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下册)国学声律启蒙教案完整整理版

(三年级下册)国学声律启蒙教案完整整理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 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

声律启蒙(上篇)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对于国学有了初步的印象。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国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时间考验传承下来的经典,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经典章。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年龄阶段,学习国学对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如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第一单元

本单元由“东、冬、江、支、微”5个音韵组成5篇课文,介绍5个音韵的对对和押韵常识。上去入声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平对仄,仄对平。有无对虚实,平仄对仄平。

第一单元第1课东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 能比较娴熟的诵读韵文;

2. 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日,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 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 读准字音:

(1))师:对比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假如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同学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肯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 品读对韵:

(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同学生汇报:

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洁的对子,假如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

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仍有对子吗?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3))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仍要让大家听出清楚的节奏;

A、老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觉?

5.朗诵读: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一读

6. 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比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

(4)回家把今日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板书设计:东

第一单元第2课东一、教学内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

1. 能比较娴熟的诵读韵文;

2. 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能娴熟的诵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伴侣们,今日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初步练读

1、同学自由读读,不熟悉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2、跟着老师读;

三、反复诵读

1. 自由读

2. 同桌读

3. 男女生竞赛读

4. 小组轮读

5. 配乐读

四、叙述故事

《嫦娥奔月》

五、配乐背诵

六、作业回家把今日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板书设计:冬

第一单元第2课冬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诵读冬篇,懂得大意;

2. 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 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珍宝之魅力

4 .通过朗读,提问明白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其中包蕴的典故;

2.通过诵读,明白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珍宝之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 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爱的唐诗

2. 假如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洁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洁来说就是对对子;然而

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

(二)明白《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把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

一字对,声韵和谐,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

(三)品读对韵

1. 读准字音

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指名朗读

2. 品读对韵

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终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

⑶男女声对读

3. 朗朗诵读

(1))发觉明白:对子不仅讲究押韵仍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

(2))上下联字数相同

(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

(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争论沟通)

小组汇报展现

〔四〕入文赏析

1. 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给这些图画协作适的对子

2. 师生赏析

(五)韵文典故

1. 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觉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

2. 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

师生补充;

介绍回文联和叠字联

指导朗读

全班配乐诵唱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冬

声律启蒙(上篇)

第一单元第3课江

一、教学目标

1. 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 能明白国家历史;

3. 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明白;

4. 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同学懂得句的意思;

1. 同学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老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同学自读;

(1)同学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准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5. 师生

(四)知识链接:第11 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12 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庄周活鲋》

1. 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 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

1. 与同学讲讲,有关国家的事;

2. 誊写三江;

(八)作业

声律启蒙(上篇)

第一单元第4课支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2. 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 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讲《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

2. 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1. 同学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老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同学自读;

(1)同学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准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 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

2. 你仍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

3.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声律启蒙(上篇)

第一单元第5课微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2. 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 让同学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同学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显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 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

2. 你仍知道哪些君王的故事?

3. 学了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日同学们了解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古今大事;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声律启蒙(上篇)

第二单元:本单元由“鱼、虞、齐、佳、灰”5 个音韵组成5篇课文。

介绍5个音韵的对对和押韵常识。

第二单元第6课鱼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 不同形式的朗读,懂得文意;

3. 让同学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2. 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3. 赵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诵读,品读解意;

听录音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同学练读

1. 同学仔细跟读;

2. 学生自读;

(1)同学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准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 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

2. 最后,蔺相如把那玉给了秦王了吗?

3.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日,同学们的进步很大,懂得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慧机灵;

(七)作业

1. 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 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声律启蒙(上篇)

第二单元第七课虞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 熟悉“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 个生字,初步懂得“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等词语的意思;

3. 同学感悟“七虞”所涉猎的学问信息,观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4.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诵读方法,培育吟诵作对的爱好;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激趣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 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

3. 出示《声律启蒙“七虞”》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熟悉十一个生字;初步懂得对子内容;明白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 听老师配乐范读,留意节奏;

2. 同学自读:①留意停顿;②圈诞生字,多读几遍;

3. 检验自读情形;

①指名读对子;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 指导熟悉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扩词、换部首;

5. 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 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懂得;

1. 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同桌争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

什么意思?

3. 汇报沟通: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同学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②你知道

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

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

4. 考一考: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

你仍知道那些朝代?②说一说像“客”、“夫”这样表示什么样的人的生字;

5.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四)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 同学学对对子;

2. 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终止全课;

老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奇妙,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期望同学们多积存。

声律启蒙(上篇)

第二单元第8课齐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八齐》,达到熟读成诵;

2. 故事导入,品读解意,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讲《夷齐让国》的故事;

2. 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

(二)诵读,品读解意;

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 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1. 同学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老师小结;

(四)同学练读

1. 同学认真跟读;

2. 同学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显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 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 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 小组间进行对子嬉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

1. 誊写课文;

2. 把这就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声律启蒙(下篇)

第四单元:本单元由“先、萧、肴、豪、歌”5个音韵组成5篇课文

介绍5个音韵的对对和押韵常识。

第四单元第16课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诵读韵文《一先》,懂得大意;

2. 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包蕴的典故;

2. 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语文学问的对子引入

例: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 结合注释帮忙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2. 同学练读

(1))同学自读,老师巡察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准时发觉同学朗读中显现的

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判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沟通;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明白故事《壶中日月》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 .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声律启蒙(下篇)

第四单元第17课萧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诵读韵文《二萧》,懂得大意;

2. 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包蕴的典故;

2. 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同学背诵《一先》韵文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 结合注释帮忙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2. 同学练读

(1)同学自读,老师巡察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准时发觉同学朗读中显现的共

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判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沟通;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明白故事《不为斗米折腰》

(六)拓展

1. 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 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萧

声律启蒙(下篇)

第四单元第18课肴

8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诵读韵文《三肴》,懂得大意;

2. 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包蕴的典故;

2. 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同学背诵《二萧》韵文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忙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2、同学练读

1 )同学仔细自读;(1)同学自读,老师巡察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准时发觉同学朗读中显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判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沟通;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明白故事《边韶被嘲》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 、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声律启蒙(下篇)

第四单元第19课豪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诵读韵文《四豪》,懂得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包蕴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同学背诵《三肴》韵文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忙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2、同学练读

1 )同学仔细自读;(1)同学自读,老师巡察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准时发觉同学朗读中显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判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订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沟通;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明白故事《刘伶好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 、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豪》

声律启蒙(下篇)

第四单元第20课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诵读韵文《五歌》,懂得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同学懂得韵文大意,明白包蕴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同学背诵《四豪》韵文

二、老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同学看教材仔细倾听,标记诞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忙同学懂得句子的意思;

2、同学练读

1 )同学仔细自读;(1)同学自读,老师巡察指导,帮忙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准时发觉同学

朗读中显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判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

以订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沟通;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判;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明白故事《王质遇仙》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 、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歌》

声律启蒙(下篇)

第五单元:本单元由“麻、阳、庚、青、蒸”5个音韵组成5篇课文, 介绍了5个音韵的对对和押韵常识。

第五单元第21课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小学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珙泉中心校邹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对对子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对子歌吗?一起来背一背。下面我们再来对几组对子,看看哪些孩子反应最快。(出示对子) 2.看你们对的这么开心,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东”这一课,它也是很多对子组成的对韵歌。(指板书)(二)互动合作 1.初读韵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 2.齐读韵文,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3.师正音,难的地方多教读几遍。 4.多种方式练习读(打节拍读,同桌对读,唱读) 5.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

会词语的意境。 (三)初识声律启蒙 1.刚才大家已经熟读了韵文,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则韵文有什么特点?(生说)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对的《声律启蒙》的第一个特点(板书: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押韵。最后一个字叫做韵脚,文章押韵,读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律就是节奏。 2.听了我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就要特别注意押韵。(四)创作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五)巩固拓展 1.对于我们的国学,我们不仅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朗读、朗诵,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歌儿唱出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不一样的吟唱法。(放音乐)大家可以小声的跟唱。 2.课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孩子们,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五微 岑津敏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在读的基础上背诵增加识字量和韵律感。 2、在诵读中,初知大意。 3、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流利诵读,读准字音,增加识字量。 三、教学难点:对对子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篇:多种形式背诵学过的《声律启蒙》。 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声律启蒙》已学文段。 2、学生背诵 (1)男女接龙背一东 (2)一、二组背二东 (3)三、四组背三江 (4)齐背四支 (二)知新篇 1、书声朗朗——我乐读 初读正字音 (1)学生自读:当遇到难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个别朗读。 (3)出示难读的字,正字音。 (4)比一比、学一学:小组练读,小组展示。 再读悟韵律 (1)课件出示文段:用红色标出韵脚,学生合作朗读。 (2)让学生说说发现,老师点拨,大概了解韵脚的知识。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韵尾是跟在做韵腹的元音后面的辅音或者元音,和前面的元音以及元音前面的辅音组成一个音节,和做韵头与韵腹的元音一起组成韵母。) (韵腹是指复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 (3)根据发现,师生练习读出味道。 (4)看图熟读。 2、书声朗朗—我乐背

(1)玩节奏游戏,跟着老师的节奏读。(2)填空背诵 (3)全班齐背 (三)致用篇 学以致用——我乐对 1、对子连线 2、从古诗中找对子。 3、练习对对子:单字对、双字对 六、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五微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

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二: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1、师:大家听到这个故事都笑了,纪晓岚巧妙地用对联讽刺了石先生。他这么聪明和他从小就爱读书、爱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在古时候啊,很多小孩子都会对对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小时候读的书——课件出示。一起读读 (生:声律启蒙)。 2、简单介绍这本书后板书 这本书是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这本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篇一:声律启蒙教学案】 《声律启蒙》第十六课一先教案 教学内容:《声律启蒙》第十六课一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一先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3、了解《壶中日月》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 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和古诗。 2、通过诵读,感受天地之道、人文之胜、生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生背上课的韵文,师抽背以前学过的韵文,再引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 上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下卷。 2、出示韵文: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茑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 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润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 之仙。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理解“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要结合故事《壶中日月》来理解。 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读对子 2、说说你怎样读文中的长对子? 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客路青山外,行舟______前。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______。处春花对________________ 风摇酒旆对 ________________ 蔷薇千点露对________________寒食花烂漫对 ________________ 【汉字字体识读】 莲韦苏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册)国学声律启蒙教案完整整理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国 学 教师: 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

声律启蒙(上篇)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对于国学有了初步的印象。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国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时间考验传承下来的经典,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经典章。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年龄阶段,学习国学对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如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第一单元 本单元由“东、冬、江、支、微”5个音韵组成5篇课文,介绍5个音韵的对对和押韵常识。上去入声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平对仄,仄对平。有无对虚实,平仄对仄平。 第一单元第1课东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 能比较娴熟的诵读韵文; 2. 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日,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 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 读准字音: (1))师:对比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假如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同学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肯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品析学习)新人教版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有三首古诗,前两首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绝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前者主要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光下大自然的和谐景象,后者是苏轼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首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写诗人初夏时节山行时宁静的景色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有一定的自学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领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美景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诗人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开展“小诗人”古诗背诵活动:请学生背诵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诗句,看看谁积累得最多。 2.过渡:同学们很棒,说了很多有关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也是跟春天相关的。(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二、了解诗人,读写生字

1.请学生概括两位诗人生平。 预设: 师:我已经提前布置好了解两位诗人生平的作业,请学生分享一下大家查阅的资料吧。 生1:我查到了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 生2:我知道杜甫的诗作,他的“三吏”、“三别”很有名。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三吏”是哪“三吏”?“三别”又是哪“三别”呢? 生3:我知道,“三吏”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杜甫这位诗人已经有了很详细的了解了,那有同学可以讲一讲诗人苏轼吗? 生4:我查到了苏轼的生平和诗作: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生5: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作《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师: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 2.读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融燕鸳鸯惠崇豚芦芽短 (2)请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易错的字,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教师进行补充和提醒。 (4)开展书写比赛活动,评选出书写最工整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三、走进古诗,品析学习 1.学习《绝句》。 (1)播放课文录音《绝句》,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解释下列词语:迟日;丽;泥融;沙暖。 (春日;秀丽、美丽;泥土变得松软;温暖的沙滩) (3)自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4)请学生概括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声律启蒙15课至30课教案

声律启蒙15课至30 课教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声律启蒙》的教材功能: 1、学习声韵格律 2、了解应对规则 3、学会诵读方法 4、奠基诗词底蕴 5、尝试实践运用 (二)编写体例 1、采用按韵分编,择韵串联成文《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 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 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空虹红翁通12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2、行文注重平仄,音韵相谐和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3、由简至繁铺陈,循环往复重现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4、内容包罗万象,善于涉典用故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许多对句中含有大量的典故,采用了叙事、抒情、咏史、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 三年级主备人: 张海燕 1、礼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 范读,带读《礼》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1 (四) 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 朗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 经典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 范读,带读《乐》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 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 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2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 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2、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一东(节选)教案 教学内容: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声律启蒙》(一东)前一、二部分 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学生跟唱, 复习巩固。 二、小小舞台,我来展示 1.浏览课件,个别展示背诵。 2.全班打节奏齐读,赛读。 三、学习《声律启蒙》。 (.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 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生看课件,一句一句学读。(正音)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 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做到读通读顺。 (4)全班读,打节奏读。 (.解决疑难: (1)野叟:指村野老人。 (2)鬓皤:白色的鬓发。眉绿:一种青黑色的颜料。 古时女子用以画眉,把自己的眉儿描画成青黑色的柳叶形。

(3)浩浩:广大的。融融:温暖的 (4)“半”和“千”虽然非实际数字,但又是表示数量的字,是虚指而非 实指,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词中的常用的还有双、几、 数、对、独、点、寸等等。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美美地读 (1)指名读(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听,你的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 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播放配乐,全班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发现反复诵读《声律启蒙》,会带给我们许多不同的 感受,其中意境优美,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课下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读一读,背一背,让他们住进我们的脑子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看图,引导说话和给图配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野渡燕穿 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一、再次借助图片,引导看图说话,(学生通过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什么?引导 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引出“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教师用语言 描述画面内容。 2.有一首古诗也描写了鱼儿在荷塘中快乐嬉戏的画面,出 我们一起读读《江南》示古诗。

(word完整版)《声律启蒙》注解与译文(整理打印版,适合孩子自己阅读理解记忆)

上:一东 “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注释】 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①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30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

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译文】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②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原文】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译文】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③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原文】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译文】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沿对革,异对同①。白叟对黄童②。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③。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④。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⑤。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⑥. 【注释】 ①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国学《增广贤文》教案

7、《增广贤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教案人教(部编版)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二、文学常识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三、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其作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四、读:语速,语调,节奏 五、赏析

2020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古诗三首(教案2)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1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屠、苏”等7个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且默写《清明》。 3.使学生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屠、苏”2个字,会写“符”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屠苏”、“曈曈日”等词语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请大家读一读,看一看这几句诗词都跟什么节日有关?(出示课件1) 课件1: 佳节清明桃李天,野田荒冢只生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同学们,众所周知,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板书:元日) 教师:“元日”中“元”的意思是开始,第一。那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呢?(回答:指农历正月初一。)对,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 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王安石吧!(出示课件2) 课件2: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文集今有《王文公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请你们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一边朗读一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 4.在品读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难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件。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出示课件1)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动荡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

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下面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然后用你们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出示课件3) ①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②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③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错误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出示课件4) rónɡ yàn yuān yāng 融燕鸳鸯 ②理解重点词语。(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课件5)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绝句》教案完美版

1 绝句 (部编教材三下1课)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 请同学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杜甫的《绝句》;朱自清《春》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通过学习古诗,感受春天动植物的美好,培养学生感知美、想象美的能力。 3.通过多种美读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与记忆质量。 教学重点: 认读“鸳”、“鸯”,会写“融”、“燕”、“鸳”、“鸯”;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师生情景赏析读: 师:江水浩荡,青山葱郁,衬红花白鸟。 生: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师:今春将过,远望故园,叹何日归期。 生: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设计意图】:出示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为本堂课的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增加学生的古诗积累量。 一、导入 1. 激趣导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秀丽的美景里……一起来读一读《古诗三首·绝句》,去看看杜甫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吧! 2.揭示课题──《绝句》。 师:什么叫绝句?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这样的诗称为绝句。) 【设计意图】:以儿童歌曲的歌词引入,歌词内容契合本诗所描写的季节,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揭示题目,向学生明确绝句的特点,了解本诗体裁。 二、新授 1.知作者 (1)学生介绍课前所收集的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生自由回答)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时的补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