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海南岛的火山石(浮石)的介绍:

浮石又叫轻石,是一种浅色的多孔的玻璃质岩石。它是岩浆喷发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逸出膨胀而形成的。根据其喷发物形状和大小,叫法上有所区别。从豆粒大小到蛋大小的叫火山渣、比豆小的叫火山灰。浮石是酸性火山岩.硬度为6,密度小于lg/cm3,能漂浮于水面;保温隔热良好;多孔而间壁锋利。化学活性高,吸附性强,在水硬性激发剂作用下有明显水硬胶凝性质。浮石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大体上501占65%—75%, Al0i9%—12%, Cao, Mgo, Fe2O3之和为30%左右

玄武岩,属于火山岩的一种,为火山爆发溢流的岩浆冷凝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是一种密度较大、硬度较高、蜂窝气孔洞分布细致、均匀、无色差、低放射性的青灰色优质基性火山岩石。以上是一种情况。

麦饭石

麦饭石的历史

麦饭石首次使用的是在中国,距离现在1300年前的北齐,有位叫马柌明的人,他把一种石头有大火烧红后丢在醋里,然后捞出醋里剥落下来石头的碎片,晒干后捻成粉末,再和醋调和,涂抹毒疮和皮肤病,效果很好。那以后大家开始注意他了,这种石头呈土黄或青灰色,但是石头表面都有一颗颗白色的颗粒,很象大麦饭团,所以,大家称之为麦饭石了。

公元11世纪(大约是1061年)宋朝的《本草图经》把麦饭石作为药石记载下来。大约在距今800年前,宋代医学家李迅对麦饭石的生境与特征有过较详尽的描述:“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此外,中国1921年和1969年出版的《中华医学大辞典》,1953年出版的《普济方》,195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和近年出版的《李时珍研究》等书中,对麦饭石均有记述。

清朝时候,麦饭石没有名气,连药膏都不流行了,麦饭石就这样销声匿迹了400年来,究竟是何原因,从史料上已很难考证,只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时有中岳山人吕子华世传秘方麦饭石膏,治皮肤痈疽,背疮甚效。河南一地方绅士要索为己有,吕子华拒而不献。这个绅士又勾结河南地方官吏,以重刑逼之,吕子华宁死不传,惨遭其害。后业医者闻之无不骇惧,故而对麦饭石弃而不用。久而久之,后人知其名,无其药。知其药不识其石,麦饭石因此而不见于记载。而50年代末,日本曾发现麦饭石,是因为岐阜县有位苦于心瓣膜症的人,村里传说山上的石头功效异常,所以他将一切生活用水都用该石头处理。后来,病症不知不觉消失了,心脏竟然恢复正常,于是他将石头拿到研究所里,从而引发了

科学的研究。掀起了麦饭石的热潮。

在日本现有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麦饭石研究会等组织,麦饭石被广泛应用于饮水净化与污水处理,制成人工矿泉水,用于食品饮料或沐浴强身。认为饮用麦饭石水,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循环,有助于排除因环境污染而蓄积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使细胞净化。长期饮用可收到延年益寿之效。因此,日本人把麦饭石誉为“细胞洗涤剂”。此外,日本在蔬菜水果保鲜、动物养殖、植物栽培、冰箱除臭等方面也应用麦饭石。此外,美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也已同中国在开发中华麦饭石方面进行经济和技术贸易合作。

中国科委也十分重视麦饭石的研究开发工作,于一九九O年完成《开发麦饭石基础性研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麦饭石的发展应用在中国也正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麦饭石的矿物特性

1、从结构上来看麦饭石

使用麦饭石及其粉末,水浸出物,为什么保存时间长,为什么能吸附细菌类。对此,岐阜药科大学的大野武男教授提出了下面的学说:

麦饭石中所含的铝硅酸盐类(长石),其化学组成是,KAlSi3O8、NaAlSi3O8、或者CaAl2Si2O8、MgAl2Si2O8等,其中的二氧化硅SiO2是具有SiO4的正四面体,呈三次方的立体构造。而且,在其构造的一部分中,铝通过氧桥配位,如图所示的嵌入状态结构。

对色素和细菌的吸附,可以认为是与色素分子中的带(+)电荷的氮原子、细菌蛋白质中同样的带(+)电荷的氮原子之间的结合。特别是细菌,菌体具有无数个-N+,和麦饭石中多数个-SiO-发生多重结合,表现为捕捉菌体的吸附现象。再加之麦饭石的长石,由于风化和溶解,变成极多孔质状态,与一般的长石比较,-SiO-原子团增加的非常多,表现出显著的吸附作用。

麦饭石中的原子团{-SiO-······-N+-}

{-SiO-······-N+-}

{-SiO-······-N+-}细菌蛋白质

{-SiO-······-N+-}

如果将麦饭石研成粉末,离子溶出和吸附作用增强。这一现象也可以用上述的假说来说明和理解。也就是说,可以认为麦饭石中-SiO-的游离基用多余的结合点与氮原子结合,因此抑制了细菌等的活动。

2、从电子学角度来看麦饭石

物质成为离子或“离子化”的现象,多是在水溶液中发生,这也是电解在阳极上发生的现象之一。对离子来说,应该考虑是氧作用、+电荷增加,发生“电解氧化”;还是氢作用、一电荷增加的“电解还原”。一般,我们使用的饮用水,接近中性,溶解的物质也极少。在了解水的性质基础上,浓度为溶质,克当量的水溶液的电导度是在此浓度略微增加,在稀释到某一浓度,电导度达到一定值,稀释的程度用1克当量的电解质所产生的离子增加值,或用离子原来能力的值来表示之。由“当量电导度”、用麦饭石处理的水,由于胶体状态成水胶化的SiO2等物质溶出,对于这种固体粒子的存在,并不妨碍测定水溶液的电位差便可以看出化学亲和力和浓度积(浓度)。

根据欧姆定律,“发生的电位差* 消耗的电流=水”的活度,由已知标准电位的水和麦饭石处理水的电位差,水的活度和溶液中+、-离子的输送电量的比例,“轮率Transpot Number”相对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子把电压增加时,多数的粒子向阳极移动的现象,即离子在水中与水结合的现象为,“水和作用”。麦饭石处理水的水和作用非常大。换言之,麦饭石处理水,变成了带+的、-电原子团多的水。迄今为止,对于许多未搞清楚,未理解的效果,将逐渐地在电子工业方面被搞清,可以说看到光明吧。

◎麦饭石的效用

麦饭石的四个作用:

作为药石的麦饭石“有治癌、一切肿疱、脓疮、皮肤病、镇痛的效果”。在外用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这种药石的用途,不仅作为外用药,还可用来作为制成内服药丸时,醇化或活性化水的过滤材料。用这种麦饭石的水调制成的丸药,可以存放较长的时间,霉菌不易繁殖,以保持纯正中药的品质。麦饭石不仅很早就作为治疗皮肤病疗效高的药石来使用,而且很早就被评价为可以使水活性化的物质。换言之,麦饭石一旦放入水中就不只是溶出矿物质,而且有使水活性化的作用。这些方面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下面四点。

(1)吸附力强

所谓吸附乃是具有多孔性、巨大表面积的固体全部溶化作用,而发生化学的、物理的反应。麦饭石作为触媒剂和水作用时,有下面两种情况:

物理的吸附#是把触剂(介质)表面吸附的原子吸过来,成为+离子和-离子的作用,吸附作用受粒度、离子化、温度三个因素影响。

化学的吸附#是分子间的溶剂作用,使其分解成为+离子和-离子。分解中的原子、离子,被吸附在其他物质上。

这种吸附有一个中子耦合和二个电子耦合,麦饭石是二个电子耦合。

麦饭石作为中药对皮肤病,特别是拔脓,效果很好。麦饭石是多孔性的,吸附能力很强,因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从这点来考虑,是容易理解的。

在前面介绍的麦饭石微细粉末的电子显微镜照像中,已确认是海绵状多孔性的,是其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说,因多孔性,那么表面就非常大,由于长石部分风化,成高岭土状等,故始终保持很强的吸附作用、交换作用。

麦饭石吸附能力非常强的这一特性,由许多实验得到了证实。

例如,应用在亚甲蓝色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碘、过剩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的吸附力试验方法时,对麦饭石、粉末活性碳、药用碳、骨碳末吸附力比较试验,把二次、三次、数次逐一比较就可清楚地看到,麦饭石的吸附能力强。

这个试验结果如下表

吸附力最好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1、麦饭石粉末13.00 13.27 13.24

2.麦饭石颗粒1

3.20 13.20 13.22

3、粉末活性炭13.15 13.17 13.14

4.药用炭13.52 12.85 13.00

5、骨炭末13.82 12.95 12.90

(2)溶出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们对维持生命的饮料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事实随着近年来对矿物质的研究,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在饮料水中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可以改善水质,也有抑制细菌和吸附有机物质的作用。因此,当将麦饭石投入水中时,可将水中的游离氯和杂质、有机物、杂菌等吸附、分解,而供给水中以矿物质。因此,能防止水腐败,得到优质水。静菌状态:细菌类的活动被抑制,处于静止状态。所谓制菌作用是使细菌类的增殖停止的作用。

(3)调整水质

以铁,镁,氟等矿物质而论,当水中不存在时它则溶出,相反,水中存在过多时它则吸附。这种作用与PH有关,除了过于酸性和过于碱性的水以外,往净水中投入麦饭石,在多数情况(碱性)时采用投入方式,在少数情况(酸性)时采用循环方式可使水接近中性。而且,使水在麦饭石层循环几次后,即使是水量较大,也能调节PH。

注:由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能吸附略微过多的Mg(亦即溶出少),而对铁、锰等也表现出同样的现象。从这一事实来看,麦饭石在水中的缓冲作用就可以理解了。

(4)使水中溶解氧量丰富

麦饭石对需氧生物体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从麦饭石的这种作用来看,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机能调节有密切的关系。据研究表明,麦饭石可能与生命起源有关。

麦饭石对水的净化作用

麦饭石是一种中性碱半火成岩,接近于火山岩。

麦饭石的特性:

a.多孔

b.吸附性强及净化水功能

c.麦饭石中包含的天然矿物质易于释放

从麦饭石上无数的小孔中释放出氧。

通过吸收漂白粉和其它有毒物质净化水。

麦饭石中散发出的钙、铁、钠等矿物质可改良饮用水。

通过自来水试验可以看出麦饭石清除漂白粉的功能

自来水20分钟后40分钟后60分钟后80分钟后100分钟后

0.5ppm 0.3ppm 0.2ppm 0.1ppm 0.05ppm 已探测不到

麦饭石的功效:

a.麦饭石散发出的天然矿物质能够吸收自来水中的氯,并清除水中漂白粉的味道,将自来水矿化为可口的矿泉水。

b.由于麦饭石多孔,可作除臭剂使用。

c.净化鱼塘中的水。

d.保存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麦饭石对家畜的作用

使用麦饭石可使家畜变得更健壮。

通过对麦饭石粉的分析和分解发现,麦饭石由25000多种成分组成。

麦饭石的作用有很好的口感,可以增加产奶量,防止饲养失调,减轻排泄物的气味,(确保)有助于家畜的健壮。

麦饭石活化水对家畜饲养的作用。

用作肉牛、奶牛和猪饲料作用

1、提高身体及血液中PH值,改善肠功能,提高饲料质量标准。

2、预防腹泻和胀气。

3、提高产奶量和奶的质量。

4、加入麦饭石后家畜进食更好。

5、提高肉的质量。

6、防止出现酸度过高或劣质的牛奶。

7、麦饭石可以吸收肠内的异味,消除排泄物的恶臭。这样,苍蝇的数量会减少,有益于动物的健康。

对家禽的作用

1、死亡率降低

2、防止腹泻

3、确保肠功能正常

4、防止出现肠胀气

5、提高肉的质量,减少脂肪含量

6、提高所需饲料的质量

7、防止家禽过分紧张和彼此啄食

8、消除排泄物异味。

麦饭石可改良土壤

在21世纪建立起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畜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某种作证实了麦饭石对水和土壤的活化作用。因为麦饭石能够稳定和提高、平衡土壤的物理机能,所以它比其它土壤改良剂更有优势。正因为这样,麦饭石对室外种植白菜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使用麦饭石可以减少化肥、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并可经济、有效地改善土质,保护环境。

a.促进草地的生长。

b.加快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质量,增加产量

c.降低和吸收残佘农药,确保农作物可发安全食用

d.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剂,活化矿物质

e.是鸡、牛、猪等家畜有效的食品添加剂

1.减少化肥使用,保证草地生长

2.加快农作物、花、水果的生长,提高作物的质量

3.麦饭石对猪、牛、鸡等家畜的神奇功效

麦饭石对禽畜的生长有很大作用。例如:鸡既可饮用麦饭石活化水又可在鸡饲料中添加麦饭石。它还可以提高肉、蛋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减轻畜栏中的异味。在奶牛饲料中添加麦饭石可以保持其肠胃健康,增加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防止饲养失调等。

所有这些功效的存在是因为麦饭石能释放出牛所缺乏的并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微量无素(矿物质)。

麦饭石对皮炎的作用

麦饭石对接触性皮炎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麦饭石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脱水硅酸的火山岩,属于石英斑岩类。可以治疗"皮肤病、肿胀、皮疥、皮外伤等"。

患者对麦饭石所做的一些肯定

a.沐浴后搔痒立即减轻

b.对腿部皮肤干燥特别有效

c.使用后第二天就惊奇地发现麦饭石粉对皮肤干燥的疗效

d.干燥的皮肤脱落,其它的皮肤变得光滑

e.因为先后搔痒减轻,我的孩子称这是"神奇的沐浴"

f.我从未用过如此有效的产品,请继续向我们推荐安全、洁净的产品

g.麦饭石粉与其它浴盐相比更湿润

h.我真希望早一点知道麦饭石,这样我的孩子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痛苦了

i.我不用麦饭石粉时,感毒性皮炎变得严重了

k.我的祖父没有皮炎,但用后皮肤变得很光滑

l.麦饭石一定还有其它的功效

关于麦饭石的其它评论:

a.这种沐浴方式很有效

b.沐浴后身体不易冷却

c.它在热水中不溶解,但我已经习惯了表面积是活性炭20000倍的麦饭石可以吸附如氯、三甲烷、细菌等多种有毒物质,它还可以释放出红外线,分解水分子使皮肤更易吸收,还可以保湿,提供热量,消炎以及清除毒素。

此外,麦饭石对防止食用油变质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麦饭石作为矿物质的特性

麦饭石的构成

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麦饭石被认为是5000-7550万年前火山喷射出的熔岩埋于地下,经过火山的高湿、炎热春天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地壳变动所产生的压力而形成。由此可以推断,麦饭石产于火山地带。

麦饭石被许多企业用于净水器或生物,物理过滤装置。在农业和园艺业中使用麦饭石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麦饭石作为牛、猪、鸡的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家畜的健康生长。

麦饭石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医学文献上,2000多年来,麦饭石一直被用于治疗皮肤病、创伤和作解毒剂用。

麦饭石既可内服也可外敷。直到近年来才对麦饭石的成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表明,麦饭石在水中作为催化剂的作用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麦饭石的强吸附性和释放矿物质的特性,它可以用来活化、净化水并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麦饭石提供优质、安全饮用水的功效受到了多方的关注。

麦饭石的详细说明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麦饭石上有很多孔,这是麦饭石显著的外观性之一。一克麦饭石的表面积达到几百平方米,是同量活性碳的20000倍。麦饭石能够吸收、分解、清除各种物质,如:胺、氯、汞、镉、氰、白葡萄球菌、结肠杆菌(包括0-157)、细菌及各种病菌。

麦饭石对清除各种化学毒素特别有效。

麦饭石还可以利用自身成分通过吸收、分解的方法电离有毒物质。释放矿物质并平衡矿物质数量,麦饭石能够在水中散发出人体必不可少的各种矿物质。通过吸收多余的矿物质或释放矿物质补充其不足,麦饭石可以平衡矿物质的数量。麦饭石释放的各种微量元素如:钾、磷、铁、磺、锰、镁等,这些物质对酶和荷尔蒙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麦饭石释放多种矿物质的原因是它由24000多种成分组成,这是麦饭石最显著的特征。

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红外线。

麦饭石含有大量锆石,能够释放出a射线或红外线。众所周知,红外线有很多作用,其中一项是分解水分子并通过增加氧离子来活化水。水分子比例越大,人体对水的吸收越好。锆石对促进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麦饭石的其他功用

1、麦饭石与饮酒

已经介绍过,饮酒中加入少量麦饭石,可以吸附酒中的杂醇油,改善酒的风味,这是大野博士的研究结果。以前,以“清酒添加石头,可防醉酒的引人注目的广告而贩卖清酒,实际上就是麦饭石所含的主要成分。”

2、麦饭石与酿造

关于前面讲的用于饮酒问题,也可以考虑将麦饭石水用于酿造。岐阜药科大学的麦饭石研究机构发表的“浸过麦饭石的水会变成适于酿造用的水,所以也可以考虑在这方面的利用”,这是很有意义的。

3、麦饭石与脱臭

麦饭石的吸引力,也体现在对于味的吸附方面。通过实验证明,麦饭石的脱臭能力与市售的各种脱臭剂相比,其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

4、麦饭石与刷牙

这是将麦饭石精制,进行超微粒加工,将其混入牙膏中,可制成药用牙膏。已经证明其有除去烟油子,防止口臭,防止和治愈牙床脓漏的作用。

5、麦饭石与吸烟

实验证明,在滤嘴中加入麦饭石的小粒,可不改变烟的滋味,而滤去尼古丁、焦油。除去率以麦饭石的为100%,水过滤是32.35%,活性炭过滤是67.25%,麦饭石过滤最佳。

6、麦饭石与污物处理

利用麦饭石的吸附能力,可处理工厂排出的有机污水和污物。

7、麦饭石与人工矿泉

日本生命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出麦饭石活性化水装置。即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利用麦饭石中的矿物质,即有用于大型浴池的装置,还有在家庭中使用的小型装置。这些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节约能源使用的是连续供给的活性化水,一年之内不用换热水;节约燃料20-30%。节约用水和劳动强度,用后不排水,只需补充用掉的水。可节约用水80%以上,下水道费也减少;浴池和周围的清扫也大为减轻,节约劳动强度50%。应用这种装置洗澡,能收到矿泉的效果。使肌肉有光泽并延缓老化,从身体内部感到温暖,按摩作用明显,消除疲劳。

使用超声波处理的麦饭石水浴,可以迅速缓解人体筋肉的疲劳。泡中发出的超声波:16000兆周以上的超声波,可使水温上升,清除脏污,产生自然的按摩效果,促进人体的舒适感。这种超声波浴可以起到温暖、按摩和洗涤三种效应,从而可

以解除人体的疲劳。

温暖效益:超声波一接触人体,便在人体内产生一种热能,并渗透于人体内的各部分。由于这种舒适的刺激,使人浴后发暖,促进血液流通及胃肠蠕动,缓解神经与筋肉的疼痛程度,具有恢复疲劳的效果。

按摩效应:由于超声波的振动,因而产生按摩作用。这一效果可以解除肩部及身体各部筋肉的疲劳。

洗涤效应:由于超声波可以对附着于皮肤的污垢与脂肪起乳化作用,从而促进了人体皮肤表面污垢的清除,更有效地收到洗涤效果。

同时使用超声波麦饭石水浴,还可以清除浴盆壁,在一般情况下,浴盆壁容易结垢,清扫困难,而将超声波处理的麦饭石水的蛇形管插入浴盆中部,使之发生气泡,则会起到清除浴盆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搅拌作用。

麦饭石在人工矿泉水中的作用

人类出现于地球,迄今大约已经历了30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面水和地下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泉水是人类饮食用水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各种条件的改变,能够饮食到天然矿泉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由于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有害因素。人们为了减少有害物质污染水源而可能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渴望能喝到天然矿泉水。许多国家的食品工业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以瓶装销售矿泉水饮料,其销售量日益增多。由于矿泉水供不应求,还有人工模拟矿泉水问世。

1985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内蒙古发现的…中华麦饭石?,经过科学家们的一系列分析鉴定与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日本誉以“神水药山”、“保健石”以及”纯真的麦饭石?等美称。据报道,中华麦饭石既有防治许多疾病的作用,又具有抗疲劳、抗乏氧、促进生长发育等保健作用。仅就目前研究所知,中华麦饭石人工矿泉水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奇特作用:水既可从这种矿石中溶出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镁、铜、锌、锰、硒、铬等;又能把水中的汞、镉、氰以及细菌和产生恶臭的物质吸附掉。与此同时,还可使水调节成为适于饮用的酸碱度。

显而易见,中华麦饭石人工矿泉水在防治疾病和保健中的高效能力,是因为它能提供给适宜数量和比例的多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许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乏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细胞中执行着极为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与细胞内功能性物质的活力,物质代谢过程、细胞活动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若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目前人们对这类营养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了解虽不甚多,但随着研究的深人,越来越认识到它对生命的重要性,是当前生物学、医学及营养学等各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

人们已经认识到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至少可以大致概括为下述几个主要方面:

它是构成组织的重要原料。如钙、磷、铁等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份。

它是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组成成分。如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磷酸和某些蛋白质中的磷与硫。

它是维持机体特殊生理功能的某些功能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运送氧的血红蛋白和参与能最代谢生物氧化过程的细胞色素酶系,铁是它们分子结构中必不可缺少的物质;钼是某些黄素酶的组成物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等等。

它是细胞中许多酶系的激活剂。如锌可激活肽酶、烯醇酶和醛缩酶:锰能激活肽酶、精氨酸酶、烯醇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它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重要因素。如钾、钠、钙、镁离子保持一定比例就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它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物质。酸性与碱性无机离子的适当配合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是维持组织细胞渗透压的物质。无机盐协同蛋白质来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在体液移动与贮留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在体内是不能合成的,但每天都要排泄出体外一些。因此,人体每天都必须从饮食中摄入以补充损失。如果不能经常给以足够的补充,则会导致细胞机能障碍和物质代谢紊乱乃至疾病的发生。另方面,也不是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当摄入量过多时,也会发生一系列有损于健康的作用,甚至毒性反应。所以微量元素营养应维持平衡。也就是说,衡量元素的摄入量,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但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有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的,尤其是过多量的摄入。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微量元素供给标准,只有一个参考国外《标准》的暂行供给量标准。

应该指出,中华麦饭石的开发与利用,是个新事物,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新领域,还有许多具有重大意义和令人感兴趣的理论及实际应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使这种“神水”、“药石”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为人民造福。

麦饭石与美容

麦饭石粉末的吸附能力,溶出矿物法的特性,对皮肤、粘膜发生作用,具有美容剂的效果。

1、使用方法

用麦饭石粉末溶液洗脸:

将麦饭石粉用水和牛乳、卵黄、化妆水等混炼,做成填充物,涂于患部;

粉末沐浴;

用提取物洗脸;

将提取物涂于患部。

通过使用,可将皮肤表面的污物和角质化皮肤,细胞多余的脂肪等吸附除去,使皮肤细胞活性增强。对普通痤疮、雀斑、夏日斑、汗疹、腋臭症、汗疮、水疱疹以及由化脓菌引起的皮肤疾患均有效。

另外,以麦饭石粉作为溶剂使用时,由于能促进新陈代谢,故也能达到美容的效果。

但是,近来看到由于种种环境变化,过敏体质者增加对于非常细的粉末也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粉末过敏)。如果希望在这种体质的人身上使用麦饭石粉末时,需要先进行试验,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才能使用。

2、精神(心理)效果

自古以来都说:“有好水的地方美人多”。这是由于良好的水质使血液新鲜、排除身体的陈旧废物,从而使脸色和皮肤的颜色充满活力。

麦饭石可以使水醇化,活性化,这已在很多实验事实中被证明。经常使用这种良质活性化的水,在精神(心理)方面起到了美容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麦饭石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麦饭石的母岩常为中、酸性岩浆岩。其化学成分除常见的Ca 、Mg 、Si 、Al 、Fe 、K 、Na 外,还有少量稀有元素、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麦饭石具有吸附性、溶解性、PH调节性、生物活性和矿化性等性能。它能吸附水中游离的金属离子。麦饭石中含Al 2 O 3 约15%, 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在水溶液中遇碱起反应降低PH 值, 遇酸起反应提高PH 值, 具有双向调节PH 的功能 . 经水泡过的麦饭石, 可溶出对人体和生物体有用的常量元素K 、Na 、Ca 、Mg 、P 及Si 、Fe 、Zn 、Cu 、Mo 、Se 、Mn 、Sr 、Ni 、V 、Co 、Li 、Cr 、I 、Ge 、Ti 等微量元素。麦饭石在水溶液中还能容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

麦饭石广泛应用医疗保健、食品、饮料以及水质净化、污水处理、防腐、防臭、保鲜、去污、瓷器制作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领域。

石膏粉简介

石膏粉是五大凝胶材料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建筑、建材、工业模具和艺术模型、化学工业及农业、食品加工和医药美容等众多应用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石膏粉根据物理成份的不同可分为:磷石膏粉、脱硫石膏粉、柠檬酸石膏粉和氟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红石膏粉、黄石膏粉、绿石膏粉、青石膏粉、白石膏粉、蓝石膏粉、彩色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物理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白云质石膏粉、粘土质石膏粉、绿泥石石膏粉、雪花石膏粉、滑石石膏粉、含砂质石膏粉和纤维石膏粉等。

石膏粉根据用途可分为:建材用石膏粉、化工用石膏粉、模具用石膏粉、食

品用石膏粉和铸造用石膏粉等。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1)与岩体的关系: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并参与成矿。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 1.基本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 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

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夏斌等(2002)指出,环太平洋可分东西两带,东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脉;西带分内带和外带,内带从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经我国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外带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板块理论建立之后,许多矿床学家试图用板块理论来解释斑岩铜矿的成因。斑岩铜矿可以在板块俯冲、碰撞和拉张环境下形成,其中,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数量最多。 从斑岩铜矿在全球的分布来看,会聚板块边缘无疑是斑岩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背景;但有研究者认为,有利于斑岩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并不是单纯的俯冲和挤压。 Richards等(Richards et al.2001)对智利北部Escondida 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讨了斑岩铜矿的控制因素,总结了有利于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因素,其中,构造背景因素包括:1.上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2.成矿域存在早期深大断裂,而且,这些断裂在应力松驰期活化张开。在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形成斑岩铜矿的现象在中国也有出现。辉钼矿Re-Os 同位素定年工作表明,中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发生在14 Ma 左右,在这一时期,该区已处于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侯增谦2003)。 三、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 1.成矿物质来源 尽管部分斑岩铜矿中存在铜来源于地层的证据,但岩浆来源的观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 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岩浆阶段和晚期大气水阶段,然而在搬运和沉淀矿石的是早期岩浆热液还是晚期来自围岩的流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论,这一分歧也扩大到金属、S以及其它组分的来源方面,特别集中在成矿元素是源自结晶岩浆还是通过对流流体从围岩中萃取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矿元素Cu源于围岩,证据出自稳定同位素、热质输运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以及围岩成矿元素降低场等方面的研究。

斑岩型矿床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 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 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大陆环境含Au岩浆系统以富B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常与矿前闪长岩密切共生。Sr-Nd-Pb同位素显示,含Au岩浆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但曾与幔源岩浆发生相互作用。金属Au部分来源于上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岩浆。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显示各具特色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其中,斑岩型Cu(-Mo,-Au)矿热液蚀变遵循Lowell and Guilbert模式;斑岩型Mo矿主要发育钙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斑岩型Pb-Zn矿主要发育绿泥石-绢云母化和绢云母-碳酸盐化,缺乏钾硅酸盐化;斑岩型Au矿强烈发育中度泥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初始为高温、高fO2、高S、富金属的岩浆水,由浅成侵位的长英质岩浆房在应力松弛环境下出溶而来,晚期有天水不同程度地混入。Cu、Mo、Pb-Zn 通常沉淀于流体分相和流体沸腾过程中,而Au则主要沉淀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钨矿(据统计有1/3的斑岩钼矿中均含钨,而所有斑岩钨矿中均含钼)、斑岩锡矿(玻俐维亚一个锡矿床,五十年代集中开采脉状富锡矿体,1979年发现斑岩中有蚀变和角砾岩化,普遍含Sn 0.2-0.3%,紧接此成矿带的秘鲁也发现了巨型的斑岩锡矿,矿石品位Sn 0 .05-0 .08%,储量约180 x106t)、斑岩金矿以及斑岩铅、锌矿床等。上述矿床在我国南岭等地区也有分布。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除Cu、MO、W、Sn、Pb、Zn外,尚可综合利用Au、Ag、Se、Te、Re等元素。

斑岩型矿床

第一章斑岩型矿床 1.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斑岩矿床: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1). 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2)含矿岩体: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3)含矿构造存在断裂、裂隙和角砾岩体; (4)矿体围岩: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5)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蚀变,范围几百-几千米。②蚀变分布具规律性,呈带分布、主要有五带。 (6)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②产于岩体中:岩体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Cp + Py +斑铜矿→、Cp +MoS→Py→、Au、Ag、Pb、Zn 多金属; 矿床基本特点:(1)矿床规模大,斑岩Cu占探明Cu储量的一半; (2)埋藏浅,易于开采; (3)矿床呈带分布,与斑岩体一同复构造控制; (4)矿石品位低,但矿化均匀分布; (5)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6)综合利用矿产多:Cu、Mo、W、Sn 、Pb、Zn、Au、Ag、Se 、Te、Be 等。 玢岩铁矿: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玢岩铁矿:指在陆相安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火山-侵入岩体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 2.斑岩型铜矿床产于何种地质构造环境?含矿岩体及矿床有何特征? 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构造环境: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含矿岩体特征: 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 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 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共同特征: 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 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 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 1、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2、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3、埋藏浅,易开采 4、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5、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 斑岩型45%、矽卡岩型21%、沉积型12%、海相火山岩型10%、铜镍硫化物矿床8%、热液型4% 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 (1)岩浆岩条件 (2)构造条件 (3)地层条件 岩浆岩条件 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 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构造条件 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钨矿(据统计有1/3的斑岩钼矿中均含钨,而所有斑岩钨矿中均含钼)、斑岩锡矿(玻俐维亚一个锡矿床,五十年代集中开采脉状富锡矿体,1979年发现斑岩中有蚀变和角砾岩化,普遍含Sn 0.2-0.3%,紧接此成矿带的秘鲁也发现了巨型的斑岩锡矿,矿石品位Sn 0 .05-0 .08%,储量约180 x106t)、斑岩金矿以及斑岩铅、锌矿床等。上述矿床在我国南岭等地区也有分布。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除Cu、MO、W、Sn、Pb、Zn外,尚可综合利用Au、Ag、Se、Te、Re等元素。 下面以斑岩铜矿为例说明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如下。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前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这些斑岩虽不完全分布于火山岩地区。但常和玄武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纹岩等钙碱性系列的喷出岩有联系,而这些火山岩往往构成断续相连长达几千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的“安山岩带”(它们绝大部分属陆相建造),受断裂凹陷带或凹陷盆地控制。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 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0.02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如黑龙江多宝山岩体)。据我国34个斑岩铜矿床及矿化点的统计,岩体出露的面积如下: 出露面积岩体数所占数量比有关矿床所占储量比 (平方公里)(个)(%)(%) <1 25 73 86.3 1-2 3 9 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