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人民日报》(2013年06月28日15 版)

让流动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实有人口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服务管理创新力度,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下一步,实有人口专项组将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广大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走访联系常态机制,及时发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完善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分级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健全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工作机制,抓好流动人口治安重点人员列管和帮扶帮教措施的衔接。积极依托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坚决遏制一些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高发势头。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指导各地按照进一步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的落户需求。研究制定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政策意见。积极推动尽快颁布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为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着力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统筹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落实促进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认真解决广大流动人口反映迫切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住房保障等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

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大力开展平安家庭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推动各地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以居民身份证登载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推动各地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统筹考虑常住人口公共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目标。

为特殊人群做好管理和服务

中央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组长、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研究制定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教育管理帮扶措施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特殊人群专项组将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切实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人员管理,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病人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救治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激励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落实刑释解教和戒毒康复人员社会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帮扶,努力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完善社区矫正各环节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进一步落实服刑在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实施特殊群体社会关爱计划,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建立跟踪帮教机制,健全社会帮教网络。健全完善特殊人群管理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三是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在县(市、区)建立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等,加快建设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安置基地,推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场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重点医院等建设,为特殊人群提供临时性食宿、教育、培训、救助和医疗服务。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发展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队伍,打造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平安建设的基础平台。

四是进一步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构建平安中国建设大数据综合平台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特殊人群分类数据库,建立成员单位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信息化。

促进“两新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综治委“两新组织”专项组组长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两新组织”专项组积极推动“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下一步,专项组将加大组织、协调、推动力度,促进“两新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团结组织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平安中国建设。推动研究起草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深入宣传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部署。

二是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责任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诚信合法经营。

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拓展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新途径。组织引导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防、公益服务等工作。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预防和化解相关矛盾纠纷。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组织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建设,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四是依法加强管理,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日常监管制度,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五是进一步完善考评工作,确保任务措施的落实。研究完善综治考评中“两新组织”服务管理考评指标。对社会组织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加大考评分值权重,确保工作实效。

筑牢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中央综治委社会治安专项组成员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社会治安专项组积极开展专项打击和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下一步,社会治安专项组将扎扎实实抓好社会治安各项措施的推进落实。

一是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健全完善走访联系群众机制,努力使治安工作更好地符合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努力以保民平安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是不断探索打击犯罪新举措。要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积极适应当前违法犯罪新形势新特点,着力提升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针对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要着力提升主动发现、主动打击能力。针对“两抢一盗”、食品药品安全等多发性犯罪,要坚持集中整治、重点治理。针对团伙犯罪、组织犯罪,要坚决摧毁犯罪网络、斩断利益链条,着力提升攻坚破难、源头打击能力。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不断增强打击整治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三是积极构建治安防控新机制。力争尽快建成城乡社区全面覆盖、单位内外无缝衔接、空中路面科学集成、网上网下高效联动的立体化防控网络。要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研判预警机制,牢牢把握社会治安防控主动权。要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机制,切实提升动态环境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防范控制违法犯罪的整体能力。

四是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工作新发展。要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着力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深度应用,着力强化对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的动态管控,不断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基层大排查大调解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和平安创建活动,着力夯实平安中国的群众根基,筑牢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法治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手段

中央综治委法律政策专项组成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

平安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从政法综治工作的角度,它意味着公民安定、安宁生活的权利得到保障,人身和财产不被侵犯,合法合理诉求得到回应,法律救济渠道畅通,违法者不能逍遥法外。建设平安中国,法治是一个重要手段。中央综治委法律政策专项组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点,结合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立法工作计划,着重就与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立法进程。

一是研究修改行政诉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诉讼制度也出现了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在行政诉讼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要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行政,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

二是研究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要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充实和细化权益保障机制。

三是研究修改环境保护法。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环保法的修改,明确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畅通公民和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是研究制定社会救助法。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底线。通过扶贫救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五是研究修改安全生产法。通过修改完善安全生产法,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与专项组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研究刑法的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慈善事业发展、反家庭暴力以及修改有关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规定等问题,努力做到政治决策和立法决策协调同步。

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新经验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平安建设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着力推动教育引导、净化环境、完善法律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涉罪率、犯罪率持续下降,预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预防专项组将围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定位,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广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经验。我们通过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在信息汇总和动态监测、引入专门力量进行教育矫治、利用社会正面力量接触联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帮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工作经验。从现在开始,我们拟用两年半的时间,将试点探索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努力在全国县级及以上地区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专门教育工作。调研发现,全国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数量不少,每年也有一些涉案未成年人被免于逮捕或起诉。由于没有针对性措施,这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事实上处于脱管失教状态。专门教育是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

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诸多因素所限,目前专门学校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矫治功能。预防专项组将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努力突破制约因素,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共同推动专门学校建设。

三是发挥专项组平台优势,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按照政法综治工作年度部署,对照预防专项组工作职责,年初我们梳理确定了各成员单位分别承担的33项具体工作。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将结合这次会议的重要精神,结合目前正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努力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让平安伴在师生身边

中央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

近年来,中央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指导和推动各地和学校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法制教育,目前覆盖全国52.7万所学校;坚持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2012年,危害学校的公共安全事件同比下降13.l%,侵犯师生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5%。下一步,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将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一要以顶层设计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研究制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意见。着力抓核心,维护学校政治稳定;着力抓源头,有效化解校园矛盾;着力抓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形成目标明确、整体优化、责任落实的平安校园建设目标体系。

二要以服务型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以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为重点,完善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正面教育引导为基础,管好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和学生安全各个领域。发挥各系统资源优势,设立各领域的安全法制教育项目和教育基地。强化校园及周边综治工作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途径,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形成师生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的平安校园建设管理体系。

三要以建设为导向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制定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意见,推动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卫人员工作。制定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出台中小学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大中小学校园安全技术防范建设标准,完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网络。以师生的安全需求为导向,形成科技创安、部门联动、综合防控的平安校园建设支撑体系。

四要以长效机制巩固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考核。推动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履职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开展学校周边治安防控成果评选,推动齐抓共管落实在基层,提升各系统基层工作水平,形成用责任统领、用行动落实、用常态巩固的平安校园建设保障体系。

进一步做好护路护线联防工作

中央综治委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成员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

去年以来,中央综治委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及各成员单位着眼于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公共安全,抓好重点工作,创造了路、线平安运行、安全畅通的良好环境。下一步,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将进一步做好护路护线联防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平安路、线建设。继续深化“平安铁路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开展“平安车站(站区)”创建活动。推进“平安三电”建设,深化“平安油区”、“平安管道”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平安公路”、“平安航道”、“平安车站”、“平安港口”等创建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排查整治。铁路护路联防方面,推动挂牌督办、警示提醒、责任倒查等做法常态化,完善涉路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和风险评估制度。“三电”安全保护方面,逐级挂牌督办一批重特大案件,滚动排查并挂牌整治一批盗窃、破坏等案件高发的重点地区。油气护线方面,抓好分级挂牌督办,坚决遏制局部地区涉油案件反弹。公路水路安全联防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西江水域“江盗水匪”等问题有效解决。

三是大力加强路、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铁路护路联防方面,重点强化新建高速铁路护路联防,加强重点线路护路联防工作。“三电”安全保护方面,强化重点线路、重要设施和重点工程安全保护。油气护线方面,建立输油气管道安保风险评估制度和政企警民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公路水路安全联防方面,重点明确高速公路、重要桥梁隧道和港口(码头)等安防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

四是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铁路护路联防方面,研究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三电”安全保护方面,推动市、县层面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油气护线方面,推动涉油气地区县级以上政府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乡镇一级逐步推广。公路水路安全联防方面,推动组建省、市两级联防工作小组。

五是切实做好法律法规政策完善工作。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推进航道法、电信设施保护条例等立法和《铁路安全运输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修订。

平安中国建设心得精选

平安中国建设心得精选 共享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 安全就像蓄水池,只有四壁足够深、足够坚固,发展的水位才能源源不断地上涨 对中国人来说,“平安”代表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更意味着充满内心的安全感前不久,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透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又下降6.7%;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1.1%,保持了连续多年下降趋势。不仅如此,如今的中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国家之一,被公认为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安全以及由此而生的安全感,已经成为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造了一张亮丽名片。 有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发展和改善民生才有可能,这是70年来中国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剿匪反霸,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的努力、坚定的行动,为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大局稳定的“兼容”,被西方学者称为“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站上新的

台阶。我们对公众安全的保护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水涨船高。除了打击犯罪、维护稳定,还包括舌尖上的安全、环境污染的整治、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在非传统性风险、新的甚至未知的挑战面前,我们投入了更多安全关注并积极作为。可以说,安全就像蓄水池,只有四壁足够深、足够坚固,发展的水位才能源源不断地上涨。 安全感背后,蕴含着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智慧和民生哲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上世纪60年代,浙江绍兴枫桥镇开创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其深刻影响延续至今;在现代城市生活的“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群防群治力量,让人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也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互联网时代,面对用户信息安全与信息分享之间的内在张力,监管部门以“审慎包容”确立了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监管原则……广袤中国的生动实践说明,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安全的最终目标是要作用于人心。真正的安全感,意味着能够“心安”。从把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每一次执法中,到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信仰;从初步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系列举措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对明天的稳定预期,也打开了关

申论范文:“平安中国建设”

北京人事考试网: 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人民日报 空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空军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扎实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取得了明显成绩和进步,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强大空军是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使命担当,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搏击空天的凌云壮志,埋头苦干,加快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要强化实战准备,牢固树立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打胜仗的思想,狠抓各项战备制度落实,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处置,坚决完成空军担负的各项军事斗争任务。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进一步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要强化改革创新,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自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坚决完成好担负的改革任务,为空军建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改革相关问题研究,优化空军力量结构,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尽快实现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要在健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上下功夫,大力吸引、培养、保留、使用好各类人才。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管理理念、机制、方法手段创新,提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要强化政治保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强军目标,坚持不懈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扎实开展“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空军建设正确方向。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加强军魂教育,严格组织纪律,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在发扬光大优良传统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要持续用力抓好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准确把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下功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解决服务基层、服务官兵不到位的问题。要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进一步纯洁部队内部关系,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更多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欢迎访问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课前免费专业测评 【免费课堂】【题库解析】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4723965.html,/

平安中国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平安中国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平安中国建设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 “在车站、列车上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2020年1月10日,春运第一天,在北京站一楼候车大厅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反扒能手王志平正在现场演示各种盗窃、扒窃旅客财物的“手法”,吸引众多旅客驻足观看。 连日来,在春运忙碌的万里铁道线上,各地铁路公安机关加强站区、列车巡查,持续打击“盗抢骗”侵财违法活动,全力维护良好治安环境,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具体要求。为了擦亮“平安中国”这张国家名片,全国政法机关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完善“枫桥经验”、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形成长效机制 扫黑除恶,涤荡污泥浊水扫出朗朗乾坤 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场庭审,当听到主审法官宣布判处主犯无期徒刑时,旁听的李阿姨泣不成声。 “他们把我们赶出来,家没了,我也不想活了。”李阿姨清楚地记得,2017年7月,家里突然闯进来一伙壮汉,要求李阿姨马上搬家腾房,一边说还一边往外扔东西。

“你们凭什么闯入我家,扔我的东西?”面对李阿姨的质问,这伙人亮出房本,恶狠狠地说:“看到了吗?这是我们的房子,你要不搬出去,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样的事情,引起了北京市公安机关的注意。经过调查,公安机关发现,这是一个层级分明、成员众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他们以办理房屋抵押贷款为名,诱骗被害人在公证处办理赋予借款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售房委托、抵押解押的委托公证,随后恶意制造违约事项,利用公证书将被害人房产过户。紧接着,又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非法侵占被害人房产,将骗取的房屋处置变现后用于犯罪组织发展、成员分红和提成。从2013年至2018年这5年间,该犯罪组织共骗取了68名被害人的70套房屋,涉案金额高达1.78亿余元。 公安部门雷霆出击,一举捣毁了这一黑社会性质组织。检察、法院严格依法办案,依法快捕快诉快审,从严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最终,该犯罪组织52名被告均被判处刑罚,其中12人被判处十五年以上徒刑。李阿姨等受害人也终于拿回了自己的房子。 2018年1月,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动真碰硬,不断攻克黑恶势力的“硬堡垒”,打出围剿罪犯的“组合拳”,推动专项斗争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目标挺进,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依法打掉涉黑组织2848个、涉恶犯罪集团9304个;全国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51734件,移送司法机关6837人。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攻势下,一批敲诈勒索、故意伤人的黑社会组织,一批恶势力团伙纷纷覆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除了污泥浊水,扫出了朗朗乾坤。

深化平安建设 建设平安中国(三大建设心得)

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 不管是小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还是大到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都需要平安作保障。为国家、为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政法机关的首要职责。正所谓,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 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会议要求全国政法综治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积极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新时期政法工作的应有之义。 富裕了的群众更加期盼平安 早在2005年10月,中办国办就转发了一份开展平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此后,平安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治安是影响群众安全感最直接的因素。深化平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

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平安根基,组织动员群众投身平安建设毋庸置疑,政法机关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政法委书记们普遍认为,深化平安建设,需要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其中,才能打牢平安建设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只是创新机制深化平安建设的一个方面。要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推进平安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是此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也是政法机关的庄重承诺。要将切实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有力抓手、做好群众工作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努力营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社会环境。 作为法官,要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念,以奋发有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人民日报》(2013年06月28日15 版) 让流动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实有人口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服务管理创新力度,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下一步,实有人口专项组将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广大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走访联系常态机制,及时发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完善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分级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健全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工作机制,抓好流动人口治安重点人员列管和帮扶帮教措施的衔接。积极依托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坚决遏制一些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高发势头。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指导各地按照进一步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的落户需求。研究制定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政策意见。积极推动尽快颁布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为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着力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统筹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落实促进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认真解决广大流动人口反映迫切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住房保障等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

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大力开展平安家庭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推动各地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以居民身份证登载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推动各地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统筹考虑常住人口公共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目标。 为特殊人群做好管理和服务 中央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组长、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研究制定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教育管理帮扶措施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特殊人群专项组将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切实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人员管理,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病人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救治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激励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落实刑释解教和戒毒康复人员社会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帮扶,努力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完善社区矫正各环节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进一步落实服刑在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干部学习讲稿: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干部学习讲稿: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平安工作重要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建设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重大意义;第二个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三个大问题,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措施。 一、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重大意义 (一)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大问题,平安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重大意义。平安中国建设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党是高度重视平安建设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就创造了“枫桥经验”,“枫桥经验”主要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 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枫桥经验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所以,当时“枫桥经验”成为了全国政法战线一个典型。“枫桥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到现在为止,“枫桥经验”依然是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典型。所以,中国平安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视且在不断发展的,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的平安建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到党的十八大以前的发展时期,2003年8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平安建设,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不断地落实。随后,中央综治委在南昌会议上推广了平安建设的经验,平安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2005年10月份,中办和国办转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这一《意见》就成为了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建设的一份纲领性的文件。 2006年4月,中央综治委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对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从此之后,平安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全面地推进平安中国的建设,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的措施。 第二个方面,平安中国建设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如果说一个社会经常动荡不定、民不聊生,肯定是与其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有关。所以,一个社会要保持稳定,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平安治理的能力。现在中国已进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社会稳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当前,国际斗争形势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公共安全风险加大,使平安建设面临着新的态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必须要加强平安建设,只有社会平安稳定,才能全面深化改革,也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地推动社会的平安和稳定。所以,我们要通过平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体制。第三个方面,平安中国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新期待,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

平安中国

人民日报: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2013年06月03日07:33 人民网-人民日报我有话说(43人参与) ——打造更高起点的“平安中国”之一 本报评论部 “平安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提出,第一次明确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关注的新议题 “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集体性格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上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曾如此描述时代主题的变化。这一论断,对于解析当代中国的新使命,依然深具启迪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日前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方略目标。进入2013年,“平安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提出,第一次明确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关注的新议题。 将“平安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今天中国所处的新方位。当社会的发展超越了生存和温饱,人们对“平安”有着水涨船高的期待。舌尖上的安全、环境问题的焦虑、网络信息的保护……今天的平安概念,不仅包括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传统项目,更包含许多非传统性风险、新的甚至未知的挑战,“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再生产”,在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中,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风险社会”。 不仅如此,我国既面临着世界其他国家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又面临着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所决定的特殊挑战。正如论者所言,中国目前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理论金字塔底部的位置,即“安全需求”层。当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作为民生的重要内容,平安的基础性意义更加凸显。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努力建设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效性更强的平安中国”。 将“平安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折射出今天中国发展的新内涵。犹如高速奔驰的列车,安全是基础价值;快速转型发展的中国,平安同样是首要诉求。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任何改革发展的推进,平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纵观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动荡,导致社会混乱、冲击经济、殃及百姓,不免令人感慨:“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也办不成”。 不同于其他事物,“平安”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单凭个人无法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和保障。在现代社会,高度回应公众的平安需求,有效增加安全公共品供给,已成为政府的天然责任。而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平安诉求,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杆之一。今天中国,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就是在抓基础民生;服务平安中国建设,就是在服务改革发展。树立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放宽五位一体的“大平安”视野,打造“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复合的“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既是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必须进行的基础工程。 有人说,“平安中国”需要在高速发展的列车上实现,总体难度相当高。它将是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竞争力的基础性元素,有着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领会中央的战略部署,把“平安中国”建设放在“两个百年”格局中审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不仅需要顶层的谋划设计,也需要基层的探索实践;不仅需要政法队伍的努力,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支持;不仅需要解决围绕“平安”本身展开,更要注重解决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