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监测方案-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方案

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技术方案

方案编制单位: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方案编制:

方案审核:

编制日期:2014年7月16日

1光纤传感监测内容

1.地下岩土体沉降分层压缩变形监测

2.地下岩土体含水层渗水压力监测

2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本次监测将采用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技术监测地下岩土的压缩变形和渗水压力大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是将光纤光栅封装成沉降位移计、渗压计等,通过钻孔施工将其布设在钻孔内回填土体与周围岩土体耦合变形,从而对地下岩土体的分层压缩变形量、渗水压力等进行定期监测,对以上特征要素的发展规律及速率进行掌控,并根据其发展趋势进行预警。

另外对于岩土体的压缩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进行监测,通过在钻孔内布设安装分布式位移传感器(定点光缆),回填岩土体来达到耦合变形,从而达到监测地面沉降压缩变形量的监测目的。分布式位移传感器可以达到对地下岩土体变形进行全程布控,分层测量的效果。

1)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施方案

在地面沉降较为显著和地下水抽取较为严重地区,通过钻孔施工,将光纤光栅封装成的沉降位移计和微型渗压计下放到钻孔内,进行地下岩土体沉降压缩和渗水压力监测。根据每个沉降位移计的布设深度大小,连接一定长度的光纤引线(稍长于布设深度)。每个钻孔布设的渗压计采用串式封装,两端连接引线;引线底部与配重绑扎固定。沉降位移计与渗压计串引线绑扎固定(位置提前设计确定),一起下放到钻孔内部,渗压计上下部位采用黏土球封住水力联系,其余钻孔部位最后回填黄豆砂和瓜子片石子封孔。在渗压计上下附件串接光纤光栅温度计,实现温度补偿。

图1 光纤光栅传感器布设示意图

A.沉降位移计

测量量程为15cm,测量精度为0.1mm,测量标距20m。位移计量程和标距可定制。

图2 沉降位移计

B.微型渗压计

测试量程可定制,现可制作量程0.2、0.4、0.6、0.8、1.0、1.5、2.0、4.0MPa;测试精度为1%F·S.可将多点微型渗压计制作成微型渗压计串,一起植入到钻孔内部。

图3 微型渗压计

C.光纤光栅解调仪(NZS-FBG-A02)

图4 光纤光栅解调仪(四通道)

2)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实施方案

通过钻孔施工,将分布式感测光缆连接配重导锤下放到钻孔内,最后采用黄豆砂回填封孔。在等待一定时间后,回填岩土体与周围岩层固结稳定,植入的感测光缆与周围岩土体胶结固定。当钻孔周围岩土体受地下水抽取作用等影响产生压缩变形,钻孔内感测光缆与之协调变形。通过测试感测光缆的变形大小,即可实现钻孔内地层沉降变形量测量。采用微型渗压计监测不同含水层的孔隙水压力。渗压计采用串式封装,绑扎固定在分布式感测光缆上一起下放植入。在渗压计上下附件串接光纤光栅温度计,实现温度补偿。

钻孔内布设三种光缆:钢绞线光缆、10m定点光缆、20m定点光缆。其中钢绞线光缆为紧套光缆,实现钻孔内地层变形敏感区监测。定点光缆(分布式位移计)可实现两定点间的相对位移大小的精确测量,通过定点拉伸布设可以实现压缩变形和大变形的准确测量。10m定点的压缩测量量程为15cm,精度为0.2mm;20m定点的压缩测量量程为30cm,精度为0.4mm。

图5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传感器布设示意图

可以采用国产的AV6419型光时域应变测量计(BOTDR)对光缆进行测量采集数据。

图6 光时域应变测量计(AV6419)

3 监测系统

在光纤传感器布设安装完毕后,将钻孔口处光纤引线或光缆通过光纤接续盒与多心通信光缆相连,并引接到监测中内进行集成监测。在监测站内搭接光纤解调仪器,搭建无线模块,实现数据采集与收发。配套相关软件,实现钻孔内地下岩土体沉降变形和渗水压力的在线显示与实时监测。

4 监测周期

在光纤传感器布设好,钻孔封填完毕后,待钻孔内回填土体稳定固结1~2个月后,开始采集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对于光纤光栅类传感器,可以再监测站内

布设安装光纤光栅解调仪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对于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方案,分布式感测光缆测试周期可为2~3个月。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光纤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中的信号有三类:图像、音频、数据,如何将这三种信号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传输问题。 在光纤应用之前,铜缆因为费用低廉而被大量采用(但在远距离传输上采用光纤传输的成本要低于采用铜缆传输),但是铜缆传输越来越暴露其缺点,传输距离短直线超出(300/500米的距离)图像变形干扰纹加大,保密性差,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维护费用高等等。 光纤出现之后,光纤通讯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远距离/近距离传输(超过300/500米的距离)的首选。 光纤监控系统的传输中,按传送信号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模拟光纤传输,其二是数字光纤传输。目前,数字光纤传输因为其成熟的技术保证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采用的数字光纤传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VIDEO、DATA、AUDIO、VIDEO+DATA、VIDEO+AUDIO、VIDEO+DATA+AUDIO等。 在本篇中主要讨论数字光纤传输的技术、工艺、设备类型、视频信号的几个重要参数名词解释、测试问题以及设计方案(选用设备)要考虑的安全、有效的维护保证和成本等因素。 一、光纤传输设备的技术和工艺 (1)数字光端机所采用的技术有两种:FM和AM。早期各大公司的光纤传输设备大多采用AM技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FM技术

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下表将AM与FM的特点作以定性比较:AM FM 系统允许光衰减小较大 视频信号传输带宽小大 传输信噪比(S/N)低高 对光源线形的要求高低 抗干扰性差好

由上表比较可知,FM技术较AM技术更为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在线形良好的介质中传输,对非线形失真的要求不高,可大幅度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2)早期的光纤传输设备所采用的焊接工艺为插件式,插件焊接工艺有其先天不足的一面,如板间电磁干扰大,设备功耗大,产品体积大等等,这样就对传输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板间电磁干扰较大,系统引入的噪声也较大,从而影响到系统的信噪比和系统的视频指标;现在的产品大多采用SMT工艺,降低了系统的电磁噪声影响,可以更好的体现设计意图。 二、光纤传输设备的类型 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

光缆测试方案

光缆测试方案 1.作业准备 1.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1.2外业技术准备 确认中继段光缆接续完成并全部符合接续测试指标。 2.技术要求 2.1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其计 算值为 αl=α0L+αn+αc m(dB) 式中α ——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 α——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α≤0.08dB(1310mm、1550mm) 多模光纤α≤0.2dB αc——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α多模光纤αc c ≤0.7dB ≤ 1.0dB L——光中继段长度(km) 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数 m——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活动连接器数 2.2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一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单模光纤α≤0.08dB(1310mm、1550mm) 多模光纤α≤0.2dB

2.3对传输STM-4、STM-16的1310nm、1550nm波长光纤和传输STM-1的1550nm 波长光纤,应进行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的测试,测试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2.3.1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 STM-11550nm,不大于-25dB STM-41310nm,不大于-25dB STM-41550nm,不大于-27dB STM-161310nm、1550nm,不大于-27dB 2.3.2光缆中继段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 STM-11550nm,不小于20dB STM-41310nm,不小于20dB STM-41550nm,不小于24dB STM-161310nm、1550nm,不小于24dB 2.4对用于高速率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光纤需要进行偏振模色散(PMD)的测量: 偏振膜色散(PMD)的值应小于0.2ps/km。 2.5同一中继段光缆必须采用同一厂家光缆,且光缆的电气指数必须一致 2.6电性能测试 1.电性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 2)防护接地装置地线电阻。 2.为保证光缆金属外护层免遭腐蚀,埋设接续后的单盘直埋光缆,其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竣工验收指标应不低于10MΩ·km。目前暂允许10%的单盘光缆不低于 2MΩ·km。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的测试方法应符合原邮电部《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指标及测试方法》的要求。 3.防护接地装置地线的接地电阻应小于2欧姆。 3.指标测试 1.光缆具体测试比例与要求如下:

KO2005桥梁健康监测的无线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设计

桥梁健康监测的无线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设计 作者:吴皓莹, 姜德生 作者单位:吴皓莹(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孙田甜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的优化配置方法研究2008 传感器的优化配置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重要的问题,应该做到使用尽量少的传感器获取尽可能多的结构信息。目前国内对于桥梁监测系统的研究多是针对大跨径、形式复杂的桥梁结构,并且主要是研究动力情况下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根据静力作用下的结构信息进行优化配置的方法很少。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多是在确定了传感器数目的情况下优化位置,而对于传感器数目如何确定的问题讨论不多。 本文首先选择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配置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单亲遗传算法及改进后的单亲遗传算法以更好地适应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的特点。然后尝试借鉴无线传感网络中监测半径及覆盖概率的概念,将其和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反应信息相结合,提出一种目标函数来作为优化的依据。该目标函数包括了传感器和结构两方面信息。 优化方法的目标函数确定后,提出了在静力情况下先优化传感器数目后优化传感器位置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得到各节点处的结构信息和检测概率,然后通过计算确定监测半径,之后应用单亲遗传算法在代数较少的情况下观察适应度值随传感器数目变化的趋势,由此确定传感器的数目。当传感器数目确定后,用改进的单亲遗传算法结合前面提出的目标函数配置传感器的位置。最后对洛旺河大桥工程采用本文提出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传感器优化配置。 2.期刊论文吴小平.WU Xiao-ping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选型与设计-山西建筑2007,33(25) 结合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简要评述了一些传统和新型传感器的性状功能,并对传感器的选型原则与设计要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除满足一般技术特性要求外,更多的要考虑到系统的功能性、鲁棒性、相容性及扩展性要求. 3.学位论文左云茅草街大桥健康监测方案以及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2005 为了避免或减小桥梁在运营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损伤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必须对桥梁结构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桥梁健康监测也就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基本内容,对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注解,尤其是对国内外近年来桥梁健康监测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并且针对目前我国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相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拱桥的健康监测在我国还处于滞后阶段。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益阳茅草街大桥——目前我国最大跨径的无推力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健康监测布设方案。其中,成功将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应用于寻求拱桥主要构件传感器最优布点。 接下来本文介绍了目前传感器优化布设的研究情况。传感器的优化布设作为目前桥梁健康监测的一个研究热点,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这一部分里本文介绍了传感器优化布设的一些常用的算法和方法。 然后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寻求茅草街大桥桥面板、拱肋上的传感器最优布点。用Ansys软件对茅草街大桥建立简单的模型后,对这两个不同的构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计算。计算过程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迭代计算的程序。最终得到了优化后的传感器布测方案。这种计算方法是可以在同类型桥梁的健康监测中推广应用的。 本文还针对茅草街大桥提出了两套健康监测方案。首先是没有对桥梁主要构件的传感器做优化布设,仅仿照青马大桥的方案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传感器的简单方案。然后是利用前面对桥面板和拱肋的优化计算结果对全桥提出的详细布设方案。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方案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时这种方案也完全能够达到监测桥梁健康状况的目的。 根据本文的研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寻求拱桥的主要构件的传感器最优布点是完全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这种算法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各类型拱桥的健康监测中去,而且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大跨桥梁、组合桥梁的健康监测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4.期刊论文王廷臣.Wang Tingchen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优化布设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19(3) 介绍了传感器最优布设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并提出一整套传感器优化布设方案,从而能够迅速有效地从具有多个自由度的复杂结构模型中,选择出关键的测点位置. 5.学位论文刘文涛斜拉桥振动模态测试中的传感器优化布设2006 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许多学者都在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但其有效性的基础是建立在模态测试的准确性上,而传感器布设的位置、数量对测试结果起决定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将有限数量的传感器配置在最优位置,可为斜拉桥振动模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障,为动力反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论述了斜拉桥振动模态测试中传感器优化配置的意义,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土木工程中的两种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第一种是有效独立法,第二种是基于模态置信度矩阵MAC的逐步累积法;结合巴东长江公路大桥首先建立其完整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取得传感器优化布置计算所需节点的各阶振型竖向位移模态数据;进而采用有效独立法和MAC法分别研究斜拉桥振动模态测试中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方案。 通过布置结果分析认为,本文介绍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理论合理、方便可行。该方法可为斜拉桥振动监测中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便快捷的实现工具,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6.期刊论文孙家升.刘信斌FBG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四川建筑2008,28(3) 从FBG传感器的基木特点、组成、布设原则、安装方法、工作原理几个方面阐述了FBG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最后指出FBG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方面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中应解决的问题. 7.学位论文韩涛基于振弦传感器的桥梁应力监测系统设计200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如何及时、准确地检测桥梁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作用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测与评估,为桥梁在特殊气候、特殊交通条件下或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分析评估桥梁的使用寿命,并为桥梁的养护、维修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桥梁应力监测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本方法所具有的优点。然后对振弦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振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温度特性,进而为振弦的温度补偿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通过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和比较各种采集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分散采集集中管理的系统结构,该结构包括现场数据采集子系统、远程传输子系统和监控中心子系统三部分。最后根据振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并重点设计了振弦式传感器的激振电路、测频电路和温度调理电路,传感器的激振采用软件扫频激振技术,传感器的测频采用等精度测频方法。另外考虑到温度对振弦的影响,采用比值采样法和电压频率转换实现温度的测量,从而实现温度的补偿。整个系统在上位机端和下位机端分别设计了RS—485总线接口,通过RS—485/RS—232转换电路,实现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下位机单片机程序的设计、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以及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程序的设计。 纵观全文,本文针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现状,以实时性、长期性和精确性为目标,设计了一种以振弦式传感器为检测组件,又充分运用微处理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监测信号的多点采集、数据可靠传输、综合处理及监测过程的控制,进而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对许多工程的施工建设与安全监测维护具有理论意义及实际指导意义。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XX矿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案样本

核工业华东二六三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沉降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XX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工程地点: 吉安市新干县 委托单位: 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 编写: 审核: 批准: 核工业华东二六三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观测点数量与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沉降观测点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观测周期及观测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观测实施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基准点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观测成果及提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组织结构与人员投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仪器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园监控系统方案_计划方案.doc

校园监控系统方案_计划方案 一、概述 为加强学校学生管理、保证学校及全校师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创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温馨、高效的和谐校园,提高现代的管理手段,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安全文明的校园网络数字监控防盗系统体系。从项目的具体实际出发,做到配置合理,留有扩展余地,技术先进,性能价格比高,确保系统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本套系统,是在认真研究了项目的技术要求和低价高效率原则的基础上,系统为一个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的管理与安全保卫系统,为实现自动化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实施先进校园网络数字监控系统,。 本方案本着安全、经济、实用、完善、兼容的方针,系统可采用分级控制,操作简单,可联网集成,本系统提供给管理者的是一个直观的声像警示,管理员能及时了解到区内各处的保卫安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红外报警能及时告诉何处有外人闯入,

管理者能及时了解各设备目前的状态及运作情况及各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数字硬盘录像机占用宽带低图像清晰流畅,软件支持多画面或全屏显示,可远端控制云台旋转和摄像机镜头的缩放。可对教学楼、教工住宅楼、学生宿舍、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实现远程监控。此方案的实施,将对自动化管理,安全技术防范,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校园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园数字监控统的功能: 监视功能 通过校园网络,直接可以在网络上的电脑上看到各个监控点的情景,也可以将某一监控点情形切换到整个画面来观察。

画面分割轮巡功能 无须画面分割器、切换控制矩阵设备,通过网络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管理软件设定,就可以实现多视频画面同屏分割显示(1、4、9、16路)、多组画面轮巡显示。 校园监控 通过网络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管理软件设定,将各个校园的场

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四、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令狐文艳 光纤光栅技术是利用紫外曝光技术在光纤芯中引起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光纤光栅中折射率分布的周期性结构,导致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反射,从而形成光纤光栅的反射谱。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通常是将光纤光栅附着在某一弹性体上,同时进行保护封装。反射光的波长对温度、应力和应变非常敏感,当弹性体受到压力时时, 光纤光栅与弹性体一起发生应变,导致光纤光栅反射光的峰值波长漂移,通过对波长漂移量的度量来实现对温度、应力和应变的感测。其工作原理如图1 图1给出了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与波长解调仪组成的应力 测量系统。它主要 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宽带光源,第二部分为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测量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宽带 光源,第二部分为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第三部分为基于可调 F-P 滤波器的波长解调仪,第四部分为计算机及软件分析处理 系统。图中给出等间隔分布多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这些光 计算机 波长解调仪 宽带光源 耦合器 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 图1测量系统光路示意图 光隔离器 扫描电压 抖动信号 可调F-P 滤波器 混合器 LP 滤波器

纤光栅通常要进行串接。由宽带光源发出的宽带光信号经过隔离器和3dB耦合器传输到串接的传感光栅上,经过这些光纤光栅的波长选择后,一组不同波长的窄带光被反射,反射光再次经过3dB耦合器由波长解调仪接收,经过波长解调仪对这些波长进行识别,得到一组应力传感信息,当边坡内部应力发生变化时,通过光栅解调器检测出波长的变化即应力变化,之后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得到边坡受到压力的分布状况,根据监测对象内部变化情况,判断是否会产生塌方,起到报警作用。

光纤视频监控传输解决方案

光纤视频监控传输解决方案 一、简介 目前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监控中诸多功能的实现,过于烦琐,造成整体建设成本过高。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能省则省,能不用的功能就尽量不用,使得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监控遇上了新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单一传输系统不能提供相关的功能接口。原本一项非常简单的功能,其端设备本来可以很轻松地在电缆传输中实现自身的功能,但是为了融入整个系统,实现大范围的使用,就不得不用光纤来传输。现有视频监控中用的光纤传输产品大多是采用模拟的传输方式。由于技术的原因,不能提供多种借口和协议要求,不得不对数据进行非常复杂的接口协议转换,即在中间加上一些辅助设备来达到要求。 还有一些如普通电话信号、一些对讲系统和以太网信号根本就不能实现。只能再建1个或2个传输子系统来满足这些要求。并且有的信号接口形式看似与光端机类似,实际却不同,如单工RS485和半双工RS485等,这些信号通过电缆直接连接时,系统能正常工作,但如果用光端机的普通功能接口连接,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了,这时经常会认为是光端机的接口工作不正常,其实却不然。因为其现有系统中的传输子系统没有提供相关的接入方式。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近两年以来不少厂家开发出来了新型的传输方式,并且在除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解决方案外,还弥补了现有模拟光纤传输系统的许多技术缺陷。如PETELCOM、OTSYSTEM等品牌率先推出了以10位数字视频编码方式,采用进位数字时分复用和CWDM光粗波分用技术相结合的全数字化传输方案。由于此类产品采用的上全数字的解决方案,所以有着许多模拟系统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光纤传输视频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视频图像的传输质量,其信噪比很轻松就达到了70db,达到广播级要求。再加上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结构和表面贴装器件,使产品更加稳定可靠。在同等情况下模拟光端机的信噪比随着距离的增加,在不断地下降而数字光端机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数字传输

分析介绍光纤基本参数和测量方法

分析介绍光纤基本参数和测量方法 本文来源于:工控商务网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 1.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测量 从理论上讲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LP0l)传输,基模场强在光纤横截面的存在与光纤的结构有关,而模场直径就是衡量光纤模截面上一定场强范围的物理量。对于均匀单模光纤,基模场强在光纤横截面上近似为高斯分布,通常将纤芯中场强分布曲线最大值1/e处所对应的宽度定义为模场直径。简单说来它是描述光纤中光功率沿光纤半径的分布状态,或者说是描述光纤所传输的光能的集中程度的参量。因此测量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核心就是要测出这种分布。 测量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方法有:横向位移法和传输功率法。下面介绍传输功率法。测量系统的原理方框示意如图1所示。 取一段2米长的被测光纤,将端面处理后放入测量系统中,测量系统主要由光源和角度可以转动的光电检测器构成。光纤的输入端应与光源对准。另外为了保证只测主模(LP01)而没有高次模,在系统中加了一只滤模器,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光纤打一个直径60mm的小圆圈。当光源所发的光通过被测光纤,在光纤末端得到远场辐射图,用检测器沿极坐标作测量,即可测得输出光功率与扫描角度间的关系,P—θ线如图2所示。然后,按模场直径的定义公式输入P和θ值,由计算机按计算程序算出模场直径。

2.光纤损耗的测量 光纤损耗是光纤的一个重要传输参数。由于光纤有衰减,光纤中光功率随距离是按指数的规律减小的。但是,对于单模光纤或近似稳态的模式分布的多模光纤衰减系数a是一个与位置无关的常数。若设P(Z1)为Z=Z1处的光功率,即输入光功率。若设P(Z2)为Z2处的光功率,即这段光纤的输出功率。因此,光纤的衰减系数a定义为 因此,只要知道了光纤长度Z2-Z1和Z2、Z1处的光功率P(Z1)、P(Z2),就可算出这段光纤的衰减系数a。测量光纤的损耗有很多种办法,下面只介绍其中的两种办法。 1)截断法 截断法是一种测量精度最好的办法,但是其缺点是要截断光纤。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方框如图3所示。 取一条被测的长光纤接入测量系统中,并在图中的“2”点位置用光功率计测出该点的光功率P(Z2)。然后,保持光源的输入状态不变,在被测量光纤靠近输入端处“1”点将光纤截断,测量“l”点处的光功率P(Z1)。这个测量过程等于测了1~2两点间这段光纤的输入光功率P(Z1)和输出光功率P(Z2),又知道“1”、“2”点间的距离Z2-2l,因此,将这些值代入 即可算出这段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在测量方框图中斩波器(又称截光器)是一种能周期断续光束的器件。例如是一个有径向开缝的转盘。它将直流光信号变为交变光信号,作为参考光信号送到锁相放大器中,与通过了被测光纤的光信号锁定,以克服直流漂移和暗电流等影响,以确保测量精度。

视频监控建设方案

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3) 二、需求分析 (3)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4) 四、系统方案设计 (5) 4.1、系统总体结构 (5) 4.2、系统结构拓扑图说明 (6) 4.3、监控资源 (7) 4.4、传输网络 (7) 4.5、监控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用户终端 (7) 4.7、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7) 4.8、区域监控系统结构 (8) 4.9、前端(PU) (8) 4.10、传输(TU) (9) 4.11、控制/管理 (9) 4.12、处理/显示 (9) 五、设备选型 (10)

一、系统概述 安防监控系统是应用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或微波在其闭合的环路内传输数据信号,并从摄像到图像显示和记录构成独立完整的系统。它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不但极大地延长了人眼的观察距离,而且扩大了人眼的机能,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工进行长时间监视,让人能够看到被监视现场的实际发生的一切情况,并通过录像机记录下来。同时报警系统设备对非法入侵进行报警,产生的报警型号并触发监控系统录像、记录。 二、需求分析 根据建筑工地项目特点,及整个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了建筑工地项目监控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的功能要求: 1、本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网络视频监视方式实现。 2、本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可以适应规模不断扩展的需要。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灵活性及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监控系统网络和不同数量监控对象的需要。 3、本工程项目体现高科技的含量,体现安全防范的特殊性。 4、本工程项目提供多点监控、远程监控,实时监控等丰富的监控方式。 5、本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前端摄像机均采用恒速球,后端网络视频传输采用视频编码器。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江津(渝黔界)经习水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 TJ9分部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习古高速TJ9项目 2015年11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观测依据 (1) 【3】观测流程 (2) 【4】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 (2) 〖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 (2) 〖2〗观测方法 (3)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3) 【5】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 (4) 【6】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 (5) 〖1〗位移观测边桩 (5) 〖2〗沉降板 (5) 【7】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 (5) 【8】测点布置 (6) 【9】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6) 【10】质量保证和控制 (8) 〖1〗最大限度减小测量误差 (8) 〖2〗观测点的保护 (8) 〖3〗质量保证 (8) 【11】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9)

路基高填深挖变形与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标段位于习水县境内,沿线途径习水东皇镇图书村、伏龙村和关坪,路线全长7.011511km,起点里程桩号K69+200,止点K76+200。主要工作内容为:路基挖土方23万方、挖石方245万方、三背回填5.15万方,换填片(碎)石9.2万方、利用石填方165万方、碎石桩1.25万米、防护和排水工程共3万方;主线大桥1126.5米/3座、主线互通桥106m/2座、水泥厂赔桥161m/1座,通道493米/11座,涵洞330米/9座;隧道单洞长1775m。 施工区域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分布。区内旱、雨季节分明,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明显。这种降雨集中、气候分带和本区固有的深谷地形、对地下水的交替循环有着明显影响。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主要受大气降水所补给。 【2】观测依据 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1、江习古高速TJ9分部施工图设计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

目录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1) 1.2、地面沉降的类型 (2) 1.3、沉降灾害的成因 (2) 二、传统地面沉降检测手段 (3) 2.1、水准测量 (3) 2.2、三角高程测量 (4) 2.3、GPS测量 (4) 三、InSAR地面沉降监测 (4) 3.1、DInSAR变形监测基本原理 (6) 3.2、DInSAR数据处理流程 (8) 3.3、DInSAR测量缺陷 (9) 3.4、InSAR变形监测新技术 (10) 四、InSAR监测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0)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形变引起的。其中不仅有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还有由于工程开挖、地下水抽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这些不可逆的地表形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都受到严重的地面沉陷的影响。仅上海地区,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沉降总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00亿元。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1922~1938年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最大值达2.63m,最大沉降速度每年达110mm;北京市区东部600km2,地面出现沉降,最大沉降累计达550 mm;天津市1959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1980年范围扩大到7300 km2,沉降量100mm以上的范围已达900 km2,沉降大于lm的范围达135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5米;西安市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年,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年平均沉降量30-70mm的沉降中心有5处多,沉降量100mm的范围达200 km2;太原市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有254 km2,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达7.1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380mm。此外,宁波、常州、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北、沧州、唐山等地区也发现地面沉降,新开发的城市海口市也已出现地面沉降。我国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化图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主要是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比强;地下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以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和砂层为主,压缩性

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越来越大。怎样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交通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城市道路的现代化交通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交通监控管理,能够实时直观地了解主要交通要道和交叉路口的车流量、车辆通行状况和违章车辆的车牌显示,还可根据各监控点反馈信息,预测某些交通要道和交叉路口的阻塞以及其它不利于交通的情况。一旦发生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交通监管中心能及时了解现场状况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方便提出指挥、调度和处理方案。 一、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主要由交通路口前端摄像机、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组成。 1、前端 前端为市内交通要道口、交通十字路口等。由带变焦镜头彩色摄像机、室外全天候防护罩、室外全方位云台(带预置位)、室外解码器和线杆、避雷器等组成,是整个系统的眼睛。由于摄像机配接了云台和可变焦镜头,所以可通过调整云台的方位和镜头的焦距来实现对整个路口全局的监控以及对某一车辆车牌等细节的仔细观察。 2、传输 视频和控制信号传输系统由视频同轴电缆、控制线、光纤、光端机等组成。近距离、机房内使用视频电缆和控制线;远距离使用光纤和光端机。 由于各监控点(交通路口)距交通指挥中心大部分都较远,采用视频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图像是不可能的。所以对距交警指挥中心较远的监控点采用光纤传输视频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 利用光纤传输有下列优点: 传输损耗低,传输距离远。采用多模光纤可达4公里,采用单模光纤达60公里;

电视信号具有很宽的频带,远距离传输非常困难。用光纤传输视频信号,传输带宽最大可达几百兆公里。可保证远距离传输具有很高的信噪比,不需高频补偿。这是常规电缆无法比拟的。 抗干扰性强,无电磁辐射,无信号泄露,无接地和短路 题,系统功耗小。 3、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主要由下列组成:矩阵切换器、操作和编程键盘、数字硬盘录像机、彩色视频打印机、彩色监视器、多媒体电脑。其主要功能为: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图像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的记录、摄像机及其辅助部件(如镜头、云台、防护罩)的遥控。对于系统功能的控制操作可通过控制键盘或利用电脑来实现。 二、系统构成: 城市交通监控及管理的基础就是各路口及主干线上传的视频信号及各类数据。部分路口与所属交通中队或交通指挥中心有光缆连接,对于这部分路口信号的传输,我们采用MDX系列数字非压缩光端机完成。 该项目每个路口共有四个摄像机,交通路口除了视频信号外还有其他信号需要传输,一个交通路口目前所需的信号如下: ·路口摄像机。 ·PTZ控制。 ·电子警察信号。 ·路口交通红绿灯信号传输。 ·交通信号诱导屏。 ·中心对路口的广播。 ·交通路口现场指挥人员与指挥中心人员的对讲。

光纤测试方案

光纤测试方案 一.布线系统测试概述 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确认布线系统的元器件性能及安装质量,工程完工后需按综合布线系统测试说明进行有关的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 ·>水平铜缆链路测试; ·>垂直干线铜缆链测试; >垂直干线光缆链测试; >·端对端信道联合测试 系统测试完毕后,即组织有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验收。 千兆比水平铜缆的测试说明: 千兆比水平铜缆系统采用专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 1.极性、连续性、短路、断路测试及长度 2.信号全程衰减测试 3.信号近、远串音衰耗测试 4.结构回转衰耗SRL 5.特性阻抗 6.传输延时 本方案中,采用下列布线测试仪表进行测试: Microtest QmniScanner FLUKE 国际标准组织(ISO)及Lucent推荐下列布线测试仪表: 1、fluke (Fluke Corporation) 2、PenaScanner (Microtest Inc) 本方案中,我公司建意采用以下铜缆测试仪器:

Microtest Lucent KS23763L1 (连接性测试) 3、FLUKE (特性指标测试) STPl 六类100-150双绞线,250 MHz FTP;阻燃特性NFC32070 2.1标准 4、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线路是否安装完好,将测线报告整理,归档。 二.系统测试所用工具 测试所用工具主要是: FLUCK DSP FLUCK 网络测试仪操作规程: 根据测量的种类是通道还是链路,选择相对的适配器; 测量前将仪器校准; 测量时,将主机和智能远端的旋钮打开; 输入测量时间、地点、测试姓名; 在AUTOTEST项开始测试,储存结果; 将测试结果转换成电子文档; 将主机和智能远端关机; 将仪器收好,检查是否有遗漏配件。 注意事项:插接时一定要将插头和插口对齐,将线路接通;注意轻拔轻 插,一定要将头弹起按下再拔出;注意仪器和线路远离电力线和强电场。 其他工具如下表: 仪器名称数量产地说明 接地摇表 1 进口 万用表 2 国产 水平尺 6 国产 FULKE 1 美国

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四、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光纤光栅技术是利用紫外曝光技术在光纤芯中引起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光纤光栅中折射率分布的周期性结构,导致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反射,从而形成光纤光栅的反射谱。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通常是将光纤光栅附着在某一弹性体上,同时进行保护封装。反射光的波长对温度、应力和应变非常敏感,当弹性体受到压力时时, 光纤光栅与弹性体一起发生应变,导致光纤光栅反射光的峰值波长漂移,通过对波长漂移量的度量来实现对温度、应力和应变的感测。其工作原理如图1 图1给出了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与波长解调仪组成的应力测量系统。它主要 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宽带光源,第二部分为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测量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宽带光源,第二部分为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第三部分为基于可调F-P 滤波器的波长解调仪,第四部分为计算机及软件分析处理系统。图中给出等间隔分布多个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这些光纤光栅通常要进行串接。由宽带光源发出的宽带光信号经过隔离器和3dB 耦合器传输到串接的传感光栅上,经过这些光纤光栅的波长选择后,一组不同波长的窄带光被反射,反射光再次经过3dB 耦合器由波长解调仪接收,经过波长解调仪对这些波长进行识别,得到一组应力传感信息,当边坡内部应力发生变化时,通过光栅解调器检测出波长的变化即应力变化,之后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得到边坡受到压力的分布状况,根据监测对象内部变化情况,判断是否会产生塌方,起到报警作用。 计算机 波长解调仪 宽带光源 耦合器 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 图1测量系统光路示意图 光隔离器 扫描电压 抖动信号 可调F-P 滤波器 混合器 LP 滤波器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市106中学高中部新校区,位于市东新区,东风东路与正光路交叉 口东北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4677.83 〃,包括教学楼三栋18669.41 〃,框架结构地上五层;综合楼7684.51川,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兼人防工程,地上五层;宿舍楼9445.1 〃,框架结构,地上五层;餐饮文体中心8709.5 〃,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配套用房113.2川,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 —93)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9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 —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Z2), 水准尺采用铟合金钢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不测。该工程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在纵横方向要对称布置,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为7~25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体或柱子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观测点,造成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从设计图纸了解到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满足相应规要求,做法 见沉降观测详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陈华文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 [摘 要] 近年来,通过引进自动化监测、GPS 、GIS 等技术,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有了显 著的提高。在分析基岩标、分层标的长期运行资料基础上,优化了其设计与施工技术;通过多期的GPS 复测研究,总结了《地面沉降GPS 测量技术规程》。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优化地面沉降监测方案,加强了地铁、防汛、桥梁、高架道路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沉降监测,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为城市建设与管理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词] 上海市 地面沉降 基岩标 分层标 1 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上海市区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1961年上海市地质勘察局工程地质大队利用已有的深水井建立了初期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1962年开始埋设基岩标、分层标组,开展市区范围的面积水准测量,监测市区地面沉降及其时、空变形规律。在20世纪70、80年代分别对地面沉降监测设施进行完善与补充。截止1985年在市区及近郊区已先后埋设了基岩标21座、深式分层标17组、地面水准点752座及孔隙水压力测头20组,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共布设了地下水位监测井650口,形成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监测网。 1985年后由于受大规模城市建设影响,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市建委非常关注地面沉降监测网面临的问题,在专家论证基础上批准了原上海市地质矿产局上报的《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修建规划(1995~2000)》的工作方案,199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目前,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范围从原来的市区和近郊区扩大到了全市,形成了由地面沉降监测站(基岩标分层标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精密水准监测网、GPS 地面沉降监测网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表1)。 表1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情况表 数 量 设 施 名 称 单位 1995年 2000年 备注 基岩标 座 8 32 分层标组 组 17 25 水准监测网 Km 2300 650 地面沉降动 态监测网 自动化监测系统 / 8 地面沉降监测站共25座 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 口 492 58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