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章 种源与优树选择

第4章 种源与优树选择

第4章 种源与优树选择
第4章 种源与优树选择

第4章种源与优树选择

提要

对于分布区广的树种,种源间在生长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开展种源试验,研究地理变异,选择优良种源是林木改良计划的第一步,在林木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自然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地理变异存在温暖-寒冷、干旱-湿润变异的地理趋势。地理变异有连续变异、不连续变异、随机变异三种模式。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可能不同。根据生态条件、地理变异、行政区界、地貌等特点,对某一树种进行种子区划,限制各地所产种子的调运范围,使造林用种符合“适地适种源”的要求。种源试验方法已经规范化,其中应着重考虑采种点、采种林分和造林试验点的选择,育苗和造林都要按田间试验设计要求布置。无论是天然林,还是直播或实生苗定植的人工林,林分单株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开展优树选择,利用优树的繁殖材料建立种子园,对树木改良有一定的作用。优树选择应结合种源选择,注意选优林分的条件。候选优树生长量评定方法有三种,要根据林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评定方法。优树评定不仅要考虑生长性状,还应考虑质量性状,对候选优树应进行综合评定。

种源(provenance)、地理种源(geographic source)是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原产地(Callaham,1964;Jones等,1973;Zobel,1984)。例如将油松引种到四川阿坝,种子来自我国陕西黄陵,则属于黄陵种源。种源和种子产地(seed source)经常混称,但有些情况下,应加以区别。如将黄陵的油松引种到阿坝,再从阿坝采油松种子,栽种到西藏林芝,这些种子就产地属阿坝,就种源属黄陵。将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叫做种源试验(provenance trial)。在种源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优良的种源,称为种源选择(provenance selection)。

对一个分布区广的树种,由于纬度、经度和海拔跨度大,可能造成分布区内雨型、日照长度、热量以及土壤等生态条件的不同。由于某一树种分布区广,种内不同群体(population)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基因交流的限制,在自然选择与生态适应过程中,群体间在各种性状上发生了遗传分化,由此产生的不同群体栽植到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地理变异(geographic variation)。发生了遗传变异的群体,称为地理小种(geographic race)。

4.1 种源试验研究历史和意义

树木种内地理变异的观察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749年3月,瑞典皇家海军部报道了不同地方橡树在南部栽培试验结果,首次专门提到树木种内的地理变异以及产种地纬度与子代发育的关系,并提醒人们在造林实践中应用这种关系。与此同时,法国人H. Duhmel

du Monceu 为选择更好的军舰木材,进行了欧洲赤松种源试验。1787年,V on Wangenheim 报道了北美三个树种自然驯化的结果,强调在德国高海拔或寒冷地区造林时,必须用北纬43°-45°地区的种子,若在低海拔或温暖地方造林,则必须用北纬41°~43°的种子。由此可见,树木地理变异的概念在18世纪已形成,并开始得到应用。

19世纪初,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阐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和生物的适应性。达尔文认为,变异的原因一般应从生物体本身和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去探求。他认为,分布很广的植物,通常都有变种。一些动物学家Gloger(1833)、Bergman(1847)、Allen(1887)也论述了动物种内气候变异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促使分类学家开始描述变种,并以拉丁文命名,另一方面又促使奥地利、德国、瑞典等国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树木种源试验。

1820年,法国人De Vilmorin 开始从俄国西部、德国、瑞典、苏格兰、法国等地搜集了一批欧洲赤松种子做种源试验,并研究了他们后代在干形、冠形、分枝、树皮、针叶、芽、球果等方面的差异。1862年报道了他的试验结果,发现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很大,呈梯度变异,并认为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而在此之前,一直认为是环境影响的,是不可遗传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了比较正规的种源研究。1887年,奥地利在维也纳建立了第一个欧洲赤松种源试验林;1906-1909年,捷克斯洛伐克在李卡优卡附近建立了欧洲赤松和欧洲落叶松种源林;1913年波兰也开始了种源试验。此时期做出重要贡献的有Kientz (德国)、Ciesler(奥地利)、Schott(德国)和Engler(瑞典),其中,Engler的试验规模最大,设计更合理,他从阿尔卑斯山脉不同海拔高度搜集欧洲赤松和挪威云杉种子,分别在不同海拔地带(500-2000米)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调查了20多种性状,其结果与Ciesler和Schott的试验结果一致,即产地由南到北,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还发现,低海拔的云杉在高海拔生长了30-40年后,仍然保持着低海拔云杉的某些特征,再次证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1922年,瑞典植物学家Turreson以草本植物为材料进行了与树木种源试验相似的栽培试验,揭示了种内遗传生态分化的存在,并提出了生态型(ecotype)的概念。他强调了不连续变异,并提出这是由于自然选择压力不同造成的。1936年,瑞典学者Langlet对欧洲赤松地理变异作了充分的试验,提出了连续梯度变异的概念。1938年Haxley创造了渐变群(Cline)这个述语。他们的工作对森林生态遗传研究的发展及其在林业中的实践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以来,树木种源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多试验是以国际合作形式进行的。国际林联(IUFRO)也设有种源研究专门委员会。1908年第一次按照国际林联制定的国际种源试验计划组织了欧洲赤松种源试验,1938进一步确定了松树及云杉的种源研究,1942年确定了落叶松的种源研究,1965年制订了《产地试验研究方法标准化》(第二稿)。据初步统计,现在几乎世界上所有从事人工林研究的国家,都开展了树木种源研究,其树种已超过100个,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瑞典、前苏联、美国种源试验规模较大,如美国现已对29种针叶树和15种阔叶松进行了种源研究。欧洲各国除重视本国乡土树种的种源研究外,对引入树种如小干松、花旗松、西加云杉、白松广为研究。在非洲不少国家开展了桉、松类的种源研究;大洋洲各国对辐射松、火炬松开展了引种和种源研究;在亚洲,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开始了种源试验,后遭破坏,有系统地进行种源试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追溯种源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不同。初期的种源研究集中于阐明种源变异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着重揭示地理变异的规律性,最近三十年来,则越来越强调地理变异与林木育种的结合。

我国于1956年、1957年和1961年先后开展了杉木、马尾松、苦楝种源研究,但中途

停止了。1978年以来,种源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已开展了马尾松、云南松、黄山松、樟子松、红松、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侧柏、柚木、桉树、榆树、鹅掌楸、桤木、苦楝、香椿、臭椿、檫木、柚木、白桦、水曲柳、胡桃楸、柞树及胡枝子等30多个树种的种源研究,揭示了主要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选择出一批优良种源,划分了种源区。

开展种源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研究林木地理变异的规律性,阐明其变异模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和进化因素的关系;(2)对各造林地区确定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并为区划种子或种条的调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3)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选择、杂交育种提供数据和原始材料。上述3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种源试验可以对林业生产直接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概述如下:

1.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木材品质

德国于1925-1931年对挪威云杉、欧洲赤松、落叶松做了种源试验。32年生时,各种源材积的变幅在79~360m3/hm2。在经济收入上,优、劣种源间相差3倍。瑞典南部用波兰及前苏联白俄罗斯西部的云杉种源,20年生时,比当地种源增产约20%。澳大利亚1936~1969在昆士兰东南部莫比尔做过南洋杉种源试验,外地种源在13~18龄时平均材积增加19.3%,其中三个外地种源增产23.7%,且树干通直、材性好。

我国通过种源试验也看到种源间在生产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李书靖等(2000)对油松分布区45个种源在甘肃1 8年试验进行了总结,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黄陵、洛南、南召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5%、102 %和264% ,增产效益显著。福建南平市对8个马尾松种源作了对比,20年生时,广东、广西种源比当地增产44.2%。徐金良等(2000)对浙江省开化县林场1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的观测分析,杉木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丰产为目标,筛选出福建蒲城、建瓯、崇安、广西融水和贵州锦屏5个优良种源,与当地种源相比,材积现实增益2 8.9%~6 0.1 %(表4-1 )。

表4-1 18年生杉木优良种源增产效果

种源名称平均单株>ck(%) 平均树高>ck(%) 平均胸径>ck(%)

材积(m3)(m) (cm)

福建建瓯0.1671 60.1 14.0 10.2 17.2 21.1

福建崇安0.1630 56.1 13.9 9.4 17.1 20.4

福建蒲城0.1509 44.5 13.6 7.1 16.6 16.9

广西融水0.1416 35.6 14.2 11.8 15.8 11.3

贵州锦屏0.1346 28.9 14.2 11.8 15.4 8.5

浙江开化0.1044 12 .7 14.2

引自徐金良等(2000)

种源间在木材品质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报道。如姜笑梅等(2002)对浙江省长乐林场的湿地松18个种源的木材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极显著;管胞长度与宽度、冲击韧性差异显著,在种源水平上,进行木材气干密度、力学强度和管胞形态的种源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表4-2)。

表4-2 湿地松18个种源的木材性状测定结果

木材性状平均值最小最大

管胞长度(mm) 4.008 3.417 4.204

管胞宽度(μm)49.94 47.08 52.26

胞壁率(%) 56.88 53.27 63.04

气干密度(g/cm-3) 0.485 0.448 0.541

抗弯强度(Mpa)81.6 69.3 88.5

抗弯弹性模量(Mpa)8820 6970 11264

顺纹抗压(Mpa)38.3 34.3 42.9

冲击韧性(KJ.M-2)35.9 28.1 44.5

引自姜笑梅等(2002)

2.提高林分抗逆性

北京林业大学在侧柏种源试验中发现,在中部和南部各试验点苗木不需防寒措施都能安全越冬,在北部试验点,部分种源苗木越冬后出现枯梢。据对北京黄垡试验点侧柏不同种源3年生苗越冬受害调查,总受害率变动于59.1~100.0%,冻死率为0~93.9%。1993—1996年,对不同种源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后的枝条在温室扦插,观察生长恢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能忍受的冷冻极限低温差别很大,内蒙古包头、辽宁北镇等北部区种源经过-35℃低温冷冻,仍有80~100%的枝条具有生活力,而贵州黎平等南部区种源经过-15℃冷冻后,只有5%的枝条没有冻死(表4-3)。侧柏种源间抗旱性差异也非常显著。北京林业大学曾对两年生苗木做过盆栽断水试验,结果表明:贵州黎平种源耐旱性最差,断水第34天,苗木全部死亡,而陕西志丹种源苗木死亡率不足40%(图4-1)。

表4-3 侧柏不同种源冷冻处理后的生长恢复率(%)

种源-5oC -15oC -25oC -35oC -40oC

内蒙包头100 100 100 100 0

辽宁北镇100 100 100 80 0

山西石楼100 100 100 70 0

山东泰安100 100 90 70 0

陕西商县100 80 60 50 0

河南林县100 80 70 40 0

河南郏县70 60 40 40 0

甘肃两当80 60 50 40 0

河南确山60 60 50 30 0

贵州黎平30 5 0 0 0

图4-1 盆栽断水后第34天侧柏各种源苗木永久萎蔫百分率

汪企明等(2003)于1995年7月对1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39个种源以及6种其他

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很

大。种源间抗虫指数变动幅度为0~0.67。广东高州、信宜、英德、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5

个种源抗性最强,抗虫指数为0.67;陕西城固、陕西南郑、河南新县、湖南益阳等种源抗

性最差,抗虫指数仅0~0.08。

3.为合理制定种子区划提供依据

过去,在造林用种上,因忽视了种源的差异,常常导致造林失败。如新西兰由于应用美

国洛基山西部的黄松种源,形成大面积的小老头树;我国湖北太子山林场营造近十万亩马尾

松林,由于种源不当,建场近20年,基本未成林成材。因此,到20世纪,不少国家开始制

定种苗法,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划分种子区,或规定了种子调拨范围。如瑞典全国为欧洲赤松

划分成12个区、欧洲云杉划分为16个区;挪威全国统一划分为40个区,区内又根据海拔

划分成不同带。各国的种子区划大都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实际上自然条件不同的生态区的

群体间可能没有很大的遗传差异,而同一生态区的群体可能存在遗传差异。因此,种子区划

应以地理变异为依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根据已开展的21个树种种源试验的早期结

果,修订或重新提出了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种子调拨方案。

4.提高树木改良效果

Wright. J. W(1976)在比较各种选择方法时提出,对于分布区广的树种,种源间的差异比

单株选育1-2个世代所能取得的改良效果要大好几倍。因此,国内外普遍的作法是,首先

选择优良种源,在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单株。现在也有人提出把种源试验与优树子代测定同

时进行,以提早为生产提供良种。

过去引种中忽视种源选择,所以往往达不到引种的最佳效果。国外在引种中十分强调种

源选择,如瑞典在小干松引种中,收集121个种源在19个地点试验;新西兰到美国采集辐

射松不同种源,在全国50个地点试验;赞比亚对卡西亚松作了34个种源的试验。在这些试

验中,看到不同种源在生长和适应性方面的差异,为各引种地点选择出了最佳的种源,提高

了引种效果。

在杂交育种中,十分强调双亲的地理起源和生态适应性要有一定差异。根据各国种源间

杂交试验,南北种源间的杂交能把南方种源的速生性与北方种源的抗逆性结合起来,

从而避萎

百分

率(%

免了南种北用的冻害问题,也解决了北方种源生长慢的问题。但是,也有相反的看法,认为南北种源间的杂种不如南部种源生长快,也不如北部种源抗逆强,只适合在中部地区造林,对这类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4.2 地理变异的规律

4.2.1地理变异趋势

根据许多树种地理变异研究结果,可归纳出如下几种变异倾向。

1. 冷-暖变异趋势

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与北方种源相比,一般生长较快,春季发叶和抽条较晚,受晚霜危害较轻,秋季落叶较晚,结束生长较迟,对冬季极端低温的抗性较差。

实际上,这些趋势是对南北温度条件的适应,特别是对低温的适应。比如,经种源试验证实,侧柏不同种源在北方试验点上越冬枯梢率和死亡率与采种点的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极端低温呈正相关,这说明南北种源耐寒性的差异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树木枝条在春季开始生长主要受积温控制。北方种源因长期适应短生长季,抽条所需要的积温较低,从而表现出萌动和抽条比南部种源早的特征。若将高纬度种源移到中纬度地区,初春天气不稳定转暖,引起冬眠中断而萌动,一旦遇到“回春”天气,就会造成冻害。如原产于朝鲜和我国东北的朝鲜杨引种到北京后,就因冬季冷暖无常而生长不良。

树木高生长停止,冬芽形成,叶子脱落在很大程度上受光周期的制约。同一树种在不同纬度带上,经受着不同的光周期的长期选择,也适应着不同温度和生长期,势必在遗传上分化成适应于不同纬度气候条件的种群。Sylven(1940)用欧洲山杨作研究,首次报道了在高生长停止时间上光周期效应的种源变异。他把北纬56°-66°范围内8个不同纬度的瑞典种源及其杂交子代栽培到北纬56°、62°30′和65°50′的3个地点,发现北方种源在最北点于8-9月停止生长;而南部种源一直生长到深秋,遭到早霜危害。在南方栽培点上,北方种源停止生长特别早,高度不超过5厘米,呈莲花状。在北纬56°和62°30′两地,杂种的生长通常介于亲本种源的半同胞子代之间。关于不同种源对光周期不同反应的报道很多,结论基本上一致。

2.干-湿变异趋势

由湿润地区调进种苗与干旱地区的种苗相比,一般具有生长快、根系浅、枝叶绿的特征。这种倾向在许多树种的种源调运中表现很明显。中国林科院进行了白榆种源试验,一年生苗木高度从从西到东有渐增的趋势,江苏种源明显高于新疆种源。

干、湿地区的种源在耐寒性上有很大的差异。Zobel等(1955)、Goddard等(1959)、Van Buijienen(1966)对火炬松地理小种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处于干旱地区种源的实生苗比降雨量较多的东部种源的存活率高,显然,干旱地区的自然选择已产生了一个较为抗旱的火炬松种群。Larson(1978) 对10个花旗松种源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看到喀斯喀特山西部的四个海岸种源对干旱的敏感程度高于不列颠哥仑比亚的四个内陆种源。

在我国,干—湿的地理变化既表现于经向,又表现于纬向。根据我国各树种地理变异研究结果,发现纬向变异趋势比经向变异明显的多。例如,在苗高生长上,侧柏地理变异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但以纬向变异为主,在抗寒性上,侧柏地理变异基本上是沿纬度呈梯度变异。显然,这是由于我国大陆的气候条件沿纬向变化比沿经向变化剧烈的缘故。此外,性状的遗传分化与产地的各项温度、水分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温度的自然选择作用比水分强。这可能也是造成纬向变异为主的渐变类型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异特点为制定我国各种树种的种子区划提供了方便。

3.高-低海拔趋势

垂直高度相差一公里,伴随的气候变化往往相当于水平距离相差几百公里所发生的变化。剧烈的气候差异,具有强烈的选择压力,足以使高、低海拔地段的树木间发生巨大变化。

据杨传平等(1993)研究,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是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但是分布在同一座山上不同垂直高度的树木间,若花期一致,其基因的交换频率要比水平距离相差几百公里的种群之间高得多。由于基因交流,阻止了群体分化,往往使高—低海拔树木间的变异缩小。

一般来说,由低海拔产地向高海拔地区调种,可能有某些程度的增产,但存在寒害的风险;高海拔种子向低海拔调拨,效果不良。M.T.conkle(1973)做过不同海拔的黄松对比试验。他从海拔500至6500英尺,每隔1000英尺采种,分别在5650英尺(高海拔)、2730英尺(中海拔)、960英尺(低海拔)地段造林,29年后发现,在中低海拔试验点上,高海拔种源明显比低海拔和中海拔种源生长慢;在高海拔试验点上,不同种源表现与低中海拔试验点的相关性不大。影响不同海拔群体的遗传分化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温度、生长期和光周期。由于不同海拔地带的种源对当地光热因子长期适应,造成生长节律不同,因此,高海拔种源引入低海拔,通常生长不良。

4.2.2地理变异模式

1.连续变异

对于分布广泛且连续的树种,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如从温暖到寒冷,从干燥到湿润是连续递增和递减的,种源间性状变异常常也是连续的,随着环境条件的梯度变化而呈梯度变异。这种地理变异类型属于渐变群模式(cline)。根据我国种源试验研究结果,马尾松、华山松、兴安落叶松、侧柏、白榆、苦楝、香椿等树种在生长和适应性方面表现出渐变群模式,而且与纬度的关系要比经度和海拔的紧密得多。即树高生长与产地的纬度呈负相关,秋末封顶株数百分率、冻害指数与产地的纬度呈正相关。一般而言,抗旱、抗寒这类性状遵循渐变群模式。

2.不连续变异

对于分布区比较小,气候因子变化不大,或分布不连续,气候因子变化不连续,或由于土壤特征的不连续性,性状地理变异呈不连续变异形式。地理变异表现为不连续变异时,可划分生态型。根据Turesson的定义,生态型是指因特定环境的选择而形成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同一植物种内的不同类群。该定义说明:第一,它是种内的分类单位,是根据遗传特性的不同划分的;第二,生态型的产生是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由自然选择压力不同产生的,是一个生态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的反应;第三,生态型一般是由一个小的不连续的群体组成,在形态上区别往往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生理特征上差别,而这种差别常常与生存能力有关。根据生态型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可分为地理生态型(geographical ecotype)、气候生态型(climatic ecotype)、土壤生态型(edaphic ecotype)。其中,气候生态型是普遍的。如徐化成等(1986)通过种源试验,对油松地理变异进行了研究,根据不连续变异的特点,将油松划分为7个气候生态型。

3.随机变异

南—北、东—西、高—低种源调运中表现出来的倾向,一般要在产地相距几百公里以上,且气候条件差别明显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在较小的范围内,通常看不到显著的地理差别。但是,有时在不大的范围内由其中一些林分采种培育的林木可能会比另一些林分的要快10—15%。日本落叶松就是一例。该树种自然分布区方圆仅220km2,从其中两座山上采收的种子,在生长、落叶和开花结实时间等方面与其他的不同。这些性状的遗传变异看不出与地理、气候条件间有什么关系。对这种异常表现,可作如下解释:(1)试验中通常只注意冬季温度、生长季长短、夏季温度、降水量、土壤类型等等对地理变异的影响,而真正产生变异的因素却没有被认识;(2)归因于遗传漂移,即由于群体内个体数目少,不能完全随机交配而造成的性状差异;(3)人为的干预。其中第三点在许多情况下是主要的。

许多树种的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即使分布区重叠的树种,变异模式不同。如

油松与侧柏的分布区大部分是重叠的,但前者的地理变异认为是生态型变异模式,后者遵从渐变群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同一树种不同性状的变异形式也不同,如侧柏各种源的越冬枯梢与采种点纬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纬向渐变很突出,而种子千粒重与纬度的相关系数仅0.20,表现出非连续变异的形式;同一树种即使同一性状在不同地域内的变异形式也可能不同。如欧洲赤松的种子特征在欧洲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而在西伯利亚,看不出地理倾向。综上所述,一个树种所有性状在整个分布区中的变异是很难用一个变异模式来概括的。

实际上,连续变异与不连续变异没有本质的区别,与树种的分布、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树种分布区广泛且连续,那么,气候因子变化是连续的,性状变异也往往趋于连续。相反,分布区很小,气候因子变化不大,或分布有大的断裂,两边的树木花粉不能交流,则性状地理变异呈不连续变异形式。

一般认为,连续性变异是由气候条件变化引起的。一些气候因子随经度、纬度以及海拔变化呈连续性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种群变异趋于连续性。然而,土壤特征以及小地形气候在整个分布区常常是不连续的,这些生境对树木生长和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选择压力。因此,常常使树种的变异既包括连续的成份,又包括不连续的成份。土壤特性对种群变异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如Schmide-V ogt(1971)发现欧洲桤木根系发育最旺盛的是来自土壤条件差的地区的种源。Parrot(1977)发现黑胡桃种群的生长发育对土壤特性有明显的依赖关系。Braddshaw(1960)以及Snaydon和Bradshaw(1961)发现,来自酸性土壤和钙质土壤的羊茅对酸碱土壤有不同的反映。因此,在分布区较小,土壤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不连续变异更为突出。

揭示一个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在理论上和造林实践上都是重要的。对于连续变异树种和性状,可以根据已研究的两个产地的表现去推知其间任一点的表现,并加以应用。对于不连续变异,则要分别弄清每个生态型的存在形式和范围,才能作出估计。

4.3 种源试验方法

4.3.1 全分布区试验和局部分布区试验

种源试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按照试验的阶段性,一般分为全分布区试验和局部分布区试验。尽管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但每一阶段各有特点,因而在采种点布局和试验设计上均有一定的差别。

全分布区试验是从全分布区采种,试验目的是确定种源之间变异的大小、地理变异规律和变异模式。在种源选择上,这个阶段的结果可以提出可能有发展前途的若干种源及其适宜的地区。对分布区较小的树种,可用20~30个种源作为试验对象,而对分布区广的树种,则用50-100个种源,甚至更多。

在全分布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分布区试验。其目的是对前一阶段试验中表现较好的种源作进一步比较,并为各种不同的立地条件寻找最适宜的种源。试验种源数一般较少,但试验小区一般较大,试验期限为1/2轮伐期。有时将局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与子代测定结合起来进行。这时,就要对种源、林分和家系分别处理。

如果对于供试树种的地理变异规律事先已有所了解,在广泛采样的同时,对有希望的地区作密度较大的采种工作。这样做,可以使试验成果及时应用到生产中去。但是,对多数树种来说,很难在一次试验中搞清楚它们的地理变异规律。因此,对同一树种的种源试验往往要重复多次。

4.3.2采种点的确定

采种点选择是否全面,是否有代表性,对能否达到预期试验目的很关键。首先,要掌握树种的地理分布,有关该树种的开花结实特性及其他生态学、生物学以及造林技术的材料也应广为收集。必要时,应在采种之前,对该树种的分布进行专门的考察。根据研究树种的地

理分布和变异格局,以及社会、交通、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采种点的布局。

树种分布特点与采种点布局关系最大。如果树种是连续分布,全分布区试验中按某种环境因素(包括纬度、雨量、温度)的梯度来确定采种点,采种点要覆盖整个分布区。在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情况下,可采用等距格子配置方式确定采种点。欧洲赤松和欧洲云杉分布区的地形变化较简单,又呈连续状态,所以欧洲各国对这两个树种做试验时常采用网格法,即在分布区地图上覆以方格透明纸,在每个格内取样。

但是,有时还要考虑其他一些情况,如气候的格局变化,以及由于山脉、河谷的存在而造成的分布不连续性等。特别是我国,地形变化复杂,气候因素变化剧烈,加上树种通常呈不连续变异,按国外方法定点采样不一定适宜。20世纪80年代杉木、油松种源试验中都采用了主分量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是把多个因子归结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侧柏种源试验中,北京林业大学对侧柏自然分布区中85个产地的气候指标—年平均气温、7月和1月平均温度、温暖指数(全年高于10℃各月的月平均温度与10℃之差的和)、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春季干燥度(4、5、6三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的两倍值与同期降水量之差)等7个因子作了主分量分析。其中前4个指标代表了热量状况,后3个代表了水分状况。用各点的第一和第二主分量排序和分析,初步划分出了5个气候相似区。参考主分量分析结果,确定侧柏种源试验的采种点。

4.3.3采种林分和采种树的确定

1.林分的选择:采种林分的起源要明确,应尽量在天然林中进行采种。如果在人工林采种,必须弄清造林种子的来源。林分组成和结构要比较一致,密度不能太低,以保证异花授粉。采种林分应达结实盛期,无严重病虫害,生产力较高,周围没有低劣林分或近缘树种。采种林分面积较大,能生产大量种子,以保证今后供应种子。避免在过熟林采种,因为这种林分种子产量少,生产力低。避免从上层间伐的林分中采种,因为优势木(dominant tree)已被伐除,林分遗传品质较差,没有代表性。

2.采种母树的确定:在确定的林分中,采种母树一般应不少于30株,以多为好。采种母树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树高5倍。从理论上考虑,采种树应能代表采种林分状况,应当随机抽取植株采种,或在平均木上采种。但是,实际上不少试验单位愿意从优势木上采种,因优势木种子能够增加育种效果。在同一个试验中,必须统一规定从哪类树上采种。最好在种子年采种,以保证采种数量和品质。此外,不能从孤立木上采种。

4.3.4苗圃试验

苗圃试验阶段的任务主要有:①为造林试验提供所需苗木;②研究不同种源苗期性状的差异;③研究苗期和成年性状间的相关。种源试验可集中几个苗圃育苗,然后把苗木分别送往各试验点栽种,也可以在各试验点上分别育苗。

1. 育苗措施

(1)所有参试种源播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尤其是一个区组要同时完成。不同种源要严格分开,不能混杂。

(2)要求在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灌水、防寒、防病虫害等方面,采取当地最有效的措施,对不同区组和种源要求采取相同措施。

(3)鉴于菌根对针叶树生长的重要意义,新育苗地最好施菌根土,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4)要保证各种源苗木密度一致。

(5)播种后要求分区组、小区立标志牌,并绘制平面图,标明各种源位置。

(6)应填写种源试验苗圃条件说明和苗圃管理记录表。

2. 苗圃试验阶段的观测

调查时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如果采用容器育苗,由于容器排列整齐,而每个容器内幼

苗株数也相等,则采用随机取样的办法易办到。如果在播种床或移植床,则按一定距离选测点。有些指标的测定,可采用固定小样方调查的方法。

因为试验在多点进行,要统一观测性状和观测方法,这样便于材料汇总。苗木培育过程中,测定的指标应有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物候与生长节律、苗生长季末顶芽形成百分率、苗木过冬死亡率和受害率、生理指标,如光合速率、呼吸强度等。

4.3.5造林试验

造林阶段的试验对于了解种源的生产力和抗逆性等地理变异更为重要。造林试验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试验。

1.试验地的选择

根据对树种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其对种源表型变异的了解,可将它的分布区划分为若干试验区。如果曾划分过种子区,可将这些种子区作为试验区。如果试验区垂直范围较大,可划分若干垂直带,分垂直带设置试验点。试验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条件在试验区内有代表性,试验点内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条件应比较一致。

试验地选定以后,要对立地条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试验点的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等项。同时要记载植被盖度及其主要种类。如果各区组立地条件差异较大,应分区组调查,并分别填表。

2.试验地的试验设计

多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包括全部试验种源,每一种源为一个小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多数种源试验小区较大,而重复较少。如一个小区包含100-200株树,设2-4个重复。之后,趋向于采用小面积小区,多个重复。如一个小区包含1-10株树,设5-50个重复。有关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见第8章。

3.制图和标志

试验地选定以后,即进行实地测量,绘制平面图。在图上进行区划,划定整个试验地的范围,区组边界和小区边界,注明符号,然后到现场落实,现地要设置试验地标志牌,区组角桩和小区标志牌。图的比例尺为1/200或1/500。

4.造林的实施

(1)根据当地造林经验,确定造林季节、苗龄,以及整地、栽培、抚育、保护等措施。

(2)根据立地条件和树种生长速度等因素,确定造林株行距。

(3)起苗后,要去掉病苗、断头苗、细弱苗。在起苗和栽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种源混淆。

(4)缺苗的补植工作应于第二年进行。为此,苗圃中应保留一部分苗子。

(5)造林工作结束后,应填写好种源试验造林情况记载表。表中除记载造林情况外,应对栽植以后抚育管理情况、病虫害情况继续予以记载。

5.造林阶段的观测

种源试验观测项目与子代测定相仿,详见第8章。

通过种源试验,可以评选出当地最好的种源。优良种源的供应,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原产地的优良林分改建成母树林;二是在原产地选择优树,建立种子园。

4.4 种子区划

由于不同种源在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和材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遗传差异,有时,这种差异是极其显著的。因此,造林工作不仅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而且要求做到“适地适种源”。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成生产力高、稳定性好、材质优良的人工林。在造林工作中,如何做到适地适种源?各国普遍采取的办法是进行种子区划。即对某个树种各地所产种子的供应范围,根据生态条件、地理变异以及行政区界等进行的区划,提倡使用当地种子,限制使用外地种子。

德国在1938年制定了林业种苗法,提出将全国划分成14个区,原则上每一地区只采用本区种子。同时对每个地区又提出了划分不同海拔带的标准。1957年,前西德重新制定林业种苗法,其中重大的改变是种子区不再是统一划分,而是按树种划分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许多地方也开展了林木种子区区划工作。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区划,往往是几个州合在一起作地区性的区划。如俄勒冈、华盛顿等州,根据气候、地貌、土壤、植被,以及行政区界等,划分了100多个种子区。爱达荷州规定美国黄松高差调运范围不超过330m,纬度和经度分别不超过0.7o和1.2o。安全调运距离因树种和立地条件而异,一般在分布区中心的调拔范围可大于分布区边缘。瑞典全国为欧洲赤松划分成12个区,欧洲云杉划分为16个区,挪威全国统一划分为40个区,区内又按海拔划分成不同的带。

我国自1982年起由林业部主持,对13个主要造林树种种子区作了区划。于1988年4月13日由国家标准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林木种子区》(GB8822.1-8822.13-88),并于1988年8月1日开始实施。

4.4.1种子区划系统

区划系统包括有种子区、种子亚区。种子区是针对当前经营水平提出的控制用种的基本水平区划单位。种子亚区是控制种源的次级水平的区划单位。一般不做垂直区划。种子区和种子亚区有名称和序号。序号用两位数表示。前一个数字代表种子区,后一个数字代表种子亚区。为了便于实际应用,特别强调种子区或种子亚区边界的明确性。尽量利用行政界线(省界、县区等)、天然界线(山脊、河流等)、人工界线(铁路、公路等),作为种子区或亚区界线。县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划单位,一般不把一个县的范围分属于两个种子区和种子亚区。

4.4.2种子区划依据

进行种子区划主要依据下列3个方面的研究:(1)分布区内生态条件的差异及其对林木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在生态条件中,首先要注意地貌。特别是在我国,地貌变化大,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多交错分布,并因此对气候、土壤、植被有很大影响。其次要注意气候和植被条件;(2)对变种、类型及其地理边界的研究,以及亲本群表型变异和采种林分若干形态特征的差异的研究。一些研究表明,靠亲本群表型变异划分的地理群与根据种源试验划分的种源类群比较相近;(3)通过种源试验对地理变异的研究,以及生产上采用不同种源育苗造林的经验。与种子区划相近的名词是种源区划。一般认为,种子区划是造林学的概念,目的是对造林中的种子调拨进行限制。而种源区划是生态学和遗传学概念,是在对地理变异及其规律研究基础上,进行种源类群的划分。显然,种源区划为种子区划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4.4.3造林用种原则

凡未进行过种源试验,或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尚不足以说明某地采用何地种子为宜时,应前遵循采用就近用种的原则。所谓就近用种,是指在某一种子区造林时,优先采用该种子区本身的种子,在某一亚区造林时,优先采用本亚区的种子,如果本亚区种子不能满足造林需要时,可使用本种子区其他亚区的种子。如果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足以说明某一种子区适宜种源时,除采用本区种子外,也可采用在本区表现良好的外区种子。

下面列举我国油松种子区划,对种子区划作进一步说明。徐化成等(1988)将油松划分为9个种子区,22个亚区(图4-2,表4-4)。多年多点种源试验结果证明,当地生态型表现较好,因此油松大规模生产用种中,应当特别强调就近用种的原则。但是,考虑到油松造林规模大,又作了灵活的规定。即本种子区种子不能满足造林需要时,经上级部门批准,可在一定范围内跨区调种。规定油松区际调拔方向是,东北区种子可调拔到北部区;北部区可调拔到东部区、中西区和山东西;中西区可调到西南区和南部区;西南区可调到南部区。

· · · · · · · · ·

沈阳辽东亚区泰山亚区· 济南(Ⅸ) 郑州太原石家庄北京天津银川西宁兰州青东亚区甘北宁南亚区( 亚

表4-4 油松种子区基本特征

4.5 优树选择

无论是天然林,还是实生苗人工林,林分内单株间都存在遗传变异,可能会有优良的个

体。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林分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我国叫优树,在欧美国家称为“正号树”(plus tree),在日本称为“精英树”。优树是根据表型选择的,需要通过遗传测定评价其优良程度。通过子代测定,证明遗传上优良的优树,称为精选树(e1ite tree)。国外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优树选择工作,我国于60年代初开展了杉木、马尾松、油松等树种的选优工作,80年代初进展很快,现已扩大到40余个树种,共选出优树3万余株。各地优树子代测定表明,优树选择是有效的。

4.5.1选优林分条件

由于林分状况不同,会影响对候选优树的评价,从而影响选优的质量。确定选优林分时,应考虑以下条件:

1.林分的起源

选优最好是在实生起源,特别是天然林分中进行。因为,绝大多数树木是异花传粉植物,由于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其后代遗传分化较大。所以,在实生起源的林分中选择优树,潜力较大,效果较好;相反在插条林,特别是萌芽林中选择优树,效果较差。另外,如果在天然林分中选优,要注意优树之间亲缘关系。在一个单位林分中,最好只选择1—2株优树,不宜过多,而且优树之间距离要大。

2.林分立地条件

选优林分立地条件应当与优树供种地区或优良无性系推广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一般认为,优树的优良特性,只有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上,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大多在I、Ⅱ地位级林分中选择优树。但是,在中等或较差的立地条件上,如有较突出的优树,也不能漏选,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林分的年龄

优树选择以中龄林分较为理想,林龄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宜。年龄过小,部分性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选择可靠性差。但年龄过大,生长差异小,也影响评选。据北京林业大学对油松选优年龄的研究,油松生长较慢,3-9年生是林分内个体间分化最剧烈时期,15龄后,生长形状在各树龄间相关紧密,认为油松人工林选择年龄宜在15年后。选优年龄因树种生长速度而异。落叶松选优年龄最好在15年生以上,杨、柳、榆、槐、泡桐为10年左右,桉树在3年生时就可以选优。日本林野厅规定各树种选择优树年龄在20以上。

4.林分的密度

林分的郁闭度在0.6-0.8为宜,因为太密或太稀都影响树冠的发育,会给评选工作带来困难。选优林分的林相要求整齐,以避免不同的光照条件造成的差异。对于林缘木、林窗木、孤立木等一般不宜作为候选优树,除非是特别出类拔萃的单株。

5.林分结构

优树选择应尽可能在纯林中进行。由于树种间生长速度的差异,不同树种的竞争影响对候选优树的评定。最好在同龄林中选优,以便比较。若在异龄林中选优,需要根据树种生长进程来评价候选优树。

6.避免在经过“拔大毛”择伐林分选优。

4.5.2优树评定方法

在选定的林分内,按拟定的调查方法、标准,沿一定的线路调查。凡发现符合要求的单株可作为候选树。对候选树可用下列方法评定生长量。

1.按生长量选择

生长量评定的方法有三种:

(1)标准地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散开,实测30-50株树木的树高、胸径,求出材积,再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把候选优树与平均值相比较,符合标准的,即可入选。陈伯望(1991)曾分析了大(30m×30m)、中(20m×20m)、小(10m×10m)三种面

积标准地对选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型标准地的选优结果相仿,小型标准的误差较大,不宜采用。但是,即使采取20m×20m面积的标准地,由于标准地法需要实测30余株树木的树高和胸径等性状,工作量仍很大,所以,目前多采用优势木对比法。

(2)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25m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并计算平均高、胸径、材积。如果候选优树生长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

如在异龄林中选择优树,优树和优势木年龄不一致,相差的树龄必须校正后才能比较,校正可按生长过程表或按下式进行。

校正值=优树材积-(年生长量×相差树龄)

关于优势木多少为宜的问题,国内在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马尾松等树种上作了研究。如据北京林业大学(1990)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对油松选优的研究,1-5株优势木法之间存在紧密相关。王奉吉等(1999)对樟子松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材积三者比较指数的变幅和变动系数,均以3株大树法为最小,比较指数最集中,5株大树法次之,小面积标准地法最为离散(表4-5)。山西、河北(1990)对华北落叶松选优方法研究认为,3株优势木法最稳定。蔡邦平等(1998)在天然马尾松采脂林中进行高产脂优树选择,应用1-5株5种优势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确认3株优势木对比法的调查性状变异系数小、精度高,主要产量指标精度均可达到83%以上,选择效果好。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从准确性和工作量两方面考虑,3株法比较适宜。

(3)绝对值评选法。在异龄混交林选优中经常会碰到侯选树临近没有该树种的同龄树木,周围都是被压木,或都是大树,候选树生长的小区生态条件显著不同于周围的树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绝对值评选法。

统计量胸径树高材积

3株5株标准地3株5株标准地3株5株标准地

对比率(%)114 125 168 106 108 119 136 164 335

变动幅度(%)97-140 102-162 131-222 96-117 97-112 107-104 93-203 103-263 178-650 标准差(%) 10.4 13.4 23.4 6.7 6.8 210.0 27.9 39.6 112.6

变动系数(%)9.1 10.7 13.9 6.3 6.3 8.4 20.5 24.1 33.6 引自王奉吉(1999)

绝对值评选法可利用生长过程表。将生长过程表中各龄级的平均木的树高、胸径分别乘一个系数,所得的值,作为该地位级条件下优树的最低标准。也可以采用树龄与生长量回归的方法评选优树。通过在某一特定立地条件下的林木随机抽50余株树木作为样木,对样木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这些性状与年龄的关系绘成图,如图4-3。不同的立地条件需要建立不同的回归曲线。如果候选树性状值落在回归线上方(A),入选;落在回归线的下方(C),淘汰;恰好落在线上,则依据其他性状而定。

A C

材 ● B ●

积 ●

量 回归线

树龄

图4-3 树龄与材积相关曲线

2.数量指标的标准

优树的生长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树种,优树标准差异较大,表4-6列出了部分树种优势木对比法和小标准地对比法的优树评定标准,可供参考。

表4-6 部分树种优树生长量与对照的优势比(%)

确定优树标准还需要考虑种源、立地条件等因素。如北京林业大学(1991)根据各地选择的3183株油松优树档案,按油松种子区划,计算了各种子区内优树生长量的平均值。从中看出,不同种子区、同一种子区的不同县份间以及县内不同林分选出的优树在生长量指标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各种子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树木生长速度有差异,在不同年龄阶段,树木生长速度也不相同。因此,优树生长量标准也应有所差异。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990)在马尾松优树资源区划的基础上,利用优树档案,分区域统计优树年均生长量的分布特点,制定出四川各区域、各年龄组优树的绝对指标标准(表4-7)。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0)为了确定日本落叶松3株优势木选择法不同树龄的优树标准,建立了树种 选优方法 指标

资料来源 胸径

树高 材积 樟子松 3株优势木 110-120

105-110 130-150 王奉吉等,1999 刺槐 5株优势木 115

110 165 郭全建等,1998 楠木 小标准地 140

30 240 陈祖松,1999 华北落叶松 4株优势木 115

100 140 张源润等,2000 华北落叶松 小标准地 150

105 250 张源润等,2000 华山松 5株优势木 117

105 130 伍孝贤,1990 华山松 小标准地 20

60 160 伍孝贤,1990 火炬松 3株优势木 106-110

106-110 121-131 钟伟华,1990 杉木 5株优势木 122

100 150 卢天玲,1994 杉木 小标准地 160

120 150 卢天玲,1994 侧柏 5株优势木 120

110 160 董铁民,1990 侧柏 小标准地 180

120 300 董铁民,1990 马尾松 5株优势木 115

110 145 张义昌,1993 白榆 5株优势木 115

160 张敦伦等,1984 白榆 小标准地 150

110 250 张敦伦等,1984 油松 5株优势木

120 150 杨培华等,2000

的树龄(a )与树高(H )、胸径(D )、材积(V )优势比的指数回方程。

表4-7 马尾松优树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绝对指标的标准

引自兰佂、赵世远(1990)

3.形态指标

主要考虑对木材品质有影响的指标,或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能反映树木生长势的形态特征。对于用材树种,一般有下列要求:

(1)树干通直、圆满。树干通直度根据树干有多少个弯,弯曲程度确定;圆满度可由胸高形率(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或高径比(树高与胸径之比)反映。

(2)树冠较窄。树冠指标为冠径比,即树冠直径与胸径之比。

(3)自然整枝条良好。指标为自然整枝强度,即枝下高与树高之比。

(4)侧枝细。以树冠各轮枝中最粗枝的基径与胸径之比作为枝粗指数,反映树冠主枝粗细。

(5)树皮薄。可用树皮厚度与树干去皮胸径之比作为树皮指数。

(6)树干纹理通直,不扭曲。可用木材纹理扭曲偏差与胸围之比反映。

(7)树木健壮,无严重病虫害。

(8)木材比重大,管胞长。

此外,由于针叶树优树主要用于建立种子园,因此,应当考虑雌雄球花和球果的产量。

4.综合评定

优树选择属于多性状选择,一般情况下要有多个性状符合要求的候选优树才能入选。综合评定方法包括独立标准法、评分法、指数法等方法。此外,也采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技术评选候选优树。

评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按这一方法,对树木的各选择性状的表型值划分为不同级别,并根据性状的重要性给予分值,累加各性状的评分,就可以对候选优树作出评定。评分法具有指数选择的含义,在考虑多性状综合评定时引进了权重,因而,比较合理。

思 考 题

1、试述种源试验的意义和对生产的作用。

2、简述地理变异的一般趋势,并结合从遗传与进化有关理论加以解释。

3、种子区划的意义是什么?应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4、简述地理变异模式,影响因素和利用形式。

5、根据一个树种的种源试验数据,如何判断该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以及影响地理变异的主要生态因子?

区域 性状

年 龄 20-25 26-30 31-40 Ⅰ类优树区 胸径(cm)

≧1.00 ≧0.90 ≧0.80 树高(m)

≧0.80 ≧0.70 ≧0.60 Ⅱ类优树区 胸径(cm)

≧0.90 ≧0.80 ≧0.70 树高(m)

≧0.70 ≧0.60 ≧0.50 Ⅲ类优树区 胸径(cm)

≧0.80 ≧0.70 ≧0.60

树高(m) ≧0.70 ≧0.60 ≧0.50

6、简述适宜选优林分的条件。

7、试述材积评定的三种方法和适用的情况。

8、如何对候选优树多进行性状综合评定,有何改进方法?

第1章习题及答案 1.1.在图题1.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5V ,t u i ωsin 10=V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 o o (a) (b) (c) (d) 图题1.1 解:(a )图:当i u > E 时,o u = E ,当i u < E 时,i o u u =。 (b )图:当i u < E 时,o i u u =;当i u > E 时,E u o =。 (c )图:当i u < E 时,E u o =;当i u > E 时,i o u u =。 (d )图:当i u > E 时,i o u u =;当i u < E 时,E u o =。 画出o u 波形如图所示。

V u i / u o /u o /u o /u o / 1.2.有两个稳压管D Z1和D 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是0.5V 。如果要得到0.5V ,3V ,6V ,9V 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问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如何连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各电路图如图所示。(a)0.5V ;(b)3V ;(c)6V ;(d)9V ;(e)14V 。 (a) (b) (c) (d) (e) 1.3.在如图题1.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1.0V 试问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为什么? 图题1.3 解:若输入电压U I =1.0V ,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因为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为2~2.5V 。 1.4.光电二极管在电路中使用时,是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 解:光电二极管在电路中使用时,是反向连接,因为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偏状态,它的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功能。 1.5.某二极管的管壳标有电路符号,如图所示,已知该二极管是好的,万用表的欧姆档示意图如图题1.5所示,(1)在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两根

《国际技术贸易》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BOT方式的一方是政府部门(即项目方),另一方是()。 2. A.政府 B.国营企业 C.外国私营部门 D.法人 3.国际技术市场上的主导力量是()。 4. A.跨国公司 B.中小企业 C.发展中国家 D.技术的发明人 5.项目公司能否吸收足够的股金,这是国际BOT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项目 公司的长期负债与自有资产的比例一般应在()之间。 6.∶1和3∶1 ∶1和5∶4 ∶1和8∶1 ∶1和6∶4 7.专利属于()。 8. A.保密技术 B.公有技术 C.私有技术

D.泄密技术 9.发达国家在限制性商业惯例的法律调整时,基本上使用的是()标准。 10.A.竞争 B.发展 C.公平 D.合理 11.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是()。 12.A.推广专利、商标等技术贸易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保护商业秘密 D.保护竞争 13.合作生产的各方当事人只在生产过程中在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一般() 项目的筹建和建厂。 14.A.参与 B.不参与 C.一方参与 D.危机时参与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和技术都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技术 必须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6.A.科学——技术——商品 B.技术——科学——商品 C.科学——商品——技术

D.商品——技术——科学 17.发达国家的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工业发达国家()技术贸易。 18.% % % % 19.开创了技术创新研究的经济学家是()。 20.A.邓宁 B.卡森 C.熊彼特 D.斋藤 21.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是指在国际许可合同中,由技术许可方 对技术引进方施加的、法律()、造成不合理限制的合同条款或做法。 22.A.允许的 B.禁止的 C.有条件允许的 D.无规定 23.一般情况下,仲裁裁决都应是()的。 24.A.临时性 B.终局性 C.无约束力 D.经过法院

电子技术基础 一、选择题: 1.在杂质半导体中,少子浓度主要取决于( ) (A) 掺入杂质的浓度、 (B) 材料、 (C) 温度 2.测得某PNP型三极管各极点位为:UB=-3V UE=-4V UC=-6V,则该管工作于( ) (A) 放大状态、 (B) 饱和状态、 (C) 截止状态 3.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若更换晶体管使β值由50变为100,则电路的放大倍数( ) (A) 约为原来的1/2倍 (B) 约为原来的2倍 (C) 基本不变 4.在OCL电路中,引起交越失真的原因是( ) (A) 输入信号过大 (B) 晶体管输入特性的非线性 (C) 电路中有电容 5.差动放大器中,用恒流源代替长尾R e是为了( ) (A) 提高差模电压增益 (B) 提高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C) 提高共模抑制比 6.若A+B=A+C,则() (A) B=C; (B) B=C;(C)在A=0的条件下,B=C 7.同步计数器中的同步是指() (A)各触发器同时输入信号;(B)各触发器状态同时改变; (C)各触发器受同一时钟脉冲的控制 8.由NPN管组成的单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正弦波,输出电压出现顶部被削平的失真,这种失真是() (A)饱和失真(B)截止失真(C)频率失真 9.对PN结施加反向电压时,参与导电的是() (A)多数载流子(B)少数载流子(C)既有多数载流子又有少数载流子 10.当温度增加时,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 11.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这是因为它的() A、输入电阻高 B、输出电阻低

C 、共模抑制比大 D 、电压放大倍数大 12.对于桥式整流电路,正确的接法是( ) 13.将代码(10000011)8421BCD 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 A 、(01000011)2 B 、(01010011)2 13.将代码(10000011)8421BCD 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 A 、(01000011)2 B 、(01010011)2 C 、(10000011)2 D 、(000100110001)2 14.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应该有最小项( ) A 、2n 个 B 、n2个 C 、2n 个 D.、(2n-1)个 15.函数F=B A +AB 转换成或非-或非式为( ) A 、 B A B A +++ B 、B A B A +++ C 、B A B A + D 、B A B A +++ 16.图示触发器电路的特征方程Qn+1 =( ) A. n n Q T Q T + B. Q T +TQn C. n Q D. T 17.多谐振荡器有( ) A 、两个稳定状态 B 、一个稳定状态,一个暂稳态 C 、两个暂稳态 D 、记忆二进制数的功能 18.本征半导体电子浓度______空穴浓度,N 型半导体的电子浓度______空穴浓度,P 型半导体的电子浓度 ______空穴浓度 ( ) A 、等于、大于、小于 B 、小于、等于、大于 C 、等于、小于、大于 19.稳压管构成的稳压电路,其接法是( )

出口前准备 目标市场选择 目标市场选择标准目标市场模式选择目标市场策略选择客户资信调查的途径客户资信调查 客户关系建立的途径洽谈阶段 接受 还盘 发盘 询盘 合同签订 合同的形式 外贸合同基本内容合同履行 “免抵退税” 出口退税 制单结汇 投保 报关 报验 改证

审证 催证 租船订舱备货

出口前准备——目标市场选择 尽管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不充分竞争仍应是引导商品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流动的主动因。国际企业在国际经营中,如何面对海外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寻求市场机会,以尽可能少的风险、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其首要问题是选择正确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需借助于必要的市场调研,并在大量信息的整理、分析基础上进行市场的宏观细分与微观细分,而后才能作出目标市场决策。 1.国际营销调研 所谓国际营销调研,就是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以使国际企业能正确认识市场环境、评价企业自身行为,为其国际营销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国际经营相比国内经营往往风险大、涉及资金多,一旦决策失误,损失也更大,因此营销要求掌握的信息要更充分、更及时、更准确。同时,国际营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与国内营销所需要信息会有差异,如选择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产品设计与品牌应作怎样的修改。等等,这些决策的作出需要国际营销调研提供信息支持。此外,国际营销调研比国内调研可能更困难、更复杂,这是因为有些信息在国内很容易得到。在国外却难以获得甚至根本不可能获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常缺乏必要的、可靠的统计资料;由于统计方法、统计时间的差异以及汇率的变动,、所获得信息往往缺乏国与国之间的可比性;营销调研的方法也需要因国别、地区环境不同而不同,其成本当然也远远高于国内调研;如果跨国企业需要在多国市场上进行同一内容的调研,则调研的组织工作更会复杂。 国际营销调研主要有案头调研和实地调研两种,案头调研是为了获取第二手资料,它一方面可以经济地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外实地调研打下基础。其信息来源主要有:国际企业本身信息系统,调研者案卷,各国政府机构及其驻外使领馆,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内外行业协会,各国金融机构,国际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国际商业刊物,海

实验五优树选择 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和同龄林分中,在生长和品质上特别优良的单株。优树在北欧国家称为“正号树”,在日本称为“精英树”,我国称为“优良单株”,简称为“优树”。(北林书:是指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材性、干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同种、同龄的树木) 优树选择:从基本种群内,根据选种目标,按表型进行单株选择,并从中选的单株上分别采集种子或穗条进行繁殖,通过鉴定比较,评选遗传品质优良的单株,建立采穗圃或种子园,作为良种繁育的基地。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优树选择方法 (二)选忧工具 围尺、皮尺、卷尺、卡尺、测高器、量角器、油漆,电工刀、毛笔,优树调查登记表、铅笔、记录夹、生长锥等。 (三)选优林分 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内选择一片年龄较大的人工纯林进行选优。 (四)方法和标准 采用3一5株优势木对比法,优树选择主要考虑材积生长、干形和适应性。通常要求优树达到下列标准。 1.形质指标 (1)树干通直度 系指树干自下而上通直程度,它直接影响到造材出材率,通直度高出材率高。 一般分为通直、较直、弯曲较大、严重弯曲(用评分法时,可分别记为5、4、3、2、1分) (2)树干圆满度 系指树干自下而上的饱满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林木单株产量和造材利用程度。评定时,一方面根据胸径与根际直径比率大小,另一方面则是目测树干自下而上圆满程度,更主要方面应根据中央直径与胸径的比值即形率的大小。一般分为圆满、较圆满、中等、削度较大、削度大。 (3)树木自然整枝程度 系指树木在一定郁闭状况下,其枝条枯死及自然脱落的程度,它影响造材加工难易和工艺价值。可根据枝下高与树高的比值,一般可分为良好(2/2-3/4)、较好(1/2-2/3)、中等(1/3)、较差(1/4)、差(1/5以下)。 (4)树冠浓密度

【理论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对助焊剂的要求的是(C ) A、常温下必须稳定,熔点应低于焊料 B、在焊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活化性,较低的表面张力,粘度和比重应小于焊料 C、绝缘差、无腐蚀性、残留物无副作用,焊接后的残留物难清洗 D、不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和有害气体,熔化时不产生飞溅或飞沫 2.松香酒精溶液的松香和酒精的比例为(B ) A、1:3 B、3:1 C、任何比例均可 3.烙铁头按照材料分为合金头和纯铜头,使用寿命长的烙铁头是( A ) A、合金头 B、纯铜头 4.焊接一般电容器时,应选用的电烙铁是( A ) A、20W内热式 B、35W内热式 C、60W外热式 D、100W外热式5.150W外热式电烙铁采用的握法是( B ) A、正握法 B、反握法 C、握笔法 6.印刷电路板的装焊顺序正确的是(C ) A、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电容器、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小后大。 B、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大后小。 C、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小后大。 D、电阻器、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大后小。7.在更换元器件时就需要拆焊,属于拆焊用的工具的是(A ) A、电烙铁、铜纺织线、镊子 B、电烙铁、铜纺织线、螺丝刀 C、电烙铁、镊子、螺丝刀 D、铜纺织线、镊子、螺丝刀 二、多项选择题 1.焊点出现弯曲的尖角是由于(AB ) A、焊接时间过长,烙铁撤离方向不当 B、焊剂太多,烙铁撤离方向不当 C、电烙铁功率太大造成的 D、电烙铁功率太小造成的 2.焊接一只低频小功率三极管应选用的电烙铁是(A ) A、20W内热式 B、35W内热式 C、50W外热式 D、75W外热式 3.75W外热式电烙铁(B ) A、一般做成直头,使用时采用握笔法 B、一般做成弯头,使用时采用正握法 C、一般做成弯头,使用时采用反握法 D、一般做成直头,使用时采用正握法4.下列电烙铁适合用反握法的是( D ) A、20W B、35W C、60W D、150W 5.20W内热式电烙铁主要用于焊接( D ) A、8W以上电阻 B、大电解电容器 C、集成电路 D、以上答案都不对6.焊点表面粗糙不光滑( B ) A、电烙铁功率太大或焊接时间过长 B、电烙铁功率太小或焊丝撤离过早 C、焊剂太多造成的 D、焊剂太少造成的 7.电烙铁“烧死”是指( C ) A、烙铁头不再发热 B、烙铁头粘锡量很多,温度很高 C、烙铁头氧化发黑,烙铁不再粘锡 D、烙铁头内电热丝烧断,不再发热

2014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二极管工作在正常状态时,若给其施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若施加反向电压时,则二极管截至,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晶体管从内部结构可分为 NPN型和PNP型。 3、NPN型硅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在三个电极电位中,其电位高低关系为 V C >V B >V E ,基极和发射极电位之差约等于。 4、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I C=3mA,I E=,则I B= , = 100。 5、按晶体管在电路中不同的连接方式,可组成共基、共集和共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其中共集电路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共射电路兼有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作用。 6、晶体管在电路中若用于信号的放大应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若用作开关则应工作在饱和和截至状态,并且是一个无触点的控制开关。 7、组合逻辑电路是指任何时刻电路的输出仅由当时的输入状态决定。 8、用二进制表示有关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9、n个输出端的二进制编码器共有 2n个输入端,对于每一组输入代码,有1个输入端具有有效电平。 10、画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时,其B、E两端可用一个线性电阻等效代替,其C、E两端可以用一个可控电流源等效代替。 11、1位加法器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两种。 12、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有3种,分别是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13、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总是比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窄。 14、反馈是把放大器的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送到输入回路的过程。

15、反馈量与放大器的输入量极性相反,因而使 净输入量 减小的反馈,称为 负反馈 。 为了判别反馈极性,一般采用 瞬时极性法 。 16、三端集成稳压器CW7806的输出电压是 6 V 。 17、施加深度负反馈可使运放进入 线性 区,使运放开环或加正反馈可使运放进入 非线性 区。 18、逻辑功能为“全1出0,见0出1”的逻辑门电路时 与非 门。 19、一个二进制编码器若需要对12个输入信号进行编码,则要采用 4 位二进制代码。 20、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不仅 大小相等,而且 相位 也相同。 二、 选择题。 1、把一个6V 的蓄电池以正向接法直接加到二极管两端,则会出现( C )问题。 A 正常 B 被击穿 C 内部断路 2、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10V ,负极电位是,则该二极管处于( A )状态。 A 反偏 B 正偏 C 零偏 3、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具有如下特点( A ). A 发射结反向偏置 B 集电结反向偏置 C 晶体管具有开关作用 D I C 与I B 无关 4、稳压二极管是特殊的二极管,它一般工作在( C )状态。 A 正向导通 B 反向截止 C 反向击穿 D 死区 5、测量放大器电路中的晶体管,其各极对地电压分别为,2V ,6V ,则该管( A )。 A 为NPN 管 B 为Ge 材料 C 为PNP 管 D 工作在截止区 6、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饱和区,当+u >-u 时,则( A ) A om o U u += B m o U u 0-= C +=u u o D -=u u o 7、测得晶体管,3,404.2,30mA I A I mA I A I C B C B ====时;时μμ 则该晶体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为( B )。

海棠兔的品种简介,海棠兔有哪些品种和养 护方法 海棠兔有哪些品种和养护方法 海棠兔的体型比较小,是属于小型的宠物兔品种。它的两耳直立,浑身雪白,只有眼睛周围的毛是黑色的,非常乖巧可爱。身长仅10余厘米,头大身子小,耳朵比一般兔子短小。 海棠兔是什么兔子? 海棠兔别名荷达特、熊猫兔,属于兔形目、兔科、兔属的一种哺乳动物,海棠兔简介是什么?原产于德国,性格活泼、警觉,好奇心旺盛,容易和人相处,属个性相当可爱的品种。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海棠兔的体型比较小,是属于小型的宠物兔品种。它的两耳直立,浑身雪白,只有眼睛周围的毛是黑色的,非常乖巧可爱。身长仅10余厘米,头大身子小,耳朵比一般兔子短小,性格温和友善,精力旺盛。兔子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有:胡萝卜、红薯、洋白菜、南瓜、菠菜、黄瓜、萝卜叶子、橘子、香蕉、葡萄、苹果、车前草、蒲公英、鹅肠菜、豆腐渣、面包等等。对于有些食物不能大量食用: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不能吃的食物:巧克力、咖啡、酒、洋葱、韭菜、大葱,大蒜等。 海棠兔的品种简介 海棠兔 海棠兔分大型海棠兔和小型海棠兔,大型海棠兔又称荷达特

兔,小型海棠兔又称熊猫兔,都是宠物兔品种,但是价格的差异却很大,大型的海棠兔价格也就几十元,但是小型的要几百元,我国小型海棠兔的数量不多,购买时不容易辨别。 一、大型海棠兔 中文名:大型海棠兔海棠兔 俗名别名:荷达特兔 英文名:Hotot、BlancdeHotot 原产地:法国 体型:大型 体重:8~11kg 繁殖方式:胎生 认证机构:英国兔子协会(BritishRabbitCouncil,BRC);美国兔仔繁殖者协会(ARBA)。 二、小型海棠兔 中文名:侏儒海棠兔 别名:熊猫兔 英文:DwarfHotot 原产地:法国 体型:小型 体重:1~1.4公斤 认证机构:英国兔子协会(BritishRabbitCouncil,BRC);美国兔仔繁殖者协会(ARBA)。

国际技术贸易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知识产权是一种( )的权利。 A.无形 B.非排他性 C.公有 D.非独占性 2.技术对一国经济增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技术进口至今已有( D )多年的历史。 A.80 B.70 C. 60 D.50 3.“丰田”、“海尔”是( C )商标。 A.证明 B.等级 C.制造 D.文字 4.商务谈判的中心是对( )进行磋商。 A.质量 B.价格 C.利润 D.知识产权保护 5.委托方和受托方,这种称呼主要用于( B )。 A.权利的转让 B.技术业务与技术咨询业务及相关合同 C.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D.专有技术转让合同 6.专利权是以技术发明为( B )。 A.前提 B.对象 C.目标 D.基础 7.商标权是一种( A ) A.专用权 B.地域权 C.使用权 D.合法权 8.下列哪一类技术是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 )。 A.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和专有技术 B.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或者领先水平的技术 C.对外承担不出口义务的引进技术 D.出口后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的技术 9.里程碑式的支付方式也就是( B )。 A.一次性支付的总付方式 B.分期支付的总付方式 C.提成支付方式 D.入门费与提成支付相结合的方式 10.制造单位的技术人员应该全面熟悉供方提供的( A )。 A.技术资料 B.科技报告 C.信息 D.专利号 11.许可方和被许可方,这种提法多适用于( )。 A.权利的转让 B.技术与咨询服务及相关合同 C.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D.专有技术转让合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在1985年5月24日由( A )颁布执行。 A.国务院 B.经贸部 C.外经贸部 D.海关总署 13.我国( A )年正式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A.1985 B.1899 C.1949 D.2001 14.由于国际技术贸易的特殊性,询价不能采取( B )。 A.口头形式 B.询价书 C.承诺形式 D.合同形式 1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B )年生效。 A.1994 B.1995 C.2001 D.2002 16.如合同中规定:“本合同适用于德国法。”则本合同属于( A )。

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市场细分 由于消费者构成极为复杂,不便于市场把控。因此,在这里我们以产品为细分对象,依据总价和单价指标,将市场细分为低端、中低端、中端、中高端及高端市场。 表1——产品价格指标比较表: 二、细分市场轮廓描述 1.低端市场 (1)市场特征:该类产品一般为低总价(15万以内),低单价,或小户型;产品品质较低,大多为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开发技术层面要求不高。 (2)目标客户群: ●年龄:主要集中在30周岁以下的未婚人士和其他年龄段的低收入者 ●收入:年收入大多在3.5万以下 ●家庭结构:2人及以下,比例为24%(2001年政府权威部门调查) ●受教育程度:他们大多受过较高的教育 ●置业情况:大多为第一次置业,现在主要以租房为主 ●购房目的:成家立业的需要,作为过渡性住房,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 ●购买行为:注重产品的经济实用,对品牌基本没有要求。 2.中低端市场 (1)市场特征:该类产品总价主要集中在15~20万,单价多为1500~2000元;产品品质一般,产品变现速度较快,对开发商市场运作能力要求不高,因此,竞争对手该市场较为容易。 (2)目标客户群: ●年龄:这个阶层的年龄范围较广,界定这个阶层主要以收入和购买能力为

标准,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 ●收入情况:年收入3万—5万 ●家庭结构:这部分人群大多已经成家,家庭人口以3人为主,或3人以上 ●职业状况: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公司员工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置业情况:第一次置业为主,二次置业为辅 ●购房目的:家庭居住需要,迫切需要改变居住环境。 ●购买行为:对价格特别敏感,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对品牌基本没 有要求。 3.中端市场 (1)市场特征:该类产品总价大多在20~30万,单价在2000~2500元,产品品质较好,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环境较好,因此销售速度一般较快。该市 场开发商进入的难度较中低端市场大些。 (2)目标客户: ●年龄:30—40岁,这部分人群也属于有效消费的主力人群,在中成公司 2002年的市场调查中,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占到了14.2%,与华西都市报所做的市场调查的结果和本公司在2002年3月做的视察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 ●收入:他们的收入在5万—8万之间,有一部分积蓄 ●家庭结构:三口之家为主 ●置业情况:相当大的一部分为二次置业 ●购房目的: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 ●购房行为:比较理智,除实用外,比较注重产品的舒适性,对品牌有一定 的要求。 4.中高端市场 (1)市场特征:该类市场总价在30~50万,单价在2500~3000元,产品品质较高,建筑结构多为框剪,户型设计新颖,配套设施齐全,注重小区环境,运用 新型建筑材料或建筑技术,对开发商运作水平要求较高。 (2)目标客户群:

摘要:选择育种就是从自然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育种目标挑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使选择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下去。在林木遗传改良中,选择就是按一定的目标,在种内群体中对某一部分个体的选留与淘汰。林木多属异花授粉植物,多数树种占有相当大的自然分布区,种内的性状变异极为丰富,同时,林木的绝大多数树种基本上仍处在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遗传基础广泛,选择改良的潜力很大,通过选择能获得有效的增益。 关键词:优树选择平分标准 在同一个林分中,林木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多种:树木遗传基础不同,局部土壤光照不同,栽培管理状况有异等等。在优树定义中规定“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目的就是要排除环境的影响。优树是优良的表现型。通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叫精选树。 优树的种子或穗条,一般都是分别采收、分别处理加工、分别育苗、分别造林的。凡是由单株树木上生产的自由授粉子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统称家系。对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可通过插条、嫁接等方法推广。凡由单株树木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所有植株,称无性系。对繁殖成无性系的原始植株,叫无性系原株;由它繁殖出来的个体,叫无性系植株或分株。 一、优树标准 优树标准,因树种、选种目的、地区资源状况等而异。用材树种的优树指标主要包括木材生长量、材质以及抗性等。 (1)生长量生长量标准的确定,即优树的性状数量指标不能超过同龄林分中的最大值。据一些树种的资料,如把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都以100计,则最大径阶约为170;在中、幼龄林中最大径阶的平均树高为120;近熟林为115;过熟林为110;最大径阶的平均材积可达270。在实际工作中,优树的数量标准常按小标准地对比法,或优势木对比法分别规定的。如在标准地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过标准地平均木的150%、15%和50%;或在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树高的5%、胸径的20%。 上述标准常因选择地区资源的多少,需求优树的数量,所用对比树的数目而要作相应的调节。如在资源少,所需优树多,对比优势木少( (2)质量指标主要考虑对本材品质有影响的指标,或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能反映树木生长势的形态特征。一般可包括:①树干通直、圆满,阔叶树应注重单主干性;②树冠较窄,幅度不超过树高的1/3~l/4,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长卵形;③树干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侧枝较细;④树皮较薄,裂纹通直,无扭曲;⑤本材比重,管胞长度。晚材率。⑥树木健壮,无严重病虫害。⑦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但应了解,郁闭的林木,或阴坡上的林木,结实都少。 此外,对病虫害感染严重的树种,树木病虫害感染应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 二、优树评选 在选定的林分内,按拟定的调查方法、标准、沿一定的线路调查。凡发现符合要求、而未经实测证实的优树。称候选树。对候选树可用下列方法评定生长量和品质。 1.材积评定 材积评定常用方法有三种。 (1)优势树对比法以候选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25m半径范围内,其中至少应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并计算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如候选树的材积等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 现有的优树评选工作,多数是在同龄林中进行的,评比简单,无需校正,但如在异龄林

《电子技术基础》练习题库 第一章思考复习题 1.填空题 (1)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 (2)在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______.在P型半导体中.主要靠其多数 载流子_____导电. (3)PN结单向导电性表现为:外加正向电压时_______;外加反向电压时 ______.。 (4)二极管的反向电流随外界的温度而________.反向电流越小,说明二极 管的单向电性________.一般硅二极管的反向电流比锗管_______很多, 所以电流越小,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________.一般硅二极管的反向 电流比锗管_______很多,所以应用中一般多选用硅管. (5)稳压二极管稳压时,应工作在其伏安特性的_______区. (6)三级管是一种________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则是一种______控制器 件. (7)三级管工作在放大区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_______位置,集电结 _________偏置. (8)三级管的输出特性分为三个区域,即_________区、___________区和 _________区. (9)三级管在放大区的特点是:当基极电流固定时,其_______电流基本不变, 体现了三极管的___________特性.

(10) 用在电路中的整流二极管,主要考虑两个参数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选择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11) 在放大区,对NPN型的三极管有电位关系:Uc___________Ub_______Ue; 而对PNP型的管子,有电位关系:Uc______Ub__________ Ue. (12) 根据结构不同,场效应管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场效 应管. (13) 为实现场子效应管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结型场效应管在 工作时,栅源之间的PN结必须_______位置.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Ucs 不能______0,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Ucs不能___________0. (14) 场效应管的参数__________反映了场效应管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 制及放大作用. (15) 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相比较,其特点是:输入电阻比较___________,热稳 定性比较_________. 2.选择题 (1)本征半导体,自由电子工业和空穴的数目是________. ①相等②自由电子比空穴的数目多③自由电子比空穴的数目少 (2)P型半导体的空穴数目多于自由电子,则P型半导体呈现的电性为 ______. ①负电②正电③电中性 (3)稳压二极管稳压,利用的是稳夺二级管的______. ①正向特性②反向特性③反向击穿特性

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 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终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元朝战火硝烟不断,很多花卉都受到了牵连,不复唐宋时期的昌盛。但是海棠不同,它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人民如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海棠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史料中,记载的并不是它的观赏性,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海棠花的食用价值:《诗经·卫风·木瓜》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它们在古时候常常被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汉代时期,海棠就已经进入皇宫内苑中,《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海棠进入皇宫林苑的事情。原来汉武帝修建了一个林苑,于是群臣敬献珍贵的花卉给汉武帝,在

2007年4月自考《国际技术贸易》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知识产权是一种( )的权利。 A.无形 B.非排他性 C.公有 D.非独占性 2.技术对一国经济增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技术进口至今已有( )多年的历史。 A.80 B.70 C. 60 D.50 3."丰田"、"海尔"是( )商标。 A.证明 B.等级 C.制造 D.文字 4.商务谈判的中心是对( )进行磋商。 A.质量 B.价格 C.利润 D.知识产权保护 5.委托方和受托方,这种称呼主要用于( )。 A.权利的转让 B.技术业务与技术咨询业务及相关合同 C.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D.专有技术转让合同 6.专利权是以技术发明为( )。 A.前提 B.对象 C.目标 D.基础

7.商标权是一种( ) A.专用权 B.地域权 C.使用权 D.合法权 8.下列哪一类技术是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 )。 A.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和专有技术 B.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或者领先水平的技术 C.对外承担不出口义务的引进技术 D.出口后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的技术 9.里程碑式的支付方式也就是( )。 A.一次性支付的总付方式 B.分期支付的总付方式 C.提成支付方式 D.入门费与提成支付相结合的方式 10.制造单位的技术人员应该全面熟悉供方提供的( )。 A.技术资料 B.科技报告 C.信息 D.专利号 11.许可方和被许可方,这种提法多适用于( )。 A.权利的转让 B.技术与咨询服务及相关合同 C.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D.专有技术转让合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在1985年5月24日由( )颁布执行。 A.国务院 B.经贸部 C.外经贸部 D.海关总署 13.我国( )年正式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A.1985 B.1899 C.1949 D.2001 14.由于国际技术贸易的特殊性,询价不能采取( )。 A.口头形式 B.询价书 C.承诺形式 D.合同形式 1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年生效。

《国际技术贸易》复习纲要B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是()。 A、推广专利、商标等技术贸易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保护商业秘密 D、保护竞争 2.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采用的是()经营方式。 A、特许经营 B、合资经营 C、合作经营 D、补偿贸易 3.一般情况下,仲裁裁决都应是()的。 A、临时性 B、终局性 C、无约束力 D、经过法院 4.我国技术出口的发展时期是()。 A、1981~1985 B、1986~1988 C、1989~1997 D、1976~1980 5.国际合作生产的主体是()。 A、国家政府 B、国际组织 C、不同国家的自然人 D、不同国家的公司 6.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就是()。 A、地域性 B、时间性 C、排他性 D、财产性 7.国际技术市场上的主导力量是()。 A、跨国公司 B、中小型企业 C、发展中国家 D、技术发明人 8.在“波—哈技术差距论”的图解模型中,技术创新国家完成技术创新并开始生产该技术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该产品的时间间隔称为()。 A、需求滞后 B、反应滞后 C、掌握滞后 D、模仿滞后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和技术都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必须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商品 B、技术——科学——商品 C、科学——商品——技术 D、商品——技术——科学 10.在净现值()时,可以判断项目是赚钱的,投资者可以投资。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等于用作贴现率的最高投资收益率 二、填空题 1. 专利是指发明创造依法所享有的专属权利,这里所说的发明创造是指______。 2.目前,世界上主要是通过______来解决双重征税的问题。 3. 发展中国家在评定限制性条款的基本标准是______。 4.我国对外商投资的技术项目的政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会多年来通过的有关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和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实体法和规范法的总称。它主要由三个法案组成: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五优树选择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桉树等用材树种优树的选择。了解树种内的变异情况,掌握树种优树选择的标准、方法及步骤。 二、原理 选择的实质就是对种内的变异进行选择和利用。在同一林分内,单株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异花授粉植物、实生繁殖的后代,经过基因的分离和重组。能够形成众多的基因型,并在形态、生理等方面表现出来,供人们识别地选择。 三、材料和用具 1.材料:优良林分 2.用具:测围尺、生长锥、皮尺、海拔表、游标卡尺、钢卷尺、红油漆、毛笔、铅笔、指北针、测高器、计算器以及登记卡等。 四、优树选择的标准及方法步骤 (一)林分条件的考虑 1.选择林分的林龄,一般应在中龄以上的同龄林中进行,10—20年的林分。2.林分起源要清楚,必须以实生林分为最好,没有经过“拔大毛”。3.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林相整齐,对于林缘木,孤立木的选择要慎重。4.只有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一般在立地较好的林分中选择,但是对于在立地较差的林分中,如果有突出的优树,不该遗漏。因为它们的适应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完全可用于贫瘠和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造林或者栽植。 (二)优树标准 优树标准,因树种、选种目的、地区资源状况等而异。用材树种的优树指标主要包括木材生长量、材质以及抗性等。 1、生长量 生长量标准的确定,即优树的性状数量指标不能超过同龄林分中的最大值。在实际工作中,优树的数量标准常分别规定的 1)按小标准地对比法 2)优势木对比法 3)绝对生长量法。 在小标准地对比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过标准地平均木的150%、15%和50%;或在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树高的5%和胸径的20%。按规定。上述标准常因选择地区资源的多少,需求优树的数量,所用对比树的数目而要作相应的调节。如在资源少,所需优树多,对比优势木少等情况下,超过优势木均值的比值都要相应降低。对材质或抗逆性特别优异的林木生长指标也可适当降低。 2、质量指标 主要考虑对木材品质有影响的指标,或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能反映树木生长势的形态特征。一般可包括: (1)树干通直、圆满、阔叶树应注重单主干性,顶端优势明显;(2)树冠较窄,幅度不超过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选择题 2.1.1·在绝对零度(0K)时,本征半导体中_________ 载流子。 A. 有 B. 没有 C. 少数 D. 多数 2.1.2·在热激发条件下,少数价电子获得足够激发能,进入导带,产生_________。 A. 负离子 B. 空穴 C. 正离子 D. 电子-空穴对 2.1.3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为_________。 A. 电子 B. 空穴 C. 正离子 D. 电子和空穴 2.1.4.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_________。 A. 电子 B. 空穴 C. 正离子 D. 负离子 2.1.5.P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_________。 A. 电子 B. 空穴 C. 正离子 D. 负离子 2.2.1·当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_________漂移电流。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与 2.2.2·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_________漂移电流。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2.11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v o和v i的 相位_________。 A. 同相 B. 反相 C. 相差90度 D. 不确定 3.2.12·在单级共基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v o和v i的 相位_________。

A. 同相 B. 反相 C. 相差90度 D. 不确定 3.2.13·既能放大电压,也能放大电流的是_________组态放大电路。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0·在单级共集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v o和v i的 相位_________。 A. 同相 B. 反相 C. 相差90度 D. 不确定 3.6.12·可以放大电压,但不能放大电流的是_________组态放大电路。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3·可以放大电流,但不能放大电压的是_________ 组态放大电路。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4·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的 是_________组态。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5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输入电阻最大的 是_________组态。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6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输入电阻最小的 是_________组态。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3.6.17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输出电阻最小的 是_________组态。 A. 共射 B. 共集 C. 共基 D. 不确定

第1页 第2页 1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11级国际技术贸易》试卷 ( A ) (本试卷共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题,10分) 1.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规定,布图设计的保护期为( ) A.8年 B.10年 C.12年 D.15年 2."丰田"、"海尔"是( )商标。 A.证明 B.等级 C.制造 D.文字 3.专利权是以技术发明为( )。 A.前提 B.对象 C.目标 D.基础 4.商标权是一种( ) A.专用权 B.地域权 C.使用权 D.合法权 5.下列哪一技术是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 )。 A.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和专有技术 B.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或者领先水平的技术 C.对外承担不出口义务的引进技术 D.出口后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的技术 6.构成商业秘密的核心条件是( ) A.秘密性 B.新颖性 C.可复制性 D.实用性与经济性 D.实用性与经济性 7.最适合茶壶的保护形式是() A 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 B 专利权 C 商标权 D 工业产权 8.计算机软件交易中,有一种综合的贸易方式,即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使用许可或转让结合,通常称为( )。 A.软件使用许可 B.软件著作权转让 C.委托开发软件 D.交钥匙工程 9.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成果的所有者对其拥有权利,这一点在我国的( )中已经得到证实。 A.《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B.《民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反垄断法》 10.最适合开放大学的标志的保护形式() A.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工业产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题,10分) 1.技术的特点包括( )。 A.技术是一种无形财 B.技术是系统的知识 C.技术具有私有性 D.技术具有商品的属性 E.技术等同于科学 2.下列属于技术的有形形态( ) A.文字 B.实际生产经验 C.表格 D.数据 E.公式 3著作权与邻接权有什么区别( ) A.主体不同 B.保护的客体不同 C.内容不同 D.保护的前提不同 E.保护期限不同 4工业产权的特征( ) A.专有性 B.地域性 C.时间性 D. 保密性 E. 经济性 5.下列哪些属于国际技术转让理论( ) A.技术差距论 B.学习曲线效应 C.后发优势论 D.梯度论 E.跳跃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20分) 1.专利权 2.商标 3.版权 4.计算机交钥匙合同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4题,28分) 1.计算机软件实施保护的优越性? 2.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 3.为什么要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 4.取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条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1.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2.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是怎样影响贸易的? 六、案例分析:(12分) 南京xx 有限公司诉称其自行研制的系列路灯,于2004年8月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并于 2005年2月9日被授权生效,2005年4月份该公司发现山东xxx 有限公司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生产和使用该公司专利产品去进行自己中标项目的安装。为此,南京xx 照明有限公司经过和山东xxx 有限公司交涉,山东xxx 有限公司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致使侵权事实发生。为维护南京xx 照明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南京xx 照明有限公司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1、确认山东xxx 有限公司侵犯南京xx 照明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2、判令山东xxx 有限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3、山东xxx 有限公司赔偿山东xxx 有限公司损失30万元人民币;4、判令山东xxx 有限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及相关费用。 问题:什么是外观设计专利?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需要哪些文件? 从本案例中,发现专利的作用是什么? 系 专业 级 学号 姓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