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

2、气虚表现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3、辨证依据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2、阳虚表现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3、辨证依据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

三、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

1、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等。

四、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五、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的比较

六、心脉痹阻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1)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痰浊、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癖阻。

(2)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2、证候分析

(1)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2)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

(3)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七、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表现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

八、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盔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

九、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热象心烦,失眠,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澹语、神识不清。

2、实热表现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3、辨证依据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实火表现。

十、痰蒙心神证的临床表现

1、神昏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2、癫证神情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

3、痫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

4、痰浊内阻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5、辨证依据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痰浊症状共见

十一、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

1、神志异常心烦,失眠,甚则神昏澹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证)。

2、痰火内扰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间痰鸣,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证依据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

4、若但见火热而无痰的证候者,则为热闭【扰】心神证。

十二、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肺病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等。

4、若潮热盗汗等虚热内扰之症不明显,则可称阴虚肺燥证。

十三、风寒犯肺证的临床表现

1、肺病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

2、表寒表现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3、辨证依据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咳嗽、咯稀白痰与风寒表证共见。

十四、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表现

1、肺病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

2、表热的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辨证依据多有感受风热的病史,以咳嗽、痰少色黄与风热表证共见。

十五、风热犯肺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本证多因风热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2、证候分析

(1)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风热熏蒸,津气敷布失常,故咯少量黄痰。

(2)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灼,故鼻塞流浊涕;风热上扰,咽喉

不利,故咽喉肿痛。

(3)风热袭表,卫气抗邪,阳气浮郁于表,故有发热;卫气被遏,肌表失于温煦,故微恶风寒;热伤津液则口微渴。

(4)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犯肺之征。

十六、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

1、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2、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3、辨证依据与气候干燥有关,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

十七、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肠病表现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

2、湿热证表现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证依据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

十八、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

1、大便难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或可于左少腹触及包块

2、津亏表现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3、辨证依据多属病久而势缓,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与津亏症状共见

十九、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脾病表现不欲食,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胀甚,或饥时饱胀,大便溏稀,或肥胖、浮肿。

2、气虚表现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3、辨证依据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十、脾虚气陷证的临床表现

1、内脏下垂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内脏、子宫下垂。

2、气虚表现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3、辨证依据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十一、脾虚气陷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1)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2)因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损伤脾气,清阳下陷所致。

2、证候分析

(1)脾气主升,能升发清阳,举托内脏。

(2) 脾气虚衰,升举无力,气坠于下,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中气下陷,内脏失于举托,故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胃、肝、肾等脏器下垂。

(3)脾主散精,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清浊不分,反注膀胱,故小便浑浊如米柑。

(4)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

(5)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气血津液不能输布全身,脏腑功能减退,故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缓或弱。

二十二、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脾病表现

(1)水湿内停或白带清稀量多,食少,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2)脾失健运腹胀,腹痛绵绵,大便稀塘,甚至完谷不化。

2、阳虚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腹痛喜温喜按。

3、舌脉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4、辨证依据食少、腹胀腹痛、便溏与虚寒症状共见。

二十三、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

1、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衄、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2、气血两虚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各种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证共见。

二十四、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

1、脾病表现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

2、寒湿内困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3、辨证依据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苔白腻等。

二十五、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

1、脾病表现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2、湿热内蕴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

3、肝胆湿热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

4、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辨证依据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苔黄腻等。

二十六、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胃病表现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呢逆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

二十七、胃阴虚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1)因热病后期,胃阴耗伤

(2)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

(3)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过用温热辛燥药物,耗伤胃阴所致

2、证候分析

(1)胃喜润而恶燥,以降为顺。

(2)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气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嘈杂不舒,痞胀不适。

(3)胃中虚热扰动,消食较快,则有饥饿感,而胃阴失滋,纳化迟滞,则饥不欲食。

(4)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

(5)胃阴亏虚,阴津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不能下润,则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6)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阴液亏少之征。

二十八、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

2、胃病表现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

3、气虚表现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4、辨证依据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十九、寒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

2、胃病表现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

3、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4、辨证依据多有寒冷刺激的诱因,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

三十、胃火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胃脘灼痛、拒按

2、胃病表现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3、实热表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4、辨证依据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

三十一、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

1、胃痛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2、食滞表现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泻下不爽,大便酸腐臭秽

3、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4、辨证依据多有伤食病史,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等

三十二、肝血虚症的临床表现

1、肝病表现

(1)目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

(2)筋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

(3)冲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4)甲爪甲不荣

2、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3、辨证依据多有体弱、失血等病史,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与血虚症状共见。

三十三、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肝病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

2、阴虚证表现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3、辨证依据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三十四、肝郁气滞证的临床表现

1、情志表现情志抑郁,善太息

2、气机郁滞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

3、痰凝血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肿块

4、冲任失调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5、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6、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

7、辨证依据多与情志因素有关,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

三十五、肝火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1、肝病表现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恶梦纷纭,或胁肋灼痛。

2、实热证表现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辨证依据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与火热症状共见。

三十六、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

1、阳亢于上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2、阴亏于下头重脚轻,腰膝酸软

3、舌脉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4、辨证依据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

三十七、肝阳上亢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因素体阳盛,性急多怒,肝阳偏旺;或长期恼怒焦虑,气郁化火,阳气偏亢而暗耗阴液;或平素肾阴亏虚,或房劳太过,年老阴亏,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致。

2、证候分析

(1)肝为刚脏,体阴用阳。

(2)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冲扰于头,则头目胀痛,眩晕耳鸣。

(3)气血上冲于面、目,血络充盈,则面红目赤。

(4)亢阳扰动心神、肝魂,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5)肝阳亢于上,则肾阴亏于下,上盛而下虚,木旺耗水,水不涵水,阴不制阳,则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肝肾阴亏,筋骨失养,则腰膝酸软无力。

(6)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肝阳亢盛,肝肾阴亏之征.

三十八、肝风内动证的临床表现

三十九、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肝胆湿热身目发黄,胁肋胀痛

2、肝脾湿热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腻,泛恶欲呕,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

3、肝经湿热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

4、湿热内蕴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5、辨证依据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

四十、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1、肝经病变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器收缩引痛,或巅顶冷痛,得温则减,遇寒痛增

2、实寒证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3、辨证依据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共见

四十一、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1、胆气不宁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

2、痰热内扰表现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涎,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3、辨证依据胆怯、惊悸、烦躁、失眠、眩晕、呕恶等

四十二、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

1、生长发育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

2、生殖不足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

3、早衰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松,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

4、舌脉舌淡,脉弱

5、辨证依据多与先天不足有关,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

四十三、肾阴虚症的临床表现

1、失养表现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健忘

2、阴虚表现口咽于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辨证依据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四十四、肾阳虚症的临床表现

1、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2、二便失司或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

3、阳虚表现头目眩晕,面色晄白或黧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

尤甚

4、辨证依据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与虚寒症状共见

四十五、肾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

1、封固失职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

2、肾虚失养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舌淡,苔白,脉弱。

3、辨证依据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

四十六、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1、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冷肢凉,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辨证依据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

四十七、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

1、肾虚不纳气久病咳嗽,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腰膝痠软。

2、肺气虚声音低怯,自汗神疲。舌淡苔白,脉沉弱。

3、阳虚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

4、阴虚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搏细数。

5、辨证依据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益甚和肺肾气虚表现。

四十八、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尿感的异常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

2、尿质的异常或小便浑浊、尿血、有砂石,或腰部、小腹胀痛

3、湿热表现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4、辨证依据新病势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等与湿热症状共见

四十九、心肾不交证的临床表现

1、心肾失养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梦遗

2、阴虚证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失眠、腰痠、耳鸣、梦遗与虚热症状共见

五十、心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胸闷气喘,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2、辨证依据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

五十一、心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胸闷,咳嗽,气短而喘,心悸,动则尤甚,吐痰清稀,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弱或结或代。

2、辨证依据咳喘、心悸、胸闷与气虚症状共见

五十二、心脾两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

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2、辨证依据心悸、神疲、头晕、食少、腹胀、便溏等

五十三、心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失血养心悸心慌,多梦健忘

2、肝血不足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震颤,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3、血虚表现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

4、辨证依据心悸、多梦、眩晕、肢麻等与血虚症状共见

五十四、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脾失健运食欲不振,食少,腹胀,便溏

2、肺气虚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咯痰清稀,面部虚浮,下肢微肿,声低懒言

3、气虚表现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滑,脉弱

4、辨证依据咳嗽、气喘、咯痰,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五十五、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2、辨证依据干咳、少痰、腰酸、遗精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五十六、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肝肾失养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低热或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3、辨证依据腰酸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五十七、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表现

1、肝火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日苦口干

2、肺逆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咳血

3、实热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4、辩证依据胸胁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咳血等与实热症状共见

五十八、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

1、肝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

2、脾失健运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3、辨证依据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

五十九、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

1、肝郁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

红,苔薄黄,脉弦

2、胃失和降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嘈杂,呃逆,不思饮食

3、辨证依据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

六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腰膝、下腹冷痛,畏冷肢凉,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便质清冷,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面色晄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辨证依据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1.十二经脉病

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脏腑辨证

第八章脏腑辨证 一、单选题 1. 症见心悸,兼有口咽干燥,失眠烦热,舌红少苔等,最宜诊断为( ) A.心火炽盛证B.心血虚证C.心肾不交证D.心阴虚证E.痰火扰神证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 A.心烦B.舌淡C.脉细数D.失眠E.盗汗 3.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 ) 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小肠实热证D.阴虚火旺证E.下焦湿热证4.下列哪项鉴别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 A.有无心悸怔忡B.有无面白神疲C.有无形寒肢冷D.是否舌淡脉弱 E.有无自汗乏力 5.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 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 6.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脾肺气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肺气阴两虚证 7.咳喘胸闷,痰多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见于 ( ) A.肺气虚证 B.热邪壅肺证 C.风热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燥邪犯肺证 8.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最宜诊断为() A.风热犯肺证 B.风热表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9.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最有意义() A.咳嗽的轻重 B.口渴或不渴 C.是否发热恶寒 D.是否舌苔薄白 E.有汗或无汗 10.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 诊断为() A.大肠液亏证 B.肠虚滑泻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11.寒邪客肺证和风寒犯肺证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A.咳嗽痰稀色白 B.形寒肢冷 C.发热恶寒 D.咳嗽痰多性粘色白 E.胸闷 12.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 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 C.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D.脘腹重坠,食后益甚 E.便血衄血,月经量多13.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 A.寒滞胃脘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食滞胃脘证 E.脾气虚证 14.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A.肝火犯胃证B.湿热蕴脾证C.胃火炽盛证D.血热证 E.肠热腑实证 15.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A.急燥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细目一辨六经病证 要点一太阳病的辨证要点 1.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 喘。 2.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 浮数。 太阳蓄血证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 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要点二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1.阳明经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2.阳明腑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要点三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少阳病证 心烦欲呕,脉弦。 要点四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腹满而吐,食不下,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太阴病证 脉沉缓或弱。 要点五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 1.少阴寒化证 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2.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要点六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要点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称为“循经传”; 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 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 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 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 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 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 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 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 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 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 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 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 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 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 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 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 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 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心烦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 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 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 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 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 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 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 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中医(专长)-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第九单元病性辨证 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一)阳虚证与阴虚证 1.阳虚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溏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可兼神疲、乏气、气短等气虚表现。 2.阴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二)亡阳证与亡阴证 1.亡阳证 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2.亡阴证 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油,身热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 病因病机汗液神 情 呼 吸 肌肤舌脉 亡阴阴虚 汗吐下太过、 大出血等 阴液极度衰竭—阴竭阳 浮 热汗如珠如油, 质粘味咸 烦 躁 急 促 面赤颧红身灼 肢温皮肤皱瘪 舌红而干,脉 细疾促 亡阳阳虚 汗吐下太过、 大出血等 阳气极度衰微—温煦、 固摄、推动无权 冷汗淋漓,质稀 味淡 淡 漠 微 弱 面色苍白肌肤 不温手足厥冷 舌淡而润,脉 微欲绝 (1~2题)备用共选答案 A.实热 B.实寒 C.虚热 D.虚寒 E.真寒假热 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正确答案』C、B 『答案解析』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虚热。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实寒。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 (一)气虚证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模拟试卷4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大肠津亏证的主症是 【A】.口干咽燥 【B】.口臭头晕 【C】.便干难以排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舌红苔白干 本题思路:大肠津亏证的临床表现:指津液亏损,肠失濡润,传导失职,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患者,男,50岁。咳喘20余年,现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其病机是

【A】.肺气虚损 【B】.肺阴虚亏 【C】.肺肾阴虚(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肺肾气虚 本题思路:考查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题目较简单。3.患者。女,36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月经淋漓不断,经血色淡,舌淡无苔,脉沉细无力。其病机是 【A】.脾不统血(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脾肾阳虚 【C】.气血两虚 【D】.脾肺气虚 本题思路:考查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 4.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其病机是

【A】.脾阴不足 【B】.胃阴不足(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胃燥津亏 【D】.胃热炽盛 本题思路:考查胃阴不足的临床表现。 5.患者平素性急易怒,时有胁胀,近日胁胀加重,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候是 【A】.脾气虚 【B】.脾阳虚 【C】.脾肾阳虚 【D】.肝脾不调(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考查肝脾不调的临床表现。 6.心悸气短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第十章脏腑辨证 1、【单选】心气虚的表现除心悸气短外,主要还有: A.面色苍白 B.眩晕健忘 C.胸闷汗出 D.胸闷疼痛 E.失眠多梦 【答案】C.胸闷汗出 【解析】心气虚表现为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气虚表现;本题中只有胸闷汗出为心气虚的表现。 2、【单选】均可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的是: A.心脉痹阻证与心阴虚证 B.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 C.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D.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答案】C.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解析】心气虚表现为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气虚表现。心阳虚证为心病表现(心悸怔仲,心胸憋闷或痛)+阳虚表现,故两证均可见到心悸怔仲、胸闷气短。 3、【单选】气机郁滞引致的心脉痹阻,症状特点有: A.痛如针刺 B.舌紫暗 C.脉沉滑 D.闷痛 E.胀痛 【答案】E.胀痛 【解析】气机郁滞引起的心脉痹阻以胀痛为主,常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等症为主。痛如针刺、舌紫暗是淤血内阻所引起的心脉痹阻的特点;闷痛、脉沉滑是痰浊停聚所引起的心脉痹阻的特点。 4、【单选】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的主要鉴别症状是: A.面色萎黄 B.唇睑淡白 C.月经量少 D.舌质淡白 E.脉细无力 【答案】C.月经量少 【解析】 5、【多选】符合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共同表现的有: A.心悸 B.心烦 C.失眠 D.脉细 【答案】A.心悸、C.失眠、D.脉细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于心血瘀阻病机形成原因的理解。心血瘀阻,多由心阳心气素虚,血脉寒滞,或痰浊凝聚,血脉郁阻不畅所致,且常因疲倦感寒,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心肝火旺,可灼耗心阴,则可致肝火上炎或阴虚火旺。 6、【单选】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 A.风热表证 B.风热犯肺证 C.肺热炽盛证 D.痰热塞肺证 【答案】B.风热犯肺证 【解析】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风热熏蒸,津气敷布失常,故咳少量黄痰。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灼,故鼻涕流浊涕;风热上扰,咽喉不利,故咽喉肿痛。风热袭表,卫气抗邪,阳气浮郁于表,故有发热;卫气被遏,肌表失于温煦,故微恶风寒;热伤津液,则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犯肺之征。 7、【多选】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共有症状是: A.下利清谷 B.畏寒肢冷 C.肢体浮肿 D.气短乏力 【答案】C.肢体浮肿、D.气短乏力 【解析】若脾虚失运或中阳不化水湿,水湿停滞肌表则肢体浮肿;气短乏力为气虚表现。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表现。脾阳虚证以脾气虚证和寒象表现为主。 8、【多选】周身浮肿,小便不利可见于: A.肾阳虚 B.寒湿困脾 C.肾气不固 D.脾阳虚 【答案】A.肾阳虚、C.肾气不固、D.脾阳虚 【解析】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湿,故两脏病变均可影响水液代谢,肾阳虚或脾阳虚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湿泛溢肌肤故可见周身浮肿,阳虚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出现小便不利;寒湿困脾,中阳被困,不能温化水湿出现周身浮肿,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小便不利。肾气不固则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 2、气虚表现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3、辨证依据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2、阳虚表现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3、辨证依据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 三、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 1、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等。 四、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五、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的比较

六、心脉痹阻证的证候分析 1、病因 (1)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痰浊、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癖阻。 (2)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2、证候分析 (1)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2)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 (3)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七、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表现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 八、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心病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盔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 九、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 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 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 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 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骞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 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 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 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 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 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