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注意的问题.doc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注意的问题.doc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注意的问题.doc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注意的问题.doc

一、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特点

1,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直接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且集中于避税地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的数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广泛,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17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分布虽然广泛,但是呈现明显的集中倾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流向目的地。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07年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所占投资比重比较大,而制造业的比重仅有8%。2007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40.6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5.3%,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黑色金属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21.2%。

而从投资主体所属的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占14.3%;再为建筑业6.1%。

3.对外投资的方式以兼并、收购为主

近年来出现了跨国并购、参股、换股、BOT等灵活多样的方式。2005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当年流量的一半;2007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23.8%,为63亿美元。从境外企业的设立方式情况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境外企业数量的95%,联营公司仅占5%。

4.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主体,但地方和民营企业投资比重正在迅速增加

从投资主体数量来看,2007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仍占主体,其比重为19.7%;私营企业为11%。

二,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偏小

一直以来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和传统的投资经营模式的限制,中国的对外投资被认为是有国家主导的政治行为,不是市场主导的经济行为。自改革开始的1979年一直到上世纪未的200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都是规模小、产业单一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资本规模小,经济影响力差,行业地位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都以中小型企业承办的中小型项目为主,除少数几个由中央部属大企业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援助特色进行的投资达上千万美元的较大项目外,绝大多数的投资规模仅为几百万、几十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 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的爆发,为了有效的应对,大型的企业开始了大规模投资的尝试。如中海油对沙特和阿联酋油田的收购、首钢对巴西、智利的煤铁矿产的收购、国内企业对澳大利亚金矿、铁矿的收购,以及对俄罗斯铁矿、煤矿,对印度大型水电站的投资,对美国黑石私募基金的投资。这些投资虽然大多超过几十亿美元,但是相对于这些行业来说是规模较小的投资,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也是其单独的投资行为,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2.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65.1亿美元(流出),引进外资783亿美元(流入),流出与流入的比值为1:3.4;存量方面,我国累计对外自己接投资1179.1亿美元(流出),累计引进国外直接投资9545.65亿美元(流入),存量的流出与流入比值为1:1.8.“请进来”与“走出去”相差如此之多在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由此引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摩擦,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虽然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净流

入与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对外贸易形成“双顺差”的格局,累计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对外造成贸易摩擦增加,对内形成流动性过剩,形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对于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都形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没有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布局。由于历史的经济发展原因,以及国内经济结构和企业的国际地位等原因形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我国的对外投资一方面集中于初级产品,如煤、铁、有色金属、石油等矿物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对外投资中国有较成熟经验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由于国内没有很成熟的技术或相关经验、国外相关行业投资门槛较高、部分国家对中国在此类行业投资有限制等种种问题的制约下被忽略。这样不利于我国引进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无法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其次,中国对外投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国对外投资遍布130 多个国家,但是存量的70%在亚洲,其中香港占了在亚洲投资存量的90%。而排在亚洲之后的是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的90%又集中在其自由经济区,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其余的投资存量分布在100 多个国家之中。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过于集中,这种过分集中的投资地理分布,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最后,在投资方式方面,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企业兼并以及间接投资为辅。在现在的国际金融资本运作环境下,如此单一的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激烈的国际投资的竞争环境。。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单一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多数流向了传统避税地。近两年我国企业在开曼群岛、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的投资均占当年流量的80%左右。其问题在于流向传统避税地的投资的再流向问题。避税地并非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终流向地,而是中转到其他地区的中转地,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又流回到了中国内地。这种回流的对外投资,并没有真正的开拓市场、转移竞争力以及获取资源的国际扩张目的。即使没有回流,资金流向的控制力减弱,失去了对外直接投资控制力强的优势,战略控制变得困难。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不健全

政府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发挥着是很重要的作用,有责任和义务为跨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但是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跨国企业的政策支持明显不够。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重审批,轻服务。特别是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的滞后,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的有效性。我国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管理基本上是采用审批制,缺乏前期的服务和后期的监管。甚至对于一些审批项目,手续繁杂,时间过长,以致一些项目耽误了最佳投资时间二而亏损,因而一些企业为规避政府审批,或私自在海外投资,或将境外投资收入留为他用。第二,由于对外投资统计方面的基础工作薄弱,使对于有关对外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缺乏科学依据。另外,由于尚未建立起境外投资的信息库和信息反馈情况交流机制,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信息不灵,对对外投资望而却步。第三,缺乏有效的海外投资保障机制。我国目前已与106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1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还有将近50%的国家尚未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而一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的功能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第四,外汇管理体制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特别是由于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企业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境外投资,仍有一些不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条款。比如,在资金的使用权方面,不允许跨国企业内部资金自由调配,实施严格的利润和外汇管制,政府要求跨国企业的利润在当地会计年度终结后6个月内全部汇回境内,这样,当企业市场前

景看好二需要扩大经营规模时,却没有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第五,企业融资困难。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评估,存在“惜贷”现象,而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因此在对外投资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企业本身和金融系统都难以发挥有效地作用,从而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进一步阻碍了企业的对外投资。

6.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竞争力

对外投资企业融资困难是困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企业普遍遇到金融服务瓶颈。融资难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成本偏高。企业反映,即便是政策性银行,利率也高。在贷款时还要强制进行出口信贷保险,而政策性保险的费率也是偏高的。由于综合成本很高,往往导致企业在国际投标活动中缺乏竞争力。

对外投资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纷纷参与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的不规范局面,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难度。此外,由于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工作还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协调,导致我国对外投资无章可循,对外投资地区结构过于集中,企业间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局面。与出口企业相互压价一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往往由于无规则竞争,在一宗并购案中抬价,最终提高了投资成本,导致并购失败。

跨国经营人才匮乏。一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外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是否拥有一支能参与国际竞争、熟悉境外投资业务的法律、市场分析、公关营销等方面的企业经营队伍。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结果,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人才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增加风险。因此必须要有一支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企业经营队伍。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在关键技术上,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依靠进口,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甚至连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都难以保全。技术优势的缺乏,僵尸制约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长期因素。

三、对政府决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政策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政府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政府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政府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政策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政府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体制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政府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Annuncio软件融资过程 (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 在本案例中,企业家Didier Moretti(以下简称Moretti),与风险资本家Promod Haque和Jos Henkens(以下分别简称为Haque和Henkens)共同构想要研发一种软件系统(Annuncio软件),他们成功合作发起建立了一家公司,并把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具体描述。 背景介绍: Haque是Norwest Venture Partners(一个风险投资企业,以下简称Norwest)的投资决策人员(合伙人之一)。Norwest 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Cambio Systems的"客户椃衿鳌比砑尽6?/FONT>Moretti曾经担任过该公司转型期间的CEO。自此,Haque 与Moretti有了合作的基础。尽管Cambio Systems最终没有成功,但Haque对Moretti的能力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Henkens对Cambio Systems也比较熟悉,于是对Moretti的作为也有较深的印象,尽管他的Advanced Technology Ventures(先进技术创投,以下简称ATV)并没有投资于Cambio Systems。此外,Norwest与ATV在此前已经共同合作投资过。 产品构想: Moretti、Haque和Henkens三人都对逐渐为人们所知的"营销自动化"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最后一块尚未被诸如美国的Peoplesoft公司或德国的SAP公司等业界巨头统治的、有待开发的软件领域。这种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帮助营销经理策划一次销售攻势,并能够立即知道所策划的攻势是否起了作用。尽管此种类型的软件已有其它存在形式,但Annuncio公司的设计理念是要开发运作于网络上的软件。网络的使用将大为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而且运作成本也将大为降低。 Haque对这个领域的现状十分熟悉。他已经研究过几例 "营销自动化"初创期的融资申请,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最终投资。Haque开始与Moretti联系,而此时Moretti已经开始与Henkens接触商谈类似的想法。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三人决定一起共商大计。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摆脱地域、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不断发展壮大,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在总体上为资本输出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使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另外,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立贸易公司等各类企业,以规避壁垒。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吸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己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开始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全国工商联与商务部有关机构的联合调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按企业数计算,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 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浙江省为例来说,该省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其平均投资规模不足3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另外,就总体数量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显示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民营企业在1992年才开始对外投资,而且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对外政策出台,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3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揭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即流量)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流量与存量分别占到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0.9%和0.55%.而按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 马腾 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7360614.html,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正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 节有效性最大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 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 ——奇瑞成功案例分析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片黯然。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2.1万辆,价值17.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60.4%和54.7%。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了73%。几大主要的汽车出口市场非洲、东盟、俄罗斯、乌克兰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6.2%和95.3%。汽车出口市场的这个节点被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家称为“危”“机”并存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口急剧减少。但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举动表明:自主品牌已经从对外贸易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在众多中国车企中,奇瑞的海外扩张举动无疑是最成功的,而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技术创新。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在创业生产周期进入国际创业阶段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奇瑞完成了它的国际化创业过程,从出口开始,然后海外建厂,此后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奇瑞开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地区。2001年10月意外接到了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定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零出口的记录。之后奇瑞汽车开始出口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2003年,在伊朗合作建立了一个CKD整车厂。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奇瑞汽车作为古巴的国务院用车,随后,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2004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将10000辆QQ运抵东盟市场,扩大了奇瑞在当地的影响力。在2005年奇瑞还进入了马来西亚的市场。同年它实现了出口西方的梦想,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秘密签约,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但在合资厂商仍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坚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奇瑞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外不断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力度。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以及对自身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沃尔沃汽车公司创立于1927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受金融风暴波及,福特公司债务缠身。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国际金融风暴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其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我国加大金融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要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吉利的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数年来一直下滑。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作者:杨嘉兴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刊名: 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2010(10) 参考文献(5条)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7 2.Wells,L.T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 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7360614.html,ll S 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 e 1983 4.Hymer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 ct Foreign Investment 1960 5.Dunning,J.H 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nonal Productio n: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1(02)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陈达.李自杰.CHEN Da.LI Zi-jie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决策2010(8) 2.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0(8) 3.李凝.胡日东全球化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套利动机分析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4.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0(18) 5.刘畅中国企业FDI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6.马倩.刘元庆.Ma Qian.Liu Yuanqing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8) 7.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8.倪代光试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7360614.html,/Periodical_kjjjsc201010043.aspx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 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 1.5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 1.6并购项目亮点突出,但传统采矿领域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2014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实际交易总额56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24.8亿美元,占并购交易总额的57.1%。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并购亮点突出。同时受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采矿业并购金额虽仍保持首位,但从上年的342.3亿美元大幅下滑到1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7.7%。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 上传日期:2010年1月13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 部点击:953次 葛晓春1,徐惠娟2 (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2. 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踊跃到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通过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达经济体的动机主要是寻 求战略资源和能力,投资依据是战略需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以一个创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战略决策。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资源;战略需求;竞争优势 Abstract:As more Chinese companies become engaged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rucially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addresse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DI, and what is its reason?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en investing in advanced economie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motivated

primarily by the quest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such asset-seeking FDI is strategic needs.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hereby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 Key words: Chinese MNCs;FDI;Resources;Strategic needs;Competitive advangtages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11-0042-03 一、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概述 邓宁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五种:获得自然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投资多样化,寻求战略资产。然而他并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些投资动机下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要寻求战略资产。随着管理能力、资产、竞争力、知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的显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聚集在此。尤其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迫切需要投入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浪潮中,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问题,提高全球竞争力。鉴于这点,本文主要是以资产寻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活动。 从资产寻求的角度来看,FDI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蒋冠宏蒋殿春 内容提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出口?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数 据匹配法为—年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 运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经 过检验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二,与其它投资动机相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三,与其它东道国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效应”最为明显;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 现倒“”型;第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出口的深度边际,也扩展了出口的广度边际。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备受关 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年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和存量的和,分列全球第位和第位。伴随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实力增强,我国企业正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截止 年底共有约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万家分布在全 球个国家(地区)。 国际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母国出口一直是该领域的热 点话题。在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自然要问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 是促进了企业出口呢?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了企业 出口?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已经有部分文献从宏观数据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项 本武(、谢杰和刘任余以及张春萍(等。然而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角度来探讨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基于利润最大化,水平型直 接投资的企业在出口和直接投资之间权衡决策,而垂直型直接投资的企业则根据要素成本在不同 国家布局生产。传统理论预期水平型直接投资替代了出口,而垂直型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我国是后发型经济体,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才刚刚起步。因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可转移所有权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有自身特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四种动机,分别为商贸服务、当地 生产和销售、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上述投资动机具有后发型经济体的明显特征。这也是我国企 业依据自身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特定表现。因此用传统水平或垂直型直接投资来界定我国企业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30T14:49:28.903Z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赵囡囡卢进勇 [导读] 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 赵囡囡卢进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 研究中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起飞、发展四个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行业结构、方式、主体、区域都呈现出了一些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调整,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70 年代末,可谓起步较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对外投资数量逐渐增加,投资区域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日渐多元化。从投资数量、区域和行业领域的变化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1979 年—1991 年:萌芽阶段 1979 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外贸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别凭借自身的外贸特许经营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对外经济援助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先行者。这一时期由于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明显的对外投资优势,加之外汇短缺、国家在外资政策的运营方向上主要偏重于对外引资,并不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缺少对海外投资的政策鼓励。 (二)1985 年—1991 年:起步阶段 1985年以后,政府逐步意识到对外投资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先后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审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这一时期政府和企业日益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投资的规范性政策和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业务流程和机制得到确立。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向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 (三)1992 年—2000 年:起飞阶段 1992 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转折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 这一阶段中国在海外平均每年投资新建企业达到了280 家,对外直接投资区域也扩大到了1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扩展到加工装配业、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咨询服务、百货商店、旅游业、餐馆、林业、矿业、渔业等各行业。 (四)2001年以后:发展阶段 在中国GDP 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定、高速、持续增长的阶段。一方面加入WTO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一)投资数量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成阶段性变化,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投资数量差距较大。1984年之前对外投资流量不超过1亿美元,存量仅有2.71 亿美元。自1985 年开始对外投资显著增加。自1992年起,中国对外投资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对外投资流量平均增速26.92%,存量平均增速21.75%。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世纪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所下降,2000 年下降到9.16 亿美元。但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500 亿美元,2010年更是达到680亿美元。 (二)投资行业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对外投资的行业多元化发展。2003年中国对外投资涉及8个行业,且投资相对集中,采矿业占48.4%,制造业占21.8%,批发零售业占12.6%,其行业不足10%。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15个行业,其中采矿业、制造业、零售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各行业的投资趋向均衡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收购尤尼科,但最终因重大的政治阻力而宣告流产。2012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这两起收购案都是中国国有能源企业进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对能源、原材料及市场的需要,很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文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简要回顾 一、中海油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进行这两场收购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也是中海油总公司集合中海油的优势资源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公司。 二、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历程 2012年7月24日,《金融时报》报道称,中石油拟斥资151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卜尔加里的石油集团尼克森,同时还将承担尼克森的债务。这一收购获得了尼克森方而的同意,8月31日,加拿大工业部长克里斯琴·帕拉迪斯 表示,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入政府审批阶段。初步完成该笔交易案的审核需要45天时间,如果必要的话,审核时间可再延长30天。10月11日,加拿大政府决定延长审核期至11月10日,后又再次延长到12月10日。12月7日,加拿大政府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标志着这宗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2月8日宣布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长的通知称,关于建议

收购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获得部长批准。该批准是该建议收购完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企业,而影响一个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投资国内部经济、政策因素,东道国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及文化环境因素等。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企业层面因素分析 分析企业层面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获利。但分析企业具体投资行为时,可以将其主要投资动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是出于对资源的追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世界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拥有重要资源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其资源的供应受到政府及大型国企的垄断控制。为了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接近资源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成为了企业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企业可以与东道国政府及企业达成合作,从而获得长期资源供给。 (2)效率寻求型。效率寻求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大型多元化跨国企业为主体,其生产标准化产品,执行国际上普遍的生产程序。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按其具体动因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寻找最优的要素禀赋供给有利于降低企业生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