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

俞孔坚王建张晋丰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昌都行署)

摘自中国人居环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p6-13

摘要:

本文讨论了边远民族地区旧城改造的一个案例:昌都中路。探讨了如何在一个人居环境极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极其簿弱但传统文化又非常丰富的地区,设计和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经济上可承受的新城区。强调设计和建设遵从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的. 并指出:

(1) 地方性不等于传统,地方性最终来源于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地形、资源、技术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适应

(2) 旧城改造应尽量避免外迁居民,要让故土居民共同参与城市开发;

(3) 旅游融于当地人的生活,将乡土人的生活过程完整地保留在场地之中,使外在的游客在一个内在人的场所中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

(4) 就业机会与乡土材料开发融入城市建设过程.将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当作一个培训和帮助当地人就业的过程,体现当地人参与建设和为当地人而建的精神.

关键词:西藏,昌都,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步行街

1、背景

1.1 场地区位

昌都地区位于藏东,外与云南、四川、青海为邻,内与西藏林芝、那曲地区相接,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境内穿过,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覆盖着全地区1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昌都地区总人口为58万人,在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中居第二位。全地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5亿元。

昌都镇是昌都地县两级政权机关所在地,是昌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昌都镇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1999年常住人口为3万人。1950年党中央、政务院决定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在昌都实施了第一个战役,解放了昌都镇,为全西藏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并从此开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经营。昌都作为川藏线上的重镇,在西藏的稳定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昌都中路位于昌都市中心地区,是城市轴线的主体所在,海拔3000多米;北望藏东名寺

强巴林寺,南端为澜沧江源头(图1)。这一项目为居住、商业和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项目,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道路和地下市政约1万平方米,地面铺装近1万平方米。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规划论证,到2000年10月昌都解放50周年纪念日前已建成交付使用

1.2.恶劣的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昌都中路是昌都镇老城区的核心部分,项目建设之前这里人口稠密,没有铺装道路和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没有像样的民居和商业建筑。举目可见只有低矮危倾的老旧房屋和仓促修建的公建,遍地污水垃圾,厕所污秽不堪,火险危机四伏(图2-4)。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推动旅游事业,昌都市决定开发、改建昌都中路,力图使之在城市居住、商业和城市景观上都成为整个城市的精华。

1.3.浓郁的藏民族文化面临冲击

昌都镇地处澜沧江上游两条主要支流的汇合处,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重镇,西藏出土的最大恐龙--达玛拉恐龙和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迹--卡诺遗址均在昌都镇附近。城市整体布局因山就势,创建于1437年的强巴林寺位于镇最高台地上,城市肌理致密,民居多为1-2层的平顶土木结构。从高地上的围绕强巴林寺的转经路,到三叉路口上的玛尼堆,从寺门前永远的煨桑和寺院卡林中的热烈的辩经,到都都卡(当地集市)的叫卖声和独特的交易方式,从藏红色的僧袍到饰满吉祥图案的民房门头,藏民族文化气氛十分浓郁(图5-8)。然而,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带来的却是来自内地的瓷砖、玻璃幕墙、莫名其妙的水泥塔楼(图9-10)。浓郁的藏民族文化面临冲击。这不仅仅是个城市风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未来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个政治问题。

1.4.可能而没有发生的悲剧

一条六车道甚至八车的通直马路(景观大道),横穿城市中心,两侧排列商业店铺,已成大江南北中小城市设计的一个模式,而且往往被当作旧城市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这实际上是城市美化运动的泛滥(俞孔坚,吉庆萍2000),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交流的危害,以及对城市风貌的破坏,甚至对商业和交通的消极作用(方可,章岩,1998;)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奇怪同样的城市设计概念会出现在昌都这一落后而又竭力向内地学习,向现代化迈进的小城。根据1997年编制的《昌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昌都中路被规划为一条红线宽度达30米的南、北向城市交通干道,在其两侧建设城市的商业、金融区,也考虑将其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轴线(图11)。但是,有关部门在将这一规划方案与昌都当地实际相结合进行操作时却难以付诸实施:在昌都市目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现实基础之上,按原规划方案

来建设昌都中路,不仅难以实现其在城市商业、金融建设方面的功能,而且甚至会破坏城市景观的特色风貌,包括破坏强巴林寺的"风水"景观,更不能发挥其城市景观主轴线的作用。

因此,一切从昌都山地城市的实际出发,使昌都中路不仅满足城市的交通要求,更能满足居住、商业、旅游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昌都中路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方案。

2.曼陀罗的世界:设计

2.1设计哲学与目标

本设计的哲学强调三条原则:

(1) 设计遵从自然:特别是高原的气侯条件和山地的地形特征。强烈的阳光和热辐射,是建筑的风格和布局的助研要限制因子,也是地方风格形成的源泉。本方案中采用的白色建筑基调和藏红色装饰,以及三合院的单元组合,正是基于这样的气候条件而提出的。在本场地的南北两端之间,地势高差有10米之多,正是尊重并利用了这一高差,形成了建筑自南而北的逐级抬高的天际线,也形成了步行街的高程变化。对当地石材的开发和利用,是建筑与景观认同与自然和形成当地风格的另一关键。当地的青砂岩和红砂岩构成了景观的基底主调。

(2) 设计尊重人:首先是为当地的使用者而设计,然后才是旅游者。设计借鉴了昌都传统商业巷的楼上居住楼下商业,和前店后厂的手工艺交易模式,设计了商住混合的步行街区。在为当地人改善人居条件的同时,又不使其离开故土,并可将由于增高而扩大的建筑面积出租和出卖给商家。从而获得就业和可持续的收入。而由于步行空间的创造,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保留,使民风民俗回到街上,从而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体验环境。场所的内在人和外在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3) 设计尊重神:即对地方精神的理解和尊重。昌都地处藏东,历代均为重镇,是藏、青、川、滇的会聚处,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叉,积淀、共生,造就了独特而丰富的藏东文化区,它们充分体现了地方精神。经过较为广泛的实地考察,查阅了众多相关材料(图12-16):石头文化:在昌都,石头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材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来建造房屋,二是镌刻经文,堆成玛尼堆供宗教活动用,其后者尤使石头文化披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石头崇拜是藏民族自然崇拜的重要物征。

水文化:昌都地区两河交会,澜沧江自高原浩荡南下,亘古长河使昌都文化与水结下了天然的不解之缘;在城市的江边,在山间的溪旁,院落的水井中,农田的河渠里,处处闪动着水的灵光。

民居文化:昌都地广人稀,建筑分布比较松散,除少量寺庙建筑外,最大量的仍是传统的民居建筑;而在传统民居建筑上,集中体现着民间建筑、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藏东民居与西藏其它地方相比具有极鲜明的特征:出檐平顶,夯土墙不收分,角部多用井干形式,窗户虽也有梯

形收分者,但更多为矩形直窗,在建筑一层、二层多用廊子;另外,在建筑不同部位更有着极为丰富、美丽的细部。

宗教文化:宗教意味如空气一般渗透于整个藏文化中,在昌都亦不能例外。除最常见的玛尼堆、经幡、念珠、转经筒之外,在各种雕刻、绘画中,在形式和色彩中,随处都有着宗教意义的体现。

农业文化:农业生产在昌都和牧业一样占有重要地位,在景观上表现有农耕景观的显著特征,如翻晒粮食的平屋顶、木杆、木架等。

2.2设计构思――一个旋转与轮回的世界

从人们手中的经轮到转庄稼地的习俗;从玛尼堆周围一圈转动的人群,到寺庙中的经筒,整个藏民族生活在一个旋转与轮回的世界中,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曼陀罗形象:在白塔的基座上,在华丽的唐卡中,也在厅堂的藻井上。因此,本设计以曼陀罗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建筑布局上的基本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曼陀罗,将约300长的步行街联为一体;大到空间组织,小到喷水池和叠泉,这一形式反复出现,全力体现地方之精神和民族之灵魂(图13)。

(1)总体设计

根据昌都中路开发、建设的目标取向,放弃原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昌都中路规划为车行干道的方案,代之以步行街方案,规划步行街全长约300米,宽82米(两外侧车行道红线距离)(图14-20)。其中,街内步行道宽12米,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均为25.2米,建筑控制线外侧距车行道边3.8米,车行道宽6米。步行街自北向南分为两段:北段由邮政大楼和昌都商城(北半部已建成)相夹组成,长约75米,轴线方向与胜利街轴线基本垂直;宽20米,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钟塔除外)。南段由八栋建筑组成,长约210米,轴线方向自北段轴线南偏东约9度,从而与北段中心线一起,交叉而形成了一条契形轴线,使不冲对寺强巴林寺。其中Z1~Z4栋一层作商业用,二层以上作居住用,S1~S4栋一、二层均作商业用,三、四层作居住用(一居室式公寓);建筑最高五层,高度控制在16.10米以下。

步行街建筑随地形自北向南层数逐次降低,以形成错落有致的立面轮廓;在内侧,建筑底层均内凹形成骑楼形式,前后贯通,局部(中心广场)作两层骑楼,以创造步行街所需的商业氛围。在南、北端部,南、北段转折外及中部共设有四处休憩广场,产生出收放有致的空间韵律,并以曼陀罗空间形式,将整个步行街在空间上完整地统一起来。步行街内部通过宽度不同的六条横向通道与外部车行道相联系,既打破空间的封闭性又不破坏内部空间的完整性,同时方便了步行街的使用。

步行街内部为全步行区域,不允许机动车及自行车进入。南段S3、S4栋地下层设计为停车库(若投资充裕,可考虑将其贯通为大型地下停车库);北端昌都商城(含S5栋)地下层将来

应改建为停车库,另外步行街东、西两侧车行道也可供道边停车;这样,即使步行街的商业规模在将来超过现设计规模,也可基本解决机动车的停车问题。在步行街北、南两端及横向通道入口处,都设有放大处理的小广场,以满足人流集散以自行车停放需求。步行街内凡台阶处均设有残疾人坡道,以方便残疾人及手推车的通行。

(2)建筑设计

步行街内除邮政大楼和已建成的昌都商城北半部分外,另有的九栋建筑(Z1~Z4、S1~S5),其基本功能皆为商住。Z1~Z4栋均切分为六或四个单独的块体,每一体块都从底层至顶层独立构成一个单元,单独设门对外,可为一户所拥有。在交通流线安排上,居住用交通与商业用交通分别独立设置,互不干扰。在S1和S2栋间二层高度,在中部广场南、北两端各设一座过街楼,使S1、S2栋在空间上连为一体,创造立体的商业空间。另在步行街南北两端各设一座景观牌楼,起入口引导作用。

建筑总体风格借鉴藏东民居风格,但决不模仿或照搬,而是根据现代功能需要和当地气候及地形,审慎地用现代建筑的手法,在传承昌都地区独特的民居文化基础上力图有所创新。建筑柱网配合常规模数的要求,开间柱距设为5.1米,其数值正是当地传统民居柱距2.5米的约两倍;细部装饰如门窗、檐口、柱头等均取材于当地民居,但予以适度提炼、简化,使之在具有现代功能的新建筑上焕发新的生命;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作砌体或外饰面。建筑空间形式汲取当地传统民居的菁华,借鉴如天井、三合院、柱廊、上层悬挑、屋顶晒台等诸多形式;同时考虑到在传统藏式建筑中没有通常意义的商业建筑的情况,探索创造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藏式建筑的商业空间。配合形成广场界面的曼陀罗形状,在步行街北、南及中部建筑的角部作了一些转折处理,以体现建筑空间及景观中的地域文化氛围,创造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

(3)环境设计

步行街景观环境空间由县政府西侧的市民广场及步行街内的四处小型广场和连接上述广场间的街道构成,以水景、植被、铺地、小品设施作为基本要素。广场空间的形状基本由周边建筑界面围合而成,为曼陀罗形式,取材于藏文化中最浓郁的宗教涵义――"轮回"形式,具体为:县政府西侧与昌都商城和邮政大楼间的广场形状为一裂变的曼陀罗(被城市道路穿过);邮政大楼、昌都商城与Z1、Z2间之小广场为一扭转的曼陀罗;S1与S2间之广场为完整的曼陀罗;S3与S4间之小广场(南入口前)是一错位的曼陀罗(图21-23)。

在上述各曼陀罗式广场上,均以亦具有曼陀罗形式的水体景观作为核心,水体形式为涌泉、溢泉、喷泉或跌水等;水景之间又以暗管或水渠相连接使水流从北向南,从高向低、跌宕流淌,喻意扎曲、昂曲汇聚而成的澜沧江自青藏高原曲折波澜地入海的过程――充分反映最能代表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水文化意义。另外,这些水景也会为步行街内的顾客、游人提供观赏的乐趣。考

虑到昌都地区冬季冰冻的情况,水池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以内,池底铺细白卵石,使之在冬季停水后仍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沿步行街中轴线,穿过上述五个广场及其核心水景,用暗红色砂岩(当地石材)铺一条60~90厘米宽的"基轴",在轴线转折处,红色基轴随之转折,出现楔形交叉。古老的楔形符号给人以悠远的而深沉的想象;以此轴为主干串连以上述五广场。五处广场都以水体景观为中心,用红色砂岩铺砌环状波纹,渐次散开。除这些铺装图案外,大的背景基底以毛面青砂岩铺砌。

以街道景观轴线为中心,在水景、池岸两侧结合水池岸线,布置宽度不同的小型绿地,并设置灯光照明设施,以烘托夜晚的商业购物气氛。街道中的坐椅、小品设施等,其形式、色彩、材料构成等均反映当地的文化内涵(图21-23)。

3.讨论

本项目的实施建成,有以下几点值得城市建设者和设计者借鉴:

(1) 地方性不等于传统:城市景观与建筑的地方性或地方特色不等于传统风格,当然,传统风格体现了地方性。地方性最终来源于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地形、资源、技术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适应。其中技术和人类生活方式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出现分野的合理原因。基于这一认识,本设计首先本着谦虚的态度,解读乡土景观和建筑,以理解传统风格中对地方自然环境的适应方式。并以同样谦虚的态度体验和理解传统的生活方式,包括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和信仰。于此同时,理解当地人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并进而考察为什么内地现代建筑得以长驱直入,因为设计师没有提供除此而外的第三种选择:具有地方性的现代建筑和城市空间。而正是这第三种选择,是本设计所追求的。

(2) 旧城改造不必外迁居民:旧城改造,特别是中心地带的改造,往往因为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地价飞涨或开发商的介入及就业问题,使原居民全部外迁。这种方式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以为学者门所重视(艾丹,1998;谭英, 1998; 刘阳,1998),西方近百年的旧城改造史也对此做了很好的脚注(Garvin, 1996)。新城市主义思想让我们认识综合土地利用方式和故有邻里关系的价值。基于这些认识,本设计强调原地居民参与改建过程,将多余而不能承担的面积出让给投资商,并从中获利。

(3) 旅游融于当地人的生活:为迎合游客而制造假诸如民族村之类的假景观已成为民族地区的普遍现象,这样的假景观没有任何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没有场所感,即景观现象学家所谓的"失去地方"(Placeless, Ralph, 1976). 目前昌都还不是对外旅游开放城市,但开放是迟早问题,旅游是未来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商住步行街的设计也正是一个为未来旅游设计的场所,但首先是一个当地人生计和生活而设计的场所.将乡土人的生活过程完整地保留在场地之中,使外在的游客溶于一个内在人的生活场所,中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

(4) 就业机会与乡土材料开发:援藏项目往往从设计到施工,由内地某个城市向当地贡献的交钥匙工程,就连施工队也是内地派遣的.当地人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参与性往往较差.而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是一个培训和帮助当地人就业的过程.从方案开始,北京的设计组就请当地藏族技术人员参与交流,互相学习,使其回去后能贯彻设计精神. 本项目选用了当地的两种石材,用量很大,为次在当地开发了采石和加工一个产业.起初,当地藏民不懂石采加工,建设组织者便邀请福建石匠领班,当地地人参与.不久,许多当地藏民便学会了加工技术.因此为当地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是本项目体现当地人参与建设和为当地人而建的精神.

以上几点可视为对本设计哲学,即设计遵从自然、设计尊重人和设计尊重神的进一步注解。但归根结底, 项目是否成功,当地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参考文献

Relph, E. 1976. Place and Placeless. London, England, Pion Limited.

刘阳,1998。北京旧城居住区改造中人工环境与人口迁居的研究,2:41-43。

艾丹,1998。居住区改造作为一个文化问题:从西方的角度看北京的旧城改造,2:47-49。

方可,章岩,1998。从"平安大街"改造工程看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城市问题研究:5:25-29

俞孔坚,吉庆萍,2000。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 下)。中国园林,1:27-33; 2:32

谭英, 1998,由居民搬迁问题引发的对北京危改方式的探讨,建筑学报,2:44-46。

土人景观

追求“自然—人—神”之和谐的土人景观 土人者,立地为铭,自创“土人铭”,他们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 俞孔坚,生于1963年,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1995-1997年任美国SW 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现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山岐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8部,译著4部。 PURCHASE THE HARMONY AMONG "NATURE, PEOPLE, GOD" So called "Tu Ren" means "people on the earth", they set up "Tu Ren Ming", namely their maxim as: design for the nature, for the people, as well as for God in order to purchase the harmony among "Nature,People, God". 张志文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主持人的顷目有三峡大昌慎移民搬迁规划、珠海淇澳岛村南小区详规、珠海港后工业区规划、山东日照北李村改造详规、珠海港后工业区木材产业城、2001年参与了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详规,2002年,云南红河洲行政中心规划专业负责人。 轰伟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注册规划师。南京大学毕业,曾任湖南省益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技术副院长,益阳市城市规划局设计主管;1998年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对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现状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2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和36.1;2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亿亩,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十六)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十六)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十六) 为避免影响厂区正常工作和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特制定以下保护措施。 (一)场区内环境保护措施 1.开工前与建设单位进行协商,做好职工与周围居民的思想工作,取得谅解与支持,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2.场区内厕所设化粪池。食堂污水设隔油池,并定期清运。好的作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 (二)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1.现场临时搅拌机棚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内外抹灰,前后门均吊挂门帘,进行封闭式作业,将施工噪间降低到最低限度。搅拌机设置喷淋水降尘除尘装置,尽量减少扬尘。搅拌机出料口旁设置冲罐水临时存放桶,并控制其流向,以免流出施工区域而污染环境(包括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刷车水)。与机工签订环保协议,负责搅拌机棚周围卫生并经常打扫清理。 2.外运的垃圾经喷淋水处理后,用苫布遮盖严密后方准出场。进场的砂石等散料也要用苫布遮盖,避免行运途中遗撒和尘土飞扬而影响市容环境。 3.作业面内施工垃圾每天都由专人负责清理、打扫,集中后由塔吊运至地面,并及时安排车辆运至场外指定地点,严禁由楼上或窗口直接向下抛洒。 4.该工程结构和装修施工期间,外围架子全部使用密眼安全网进行立面的封挡,工作面内进行全封闭式施工。一方面保证场外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保证场外人员不受施工的干扰。 5.在结构施工期间,为了达到不扰民的要求,应合理安排好每天的施工时间和施工工序。将混凝土浇筑等产生较高噪音的施工工序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晚不施工或进行钢筋绑扎等产生较小噪音的工序,每天的施工时间尽量不超过建设部规定的早6点至晚22居委会等单位取得联系,征得同意且几方办理好书面协议,在做好周围居民工作且得到谅解后,方可进行昼夜连续施工。施工噪音白天不超过70dB,夜不超过55dB。在中考、高考期间,严格遵守有关部门的规定,合理安排作业,使考生在此期间不受到施工噪声干扰。 6.现场生活饮用水采用电热器,冬期施工加热及热水使用茶炉,均采用清洁燃料。 7.木工加工棚吊挂门窗,做全封闭隔声处理,防止噪音污染。 8.加强职工的环保、卫生教育,对职工宿舍、工人服装、个人卫生及食堂、卫生间进行严格管理。爱护建设单位环境、设施,保证树木、花草完好无损,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感谢您的阅读!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的通知 藏政办发〔2009〕60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的通知 索引号信息文号生成日期 1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藏政办发〔2009〕60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 为了规范我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审查工作,确保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质量,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建设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等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应当遵循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有利于自治区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审定批准公布工作。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包括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在内的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承担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审、复查工作。 三、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由申报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论证后,提出审查意见,符合条件的,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四、对于跨市(县级)、县的风景名胜区,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向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于跨地、市(地级)的风景名胜区,由涉及到的地(市)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协商一致后联合报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五、申报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原则上应在8平方公里以上。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应设置专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临时筹备机构。 六、申报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关于申报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请示(30份);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 2013年7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

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据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第九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调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审批机关不应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金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案说明

延安新区北区上林华府住宅小区一 期一标段工程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上林华府一期一标段项目部 2017年 4月 20日

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环境管理目标 第三节环境管理因素分析及组织机构第四节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五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第七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第八节油料、化学品的控制 第九节环境监测和测量 第十节环境保护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延安市有关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4、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环境管理目标 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文物、保护市政设施和院内绿化。 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法规的要求。保护城市生态,减少公众对施工活动的投诉。 第三节环境管理因素分析及组织机构 1、环境管理因素分析 本工程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污水排放、粉尘、噪音、运输遗洒、光污染等,环境因素清单为:

2、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在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绿色生产”。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第四节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排放的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基坑降水抽排的地下水、雨水、生活废水、搅拌及各种车辆清洗废水等。 1、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基坑降水抽排的地下水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2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雨季施工时制定有效的排水措施,钻(冲)孔桩的施工现场有有效的废浆处理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1. 俞孔坚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项目及奖项: 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 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 俞孔坚设计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 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获2010世界城市滨水设计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Project Honor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 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2010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杰出奖(ASLA Design Award of Excellence) 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海滨景观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 2010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综合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 2009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全球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 WAF Awards) 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全球杰出奖(ULI Global Awards For Excellence),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 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亚太杰出奖(ULI Excellence Award for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 2009 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环境保护和改善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 2008 世界建筑奖(2008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New Global Design), 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urope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and Urban Studies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 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 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 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郴州北湖碧桂园.南平府项目 施 工 现 场 环 境 保 护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8年3月12日

目录 一、粉尘控制措施 (3) 二、废水处理措施 (4) 三、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5) 四、施工现场卫生管理 (6) 五、环境保护措施 (7) 1、防止对大气污染 (7) 2、防止对水污染 (8) 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8) 4、限制光污染措施 (9) 5、材料设备的管理 (10) 6、环保节能型材料设备的选择 (10) 7、环境保证措施 (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2.4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适当洒水减少扬尘,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建设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本次工程在施工道路入口处办公区、砂浆搅拌站右侧、木工房和钢筋加工房处各设垃圾堆放场的一处,并将垃圾袋装,以备外运。 (4)、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车辆冲洗场地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6)、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砌墙围挡,其上表面用竹席覆盖,防止刮风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

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闩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 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据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第九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调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审批机关不应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办理贷款。 第十条矿产、水电资源开发和交通、通信、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科学设计、优化选址选线,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设置取料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和生活营地等临时设施,及时进行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扬尘污染控制 1.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C20混凝土硬化20cm 厚。非主要道路可采取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1.2.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1.3.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闭存放。 1.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1.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1.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平整坚实。 1.7.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1.8.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对工程剩余的预拌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1.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无齿锯砂轮切割时前方放置挡尘板聚集粉尘,防止扩散。 1.10.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1.10.1垃圾站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封闭式垃圾站(大型或群体工程可视现场具体情况设立多个),分别存放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若因场地狭小无法搭设封闭垃圾分拣站时,现场可设施工垃圾临时存放处,但垃圾必须袋装且苫盖并及时清运。 1.11. 办公区、生活区垃圾箱 1.11.1要求:施工现场可统一购买垃圾桶,也可自制垃圾箱。施工现场办公区设置一组,生活区200人以下设置一组,200人至500人设置二组,500人以上设置三组。在食堂、饮水区、洗碗处放置塑料桶存剩饭菜及液体垃圾。垃圾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清运。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 风之丘墓园(Kaze-no-Oka) 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 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波奈特公园 IBM公司净湖 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 柏林索尼中心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 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台州“反规划”、 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西藏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违背自然生态法则和浪费资源的人为活动的产生,致使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影响西藏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工业废水的排水量不大,工业废气的排出标准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相继制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草原法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森林管理条例》、《土地管理实施条理》、《关于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与国家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第二,强化管理制度。西藏自治区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制,由各级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认真履行环保审批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同时还加大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彻底清理城镇街巷、集贸市场、居民区卫生死角、流动人口聚居区、沟渠、河道等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健全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淘汰敞开式垃圾中转和运输方式,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和生产噪声扰民,规范排污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西藏自治区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统一规划,合理采伐,遏止了乱砍滥伐,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进行了大面积人工造林、改良草场、兴修水利,减少了植被破坏,改善了生态环境,风沙明显减少。同时,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截至2010年,西藏自治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

建筑施工现场环保措施61297

八、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一)施工环境管理计划编制说明 1、“做行业的环保先锋”是我公司的努力目标;向社会各界宣传市内环境保护,是我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到目前为止,许多甲方对室内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在装修前认识不够、重视不足,等到事后发现问题在想亡羊补牢,却往往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有害物质在室内环境中所散发的气体的周期可达3~15年,绝不是一、两次或短时间能够有效治理的;目前尚未发现快速有效的治理方法。然而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在装修前提出室内环境控制指标,并在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才能真正、合理、有效的保证装修后的室内环境。 2、我公司环境方针—“法纪法规是准绳,健康人生是基础,加强环保创绿色,持续改进创新高”。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项目部的管理水平而编制工程本环境计划。 (二)引用标准 国家行业有关建筑施工的规范、法规和标准。 (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国家技术规范和规定,保证装饰装修及土建等分项工程的环境指标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满足顾客的绿色环保要求。 (四)环境管理计划内容 1、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贯彻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收文及项目部向下发文,按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分配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2】环境资料应作为施工技术资料的一部分由项目部技术部门按要求负责收集与管理。 【3】项目部质检员负责环境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4】采购文件由项目部材料组负责管理。 【5】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由档案部门收发管理。 2、物资采购控制 【1】项目部生产技术、材料负责人,根据设计和顾客要求,编制采购、加工订货计划中的材料环保性能的要求,并将采购订货计划送交公司预审部审批,通过批准后正式签订合同。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3.07.25 【实施日期】2013.07.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20号)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 2013年7月25日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保护与开发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适当洒水减少扬尘,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建设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本次投标工程在施工道路入口处办公区、砂浆搅拌站右侧、木工房和钢筋加工房处各设垃圾堆放场的一处,并将垃圾袋装,以备外运。 (4)、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车辆冲洗场地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6)、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

放,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砌墙围挡,其上表面用竹席覆盖,防止刮风时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7)、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防止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产生。 (8)、设置专人清运道路垃圾,做好现场文明施工,清扫时做到先洒水,润湿后铲除清扫,将垃圾袋装后及时处理清运,防止粉尘飞扬。 (9)、认真做好施工总平面管理。对施工场地周边采取专人管理,为了保持场地洁净,每天进行2-3次洒水清扫,对绿化地段的花草树木定期洒水冲洗尘土。 (10)、施工现场搅拌机械四周应设置防尘棚,并在搅拌机上安设喷淋设备,以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废水处理措施 一、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凡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作 业的,在搅拌机前台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 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排出或回收用于洒水降 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不直接排入下水道。 二、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 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经过 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

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 类别:建筑设计 甲方:昌都地区行署 规模:4万平方米 地点:西藏昌都 状态:2000年建成 特 尊重民族地方文化特色与宗教传统 色: 创造现代宜人市井商业与居住环境 这是藏东重镇昌都市中心的一个街区。缘10余米高差,我们把它建成一条雕梁画栋、跌宕有致、融民族特色、宗教传统及地方水文化、石头文化和种植文化为一体,兼具商业、居住、旅游等多项功能的商业步行街。 昌都系藏、青、川、滇的会聚处,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叉,积淀、共生,造就了独特而丰富的藏东文化区。金沙江、怒江在境内交汇,澜沧江由此浩荡南下,亘古长河使昌都文化与水结下了天然的不解之缘。因此我们设计了步步相连而各具寓意的水景,与周边建筑、景观结合,富有情趣而更显意味深长。 从僧侣手中的经筒到围着玛尼堆转动的人群,再到老百

姓转庄稼地的习俗,旋转轮回的情结在藏民族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就是曼陀罗。本设计以曼陀罗作为空间布局、景观布局、建筑布局的基本形式,大到广场界面,小到喷水池和叠泉,曼陀罗的形象反复出现,将约300米的商业街连为一体,并强化了藏民族的地方精神。 考虑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我们采用了资源减量化技术,用水泥和当地石材代替木材,取得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节省木材2万立方米,保护了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时为本地开拓了就业渠道。 相关信息: 曼陀罗的世界——西藏昌都昌庆街设计与建设paper/paper.php?type=yu&id=84&ClassID=25 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西藏昌都中路设计与建设paper/paper.php?type=yu&id=82&ClassID=25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相关措施

【教材解读】 一、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 (1)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建设工程项目选址、选线、布局应当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3)应满足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4)应采取生态保护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5)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工程项目,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工程项目,环保总局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公开听证结果,说明对有关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 (6)建设工程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工程项目方可投人生产或者使用。 二、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措施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措施见表5—15。

三、施工现场噪声的限值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5—16。 【命题考点】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固体

废物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噪声的限值。 【分析预测】 (1)分析判断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与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分析判断施工现场噪声的限值。 (3)分析判断某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 【考题回顾】 【2010年度考试真题】 1.清理高层建筑施工垃圾的正确做法是()。 A.将各楼层施工垃圾装入密封容器后吊走 B.将各楼层施工垃圾焚烧后装入密封容器后吊走 C.将施工垃圾洒水后沿临边窗户倾倒至地面后集中处理 D.将施工垃圾从电梯井倾倒至地面后集中处理 【答案】A本题考核的是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高大建筑物清理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建设工程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验收 C.同时施工 D.同时申报 E.同时投产使用 【答案】ACE本题考核的是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建设工程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工程项目方可投人生产或者使用。【2009年度考试真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有()。 A.应满足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B.对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项目,环保总局必须举行听证会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D.建设工程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E.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工程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答案】ACDE本题考核的是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为: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②建设工程项目选址、选线、布局应当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③应满足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

2021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措施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环境 保护方面采取措施

2021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环境保护方面采 取措施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工程开工15d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3)施工期间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措施。确需夜间施工的,应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并公告附近社区居民。 (4)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5)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要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