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北部天然次生林区总面积500万亩,是全旗最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也是北部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

该保护区因为是隐性沙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人畜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九八”洪灾以后,保护区的屏障功能和涵养作用日趋衰退,个别地方出现沙化、山体滑坡现象,人民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所处位置属半干旱地区,全旗地貌可分为三类:

一是北部天然次生林区,

二是东南部沼坨沙区,

三是中西部丘陵山区。

北部自然保护区是最丰富、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著名的三条主要河流发源于此,流域面积7840平方公里,是沐沦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库,同时也是人民生存的自然屏障。

多年来,委、政府始终坚持“环境立旗”的基本旗策,以“三区联动”为总体框架,从年起,该旗先后多次组织旗几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实地踏查,现场办公,及时启动并实施了北部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建设工程。

当年投入沙源治理资金1012万元,占全旗总投资的17.8%,治理总面积达314.3万亩。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北部罕山林区进行保护与建设,禁伐、禁牧、

第 2 页共 4 页

禁猎、禁耕,将林区深处的住户迁至林区外围,从而建成了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罕山林区的植被,保住了生态之根、水利之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功能得以恢复。

生态环境恢复了,久违的野生动物重新回到了自然保护区内。

已近绝迹的野猪、狍子、野鹿等野生动物经常出现在密林深处。

每年的4月份,满山遍野的山杏竞相绽放,成了百里草原一道亮丽的风景,游客可以在群山花海之中感受百花争艳的壮观美景。

夏季保护区内有数不清的蕨菜、黄花、蘑菇等珍贵野菜;

马鹿、狍子、狐狸、黄羊、野猪、山鸡等珍禽异兽遍布林草深处,据了解,保护区内现有脊椎动物240多种,高等植物842种。

第 3 页共 4 页

THANKS

谢谢您的阅览

仅供参考

第 4 页共 4 页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朱林 摘要:湿地是陆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功能的过渡性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地球之肾”。当前世界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水环境的恶化也比较严重,湿地作为比较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水土保持,实现水源的涵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促进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本文根据天津地区的湿地,对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土壤除了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够利用土壤孔隙、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实现水源涵养。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一般情况下只是土壤蓄水。湿地土壤也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能够调节水分分布,从而实现对供水、干旱等灾害的抵御,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有助于促进湿地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避免出现湿地退化的问题。水源涵养功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内容,水源涵养能够保证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 影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因素 土壤的蓄水能力其实是受到可蓄水土壤层的厚度以及其单位蓄水能力的影响。单位土壤厚度的蓄水能力会受到土壤性质的制约,还有土壤孔隙、粒径、土壤结构、容重、水分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1],这些都会关系到土壤的持水性。 1.1 土壤的孔隙 水在土壤中的储存主要是通过土壤孔隙,土壤的孔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非毛管孔隙相比于毛管孔隙更加敏感,非毛管孔隙比较复杂,孔隙会受到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植被是影响非毛管孔隙生长、寿命等的决定性因素。非毛管孔隙不仅能够形成根系,还能够为形成孔隙的动、微生物提供基础,落叶以及枯枝能够促进大孔隙的稳定发展。植物根系的死亡以及生长都会产生大孔隙,会对植物以及环境产生影响。森林土壤中植物根孔会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湿地中的水分胁迫程度不高,湿地植物的地下根茎能够形成比较强大的根孔体系。 1.2 粒径、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以及结构之间有孔隙,颗粒是土壤构成的重要要素,主要分为3个级别,有沙粒、粉粒、粘粒[2],这是按直径由大到小进行划分的。如果土壤的粗沙粒含量比较多,蓄水的孔隙较大,水分比较容易流失,对于水源的涵养是极为不利的。粘粒较多,蓄水能力也比较弱。 土壤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土壤的孔隙以及非毛管孔隙度。土壤结构主要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粘粒、生物因素等影响的[3]。土壤侵蚀会对土壤的粒径以及结构产生影响,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 1.3 水分含量 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含水量影响,含水量低的土壤,其蓄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受到降水、气温因素的影响,如果气温升高,水分就会蒸发,有些冬季饱和的土壤在夏季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在雨季,由于降水量比较大,土壤处于饱和的状态,蓄水能力就会比较差。 1.4 有机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够对其持水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结构,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比较高。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能够促进任何土壤持水能力的提升,有机质

水源涵养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水源涵养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19-04-26T16:55:15.5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王丽川[导读] 针对当前存在的过量砍伐、病虫害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对策,从而保证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理念被明确引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等方面,有关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也被明确要求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而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浪费和地区缺水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城市由于水量消耗过大,导致经常性的缺水。 特别是西部开发地区由于地势问题,一方面水源稀少,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无法有效利用水源。本文就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水资源;作用 引言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为人们敲响警钟,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支持系统正在逐渐退化,环境和发展也将逐渐成为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形态的物质产品,同时还可以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服务,所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森林资源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这也使得森林环境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冲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也制定了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政策,按照森林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商业林和公益林。本文就以水源涵养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前水源涵养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补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水源涵养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只受地形地貌相对制约。水源涵养林在其可达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吸碳放氧、减小地表径流、保持土壤的完整功能,体现森林生态功能的无限性。而生态功能从森林形成就开始生产,随森林年龄的增加而源源不断增长,如不受外界的干扰,森林将自行繁衍生息、更新换代,充分体现森林生态功能的持续性。包括水源涵养林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森林生态功能直接作用于土壤、河流、气候、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复杂的子系统,在自然界中相互协调发展,相互利用而生存,从而推动整个自然界的繁荣。 2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在治理水源问题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虽然做出了不小的进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但从整体上来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生态现象仍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一些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上升,水土流失面积不再局限于干旱地区25°以上的陡坡,而是逐渐扩大到高寒山区的天然草地和灌木丛。同时,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强,随着气候变化呈多样性,冰雹、暴雨时有发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边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就西部地区而言,高海拔的地理劣势和恶劣的高原干旱性大陆气候,导致这些地区的植被分配不均匀,绿化覆盖率低下,且高原地区缺氧,植物生长周期缩短,日照强度大,导致降水量稀少。加之水源涵养林少,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必经之路。 3对水源涵养林进行保护的相关思考 3.1正确认识我国林地产权关系 在对水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水源涵养林也是群众的所有财产,由于所处的环境限制,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成为水源涵养林。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库区林木区划为村民自留山,因此村民对于这片林地拥有林权证。但是当前很多政府部门认为,水库建成,相应的林地就自然成为水库的库区水源涵养林,所以在实际开发中就没有办理任何手续。随着时代的变迁,产权关系要求明确时,作为管理单位如果不具备相关凭证,就不能砍伐林木或进行其他生产活动。因此,没有正确认识林地产权的产权关系,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就无从着手,这也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水库的系统性研究,突出重点地区与关键节点,并建立合理的水源涵养林体系,界定产权,才能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 3.2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 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情况下,相应就存在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群众如果按照国家林改政策,获取了相应的产权证或林权证,就是林地的所有者,相应的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其利益就不能被忽视,其所有者权利一定要体现。不能一概提倡奉献或牺牲精神,要以人为本,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因此,要落实水源涵养林的生态补偿政策,进行水库库区水源保护的效益评价及补偿量的测算,合理划分国家与社会补偿、受益者补偿与自我补偿的比例,制定合理的补偿量与补偿方式。资金来源可参照库区移民的资金来源方式,总之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加强对补偿机制的完善和优化。 3.3提高水源涵养的途径 3.3.1采用森林下层灌木与草本截留降水的方法 利用林下灌草层分散、减弱林内的降雨功能,减缓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林下灌草层的覆盖率的多少与截留量成正比。灌草层覆盖率低意味着其截留量小,反之截留量大。因此,林下灌草层的种类不同、密度不同也会导致截留量的不同。另外,利用森林凋落物层截持降水。森林的凋落物大都属于树木的落叶、花、果实、枝等以及地表植物的残体,这些林内凋落物覆盖在地表之上,成为森林水源涵养的重要手段。其能有效截留降落的雨水,加强地表的渗透能力,减缓降水的直接冲击力和径流的冲刷作用。同时,改进林地土壤对水分的调节。森林的占地面积较为广阔,森林土壤具有较大的孔隙度,特别是非毛管孔隙度的数量,非毛管孔隙度的多少与森林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密切相关。当降雨降至森林地面时,落到地面的雨水会通过这些孔隙度蓄于非毛管孔隙内,从而加大森林土壤的渗透能力,保证水源的涵养功能。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一、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减少含沙量 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教程文件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 的作用

水源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 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 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M 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 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水源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 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

《森林涵养水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10分)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2、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3、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4分)

基于水量平衡方程的深圳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1引言 现阶段水源涵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分析和 价值评价两个方面[1]。对水源涵养的功能研究采用 定性分析方法来评价水源涵养的能力;而对水源涵 养的价值量研究则采用不同评估模型[2-4],以此定量分析其功能的价值。1997年,Costanza 等首次计算出生态系统功能的经济价值,并归纳出17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此揭开了生态学科中水源涵养功能计算的序幕。1998年,Anne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计算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种计算方法,从而更好地量化了水源涵养功能。1999年,欧阳志云等[5]国内学者摘要: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 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量平衡方程,结合降雨量、蒸散量和生态系统面积等数据,探讨深圳市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状况及其空间特征,并分析深圳市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分级特征。结论表明,深圳市水源涵养服务能力在空间上总体呈现由西北部逐渐向东南部增强的分布趋势;由于东南部等地城市森林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丘陵山体多,且开发建设活动较少,因此整体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相对较强;深圳市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为137.96km 2,高度重要区面积为225.77km 2,主要以连片斑块集中分布在深圳市东南部。 关键词:水源涵养;水量平衡方程;空间特征;深圳市 Abstract :W ater conservation ,which intercepts ,penetrates and accumulates precipi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gulat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ecosystem.It realizes the regulation of water flow and water cycle through e-vapotranspir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sys-tem in Shenzhen City which took as the research area based on GIS′s ability to analyze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e-quation of water balance with the data of rainfal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area of ecosystem.It analysed the graded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ance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Shenzhe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 capabilities in Shenzhe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The southeastern cities are rich in forest resources with great changes in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ore hilly mountains ,and les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ccordingly ,the overall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is relatively strong.The area of extremely important area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Shenzhen is 137.96and the area of highly important area is 225.77km 2,th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ast of Shenzhen with contiguous plaque.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balance equati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henzhen city 中图分类号:X 1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21(2019)01-0026-05 基于水量平衡方程的深圳市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丁晓欣1朱韬1朱佳2邢诒3常晓颖1 (1.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000;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3.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 收稿日期:2018-10-27;修订日期:2019-01-15。 作者简介:丁晓欣,女,1964年生,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造与管理。 *通讯作者:朱韬,男,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造与管理,E-mail :9585760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2773107.html, 。 资助项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项目”(SZCG2018160357)。*26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

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 (2018 年4 月27 日承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18年7月27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涵养保护 第三章综合治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本行政区域内水源涵养保护工作,推进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区的规划、保护、管理与监督等活动,适用于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水源涵养,是指以养护水资源,调节水文状况,提升生态系统水分保持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的而实施的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防治污染等活动。 第三条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整体优化与重点治理相结合、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组织编制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规划应当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五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工作,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上一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开展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工作。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源涵养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源涵养保护工作。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水源涵养保护工作的舆论监督。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水源涵养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涵养保护 第九条本行政区域内影响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应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予以重点保护。严禁不符合水源涵养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宜林则林、适地适树原则,植树造林、护林防灾,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宜林荒山荒地采取封禁措施加以保护,恢复植被,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组织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一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和保护基本草原,严守草原生态红线。坚持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实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对具有特殊生态功能和适于畜牧业生产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采取围栏封育等措施,予以重点保护。 第十二条在依法划定为旅游区域的草原内,除许可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外,禁止以下行为: (一)未经批准新建、扩建旅游设施及项目; (二)超出旅游规定范围和路线的碾压、践踏等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 (三)野外宿营、野炊等行为;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 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水源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 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 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 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 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 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 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 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能涵养水源主要表现在对水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中心提出,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539)归口。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法函〔2019〕58号),项目编号QX/T-2020-41,立项名称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 2. 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生态气象业务科研团队,2018年又成立生态气象创新团队,已开展生态气象业务服务10余年,是国家级生态气象主要业务服务单位。在科研业务方面,已构建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评估指标和模型,开展了基于月或年尺度的全国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业务服务,完成了《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国标)、《陆地植被气象与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等级》(行标)以及《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价业务规范》等生态气象业务规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的业务服务能力和标准编制经验,可为本标准制定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服务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在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方面的研究,编制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北京水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国分区域生态需水》等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2017年)》的编制。在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保障了本标准编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曹云、郑华、钱拴、延昊、孙应龙、黄斌斌、吴门新,其分工如下: 曹云,负责标准技术调研、组织讨论、标准的申报、标准编写、修改和编写编制说明等工作。 郑华,负责评估方法技术把关、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发、参数调整、标准编写与修改。 钱拴,负责业务服务技术把关、标准编写、修改。 延昊,负责蒸散发模型、标准修改、编制说明编写的工作。 黄斌斌,负责模型参数调整、评估结果应用。 孙应龙、吴门新负责相关信息调研及资料收集工作、初稿起草以及业务应用。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水源涵养功效恢复情况报告 北部天然次生林区总面积500万亩,是全旗最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也是北部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 该保护区因为是隐性沙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人畜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九八”洪灾以后,保护区的屏障功能和涵养作用日趋衰退,个别地方出现沙化、山体滑坡现象,人民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所处位置属半干旱地区,全旗地貌可分为三类: 一是北部天然次生林区, 二是东南部沼坨沙区, 三是中西部丘陵山区。 北部自然保护区是最丰富、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著名的三条主要河流发源于此,流域面积7840平方公里,是沐沦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库,同时也是人民生存的自然屏障。 多年来,委、政府始终坚持“环境立旗”的基本旗策,以“三区联动”为总体框架,从年起,该旗先后多次组织旗几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实地踏查,现场办公,及时启动并实施了北部生态水源涵养保护区建设工程。 当年投入沙源治理资金1012万元,占全旗总投资的17.8%,治理总面积达314.3万亩。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北部罕山林区进行保护与建设,禁伐、禁牧、 第 2 页共 4 页

禁猎、禁耕,将林区深处的住户迁至林区外围,从而建成了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罕山林区的植被,保住了生态之根、水利之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功能得以恢复。 生态环境恢复了,久违的野生动物重新回到了自然保护区内。 已近绝迹的野猪、狍子、野鹿等野生动物经常出现在密林深处。 每年的4月份,满山遍野的山杏竞相绽放,成了百里草原一道亮丽的风景,游客可以在群山花海之中感受百花争艳的壮观美景。 夏季保护区内有数不清的蕨菜、黄花、蘑菇等珍贵野菜; 马鹿、狍子、狐狸、黄羊、野猪、山鸡等珍禽异兽遍布林草深处,据了解,保护区内现有脊椎动物240多种,高等植物842种。 第 3 页共 4 页

建立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和意义

建立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和意义 水资源的储量需要特定的地貌、水文地质和生物生态条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实现可持续的统一,才能满足自然和社会的用水需求。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并未注意到沁河流域的水源保护问题,热别是水资源的再生能力问题,而是只顾开发利用,不顾水源涵养和调蓄,如大面积砍伐森林、陡坡开荒,造成河流源头储存、调蓄水的能力严重下降,使水资源在补给、再生的时空上形成断点,干流和径流量逐年递减,严重妨碍了水资源供给的连续性。同时,森林的无度开发、草地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源头区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水源涵养能力日趋衰竭。因此,沁河源头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任务。 1、有利于保护和提高沁河源头的水涵养和径流能力 由于当地居民受“靠山吃山”理念的束缚,生活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不合理的林牧业经营,导致沁河源头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的环境生态压力,水源涵养机制受损严重,源头涌水量逐年减少,许多泉眼断流。因此,沁河源头生态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对于提高该区水源涵养和保证中下游河流的充足水量十分重要。 2、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栖息环境 沁河源头以其较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显示出生物物种多种多样和生态景观的复杂性,沁河源头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3%以上,其中油松林资源质量属全国最好,还有广茂的华北落叶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等。 3、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系统平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斩落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支持人类社会

生存与发展的保证,生态经济平衡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基础之上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仍属于原始的自由粗放式农牧业,周边地区不合理的采矿(煤、铁矿)活动等,已对水文生态和水文地质构成严重威胁,如径流紊乱、水土流失、水位下降、源头涌水减少。建立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源头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通过保护区的管理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系,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沁源县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在沁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把旅游开发工程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提出“要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分阶段开发建设。重点开发灵空山、花坡草地、沁河源头等自然风景区。”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之内,山峰环列、层峦叠嶂、沟谷纵横、最高峰2453m,区内森林茂密,生态系统复杂,自然景观多样。灵空山被誉为“油松之家”,起送天下闻名;花坡的亚高山草甸面积关阔。百花争艳;沁河源头沟深谷峡,泉眼群集,泉水喷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具有的保护、恢复生态和治理环境的潜在功能,实现沁河源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赢目标。 沁源县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简介200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沁县沁河源头列为首批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沁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沁源县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机构,同年,委托山西大学编制了《山西省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规划沁河为两个源头保护区,分别是:花坡、鱼儿泉、韩洪沁源头水源保护区;庄儿上、景凤、官滩水源补给区,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实施该规划,几年来,沁县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一是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禁止在保护区进行开发建设;二是加强对保护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私挖乱采、乱伐行为;三是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监管所需交通、通讯器材,同时,对保护区实行禁伐、天然林托管保护、大力植树造林,有力地保护了保护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沁河径流量逐年提高,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沁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

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第25卷第4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5N o.4 2010年4月J OURN AL O F N ATURAL RES OU RCES Apr.,2010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李士美1,2,谢高地1,张彩霞1,2,盖力强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基于多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了亚热带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 结果表明,里骆杉木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年内林冠截留量曲线呈现单峰型,而宜山龙桥的3 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曲线则呈双峰型。5种森林生态系统累积林冠截留价值的过程 曲线基本一致。里骆杉木林和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大,而龙桥3种类型的年 内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小。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月平均水文调节量依次为西江坪常绿阔叶林> 里骆杉木林>龙桥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龙桥马尾松林>龙桥杉木林。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 资源供给功能过程曲线呈现与水文调节功能曲线相似的规律,对应的月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分别 是751.92、486.92、332.08、210.50、65.92m3/(hm2?月)。运用影子价格法计算了累积林冠截 留价值、累积水文调节价值和累积水资源供给价值。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月水文调节量和月 水资源供给量与月降水量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流量;水量平衡法;亚热带森林;水源涵养 中图分类号:S718.56;Q1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4-0585-09 森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再分配,从而有效涵蓄水分、调节径流的功能。水源涵养服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1-3]。在全球森林的1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森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占两项,即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1]。一些研究者针对不同区域,对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和价值进行了专题研究[4-8]。然而,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评价中大多是基于年降水、蒸散、径流等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和价值进行分析,缺乏对森林水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和其价值累积过程的分析研究。所谓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源涵养服务产生的大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建立了各自然地带的森林水文站和生态站,如海南岛尖峰岭水文生态站,广西农大龙胜、宜山、田林、岑溪人工林和天然林水文综合观测场等[9]。这些台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进行了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选取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以广西龙胜县、宜山县两地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年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水源涵养服务流量年内演变特征,比较分析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地理区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差异性,以增进对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形成机理的认识,以期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科学性。 收稿日期:2009-03-13;修订日期:2010-02-0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410)。 第一作者简介:李士美(1981-),男,山东郓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E-mail:li_shime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2773107.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