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73744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73744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73744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7374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编制人:

编制日期:

风险管理计划

1、范围:

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2.1总经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

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2.2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

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

2.3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从产品实现的角度分析所有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以及生

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技术部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

2.4技术部和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2.5办公室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工作。

3、风险分析

3.1参加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

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2008附录E.1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3.2风险分析内容包括:

1)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

2)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

3)损害的严重度

3.3在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了解较少,采用PHA(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

3.4在设计开发成熟阶段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及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分析(FMECA)对

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

3.5在试生产或生产阶段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化。

3.6质量部、生产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产品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进行分析,预期1个月,保存好相关

记录。

4、风险评价

4.1生产部、质量部、、销售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经风险分析判断出的危害进行发生概率与损害严重度的

分析,最后根据本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预期2个月,保存好评价记录。

4.2以下是为本次风险管理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其中损害的严重度采用定性分析,损害发生的概率采

用半定量分析,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以4Ⅹ6三分区矩阵图表示。

4.2.1损害的严重度水平

4.2.2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4.2.3风险评价准则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4.3在经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判断出的产品所有的风险均应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降至可接受区,当

风险被判断为不可接受时,应应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风险还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设计应放弃。

4.4对损害概率不能加以估计的危害处境,应编写一个危害的可能后果清单以用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采取合理可行降低法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对于无法降低的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危害可接受,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风险不可接受。

4.5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4.6受益必须大于风险才能判断为可接受。

5、风险控制

5.1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5.2对于经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在设计开发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方

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消除特定的危害;

--降低损害的发生概率;

--降低损害的严重度。

2)在产品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3)安全信息

--在产品随附文件中给出警告、使用说明;

--限制医疗器械的使用或限制使用环境;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5.3在产品试生产或生产阶段,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控制,如运用HACCP技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5.4如果经方案分析确定所需的风险降低是不可行的,则各部门应收集相关资料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

分析,若经评审所收集的资料和文献不支持受益大于风险,则设计应放弃。

5.5各部门应确保经判定的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得到了考虑,保证风险控制的完整性。

5.6在风险控制方案实施中或实施后,应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对任

何剩余风险都应采取本计划中第4条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评价,对判断为不可接受的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控制措施不可行,则应收集和评审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受益大于风险,则剩余风险依然是可接收到,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为不可接受。对于判断为可接受的剩余风险,、销售部应配合技术部决定那些剩余风险应予以公开,依据YY/T0316:2008附件J的指南公开哪些剩余风险。同时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的一个或多个新的风险或对采取措施之前评价的风险是否有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再次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采取活动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持,此过程预期30个月。

6、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

6.1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适当实施的验证

评审组成员负责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查看风险管理文档的方式查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记录,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已得到适当的实施。

6.2风险管理活动效果的验证

评审组可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7、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

7.1评审组成员及其职责如下:

7.2评审组成员应对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7.3各部门应配合评审组成员利用《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及《忠告性通知和事故报告程序》对与产品

安全性有关的信息进行评审,为综合剩余风险的评价提供依据。

7.4依据以下和安全性有关的信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试制及产品生产与售后阶段进行评审:

1)是否有事先未知的危害出现;

2)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风险(一个或多个)不再是可接受的;

3)是否初始评定的其它方面已经失效;

4)产品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已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或经过风险/受益分析判断为可接受。

7.5应对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取方式进行评审

保持评审记录以证实风险管理计划的每个要素在产品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已被适当的实施。

8、综合剩余风险分析

8.1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经实施并验证后,各部门应考虑是否所有由该产品造成的综合剩余风险依据本

计划中第4条的准则判断是可接受的,如果判断为不可接受,则各部门应收集和评审有关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预期用途的医疗受益是否超过综合剩余风险,如果上述证据支持医疗受益超过综合剩余风险的结论,则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否则综合剩余风险任然是不可接受的。

8.2各部门可以参考一下的一些方法评价综合剩余风险

1)事件树分析法:对单个风险进行共同研究,以便确定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2)故障树分析:同一种损害可能是由不同概率的危害处境造成的,该方法可以导出损害的结合概率;

3)对单个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综合评审:对单个风险是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产生相互矛盾的要求;

4)警告的评审:单个警告可能提供风险降低,但过多的警告可能降低警告的效果;

5)评审操作说明书:对产品全部操作说明书的评审可能检出信息是不一致的,或者难以遵守的;

6)比较风险:将整理过的单个剩余风险和类似现有的产品考虑不同使用情形下的风险进行逐个比较,尤其是最新的不良事件。

8.3各部门应决定哪些综合剩余风险应依据YY/T0316 : 2008附录J予以公布,应保持综合剩余风险的评

价结果记录,此过程预期3个月。

9、风险管理报告

在产品商业销售前,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完成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评审,评审要求见本计划第7条,评审的结果最终以风险管理报告的方式给出,此项评审活动预期1个月。

风险分析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本次风险分析就是对该产品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信息危害、使用危害、功能失效和部件老化等方面进行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的一种初始危害分析,另外运用风险分析工具:FMEA、FMECA 和HACCP对一次性使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生产阶段进行了分析包括危害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3、风险分析人员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安排,此次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2008附录E.1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4、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

风险分析人员按照计划的要求和标准YY/T0316:2008附录C的资料,根据各自有关的专业和经验对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进行了判断,同时对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记录如下表:表1

5、危害的判定

风险分析人员依据表1中的提示,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参考YY/T0316:2008附录E.1危害示例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损害和初步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记录如下表:表2

风险评价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按照风险管理过程,对经风险分析确定的危害和危害处境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引起的损害概率与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赋值,此过程称为风险估计。风险评价过程就是对经估计的风险与风险管理计划

中给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该风险的可接受性。

3、步骤

3.1损害发生概率的分析

按照YY/T0316︰2008附录D.3.2对上一步分析得到的每一项危害处境引起的损害发生概率进行估计,然后依据风险管理计划第4条4.2.2的损害发生概率等级的准则,对估计的每一项损害概率划分等级,具体记录如下表:

3.2 损害发生严重度的分析

收集类似产品有关的临床资料和最新不良时间报告等信息,按照YY/T0316︰2008标准附录D和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损害严重度准则对每一项危害处境可能引起的损害严重度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记录如下表:

3.3 风险可接受性判断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对估计的每一个风险进行可接受性判断,记录如下:风险评价记录表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控制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风险评价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采取措施以降至可为接受风险的过程。

3、步骤

3.1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识别风险控制措施:

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2)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3)安全信息。

3.2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不可接受风险和合理可降低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记录如下记录如下:

3.3.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FMEA、FMECA,对于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失效模式,按风险管理流程,进

3.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验证记录如下: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是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为宗旨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实施并验证的情况下对产品所有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判断。

3、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由上一步验证记录看,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之后没有带来新的风险,但是产品总的综合剩余风险可能存在如下几条:

1、产品被非法使用,如被用作毒品注射,

2、产品使用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剩余风险概率无法估计,但经风险/受益分析,该产品带来的受益远远大于风险,另外,公司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识其用途和用后妥善处理的信息,由此,决定该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

4、需公开的剩余风险信息

生产部、质量部、、销售部、技术部等经商讨,决定以产品说明书的形式公开如下剩余风险:

1) 注:若发现注射器外套已脱落请勿使用;

2) 注:使用前检查产品滑动性能时请勿将推筒推至超过警戒线;

3) 注: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风险管理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5)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7)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8)

附件1 (9)

附件2 (11)

附件3 (12)

附件4 (15)

编制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第一章综述

1、产品简介

各原材料均按企业标准YZB/国0195—2007和相关标准GB 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GB 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 0243—200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YY/T 0242—2007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等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产品和各组配件均按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年修订)》的规定在符合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规定的1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

产品外形图如下: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

于2007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的同时。我们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

在产品的设计和项目开发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共进行了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形成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1、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中制定的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一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所依据的风险可接受准则仍保持原有的标准。

1.1 损害的严重度水平

1.2 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1.3 风险评价准则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2、风险管理文档

1)风险管理计划;

2)安全性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危害分析表;

3)初始危害判断及初始风险控制措施表;

4)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以及剩余风险评价记录。

3、相关文件和记录

3.1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本号:B

3.2 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工艺、DFMEA、PFMEA)

3.3 相关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3.4 相关标准:GB 9706.1︰2007 医用电器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1、风险管理计划完成情况

评审小组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通过对相关风险管理文档的检查,认为风险管理计划已基本实施。见《风险管理文档》。

试论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试论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在当代的医疗卫生条件下,我国的医疗水平技术在不断的提高,相对应的降低了医疗风险,当前的医疗器械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很不容易进行直接控制。医疗器械属于高投入,高收入的技术产业,但同时由于自身的用途是直接涉及到生命安全的,所以在进行医疗器械的产品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该文将从现在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如何更好的采取措施降低医疗器械管理风险。 标签: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合理措施 [Abstract] The medical level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ed in the contemporary medical health condition,which relatively reduces the medial risk,currently,the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still has a certain difficulty,and the direct control of it is not easy. Medical device belongs to the high-input and high-income technical industry,and its purpose directly involves in life security,therefore,there is a certain risk in the production of medical device. The paper analyzes how to take better measures to reduce the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risk starting from the risk management status of present medical device. [Key words] Medical device;Risk management;Rational measure 医疗器械和其他的工业生产不同,医疗器械是直接用于治病救人的,因此医疗器械在运用过程中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医疗器械从投入生产到最后报废,这中间存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一定的医疗风险,直接影响到医疗生产安全,因此强化医疗器械管理,提高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含义 风险管理是在确定有风险的客观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风险管理包括对风险的预计,风险程度的度量,以及风险出现后的合理解决措施。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优化的风险管理就是提前对预期风险进行测量,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排序,风险越大的需要做到优先处理,而其他相对较小的风险可以后处理,以降低风险危害。强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在一定意义下降低了医疗器械使用危险,从而更好地保证医疗卫生安全。 2 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对应所需要的医疗器械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但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和使用情况来看,我国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仍是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 2.1 相关企业缺乏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意识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模版

风险管理报告 (模版) 编写: 风险管理参加人员: 日期: 年月日 评审: 日期: 年月日 批准: 日期: 年月日 盖章)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第三章风险可接受准则 第四章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第五章判定可预见的危害、危害分析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第六章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第七章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第八章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第九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第一章概述 1. 编制依据相关标准(按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类型列举相关标准,以下标准为举例)1)YY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注册产品标准(XXXX YZBHXXXX-2009 3)其他标准 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X 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XXXX 产品在上市后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批量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 适应症: 禁忌症: 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XXXX产品于20XX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隐患,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全过程风险评估活动。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进行风险分析工作,并负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2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参与风险分析工作,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3 经理负责风险评估报告的批准和预防措施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组织准备 4.1.1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开展产品的风险分析的评估工作。 4.1.2风险评估小组负责确定并编写《风险分析---预期用途/目的的特征表》和《风险分析---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表》。 4.2风险管理过程和程序 4.2.1风险分析 a)判定和安全性有关的定性和定量特征; b)判定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 c)估计每种危害的风险。 4.2.2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是否可接受; 4.2.3风险控制 a)识别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方案分析; b)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c)剩余风险评价; d)风险/受益分析; e)判断是否有其它危害产生; f)风险评价的完整性,对所有危害进行评价。 4.2.4全部剩余风险评价 a)全部剩余风险评价; b)完成风险管理报告。 4.2.5销售后信息 销售后信息评审,风险是否需要重新评价。 4.3风险评价时机和方法 4.3.1在下列情况下,风险评估小组应针对整个产品及各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a)开发新产品/产品更改; b)销售过程更改; c)销售环境/加工条件发生变化; d)材料或零部件变化。 4.3.2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医疗器械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评估。 4.3.3对仓储和运输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由风险评估小组确定分析项目及其失效模式、影响后果、失效原因、发生频率、风险系数。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XXXXXXX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配件 风险管理报告 编制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版本号:A0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5)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7)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8) 附件1 (9) 附件2 (11) 附件3 (12) 附件4 (15)

第一章综述 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备注:本公司不承担现有产品“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的设计开发,产品规格由客户提供相关的图纸及技术规范,本公司只提供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不进行配套医疗器械的销售,因此配套医疗器械的最终停用及处置由客户负责。 1、产品简介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 于2019年11月开始策划立项。立项的同时。我们针对该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在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的生产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共进行了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形成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在交付客户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医疗器械用塑胶部件、橡胶部件和硅胶部件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1、范围 Xxxx是在中外经络治疗方法、传统和现代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集微电脑模拟控制、治疗电极于一体。本产品适用于乳腺疾病的镇痛治疗和消炎。 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 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2、职责与权限 本风险活动参加人员及职责见下表:

3.1生产部、质检部、市场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经风险分析判断出的危害进行发 生概率与损害严重度的分析,最后根据本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保存好评价记录。 3.2以下是为本次风险管理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其中损害的严重度采用定性 分析,损害发生的概率采用半定量分析,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以4×6三分区矩阵图表示。 3.2.1损害的严重度水平 3.2.2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3.2.3风险评价准则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3.3在经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判断出的产品所有的风险均应采取合理可 行的措施降至可接受区,当风险被判断为不可接受时,应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风险还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设计应放弃。 3.4对损害概率不能加以估计的危害处境,应编写一个危害的可能后果清单以用 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采取合理可行降低法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对于无法降低的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危害可接受,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风险不可接受。 3.5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3.6受益必须大于风险才能判断为可接受。 4、风险控制 4.1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4.2对于经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在设计开发阶段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消除特定的危害; --降低损害的发生概率;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模版)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模版) 风险管理报告(模版)编写:风险管理参加人员:日期:年月日评审: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盖章)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第三章风险可接受准则 第四章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第五章判定可预见的危害、危害分析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 第六章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 第七章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第八章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第九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第一章概述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按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类型列举相关标准,以下标准为举例)1)YY0316-xx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注册产品标准(XXXX YZB/国XXXX-xx)3)其他标准 1、2产品的有关资料1)使用说明书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XXXX产品在上市后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批量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适应症:禁忌症: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XXXX产品于20XX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指定了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X,版本号XX)。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参加人员及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基于制造商决定可接受风险方针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等内容。X XXX产品于20XX年开始批量生产,未发生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变更(或者发生了XXXX方面的变更,公司已针对变更情况制订了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了风险评估及纠正)。

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

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与评价的关系 徐研偌 徐研偌:(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处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报告作用的论述,提出风险管理报告在医疗器械评价系统中的作用的论 点和风险管理报告应具备分析充分性、控制彻底性和风险 逻辑关系的论点。 关键词: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评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device Risk Management & Evaluation Xu YanRuo:(EX)Shanghai SFDA Medical Device Safety Inspection Abstract: Through discourse the use of medical device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report ,provide the argument that the use of risk management report in the medical devi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report should have adequacy , complete control and risk logical relationship . Key word : medical device , risk management , evaluation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是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由此带来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从医疗器械行业产生,每一个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制造,就是不断在为降低风险而进行技术的改进和生产的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文档模板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风险管理文档 产品名称:

目录 风险管理计划 (1) 1 范围 (1) 2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1) 3 风险分析 (1) 4 风险评价(含有可接受性准则) (2) 5 风险控制 (5) 6 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 (6) 7 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 (6) 8 综合剩余风险分析 (7) 9 风险管理报告 (8) 10 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活动 (8) 风险分析记录 (1) 1 产品描述 (1)

2 概述 (1) 3 风险分析人员 (1) 4 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 (1) 5 危害的判定 (14) 风险评价记录 (1) 1 产品描述 (1) 2 概述 (1) 3 步骤 (1) 3.1 损害发生概率的分析 (1) 3.2 损害发生严重度的分析 (1) 3.3 风险可接受性判断 (2) 风险控制记录 (1) 1 产品描述 (1) 2 概述 (1) 3 步骤 (1)

3.1 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1) 3.1.1 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1) 3.1.2 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1) 3.1.3 安全性信息。 (1) 3.2 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FMEA、FMECA,对于与产品安全性 相关的失效模式,按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 风险控制,以下是FMEA、FMECA技术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1 3.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2) 3.4 风险/受益分析 (2) 3.5 风险控制的完整性 (2)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记录 (1) 1 产品描述 (1) 2 概述 (1) 3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 (1)

有源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有源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XXX型XX诊断仪)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4)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5)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7) 附录1 (8) 附录2 (9) 附录3 (13) 附录4 (16)

第一章综述 1产品简介 XXX型XX诊断仪其工作原理、产品组成、产品功能……。 (产品外形示意图) 2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XXX型XX诊断仪于20XX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XXX型XX诊断仪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XXX型XX诊断仪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1 风险可接受准则 见附件1 2 风险管理文档 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XXX型XX诊断仪安全性特征问题清单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初始危害判断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分析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风险评价表、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 3 相关法规 …… 关于执行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8]314号) …… 4相关标准 GB 9706.1-2007 GB 9706.15-1999 YY 0505-2005 …… 5相关文件和记录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工艺、DFMEA表XXXXX、PFMEA表XXXXX等)……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学习后总结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学习后的一些认识医疗器械是与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品。 医疗器械风险是指医疗器械损害发生概率与医疗器械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医疗器械的风险可能引发对人体的伤害甚至死亡的损害,或对社会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坏,因此必须对医疗器械实施风险管理,将医疗器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法规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很多国家政府已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做了强制性要求贯彻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十分注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2008年4月25日发布行业标准YY/T 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风险管理的要求,阐明了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范围涉及医疗器械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领域,强调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安装,使用直至停用和报废处置的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 2014年12月29日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下面就培训后所掌握的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通用要求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流程做一简单总结。 首先说明一下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价体系的关系,风险管理可以单独建立质量体系,也可以将风险管理体系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这样做的效率会更高,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再是风险管理的通用要求,这些通用要求非常重要,主要是针对医疗器制造商提出的,其他相关机构,部门和单位熟悉这些通用要求也是必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通用要求: 1、首先是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要求,制造商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立、形成文件和保持一个持续的过程,用以判定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相关的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视上述控制的有效性。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要素: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生产和生产后的信息。不同的医疗器械生命周期阶段,风险管理要素的侧重点可能不同,有些风险管理活动可能还需要重复的执行。 2、对“最高管理者”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为风险管理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设施,设备和技术等,有必要时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最高管理者应为风险管理分配可以胜任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而且要规定一个如何决策风险可接受性的方针,并形成文件,适时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进行评审,以了解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及时做出改进决策。 3、对“风险管理人员资格”的要求,执行风险管理任务的人员,应具有赋与他们的任务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适当时,应包括特定医疗器械及其使用的知识和经验、有关的技术或风险管理技术,并保持适当的资格鉴定记录。 4、对“风险管理计划”的要求,由于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生产企业应对每一类型或型号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进行精心组织和策划,建立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应是风险管理文档的一部分。此计划至少要包括: a.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范围, b,职责和权限分配;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产品在生产和使用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受到识别、评估,从而制定、实施适应的应对措施,并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风险损害发生的概率。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风险管理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制订一个决策可接受风险的准则,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分配有资格的 人员。 3.2技术部负责策划风险管理过程,并组织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评价、控制等活动。 3.3技术部依据风险可接受准则,最终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并最终形成风险管理报告。4内容 4.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建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由于风险管理贯穿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 程,因此,风险管理小组应该包括医学专家、生产、技术、质检、销售、产品使用 以及能够获得产品使用信息的相关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医学专家。 4.2风险管理流程 4.2.1风险分析 包括预期用途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断和危害的判定。 4.2.2风险评价 包括分析损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并对风险可接受性进行判断。 4.2.3风险控制 包括方案分析、控制措施和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4.2.4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包括综合剩余风险评价和决定需公开的剩余风险信息。 4.2.5生产后信息 收集、评审生产后信息。 4.3风险管理计划 4.3.1技术部负责编制公司产品的《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应包括: ◆计划范围——判断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医疗器械和寿命周期阶段;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

◆综合剩余风险分析; ◆与收集和评审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相关的活动。 如在产品寿命周期内计划有所改变,要保留更改的记录。 4.3.2技术部负责保管风险管理的文档,包括: ◆公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风险活动的记录; ◆风险管理所引用的国际标准的相关文件。 4.4风险分析 4.4.1风险分析过程是一个风险信息的收集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分级、归纳;4.4.2风险分析必须基于事实、理论。这方面既涉及到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风险控制范围, 也涉及到产品本身的实际特点。因此,提出的损害应该进行分类,并列举出产生这些损害的原因有哪些,这些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概率。这些数据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生产事故、医疗事故等信息得出的具有依据的结论。各个专业进行的风险分析必须形成记录,引用的文献资料应该能够得到证实; 4.4.3对于分险分析,可以参照YY0316-2008标准附录C提供的参考思路进行分析。但这 只是一个线索参考,针对一个具体的产品,必须十分清楚产品的生产环境、工艺过程、人员素质、使用环境、使用对象的素质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4.4.4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各个专业的风险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审定,制定出风险管理需要 解决的风险类型; 4.4.5制定可以接受的风险控制水平; 4.4.6根据总的风险分析结果,逐条制定适应的解决措施,并对采取了这些措施后,风险 的损害程度或者损害发生的概率是否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4.7根据上述制定的解决措施,在相应的工艺文件中作为产品风险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控 制。必要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模拟风险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解决措施的实际效果,根据验证的结果重新对风险分析进行完善补充; 4.4.8形成风险管理报告,作为法规要求的新产品注册文件资料。 4.5风险控制 4.5.1降低风险 当需要降低风险时,可按本程序中4.5.2~4.5.7条款的内容执行,使每个危害相关的剩余风险被判定为是可接受的。 4.5.2方案分析,确定控制措施,措施可包括: ◆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产品本身或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告知安全信息。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

1、目的 本程序依据ISO14971:2007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要求,规定了与我公司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过期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对于已生产的和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定义 无 4、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评审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以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有效性,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 4.2 品管部负责体系性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的组织实施,控制以及相关记录的汇总。 4.3 其他部门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的组织实施,完成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售后信息的收集;售后信息由销售部收集相关客户反馈的信息,以品管部为主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和整理风险管理报告,并监控实施的有效性。 5、内容 4.1人员资格 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由管理部、项目部、生产部和品管部的负责人担任,必要时可增加车间的相关生产人员以及业务部的相关业务人员。 4.2风险管理计划

4.2.1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该项计划应包括: 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医疗器械和寿命周期阶段;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验证活动; 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见《产品风险管理计划》 4.2.2如果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计划有更改,更改的记录应保持在相应的风险管理文件中。 4.3风险管理档案 4.3.1品管部针对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出和保持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提供每一个判定危害的追溯性信息,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任何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估计。 4.3.2风险管理档案包括所有与风险管理各阶段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更新的文件和记录依照《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办理相关事宜。定期查看风险管理档案检查其符合性。 4.4 风险分析 4.4.1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产品寿命周期所存在的风险及其水平进行分析。 4.4.2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对于所考虑的特定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小组应根据预期用途和任何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将所有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填写《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表》。 4.4.3风险管理小组编写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清单。风险管理小组利用可得的资料或数据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估计相关的风险。 4.5. 风险评价 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应使用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准则,决定其估计的一个或多个风险是否低到不需要再予以降低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方案分析到产生的其他危害给出

谈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法规要求

谈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法 规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法规要求 【作者】王兰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北京100810) 【摘要】在分析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中风险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对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进一步推进实施风险管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医疗器械;监管法规;风险管理 Discussions on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Device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Writer】 WANG Lan-m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Devices,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810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s for risk management in current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in China were review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were given. 【Key words】Medical Devic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Risk Management 医疗器械作为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的特殊产品,普遍存在着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人体伤害的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一种医疗器械被批准上市,只是表明基于现有认识水平其风险小于获益,即其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管理是使产品的风险—获益平衡达到最优化的过程,是保障产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我国现有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中的风险管理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进一步推进实施风险管理进行初步讨论。 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航空工业,医疗器械也是较早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工业产品门类之一。世界上最早对医疗器械提出风险管理应用要求的标准是EN1441:1997,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10工作组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SC 62A工作组联合将该标准进行更新,发布了ISO14971-1:1998标准,在2000年后又进行了修订,相继发布了2000版、2007版,成为国际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的公认准则。 我国在2000年等同转化ISO14971-1:1998,发布了YY/T0316-2000《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003年等同转化ISO14971:2000,发布了YY/T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008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该标准等同转化自ISO14971:2007,代 [1] 替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文档模板

风险管理文档产品名称:

目录 风险管理计划 (1) 1范围 (1) 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1) 3风险分析 (1) 4风险评价(含有可接受性准则) (2) 5风险控制 (3) 6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 (3) 7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 (3) 8综合剩余风险分析 (4) 9风险管理报告 (4) 10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活动 (5) 风险分析记录 (1) 1产品描述 (1) 2概述 (1) 3风险分析人员 (1) 4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 (1) 5危害的判定 (7) 风险评价记录 (1) 1产品描述 (1) 2概述 (1) 3步骤 (1) 3.1损害发生概率的分析 (1)

3.2损害发生严重度的分析 (1) 3.3风险可接受性判断 (1) 风险控制记录 (1) 1产品描述 (1) 2概述 (1) 3步骤 (1) 3.1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1) 3.1.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1) 3.1.2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1) 3.1.3安全性信息。 (1) 3.2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FMEA、FMECA,对于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失效模式,按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以下是FMEA、FMECA 技术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 (1) 3.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1) 3.4风险/受益分析 (1) 3.5风险控制的完整性 (1)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记录 (1) 1产品描述 (1) 2概述 (1) 3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 (1) 4需公开的剩余风险信息 (1) 风险管理报告 (1) 第一章综述 (1) 1产品简介 (1)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 (1)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本程序依据YY/0316-2008的要求,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同时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对于已经发布的和在进行临床评估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3.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负责人,负责: ●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 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办公室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 理过程持续有效; ●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或授权管 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 ●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批; ●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 3.3 办公室 办公室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 ●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 ●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 ●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 ●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归口管理工作。 3.4公司质量技术部 ●负责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对已上市产品,公司质量技术部应指定一名产品负责人; ●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相关记录的汇总; ●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 3.5 采购部 ●提供采购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 ●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3.6 生产部 ●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3.7 销售部 ●参与对售出产品的质量跟踪,并反馈相关信息;

2020年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 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非眼科光学诊断和治疗设备、器具除外),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高频仪器设备,物理质量设备,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X射线附属及部件,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手术室、急诊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医用软件,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不含体外诊断试剂)销售 批准: 批准日期:20xx年x月x日 xxx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2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3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4 第五章附录1------------------------------------------------------------- ----------5 附录2-------------------------------------------------------------------------6 附录3-------------------------------------------------------------------------7 附录4-------------------------------------------------------------------------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编制人: 编制日期:

风险管理计划 1、范围: 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2.1总经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 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2.2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 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 2.3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从产品实现的角度分析所有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以及生 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技术部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 2.4技术部和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2.5办公室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工作。 3、风险分析 3.1参加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 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2008附录E.1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3.2风险分析内容包括: 1)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 2)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 3)损害的严重度 3.3在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了解较少,采用PHA(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范例

风险管理报告 (ISO13485-2016/ YY/T0316:2016) 第一章综述 1.0产品简介 2.0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于XXXX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的同时,我们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 在产品的设计和项目开发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共进行了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形成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 3.0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0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1.风险可接受性准则 1)严重度评价原则 为每项危害所估计的严重度均可以1、2、3、4分类号的形式记录在风险管理表格的“严重度S栏内,并分别注明有无相应控制措施。损害程度一般并不取决于其产生原因,但也有例外。因此对每一项危害-原因项均须分别注明损害严重度。 如果损害严重度在不同情况下也分别不同,则所取值应为其一般会出现的最该程度。

2)每项危害的潜在原因判定 小组全体成员首先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直观地寻找潜在原因。必要时,需进行关键元器件或时间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或故障分析(FTA)。 寻找到的危害原因,记录在风险管理表格的“原因和辅因”栏内,并用“C”标识。 3)发生概率的评价准则 对危害的潜在原因应估计其发生概率。有关的信息源为: 类似产品的使用经验(如:维修统计数据); 已经认可的技术规范; 自身使用寿命调查; 专家判断。 发生概率评定表,可分为六级: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注册版)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XXXXX调整仪 批准: 批准日期: Xxxxx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综述-------------------------------------------------------------------------1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2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3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4 第五章附录1-----------------------------------------------------------------------5 附录2-------------------------------------------------------------------------6 附录3-------------------------------------------------------------------------7 附录4-------------------------------------------------------------------------8

第一章综述 1.产品简介 XXXXX调整仪是以现代物理治疗学理论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经络穴位理论为基础,以经穴物理治疗方法,作用于相关经络穴位上,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等病症的产品。本品由主机、治疗电极和相应输出线组成。具有疏通经络,镇痛解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作用。2.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XXXXX调整仪是XXXXX有限公司与有关技术专家合作项目,于2010年开始 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XXXXX调整仪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 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以及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 进行了安排。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XXXXX调整仪在贯彻国标GB/T 9706.1-2007 及国标GB 7247.1-2001标准,对产品安全性部分按国标的要求进行了修订后的 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评价,证实对产品的风险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 范围内。 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职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