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周方银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周方银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周方银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周方银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

及其应对?

周方银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被中国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颇为积极的反响。同时,作为一个宏大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多方面的国际国内挑战。包括,如何从启动阶段更快更平稳地过渡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际形势变化等引起的中途发生局部逆转的风险;战略回报与战略投入不匹配,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战略回报不是十分明显的可能性;建设过程中资源的碎片化、零散化使用,不能发挥系统性效果的问题;“一带一路”国内支持动力的可持续性问题,等等。本文对于上述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战略风险 国别研究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5)04-0061-72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倡议亚欧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①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②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未来十年中国打造战略支点国家的理论分析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ZDA086)的成果之一。

①“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 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world/2013-09/07/c_117272280.htm

②“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world/xjpynghyj/

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①“一带一路”宏观上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从整体上进入与沿线各国共同建设的务实合作、操作实施阶段。②

“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提出后,在一年多时间内,有50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表示支持态度。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提出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最终确定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之多,涵盖了除美国、日本、加拿大之外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亚投行本身虽然与“一带一路”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其中包括为“一带一路”沿线亚投行成员国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服务,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开展将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与此同时,很多具有互利共赢性质的具体项目,如中俄能源、高铁合作,中巴能源、通道项目等等,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

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超乎预期的开局。这一良好开局,一方面是中国外交做出的很多重要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这样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即不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有多强的基础性号召力,而是这一战略倡议的提出,顺应了国际社会中,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藏的巨大的共同发展的强烈需求。而中国在呼应和满足这一需求方面,具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经验等方面颇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及很高的迄今在其他大国身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与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的决心和诚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很多沿线国家是一个难得的、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的发展机遇。这一客观事实,是推动很多国家对它采取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因素。④由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大多数沿线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加强

①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2015-03/28/c_1114793986.htm

②虽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同时,务实合作等操作层面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但从阶段

划分的角度,把2015年2月以前作为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的阶段是合理的,即使在大规模

操作实施阶段,“一带一路”依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继续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 ③“一批‘一带一路’重要项目启动 已有5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fortune/2015-01/17/c_127394909.htm

④例如,菲律宾和越南虽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但他们没有在参与亚投行的

问题上采取抵制和消极的态度,而是积极申请,并都以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参与。这

显示其不愿因为执着于与中国进行较高程度的对抗,而错失发展的机遇,导致自身的发展落

在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后面。菲律宾、越南尚且如此,其他国家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

参见“21国在京签约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world/2014-10/24/c_1112965880.htm

多领域交流的强大意愿,加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所具有的全方位技术条件的支撑,它的前景将十分光明。

另一方面,就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性质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质,它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实践。“一带一路”是一个涵盖地理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领域和内容极其丰富、对国际社会影响将十分深远的战略倡议,但它并不是在一种十分理想的国际环境下展开,①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克服。对风险和问题进行充分的、开放式的分析和讨论,代表的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的一种积极态度,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表示。我们越重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挑战和障碍,对它们的研究越透彻,越有利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越有利于防患于未然,越有利于在这个过程中及早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以符合国际国内实情的方式稳妥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就越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并会产生更好的国际国内效果。

以下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进行初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希望提供一个看待“一带一路”风险的初步框架。这里的分析内容,很多是对风险可能性进行的探讨,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风险和挑战也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风险

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更多地聚焦于国内整合与协同发展相比,②“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沿线60多个乃至更多国家,由此,国际社会中本身存在的、不少是难以根除的风险和问题,也会以不同方式被带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国际风险:

1. 启动阶段的风险。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启动阶段的响应,会影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良性可持续轨道的速度和过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启动阶段

①正如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中国“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

杂性,……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

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对于当前

国际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显然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虽然在这些表述之后用

了带有转折性的话语。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

②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

经济带三大战略”。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fortune/2014-12/11/c_1113611795_2.htm

国际体系中响应者少,难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声势;二是国际社会口头响应者多,但积极采取实际行动,特别是拿出自身资源投入来呼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较少,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中国独立推进的态势。

从目前情况看,“一带一路”开局良好,这一局面可以说超过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预期。但启动阶段的良好局面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持,并平稳过渡到可持续的阶段,其中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沿线并没有多少国家真正拿出自身的资源投入来积极主动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共建过程,不少国家存在较为明显的“等、靠、要”的思想,把希望主要寄托在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从他国获取资源,搭其他国家的便车上,①这种状况的存在,使“一带一路”在实现真正意义的共建方面,短期内还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2. 顺利启动但中途出现局部逆转的风险。当前的国际社会总体上是一个现实主义思维和行为占据主流的社会。在国与国的关系中,实用主义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政策出发点,机会主义、策略行为还较为普遍,通过损害他国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做法并非罕见。今后一个时期,这一情况很难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在客观上构成“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环境的重要和真实的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不少现实的障碍和问题,包括非经济因素尤其是安全因素对经济、社会、人文合作的干扰;沿线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难以加以有效的整合;②某些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领土领海主权权益争议,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安全方面的矛盾;一些国家未来面临深刻的政治调整、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部分国家投资环境方面存在不少中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还有某些沿线和域外大国对“一带一路”存在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战略考虑,等等。

具体来说,这一环节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一带一路”建设的某些早期项目存在瑕疵,这些瑕疵被国际舆论宣传和放大,从而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形象与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建

①虽然中国表示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包括搭中国的便车,但如果大多数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只是采取一种消极搭便车的态度,则显然不利于它的有效开展和深入推进。关于中国欢迎他国搭便车的说法,参见“习近平: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world/2014-08/22/c_126905369.htm

②李向阳认为,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是全世界最突出的,短期内亚洲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机制化安排。参见李向阳:“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1期,第4-17页。

设是一个动态演化的长期过程,对这样一个进程来说,开局和起步十分重要。早期项目的进程和效果是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观察“一带一路”性质、推进与运作方式、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信息来源。早期项目的推进过程,对“一带一路”建设会产生路径性质的影响。①

“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需要通过早期示范项目的建设,让国际社会更快地看到成果,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式,了解中国的诚意、能力与决心。另一方面,对早期项目需要高度慎重,早期项目比其他项目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以更加扎实,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方式加以推进。早期项目的意义除了作为项目本身以外,还在于树立形象、建立模式、取信于人,因此不宜大干快上,不能在论证不充分、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在其推进过程中,也不能为了尽快见效而超越合理程序,绕开必要手续和环节,放松细节要求,更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早期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以开放和坦诚的态度加以妥善的解决,避免其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2)早期项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未能在此基础上扩大战果,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快地进入自我循环、自我持续的良性发展状态,而需持续不断地提供不同形式的早期收获或中期收获和国家资源投入。这涉及的是早期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的衔接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期,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相关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等之间形成的稳定的博弈均衡。这一均衡,一方面基于“一带一路”符合各方利益这一客观存在的宏观利益结构,同时也基于相关国家之间逐渐形成的对于建设“一带一路”更深入、更广泛、更积极的共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各国之间更加汇聚的预期。早期项目及此后不同阶段的不同项目,一方面要不断夯实“一带一路”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要起到提升和维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信任与观念基础的重要作用。

(3)沿线国家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取的收益,与它们对“一带一路”的预期不匹配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仅一年多时间,就有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可以说,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在国际社会发挥了超强的动员能力,成功地调动了大多数沿线国家的预期。但在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初步预期

①某种意义上,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声誉、在国际社会中的基础还不足以十分有

效地支撑“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非常宏大的战略倡议,为此,我们需要通过“一带一路”的

实施过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而经不起在这个过程中对国际形象和声

誉产生较大消耗。

形成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进展是否能够达到这些国家的这一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未知的事情。如果一些,甚至很多国家的预期未能有效实现,并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失落情绪,要再次调动其积极性,难度会明显增大,且其积极性会有更大的保留。

当前很多国家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并不是真正被历史上的丝路精神所感染,而是基于颇为现实的利益考虑,有些国家抱着颇为明显的利用这一契机获取利益的想法。正如在英国宣布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会员国,以及之后西方国家纷纷申请加入的过程所显示的,这些国家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而主要不是出于帮助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目的。①未来,相关国家的很多十分现实的利益考虑,会在“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具体项目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从现实上说,不排除有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三五年还看不到这一战略倡议所显示的重要利益,其态度会发生变化的可能。

(4)因某些国家的干扰,而使部分沿线国家的态度受到影响的问题。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大国对中小国家态度的影响上。“一带一路”的推进,有在某些地区触发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可能性。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沿线中小国家更多地是基于现实利益,特别是现实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一些沿线或非沿线大国,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很多是超越经济方面的利益考虑。同时,大国往往对部分中小国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美国对很多沿线国家、俄罗斯对其周边国家、印度对南亚国家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发生动态变化,需要对此加以较为有效的管理。为此,要避免“一带一路”建设被有关国家打上明显的政治标签,避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过于政治化的现象出现。②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与中国崛起进程在时间上具有一定重叠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地区格局与国际格局的变迁,国际制度与规范的调整,以及大国战略关系的演变。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本身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际体系的转型;另一方面,国际体系的转型也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体系层面的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①外媒披露英国加入亚投行内幕:欧洲7国争3个董事会名额,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a/20150328/13589855_0.shtml?_t=t

②在国际社会总体上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对一带一路的消极评价,参

见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载《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10期,

第98-101页;冯巍、程国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载《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7月14日,第5版。

3. 能有效启动、正常推进,中途也能克服各种风险和障碍,但战略回报未能与战略投入相匹配,或者战略回报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不是十分明显的风险。这里的投入,包括经济投入和非经济投入,回报也包括经济回报和非经济回报。其中,非经济回报不仅包括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强化与中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也包括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地区环境的总体改善。

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所谓的过度扩展问题。保罗?肯尼迪指出,历史上很多强国由于过度的海外利益追求与有限的经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而导致国家走向衰退之路。①“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甚至更多国家,40多亿人口,它涉及的地理范围大,国家数量多,合作领域广,基于的现实情况十分复杂。要对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进行有效整合,让各国从中各取所需,都获得令其较为满意的收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无疑是一件超过中国单一国家能力范围的事情,而必须立足于共商、共建和共享。但与这么多国家进行开放式的共商和共建,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吸引方方面面的支持,实现建设过程中力量的正向聚集,避免已经聚集的身边力量流失,②实现战略投入与战略回馈的大致平衡。只有这样,“一带一路”建设才能维持更坚实的国内支持基础,才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

与之相应的另一方面,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的资金、技术、人员走出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而对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护、外交保障的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利益走出去的速度明显超出利益保护能力提高的速度,由此带来一定风险,导致一些项目的成本收益结构的变化。利比亚、乌克兰、伊拉克、也门等国近几年的政治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治、安全风险,都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

对以上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和防范:

1. 在国际动员方面,一方面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动员,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头几年内,保持国际动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通过相关国家及早的实质性参与,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快地进入自我持续自我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在调动沿线国家预期方面,解释和说明要切合实际,预期与实际收益要尽量匹配。

①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London: Unwin Hyman, 1988, p. 689.另可参[美]考杰克?斯奈德著,于铁

军译:《帝国的迷思:国内政治与对外扩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关于如何吸引支持和追随者的探讨,可以参考Stefan A. Schirm, "Leaders in Need of Followers: Emerging Powers in Global Govern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6(2), 2010, pp. 197-221.

相关国家的预期不能太低,以免影响积极性,但也不能太高,以免无法实现,特别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早消除有些国家“等、靠、要”思想的消极影响。

2. 建立与“一带一路”重要性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宣传和解释“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框架思路、对沿线国家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某些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抵消国际上一些负面宣传的消极影响。关于“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权,不能只靠中国自身的努力,而要联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利益的相关国家去共同争取,对“一带一路”进行多主体、多维度的表述和阐释,避免“一带一路”在国际上被以过于政治化的方式加以解读。

3. 强化国别分析和风险评估。“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众多,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背景,为此,需要进行大量深入和有很强针对性的国别研究。它所要求的国别研究,与过去很多书斋式的以发表论文或进行一般性资料整理和收集为目标的国别研究性质不同,它要求对现实需求有很高的针对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有很强的时效性,对风险有切合实际的预警性,并能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与过去不同的国别分析方法,以及需要大量能深入一线、掌握实际情况、同时具有战略分析能力的国别研究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国通”。①高水平和高度务实的国别研究,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沿线国家认为中国真正了解它,真正重视它,从而更愿意与中国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于顺利开展合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研究,以便在资源投入和使用的过程中,分清主次,明确重点,提高配置效率。通过强化国别研究和风险评估,减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的坏账,降低半途而废工程出现的可能性,提升在政治动荡时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4. 重视国际资源的动员和使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资源的动员和使用,要依托于沿线国家,但不局限于沿线国家。这方面一个明显的成功例子,是亚投行成员涉及很多非亚洲国家,这有助于扩大资金来源和分散风险。在调动国际资源的过程中,努力推动和强化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相互配合,使“一带一路”项目更好地嵌入沿线国家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案,形成相关的国内和区域、次区域制度安排。同时,需调动沿线国家社会层面的积极性,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激励深入到各国内部,而不只是建立在政府层面。理想状态下,形成一种真正能在现实政治中发挥作用的“利

①李晨阳:“周边外交要重视细节”,载《世界知识》2014年第7期,第73页。叶海林,“‘一

带一路’:少些宏大叙事,多些细节讨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www/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306711

益共同体”,包括当“一带一路”的某个方面出现问题时,某些沿线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自动站出来共同解决相关问题,这有助于使“一带一路”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和顽强。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其早期和中早期,中国无疑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力。中国的策略选择和资源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一带一路”建设的启动速度和成效。从国内层面来说,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可能性。

1. 战略定位与努力方向方面的问题和风险。试图用什么样的资源投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方式,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对于任何重大战略设计来说,始终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在这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并不例外。大战略的执行,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路径不是十分清晰,特别是如果“一带一路”的诸多参与方对其定位和战略路径不能形成较高程度的共识,就容易导致战略方向的迷失,出现因对过程的专注而忽视根本目标,或者问题被分解为各个具体而微小的因子,而不能充分发挥整体性效果,①以技术性问题决定战略走向,由手段来引导目标的情况。其结果可能是,“一带一路”的很多具体项目虽然获得成功,但“一带一路”本身的面目却显得模糊,其战略效果未能充分实现和突显。

2. 资源的碎片化、零散化使用,不能发挥系统性的效果。在各项目与各方努力之间不能形成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层层推进、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有效运作。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客观上,中国能够投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一带一路”建设将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在资源投入相对于资源需求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从宏观层面不断统筹资源投入,强化资源投入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发挥早期资源投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充分地发挥每一个项目对其他项目的正的外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带一路”更多地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后,基于就

①参见时殷弘:《战略问题三十篇——中国对外战略思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6页。

事论事的考虑而导致资源的碎片化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为此需要经常性地从宏观层面对资源投入的整体布局加以再审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战略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3. “一带一路”建设动力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做表面工作,把“一带一路”建设理解为新一轮的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和分配利益蛋糕,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本地的地位,获取更多的资源倾斜,而不是从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把“一带一路”工作落到实处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表面而轻实际,重眼前而非长远,重宣传而非深耕。国内一些省份,一定程度上掀起了“丝绸之路”热,涌现出很多会议、课题、研究机构、研究项目,但也存在有些工作在表面上、形式上快速推进,实际做的事情却只是在原地踏步的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是把原有的已经在进行的工作放进“一带一路”的篮子里,再配以一定形式的博览会、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认为这就是“一带一路”。这种情况的出现,从短期来说可以理解,但如果经过一个时期后依然如此,对“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和充分地调动地方社会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性,为其提供有效的参与渠道,从而未能有效地深化和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是一个涉及几十年甚至更长历史时期的动态演化的建设过程。在其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第一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说,“一带一路”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民间力量积极的和自发的参与。理想状态下,不需要政府部门的特别驱动,就能够由民间力量维持其持续的运转。只有这样,“一带一路”的长期基础才更加稳固,通过它取得的成果才不会轻易被某些国家的消极政策和反制措施所逆转。

三是思想准备。“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意义十分深远,与之相应,在其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也不容小觑。这些障碍既包括来自各种项目的政治、经济风险,也包括国与国之间的认知和沟通障碍。此外,还可能出现来自国际社会某些时段、某些方面的集体性反弹,包括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阶段性的较为集中的负面宣传,以及国际格局和地区格局变迁与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碰撞,等等。未来在特定的情况下,难保不会出现阶段性的不顺利、战略推进相对缓慢、项目的挫折包括个别项目的失败,由于某些国家内部政治变化而导致合作项目的前功尽弃,甚至某些国家较为公开的无理取闹等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如果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因一时的被动而使不少人出现心理上的动摇,甚至导致战略上的摇摆。

4. 人才不足问题。这是当前一种颇为现实的情况,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的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针对“一带一路”而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十分迅速,这一速度远远超出了与之相关的多方面人才的供应速度,从而在短期内形成较明显的人才缺口,特别是高素质国别分析人才的缺口。这一缺口从短期来说可以理解,但如果在中长期,人才培养的速度持续未能跟上,就会制约“一带一路”的推进速度,同时也会影响“一带一路”的具体效果。

5. 由于专注于具体项目,而未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对于推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全球治理的完善与创新,以及对于推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作用。当前社会较普遍地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把“一带一路”仅仅理解为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向外转移产能,或者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资源、能源供给。如果对“一带一路”仅仅作这样一种较为狭隘的纯经济学的理解,容易引起国际社会一些国家的反感,①同时也可能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在战略方向上的一种偏移。

对以上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和防范:

1. 明确“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与辅助内容,分清本末与主次,明确资源投入上的取舍,有所为的同时有所不为。确定阶段性目标,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层层推进,实现不同战略目标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当前,“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设计已经较为完善,但在客观上,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还是有些五花八门。为此需要在宏观层面对各种努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整合,特别是保持“一带一路”微观基础与宏观方向两者间的有效贯通。

2. 强化国内的思想准备。在对“一带一路”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需进行必要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风险警示,以提升社会和公众对“一带一路”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避免低估“一带一路”建设的难度,从而让人们形成“一带一路”建设会一路顺风顺水的主观先入印象。“一带一路”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倡议,但对其简单地唱赞歌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的正确态度。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能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隐瞒问题的做法会导致问题的累积,同时无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与办法。另外,在出现问题时,不能把具体项目和具体国家关系中的问题,轻易上升为“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问题,而应就事情本身寻找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①赵磊:“理解‘一带一路’需避十个误区”,载《环球时报》2015年3月25日,第14版。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总体上处于投入期,而且这个投入期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很清楚地看到“一带一路”的许多战略回报。但没有深度耕耘就很难有大的收获,在这个阶段,更要放平心态,保持基本的战略耐心,避免以短期视野看待“一带一路”。以过于短期的视野看待问题,在很多时候容易导致战略评估上的失当以及战略方向上的摇摆。

3. 在动态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战略反思与策略调整。“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经常性地寻找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中央政府做出了顶层设计,进行了宏观规划,然后仅仅按部就班地执行就能万事大吉。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时对“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和项目实施进行效果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努力,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资金基础、社会思想基础、科技创新基础,使“一带一路”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4. 让民间企业、资本、人员有切实的参与渠道。“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框架,它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大量民间力量的自发参与。让民间力量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兴趣自主运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一带一路”的长期发展,既需要有自上而下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更依赖于自下而上的有效参与。如果自下而上的参与没有有效地匹配自上而下的设计,将对其长期发展形成制约。在早期阶段为民间资本、技术、人员开辟切实的参与渠道,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吸引社会层面的支持和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一带一路”的国际形象,缓解和减轻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某些误解和疑虑。

(作者简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广州,510420)

收稿日期:2015年4月

(责任编辑:鲁茉莉)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如果能够成功的一直进行下去,那么对于中国或是周边的国家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收获。但一直以来挑战与机遇都是并行的。 每一个人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离成功又会近一点的,但是对于这座大山它是羡慕的,嫉妒的,内心里还甚至有一种隐秘的恨。而我们中国现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是这样,周边的一些邻国既想靠着大树好乘凉,但是又害怕将来处处受制于人,于是他们在为自身谋利益的时候又是在想着怎么拖累我们。并且在这条经济带上,我们与该路上的一些国家的主导权是有一定的矛盾的,这些关系都是要注意去处理。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现在需要我们,他们会紧紧靠拢过来,但是当他们吃饱后,就是农夫养蛇的故事。 一些大国的掣肘也是我们这条路上的障碍。美国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中国在影响力,号召力上一枝独秀吗?所以注定他都会成为我们这条路上的绊脚石,而美国大哥后面的小弟们,肯定也会时不时经常出来闹闹。 在安全上,随着美国及北约撤离阿富汗,阿现任政府瓦解,塔利

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将威胁“一带”沿线的稳定。 我们中国要想让一带一路走得更远,就不要大包大揽的所有活,笼络人心固然重要,但是喂一款肉打一棒子凉一凉,恩威并重,稳中求进,该强硬时就狠一把。有一些狼是永远喂不饱的,我们要知道。面对大国的掣肘,联合俄国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更是一只狮子,我们只在利益上做朋友,在立场上不要讲友情。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但这个朋友只有在它是敌人的敌人时。在面对不安定的因素时,一定要和区域的国家在反恐制度战略上协调好,共同打击,量力而为。 解决好这些矛盾,在挑战中加强我们自身的实力,中国必然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新世纪中国面临的挑战和中国应采取 的外交政策 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中国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二、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福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对中国十分重要。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三个主要方面是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由冷战期间的政治和战略中间地带转为当前政治上的重要区域,仍是个大国关注和争取的对象,重要目标就是资源和市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一直支持它们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在许多问题上,与我们存在着共同和相似的立场和观点,是我与大国周旋的战略纵深和支撑,也是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同路人。因此,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应是我外交上要花力量做好的一项长期任务。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领土、领海问题,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应该是金融! 如果把军队比作飞机坦克,那么金融就是核武器,他可以悄无声息、隐形地摧毁敌人的经济,并且使那个国家绝大多数的国民都不知道。 所谓的金融战争,就是通过通货膨胀或者抛售国债造成敌方国家资金短缺,企业破产,经济陷入衰退。但是使用这个最多的不是国家,而是国际银行家。想当年日本在经济腾飞的情况下,就是这样被国际银行家坑下水,并且这些贪婪的国际银行家大赚一笔。这种行动被称为“剪羊毛”步骤很简单: 1、大量放贷,并且利率很低,使很多投资者认为风险低,便大量借贷,投资市场。 2、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的银行家们大量发行货币,制造通货膨胀。 3、银行突然信贷紧缩,利率大幅度提高,导致大量投资者没有钱,最终破产。 4、剪羊毛开始,许多优良资产和国家级大型企业因为经济倒退而贬值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国家亏损严重,最终这些资产被早已期待已久,张着血盆大口的国际银行家一口吃掉,大发一笔横财。 到这里,有人会问:货币发行权怎么会在银行家的手中?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货币发行权一开始确实是在政府手里,但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严,导致国际银行家大量吃进国债,然后疯狂抛售国债,给市场造成极度恐慌,最后国家面临极大危机,只好与这些国际银行家们谈判,最终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还有就是美国这种民主国家,诞生时都遭到君主权国家的极大封杀,最后迫不得已或者是领导人是军人出生,不懂金融,最后被诱骗。因为当时是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都是黄金白银,纸币这种无限量生产的货币刚刚诞生。美联储的建立就是国际银行家的一个重大胜利。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等都是私人银行,股东就是国际银行家们。货币是一个经济的血液,多了少了都要死人,经济命脉被把在银行家手里,银行家随时都可以提出要求,甚至不把法律当回事,因为国家只要敢作出违背他们利益的事,他们就可以立即调动利率,制造通货膨胀,以此为要挟。中国是少数几个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国家,但这个权力正面临极大挑战——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旺盛,已经被国际银行家们盯上。他们当然不可能获得人民币发行权,但他们可以发行金融衍生品,这个东西可以流通,且具有实际

一带一路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政治冲突问题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可能面对的经济体远不及马歇尔计划时的欧洲国家,结合“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和现实情况,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发展的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也在“一带一路”的交会处,未来与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也有合作的可能,这些接受投资的国家,风格复杂,很多都没有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如中东国家和土耳其等国的世俗化政治和伊斯兰宗教一直在拉锯中,俄罗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冲突日趋升级,与原苏联国家的局部冲突不断。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与中国还有领土纠纷,中国与它们的合作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代入立场站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少的挑战。 投资回收问题 1、 撕毁合约 也正因为他们未完成或未开始现代化的转型,其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还不及中国,更不提法治水平、契约精神、商业环境,有的国家连政局都不稳,像阿富汗1、消化过剩产能 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好抓手。中国不仅 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 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中国可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 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 产能。 2. 获取资源 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 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 资源国的合作不深入,经贸合作未广泛有效展开,资源方 面的合作不稳定。“一带一路”新增陆路资源进入通道, 对于多元化获取资源显得重要。 3. 开拓战略纵深和强化国家安全 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 容易失去核心设施。中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通 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有利于战略纵深开拓 和国家安全。 4、主导区域经济贸易 一带一路战略,能使中国对冲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 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也有机会 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中国内外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 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一波冲击已经过去。现在各国都基本上进入了坎坷曲折的恢复期。但是,这场危机并未退去,如若掉以轻心,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对当下世界经济形式的普遍认识是:1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根本好转,2金融危机出现新一波冲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和蔓延。 虽然,经济危机的首轮冲击已经基本平息,且各国已经出台了符合本国情况的救市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但即使行之有效,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一个黄金时期确实已经渐行渐远”。即使经济危机退去,留下的也将是世界经济疑似滞涨的现状。拉动世界经济的三个“火车头”,即美国、日本和西欧,现在都已经熄火了。而之所以这场经济危机未能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是因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个新“火车头”——中国,印度,俄罗斯。然而这三个新“火车头”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了高度发展的迷茫期,而大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各样因素还未发展起来。正如前一段时间欧洲等国家呼吁中国救世时我国的回应,我国保证自身的经济健康发展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这场经济危机绝非偶然,也不是绝对美国主导,次贷危机恐怕也只是一个导火索,其根源所在是“低利率下低通胀高增长”的世界经济发展和“一股独大”的国际经济体系所带来的弊端和隐患。“正如一直以来讨论的世界经济失衡问题,各国都在观望这种失衡到底能走多远,现在总算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世界经济疑似滞涨,宣告进入了令人痛苦的纠偏阶段。”经济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种市场经济自我改革和自我调整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时期的必然产物。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总的来说,机遇有四点: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扩大利用国际资源、人才的新机遇,四是全球经济调整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带来历史性机遇。挑战也有四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一件事物总是有他的两面性,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主要体现在一下三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新格局。欧洲的“有条件接触”、美国的“只买美国货”条款……这些字眼使人清楚的意识到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巨大挑战。其实,经济危机与强国的“自私行为”是分不开的。眼下这场始于2008年底至今还在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正是直接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都是新的大国崛起的历史契机”。这场经济危机深刻的揭示了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客观必要性。尤其是国际货币,经济危机后,以我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纷纷呼吁,取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身份。至于是否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我不敢定论,但至少应该用一种稳定的货币或直接创造国际货币。而就国际经济体系来说,要重新设计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国际经济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采取有效的制衡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1958846.html,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吉才琦江堰维刘义沨杜后荣刘小勇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2期 【摘要】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改革和发展,“一带一路”是实现各方面开放的主要战略,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一带一路”的帮助下,许多国内城市可以进一步实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贸易合作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本文主要阐述“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然后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它能进一步协调国内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为世界和平带来积极的新能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丝绸之路是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尽管本人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但個人理解有限。简而言之,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古老贸易之路,实现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陆上的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秦汉时期,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如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一带一路”是借鉴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标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计划,旨在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该战略计划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成功地将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资源丰富的中亚和发达的欧洲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实现了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目前,“一带一路”涉及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截至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4.3万亿元,增长12.1%;进口3.1万亿元,增长26.8%;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项目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体现了沿线国家合作和国家和平发展的理念,也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政治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内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区域因素的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西部和内陆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沿海经济发展比较与地区有很大的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加强了国际经贸合作,而且使许多内陆城市与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并使各方的有利

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形势下全面认识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得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得、行之有效得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得历史符号,高举与平发展得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得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与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建设与合作。 (1)政策沟通 加强政策沟通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得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得规划与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得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得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与安全关切得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得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得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与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得关键通道、关键节点与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与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得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得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与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得平台与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 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入 21 世后,中国造了全球展的奇迹。加入 WTO,一成世界第三大体,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增速 度??一串人惊的成就中国来的翻天覆地的化。然 而, 08 年金融危机、南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中国来的前所未有的挑。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看曙光 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摸索。中国率先从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 的姿站在世界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 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我国当前面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构深度整我国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 开之,参会的代表和委表示,一定意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将与世界共同生深 刻化和整。而两者的整将于同一条,互力。世界 构深刻整、展模式深度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 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 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 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 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 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 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 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 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2020年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

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

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 当前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很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国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挑战。今天,把这一段时间我国遇到的几个大的安全挑战跟大家交流一下。 这些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如今中国的安全环境比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有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我国实力在不断增强,我国在处理安全问题时,有比过去更多的牌可打。如今中国的外交主动性明显增加了,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也比以前多了很多,这是很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些过去我们很难想象跟中国有关的问题,现在都在跟我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遇到海盗问题,但现在我们还有一艘船在海盗手里扣着,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人救出来。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是一个恐怖主义的受害国,但从去年西藏“3·14”事件到今年新疆“7·5”事件,都能看到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不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 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担心的是别的强权国家对我国的颠覆或者武装干涉。我国跟苏联的关系破裂了以后,我们担心北部的领土遭到苏联的入侵;1989年以后开始担心美国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甚至直接干涉台湾问题,我们一直是一种防卫性的对外策略,在考虑安全的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土安全及政权稳定性等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近两三年,我们的安全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化,有一些仍然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矛盾、我国和强国之间的一些磨擦或者是持久的地缘冲突,这些问题还存在。另外就是新的安全挑战对我国的威胁越来越多,比如海盗、恐怖主义等。甚至安全的概念也从军事安全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气候、金融,这些都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今天要谈的仍然是一些相对来说较为传统的安全挑战,大体上来说有这么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要梳理一下。 总体看来,我国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在增强,我国需要应对的外部威胁的挑战比以前更加复杂,而且有一种复杂化的趋势,就是国内和国际问题正交织在一起。过去我们可以单纯认为属于国际问题的,现在有些可能产生国内后果;过去我们认为纯属我们内政的国内问题,现在有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被中国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颇为积极的反响。同时,作为一个宏大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多方面的国际国内挑战。包括,如何从启动阶段更快更平稳地过渡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际形势变化等引起的中途发生局部逆转的风险;战略回报与战略投入不匹配,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战略回报不是十分明显的可能性;建设过程中资源的碎片化、零散化使用,不能发挥系统性效果的问题;“一带一路”国内支持动力的可持续性问题, 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超乎预期的开局。这一良好开局,一方面是中国外交做出的很多重要努力的结果 就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性质而言,“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不少现实的障碍和问题,包括非经济因素尤其是安全因素对经济、社会、人文合作的干扰;沿线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难以加以有效的整合;某些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领土领海主权权益争议,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安全方面的矛盾;一些国家未来面临深刻的政治调整、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部分国家投资环境方面存在不少中短期内难以解决的

问题;还有某些沿线和域外大国对“一带一路”存在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战略考虑,等等。 当前很多国家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并不是真正被历史上的丝路精神所感染,而是基于颇为现实的利益考虑,有些国家抱着颇为明显的利用这一契机获取利益的想法。正如在英国宣布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会员国,以及之后西方国家纷纷申请加入的过程所显示的,这些国家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而主要不是出于帮助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目的。④未来,相关国家的很多十分现实的利益考虑,会在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具体项目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从现实上说,不排除有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三五年还看不到这一战略倡议所显示的重要利益,其态度会发生变化的可能。 1.在国际动员方面,一方面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动员,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头几年内,保持国际动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通过相关国家及早的实质性参与,使“一带一路”建设更陕地进入自我持续自我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在调动沿线国家预期方面,解释和说明要切合实际,预期与实际收益要尽量匹配。 2.建立与一带一路”重要性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宣传和解释“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框架思路、对沿线国家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某些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抵消国际上一些负面宣传的消极影响。关于“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权,不能只靠中国自身的努力,而要联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

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 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中国在世界格局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当今国际形势机遇挑战“稳”又“快”发展 正文: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在中国在其中的地位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第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 第三、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5613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就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与机遇。邻国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但是伴随着挑战来的,同样有很大的机遇。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

一带一路面临的传统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面临的传统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前无古人,其推进实施必然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具体包括:一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政局动荡不稳;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放难度大;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复杂,非传统不安全因素突出;四是文化繁杂多样,存在因认知偏差误判中国战略意图的可能;五是战略规划设计有待完善和细化,中国主导实施国际宏大战略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践行区域合作共赢与全球协商共治的宏伟战略,其愿景蓝图非常美好,已经赢得了沿线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也必将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进沿线国家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但是,“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前无古人,其推进实施必然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政局动荡不稳。“一带一路”所涉国家大多是处于政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度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异,既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实行西方式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实行君主政体的阿拉伯国家等,特别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许多国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政局变化频繁,政策变动性大,甚至内战冲突不断。而“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关合作国家的政策政治稳定和对华关系状况。两者的矛盾增加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治风险。一些国家的政治势力还可能出于自身政治目的误解或歪曲“一带一路”战略,借机煽动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蓄意阻挠“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中国在利比亚、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家遭遇的投资困境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中国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中国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但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学者将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规律强加于中国宣扬“强国必霸”等论调,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

一带一路挑战与应对

1,美国的战略猜忌与掣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亚洲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中国、日本分列世界第二、三大经济体,印度在迅速崛起,东盟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引人聊日。世界经济的重心在哪里,美国的战略重心就会指向哪里,也就是说,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深刻变化是美国所谓“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依据。自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美国一直非常高调,而且主题明确聚焦为“平衡中国的崛起”。鉴于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格局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应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面对的挑战。在美国看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不只是一项经济合作倡议,而是中国新."届政府为了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推出的宏大战略规划,旨在通过向西拓展战略空间,主动塑造“去美国化”的地区新秩序。因此在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主流认知中,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挑战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并直接使得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前景黯淡。美方认为,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改变亚太及欧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和权力架构,从而获取在亚洲地区的竞争优势,在上述战略认知的支撑下,美国必然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战略挑战。比如加大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的力度,竭力劝说盟友和伙伴国远离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持续加剧,“一带一路”建设将持续面临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2,中国周边国家的战略疑處 在当今的后金融危机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周边总体上充满生机活力,并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中国来说,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进而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推器。但由于中国在近代衰落之后,西方列强长期主宰着中国的周边格局,因此直至今日,中国仍然处于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周边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在战略上仍存有不少疑虑。首先,就东南亚国家而言,虽然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都对“一带一路”做出了正面表态,但东盟国家总体上仍然持"审慎观望”的态度。周边一些国家的战略疑虑,是“一带一路”建设所要面对的最艰巨的挑战。特别是一些体量较小的国家,对大国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它们一方面抱团对外,另一方面常常奉行"两边下注”的策略:在与本区域大国保持密切交往的同时邀请域外大国来平衡本地区的力量对比。域外大国的介人和干预,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如果不能妥善管理、处置与相关国家的海上争端,东南亚板块很可能会成为“一带一路”顺利联通印度、非洲、欧洲的棘手章碍。其次,“一带一路”顺利走向印度洋和非洲的关键变量是印度这个新兴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持续处于高涨状态,近年来,中印两国围绕着领土主权纠纷一直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碰撞和摩擦,有时甚至出现较为紧张的态势。虽然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加快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但印度洋对印度极其重要,是印度地缘政治的核心,因此印度对于其他国家进入印度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战略敏感。当前,印度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保持和扩大在南亚和印度洋区域的强大影响力。通往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只有精心照顾到印度的地缘政治利益,才有可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最后,俄罗斯不仅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大国,而且是中国周边的最大邻国。从地理空间学和历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