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1.哲学: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2.社会学: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3.生态学:以生物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4.环境科学: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5.环保法(基本):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6.环境的分类

(1)天然(自然)、人工(社会)

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活、生态环境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1)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2)环境的区域性: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

(1)环境的变动性

是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环境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紧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3、资源性与价值性

(1)资源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环境即资源)。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

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价值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决定其具有价值性。而环境的经济价值使环境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节环境影响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

指人类活动(经济、政治、社会)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二、环境影响的分类

(1)来源:直接、间接、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2)效果:有利、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不利影响: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

(3)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性质)

可恢复影响: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不可恢复影响;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

(4)时间:短期、长期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1.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3.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1)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二、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

1、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它提供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括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筛选与划定范围

(1)筛选: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其工作结果体现为环境初评估报告。

(2)筛选的基本方法:①根据拟议活动的类型及大小;②对拟议活动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影响的重要性,进而决定是否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3)划定范围:是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

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划定范围在描述环境状况是用来选择相关的环境要素。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通过这一判断,可以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并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足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

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3、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的判断。

4、导向功能:人类活动的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工程、项目计划和政策等活动的拟定和实施中,除了技术和经济等传统因素外,还要考虑环境影响,并把这种考虑体现在决策中去。对于可能显著影响人类环境的重要的开发建设行为,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宪法中的有关规定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

2、环境基本法中规定:是各单项法和行政法规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基础。

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适用于各具体领域。

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执行制度是的具体工作准则。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

4、分类管理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

1、环境标准的概念: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⑵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⑶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⑷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环境标准体系

1、两级七类(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地方污染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方法标准、国家环境物质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六类)

2、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1、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⑴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①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行

②建立在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保证科学性和严肃性

③与其他法律、法规等相协调配套

④保持相对稳定性,及时合理修订

⑤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⑵制定环境标准的程序

①组成多学科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

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③综合分析,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

④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

⑤审批和颁布

2、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环境标准颁布后,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环保局负责对本行政区环境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环保局监测站具体执行。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自美国于1969年首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世界上先后有 100 多个国家陆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则是从1973年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并尝试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以“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协作组成立为标志)。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的江西永平铜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至 1979 年9月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三个发展阶段:

一、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

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二、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

⑴ 1989年,“环境保护法”

⑵ 199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水)

⑶ 1996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辐射)

⑷ 1998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

⑸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三、提高阶段(1999-)

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分类管理目录》

摘要

1.环境的法律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的的含义?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

适宜程度等。

叶文虎的定义: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3.环境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按区域分:如城市/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分:单要素评价、多要素评价、综合评价,按参数分:如卫生/生态/地质学评价,按时间分:回顾评价、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环境质量报告书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后方可批准项目设计任务书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环评纳入

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6.按环境影响要素分类,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哪几

类?

环境影响要素类别划分(共10项):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核及放射性、电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人体健康。

行业类别划分(共18个):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及医药,机械、电子,建筑材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火电,农、林、牧、渔业,水利、水电,采掘,机场及相关工程,交通运输,海洋及海岸工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社会服务,区域开发,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电磁辐射。

7.环境标准的分类?

按级别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或部门标准

按内容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按性质分: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

8.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

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个级别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个类别。

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作业

课后思考题:1-6

讨论习题:

1.环境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有哪些?

2.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对自己笑的人不一定是真爱,对方表面的伪善是为博取信赖,暗里他可能会伺机将你伤害。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对你心门敞开,即使你用善良和真心对待,有的人依然会悄悄将你出卖。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哪怕你拿到了幸福的号码牌,命运之神也不一定对你温柔相待,你的余生仍有可能会被忧伤覆盖。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人世间每个人都会有孽缘和无奈,有的人不值得你为他付出和慷慨,命中注定的灾祸你想躲也躲不开。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不管你在人群中出不出彩,不管你对生活认真抑或懈怠,该来的一切总是会因你而来。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人生总有预料不到的惊喜和意外,纵然你处在绝望的谷底和天台,转身就有可能看到晴天驱走阴霾。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无论人生之路宽畅还是狭窄,如果你能用勇敢和坦然对待,一切困难都不是前进的阻碍。

天下总有地方是专属于你的舞台,你的江湖你才是真正的主宰,对于前尘和过往少问应不应该,无论何处你都要展现自己的风采。

别去管自己是不是栋梁人才,世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无论你踏步于尘世内外,尽力和无悔才是对命运最好的交差。

这段时间,被电视剧《知否》刷屏了。明兰和顾二叔幸福甜蜜的婚姻,让不少网友唏嘘羡慕,有人说,“这部剧简直就是现代婚姻的教科书。”

剧中庶女出身,却高嫁侯府,被顾二叔万千宠爱的明兰,把一段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婚姻,过成了最幸福的样子。

细细思量,与她身上鲜明而独特的三种品质是分不开的。

自信独立,不卑不亢

明兰嫁入侯府后,面对侯府小秦氏等人的挑衅,毫不胆怯。从巧妙应对顾家长辈的发难,到立院别住、人前立威,明兰都能靠着她的聪慧和果敢,不卑不亢地处理。

屡屡想出面维护明兰的顾廷烨,也被明兰的表现所惊喜到,连小秦氏也只能兀自生气感叹,“我真是小看了这个庶女,能演会装,识字记账都不在话下……”

在大多数女人都靠婚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宋代,明兰一直就看得通透,这实在难能可贵。

出阁前,她就对祖母说,“若为了在男人面前争一口饭吃,反倒把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疯婆子,这一生多不划算”.结婚后,婢女问她,“若是侯爷心不在了该如何”?她坦然回答,“那我们便只有守住自己。”

对她而言,爱情,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没有关系。只要守住自己,亦能守住自己生命中的一方晴空。这样的女人,不管经历什么,也既能与男人比肩同行,又能独自傲然绽放。

去年很火的《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尽管以前的她穿金戴银,背名牌包,喷贵香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看似很有品位,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她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陈太太”这个身份得来的,所以一旦失去了这个身份后,她变得一无所有。

后来她终于明白了这样的人生只是美丽的泡沫,浮华的表面,糟糠的内里。当她努力抛弃这种依附于人的生活后,成为独立的女性后,她的品位也渐渐浮现出来了,连职场精英贺涵都被吸引住了。

正如亦舒在书里也写到的那样,“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

幸福的婚姻,从来都不是谁攀缘了谁,不是谁滋养了谁,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独立,相互成就。

理解宽容,不急不躁

明兰的丈夫顾庭烨自幼失恃,深陷繁复驳杂的家事囹圄,他看似玩世不恭,不学无术,实则有勇有谋,重情重义。他自幼缺少母爱,受尽家族的白眼和欺凌,内心渴望家庭的安定和温暖。

顾廷烨建功立业后,外人只看重他的地位和富贵,而明兰,却明白他所有的艰辛和不易,她有礼有节地与小秦氏对抗,认真细致地看护经营着他用命搏来的家产,视如己出地教导蓉儿读书学习,支持顾廷烨去寻找流落在外的儿子昌儿,甚至大度地接受顾廷烨姑母送来的妾室,只为了能让夫君不被内室家务所烦扰,全心全力地拼事业。

明兰深知,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过去,但人总要向前看。她善解人意,不急不躁,大度地包容了他被人所鄙夷嘲笑的过去,用心地护着他心中重要的人,给了他一个安宁温馨的家。

这份理解和宽容,对深受家庭之苦的顾廷烨而言,极为可贵,因此,也让他对明兰的爱,更深了一层。

黄磊和孙莉算得上是娱乐圈的模范夫妻,在一起二十多年未曾红过脸。黄磊曾说过,“我太太这样的女人,其实不罕见,应该属于普及型。但在我心中,却是只此一款,不退不换。”

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也从不把爱当作理所当然,而是互相理解,互相体贴。婚后孙莉慢慢退出了演艺圈,将大半的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黄磊从不让孙莉进厨房,“家里有一个人会做饭就够了,我愿意为她做一辈子的饭。”正是双方将彼此的付出看在眼里,才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拥有了一段甜蜜的婚姻。

正如泰戈尔所说,“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好的婚姻,就是双方在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里,一次次地爱上。

懂得放弃,不怨不艾

剧情刚开始的时候,明兰就遇见了齐衡,身为平宁郡主的独子,齐衡注定是齐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这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对明兰一片痴心,明兰也在心底燃起了爱情的火花。

但是,邕王的女儿对齐衡一见倾心,为了让女儿得到今生至爱,邕王扣押了齐衡的父亲,并以此相逼,最后,齐衡只能无奈放手,两人也就此错过。

在初恋夭折时,明兰也哭过消沉过。但她深知,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便又逼迫自己尽快振作了起来。

与顾庭烨结婚后,她便努力彻底忘掉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一心一意地与顾庭烨过日子。在齐衡多次在朝堂上参奏丈夫,屡惹事端的情况下,她更是勇敢教说齐衡,霸气护夫。

当一段恋情衰败的时候,她并没有把爱情看得比天高,为之寻死觅活,也没有执迷不悟,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潭,而是懂得适时放手,努力过好自己以后的人生。她的这份睿智和对爱情的忠贞,也让丈夫顾庭烨爱她爱得更深。

每个人的人生,或许都会经历几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但一旦机缘不再,不得不分开的时候,就一定要懂得放下过去,让心彻底归零,不要让自己陷入烦恼和忧伤的深渊,而是要勇敢自信地去面对一段新的生活。

管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是( A 、管理的功能 B C 、管理的特性 D 2、 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 )。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D 、企业家角色 3、 公司经理正在同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B )。 A 、企业家角色 B 、混乱处理者角色 C 、资源分配者角色 D 、谈判者色 4、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 佳绩。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B )。 8、泰勒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C )。 9、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 B )为前提。 10、 ( B )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西蒙 11、 ( C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 ? 西蒙 B )。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基本手段 A 、监督者 、传播者 C 、发言人 、联络者 5、技术技能对于 C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苴冃 、基层 、所有层次 6、概念技能对于 A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基层 、所有层次 7、被后人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 A 、法约尔 B 、韦伯 、泰勒 、巴纳德 A 、资源配置 B C 、提高劳动效率 D 、资源利用 、追求利润最大化 A 、受雇人 B 、经济人 C 、社会人 D 、自我实现人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题1

应掌握的基本概念:(以下内容将包含在选择、填空和问答题中) 1、项目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 2、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管理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各项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涉及到对于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样五个具体的管理过程(或内容)。 3、一个项目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工作阶段: 1.项目的定义与决策阶段 2.项目的计划和设计阶段 3.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阶段 4.项目的完工与交付阶段 4、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按照PMI的体系可以划分为如下九个主要的方面。 1.项目集成管理 确保各种项目工作和项目的成功要素能够很好的协调与配合,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2.项目范围管理 计划和界定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的管理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3.项目时间管理 又叫项目工期进度管理,是有关如何按时完成项目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4.项目成本管理 又叫项目选价管理,是如何在不超出项目预算的情况下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质量管理 如何确保项目质量,以及保证项目质量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以及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7.项目沟通管理 如何有效、及时地生成、收集、储存、处理和最有效的使用项目信息,以及在项目信息和沟通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8.项目风险管理 如何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和应对项目风险,以及项目风险管理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9.项目采购管理 也叫做项目获得管理,是有关从项目组织外部寻求和获得各种商品与劳务的管理,以及这一管理所需的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或项目阶段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项目管理过程。这种项目管理过程一般由五个不同的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构成。 1.起始过程 它包含有:定义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与活动、决策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与否,以及决定是否

第一章 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环境分析的概念 5.战略制定的概念。 6.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7.战略决策 本章重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战略决策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战略管理的四个基本模块包括()、()、()、()。 2.一般来说,公司要考虑的三类战略是()、()与()。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说法,典型的战略决策有()、()、()三种模式。 二、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 2.触发事件 3.环境分析 4.战略制定

5.使命 6.战略 7.战略实施 三、问答题 1.简述战略管理的内容。 2.简述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 3.简述战略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列举触发事件的情况。 5.简述什么是评估与控制。 6.简述战略决策过程的8个步骤。

第二章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本章主要内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董事会成员的组成 6.高层管理的职责 7.战略领导与战略远景。 8.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9.企业的责任 10.公司利益相关者 本章重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高层管理的职责 6.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7.企业的责任 8.公司利益相关者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公司治理指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2.大多数公开上市的董事会由()和()组成。 3.卡洛尔认为企业管理者有的四种责任包括:()、()、()、()。 二、名词解释

项目管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讲: 项目的定义:某一主体(个人或组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有组织地开展由一系列基本活动构成的非重复性的有独特成果的活动。 项目的特征:总体性,一次性,物别性,组织的开放性和临时性。 项目质量: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出物和工作过程)满足用户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特性总和。主要为功能的实现程度和寿命长度。 项目成本:项目所消耗的资源的货币体现。 项目时间(周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也被定义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分为项目启动、计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 P= f (C,T,S) Performance: 绩效,所完成工作的质量。 Cost: 成本,项目工作的成本,与项目使用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Time: 时间,项目必须满足的进度要求。 Scope:范围,要执行的任务的幅度。 时间、成本和质量是一个项目的3个主要变量,三者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变量发生变化,那么其他的变量也会随之变化。 项目资源需求度: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各种资源的需求程度。 项目风险度:项目的成功概率和不确定程度。 项目干系人影响力: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目标、质量、进度等的影响程度;项目资源需求随着项目周期阶段的推进呈现低-高-低的状态;项目面临风险程度随时间推移下降;项目干系人影响力随时间沿着项目阶段下降。 第二讲: 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是通过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等资源,以满足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为目的,对项目活动所开展的各项管理职能活动的总称。 项目管理的特征:(1)普遍性(2)创新性(3)独特性(4)复杂性(5)目的性 项目生命周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先后衔接起来便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动阶段(或定义阶段)2、规划阶段(或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或执行阶段)4、收尾阶段(或交付阶段)

法律 ---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 项目的概念与特性 项目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目标要求的一次性任务。任何项目的设立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种目标从广义的角度看,表现为预期的项目结束之后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也有人把这类目标称为“成果性目标”,与之相对就应的还有另一类项目的目标,称为“约束性目标”,如费用限制、进度要求等。作为一次性的项目任务,有区别于其它任务(运作)的基本特征,它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这是基于项目的整体性而言的,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表现在项目的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方面,两个目标不同的项目肯定各有其特殊性,即使目标相同的两个项目也各有其特殊性。例如,按照同一设计图纸建造两座图书馆,但建设这两座图书馆的项目是不会完全相同的,由于地理位置、施工的地质条件等不完全相同,其地基处理、平面处理、管道布置的施工方案和任务就不会完全相同。 从上述项目的概念可以看到,项目的外延是广泛的。大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是一个项目,小到组织一次技术改造之类的活动也称其为一个项目。项目不论类型如何、规 模大小,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性: ·唯一性。也称独特性,即任 何一个项目都有区别于其它项目的 特殊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项目执行 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程序化的,这 也正是项目管理工作极具挑战性的 原因所在。 ·一次性。即有起点和终点, 任务完成,项目即告结束,没有重 复。一次性是指项目整体而言的, 并不排斥项目中有重复性工作。 ·多目标特性。项目的最终目 标是所谓的“成果性目标”,但成果 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是分不开的, 如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是与约束 性目标中的“费用”与“进度”密不可 分的,因而,项目的目标实质上是多 目标的平衡点。 ·生命周期特性。项目是一次 性的任务,总是有预期的终点的。 任何项目都会经历起动、开发、实 施、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常把这 一过程称为“生命周期”。项目的生 命周期特性还表现在项目的全过程 中起动比较缓慢,开发实施阶段比 较快速,而结束阶段又比较缓慢的 规律。 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虽然不是一个难以理 解的词,但像其它事物一样,要用科 学的语言文字准确地予以描述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如此,已有 较多的论述项目管理的定义,但尚 未见统一。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定 义说: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综 合应用各种知识、技巧、工具和技术 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 有关各方面的需求。虽然我们理解 这一定义指的是单个项目的管理, 但严格地说上述定义中“项目活动” 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项目”既 可以是指一个具体的项目,也可以 是指一组或一群项目;而“活动”,既 可以是泛指的项目活动,也可以是 指某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 动。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 类别、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或理解项 目管理。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 1.宏观项目管理 主要是研究项目与社会及环境 的关系,也是指国家或区域性组织 或综合部门对项目群的管理。宏观 项目管理涉及到各类项目的投资战 略、投资政策和投资计划的制订,各 类项目的协调与规划、安排、审批等 等。 2.中观项目管理 这是指部门性或行业性机构对 同类项目的管理,如建筑业、冶金 业、航空工业等等。包括制订部门 的投资战略和投资规划,项目的优 先顺序以及支持这些战略、顺序的 政策,项目的安排、审批和验收等。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钱福培欧立雄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工 程 测 量 理论教案 授课教师:谢艳 使用班级:13-1、13-2、 13-3、13-4、13-5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公路工程测量2013年至2014年第二学期第次课 班级:13-1、13-2、13-3、13-4、13-5 编制日期:20 14 年月日 教学单元(章节)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 4、掌握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及其相应的计算方式。 知识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测量误差的分类 4、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 技能要点 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介绍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练习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布置情况 3题 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谢艳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情境导入 用PPT播放工程实例图片及其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测量误差有一个微观上的了解。 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概述 1、测量误差概念: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测量误差(△)=真值-观测值 如:测量工作中的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客官存在的量进行多次贯彻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的精密,贯彻进行的多么的细致,所得到的各观测值质检总是存在差异。同一量各观测值质检,以及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质检的差异,称为建筑测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 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 仪器条件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方法理论公式的近似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4) 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3、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基本概述 【英文】: an error; inaccuracy deviation 【中文拼音】: wù chā 【基本解释】: 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 释义 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第1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篇电阻电路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electric circuit)是由电气器件互连而成 的电的通路。 ?模型(model)是任何客观事物的理想化表示,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要性能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 ?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为了定量研究电路的电气性能,将组成实际电路的电气器件在一定条件下按其主要电磁性质加以理想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理想化元件,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等。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实际器件只呈现一种电磁性质,而能把其它电磁性质排除在外,所以器件建模是有条件的,一种近似表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条件变了,电路模型的形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 ?电路分析(circuit analysis ),就是对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的分析。虽然分析结果仅是实际电路的近似值,但它是判断实际电路电气性能和指导电路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电阻模型 R R C L

?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使用时的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无须考虑电磁量的空间分布,相应的电路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由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或简称为集中参数电路。描述电路的方程一般是代数方程或常微分方程。 ?如果电路中的电磁量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使得描述电路的方程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的代数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则这样的电路模型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路集中化条件:实际电路的各向尺寸d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波长λ,即d

例1.1.1我国电力用电的频率是50Hz ,则该频率对应的波长8 /(310/50)km 6000km c f λ==?=可见,对以此为工作频率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因此它能满足集中化条件。而对于数量级为103km 的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则不满足集中化条件,不能按集中参数电路处理。 例1.1.3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来说,如果所接收到信号频率为400MHz ,则对应的波长为 8 6 /[310/(40010]m 0.75m )c f λ==??=因此,即使天线的长度只有0.1m ,也不能把天线视为集中参数元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第1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设随机过程 +∞<<-∞=t t X t X ,cos )(0ω,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当0cos 0=t ω 即 πω)21(0+ =k t 即 πω)2 1 (10+=k t 时 {}10)(==t x p 若 0c o s 0≠t ω 即 πω)2 1 (1 0+≠ k t 时 当 0c o s 0>t ω时 ξπ ωωξd e t x X P t x F t x ? - = ??? ? ??≤=02cos 0 2 021cos ),( 此时 ()t e x t x F t x f t x 0c o s 2c o s 1 21,),(022ωπ ω? =??=- 若 0c o s 0

?? ?= ,2 ,cos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t t t X π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21。试确定)(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2 1 ,(x F 和)1,(x F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 1;,(21x x F 解:(1)先求)21,(x F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10,2 1*2,2cos 21π X 随机变量?? ? ??21X 的可能取值只有0,1两种可能,于是 21 021= ??????=?? ? ??X P 2 1121=??????=??? ??X P 所以 再求F (x ,1)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 2 cos (1)πX {}{}2 1 2)1(-1(1)====X p X p 所以 ???? ???≥<≤<=2 121- 2 1-1 0,1)(x x x x F (2) 计算)1,2 1 ;,(21x x F ??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1(, 1 0)2 1( X X ?????≥<≤<=??? ?? 11 102 1 00 21,x x x x F

(完整word)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标准样品)、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都继续继承并强化了这一思想,超标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罚款及按日计罚),甚至刑事处罚。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 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1.功能区分类: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 标准分级:二级 一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 二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二级浓度限值

项目管理复习提纲(戚安邦版)汇编知识讲解

项目管理复习提纲(戚安邦版)汇编

课程内容顺序: 1.项目管理概论 2.项目过程和管理过程 3.项目范围管理 4.项目时间管理 5.项目成本管理 6.项目质量管理 7.项 目集成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沟通管理10.项目组织管理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2.项目采购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项目的基本概念 一.项目的定义与概念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 二、项目的特性 1.目的性---任何项目都是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 2.独特性---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3.一次性---项目有自己明确的时间起点和终点,是有始有终的,而不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 4.制约性---指每个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最主要的制约是资源的制约。 5.其它特性---包括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风险性、项目的渐进性、项目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等。 三、项目的分类 1.封闭性项目和开放式项目 2.业务项目和自我开发项目 3.企业项目、政府项目和非盈利机构的项目 4.盈利性项目和非盈利性项目 5.项目组合、项目群、项目和子项目 Project Portfolio、Program、Project 和Sub-project。 第二节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管理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各项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涉及到对于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样五个具体的管理过程(或内容)。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

精度检测基本概念

第五章精度检测基本概念 内容概要:主要论述几何量精度检测的基本理论,包括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处理等。 教学要求:在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础上,对其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误差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后,正确地表达测量结果。 学习重点: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测量误差的分析。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___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中心距。 E、用高度尺及内径百分表测量孔的中心高度。 2、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第一节概论 一、环境的含义 人类为主体的环境。人类以外的外部世界。 《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环境保护的对象: 1、人类主体; 2、天然环境; 3、人工改造环境 思考: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环境 第一环境就是自然环境或原生环境。第一环境既含有对人类有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大气、生物、植物等,也含有对人类不利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泥石流、海啸等。 第二环境 第二环境即次生环境,是指被人类活动改变或污染的自然环境,如城市上空被污染的大气,城市周围被污染的水域和水体,城市郊区(农业用地、蔬菜用地等)被污染的土壤,城区内部被破坏的林木、花木、草地或被绿化的土地等。 第三环境 第三环境是指由人工建造的房屋、道路和各项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 第四环境 第四环境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

?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概念产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 ?概念引进: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推广发展:瑞典、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建立环评制度,联合国召开环境保护国际性会议。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环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调查 ?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环境影响的损益分析 ?防治污染环境的对策、措施、建议?结论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是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 同时项目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相信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都将会采用项目管理, 这样产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可观的。 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于项目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主要因为: 项目管理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很难用几句话对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概括, 为此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 描述1: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有关方面的需求。 描述2: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它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 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通过项目管理特色的组织形式,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 另外项目管理还有其它含义: 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也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2 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认为, 各种项目的生命周期均可分为C、D、E、F 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1)C 阶段。即概念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②明确需求、策划项目; ③确立目标; ④进行可行性研究; ⑤明确合作关系; ⑥确定风险等级; ⑦拟订战略方案; ⑧进行资源测算; ⑨提出组建项目组方案; bk提出项目建议书; bl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2)D 阶段。即开发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项目组主要成员; ②项目最终产品的范围界定; ③项目实施方案研究; ④项目质量标准的确定; ⑤项目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⑥主计划的制定; ⑦项目经费及现金流量的预算; ⑧ 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WBS——Wo rk B reakdow n St ructu re) ; ⑨项目政策与程序的制定; bk风险评估; bl确认项目的有效性; bm提出项目概要报告; bn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3) E 阶段。即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项目组织; ②建立与完善项目联络渠道; ③实施项目激励机制; ④建立项目工作包, 细化各项技术需求; ⑤建立项目信息控制系统; ⑥执行WBS 的各项工作; ⑦获得订购物品及服务; ⑧指导、监督、预测和控制: 范围、质量、进度、费用; ⑨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bk进入下一阶段。 (4) F 阶段。即结束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最终产品的完成; ②评估与验收; ③清算最后帐物; ④项目评估; ⑤文档总结; ⑥资源清理; ⑦转换产品责任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