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绿小乔(蒙会仙)

当前,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打造“阳光花城,康养天堂”是攀枝花旅游文化的发展目标。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均对这个重大课题作出了一些科学的举措和研究。

以仁和为例,发展中坚持一个导向:康养旅游文化是一种时尚的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阳光、山川、水果、苴却砚”等特色资源优势,合理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阳光康养度假休闲旅游、川滇民族风情旅游、原始森林探幽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多元合一的特色旅游文化。重点项目体现在“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项目、仁和公园项目、鑫岛游乐园项目、旅游产业新村及A级景区创建项目、旅游集镇、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旅游节庆活动”建设。

一、关于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攀枝花康养旅游文化是创建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目标。发展康养旅游文化是基于攀枝花恣意扬洒的阳光资源、独特的冬暖夏凉气候特征、壮美的大山大水的自然景观的本底,立足人文关怀,高举健康旗帜,充分开发五彩缤纷的四季花卉、生态绿色的蔬菜水果、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先进配套的体育健身设施等资源,以促进旅游参与者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为目的,建设以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文化。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出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康养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通过在享受阳光康养的“动”与“静”两方面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结果,是以康养旅游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文化。其主题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领域的文化。

结合仁和发展实际来看,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心一轴两翼”的旅游发展布局,以四大精品阳光旅游度假区、八大重点旅游产业项目群为构架,搭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的主骨架的思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增强商贸流通行业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开发一些有人文价值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项目,优化旅游环境,形成有特色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攀枝花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华丽转身,为西部地区和全国经济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二、仁和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优势及制约瓶颈分析

仁和区地处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川西南新兴旅游区与滇西北热点旅游区的结合部,是新兴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幅员面积1727.07平方公里,辖六个乡、八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杂散居住着彝、傣、傈僳等28个少数民族。仁和区旅游资源富集,气候条件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对各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仁和区从1999年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文化格局。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挖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仁和—总发—大田—啊喇—平地迤沙拉—混撒拉”集民族特色、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一体的百里生态旅游环线。并且充分利用全年光照充足这一战略资源,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和人文生态景观。目前,滨河景观、西蜀阳光康养等已初显成效,为宜居宜业仁和增添了光彩。而如今,在普达阳光花海景观里,秀丽的塑石瀑布景观、标志性风车塔又为仁和美丽的旅游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优势分析

1独特的气候资源

攀枝花市仁和区最高海拔2926米,最低海拔937米,全年日照数高达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摄氏20度。冬季平均气温17至18度。属于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这种“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因此,这里四季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全年空气优良达标率达到90%以上),环境优美,水果诱人,蔬菜新鲜,集南方的热量、北方的光照于一身,基本上无霜冻,被誉为“天然温室”,是哮喘、支气管炎、风湿等疾病患者避寒、冬春疗养的首选之地,是开展城市近郊乡村度假的理想场所,是运动休闲和冬季训练的胜地。利用比较优势,仁和区规划和建设的阳光康养及休闲度假区域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区间。

2、区位优势

仁和区地处市中心城区,距云南省永仁县方山风景区60公里,距成都市780公里,距昆明市3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是大香格里拉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除可以获得攀枝花本地旅游客源市场的支撑以外,还可以获得川西南、滇中和滇西北客源市场的支持。

3、旅游文化资源

仁和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发展旅游文化。目前精品旅游景区以岩神山——莲花阳光康养旅游区、大田红石榴旅游区、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啊喇诸葛营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主;阳光康养旅游线路为市中心区—岩神山—莲花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大田红石榴旅游区—啊喇诸葛营文化生态旅游区—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优质旅游通道建设以永富街—营盘山旅游公路,平地镇—迤沙拉旅游公路为主。——这为外地游客来仁和旅游提供多条旅游路线的选择。

4、具备的康养文化服务资源

仁和区利用农村所特有的庭院、湖泊、塘堰、果园、花圃、林地等农、林、牧、渔业自然资源和乡村人文资源,大力引导和规划建设为旅游者提供餐饮、娱乐、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的乡村酒店、农家乐。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迤沙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常乐酒堡),国家AA级景区5个(鑫岛、仁和公园、立新、班庄、片那立),星级宾馆2家(仁和宾馆、太阳风),旅行社2家(太阳风、暖冬),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西蜀阳光花园酒店),四星级乡村酒店5家(乌拉风情谷、柠檬庄园、生态会馆、正庄、常乐酒堡),三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星级乡村酒店27家,一星级3家,非星级“农家乐”、山庄、度假村70余家。形成了一次性就餐50000人和住宿5000余人的接待能力。特别是2012年以来,仁和区政府投入大好量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六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新村及四个培育村,新建、改建农家乐及乡村酒店98个,新增一次性就餐13470人和住宿3000余人的接待能力。为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仁和区共接待游21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其中:冬春到仁和区度假1——3个月的游客达1500余人次,短期主要领导游客达15000余人次。

5、丰富的生物资源

仁和区境内有各种植物130科、372属、546种。中药材665种,粮食品种167个,蔬菜品种263个,水果品种322个。仁和的优质石榴、晚熟芒果、酿酒葡萄、草莓、木瓜、板粟、香蕉、甜瓜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独树一帜。有“果王”美称的芒果,果形好、色泽鲜、含糖多,风味可口,亩产量高,具有晚熟的优势。“攀西牌”大田石榴,个大、色艳、粒大籽软、味甜纯正。目前,仁和区已建成1.6万亩葡萄基地,2.6万亩芒果基地,1.5万亩石榴基地,1.3万亩中药材基地(芦荟、蕃剑麻、薯蓣),1.5万亩板栗基地,3.8万亩早特菜基地。此外,家禽家畜、水产品和菌类品种也非常丰富。仁和区一年四季新鲜水果、新鲜蔬菜不断,能为冬阳光康养及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

6、冬季运动优势

仁和区现已修建射箭队冬训基地1个。2005年以来,国家射箭队连续3年在冬训基地进行了为期约4个月的冬季训练,效果显着,目前,国内许多北方城市的运动队都在与仁和区联系,希望能在此进行冬训。

7、完善的基础设施

通过三十余年的建设,仁和区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建全,已经成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通讯、商贸、金融、游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风水宝地。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存环境,使仁和区成为攀枝花市最适宜人们生活、学习、度假、运动、旅游的地方,也成为冬春到攀枝花休闲度假游客的首选地。

(二)制约瓶颈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仁和区旅游文化发展进步很大,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约发展康养阳光旅游文化的瓶颈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主干线以及大部分生态旅游区内交通建设相对旅游发展滞后,成为全市旅游发展的瓶颈交通瓶颈制约了发展。仁和是连接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的枢纽。虽然境内有成昆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纵贯全区,农村道路阡陌纵横,呈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已形成。但是,交通仍然是制约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成昆复线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成都到攀枝花只需3个多小时,攀枝花到昆明只需1个小时,届时,攀枝花的交通将有一个质的改变。

2、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仁和虽然有古营盘、猕猴、大黑山日出、岩神山奇石、苴却砚、谈经古乐、板凳龙、羊皮鼓等景观与人文。但这些景点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商品大多是一些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缺乏一套健全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

3、康养旅游文化功能不健全。社区活动、医疗保健等跟不上发展需要。攀枝花的气候对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等具有很好的疗养效果。但是要发展康养产业,亟需建立一个养老综合体等,创新养老服务,打造国际知名的康养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3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病床815张。覆盖区、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已构建完成。辖区内还有2家市级医疗机构,距市中心医院仅10分钟车程,医疗服务区位优势突出。但是,乡村医疗技术、保健条件、养生环境等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4、现在康养产业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根据仁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仁和提出以阳光康养旅游线路开发为核心,统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建设,突出阳光康养特色,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冬春疗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打造川滇结合部区域性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但是系统性规划还不够完善。

5、旅游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按照创建要求,仁和区未建立旅游协调议事机构或制度,区旅游和体育局未设专门的旅游执法队伍及旅游质量监督机构;仁和区旅游管理人员少(1个科室,两个编制),致使在推进工作中有业务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旅游企业服务能力不强,经营理念不新,服务设施还不到位,服务技能亟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专门人才,如有经营头脑的规划、策划者、高级管理人才、外语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才、旅游商品设计人才等。

6、阳光康养体验、品尝文化还有待提高。仁和境内优质石榴、晚熟芒果、酿酒葡萄、草莓、木瓜、板粟、香蕉、甜瓜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独树一帜,早春蔬菜水灵。但是,对产品的加工、保鲜、包装设计等水平还需要提高。

7、生态系统破坏较严重,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由于生态旅游区内乃有许多较落后的畜牧放养、刀耕火种、轮作方式和广种薄收的生产模式,对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极大,许多居民的生活取火、房屋等设施建设完全依赖于砍伐树木,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极其艰难。

8、因利润较低,风险较大,具备冬春阳光康养旅游接待能力的业主普遍积极性不高。目前仁和区接待冬春阳光康养游客条件不同,每人每月包吃住收费1500——3000元,除去吃、住、水电费、服务人员工资,企业接待一个冬春疗养游客一个月的收入最多不超过200元,费用收高了游客不愿意,并且还要承担老年身体健康方面的风险,导致有些具备阳光康养旅游接待能力的企业不愿意投资康养设施建设,不愿意接待游客,造成部分接待设施闲置。

三、仁和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仁和启动例如总投资80亿元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与东区花舞人间、红格体育竞训基地和康养旅游度假区、米易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川煤集团康养基地等形成了一个康养链。今后,仁和区康旅游养文化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制定扶持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在目前冬春疗养市场还没有培育成熟之前,对接待冬春疗养游客的业主,应给予一定补助支持,让业主有钱赚,企业主才有进入冬春疗养市场的积极性。二是对愿意投资修建冬春疗养设施的企业,给予补助支持,这样才有可能增加接待设施,完善冬春疗养市场。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免费培训,提高旅游文化服务质量。

2、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河景观带、苴却砚文化街、苴却砚博物馆等休闲、购物设施及医疗、养生、保健、理疗等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健康养生产业体系,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产业提供基础条件。

3、加快打造精品阳光康养旅游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目前,仁和区建成了5个旅游新村及5个培育村;新建、改建农家乐及乡村酒店98个,形成了一次性就餐13470人和住宿2747人的接待能力。近几年,加快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盛茗山庄等阳光康养接待设施建设,为发展阳光康养产业提供载体。特别是重点建设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预计2017年创建成国家级度假区。今后,应加快建设像普达这样突出阳光康养特色,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冬春疗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以大河流域景观带、苴却砚文化艺术城建设为龙头,打造商业文化中心

街区。重点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新村,完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咨询等旅游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4、加强旅游文化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一是加强阳光康养旅游通道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交通的快捷、安全和舒适性,道路景观的优美性,旅游交通标识、休息服务、医疗救护、通讯网络、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备性;二是提高旅游餐饮和住宿设施的规模和档次。加强星级宾馆、特色商务酒店和乡村酒店建设;三是打造水库鱼一条街、烧烤一条街、黄焖鸡一条街等特色餐饮文化集群。

5、完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功能,不断增强接待能力。进一步规范和提升阳光康养旅游接待点经营服务水平,完善经营手续,加大无证经营、违法经营的打击力度,加强接待点服务员基本医疗、保健知识培训,监督各接待点配备常用医疗用品,为阳光康养旅游提供医疗保障,加强警民联系,维护接待点社会治安,对接待点员工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加强老年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丰富阳光康养旅游接待点游客的文化体育生活,全方位有序推进冬春疗养市场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6、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商品,快速提升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仁和区的亚热带水果、苴却石等特色文化资源,着力研发、生产、促销携带方便的旅游纪念品,使之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充分举办各种彰显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特色节庆活动,例举办仁和灯会、草莓节、桃花节、百合花节、桃花节、奥坚果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积极参与。

7、加强旅游文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促销,全面推介阳光康养旅游产品,充分展示我区冬春疗养的独特魅力,大力拓展阳光康养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仁和旅游,促使业主完善接待设施,进入阳光康养旅游市场。加强阳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营销,立足重点突破冬暖阳光康养旅游市场,逐渐拓展全年阳光康养旅游市场;立足本地旅游市场,巩固成、渝、昆、黔和周边传统客源市场。同时健全仁和区旅游政务信息采集、分析和报送机制,大力加强旅游公众信息服务,推进旅游政务电子化、旅游景区数字化、旅游服务和营销网络化建设。

8、加大阳光康养旅游理论研究。从冬春阳光入手,研究仁和区冬春阳光、气候、海拔、生物资源等对健康养生的作用,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产业提供理论支撑。攀枝花市举办了多期欢乐阳光节,还有以“养老养生与经济转型”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于2014年12月6日—7日在攀枝花顺利举行。继“百里钢城”“钒钛之都”之后,“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魅力与日俱增,借攀枝花在发展康养产业方面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发展仁和阳光康养文化事业。

未来几年,仁和区将有效整合“冬日暖阳”、“国家级体育竞训基地”、“医疗矿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优势康养资源,结合攀枝花市5大龙头项目和10个特色康养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起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康养产业体系,最终将仁和区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态环境优美、康养服务突出的国家级康养基地、具有国际水准阳光康养和休闲度假胜地。让游客真正在“览山川、恋阳光,觅多彩、享欢乐,宽生态、漫生活的阳光康养之旅中,体验别样风情的旅游文化。”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摘要:本文对重庆都市旅游的特色资源及其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都市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都市旅游;重庆;对策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建设之我见

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建设之我见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这就是神奇、秀美的攀枝花市,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阳光花城,康养天堂。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这座城也如攀枝花树一般,充满着生机、活力,蓬勃生气。 除了是花城,攀枝花市还是著名的钢城、钒钛之都。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测表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达100亿吨,占全国铁矿储量的20%。钒资源储量为1578.8万吨,占全国钒资源储量的62%,占世界钒储量的11.6%。钛资源储量为8.7亿吨,占全国钛资源储量的90.5%,占世界钛储量的35.2%。此外还伴生有90万吨钴、70万吨镍、25万吨钪、18万吨镓以及大量的铜、硫等资源。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又因其日照长,因此攀枝花有“太阳城”的美称。它的年平均气温为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我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我骄傲,我由衷的热爱着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目前,攀枝花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五创联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建设。我殷切的希望攀枝花市能够获得这一殊荣,同时,我也坚定的相信攀枝花市一定可以获得这一殊荣。我们需要努力且一定会努力的。 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创建时间是2012年-2018年,攀枝花市创建“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步伐早已开始。攀枝花市于去年2月启动《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预计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同年6月,攀枝花市《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市级初评,规划提出了“一心两区三带四板块”空间格局,即一个核心、两大转型试验区、三条旅游带、四个延伸板块。11月1日,攀枝花《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又通过专家组最终评审。根据规划,该市将通过建设国家标准康养旅游项目,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品质,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具有全国示范性和区域影响力的阳光康养旅游城市。 攀枝花市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打造的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集群是: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桐子林山水休闲旅游区、米易南部新城阳光运动休闲度假区、金沙江中心区段沿江景观带、米易龙潭溶洞龙文化主题公园(暂定)以及16个重点旅游新村。另外还建设四个精品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总耗资约80亿元。足可见攀枝花市有多么重视这一个项目了。 虽然攀枝花市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很好了,但在此我仍要提出一些我所发现的问题,希望可以有机会妥善解决:攀枝花的污染比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同片区污染程度也不同,有些片区就一般,比如炳草岗;有些片区就相当大,比如河石坝、河门口。即使是炳草岗,各处也不同,比如竹湖园到密地桥南之间情况比较糟糕,夜间经常被攀钢钛白粉厂的尾气袭击。还有些地方会遭受声污染(比如选矿和破碎的声音,火车鸣笛的声音,白天几乎注意不到,夜深人静后就很清晰)和光污染(电机车受电弓刚触碰到接触网时打出的弧光亮如白昼)。 希望在几年以后,我们都可以看见一个全新的攀枝花,一个更加繁华的攀枝花,一个绿色环保的攀枝花。 攀枝花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

攀枝花阳光养老产业营销策划

攀枝花阳光养老产业营销策划 学生姓名:易岑 学生学号: 201210302039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2012国际经济与贸易 授课教师:

概要……………………………………………………P3 一、环境分析…………………………………………P3 (一)全国养老现状……………………………………P3 (二)市场现状及分析…………………………………P4 二、机会分析…………………………………………P4 三、营销目标…………………………………………P5 四、营销战略及行动方案……………………………P5 五、财务预测…………………………………………P6 六、实施控制…………………………………………P7 七、结束语……………………………………………P7 八、附录………………………………………………P7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因此养老产业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已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未来的又一掘金点。而攀枝花特殊的气候利于老年人居住,适合他们养老,所以攀枝花阳光养老产业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我们据此策划该产业的营销方式。 一.环境分析 (一)全国养老现状 1.人口老龄化严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越过50岁、60岁之后,又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获得的平均71.4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岁,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预计到2050年,我国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如果按目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人口状况发展,人口学家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大约要有4亿60岁以上的人口,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高龄行列,在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同时,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与老人高龄化同时并存,构成了少有的人口年龄结构现象,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而市场需求方面2005年老年市场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达到1万亿,但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500亿元,这使得老年市场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2.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阻 居家养老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中国是奉行居家养老的国家,不仅历史上将“养儿防老”视为天经地义,即使进入现代社会,除少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依靠国家或者乡村集体供养外,居家养老几乎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觉选择。2007年中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与亲属同住的户占70.9%,在主要生活来源上,除了有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外,90%以上的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供养。 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与习惯已经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家庭成员构成是4∶2∶1的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内部的老年供养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养来源持续减少,单靠子女养老着实力不从心,从而造成居家养老供需日益严重脱节,传统的家庭养老

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包括旅游者的主观选择,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旅游中介和企业等。另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辅助作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环境和突发事件等。本文通过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来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旅游业发展几项发展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措施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发展 1、我国旅游业随着经济增长快速发展 自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七年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即使在2009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也维持在9%,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也在10%左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行业的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也有较大增长,旅游业规模无论人数还是收入都不断扩大。 2、我国旅游业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以旅游外汇收入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旅游大国,但与排在前6位的国家相比,特别是与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四个世界公认的旅游强国相比,中国尚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旅游的外汇收入不到美国的1/3,人均旅游外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17%,意大利的3.4%,法国的2.9%,西班牙的2%,差距可谓相当明显,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名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4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9处,国家地质公园13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43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3个,还有1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雄伟壮观的历史遗迹,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等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2、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低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却又缺乏旅游精品。西部的大漠风情、高山峡谷熔岩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地吸引力,但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等原因,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另外,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大多处于最低的观光层次 旅游产品数量少,品种少,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 (三)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利用行政体制动员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使我国旅游业超前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1998年,我国接待人境旅游者达6347万人次,是

[劳动计划]关于攀枝花市东区、米易县、西昌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劳动计划]关于攀枝花市东区、米易县、西昌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的 考察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东区、米易县、西昌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近年来,XX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科学的产业规划为引领,以打攻坚战的劲头抓落实,康养经济发展领跑全省乃至全国。而XX与之相比既有相似自然禀赋,更有独特文化,但在发展理念、产业层次、措施办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率团赴攀枝花东区、米易县、西昌市学习考察经济发展情况。现就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收获与感悟:通过考察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在东区我们学到了什么。一是优化项目布局。阿署达花舞人间国际康养城采取“一轴五片十大主题”的项目布局,将阳光休闲度假、会展接待、避寒养生、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户外运动、山地游憩集于一体,既是风景区、度假区,又是生态旅游示范区、康养产业区。二是借智高校院所。在攀枝花学院设立“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兼顾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专业设置以医学护理为基础,涵盖老年照护、康复理疗、健康养生、旅游养生等,致力于为国际康养产业培养梯级专业人才,研究产业发展和行业标准。三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金域阳光养护院联合资质较高的台湾敏盛医疗体系,以打造一支“不是亲人甚似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保姆+护士”型服务队伍,为老人提供有归属感、有尊严的照护服务。 (二)在米易我们学到了什么。一是做优顶层设计。以阳光康养为主,科学编制,制定完善中长远期规划,呈现设计合理、发展有序。二是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康养+旅游”,依托阳光优势资源建成贤家康养旅游新村片区、米易风情水街片区等项目;“康养+农业”,大力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加速团宝山、碧水居、梅花园等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推动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康养+运动”,依托易园(全民健身公园)、健身绿道等丰富康养健身载体,开展皮划艇赛道激情漂流体验、徒步走、龙舟赛等群众运动,提升人气;“康养+医疗”,重点推进医养结合,搭建“安宁讲堂”等养生讲台,建成川煤疗养中心、歧黄养生大院和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等医养结合体。 (三)在西昌我们学到了什么。一是加大康养产业支持力度。出台等13 项优惠政策,在企业用地、税收、行政审批等多方面提供更优惠的政策。二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目标,制定严厉的生态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并借助邛海湿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成功打造“邛海旅游度假区”。三是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发展。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化养老机构,

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 - -. XX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类 毕业设计(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 论文题目: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XX:郭鑫萍 学号:08322406

班级:旅游0804 指导教师:林靖 摘要: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温岭随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环境保护 温岭地处XX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北靠XX,西连XX,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人口118.45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生态示X区”等称号。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73亿元,财政总收入47.5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0位。 一、温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温岭山明水秀,景色迷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长屿洞天景区。长屿洞天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大溪国家

森林公园和江厦省级森林公园,有XX市级风景区千年阳光镇石塘,还有寒坑龙潭等10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更有散布在各地的休闲园区、工业渔业参观点、历史文化遗存和其他文化观赏点。温岭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新千年曙光节、21世纪曙光节、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和石文化旅游节,形成了以洞、山、海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区的总格局。 (1)以石洞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长屿洞天景区与石夫人奇峰,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是长屿洞天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长屿硐天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系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28个硐群,1314个硐体。为数众多石硐,硐套硐,硐叠硐,硐硐相联,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廓,组成了一幅雄、险、奇、巧、幽的壮丽画卷,虽是人凿,宛如天成。长屿硐天以其在世界同类风景旅游区中开采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硐”,1998年4月荣获世界基尼斯之最。2002年3月,国内著名音乐家经过实地考察,在该景区内发现堪称天下一绝的国内首个自然“岩洞音乐厅”,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 (2)以山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方山—南嵩岩风景区、太湖山风景区、紫莲山、五龙山、丹崖山等等,这些景区以方山最为著名。方山—南嵩岩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有特色的10个风景区之一。景区面积9.88平方公里。山体为雁荡山北延余脉,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由方山、南嵩岩、狮峰-纱帽岩三部分组成。 (3)以海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石塘风景区、松门海滨、钓浜海滨等等,这些景区以石塘风景区最为著名。石塘因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的照射而誉满中国里面的景点主要有千年曙光园、祈愿广场、天文馆、后山石屋群、海上长城、三蒜岛、太湖山、盘山古道、

浅谈荆州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荆州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荆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宣传营销不够等原因,导致目前荆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荆州所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不相符,其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有效地转化成有魅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从而对国内外游客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因此,面对荆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自身旅游特色,整合旅游资源,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本文将分析荆州旅游发展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荆州文化资源旅游产业 一、荆州自身具备的优势 荆州自身优势明显,发展旅游前景广阔。荆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文化礼仪之邦”的美誉,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被考古学界、史学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是中国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两座古城之一。荆州地处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交汇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与旅游得以完美地结合。荆州发展旅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看,荆州东面靠近武汉、赤壁,南面紧挨张家界、岳阳和湘西风凰,西面毗邻长江三峡与神农架,北面靠近武当山、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交往,而且为本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荆州地处京广、焦柳铁路交汇处,具有“居中”优势。207国道、襄荆高速、荆东高速、随岳高速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汉宜铁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连接。加上荆州位于长江水运的要道,以及未来将要通车的公安长江大桥等将使荆州通达四方的交通更加便利,从而使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的互补优势 荆州与世界级宏伟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及世界自然人文景观长江三峡紧密相邻,若能实现与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共享,紧密协作,将对荆州文化旅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荆州已成为新三峡之旅的重要停留城市之一,为荆州发展旅游增加了大量客源。此外,荆州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与邻近地区的交往十分方便快捷,为其加强与周边城市武汉、荆门、岳阳、襄阳等城市的旅游合作提供了重要条件,有望形成共同发展繁荣的共赢格局。 3.资源优势 荆州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是长江中游的文化中心和中国南方唯一连续不断进化至今的文化中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今日荆州文化遗产的辉煌局面:楚文化的中心、三国文化的重地、长江水文化的代表、诗词文化的沃土、名人文化斑斓多姿,这里还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这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为古城荆州增添了无穷魅力,为荆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荆州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康养产业

康养产业:全民关注的新兴产业 2016-09-28 11:35:00 来源:今日中国作者:本刊记者张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同时,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 正因如此,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备受国民关注的新兴产业。 康养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的生存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不过康养产业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 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当前康养产业的发展,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最为关键,实现异地养老、旅游与医疗、医保的联动最为迫切,同时需要通过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等方式,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医养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

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 同时,发展康养产业也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认识问题。康养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前期投入很大,做成熟需要很多年,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重视不足的做法时有发生,将严重阻碍康养产业的发展,亟须改变。 第二,要解决观念问题。发展康养产业鼓励老年人异地养老,但对很多老年人与子女来说,异地养老的观念并不被接受。让老人到气候适宜、生活条件优越的地方去养老也是“孝”的体现。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各地应该积极做好配套,合力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在发展康养产业时,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政府的直接投入毕竟有限,引入社会资本是必需的。 第四,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当前康养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人才是康养事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应重视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康养产业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可以被打造成为中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展前景无限光明。”2016年9月5日,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河北秦皇岛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引发多方讨论。 本届论坛以“绿色秦皇岛,生命健康城”为主题,由民革中央、河北省政协主办,河北省政协办公厅、中共秦皇岛市委和市政府,中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承办。论坛设置了“健康中国秦皇岛论坛”、“旅游休闲、文化体育产业论坛、北戴河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专题论坛”和“健康养老、康复产业论坛”等四个分论坛。期间,秦皇岛围绕生命健康产业进行全面招商,万达广场、华大基因北戴河大健康基地、中国秦皇岛德国康养护理及管理专业国际中心项目等3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75亿元人民币。 中共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介绍说,秦皇岛是世界著名的夏都,以碧海金沙、绿树红瓦而闻名于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秦皇岛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确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旅游管理系统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从文化角度浅谈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

从文化角度浅谈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主题公园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主题公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主题公园文化内涵的挖掘之上,以地方传统和区域文化为背景,凸现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地区旅游业。 关键字:主题公园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主题定位 主题公园是介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臵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逐渐呈现出现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上升、内涵日益丰富的趋势。但是,在繁荣的背后,面临地却是经营困境。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将近1500亿巨资“套牢”在各类2500个主题公园上,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盈利者只有10%左右,约有2/3难以收回投资。当然,在我国也不乏存在着成功的范例。如最早的深圳的锦绣中华。我们发现,国内主题公园的建设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普遍存在盲目模仿和跟风,共性突出,个性不足,这一问题主要在于公园的建设缺少和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阻,表现力和再生能力严重不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公园有了,“主题”却丢失了。 从发展历史来看,主题公园是由游乐园演变而来,最初是与影视相结合的产物.典型的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产儿,国内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第一个主题公园是1989年落成于深圳的锦绣中华,截止目前我国各种规模的主题公园总数已经达到个。主题公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化和丰富,随后这些主题公园大多事前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造成对市场认知的盲目,同时又缺乏历史文化积累,难以突出特色,这样的主题公园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也要认识到单纯以游乐功能为主的主题公园终将被淘汰,而将观赏、参与和休闲融为一体的综合主题公园才能占领市场。因此一个好的主题的选定,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可以说,“一个好的主题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为主题公园一般投资都很大,如果主题选择不当,一旦经过大量投资,效果不是很理想,要想改变将是很难的。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早期的一些主题公园取得成功后,全国各地一哄而上,许多主题公园未经充分论证即仓促上马,以至于主题重复,建设粗糙。加上实际情况盲目仿效,如前些年一窝蜂出现的“西游记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全国当时就出现了70多家。

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10年04月23日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 “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通过3-5年的时间,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具有类似三亚品牌影响力的国内冬季旅游著名品牌,成为具有特色吸引的独立旅游目的地。 子品牌: 中国特色主题乡村品牌 中国老年度假优选品牌 中国体育运动冬季训练天堂 二、功能定位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如今,旅游者看山看水,更渴望看到山水深处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旅游者看的是文化,并且渴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铜仁市目前的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到访的大部分旅游者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然而铜仁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着重大的开发潜力,若将铜仁市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资源相结合,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提升铜仁市旅游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为铜仁市的旅游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铜仁市旅游发展的自然优势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八县两特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居住着29个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0万以上。铜仁市的自然、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多达8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就是梵净山自然生态区,周边三县(江口、印江、松桃)风光秀美,如江口亚木沟景区、印江棉絮岭、松桃潜龙洞风景区等等。此外,铜仁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如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枫香溪会议旧址等。只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地理位置分散,目前只适合于观光旅游。 铜仁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目前铜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有的正在进行开发(如梵净山的佛教文化)。铜仁市多民族杂居,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如寨英滚龙、松桃苗族绝技、铜仁傩文化等)。铜仁各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苗族踩花山节、侗族斗牛节、土家族炸龙节等),思南土家花灯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民族建筑文化(如东山古建筑群、寨英镇古建筑群、苗王城等);民族服饰文化(如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侗族服饰等);民族饮食文化(如思南土家香肠、侗乡荤油茶、沿河糯米包子等);民族手工艺品(如织锦、银饰制作、木雕工艺等)。铜仁这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铜仁市独一无二的旅游特色。 二、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挖掘与科学开发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文档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绿小乔(蒙会仙) 当前,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打造“阳光花城,康养天堂”是攀枝花旅游文化的发展目标。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均对这个重大课题作出了一些科学的举措和研究。 以仁和为例,发展中坚持一个导向:康养旅游文化是一种时尚的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阳光、山川、水果、苴却砚”等特色资源优势,合理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阳光康养度假休闲旅游、川滇民族风情旅游、原始森林探幽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多元合一的特色旅游文化。重点项目体现在“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项目、仁和公园项目、鑫岛游乐园项目、旅游产业新村及A级景区创建项目、旅游集镇、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旅游节庆活动”建设。 一、关于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攀枝花康养旅游文化是创建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目标。发展康养旅游文化是基于攀枝花恣意扬洒的阳光资源、独特的冬暖夏凉气候特征、壮美的大山大水的自然景观的本底,立足人文关怀,高举健康旗臶,充分开发五彩缤纷的四季花卉、生态绿色的蔬菜水果、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先进配套的体育健身设施等资源,以促进旅游参与者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为目的,建设以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文化。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出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康养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通过在享受阳光康养的“动”与“静”两方面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结果,是以康养旅游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文化。其主题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领域的文化。 结合仁和发展实际来看,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心一轴两翼”的旅游发展布局,以四大精品阳光旅游度假区、八大重点旅游产业项目群为构架,搭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的主骨架的思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增强商贸流通行业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开发一些有人文价值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项目,优化旅游环境,形成有特色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攀枝花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华丽转身,为西部地区和全国经济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二、仁和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优势及制约瓶颈分析 仁和区地处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川西南新兴旅游区与滇西北热点旅游区的结合部,是新兴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幅员面积1727.07平方公里,辖六个乡、八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杂散居住着彝、傣、傈僳等28个少数民族。仁和区旅游资源富集,气候条件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对各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仁和区从1999年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文化格局。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挖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仁和—总发—大田—啊喇—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莫让浮云遮望眼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丰富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人文景观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开发商的过度开采和游客的不爱护旅游环境,这些行为使得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开发治理可持续发展 【正文】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加剧 我国正处在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阶段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相当严峻。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使得旅游资源越发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