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肠道微生物与应激和免疫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应激和免疫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应激和免疫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应激和免疫的关系

微生态制剂应用与技术

在讨论应激相关话题的时候,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体液代谢的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的改变方面,而忽视了应激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来缓解各种应激因素对动物生产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肠道中的乳酸菌是家禽、家畜和人类消化道中的优势菌。实际上,对所有恒温动物而言,乳酸菌都是肠道的优势菌群。恒温动物进化了几千万年甚至更久远,最终选择乳酸菌作为肠道主要的优势菌群,必然有其奥妙。动物肠道内乳酸菌属的微生物与其他常见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如芽孢杆菌或者酵母菌等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通常能够在消化道定植(当然,不同乳酸菌在肠道的定植能力不同),而后两者不能。乳酸菌在动物消化道内定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乳酸菌能够在肠道形成一道粘膜保护屏障,使得动物免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几千万年进化形成的肠道优势菌群-乳酸菌,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改善消化这一点点益处。乳酸菌在帮助动物提高免疫力方面已经得到大量研究的

证实,这一点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并在实践中使用乳酸菌可能更为关键。N a h a n s h o n 等(1994)发现,给蛋鸡饲

喂乳酸杆菌导致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反应增强,免疫球蛋白IgA 分泌增加。Dunham 等(1993)报道,给肉鸡饲喂一种乳酸菌使得肠绒毛高度增加,隐窝变深,这种变化源于T -细胞功能加强、抗-沙门氏菌的免疫球蛋白IgM 产量增加。

1 乳酸菌与应激的关系

在动物遭受热应激时,传统的理论是动物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改变生理代谢并达到新的平衡。临床采取的解决热应激的措施也基本上是遵循这一思路。但是,新的证据显示,用这样的理论解释动物对热应激的反应可能并不完全。利用大鼠作为研究模型发现,热应激会导致肠道出血、炎症反应并引起肝、肾损害。同样的现象在家禽中也可以发现。另外,热应激导致的动物采食量降低并不能马上随天气凉爽而恢复,需要滞后一段时间。这些现象都不能够通过现有的基于神经系统调节的热应

香港英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周 勃

摘 要 肠道粘膜屏障是机体抵抗外界环境对动物造成不利影响的第一道防线。各种应激因素均会不同程度造

成机体肠道损伤,乳酸菌减少,防护能力降低,继而导致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应激造成肠道损伤进而造成大量内毒素入侵是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危害的核心所在。在生产中合理使用乳酸菌可以减少应激,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乳酸菌;应激;免疫肠道微生物与应激和免疫的关系

(香港英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激机理得到合理的解释。

Bouchama等综合了使用小鼠、大鼠模型进行的各种应激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应激损伤肠道屏障,接着肠道内毒素侵入体内是导致一系列热应激症状的核心所在。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当革兰氏阴性菌与水接触 (Ryslander, 2007)以及使用抗生素时(细菌被杀死,释放出内毒素;T u i n, 2007),或者在细菌分裂和生长过程中,内毒素会从细胞膜中释放出来(Dentener et al.)。热应激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会使得内毒素很容易通过肠道进入血液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内毒素可通过与特异性细胞受体的结合激活体内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使机体释放多种具有危害性的细胞因子,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等,从而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引发细胞死亡和使毛细管渗透性增加、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等一系列热应激症。正常情况下,肠道内乳酸菌形成的粘膜屏障可保护机体免受内毒素的侵害。但是,在热应激情况下,由于肠道粘膜脱落,大量乳酸菌减少,机体的肠道免疫防护能力降低,通过肠道渗透到血液中的内毒素的量可增加三倍(Shapiro et al.,1986)。

最近,胡艳欣等(2009)对猪进行的热应激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表明:猪遭受热应激后,采食量显著下降。肠黏膜结构受到严重损伤,尤其是十二指肠受损最为显著。表现为黏膜上皮变性、大面积脱落、固有层裸露、肠腺萎缩、显著水肿。各段肠道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及绒毛宽度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热应激导致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绒毛宽度均显著变窄(P<0.05)。显然,这样的肠道结构为内毒素入侵机体敞开了大门。

广东许多大型猪场的现场使用经验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在热应激条件下,给母猪和生长育肥猪饲喂“盛肥速得”(一种进口复合乳酸菌),均不同程度(10%~20%)提高了动物的采食量。这是一种仅仅通过肠道调节机制提高采食量的途径而没有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途径的方法。上述各种研究至少表明,原有的热应激理论并不完善。

事实上,肠道乳酸菌等优势菌群并非仅仅在热应激条件下才发挥作用。在其他各种应激条件下,肠道乳酸菌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Ait-Belgnaoui等(2009)的研

究表明,给大鼠饲喂一种乳酸菌能够显著减少脊髓神经中F o s蛋白的数量。F o s蛋白是一种与应激有关的特征表达蛋白。这说明除了在肠道水平,乳酸菌还能够在神经水平减轻应激对动物造成的不良影响。俞海峰(2007)的研究证实: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发酵乳酸杆菌和/或者复合乳酸杆菌)不仅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而且提高了仔猪断奶14d后抗OVA抗体水平(P<0.05)。实际上,由于集约化养殖导致动物并非只在夏天才遭受应激的影响,在日常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高密度养殖、饥饿、笼养、转栏、合群、驱赶以及限位栏饲养、天气突变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动物应激。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动物的应激现象随时可以看到。使用乳酸菌可以帮助猪场克服和缓解各种日常应激因素对猪群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生产成绩。猪场的养殖数据表明:在非热应激条件下,使用“盛肥速得”复合乳酸菌可以提高采食量5%~10%,改善饲料转化效率2%~5%。

实际上,动物在遭受各种应激因子的影响后,肠道内菌群均会发生紊乱,这种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或者其他条件性致病菌增加(C o l e,1994, 见表1)。

《每日科学》杂志(Science Daily,Apr.29,2006)报道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使用大鼠模型,科学家发现饲喂乳酸菌能够将缺水、害怕等应激因素对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鼠经受缺水应激后,肠道会出现“渗漏”现象,并且有害菌在肠壁的定植数量会大大增加。同时,在大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病原微生物。这表明,受到应激后,有害菌穿透了肠道粘膜屏障,进入动物的身体,诱发了动物的抵抗反应。而使用乳酸菌以后,有害菌向肠壁内部的迁移数量会大大减少。美国动物营养专家Dr.Julia J.Dibner指出(内部交流),由于应激造成的肠道后部菌群向上迁移,通过破损的肠壁进入肝脏、肺、肾、胰脏从而造成损害带来的影响远表

1 应激因子对动物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应用与技术

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甚至很多猪、禽的肢蹄症状也并非因为生物素或者锌元素缺乏引起的,而是肠道毒素问题造成的。

2 乳酸菌改善胴体品质

减少应激的好处不仅仅表现在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动物的皮毛外观和胴体品质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在美国,一个0~20周的火鸡试验表明,饲喂一种乳酸菌(嗜酸乳杆菌)以后,试验组的火鸡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加1.6磅/只,采食量增加2.577磅/只。除了生产性能更好以外,试验组火鸡的羽毛更加完整,颜色更加富有光泽。屠宰试验表明,试验组的火鸡胴体质量更重,肝脏颜色更深,显得更结实;同时,试验组的火鸡,其皮肤和脂肪的颜色更白,脂肪也更紧凑。相反,对照组的火鸡,其肝脏显得肿大并且柔软、颜色不均匀,脂肪颜色发黄,小肠也更厚,更重,有粘膜充血的现象。研究者认为,看起来乳酸菌能够使得火鸡更加有效地利用色素。更重要的是,肝脏和小肠的形态结构表明试验组火鸡更加健康,暗示添加乳酸菌以后,试验组的火鸡受到的应激压力更低。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孙建广等,2009),在生长育肥猪(20k g~90k g)通过使用发酵乳酸杆菌替代抗生素(150p p m金霉素),不仅获得了更好的生产性能(增重改善5%,FCR降低2.5%),而且育肥猪的猪肉品质得到了改善,表现为猪肉滴水损失降低,肌肉红度值较高,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尽管文章没有指出这样结果的原因,但是笔者推测可能与发酵乳酸杆菌减少动物应激有关。

3 乳酸菌与免疫的关系

肠道菌群十分复杂,对宿主正常粘膜免疫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组成与数量的差异都会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组成的防御屏障具有免疫排除(immune exclusion),免疫清除(immune elimination)和免疫调节三个方面((immune regulation)的作用。肠道粘膜是宿主动物防御外来抗原或外部环境对机体造成影响的重要屏障,肠道许多淋巴组织对普遍存在的抗原都能够建立起合适的免疫反应。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与摄入的抗原相互作用以后,不仅可保证宿主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也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宿主动物对摄入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在肠道粘膜系统中,与上皮细胞相关的滤泡上有一种特殊的M细胞,其主要功能为摄人抗原,并将其运送到淋巴组织,与B细胞、T细胞进行免疫辨认,启动适当的免疫反应。当肠道粘膜免疫反应被启动以后,T细胞与B细胞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被运送到其他粘膜表面。因此,肠道局部的免疫反应也会影响到其它粘膜表面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广泛的免疫应答效应。粘膜免疫系统对细菌病原体的抑制分为两类:直接对大多数细菌的非特异性抑制;或者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抑制。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吸附于上皮细胞,而且可能附著于M细胞的表面,刺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调节免疫反应。

乳酸菌对于提高动物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上早已有大量报道,在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报道也日渐增多。

阿木尔吉日嘎拉等(2006)研究发现,给小白鼠灌服一种干酪乳酸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或其发酵乳后,其血清中的IgG含量和肠粘膜粘液中SlgA含量较未饲喂乳酸菌的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I g G含量和S l g A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均提高了小白鼠外周血清中C D3+,C D4+、C D8+T细胞的比例,优化了T细胞C D4+/C D8+亚群的比值(P<0.05)。说明这两株乳酸菌能够增强小白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Lessand和Batsson等在断奶前哺乳仔猪试验日粮中添加0.1%的某种乳酸杆菌,再分别于7周龄、8周龄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10d后采血检测IgG抗体。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制剂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有很好的联合效应,能增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 g G的生成,并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H.S.Gill等用霍乱毒素疫苗、破伤风毒素疫苗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联合使用后,和没有使用益生菌的对照组相比,粘膜抗体水平、血清抗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显著。在人体和动物的研究中,通过食物摄入乳酸菌或酸奶,均可促进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S c h i f f r i n,1995,1997)。在研究酸奶和牛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时,Goulet等(1989)发现,给动物饲喂含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的酸奶之后,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较饲喂超高温处理牛奶的对照组显著升高。Puri等(1996)也曾报道,在受到沙门氏菌攻击时,摄入酸奶的小白鼠血清中I g A抗体的浓度显著高于牛奶对照组。Y a s u i等发现口服短双歧

乳酸杆菌可激活小白鼠体液免疫系统,提高抗轮状病毒抗体IgA 或抗流感病毒抗体IgG 的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还可促进腹泻的康复,对预防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特别有效(Kaila,1995;Sinmon,1999;Ya sui,1999)。笔者在现场的使用经验以及与大型饲料厂和养殖场的技术主管交流的结果也完全支持这样的观点:使用“盛肥速得”乳酸菌的猪群在发生细菌性腹泻的情况下,自愈很快,而且可以迅速恢复采食量。

4 小结

在养殖现场,应激问题常常导致免疫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疾病问题发生,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毋庸置疑,深入了解乳酸菌在动物应激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应激对动物

生产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尽管理论上,乳酸菌在抵抗应激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但是并非所有乳酸菌都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已经证实,乳酸菌在肠壁的定植和粘附能力是乳酸菌能够发挥抵抗应激的主要原因,也是乳酸菌增强动物免疫力的关键所在。肠道内原籍的内源性猪源约氏乳酸杆菌与外籍的枯草芽孢杆菌相比,在减缓仔猪断奶前S I g A 抗体水平降低方面效果更好(倪学勤

等,2008)。Jin 等(1996 c)发现,分离得到的乳酸杆菌中,仅仅26%能够中等强度或者比较强地黏附在肉鸡上皮细胞。乳酸杆菌黏附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差异极大。不同乳酸杆菌品种,甚至同一种乳酸杆菌的不同株,其定殖能力均不相同(Barrow et al.,1980;Kleeman and Klaenhammer,1982;Jin et al.,1996 c)。因此,正确选择乳酸菌也是发挥其抗应激效果的重要环节。

2010年8月

1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办,上海市饲料行业协会支持,诺伟司等十一家企业协

办的“2010

饲料科技与动物营养应用热点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饲料高新技术交易大会”在上海良安大饭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饲料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饲料企业的500多位参会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蔡辉益致开幕辞并做了“我国十二五饲料科技研究重点与趋势”的主题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做了“奶牛营养与应用技术研究热点与进展”专题讲座,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齐广海、周志刚研究员、杨培龙副研究员分别做了“功能畜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和进展、渔用生物制剂的研制与应用、

酶制剂与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热点与进展”的专题讲座。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德发、呙于明、张日俊教授分别做了“猪、家禽营养与应用技术研究热点及进展和微生态制剂”专题讲座,希腊Thessaly 大学的Ilias Giannenas 教授做了“欧洲后抗生素时代的饲料添加剂应用研究”的报告。另外,1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安佑集团、荷兰泰高集团、奥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亚芯(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奥特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杰隆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诺伟司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拉迪思动物保健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美瑞康(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技术总监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同时,大会还进行了技术交易与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展示了14项已有技术,16项在研技术,为饲料企业搭建了“饲料科技与动物营养应用的全新资讯与高新技术交易”的平台。

2010饲料科技与动物营养应用热点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饲料高新技术交易大会圆满结束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的评价要点

发布日期20070112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的评价要点 作者卓宏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审评十室卓宏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 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在西 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中的15-20%曾罹患此病。我国关于该病的 流行率尚无确切数据1997年曾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调查结果,北京地区 其流行率约在7%左右。IBS的病因尚不明确,已经提出的有肠道动力异常、 内脏感觉异常、炎症、脑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食物因素以及近几年提出 的肠道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失常等。此病的年龄分布较广,但40%患病者在 35-50岁。男女比例为1:1至1:2,在寻求治疗的人群中以女性为主。IBS 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他确实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需要后续 治疗的医药花费。 IBS治疗的目的为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在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和根据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IBS的目前治疗措施包括:首先排除具有相同表现的各种器质性疾病,随后进行适宜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是有限的、其疗效也较差,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显示有较高的安慰剂效应可高达70%,因此很难评价一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非药物治疗包括:有效的心理治疗,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一般不推荐采用药物治疗,除非以上非药物治疗措施无效,才选择药物治疗。当前药物治疗的目标在于:通过调整肠道动力、降低内脏的敏感性或治疗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来治疗症状。 本文提出针对IBS治疗药物的关键的三期临床试验中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试验设计以及相关治疗领域的安全性考虑要点。 一、治疗IBS的试验设计 短期治疗 试验设计和疗程应足以评价重复用药的疗效和停止治疗后的效果。证明有效性的试验应采用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平行组设计,疗程应不低于4周。 要有预期的基线观察期来确定疾病的活动度,并使病人熟悉数据的采集方法。要仔细考虑开始治疗的时间,尽量避免在随机后立即进行可能与症状改善有关的诊断性或其他试验。 为证明重复用药的有效性,在试验设计中应包括至少两个治疗周期的短期治

胃肠疾病试题 (1)

胃肠疾病试题 1、腹外疝疝囊的主要结构是 A腹壁肌肉B壁层腹膜C腹壁皮肤D.腹壁筋膜 E.脏层腹膜 2、区分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年龄 B.嵌顿机会的多少 C.压住内环后疝块是否再突出 D.疝块外形 E.外环是否扩大 3.关于腹股沟直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好发于青壮年B.疝块经海氏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C.压住内环不能阻止疝块的突出D.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E.少发生嵌顿 4.必须急诊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是 A.易复性疝B.滑动性疝C.难复性疝D.绞窄性疝E.嵌顿性疝 5.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6.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有无腹痛B.腹痛程度C.疝块大小 D.疝内容物是否能回纳E.有无疝内容物血运障碍 7.腹外疝术后错误的健康指导是 A.积极治疗便秘B.积极治疗排尿困难C.积极治疗慢性咳嗽 D.术后2个月可以恢复正常工作E.术后注意休息 8.腹外疝的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位B.疝囊颈部C.腹膜薄弱或缺损处 D.壁腹膜的一部分E.疝外被盖组织 9.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10.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小肠B.盲肠C.乙状结肠D.膀胱E.大网膜A2型题 11.患者,男,50岁,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行手法复位后,护理上应密切观察 A.血压B.体温、脉搏C.排便情况D.尿量E.腹膜炎表现 12.患者,男,42岁,5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表现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B.伴有明显腹胀C.疝块紧张发硬有压痛 D.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E.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A3型题(13~15题共用题干) 程先生,55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年。4小时前,抬重物时突感疝块明显增大,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13.此类疝属 A.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B.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C.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D.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疝E.股疝,绞窄性疝 14.术前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禁饮食B.胃肠减压C.备皮D.排空膀胱E.灌肠 15.术后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A.仰卧位,腘部垫枕B.术后6~12h进流质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D.局部沙袋压迫24小时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肠道微生物与炎性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前沿, 2018, 7(1), 12-1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2024993.html,/journal/amb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2024993.html,/10.12677/amb.2018.71002 Recent Advances in Immunological Studies of Intestinal Microbes and Inflammatory Related Diseases Zeqing Chen, Jianxin Wen*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r. 2nd, 2018; accepted: Mar. 16th, 2018; published: Mar. 23rd, 2018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s own immune system and intestinal flora is not only coexist-ing, but also affecting each othe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gout, hyperuricemia and other metabolic dise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intes-tinal flora. The detec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change may be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diseases.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the healthy population and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iseases are different, we can use the drugs and the role of diet, and readjust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which is conducive to disease remission and composit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hyperuricemia,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gout,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Enteric Microbiota, Inflammatory Related Diseases, Immunological Study 肠道微生物与炎性相关疾病的免疫学 研究新进展 陈泽庆,温建新*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8年3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23日 *通讯作者。

最新胃肠功能障碍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 (2016年) 一、诊断 (一)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的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并依据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中度:高度腹部胀气,肠鸣音近于消失;重度: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 ( 具备 2 项中 1 项者即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 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行业标准中的证候部分,拟定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标准: (1)腑实证:大便多日不通,矢气无或频转矢气,院腹痞满,按之则硬,腹痛拒按,发热口渴,心烦躁扰,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2)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院腹胀满,腹部隐痛或不痛,苔黄或腻,脉多滑 (3)阴虚腑气不通证:大便干结!艰涩难下,多日一便,状如羊屎,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口渴,小便短黄,舌干少津,脉细 (4)寒积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脱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喜温恶寒,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舌淡脉弱。二、治疗方案 (一)专科特色 轻度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及中药汤剂辨证使用; 中度胃肠功能障碍者:予以苁芦通便胶囊、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中药汤剂辨证使用; 重度胃肠功能障碍者:除了予以中药汤剂、苁芦通便胶囊、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外,加用承气汤类中药灌肠。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主证 (1)腑实证:大便多日不通,矢气无或频转矢气,院腹痞满,按之则硬,腹痛拒按,发热口渴,心烦躁扰,

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2)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院腹胀满,腹部隐痛或不痛,苔黄或腻,脉多滑 (3)阴虚腑气不通证:大便干结!艰涩难下,多日一便,状如羊屎,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口渴,小便短黄,舌干少津,脉细 (4)寒积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脱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喜温恶寒,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舌淡脉弱。 (三)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 在大剂量激素诱导期,由于患者表现出一派阳热症状,以养阴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在激素撤退阶段,针对患者表现为一派阳气不足的症状,采用温肾助阳益气为主;在激素维持量阶段,以补益肺气、滋肾填精为原则。 1、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 主证:轻度浮肿,兴奋易激动,失眠盗汗、多毛、痤疮、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多见于肾综的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 知母12g,黄柏5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淮山药2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等。 (2)脾肾气虚 主证:面色萎黄,全身浮肿,或水肿较轻或原有高度水肿,已经利尿,而浮肿减轻,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腰膝酸软,小便短少,舌淡胖或边有齿印,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无力。本型多见于激素的维持治疗阶段及用于常复发性肾综巩固治疗者。 治法:补脾益肾、利水化湿 方药:猪苓汤 桂枝5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甘草6g,柴胡10g,当归10g,黄芪20g等。 (3)阴阳两虚 主证:浮肿反复发作,小便不利,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20 小题*3=60) 1. 免疫是指( ) A 抗感染的作用 B 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 抗肿瘤作用 D 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 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 半抗原是( ) A异种抗原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大的物质 3 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B 有免疫原性C. 无毒性 D 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 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 组织相容性抗原 B 移植抗原 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E. 半抗原 5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 Fc 段段段段区 6 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 细胞细胞C. 浆细胞D. 巨噬细胞细胞 7.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8. 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9. 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 移植排斥反应 E. 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 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细胞细胞C.巨噬细胞 D. 单核细胞细胞 12. 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 血脑屏障 B. 皮肤粘膜屏障 C. 胎盘屏障 D. 吞噬细胞 E. 补体 13. 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 免疫粘附作用 C. 中和外毒索作用 D. 趋化作用 E. 中和病毒作用 14. 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细胞细胞 15. 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 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17. 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 A(外来物质B(异种物质C.异体物质 D(胚胎期淋巴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隐蔽的自身物质 18. 病原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叫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1)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腹外疝疝囊的主要结构是 A.腹壁肌肉B.壁层腹膜C.腹壁皮肤D.腹壁筋膜E.脏层腹膜2.区分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年龄B.嵌顿机会的多少C.压住内环后疝块是否再突出D.疝块外形E.外环是否扩大 3.关于腹股沟直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好发于青壮年B.疝块经海氏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C.压住内环不能阻止疝块的突出D.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E.少发生嵌顿4.必须急诊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是 A.易复性疝B.滑动性疝C.难复性疝D.绞窄性疝E.嵌顿性疝5.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6.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有无腹痛B.腹痛程度C.疝块大小D.疝内容物是否能回纳E.有无疝内容物血运障碍 7.腹外疝术后错误的健康指导是 A.积极治疗便秘B.积极治疗排尿困难C.积极治疗慢性咳嗽D.术后2个月可以恢复正常工作E.术后注意休息 8.腹外疝的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位B.疝囊颈部C.腹膜薄弱或缺损处D.壁腹膜的一部分E.疝外被盖组织 9.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10.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小肠B.盲肠C.乙状结肠D.膀胱E.大网膜 A2型题 11.患者,男,50岁,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行手法复位后,护理上应密切观察 A.血压B.体温、脉搏C.排便情况D.尿量E.腹膜炎表现 12.患者,男,42岁,5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表现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B.伴有明显腹胀C.疝块紧张发硬有压痛D.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E.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A3型题 (13~15题共用题干) 程先生,55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年。4小时前,抬重物时突感疝块明显增大,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13.此类疝属 A.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B.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C.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D.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疝E.股疝,绞窄性疝 14.术前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禁饮食B.胃肠减压C.备皮D.排空膀胱E.灌肠 15.术后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A.仰卧位,腘部垫枕B.术后6~12h进流质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D.局部沙袋压迫24小时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第二节胃十二肠溃疡外科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溃疡恶变B.急性大出血C.瘢痕性幽门梗阻D.急性穿孔E.溃疡性结肠炎 2.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大便潜血试验B.X线钡餐C.胃酸测定 D.纤维胃镜E.血常规 3.瘢痕性幽门梗阻最典型的表现是 A.大量呕吐宿食B.上腹部胀痛C.营养不良D.上腹部膨隆E.便秘 4.瘢痕性幽门梗阻术前最重要的准备是 A.心理护理B.补碱性药C.皮肤准备D.备血、皮试 E.每晚温盐水洗胃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作者:李海国文章来源:猪病新干线点击数:85 更新时间:2009-12-5 9:26:05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1 肠道菌群及其分布 肠道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肠道菌群的分布 人和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 肠道个体菌群分为3个部分:⑴生理性细菌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⑵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⑶病原菌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人体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常为韦氏梭菌等。口腔内的菌群高度复杂,但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的酸性环境极大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减少了进入小肠的微生物数目。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多。胃内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小于103/ml。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含菌浓度为0~105/ml,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在远端回肠中,革兰氏阴性菌开始超过革兰氏阳性菌,经常存在大肠菌类和厌氧菌,含菌浓度为103~107/ml。 通过回盲瓣,细菌浓度急剧增加100倍以上,达1010~1012/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102~104倍,主要的菌种是拟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正常人结肠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这些肠道固有细菌在维持肠道功能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及机理 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包括抵御病原体侵袭、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成熟、激活免疫系统及参与合成多种维生素、调节物质代谢等作用。 菌群屏障作用 动物的先天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各种异物,主要依靠机体的屏障作用,包括正常菌群、机体的皮肤黏膜、补体等体液因子抑菌、杀菌、溶菌等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从现代的研究不难看出,正常菌群在机体的屏障作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醋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 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④阿片类止泻剂:洛哌丁胺(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肠蠕动,增加水、电解质吸收。每次口服2mg,2~3次/d,每天用量不得超过10mg。便成形后可渐减用量至停药。有患者出现口干、腹胀,甚至呈假性肠梗阻等副作用。亦有服复方苯乙哌啶,本药系哌替丁衍生物,除有止泻效果外,尚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有止痛和欣快感,长期使用有依赖性。 ⑤微生态调节剂:是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将人体内正常菌群分离出来,经纯培养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制成益生菌制品,再按原途径回归人体,调整微生态失常,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微生态调节剂除有益生菌制品(Probiotics)外,尚有益生菌生长促进物质称益生元(Prebiotcs)。益生菌制剂服后进入肠道,

胃肠镜科 试题

胃肠镜科试题 科室:姓名: 一、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答题说明每道试题下面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选中前面的单选钮以示正确答案。 1、应激性溃疡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 A.突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B.剑突下剧痛 C.频繁反酸嗳气 D.心窝部烧灼感 E.对制酸药物治疗无效 2、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项关键检查是() A.四环素荧光试验、OB试验、胃液细胞学 B.纤维光束胃镜、X线钡餐、胃液细胞学 C.游离胃酸测定、胃液细胞学、OB试验 D.X线钡餐、OB试验、纤维光束胃镜 E.纤维光束胃镜、胃液细胞学、四环素灾光试验 3、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发生于() A.胃底 B.十二指肠前壁 C.十二指肠后壁 D.胃大弯 E.胃小弯 4、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A.胃窦,胃小弯、贲门 B.贲门,胃窦,胃大弯 C.胃小弯,贲门,胃窦 D.胃小弯,胃窦,胃大弯 E.胃窦,贲门,胃小弯 5、胃糜烂是指病变() A.最大直径<0.2cm B.最大直径<0.5cm C.深度不超过肌层 D.深度不超过粘膜肌层 E.深度不超过粘膜层 二、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是以一个病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 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选中前面的单选钮以示正确答案。 6、男性,48岁,因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而于18个月前行胃大部切除术,3个月前再次出现中上腹痛,且比术前更剧烈,并偶有黑便,则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残胃癌 B.吻合口溃疡 C.碱性反流性胃炎 D.残胃溃疡 E.残留十二指肠溃疡 7、女,30岁,无溃疡病史,因关节酸痛,常服水杨酸制剂,6小时前突然大量呕血,血压10/6kPa,心率120次/分,出血原因最可能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C.胃粘膜脱垂症 D.胃癌 E.应激性溃疡 8、女性,39岁,突发上腹剧痛2小时,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上腹最明显,怀疑上消化道穿孔,为进一步确诊,应首选() A.立位腹部X线平片 B.X 线胃肠钡餐检查 C.CT 检查 D.纤维胃镜 E.腹腔诊断性穿刺 9、一年青男性,暴饮暴食后,突然发生上腹剧烈疼痛,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诊断依据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有溃疡病史 B.75%可发现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C.X 线检查80%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D.有腹肌紧张感“板样腹”表现

尔雅通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测试题答案

原核微生物与疾病 1伤寒可能首先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肺 B、肾 C、冃 D肠道 我的答案:D 2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体液 我的答案:C 3伤寒沙门氏菌是通过()传播的。 A、空气 B、唾液 C水源 D接触 我的答案:C 4志贺氏菌属任意一种细菌都可以感染伤寒。() 我的答案:X 1关于破伤风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厌氧细菌 B、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C、棒槌状 D经飞沫传播感染 我的答案:D 2 ()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 A、血压上升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酸中毒 我的答案:C 3破伤风感染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我的答案:× 4破伤风感染后可能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我的答案:× 1 ()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A、95% B、90% C、85% D、80%

我的答案:B 2不治疗的情况下,梅毒的死亡率约为()。 A、20% B、30% C、40% D、50% 我的答案:A 3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 我的答案:× 4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我的答案:√ 1结核病主要通过()传播。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空气 我的答案:D 2黑死病是由()从野生鼠传播到人。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跳蚤 我的答案:D 3结核病可以使染病组织、器官中形成酸化的结核。() 我的答案:× 4黑死病得名是因为死时血液颜色远比正常血液颜色深,几乎呈黑色。我的答案:× 1针对结核病的治疗,短程观察化学治疗需要连续用药()以上。 A、3个月 B、4个月 C 5个月 D、6个月 我的答案:D 2 ()发现了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细菌。 A、巴斯德 B、李比希 C科赫 D、胡克 我的答案:C 3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推广。()我的答案:× 4早期针对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消除了患者的症状,的细菌。 并没有完全消灭其体内() 我的答案:√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Michael H.Chapman , Ian R.Sanderson 英国伦敦大学Barts & The London,圣玛丽医院成人及儿童胃肠病科, Turner Street, 伦敦 E1 2AD ,英国 前言 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因此成为人体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首要部位,甚至90%的微生物是通过胃肠道进入人体的。胃肠道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摄取营养和维持体液的平衡以驱除有害的微生物和其它一些毒素物质。我们就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病原微生物如何与其和肠道功能的其它方面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肠道的正常菌丛 出生时胃肠道的粘膜免疫系统的活性较低,与成年人比较淋巴细胞和Payer斑都较少。出生后经口菌群定植很快发生。肠道菌群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直到成年才变得稳定,且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母乳中IgA水平在婴儿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近50%的粪便是细菌,约为1012/克。随着胃肠道的长度发生变化,其细菌数目和种类也不同。除口腔外,菌落随着胃肠道的延伸而逐渐增多,而胃和近端小肠却只有少量的以革兰氏阳性为主的细菌。菌群在小肠远端和结肠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环境。这些区域也正是炎性肠疾病(IBD)最容易受累的部位,这使我们推测粘膜免疫系统对胃肠道菌群的无效或不正常的反应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粪便中近50%是细菌,约为1012/克粪便 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定义正常的肠道菌群是非常困难的。已知有超过500种不同种类的微生菌群在肠道定植,在回肠末端及结肠部的主要定植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1-2]。由于许多菌群无法在体外进行培养因而对其研究也一度受到阻碍,近来,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菌群特异性探针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使对这些菌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肠腔和其相关联的粘膜上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类型也是有差别的[3]。粘膜相关菌

应激性肠道综合症

应激性肠道综合症 *导读:应激性肠道综合症,又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极高,仅次于感冒。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交替型(即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三种类型。…… 应激性肠道综合症,又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极高,仅次于感冒。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交替型(即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都会有腹部不适或肿胀的感觉。此病在西方国家发病较多,由于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竞争激烈,人的精神问题处于紧张状态,发病率高。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此病在我国也逐渐增加。 情绪因素、饮食、药物均可以引起或加重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该病患者情绪较为焦虑或抑郁。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胀气,疲劳,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应激性肠道综合征的治疗,心理疏导十分重要,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患者尽量每周进行3~4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利于肠道的恢复,会促进肠道的蠕动。在治疗过程中,在食物中应尽量减少豆类、卷心菜等的摄入。 应激性肠道综合征患者平时应注意的地方 1、起居要规律,三餐要定时定量。尽量不要熬夜或日夜颠倒。 2、不要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使自己心情舒畅。

3、平时多喝水。不要饮用刺激性饮品,如浓茶、咖啡、酒类等 4、日常的饮食要尽量清淡,少食用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切忌食用油炸食物。 个人可以根据以下症状进行初步的判断:有多于12周(连续或不连续)的时间里出现腹部不适,并且以下三项特征中有两项表现: (1)、排便后疼痛及不适减轻 (2)、排便频率改变 (3)、大便软硬程度改变(硬便或稀便) 以下症状不是必须出现的,但如果发生越多,诊断时就会越明确: 1、排便频率异常 2、每4次中1次以上大便外形异常 3、每4次中1次以上排便异常 4、每4次中1次以上为黏液便 5、每4天中1天以上感到腹胀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国内大多数人都不去看病,这样导致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专家们呼吁,有肠功能紊乱或者经常腹泻、腹痛、便秘症状时,应当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课程名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学生姓名:xxx 学号:ssssss 所在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vvvvvvv 任课老师:懒洁玲

摘要:微生物对人类重要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有的好就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作为可以思考的人类,我们的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刻起,我们便不是作为单独的生命存着。 关键词:微生物、健康、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星元、《发酵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程伟、《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正文: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