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中国国际经贸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

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双边的经济贸易结构和政策方面的差异,也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所导致的国际分工以及逆差的转移;既有两国看问题的角度和统计方法的差异,也有以什么样的思维和态度处理这些问题的因素。

【摘要】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额从1993以年来快速增长,美方认为这是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的。通过对两国统计口径差别、两国投资和储蓄间不平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币值和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词】美中贸易逆差;人民币币值低估;原因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现状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之间美国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3亿美元,2009年逆差额为1142.6亿美元,2009年的逆差额是1993年的18.1倍。期间仅有2001年和2009年两年逆差额较上一年有所缩小,其余年份逆差额一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美国认为是人民币币值低估导致了美中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近年来,美国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称中国低估币值是为了支持出口导向型政策,声称如果中国采用一个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则能解决中国的通胀和经济中的泡沫,使不平衡的世界经济达到平衡。美国占最大投票权的IMF 在它的半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中国等国家积累了过多的贸易顺差,如果提高币值,同时采取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的政策,则会减少顺差,同时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总是流向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地方。资本的逐利性带来了产业结构在全球的调整。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金融、保险、信息产业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包装、物流等。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把低级的、没有竞争力的、高耗能、高环境污染的夕阳产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其国内则侧重于发展以高科技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产品附加值很高的产业。

美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是转移到了东亚各国,随着东亚各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开始将纺织品、服装、电子机械、玩具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从而将以前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通过研究证明,90%的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的电子机械、玩具、皮靴、服装,只有10%的自华进口商品直接与美国本土产品形成竞争。例如台湾的源兴科技公司向美国戴尔和惠普公司提供纯平显示器及打印机等产品,它把制造基地设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只有3000员工,在大陆却设有18家工厂,员工达30万人。该公司4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90%来自祖国大陆。它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进口元器件,在中国大陆加工制造,然后出口到美国。这样,在贸易平衡上表现为中国大陆对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是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则是巨额贸易顺差。据美国学者估计,如果把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看成100%,则其中大陆得到的仅为20%,其他80%都被其他经济体得去了,其中就包括了以中国大陆为制造基地的许多美国公司,但贸易逆差则全部算在中国大陆的账上。

中国实际出口额被夸大

问:统计的中国出口值存在哪些水分?

陈文敬:中国的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50%以上。在加工贸易中,中方

只获得了很少一部分加工费,但是当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时,统计上是按照产品的出口值计算的,而并非增加值,这就夸大了中国实际的出口额。也就是说,中国从加工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不是出口总值。据测算,如果剔除了加工贸易的顺差,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将减少80%-90%。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可能比现在的还要大;由于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因此,只要这种趋势不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不可能完全解决。而这种生产转移的趋势估计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国际间比较优势转变所造成的。

(二)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

造成了两国贸易失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余额等于贸易差额。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储蓄相对于投资太低。美国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带来了实际消费的上升,实际消费的上升导致储蓄率下降,所以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低储蓄率的周期。同时美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也使得美国消费上升储蓄下降。和储蓄率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储蓄和投资的差额为负值,形成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逆差。

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反,中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体系都不够完善,从而消费率较低,储蓄率很高。1990年~2001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40.4%。另外,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使得中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正值,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顺差。

有学者定量分析了由于中美两国相对储蓄的变化所导致的贸易余额的变化。分析表明,在2000年~2005年间,由于美国储蓄率大幅降低,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是中美储蓄差别所导致的,其中,美方因素占到总体的78.11%。

因此,笔者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所造成的,不是双边贸易问题,更不是汇率问题。

美国要想消灭贸易逆差,必须努力提高国民个人储蓄,增加政府财政结余。

(三)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是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

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58%猛增到2009的55.94%。

根据Bruker(2000)的研究,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则该行业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即美国在华投资会产生贸易替代效应。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既占领了中国市场,又实现了替代出口。中国美国商会调查结果表明,62%的美国在华企业在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2004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约750亿美元,盈利35亿美元;200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为800亿美元,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出口了476亿美元,两者合计约1200亿美元;2006年,美资企业对美国出口增长95%,进口增长81.9%,顺差增长107.3%,占全国对美国顺差的10.1%。在美资企业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广东、福建设有10多家鞋厂,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90%以上返销美国市场,年出口额达2.5亿美元。美资企业的利润自然回流到美国,但帐仍然算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头上。因此,中美贸易顺差在中方,但利润在美方,好处在双方。

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如2009年中国出口的48.8%是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的日用品,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往往通过价格竞争打开销路。例如,在美国一个芭比娃娃的卖价是10美元,从中国出口的价格大概是3美元,其中,头发进口于日本,橡胶来自于东南亚,布料来自于越南,中国仅仅赚取了0.35美元的加工费,这还没算上环境成本。可见中国大陆承担的角色是组装、加工,中国在加工贸易中获利微薄,而美国不但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同时东亚各国将从贸易顺差中积累的外汇储备购

买美国国债,支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里,由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使得美国消费者减少损失6000多亿美元,仅2004年就减少损失近1000亿美元。然而贸易逆差的帐是记在中国的头上,中国还要面对来自美国等国关于中国操纵汇率导致巨额贸易顺差的指责。

美国企业通过在华投资设厂、委托代工等方式,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提高了竞争力,并且收获了产品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而中国在此过程中,尽管账面上有巨额顺差,却实际只收获了少部分利润。

近十年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而上述两个案例都表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恰恰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受益者。

(四)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办法

在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链条中,中国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然而,国际贸易统计的结果却呈现出另一幅图景。实际上,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呈献给你的全球产业链图景并不是真实的一面。

在10月18日中国商务部与世贸组织联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表示,全球贸易越来越呈现出新特点,即“货物贸易”转为“任务贸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各个国家,传统的贸易统计已经无法真实反映这种新的贸易形式。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办法,不论原材料来自于哪里,外贸交易总额只是按照产品的最后组装地来计算,这对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来讲明显不利。比如,在深圳生产并出口美国的机器狗、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保时捷汽车等等产品的零部件横跨几大洲,但最终统计时都将所有的商业价值归于一个出口国,也就是组装国中国身上。

(四)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别夸大了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数额

首先,两国统计口径不一致。Fung and Lau(1998,2001,2003,2006)以及Feenstra(1998,1999,2002)指出,中国的出口采用FOB,而美国的出口采用FAS。FOB与FAS的差别在于前者包括装船费用,这项费用一般比FAS高1%。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另外,美国将中国取道美国转口到加勒比海和拉美地区的商品计入中国对美的出口,也夸大了中美贸易数字。

其次,香港转口贸易对中美贸易平衡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将所有经香港转口进口的中国商品记为从中国大陆进口,没有剔除香港的转口收益,这显然高估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值。2005年通过香港转口,中国大陆向美国出口385亿美元,而当年香港对中国大陆商品的转口收益率是26.2%,则385亿美元折算成香港进口价为385/1.262=305亿美元。不算上运输费用,中美统计差别是80亿美元;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中,有一部分并没有在香港最终使用,而是转口出口到中国大陆,这一部分不但美国没有统计到,中国方面也很难统计,例如,2005年香港报告自美进口154亿美元,原产美国的商品转口出口为83亿美元(基本上转口出口到了中国大陆,以规避美国政府对华商品出口的限制),这在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中没有统计到,中国海关统计中也很难得到体现;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中,并没有完全留港自用,有一部分转口到了美国。

再次,美国在计算中美贸易差额时没有计算服务贸易。而中美服务贸易中美国有巨大的顺差。另外,两国的税收政策的不同使得两国企业在申报进出口额时产生了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使中国官方统计高估了中美贸易顺差,美国的税收政策则使得美国企业有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激励。

在中美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8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年均增长35.4%,远高于同期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幅。

美统计忽略服务贸易

问:美国对华贸易的顺差体现在哪几方面?

陈文敬:中美贸易逆差统计当中忽略了服务贸易。美国每次提到贸易逆差的时候,往往不谈美方的服务贸易顺差。但事实上,过去10多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一直是保持盈余的,而且发展态势良好。美国方面一再要求中国在各个市场,如金融、保险各方面开放。中国是在开放:美国的花旗也来了,美国的保险公司也来了,现在还将对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这为拥有巨大优势的美国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遗憾的是,美方对现在的服务贸易顺差避而不谈,专门盯住货物贸易纠缠不休,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和有失公允了。

(五)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是互补的,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多是因为中国释放了比较优势,美国对中国出口少,是因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美国的很多产品,中国需要,可是美国不卖,老是指望中国大量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和波音飞机等少数产品。这样能不出现逆差吗?能把逆差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吗?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中国人不能老是坐着飞机吃大豆,我们也需要其他产品。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强调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对华出口进行管制。解决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关键是美国要扩大对华出口,消除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壁垒。

据统计,2006年,中国从欧盟的高技术进口比2001年增加了110%,增加了一倍多,从日本进口增加191%,将近两倍,而从美国的进口只增长91.4%,低于欧盟和日本。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18%下降到2006的9%。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的管制给中美贸易设置了障碍。美国在华商会每年都会派代表团去美国国会解释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坚决反对美国对华进行出口管制。

三、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贸易顺差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外国来华投资是另一个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同时,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贸易差额。中美两国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

国际经济评论,2006(9-10):13-16.

[2]杨汝岱.中美贸易逆差根本不应成为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32-35.

[3]金旭.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症结.[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25-27.

[4]彭有祥.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2):52-55.

[5]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东亚因素[J].亚太经济,2004(2):33-37.

[6]马建军,鲁晓东.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2):24-29.

[7]林斐婷.中美贸易不平衡争议的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7(5):41-46.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中国国际经贸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认为: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双边的经济贸易结构和政策方面的差异,也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所导致的国际分工以及逆差的转移;既有两国看问题的角度和统计方法的差异,也有以什么样的思维和态度处理这些问题的因素。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额从1993以年来快速增长,美方认为这是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的。通过对两国统计口径差别、两国投资和储蓄间不平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

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币值和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总是流向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地方。资本的逐利性带来了产业结构在全球的调整。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金融、保险、信息产业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包装、物流等。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把低级的、没有竞争力的、高耗能、高环境污染的夕阳产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其国内则侧重于发展以高科技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产品附加值很高的产业。

美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是转移到了东亚各国,随着东亚各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开始将纺织品、服装、电子机械、玩具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从而将以前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通过研究证明,90%的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的电子机械、玩具、皮靴、服装,只有10%的自华进口商品直接与美国本土产品形成竞争。例如台湾的源兴科技公司向美国戴尔和惠普公司提供纯平显示器及打印机等产品,它把制造基地设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只有3000员工,在大陆却设有18家工厂,员工达30万人。该公司4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90%来自祖国大陆。它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进口元器件,在中国大陆加工制造,然后出口到美国。这样,在贸易平衡上表现为中国大陆对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是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则是巨额贸易顺差。据美国学者估计,如果把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看成100%,则其中大陆得到的仅为20%,其他80%都被其他经济体得去了,其中就包括了以中国大陆为制造基地的许多美国公司,但贸易逆差则全部算在中国大陆的账上。

中国实际出口额被夸大

问:统计的中国出口值存在哪些水分?

陈文敬:中国的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50%以上。在加工贸易中,中方只获得了很少一部分加工费,但是当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时,统计上是按照产品的出口值计算的,而并非增加值,这就夸大了中国实际的出口额。也就是说,中国从加工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不是出口总值。据测算,如果剔除了加工贸易的顺差,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将减少80%-90%。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可能比现在的还要大;由于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因此,只要这种趋势不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不可能完全解决。而这种生产转移的趋势估计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国际间比较优势转变所造成的。

(二)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

造成了两国贸易失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余额等于贸易差额。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储蓄相对于投资太低。美国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带来了实际消费的上升,实际消费的上升导致储蓄率下降,所以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低储蓄率的周期。同时美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也使得美国消费上升储蓄下降。和储蓄率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储蓄和投资的差额为负值,形成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逆差。

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反,中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和中国经济的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体系都不够完善,从而消费率较低,储蓄率很高。1990年~2001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40.4%。另外,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使得中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正值,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顺差。

有学者定量分析了由于中美两国相对储蓄的变化所导致的贸易余额的变化。分析表明,在2000年~2005年间,由于美国储蓄率大幅降低,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是中美储蓄差别所导致的,其中,美方因素占到总体的78.11%。

因此,笔者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所造成的,不是双边贸易问题,更不是汇率问题。

美国要想消灭贸易逆差,必须努力提高国民个人储蓄,增加政府财政结余。

(三)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是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

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58%猛增到2009的55.94%。

根据Bruker(2000)的研究,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则该行业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即美国在华投资会产生贸易替代效应。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既占领了中国市场,又实现了替代出口。中国美国商会调查结果表明,62%的美国在华企业在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2004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约750亿美元,盈利35亿美元;200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为800亿美元,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出口了476亿美元,两者合计约1200亿美元;2006年,美资企业对美国出口增长95%,进口增长81.9%,顺差增长107.3%,占全国对美国顺差的10.1%。在美资企业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广东、福建设有10多家鞋厂,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90%以上返销美国市场,年出口额达2.5亿美元。美资企业的利润自然回流到美国,但帐仍然算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头上。因此,中美贸易顺差在中方,但利润在美方,好处在双方。

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如2009年中国出口的48.8%是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的日用品,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往往通过价格竞争打开销路。例如,在美国一个芭比娃娃的卖价是10美元,从中国出口的价格大概是3美元,其中,头发进口于日本,橡胶来自于东南亚,布料来自于越南,中国仅仅赚取了0.35美元的加工费,这还没算上环境成本。可见中国大陆承担的角色是组装、加工,中国在加工贸易中获利微薄,而美国不但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同时东亚各国将从贸易顺差中积累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支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里,由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使得美国消费者减少损失6000多亿美元,仅2004年就减少损失近1000亿美元。然而贸易逆差的帐是记在中国的头上,中国还要面对来自美国等国关于中国操纵汇率导致巨额贸易顺差的指责。

美国企业通过在华投资设厂、委托代工等方式,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提高了竞争力,并且收获了产品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而中国在此过程中,尽管账面上有巨额顺差,却实际只收获了少部分利润。

近十年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而上述两个案例都表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恰恰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受益者。

(四)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办法

在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链条中,中国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然而,国际贸易统计的结果却呈现出另一幅图景。实际上,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呈献给你的全球产业链图景并不是真实的一面。

在10月18日中国商务部与世贸组织联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表示,全球贸易越来越呈现出新特点,即“货物贸易”转为“任务贸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各个国家,传统的贸易统计已经无法真实反映这种新的贸易形式。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办法,不论原材料来自于哪里,外贸交易总额只是按照产品的最后组装地来计算,这对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来讲明显不利。比如,在深圳生产并出口美国的机器狗、在中国制造的

芭比娃娃、保时捷汽车等等产品的零部件横跨几大洲,但最终统计时都将所有的商业价值归于一个出口国,也就是组装国中国身上。

(四)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别夸大了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数额

首先,两国统计口径不一致。Fung and Lau(1998,2001,2003,2006)以及Feenstra(1998,1999,2002)指出,中国的出口采用FOB,而美国的出口采用FAS。FOB与FAS的差别在于前者包括装船费用,这项费用一般比FAS高1%。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另外,美国将中国取道美国转口到加勒比海和拉美地区的商品计入中国对美的出口,也夸大了中美贸易数字。

其次,香港转口贸易对中美贸易平衡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将所有经香港转口进口的中国商品记为从中国大陆进口,没有剔除香港的转口收益,这显然高估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值。2005年通过香港转口,中国大陆向美国出口385亿美元,而当年香港对中国大陆商品的转口收益率是26.2%,则385亿美元折算成香港进口价为385/1.262=305亿美元。不算上运输费用,中美统计差别是80亿美元;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中,有一部分并没有在香港最终使用,而是转口出口到中国大陆,这一部分不但美国没有统计到,中国方面也很难统计,例如,2005年香港报告自美进口154亿美元,原产美国的商品转口出口为83亿美元(基本上转口出口到了中国大陆,以规避美国政府对华商品出口的限制),这在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中没有统计到,中国海关统计中也很难得到体现;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中,并没有完全留港自用,有一部分转口到了美国。

再次,美国在计算中美贸易差额时没有计算服务贸易。而中美服务贸易中美国有巨大的顺差。另外,两国的税收政策的不同使得两国企业在申报进出口额时产生了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使中国官方统计高估了中美贸易顺差,美国的税收政策则使得美国企业有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激励。

在中美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8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年均增长35.4%,远高于同期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幅。

美统计忽略服务贸易

问:美国对华贸易的顺差体现在哪几方面?

陈文敬:中美贸易逆差统计当中忽略了服务贸易。美国每次提到贸易逆差的时候,往往不谈美方的服务贸易顺差。但事实上,过去10多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一直是保持盈余的,而且发展态势良好。美国方面一再要求中国在各个市场,如金融、保险各方面开放。中国是在开放:美国的花旗也来了,美国的保险公司也来了,现在还将对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这为拥有巨大优势的美国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遗憾的是,美方对现在的服务贸易顺差避而不谈,专门盯住货物贸易纠缠不休,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和有失公允了。

(五)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是互补的,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多是因为中国释放了比较优势,美国对中国出口少,是因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美国的很多产品,中国需要,可是美国不卖,老是指望中国大量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和波音飞机等少数产品。这样能不出现逆差吗?能把逆差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吗?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中国人不能老是坐着飞机吃大豆,我们也需要其他产品。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强调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对华出口进行管制。解决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关键是美国要扩大

对华出口,消除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壁垒。

据统计,2006年,中国从欧盟的高技术进口比2001年增加了110%,增加了一倍多,从日本进口增加191%,将近两倍,而从美国的进口只增长91.4%,低于欧盟和日本。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18%下降到2006的9%。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的管制给中美贸易设置了障碍。美国在华商会每年都会派代表团去美国国会解释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坚决反对美国对华进行出口管制。

三、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贸易顺差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外国来华投资是另一个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同时,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贸易差额。中美两国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

国际经济评论,2006(9-10):13-16.

[2]杨汝岱.中美贸易逆差根本不应成为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32-35.

[3]金旭.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症结.[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25-27.

[4]彭有祥.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2):52-55.

[5]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东亚因素[J].亚太经济,2004(2):33-37.

[6]马建军,鲁晓东.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2):24-29.

[7]林斐婷.中美贸易不平衡争议的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7(5):41-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