 确定成本驱动因素:针对每个作业,需要确定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即影响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例如,对于一个生产作业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包括直接材料用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 3. 收集作业成本:根据成本驱动因素,收集和记录与每个作业相关的实际成本数据。这些成本数据可以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等。 4. 分配间接成本:由于间接成本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作业,需要

进行间接成本分配。常用的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池法、直接人工成本百分比法、直接材料成本百分比法等。 5. 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根据收集到的实际成本数据和间接成本分配结果,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6. 计算单位成本:将每个作业的总成本除以相应的作业数量,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这有助于企业评估每个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盈亏情况。 7. 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这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成本控制措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 8. 决策支持: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企业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决策。例如,在产品定价、订单接受与否、作业外包等方面可以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9. 监控和调整: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成本数据。企业应该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和问题。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应用 1. 精确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将成本准确地归属到每个作业上,避免了平均分摊的不准确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度。 2.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了详细的作业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3. 成本控制: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作业成本,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控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引言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核算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成本 核算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核算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企业成本按照作业或任务进行分类和核算的方法。它适用 于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批量生产或定制化生产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是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任务上,通过计算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进而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如下: 1. 识别和选择作业: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要求,确定需要核算成本的作业或任务。 2. 收集成本信息:收集与作业相关的直 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信息。 3. 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按照一 定的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时间、直接材料用量等)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任务上。 4. 计算成本:根据分配的成本和作业或任务的产出数量,计算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 5. 分析成本:根据计算出的成本数据,分析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结构和成本驱动因素。 传统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核算是一种将企业成本按照部门或产品线进行分类和核算的方法。它 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线相对稳定的情况。传统成本核算的核算过程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线上,通过计算每个部门或产品线的成本,进而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成本。 传统成本核算的核算步骤如下: 1. 识别和选择成本池: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 产品线,确定需要核算成本的部门或产品线。 2. 收集成本信息:收集与成本池相 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信息。 3. 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 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时间、直接材料用量等)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线上。 4. 计算成本:根据分配的成本和部门或产品线的产出数量,计算每个部门 或产品线的成本。 5. 分析成本:根据计算出的成本数据,分析每个部门或产品线 的成本结构和成本驱动因素。 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核算在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abc作业成本法理解

abc作业成本法理解 ABC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指一种基于活动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ABC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ABC法将企业运作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活动分为不同的活动成本池,然后把不同的成本分摊到企业的不同产品或者部门上。ABC法在美国制造业领域十分流行,被誉为“真实成本计算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是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即将所有制造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活动对成本的影响。ABC法的做法是将产品制造过程中所有可能的活动都归入成本池,然后计算各个活动对不同产品的成本影响,最终得出产品制造的真实成本。 ABC法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企业的成本是由活动引起的,而不是由产品引起的。因此,其实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活动成本池:将企业所有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需的资源(如材料、人工、能源等)分成若干个活动成本池。 2.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对于每个活动成本池,需要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对于某个活动成本池来说,对活动量的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增量或减量。例如,对于生产部门来说,生产数量就是其成本驱动因素。 3.计算各个活动成本池的总成本:根据各个活动成本池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活动成本池的总成本。

4.分摊各个活动成本池的成本到产品或者部门中:根据各个活动成本池与各个部门或者产品之间的关系,将各个活动成本池的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产品或者部门中。 ABC法的核算结果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因为ABC法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同时,ABC法也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企业各个部门或者产品的成本构成,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成本。

作业成本法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关于多种成本分配基础下的成本计算案例 2.1 简述 该案例涉及的是Manchester公司生产X、Y、X三种电路板的成本核算,现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来将成本分配到三种电路板中。 2.2 作业成本法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即成本库来归集,汇总费用,再以各种产品耗费的作业量将费用分摊到成本中,从而汇总计算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如图4-1所示。 图2-2-1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分配图 2.3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2.3.1成本计算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确认作业,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奖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2、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2.4 作业层次与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可以看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业务活动。而成本动因,则作为驱动一种业务活动活动成本因素。 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再企业生产经营中可区分为“单位”、“批”、“产品”、“综合能力维持”四个层次。 1、单位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成因。 2、批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 3、产品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 2.5 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 各成本库成本分配率的计算如表2-5-1至表2-5-6所示。 2.6 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 预计总制造费用=276850-1391000=1365860(元)

各产品预计直接人工小时 电路板X:4*10000=40000(元)

电路板Y:18*800=14400(元) 综合上述有关资料,可得出用作业成本计算的电路板X、Y、Z单位成本,如表2-5-7所示。 合计:40000+14400+45000=994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1365850/99400=13.74元/小时 对比两种成本计算法所得到的单位成本,可以看到: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电路板X单位成本略有提高,而电路板Y的单位成本有所降低,电路板Z的单位成本降低较多,而传统成倍计算将企业发生的总成本中电路板X应负担的部分成本转嫁电路板Y和电路板Z,,造成成本指标的歪曲,使企业以成本为基础所进行的各项经营政策,特别是产品定价决策产生误导作用。 以下对采取不同的成本计算法所形成的成本扭曲作具体计算。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核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别计入成本,并以这些成本为基础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第一步:确定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成本对象。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或作业。产品成本是对生产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服务成本是对提供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而作业成本是针对特定活动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第二步:确定成本池 成本池是将相同性质的成本加以整合的过程。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池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池、直接人工成本池和制造费用成本池。直接材料成本池包括所有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池包括所有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人工成本,如工资和工资税。制造费用成本池包括所有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费用,如设备折旧、房屋租金、水电费等。 第三步:确定作业 作业是指一组相似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是成本池的子集,它将相同性质的成本整合在一起。例如,为了生产产

品A,需要进行两个作业:切割和缝合。切割作业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缝合作业的成本也包括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第四步: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 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例如,在切割作业中,原材料的数量和直接人工的工时是影响成本的因素。在缝合作业中,原材料的数量和直接人工的工时也是影响成本的因素。 第五步:计算作业成本 通过将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与成本池相关联,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例如,在切割作业中,如果使用了100米的原材料和10小时的直接人工,那么切割作业的成本就是100米原材料成本加上10小时的直接人工成本。 第六步:分配作业成本 最后一步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分配方法也不同。例如,对于产品成本,可以将切割和缝合作业的成本分配给产品A。对于服务成本,可以将切割和缝合作业的成本分配给提供服务的客户。对于作业成本,可以将切割和缝合作业的成本分配给相关的作业。 总结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 (一)确认作业中心,明确成本计算对象 确认作业,就是要将与间接费用的发生有关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一个作业中心是企业生产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中,由于其作业内容不同,成本计算的基础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作业可能的类型有设计、购货、材料搬运、生产调度、设备修理、存货移动、包装和运输、售后服务等。 企业要确认主要作业,且以主要作业为主体,追踪资源,将同质作业归集为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通常,作业中心可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划分: ①与产品产量有关的作业中心; ②与产品批次有关的作业中心; ③与产品项目有关的作业中心;④与产品设施有关的作业中心。 划分各项作业时,应留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人执行的作业不能被合并。 第二,假如一个作业只有一个业务,说明其划分过细;假如包含不相关业务,那么应当将其分解出去。 第三,一般一个部门应当有2~10个功能明确的作业,而一个作业一般不超过5~15个亲密关联的业务。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 (二)确定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状况。确定资源动因的原则有三条: ①某项资源耗费假如能直观地确定其为某一特定产品所耗费,则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如直接材料的归属; ②假如为各项作业所耗费,则直接计入各项作业成本库; ③假如某项资源耗费属于混合状态,则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安排到各作业。这个资源耗费的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 (三)将作业中心汇合的各资源耗费价值分解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库是指可以用一项共同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费用归集和安排的单位。作业成本法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库,归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详细确定时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即各资源库中的价值应依据资源动因逐项安排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去,将每个作业成本库中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例如,选购原材料可依据成本驱动因素的不同划分为“购买原材料”“验收原材料”和“收到原材料”三个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目录: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份数、“收单份数、检验报吿数或对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目录 ? 成本法 ABC 什么是 1 管理法的区别 ABC 与 2 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3 成本法组成 ABC 4 分析法的过程 ABC 5 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ABC 6 应用案例 7 分析法的作用 ABC 8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什么是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