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4版完全提纲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4版完全提纲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一、形成:战后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内容实质

联合国

两大阵营、两大集团(华沙、北约)形成与对立

二、变化:五六十年代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大国、大党主义变为霸权主义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欧共体美法关系

第三世界崛起104个国家独立

三、松动与瓦解:七八十年代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到美攻苏守缓和

多种力量快速发展欧共体、日、中、发展中国家

两极格局瓦解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斗争结束

②华沙解散,两大军事经济集团对立消失

③两德统一雅尔塔体系终结

④俄继承苏联的主要财富和联合国地位实力无法与美国抗争

四、冷战后:90年代以来

多极化一超多强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1、政治上两大力量势不两立

2、军事上两大集团剧烈对抗

3、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

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5、两极格局长期稳定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

2、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3、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原因: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收到多方面挑战

2、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日德突出金砖四国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

3、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欧共体

4、世界发展多样性基础和前提

5、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不断增强国内事别国不干涉国际事平等协商

多极化趋势:

1、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式

3、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4、当前的世界格局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多边竞争

三、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密切

1、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2、共同谋求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共同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家园

四、当今年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

1、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但是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仍然处在变革和调整中。

2、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

3、大国关系处在深刻的调整中

国家利益、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内政治的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伊拉克

冷战思维以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归宿以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为重点对外战略调整国家核战略“先发制人”

二、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推行西方民主和多党制

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传统安全威胁:来自其他国家的军队实施的武装入侵,针对政权的颠覆活动

非传统安全威胁:行为主体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威胁涉及发展中国家地区。

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和平发展以及各国安全的直接威胁。包括国内、国家、国际三种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与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势力结合利用推动9·11 疆独四、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确定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出的新情况;确定因素之外的新因素

中国要警惕的不确定因素:周边环境的恶化原本有利的国际现象带来消极和不利影响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

战后世界经济演变

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1、二战中确立经济霸权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1945 华盛顿

3、国际贸易自由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 TT 1974布雷顿森林会议补充

4、马歇尔计划1947和道奇路线1949

5、对亚非拉的新殖民主义第四点计划1949

6、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技术封锁巴黎统筹委员会1949

二、战后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①70年代国际金融体系巨大打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②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能源危机;③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滞涨三足鼎立日益明显美国战后初期的绝对优势是战时经济的一种不正常反映。1971年美国首次贸易逆差,1985年由最大债权国变最大债务国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的主旋律: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带根本性、转折性的经济调整与改革。

三、90年代区域经济加强竞争

1、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2、欧盟EU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2009年16个国家使用欧元,这是布雷顿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大的改革,国际储备体系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

3、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994是由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最终目标是要把北美洲和南美洲连在一起,建立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洲倡议”的第一步。

4、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1993 日本最早提出倡议,1989年堪培拉举行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正式起步。每年开一次非正式首脑会晤。21个成员国,美日加澳新之外全是发展中国家。

5、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

四、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1、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是1923-1933年大萧条后的社会经济大震荡。

2、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

3、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避免类似危机发生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4、2009年4月中国在伦敦20国集团之前提出创造一种超主权、真正意义的世界储备货币的构想,反映出中国参与构建新的经济秩序的积极态度。

5、危机后的调整与复苏中,新兴国家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金砖四国:中、俄、印、巴。20国集团成为重建世界经济的核心力量。美国匹斯堡2009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

一、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的基本主体

1、整个冷战时期政治和安全因素始终是两大阵营关系中压倒一切的方面。

2、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融入世界市场等活动,失去了利用国际分工和相互依存发展自身的良机,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3、亚洲四小龙新、韩、港、台被称作新型工业化国家地区,发展程度处过渡阶段。

4、中亚、南亚最不发达国家

5、苏联东欧国家处于计划转市场的过渡,转型国家经济,90年代的新主体。

二、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非国家主体

1、实质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追逐国际高垄断利润;影响是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弥补了资金不足,加速了先进技术的传播和转移,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加强各国联系、增进世界和平方面不可低估。

2、控制在少数大国手中的跨国公司体现出的经济渗透力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利润和红润的方式从发展中国家带走大量资金,加深了南北矛盾。

3、中心活动是对外直接投资,被誉为世界经济的血液。

4、最新发展是企业兼并,强强联手。

三、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

1、分为货物贸易(有形贸易)和服务贸易。

2、战后世界贸易的规模扩大,结构上货物贸易比重下降,服务贸易比重上升。服务贸易的不平衡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3、世界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各国经济优先发展的领域。

4、关贸总协定确定的战后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互惠和减让关税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磋商调解原则等,成为各国间普遍接受的权威准则。

5、1994年4月15日《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宣布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6、世贸组织是关贸总协定的继续和发展,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为宗旨,构成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以运转的基础。2001年首轮谈判多哈回合

四、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

1、国际金融过程就是资本的流动,因此被称之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

2、国际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

3、战后国际金融格局经历了由单级到多级的深刻变化。改革货币体系乘客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问题。

4、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牙买加协定》形成牙买加体系或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特征是浮动汇率合法化,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化的手段。调节了国际收支,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等价复杂难以控制。

5、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程度最高的领域。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性。

五、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是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行全球性协调的最初尝试。

2、1985年9月召开的西方五国(美英法日联邦德国)财长会议决定美元贬值,从此多边经济协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强。八国集团G8 20国集团

3、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全球性、地区性以及双边的国际经济活动都被纳入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当中。

4、从理论上讲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可使各国政策互相接近,使各国经济行为相互配合,起到防止危机、促进增长的作用。但现行的机制有局限性。

5、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深蒂固,各国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地位不同,在发展中充满了矛盾。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和经济生活国际化有联系也有区别。经济全球化是从国际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客观过程。

2、经济全球化必将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局面,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双刃剑,一方面有机会吸收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经行改革和调整;另一方面加剧了压力和风险。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是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产物。分为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EU APEC NAFTA

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1、市场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处全面支配地位,人类发展经济最成熟、最有效的手段。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成为国际性的经济体制,通行规则和共同语言。

2、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人类在经济运行方面取得的成果,冲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种制度区别的传统思想,开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所有制结构、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与方式、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看,分为自由型和社会型;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先进发达型和后期赶超型;从经济渊源,分原生型和转轨型。美自由型、日政府主导型、德社会型、法混合型、瑞典福利计划型。每一种都带有本国本民族的自身特色,有不同程度的弊端,没有固定模式。

4、本质上都有根本共同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形成统一有机体。

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1、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不仅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力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人类历史发展。

2、经济增长由外延转向内涵,追求数量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较量的核心。

3、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火车头,又称信息革命。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经济的开始。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图正式发表,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因此被视为21世纪取代信息技术、主导世界经济的又一力量。

4、90年代知识经济概念,特征是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

美日欧实力对比趋向均衡化趋于美弱日欧强,差距缩小,三足鼎立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不平衡最引人注目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增长差距悬殊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

1、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显示金融市场脆弱性。金融动荡成为和平时期的头号杀手。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资本过分追逐利益的必然结果。

2、金融市场是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金融动荡是经济出现问题的征兆。

三、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平坦

1、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卫生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目标。

2、包括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基础)、经济(条件)、社会(目的)

3、措施: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现状

4、首先是气候变化问题1997年《京都协定书》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对特定国家的特定污染物排量做出定量限制,确定了发达国家指标,区分了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承前启后《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重申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何捍卫发展中大国发展权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为未来国际气候谈判的焦点问题。

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一、战后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阶段:曲折发展,周期性波动,总体长足发展。

战后恢复期1945-1950 西欧恢复到战前1955年日本全面恢复并超过(除对外贸易)

快速增长期1950-1973 黄金时期大繁荣时期

滞胀时期1973-1982 增长性衰退

原因:通货膨胀;石油涨价;货币体系瓦解;科技革命推动力减弱调整时期1982-1989 国际金融动荡,国际贸易失衡

转变时期90年代以来高科技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力提高等

2、发展原因:科技革命推动;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改革(国际和国内);

有力的国际条件(和平国际,国际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和启示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内容:

1、普遍建立与发展各国经济调控机制

70年代之前实现充分就业。80年代以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如何实现对金融行业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有效宏观调控,成为西方国家课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区别于古典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

西方国家国有制的真实内容是全体资产阶级的公共所有制,真正意义是国家调节经济的物质手段。

人民资本主义论只是资本主义的形式变化,而非本质变化。

3、以社会福利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宣布英国成为福利国家。1972年,日本福利时代的第一年。

福利制度的四大支柱: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再分配,税收;社会保障(核心)。

基本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救济,社会福利

原因: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和压力;缓和矛盾的产物;凯恩斯主义。

70年代危机:滞涨使财政恶化;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和经济发展效益原则的矛盾突出既是社会政策又是经济政策

4、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①社会化趋势标志:企业生产管理协作化;形成社会化的专业管理机构网络,提供服务

②民主化表现:经理阶层的形成与管理革命;民主管理和劳资合作

③管理因素的开拓与管理关系的转换:提高效率适应外部环境核心价值文化

④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权力配置。趋势:集中走向分权;管理层减少

5、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三、不同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因素保障市场运行;瑞典模式,推行经济民主、自由和社会平等;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不但要调节市场,直接引导企业(重点),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进一步归为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深层矛盾

周期性经济危机;结构性失衡:①各国赤字扩大,政府债务加重;②就业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持续;③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大;④生态失衡,消费主义原则下的增长方式弊病暴露。

以上问题不只是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积累,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在继续深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

一、政治变化

1、社会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

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内部构成多元化;②资产阶级比重下降,百万亿万富翁增多,资产阶级成分复杂化,经济资本家成为主要组成部分;③最大变化是新中间阶级兴起和中产阶

级扩大。

新中产阶级指技术管理层,包括被雇佣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家中级公务员。

2、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

70年代高潮,争取社会民主和社会公正。总体上缓和下降。

原因:①战后工人收入提高,福利制度实施,生活水平提高;②生产关系调整,社会化和民主化加强,利于缓和矛盾;③技术革命的副作用。

以批判资本主义异化为宗旨的社会运动发展快。

3、政治思潮多样性、相互交融,政党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

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观念,典型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根本立场是坚持个人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秩序。20世纪80年代,继续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和否定国家作用的自由放任同时,主张走中间道路,认为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将自由保守主义的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主张与传统的保守主义捍卫传统道德的要求结合的带有调和特点的主张。又称新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对自由主义的靠拢和解,保持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也磨蚀了革命性和激进性,迎合了西方社会要求社会革命又求稳怕乱的心态。9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的实用主义、折中主义和改良主义反映在“第三条道路”。

4、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作用加强

利益集团的活动一方面是对现有选举、议会、政党制度的有益补充,是非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有诱发贪污腐败以及大的权势集团左右政策和决策片面化的消极方面。

新闻媒体的舆论力量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水门事件

5、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

①自由权扩大;②平等权扩大,选举权限制放宽,强调社会公益;③决策参与权扩大

6、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移至政府。1933年罗斯福权力扩大,1958年戴高乐第五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议会至上向行政专横时代转变。

二、政体的特点和实质

1、民主制原则:①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兼听少数人意见②主权在民③代议制④分权制衡⑤法治

2、政治制度:①议会制度。是民主的象征和民主制的核心。有立法、财政、监督权;

②选举制度。民主制度的基石;③政党制度,民主政治轴心,资本主义体制的推动器。基本点:公民享有组织政党的权力;选举是政党的重要职能;依法执政实施竞选纲领;新一轮大选决定政党去留④行政制度。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司法制度。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

3、整体特色:①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确立议会主权的国家;以内阁制为核心,同时保留了君主立宪制形式。议会君主制。②美国是美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制和分权制衡原则,总统是权力核心③法国以多变和不稳定为主。58年后半总统半议会制。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和行使非常权力四大权力,有倒阁权。④日本以世袭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1955年体制,保守派政党自民党执政。93年分裂下台。

4、民主政治实质:①资产阶级共和国代替中世纪专制统治、民权代替君权、分权代替集权,是历史的进步,人类文明史制度方面的重要创新②资产阶级积累了管理国家的经验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内在矛盾。

民主政治两面性:从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而言,是虚伪的,但就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具体运作看有效的保障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运转以及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社会问题

1、民主的危机与讽刺

一方面民主强调平等和个人权利,冲击了社会共同目标,导致了政府权威的削弱和统治能力的疲软;另一方面民主制度往往表现为权力的独占,国家、政府、个别政党集团的独占。导致民主成为商业利益的附庸。表现为过渡追逐党派私利与金权政治的不断发展。

西方文明本身的内部矛盾:市场与民主

2、种族歧视、种族矛盾与极端民族主义

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严重最突出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日本表现为嫁接在传统国家主义和权威主义之上,在完全中心与奉献于国家之下,否认侵略、不作反省、唯我独尊的狭隘民族意识。

3、精神和信仰危机

个人主义与相对主义价值观念的过度膨胀和泛滥是精神和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布热津斯基将西方道德状况概括为丰饶中的纵欲无度。相对主义的价值观排斥理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的孤立主义到称霸世界。“美国例外论”“现实主义”“理想主义”

1、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杜鲁门政府45-53 反苏反共的遏制战略①与苏全面对抗,支持中国内战,对东欧颠覆②建立资本主义阵营③亚非拉地区巩固后院统治,新殖民主义。

艾森豪威尔政府53-61 力图用一切战争以外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

肯尼迪约翰逊 62-69 一手拿剑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联苏攻击中国

2、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和人权外交

尼克松时期69-74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美国外交三原则。实质是在绝对霸权失灵的情况下采用军事政策来维护美国利益。

福特时期74-77 沿用尼克松主义

卡特时期77-81 世界秩序战略①加强美日欧三边合作②发展南北关系③同苏联东欧缓和关系④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全球政策的中心环节⑤人权外交。1980年卡特主义出台,建立地区性安全结构,联合西欧、远东、中东,抵御苏联在波斯湾、西南亚扩张。

3、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里根政府81-89 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①扩军抗苏,重振国威②对苏软硬兼施③借重中国,牵制苏联 86年里根主义,核心是综合运用手段把苏在第三世界去的的进展推回去。

老布什政府 89-92 ①超越遏制计划②新大西洋主义③对中国和平变革④对第三世界灵活务实,加强防范⑤建立世界新秩序

4、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和先发制人战略

克林顿政府93-01 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①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②调整地区战略部署,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利益③提升经济安全地位,一度至于首位④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出发,突出“软外交”⑤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

小布什政府 01-08 ①邪恶轴心:伊拉克、伊朗、朝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先发制人战略布什主义②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一方面摆脱限制③调整

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

奥巴马政府 09- 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

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①联盟战略处于关键地位②竭力赋予霸权主义某种道义或者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将霸权目标和国家实力统一③文化战略是重要组成部分。

二、欧洲一体化和西欧对外关系

1、欧洲一体化:①51年法德意比荷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煤钢共同体②57年《罗马条约》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③65年《布鲁塞尔条约》合并成欧共体④67年欧共体成立⑤73年英爱丹加入⑥81和86年西葡希加入⑦87年《单一欧洲文件》92年之前建立统一大市场⑧91年《马斯特里赫条约》(《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确立了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社会政策合作三大支柱⑨93年欧盟成立⑩95年瑞典、芬、奥加入⑾99年欧元启用⑿02年欧元正式流通⒀04年波、捷、匈、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加入⒁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里斯本条约》09年生效

2、对外关系:①50年代反苏反共追随美②六七十年代独立自主联合自强法戴高乐主义,欧洲人的欧洲;联邦德69年“新东方政策”;73年两德相互承认,加入联合国。东西方关系中推动美苏缓和、欧洲缓和;南北关系上有别于美国的积极政策1975《洛美协定》③80年代主动外交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以欧盟为中心的“大欧洲”融合;致力于构筑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新型关系;改善对华关系;谋求与美平等新型伙伴关系;对俄既合作又防范

3、国际地位:欧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中心,在欧洲国际关系格局中成为最重要的板块力量和大欧洲建设中心,国际舞台上是美国最重要的伙伴

4、独立的限制:欧盟内部的一致性和集体行动能力和欧美关系

三、日本的对外政策

1、战后到50年代中期追随外交52年《旧金山对日和约》《日美安全条约》《日美行政协定》生效结束占领。目标:重返国际社会①全盘接受美国改革②配合美“遏制”战略③51年54年《日美安全条约》《共同防御援助条约》驻日美军合法化④对新中国敌对⑤战争赔偿协定,谋求东南亚国家关系 56年日加入联合国

2、五六十年代经济外交 57年岸信介政府外交蓝皮书提出

3、70年代多边自主外交①以美日安全为基础建立与美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②借中抗苏③加强同第三世界经济关系④76年福田主义:保证不做军事大国、同东南亚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为东南亚的和平和繁荣作出贡献

4、80年代争做政治大国 81年铃木善幸访美第三次远航的标志;中曾根内阁公开表明。

①坚持西方一员立场②积极确立在亚太的主导地位③扩大在第三世界影响科技立国④适度扩军,攻势防卫⑤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对外关系

5、冷战后积极进取外交 90年海部俊树建立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①强化了美日安全合作体制②采取多项立法谋求以军事大国为核心的普通国家③重视日中关系,防范中国④日俄关系打破僵局⑤借争取常任理事国提升影响

6、日本国内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大国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崛起,成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思想和社会基础。

7、在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下,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取得很大成效;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意图上日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军事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国际影响里大大增强。

四、发达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

敌视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借助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推行政治和文化霸权制度霸权:①主导着国际机制与制度的构建和运转②通过国际机制与制度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和控制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根本上限制各问题领域的国际机制和规范性,进而形成了国际机制中的资本主义制度霸权。

2、协调中有竞争,冷战后西西矛盾增加

原因:国际政治环境、矛盾是直接动因;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将国家紧密联系;美国的全面优势成为物质前提;战后资本主义的自身发展、成熟和自我调整

3、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从对抗走向竞争共存

4、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有重点多层次的发展

第七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1、一边倒政策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法律形式固定三大决策。

2、外交关系

①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苏;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民族主义国家;瑞典、丹麦、瑞士、芬兰、挪威、列支敦士登、英、荷②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禁运③建交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同国民党政府断交;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国民党集团;交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④外交活动:54年日内瓦会议;55年万隆会议

二、60年代联合亚非拉反对帝修反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

1、联合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的外交政策

2、以发展亚非拉国家关系为重点的外交关系

①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新中国外交史上第二次建交高潮采取不同方针;阿拉伯善于等待、增进往来、多做工作、水到渠成、达成建交;非主动工作,既严肃又灵活;拉美建立友好联系,发展经济文化往来,多做工作,广交朋友,逐步走向建交。1963年12月13日-1964年2月5日周恩来访问多国,是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的里程碑。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

②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阿尔巴尼亚

③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1970年越南战争时毛号召: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极其一切走狗。

④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64年中法正式建交。

三、70年代联美反苏基本实现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1、外交政策:联美反苏,一大片,一条线。建立一条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2、外交关系大发展:①调整中美关系,两国实现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 71年乒乓外交;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7月15日公告;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敌对关系结束。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79年正式建交②中日邦交正常化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接受三项原则《中日联合声明》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交③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十年间建交国达75个,中国开始全民参与国际事务④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一、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1、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式

2、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制订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二、外交新局面

1、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美82年《八一七公报》;89年对华人权制裁;93年取消制裁;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严重违背了三个重要文件精神。

93、94年江泽民访葡法,标志着中欧政治关系恢复正常。中国的市场和欧盟的经济地位是双方发展稳定的最主要保障。95年《中欧关系长期政策》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强调建立政治对话,发展经贸关系,加强全面合作。04年起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政策具有的双重性。

2、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

中俄94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96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特点: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中日91年全面恢复关系,98年江访日《中日联合宣言》。《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宣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发展关系的基础。日是中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是日第一。

东盟94年中成为东盟磋商伙伴国,97年进入新阶段,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成立自由贸易区,全面合作。

中印03年印总理访华,中印关系新台阶。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92年中韩建交;03年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亚洲安全局势中最为突出的。

3、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加强

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南南合作。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4、多边外交日益活跃

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01年加入世贸

5、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努力构筑的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结构,是新的国家关系模式,体现了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搞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指导的新外交风格。

冷战后的中国

一、国际地位

历史机遇:1、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21世纪的地缘战略优势;3、后发型国家有后发展优势;4、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民族团结,国际声望提高,现代化成就,民族凝聚力增强都是有利因素。

二、国际安全环境

1、周边地理分北(俄蒙)东(东南亚、东北亚)西(中亚、南亚)。北部相对可靠,东部政治大患,形势复杂多变;西部恶化。

三、国家利益

1、经济利益首位;

2、安全利益紧迫性下降。最高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避免卷入直

接军事冲突并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以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不受战争的破坏和干扰。是中国当前首要国家利益。经济安全是中国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3、政治利益维护国家主权是最主要的政治利益。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政治西方化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是长期政治任务。

4、文化利益①提高民族认同感,有力维护民族统一②增强社会道德观念,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合理的价值观,避免重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错误③恢复尊重知识的传统是中国长远的文化利益④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新时期外交理念

一、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是根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外交工作报告周第一次称之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质是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根本保证)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目标和结果)

3、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一贯政策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

二、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理念

1、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2、在世界多极化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尊重世界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关系

新安全观认为政治和军事仅仅是安全问题的两个方面,综合性是基本特点。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日益密切,国内安全构成国家安全的核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互信是基础。

5、外交中以人为本

6、构建和谐世界的新外交理念

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