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

专题一小学教育教学概况

一、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简况

小学教育发展的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面大

教师素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乡发展不均衡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小学教育的性质

1.“全民”教育

2.义务教育

3.(全面)素养教育

(二)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三、小学教育实践的多样性

校舍与教室布置

教师职责:单科-“包班”

班级组织:年龄分班-“复式”、“走班”

课堂活动形式:集体-分组-个别化

四、小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物质层面: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制度层面: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

意识层面: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发展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办学条件差

师资力量弱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三)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教育体系:师范生教育+在职研修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对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性的认识不够;学校制度的缺失,如学习、评价、激励等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因素

自主发展意识薄弱;教师之间缺少合作;“职业倦怠”综合症候群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观念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信息素养(四)小学课程

五、小学课程改革概况

(一)建国以来课程发展的六个阶段

1.改造阶段(1949-1952):50课改、52课改

2.苏化阶段(1953-1956):56课改

3.泛政治化阶段(1957-1976):63课改

4.恢复阶段(1977-1984):78课改

5.探索实验阶段(1985-2000):86课改、92课改

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2011)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学实践问题

2. 国家教育发展需要

3.国家增强综合实力对人才的需求

4.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进程

1.97年开始一系列基础研究:国际趋势、现状调查、需求分析

2.99年开始研制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义务教育各主要学科课程标准

3.00年颁布主要科目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同时对义教版教材进行修订

4.01年颁布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主要科目课程标准(实验稿),“课标”实验教材开始实验(四)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1.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五)课程改革的结果

1.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

2.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

4.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5.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课程前沿知识1

杭州民办小学教学改革教一年级学生学会“玩”

虽然杭州市教育局还未公布民办小学的报名时间,但家长们已经等不住了。日前,长江实验小学、大关小学、时代小学等多所民办小学不约而同在校园网上挂出了“入学意愿表”,

并提供了咨询电话,家长咨询率非常高。这个周末,长江实验小学特地在学校设置了现场咨询室,赶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教导处主任俞佳丽盛满一杯热水走进咨询室,直到中午中场休息,还没来得及喝一口。

家长最关心什么问题,今年民办小学招生有什么大变化?记者联系了几所民办小学进行了解。

长江实验小学新校区给高年段学生

长江实验小学位于武林府的新校区9月要启用了,会有什么新变化?我们的孩子能否在新校区读?新校区的师资和本部有区别吗?这两天,现场咨询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新校区。

“很多名校都开新校区了,但大家总觉得分校比不上本部。”一名家长住在朝晖路,对孩子入学的“第一志愿”是长江实验小学,但担心新校区的属性,目前还在几个民办小学间观望。对此,学校给的答复倒是让她落下了一块石头。

记者通过负责招生的老师俞佳丽了解到,长江实验小学虽有两个校区,但属于一个学校。“学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安排到位于武林府附近的新校区就读;而一年级新生以及二、三年级学生,则留在雷迪森酒店附近的老校区。”两个校区秉承长江实验小学的原有特色:小班化教育,今年长江实验小学招6个班,每班30人左右。

除了长江实验小学新增新校区,其他民办小学暂时没有太大的变化,招生具体内容还是要看学校公布。

民办小学教一年级新生“玩”

几所学校咨询下来,记者发现家长比较纠结“幼小衔接”的问题。“幼儿园不教写字,如果不培训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吗?”“孩子在幼儿园最多只能坐足20分钟,小学课时可是40分钟啊。”……甚至还有家长咨询有没有轻松点的课程。

不过,还确实有这样的好事。为了让孩子适应,有民办小学已经想到了改革“一年级课程”,变化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玩”。长江实验小学的新生入学后,每天上午在教室上基础课程,到了下午,他们就可以“走班”选修其他兴趣课程。

这些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为主,并不涉及语数学科知识。比如,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有儿童哲学、乒乓、陶艺、书法、创意绘画等,学生还有机会和不同年龄同学一起上混龄班。“有的课程要修一个月,有的则要一个学期。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有兴趣,六年下来,可以涉足50门选修课程。”俞佳丽说。

在课堂上教一年级新生“玩”的还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用英语表演戏剧、玩创意乐高、倒腾科学小实验,甚至还可以和外教老师一起打高尔夫。今年,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开发了五大门类的双语课程,由外教执教。校长滕梅芳说,外教开放的游戏态度和课程的有趣性,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能刺激学生在玩乐中学习。这样的课程,每周有6个课时,主要以欣赏为主。等学生升到三至七年级,英语课程就会被设置为竞技类、体验类、拓展类。

“牛牛进校园”即将走进民办小学

去年,民办小学招生时,很多学校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自理能力。长江实验小学在面试时,向学生分发了许多文具用品,要求他们自行整理。夹筷子、穿衣、整理书包,这些事情,您的孩子都能自行解决吗?民办小学面试过程中,学校最看重学生哪一点,自己孩子身上有这样的特点吗?告诉你吧,今年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非常看重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这方面欠缺的孩子还不抓紧时间练练。

想要了解更多内幕,时报“牛牛君”来帮你。近期,时报“牛牛进校园”活动即将走进

民办小学,参与打探消息的牛通社记者,有机会与校长面对面,并第一时间了解内幕。

不过,“牛牛君”进校的机会有限,如果你希望看到心仪学校的内幕消息,赶紧加“牛通社”微信(微信号:ntsntsnts),回复心仪学校校名(如“长江实验小学”),“牛牛君”将会在本周末梳理出“名校热门榜”,根据回复的热度排名安排进校活动。不想让心仪的学校落选,那就赶紧动动手指吧,你还可以回复最想了解的问题,“牛牛君”一定为你带到。

专题二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小学教学改革。

主要包括:一、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分析学习需要;三、依据学习需要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四、有效的课堂提问;五、作为师生对话过程的教学评价。我们首先开始前三部分的学习。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依学定教,顺学而导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方多向交流;先学后教与学案导学;注重过程性的指导

(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分析学习需要

(一)教学设计与备课

共性:使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所准备

差异:出发点

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需要)

备课——“课”(课本)的要求

教师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I 前端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教材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

II 设定教学目标

III 计划教学活动流程:

–确定教学顺序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确定教学方法

–选择、制作和利用媒体

–确定教学活动程序

IV 评价与调整

(三)学习需要分析

学科课程标准是分析学习需要的重要依据

教科书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科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

学情调研是分析学习需要的重要途径

(四)教材的分析与利用

三、依据学习需要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基本原则

出发点: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式多样化

关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宜

(二)恰当地讲授与给予

(三)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支持

1.必要的经验基础

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回忆,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表演、评议、仿编等环节需要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理解为前提

2.对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3.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持学生学习

(四)适时组织分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的类型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共同目标

学生成就小组(STAD):据成员的进步记分

小组-游戏-锦标赛(TGT):各组同水平者竞争

花锯式合作:专家组成员回本组指导

学习集体:据小组学习成果记分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课堂提问的普遍问题:

提问频率过高

候答时间不够

问题质量不高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二)提问类型

(三)课堂提问基本要求

1.问题的结构和质量

目的性和针对性思维价值

照顾学生差异逻辑性和循序渐进

2. 提问策略

频率不宜过高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表述清楚、明确给学生思考时间

鼓励学生提问

3. 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言语:重复、追问、更正、评价…

情感:肯定、鼓励…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

(五)课堂提问的实践与生成

课前对问题和答案都要有所准备

鼓励和指导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合并,探寻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冲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提问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倾听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以恰当反馈

——对于答非所问:重申问题或请学生解释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思路,引导其验证观点

依据学情调整预设,生成课堂提问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

作者:杨丽辉(小学数学广西浦北县小学数学四班)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事实上,在课堂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的资料表明:目前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仅为56%。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课堂提问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4)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5)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6)控制问题的答案。(7)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8)忽视学生的提问。(9)习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10)给予消极的评价。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性的提问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效提问中的“有效”两字体现在学生的态度积极,思维含金量足,学生个体获益明显和深刻,获益学生广泛,学生发展效果明显。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确保教学效果,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水平,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也才能真正把学生领进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三专题教学反思与教师行动研究

一、教学反思概述

(一)含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持续的自我调节性的思考的过程。该过程使教师能发现和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反思的文本形式

“一手”资料:学生作品、课堂照片或录象、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文本、教具实物或图片、调查问卷、会议记录等

思考性的文本:教学随笔、教学评价、反思日志等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事件:我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学生表现:语言、作品、行为等

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习及教科研活动

(四)教学反思的实践状况

(五)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 当代教育的复杂性

2.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主的教育者

其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有感而发:始于最让自己触动的现象

2.追问自己的想法

3.运用反思笔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课题前沿)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

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起点:实践问题

(二)从实践问题到研究主题

1. 确立研究目标

–描述现状和发现问题

–探讨相互关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学的影响因素等

–开发新的教学对策

2. 确定关键概念

–学科内容

–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教学反馈……

–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元认知、学习兴趣和习惯、个性品质等……

(三)小学教学研究选题思路

四、从教学反思到行动研究

(一)对成功经验的梳理与提炼

(二)从学习评价到教学改进

(三)从失败或困惑开始行动研究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课题前沿)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

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行动研究与有根据的教学(重点知识)

(一)测验

(二)访谈:了解学生心声

(三)听课评课中关注学生表现

(四)家校合作

(五)学生文本分析

六、行动研究的深化与扩展

思考教学问题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社会根源——意识到教学的若干相关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问题的利益相关者

1. 教学问题与谁的利益或需要相关?

2. 谁的利益和需要更重要?

学生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社会中心

(二)深化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的理解

一位教师关于素质教育的反思

公平性:改造薄弱校、教育均衡发展

差异性(多元性):个性发展,选修课

全面性: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求知

发展性:能使学生带着更多问号出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创造性: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对“流行”观念的批判性反思

圆桌会议式的课堂:可能给容易害羞、害怕学科术语和学术氛围、不善表达的学生带来痛苦体验

体验式学习或学习日志:可能使一些学生将经历平淡看成一种失败。

师生平等:师生之间事实上存在权力不平衡和角色、界限的清楚界定。至少在最初教师被学生视为与之不同。教师需要一些时间和采取真正民主的行动才能赢得学生信任,开始真正合作。

浅谈行动研究与教学经验总结的区别

有这样一种认识,教师只要留意自己的实践,做做经验总结,再收集一点数据,分析之后得出一些结论,就是行动研究了。实则不然,这些活动还只能算是经验总结,不能算是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

教学经验总结虽然业已经过理性的加工,但毕竟只是感性经验的粗加工,离规范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教学经验总结陈述的主题是“我(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三个部分:我(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我(我们)取得了什么效果。单纯从这三个部分看,教学经验总结倒也符合一般问题解决的逻辑,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在外观上也基本体现为这三个部分:但教学经验总结的这三个部分往往缺少更深入的考察和论证。比如:我(我们)遇到了问题,“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教学经验总结常见的局限是,只描述现象不分析原因。现象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如果症结分析不清,必然影响解决措施的有效性。说到分析现象的原因,怎样分析才比较可靠?教学经验总结对原因的分析往往只基于个别学生的意见、与少数人的谈话或同事间的一般性交流,这显然是不可靠的。再比如:我(我们)采取了某项措施,这项措施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还有没有其它可供选择的措施?各种可能措施的适用范围如何?再如:我(我们)取得了一些效果,这些效果多大程度地解决了最初遇到的问题?这些效果的取得,多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采取的措施?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它一些非预期的因素?在取得这些效果的同时,有没有导致其它问题的产生?

与教学经验总结相比,行动研究把这些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之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论证是行动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概括说来,行动研究要遵循的研究规范可以这样表述:研究的态度要客观,是什么就是什么,是怎样就怎样,尽量不让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预期影响研究过程和结论;对问题要分析,分析要尽量详尽、全面,得出结论要有根据,根据要尽量可靠,不凭感觉得出结论,也不凭片面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总体的结论。

二、行动研究注重理论在研究中的价值

行动研究以改进实践为主要目的,在根本上并不追求得出系统的理论,在这一点上,行动研究与教学经验总结似乎差别不大.不过,行动研究比教学经验总结重视理论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对分析问题的价值,努力谋求在广阔理论背景上理解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和意义,而不限于对某个具体问题本身的了解,更不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

2、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这不但表现在行动研究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行动研究强调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规划行动方案,并预计方案中各个步骤的可能结果。

3、行动研究在研究结果上强调理论的抽象,这种抽象虽未必是系统的,但却能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批判的基本框架,这就使得行动研究在总体上是面向未来的,而不像教学经验总结那样基本上只是既往行为的总结。

三、行动研究强调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教学经验总结在根本上是个体行为,或个人的或某个机构的,虽然最终结果可能会发表出来,进行交流,但结果以前的各个环节基本是由个体完成的,这使得教学经验总结带有了过多的个人经验色彩,个人经验的狭隘性往往既大大降低了成果本身的可靠性和价值,也限制了这些经验的推广价值。行动研究并不排除个人经验,在行动研究中,个人经验的总结、个人实践的反思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这些总结与反思只是作为制定和修正方案,概括和论证研究结果的一种手段,本身不是研究的目的。行动研究是合作的,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合作的。对从事行动研究的教师来讲,合作既是开阔研究视野、保证研究之客观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合作的这种教育价值,或许也正是行动研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专题四重点知识1

一、入学准备

(一)入学准备的含义

入学准备(school readiness)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入学过渡的社会的、政治的、组织的、教育的以及个人的资源。

入学准备状态: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

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

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二)儿童入学准备的具体项目

1. 一年级教师眼里的入学准备项

2. 入学成熟水平

视知觉能力(25%):方位、距离-深度知觉;视觉追踪、辨别、填充、记忆等

听知觉能力(15%):听觉注意、理解、辨别、记忆、序列化等

身体与运动能力(10%):大运动技能、动作模仿、身体灵活性、平衡、神经系统协调能力、精细运动技能

知觉转换能力(10%):听觉-运动觉和视觉、视觉-运动觉或言语

言语与语言能力(10%):言语表达、言语理解、言语流畅性

数学准备(10%):数数、排序、分类、比较、图形识别、时间概念

情绪与社会性(10%):情绪表达、沟通、分享意愿、冲突处理、自我管理

学习品质(10%):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二、入学适应

学校适应: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程度。

(一)学校适应的主要表现

学习活动表现的适当性,包括学业成绩达到一定要求

行为与情绪的常规性

人际关系的恰当性

对学校的态度比较积极

(二)小学生入学适应内容(白波燕)

(三)小学生的入学适应状况

男生出现适应不良多于女生

7岁适应好于6岁

人际交往(49.5%低分)和情绪情感(33%低分)问题较多

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分散、不合群、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

(四)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成因

?家庭教育

?幼小衔接

三、入学适应教育对策

幼小衔接:低幼学段

3-8岁: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美:早期学习标准与K-3课程标准一体化

? 小学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

?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

? 小学低年级的入学适应教育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基本认知技能

社会交往

了解学校和学校生活

前学习技能……

小学低年级的入学适应教育

适宜的教育教学安排

–缩短授课时间:“微型课”

–学科整合

–教学方式:游戏性、活动性、直观性

–行为管理:行为塑造为主

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习风格差异

(一)感觉通道与学习风格

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阅读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画重点

读书前整理书桌,保持整洁,以免分心

将听到的重点尽快转化成文字或图表

勤动手整理笔记

多利用照片或视频资源

听觉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背书时大声朗诵

书房保持安静,可用一些轻音乐隔离噪音

多用音频设备和资源

睡前听录音

上课专心听讲

运动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利用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认识新事物

保持学习环境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保持心情愉快

边动边学:动手做实验、比划着记忆、运动中理解和记忆

(二)认知速度和学习风格

? 慢而准型(沉思型/反省型)

? 慢而不准型

? 快而准型

快而不准型(冲动型)

(三)认知风格

? 场依存型(40%多):“外部定向”,倾向于参照外在环境

? 场独立型(约20%):“内部定向”,很少受外部影响

课程前沿知识6

浙江发布中小学教育“健康体检”报告推动综合改革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2014-04-17 16:02

浙江16日发布了该省第一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报告。本次“健康体检”除了关注学业水平,还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入手,注重教学办法、学习动机、师生关系、自信心、学习负担等“绿色指标”。

浙江承担着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任务,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一直以来,中小学教育质量主要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形成了“过度关注学业成绩、过度依赖纸笔测验、过度采用横向比较、过度聚焦尖子学生”的评价思维。

监测报告显示,浙江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业量控制、学生成长环境总体较好,但减负仍有较大空间。浙江将研究本次“健康体检”数据,推动教学、减负等综合改革。

“浙江的学生各科学业合格率远高于全国常模数据,而且区域教育发展较为均衡,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达标率都较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坚说。

为观察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本次综合评价调查了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和作业时间等指数。“浙江学生的睡眠整体情况和作业时间优于全国常模,但与同类地区比较,位居中等水平,还是存在学生少睡眠多作业的问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刘坚说。

浙江首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启动于2013年10月。由浙江省教育厅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支持下完成,这次监测涉及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全省共有842所小学的25112名小学生、501所初中的29967名初中生参

加了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836名小学校长、5706名小学教师,497名初中校长、10498名初中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

课程前沿知识7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不适应及对策

不良反应一: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人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

[原因]生活中,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再不听话,就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孩子进步。

[解决办法]要让孩子热爱学校和老师。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不良反应二: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个“闷葫芦”。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独行侠”。每天在学校,最热衷的是放学,将近放学时眼睛骨碌碌盯住门口,等待下课铃响就冲出去找父母。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为独门独户,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就与外界“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父母忙于工作,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很少,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大受限制。当他们进入小学的集体环境中,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解决办法]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不怕生,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内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交往的本领。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误区,把小孩困在家里学这学那,这是消极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笼,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多沟通。

不良反应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会在上课时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

[原因]教学内容改变了,幼儿园以教养为主,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而到了小学后将被正规课程代替,是以学习为主。每节课的时间也不一样,幼儿园一般是20分钟一节课,小学则是35分钟。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解决办法]现在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他看看书,画画,也可以给他讲故事等等,让孩子习惯倾听,这对将来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不良反应四:上课的时候,不积极主动,不愿出声,不举手,老师提问也不回答。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原因]这是孩子思维懒惰的一种表现,不勤于思考。还有些孩子即使会思考,但是怕回答错误,怕出丑,不敢回答。

[解决办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提些“开放性问题”(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复杂,更有难度,长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不良反应五:孩子一开始对功课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过后,就会觉得是种负担,要么不想做,要么很磨蹭,花大量时间在并不困难的功课上。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比如写一个字,如果觉得不满意,会反复擦掉重写。

[原因]幼儿园里很少会布置作业,即使有,也很少是学习上的。而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

[解决办法]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应该保证让孩子在他同意的时间和地点做功课。一段时间后,观察一下孩子做

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做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不良反应六:孩子不知道老师到底布置了多少作业,交去的作业经常会比布置的少或者多。[原因]小学老师的语速普遍要比幼儿园的老师快,而且对于作业的布置,不会一遍遍的重复,因此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经常会漏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小学每个班的人数也多,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肯定不如在幼儿园,而且不再像幼儿园里大家围成半圆坐,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解决办法]家长和孩子说话要注意语速,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讲话的速度,现在起就开始训练孩子用笔记一些东西,比如早上起来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记下来。另外要使孩子养成善于提问题的习惯。

不良反应七:经常有学生会在下午的课里打瞌睡甚至睡着。孩子贪睡,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

[原因]作息时间上有很大的区别,孩子在幼儿园里习惯了天天有午睡的生活,可是,小学就没有那么“舒服”了,小学没有午睡时间,中午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小学早上上课时间比幼儿园要早。

[解决办法]现在家长就应开始试着在家里调整孩子的作息,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

课程前沿知识8

浅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想建设牢固的教育,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打好小学教育基础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大浦中心小学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强调:“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为将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小学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怎样的地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是怎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小学教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文盲产生的问题。也保证了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力和义务的实现。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教育基础,它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有利于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今后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提供重要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基础的提高,才会有利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育具有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作用,为培

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基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就是先受到家里的爱护,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保护伞。尽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家长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先的教育场所,他们先从父母那里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东西。而他们学的东西对他们有利还是有害,就得看父母是怎样教育的。 1、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们先在父母那里学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父母的不良品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最先影响的就是孩子,因为孩子们的年龄因素,还不能使他们清楚的辨认哪些东西学了对他们不利,哪些东西学了对他们有好处。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作用 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品形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此类的研究很多,可把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允许、限制的方面,这一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是鼓励、认可和容忍,还是干涉、反对和限制。二是接受、拒绝的方面,这是指等待儿童是否热情,是否给他们爱和温暖,是经常接受孩子的要求还是拒绝他们的要求”。心理学家根据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结合,将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影响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改革 郭墅中心小学李维香 小学教育改革是现代化小学教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学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计算机普及,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工作人员数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传统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教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改革。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

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5大特征:(1)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 (2)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3)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

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象 概括的说是研究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事实或实践活动。具体说,可以包括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初等教育改革与其他社会改革的关系、初等教育改革的规律、过程、评价、设计等方面。 2、“两基”、“两全” “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教育投资体制 是一个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4、幼小一贯学校 2004年,日本中教审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建立“幼小一贯学校”的计划。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5年试行、2006年正式设立“幼小衔接推动班”制,为未来正式实行“幼小一贯学校”作准备。其基本特点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5、“两个必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初等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 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巩固和反思阶段;实施阶段。 2、简述当前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过去的学制改革未充分重视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 (二)过去的学制改革缺乏历史眼光、世界眼光与未来眼光。 (三)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处理好学生身心潜能充分发展与健康发展的关系。 (四)过去的学制改革有不顾条件而盲目蛮干之弊。 (五)过去的学制改革缺乏教育事业整体改革的配合。 (六)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七)过去的学制改革中政治与行政干预过多。(八)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处理好积极与稳妥的关系。

浅谈小学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教育面临更大地挑战,小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事业高速发展下迎头追赶。实现了引进教学名师、培养年轻教师、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创新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的举措。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提高创新 一、引进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学校整体实力的具体体现,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学校下大力度去引进教学名师,并且招聘年轻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力量,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机制,促使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二、提高师资水平 1.提倡教师创新性教学,支持自主教学管理。 2.通过组织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课水平,组织读书会提升教师内涵。 3.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增强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4.举办教课等竞赛活动,促使教师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1.教师监督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及教育水平,并需要具备相应的抗压能力,追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督机制,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水平、个人素养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教育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学生的管理机制。一个好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学生是被教育的一方。学生的素养、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才是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学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改革教学模式 所谓事半功倍,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另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课上教课不仅仅是在讲台前专一讲解,而是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包括通过考试、课堂提问等等

关于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史资料 美国大人不喜欢政府管,孩子不喜欢父母管。“想干什么,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句话似乎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就笔 者在匹兹堡游乐场所见,蹒跚学步的三四岁的孩子摔倒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 ,不要父母扶,自己爬起来拍拍手,说:“I am ok.”(我很好。没关系)。其父母眼看着孩子爬高就低非常吃力,也不去帮忙,自管自聊天。只有在孩子表现出惊人之举时,他们才夸一句:“干得不错。漂亮极了!”除了教孩子见了人问好要有礼貌外,孩子想玩什么,那是他自己的事。看来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从幼儿时期已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传统有利于每个人个性的发展。美国社会充满活力与他们依附性少而独立性强、循规蹈矩少而创造性强的民族传统有关。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必然给社会带来生机。 在美国,儿童上学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般是九点以前入学,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中午有免费午餐,来去有校车接送。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还是做课堂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动脑筋,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很少把作业带回家。如果有作业,也仅仅是让他们用电脑做个生日贺卡,或者做些折纸手工、画些简单图画,都是孩子们感兴趣、乐意完成的事情。如果不乐意干,也不勉强。一放学就可以抱上篮球或者穿上旱冰鞋,或者带上水枪,到游乐场玩。美国的孩子感觉不到所谓学习压力是什么滋味。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50年代),国内追求升学率的风气还不算太盛,但那时就总有课外作业。有一次因为老师讲除法时自己开了小差,回了家问母亲六除以三等于几。没上过学的母亲想当然道:“那还不简单,六个除过三个,当然是三。”按照母亲的思路完成作业,被老师训斥道:“你怎么这么笨,除法和减法是一回事儿吗?”在美国是决不允许这样训斥孩子的。他们的教育思路是培养学生的自信,想方设法打开其思路,活跃其思维,而不要求循规蹈矩,惟老师的命是从。即使学生把四加三加成八,老师也是以表扬的口吻道:“啊噢,这倒是个新鲜思路,我们是否可以再算算四加四等于几呢?”学生在表扬声中和训斥声中,其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必然不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也一般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的。比如德瑞娜的好朋友要回家了,德瑞娜因为留不住朋友而急得掉泪,德瑞娜的妈妈决不会以“没出息,哭什么”来训斥,而是这样劝慰:“噢,可怜的德瑞娜,你的朋友要走了,你很难过。离开自己的朋友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可是,她的妈妈也许正等得她焦急呢……”他们认为“别哭”、“不要这样”、“多讨厌”之类的命令性口吻压抑幼小心灵是束缚孩子天性的,而一般以“应该怎样”、“不妨试试”来诱导孩子。有的学校甚至不让学生知道彼此之间的考试成绩。因为让学生互相知道考试成绩,就会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从小就自卑,这是很残酷的事情。们的课堂讲授也不是刻板的老师讲授学生听。不要求学生正襟端坐、寂然静听,而是可以自由发问、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后上台讲解。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学生死背多少知识、信息和数据,而是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人人都要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比如语文老师让学生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剧本《恺撒王》,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剧本的得失,有的学生说剧本结尾写得不好,怎么能在结尾时让这么多主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在同一幕中死去呢?太不真实了,太草率了。有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2) 的同学就认为写得好,死的人多才能突出悲剧效果,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在高中“美国政府”课(公民课)中,有的老师做得更绝。他对学生宣布他要参加联邦参议员竞选,让学生帮他制定竞选章程、印传单、拉选票、挨家挨户游说、接受媒体采访等。这样授课,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大家又互相交流,撞击出灵感的火花。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经过大家讨论和身体力行,各人的思维必然得到升华,从而便于养成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美国学生从来不懂得“害羞”

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措施 摘要:小学是学生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真正接受文化类教育的开始。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学习有巨大影响,关乎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展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改善。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发展措施 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模式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求小学教育必须更加具有实效性,能够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小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小学教育要求能够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主,使小学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现在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基本是乐观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树立小学教育教学的远大目标,采取正确的措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多年来,国家、政府、老师和父母等多群体都十分关注小学教育的发展,各大学校都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方针,小学教育能够自上而下地有序开展,并且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应试教育的印象根深蒂固 家长、学校和老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将这些观念带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学校和老师都过分看重考试,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教授文化课程,导致艺术类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时间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也会经常安排一些小的考试、测验等,这些方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是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中外小学教育、教学及其改革 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 姓名王小华 学号 132025102004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境,由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升学压力,“学历至上”的教

育观念,学校管理体制对教学试验的限制,教材为主导的教研和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的限制等。根据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件和对策,政府已关注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问题,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使学校和教师有开发课程和教材的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反思性教学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培训要突出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团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带领、监控作用。那么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成了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怎样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已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我看需要把控好以下五个中心。 一、以全民学习为中心 课程改革的结果。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在“202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不少学生提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等。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自行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临汾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采用“景山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五套教材:课本、课外阅读、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写字本等。以集中识字为起点;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为中心,以写“随文”为主要形式,读写结合,学用一致。 学生到学校来读书,首先要认字,也就是要学会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是不是学生认了字,学会了把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写到纸上就学会了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了呢?也不是!因为书面文字语言是与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种民族语言的形式。当然,这不是说民族的书面语言与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没有任何的连带关系,而是说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是无法直接地转化为书面文字语言的。直接的转化带来的是日常生活口头语言表现能力的丧失,而不是升华了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 在人类的语言中,口头语言永远是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语言形式。口头语言的最大特征是它的直接性和整体性,它的直接性是由于发话者和听话者同处于一个时空结构中,它的整体性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心智等所有感觉、感受器官同时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中,发话者不但以自己的嘴巴说话,同时还以自己的手势、眼神、表情、姿态、动作说话,即使是声音,它的节奏的快慢、旋律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大小粗细等等因素是同时得到呈现的,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意思”,同时也是欲望、感情、情绪和意志。听话者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答: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5~6 岁—6~7 岁)、高级小学(9~10 岁—11~12 岁)、初级小学(6~7 岁—7~8 岁)。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答: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平行模式。 3.简述我国宋代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答:宋代的小学教育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央政府所立的小学,情形较为复杂,除诸王宫学和宗学中包含小学教育外,在国子监内也还设有小学。其中诸王宫学和宗学都是大小学混在一起的,并且都是以王室子弟为教育对象。国子监小学的设立,标志着小学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整体的教育部署当中,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此外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小学还有内小学和京小学,并且在地方也广建小学,且比唐代更加的稳定。 4.如何改善我国初等教育办学条件? 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全体人民对初等教育重要性的观念的东西,不易简单改变或消除;增加投人;改善教师队伍状况;改善人口环境;改善初等教育法制现状。 二、论述题 1.为什么现今开始重视德育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 世纪

国民素质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基于这种认识、各地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以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基本建设已初具框架;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四个一百”为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育人的网络正在形成。各地各校在教育中逐步注意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要求与其自身思想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各阶段德育的内容要求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今天的人们价值观有了问题,把利放在第一位。这样德就缺失了,积财丧道。过去士农工商,商是最后一位,所以社会不乱,现在,商商商商,所以扰乱了社会秩序。另外,鼓励人们消费。这样浪费那就是必然。俭以养德,所以德也就丢了。因此,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德育。特别是弟子规。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2. 论述日本“幼小一贯学校”的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并分析对我国的启发。答:产生背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对综合探究学习的重视和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再加上日本中小学“班级崩溃”现象的日益严重,“幼小衔接”再次受到重视。 基本特点: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浅谈小学教育的管理方法 十字乡龙昌小学谢超 摘要:教科研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在农村小学教科研管理工作中,用制度引领,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管理者领跑课题研究管理工作,不断刷新教科研管理策略,是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实现教师快速成长,以及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教育科研;管理方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制度引导。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用制度管理人,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管理者有较好的管理水平,是营造良好班风、校风、教风,和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1]反思近几年我的工作表现,我自己以为:抓好教学科研工作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和担任学校部分的相关管理工作,这些年,我总结了别人的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我认为,搞好一所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学校制度管理 制度是一种强制力,比道德、文化价值观更为强硬的一种强制力和约束力。 学校靠什么来达到教育标准呢?靠制度。因为制度不仅可以促使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2]好的制度因为公正,因为维护了人的权利,所以能激发和保护人的创造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并不仅仅是约束人的,更是解放人的,更确切地说,制度通过约束人而解放人。当然,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正确理解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能对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作出实现与否的评估。唯有这样,学校教师才有可能——在有可靠的管理制度作为坚实保障的教育生活中,实现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追求。如:我们学校杨校长,开学第一天订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他家就在学校边,第二天,他故意来迟到,他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校务日志,提笔记下自己迟到15分钟,以后大家都很自觉,成为一种强制力和约束力,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一、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小学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至1983年屈原农场八分场共有小学学校8所,分别命名: 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 1985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 1986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和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北区联校,1990年下学期再次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菱湖学校。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菱湖小学。 1990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中心小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中心小学。

2003年8月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撤菱湖小学和中心小学,并入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小学。

二、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初中、高中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屈原农场八分场有中学一所,前称为汨罗江农场永红中学,1978年原汨罗江二分场行政区划分,沉凤路以南设立汨罗江农场八分场,学校授名为汨罗江农场第八中学。1978年至1980年期间开设了初中部和高中部。1980年8月全场高中分批撤并而撤销高中部,后改名屈原农场第八中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3年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仍称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4年8月撤校,初中教师分流乡镇学校,学生分流琴棋中学,屈原一中。屈原二中。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是现代化小学教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学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计算机普及,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工作人员数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传统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教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改革。 一、教材改革 1、强调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不能过分强调数学教育现代化,不能过分重视抽象数学概念而忽视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削弱计算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数学教育新趋势》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算术仍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科目。”数的读写和运算是大纲核心的基本知识,加强算术基础知识和四则计算的基本训练,不仅要增加练习题,而且计算的数目也应适当增加。应重视切实学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强调算术是初等数学课程的基础,给小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各年级的基本数学教学要求,如高年级需要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发展,增加低年级的教学时间,加强基本加减法和乘法表的训练。 2、删减一些不重要的和小学生难接受的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在编订教学大纲和编写课本时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 特别是对于1~3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接受能力还比较弱,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如只需学完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对需要用两步运算来解的方程不做要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强调学生的早期学习和不提倡高速度、高难度,对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不必过早出现。实践表明,不超出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只要教材组织得当,教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对过于难的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增加计算机教学课时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应该采取直观易懂的形式,更多地结合传统的算术内 容以渗透的方式来处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在增加计算机教学的同时,一些学校利用计算机让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概念,还能学到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序的方法;一些学校则利用计算机提高学生所学技能,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编程序,但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对计算机的教学仍处于基础的教学阶段,有的甚至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多次单调的重复,如同样的内容讲了多次课,做了多次练习,浪费了时间。现代的教学方法讲究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更要重视理解和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练习和复习要得法,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2、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是容器,不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已 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如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同时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提倡用探究法、引导法、独立作业法、问题教学法等,对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加以改造,加强启发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用最佳、最合理的教法。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改变传统的“教师——学生”这种单向联系的教学模式,而把班级、小组和个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联系,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等生和学困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3、强调通过多种渠道来掌握教学内容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随着我国经济和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1 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2 中,都谈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3 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学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4 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5 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 6 7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8 9 (一)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10 11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12 育,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13 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14 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15 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16 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17 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18 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19 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20 21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22 2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24 世纪占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25 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娇生惯26 养,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在27 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但爱的表达方式的正确性28 和科学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些问题也不可轻视,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29 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的“可怕的礼物”:30 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31 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32 33 (三)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34 35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36 到政治领域,无所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37 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教育的发展38 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39 育领导者们一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40 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题关系着国计民41 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需要瞻前顾后,42 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43 44 (四)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45 极坏。 46 47

第三节小学智育 一、智育概述 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了完整的不可割舍的整体。知识是技能的形成和智能发展的基础。学生技能的形成要以掌握一定的为基础,但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发展智能是通过学生主体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的,但知是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伴随智能的发展。技能形成和智能_能够巩固知识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得。成技能的过程,不仅巩固和应用了知识,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获得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智能的发展。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过程创造了条件。智在形成各种技能中发展起来的。 二、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二)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成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认知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四方面。 (二)智力差异 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进行划分。 不同个体在智力的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至少有B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各种智能在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九龙县乌拉溪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这样,小学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思考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法。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首先,教师

浅谈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 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带来人文精神的提升,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的发展魅力。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归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别上。我们的学校课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我们应该清楚,人文教育的失缺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野蛮的可怕后果,这就是在异化人性,扼杀灵性。 当前的中小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今日的学生很聪明,却在聪明中难以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的贪婪和掠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如何做人和爱人,尊重人和帮助人,已经逐渐淡去,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感到后怕。 在我工作多年来,给我的感觉是小学要给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个人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能力,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强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级检查就看学生的成绩好坏,来定论学校的一切工作,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我长期在农村小学从教,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环境让人担忧,体育不上,学生缺失的是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加上没有活动场地和器材,最起码小学要有游泳场地,篮球足球乒乓球这些活动场所,而且对外开放,学生放假周末有活动的地方,所以导致学生在家无所事事,上网聊天打游戏,既给家长增添了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培养,国家的政策应该从长期规划,加强小学的硬件建设才是主要目的。我有一个深刻地体会,小学学生语数外学不好,上了初中就很难再出现新的转机,就一差到底。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为了下一代的成长铺路搭桥,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做好工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学校要把音乐美术课当做重中之重来陪养,增加音乐教室,选派音乐教师,不能让家长周末再给孩子增加负担,而这一培养的重任应该放在学校,所以加强小学硬件建设势在必行,为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调配,当前每年都招考教师,而那里缺少什么样的教师上级领导一无所知,对外宣称招考了一批教师,而真正分配下来全是人情化的分配,根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教师学校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导致城乡差距大,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同样的学校,我们一所县直学校八十名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