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本章乃至本书提及的税收制度,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3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1)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所得税、单一的消费税等。

(2)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

1. 各国各时期开征的税种可以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早期的直接税是十分粗陋的。

对人课征的税种,有人头税、灶税、户税等,如“口赋”、“算赋”、“更赋” 等。

对物课征的税种,有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等,如“田赋”、“马口钱”、“间架税”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产品的占有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直接税演变为现代的直接税。如对人课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物课税,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间接税最早的间接税也是很简单的。

早期的间接税,如中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税、茶税、渔税。西方的市场税、入市税等。

现代的间接税,如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2. 主体税种的变化

xx 的直接税阶段

近代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阶段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阶段

3. 所得税制度的确立

xx

1799 年,英法战争,为应付军费急需,首次开征所得税(与后来的所得税有

所不同);1802年随战争停止而停征;

1803 年因战争复发又开征,战争结束又废止;

1842 年,根据1806年所得税法案,经过立法程序,确定为永久性税种。美国1862 年南北战争开征所得税;

1872年废止;1913年10月的所得税法确立

社会保障(保险)税

所得课税类的一个税种

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普遍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并开征社会保险税。

4. 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60%-90%。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低,所得税难以保证国家财政的需要;流转税在征收管理上简便易行,且不受企业盈亏状况的影响,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水平;流转税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对私人投资和个人储蓄的影响较小。

按人均收入

水平分类

占中央政府经常收入的比重

人均GDP

平均数

(美元)

所得税、利得税和资本收益税(%)

社会保险税

(%)

低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国家

发达国家

16.8

34.8

20.3

40.8

0.2

3.6

13.6

30.5

200

820

1850

11810

1985 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公平课税论

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亨利西蒙斯,他的哲学思想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是基本价值观,然后才是公平。他认为政治干预经济生活应该最小化。

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四个方面:

① 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解决);②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③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

④主张按纳税能力征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提出了自己的纳税能力衡量方法——综合所得——宽所得)。

最适课税论

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该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J.S穆勒提出的牺牲”理论,此后庇古等人用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该论理取得长足进展,从而形成了“最适课税论”。詹姆斯米尔利斯、威廉维克里对该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单来说,最适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集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

思想核心在于如何实现税制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商品课税容易实现效率目标,因此要考虑如何使其具有公平收入分配功能;所得课税容易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目标,因此要考虑如何使其促进经济效率。

假设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及政府征管能力有限。

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

1.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2.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逆弹性命题(拉姆齐法则,The Ramsey Rule)

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据此,对弹性相对较小的商品课以相对较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较大的商品课以相对较低的税率。

( 2)开征扭曲性税收

3.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减少效率损失)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

最适课税理论贡献:

( 1)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运用“扭曲性”税收工具是不可避

免的;(能力原则的变通)

( 2)提出了在税制结构优化状态下,税制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并讨论了如何据此标准而对经济行为主体提供刺激信号问题;

( 3)论证了在最适税制下,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统一起来的可行性。

财政交换论

财政交换论( 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

来源于维克塞尔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以及布坎南等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这种“公平”税制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理论。

他们认为,税收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时,应当使得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个人纳税而损失财富的边际效用。换一角度来说,纳税人能够根据自己对公共产品数量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相应的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公共产品数量和税收份额,达成一种每个参与者都能一致接受的协议。

财政交换论政策主张:

( 1)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选择合适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推崇窄税基)

(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也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

(4)由于政府有使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冲动,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

(5)政府应取消对资本的课税。

财政交换理论特别强调:

(1)为实现有效率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

(2)为使政府官员在决策中的“经济人”动机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所得税:

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

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

1.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降低,主要表现为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

1986年以来,多数OECD国家都降低了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降低幅度平均达10个百分点,瑞典由50%降为25%,是降低幅度最大的国家。大部分国家90 年代趋于稳定,而加拿大、意大利、瑞典和美国的最高边际税率还有所回升。

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拓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是外延拓宽,即扩大了征税范围;二是内涵拓宽,即减少优惠措施在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和拓宽税基的同时,许多国家还调整了所得税税率表,减少了税率档次。

2. 公司所得税

根据OECD国家资料,除奥地利之外,几乎所有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平均消减近10 个百分点。3.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一体化

对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双重征收(如对股息的双重征税)容易导致重复征税的问题,这被认为是对公司的歧视,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这种重复征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

一般消费税:

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值税受到OECD成员国的普遍欢迎,除美国和加拿大外,几乎所有OECC成员国都实行了增值税。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税务总局 C.财政部 D.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A.企业所得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额 C.超倍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学的知识,请简单谈谈对我国分税制的认识? 3、在第三节讲解分税制的改革时,提问:根据所见所闻,请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改革措施? 4、在第四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所得税分享的改革思路。 5、在第五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节我国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1980年以前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 1.1949~1952年的中央高度集权型的财政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1953~1978年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对几次财权变动的主要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主要做法。 (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作用

财政学税收的论文

关于财政学税收的论文 关于财政学税收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2.1税收筹划是税务管理的核心,其他税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本章乃至本书提及的税收制度,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3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1)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所得税、单一的消费税等。 (2)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

1.各国各时期开征的税种可以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早期的直接税是十分粗陋的。 对人课征的税种,有人头税、灶税、户税等,如“口赋”、“算赋”、“更赋”等。 对物课征的税种,有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等,如“田赋”、“马口钱”、“间架税”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产品的占有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直接税演变为现代的直接税。如对人课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物课税,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间接税最早的间接税也是很简单的。 早期的间接税,如中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税、茶税、渔税。西方的市场税、入市税等。 现代的间接税,如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2.主体税种的变化 xx的直接税阶段 近代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阶段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阶段 3.所得税制度的确立 xx 1799年,英法战争,为应付军费急需,首次开征所得税(与后来的所得税有所不同);1802年随战争停止而停征; 1803年因战争复发又开征,战争结束又废止;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又称税制结构。 1. 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一是单一税制论;二是复合税制论。其中,单一税制只是在理论中存在,很少在税收实践中运用。 在复合税制中,各个税种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是主体税种;其余处于次要或辅助地位的为辅助税种。 主体税种是税制结构的灵魂,也是区别不同税制结构的标志。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交替的历史过程。自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不胜枚举,但如前所说,可以将它们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而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更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古老的直接税阶段——近代的间接税阶段——现代的直接税阶段 2.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主要是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我国现行工商税制,是建立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所奠定的基础上,自2006年以来,对几个主要税种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商品课税 1.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的特征。 2.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我国的商品课税有多个具体税种,这里只简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税种及其基本制度规定,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目的在于说明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计征方法等税制中的主要问题。 (1)增值税 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我国的增值税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为征税范围,设置17%,13%和0三档基本税率,并按照惯例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率3%。 (2)消费税 对消费品有选择的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西方国家有的冠以“货物税”的名称 目前我国消费税仅对消费品征收,分税目设置税率,体现了差别调节的意图。 (3)营业税 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1.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财政学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该章主题是阐述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是我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理解商品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2、了解我国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3、理解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4、了解我国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重点、难点: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商品课税 一、(重点)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 1、课征普遍 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具普遍性的税类。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这里的商品流转额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指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由于商品课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

据,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根据商品课税的这一特征,又被称为流转课税。 3、实行比例税率 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适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4、计征简便 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商品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又是实行比例税率,所以计税征税都十分简便。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正如前面指出的,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总之,商品课税是特征鲜明、功能突出,缺陷也明显的一个税类。在税收实践中,必须扬其长而避其短,这也正是我国商品课税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现行商品税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顾名思义,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 增值税始建于法国,以后在西欧和北欧各国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个国际性税种。 1、增值税概述(重点) (1)增值额的特点和优点:增值额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这一特点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协作,保证税负分配相对公平等方面,有较大功效,增值税还

(完整版)财政学财政学财政税收计算题

《财政与税收》计算题 说明:1、请根据税法改革的有关最新规定做题,主要涉及增值税(农产品)、消费税(混合计征)、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等内容,具体可查阅课程网页中提供的相关法规及辅导教案中的有关例题。 2、企业所得税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较少,基本不涉及2007年法的修改(如题目中时间为2007年以前则税率仍按原规定) 3、写出计算过程,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3、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十消费税)×税率 1、某从事修理业的个体经营者为小规模纳税人,2000年5月的修理收入总额为 5000元(含税),计算当月应纳的增值税额。 解:当年应纳增值税额为:5000/(1+6%)?6%=283。02(元) 2、某企业(一般纳税人)某月对外销售货物100件,不含税单价20元,随同 销售向购买方收取包装费200元,当月购进货物支出15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255元),求应纳增值税额。 解:应纳税额为[100?20+200÷(1+17%)]?17%-255=114.06(元) 3、某啤酒厂2002年8月份销售啤酒400吨,每吨出厂价2800元。计算当期应 缴纳的消费税税额。 解:应纳消费税税额=400*220=88000(元) 4、某烟厂将甲级卷烟10箱用于职工福利,其卷烟的调拔价格为2000元(每箱)。 另外购原材料8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1.36万元),求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设定额税率为150元/箱,比例税率为45%) 解:增值税为2000*10*17%-13600=-10200(元),增值税不足抵扣,留到下月抵扣. 消费税包括定额税与比例税两部分 150*10+2000*10*45%=10500(元) 5、某化妆品厂从国外进口一批化妆品香粉,关税完税价格60000元,缴纳关税 35000元;另以价值80000元的材料委托其他企业加工防皱化妆品,支付加工费55000元,该批加工产品已收回(假设该产品受托方没有同类货物价格可参照)。要求:(1)计算该批进口香粉应纳消费税;(2)计算委托加工的化妆品应纳消费税。(化妆品的消费税率为30%) 解:1) 进口香粉应纳消费税(60000+35000)/(1-30%)*30%=40714.29(元) 2)计算委托加工的化妆品应纳消费税(80000+55000)/(1-30%)*30%=57857.14(元) 6、某粮油加工厂(一般纳税人)1998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1)从粮油公司购 进小麦,支付价款2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2600元;(2)从农民手中收购小麦,支付价款60000元,无进项税额;(3)支付生产用电费3000

财政学论述题

财政学论述题 令狐采学 一、简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实现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稳定与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二、论述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国家经济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波动等。 2.政治性因素: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和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改善、社 会分工的复杂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三、论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社会产品越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越高。二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财政反复强调的原理就是经济决定财政。没有发达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财源。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指通过分配机制的调节对财政收入规模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事

财政学第11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讲义 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on)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The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 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Tax administration and it’s reform) 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二、重要名词 狭义税收管理绿色税收税费改革帕累托“二八”定律 三、重点内容 1、了解税制改革的三大理论 2、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理解我国农业税收制度和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4、理解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5、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6、了解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 7、了解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the leading theory of tax refor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1、有关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近20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有三大税制改革理论对各国税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 20世纪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 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 2、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公平课税论最初起源于法国亨利·西蒙斯(Simons,1938)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政治干预经济生活应该最小化,政府应该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并通过再分配产生更大的公平。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必须使税收制度既能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又能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在西蒙斯看来,实现这种双重目标的课税方法,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 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四个方面: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 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是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

第10章企业所得税法课后作业(DOC)

税法(2016) 第十章企业所得税法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关于所得来源地的表述,错误的是()。 A.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B.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C.股息红利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所在地确定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 D.转让动产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 3.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B.境外企业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来源于我国的与境内机构场所无实际关系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C.境外企业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我国的与境内机构场所有实际关系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D.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的小型微利居民企业,可以享受减按10%税率纳税的税收优惠 4.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B.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C.接受捐赠收入,按照捐赠合同约定的捐赠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D.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情形,企业所得税不需要视同销售的是()。 A.将自产的产品用于本企业职工食堂 B.将外购的产品用于市场推广 C.将自产的产品用于股息分配 D.将外购的产品用于对外捐赠 6.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情形,不符合规定的是()。 A.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B.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的公允价值扣除计税基础后的余额,计算确认非货币性资产的转让所得 C.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于投资协议生效并办理股权登记手续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的实现 D.非货币资产投资政策的适用对象为即可以是居民企业,也可以是非居民企业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 负担程度的是()。 A .征税人 B .纳税人 C .征税对象 D .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 税收行政法规是由( )审议通过的。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 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 ?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B 4.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 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 A .工商行政管理局 B .国家税务总局 C .财政部 D .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 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A .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 .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 .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 .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 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 .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超率累进税率 D .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 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 A ?企业所得税 B .契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 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额 C .超倍累进税率 D .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9.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假设某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依据为1000 元,适用的税率为10% ,当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是25 ,该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 A .100 元 B .75 元

第十章 税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题目】消费税征收的主要环节是()。 A. 生产环节 B. 流通环节 C. 交换环节 D. 消费环节 【答案】A 2【题目】我国增值税类型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近期国家财政收入将会增加 B. 居民消费将会增加 C. 将会增加重复课税现象 D. 将会激励企业进行生产投资 【答案】D 3【题目】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A. 流转税 B. 所得税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答案】A 4【题目】若一个国家的税制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则该国的税制属于()。 A. 流转税制 B. 单一税制 C. 复合税制 D. 所得税制 【答案】B 5【题目】若一个国家的税制由几个税类或多个税种构成,则该国的税制属于()。 A. 流转税制 B. 单一税制 C. 复合税制 D. 所得税制 【答案】C 6【题目】从世界各国的税收实践来看,难以发挥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功能的税制是()。 A. 流转税制 B. 单一税制 C. 复合税制 D. 所得税制 【答案】B 7【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对人课征的税种是()。 A. 田赋 B. 马口钱 C. 算赋 D. 间架税 【答案】C 8【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对物课征的税种是()。 A. 口赋 B. 马口钱 C. 算赋 D. 更赋 【答案】B 9【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古代课征的直接税是()。 A. 渔税 B. 茶税 C. 盐税 D. 更赋 【答案】D 10【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古代课征的间接税是()。 A. 口赋 B. 马口钱 C. 算赋 D. 盐税 【答案】D 11【题目】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居于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理论是()。 A. 最适课税理论 B. 财政交换论 C. 公平课税论 D. 国家分配论

财政学教案——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即使被大家所公认的中性税收——人头税,也可以看到超额负担,因为它影响到纳税人对人口多少的规划。 ——西蒙·詹姆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管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掌握税收制度的类型,理解和掌握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税类的特征及其主要税种的构成要素,熟悉国际税收基本理论,学会处理国家之间税收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考核要点〗 我国现行税制的组成; 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要素; 国际税收及税收管辖权; 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方法; 税收饶让。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税收体系的构成以及与国际税收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这时本章重点要讲述的问题。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供选择的理论主张,一是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消费税、土地税、财产税以及单一的所得税等;它们的基本特征都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基础。二是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承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三、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一)195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二)1958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三)197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四)1979—1993年期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五)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对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具有以下特征: 1、课征普遍: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商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成果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因此,以商品为课税对象,无疑课税范围最广。 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制度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社会保险税(又称社会保障缴纳),是发达国家为了推行其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税收。一般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采取比例税制,在税金的使用上具有专税专用性,而在税负担分配上通行谁纳税谁受益的原则,又具有有偿性。() 2、财产税包括两种,对财产占有的征税,对财产转移的征税。前者主要是遗产税与赠与税,后者称为一般财产税。() 3、在市场经济不甚发达时,对所得课税就比对财产课税更为容易一些,所以财产税不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并且一直没有成为各国政府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 4、如果一国国内各地区的财产税税率不统一,那么任何一个地区变动其财产税税率,从全国范围看,不是部分社会资本承担了这一额外的财产税税负担,而是全部社会资本都要分担这一变化了的财产税税负担。() 5、如果纳税人可以从国外取得收入,或者可以同时从若干个国家取得收入,那么他的收入就属于跨国所得。() 6、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就其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所得交纳税款,该纳税人即是有限义务纳税人。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仅就其源于该国境内的所得交纳税款,他便是一个无限义务纳税人。() 7、社会保险税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个人所得税则具有明显的累退性。 ()

8、社会保险税仅仅对工薪这种形式的收入课税,从而将包括资本利得、股息所得、利息所得在内的所有非工薪收入完全排除在外,这便使得收入来源广泛的高收入者的社会保险税税负相对变得较轻。() 9、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在行使独立的税收管辖权时,居民管辖权(国籍管辖权)比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处于优先地位。() 10、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在不违反有关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国间税法上存在的差异和某些特殊规定的不明确之处,以及税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人才、资金和财产的国际流动,达到减少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目的。()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现代各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通常采取的具体筹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建立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制度 B、建立预算基金帐户 C、开征社会保险税 D、银行强行储蓄制度 2、从当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看,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方式也不外有这样几种形式:()。 A、现收现付制 B、自由使用制 C、完全积累制 D、部分积累制 3、政府对国民征收财产税,主要出于对()的考虑。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

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

第八章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一、基本概念 1.税收制度2.商品课税3.所得课税4.资源税5.遗产税 二、填空题 1.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以______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______。 3.一般来说,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______。 4.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______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5.资源税的课税是以______为课税对象。 6.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______,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7.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 8.消费税采取______和______两种征税办法。 9.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______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三、判断题 1.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人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3.资源税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4.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5.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6.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7.从价定率的办法是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 8.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我国税制变化主要是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 四、选择题 1.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 A.生产型增值税B.收入型增值税C.发展型增值税D.消费型增值税2.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称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