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

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

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

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

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

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

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

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

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

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

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

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

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

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

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

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

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

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西湖游记袁宏道

西湖游记袁宏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西湖游记两则 《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本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_____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从___觉和___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 3.《西湖二》第2段写了________至_______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_______及________,着力渲染了西湖“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山水;描写;抒情;热爱大自然 2.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视;嗅 3.断桥;苏堤;物人艳冶 二、阅读分析题 下面是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试比较它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 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参考答案: 《西湖七月半》写了游人白天游湖的盛况,课文写了士大夫湖边赏月的情景;《西湖七月半》突出了游人的闲适和清雅,课文则着重写出了游人的“多”和“绝冶”。 《西湖游记两则》习题精选1 作者:加入日期:06-01-15 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 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西湖二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

29 西湖游记二则

29 西湖游记二则 29西湖游记二则 1.两则文章都是写西湖,可放在一堂课内来教学,了解作者的游踪。 2.此堂课以教学常用文言词语为主。 3。采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时数:—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次:按顺序排列。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⑥数:屡次。⑦去:离开。⑧弥漫:满,遍。⑨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妓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⑩罗纨: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⑩艳冶:美丽,妖艳。⑩染翠:变成绿色。⑩岚:山气。⑩设色:用颜色描画。⑩夕舂:夕阳。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 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 “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 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袁宏道《西湖》教(学)案

袁宏道《西湖》教案 一、导入新课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杭。”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次:按顺序排列。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⑥数:屡次。⑦去:离开。⑧弥漫:满,遍。⑨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妓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⑩罗纨: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⑩艳冶:美丽,妖艳。⑩染翠:变成绿色。⑩岚:山气。⑩设色:用颜色描画。⑩夕舂:夕阳。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容,试着翻译。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容安排 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 “西湖二”:断桥—堤(全在湖上) 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 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

西湖游记二则-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

西湖游记两则教案

《西湖游记两则》 课型:新授课课时:2 主备人:王爱玲二次备课人: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4、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棹zhào:娥:颊jiá: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 教辅精选 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 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 之 ⒈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 ⑴。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⑵。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⑶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山之僧智仙也之: ②名之者谁之: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 ⑤悍吏之来吾乡之: 二、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最新《西湖游记二则》练习题

《西湖游记二则》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发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

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①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②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③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 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 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④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语文试题《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 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浅谈互文翻译

浅谈互文翻译 互文是指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古人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就分开来写,互文的手法由此产生。 那么,如何翻译互文呢?有人认为为了保持原文整句的特点,可不必合并翻译。他们例举出《西湖游记二则》中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的教材注释“化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为证。也有人认为为了换原作者的原意,应合并翻译,况且,有的互文句不合并翻译根本就讲不通。他们也例举了《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教材注释——“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为证,并反驳说若分开翻译的话岂不是让人费解吗? 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句究竟应该如何翻译呢?我们认为,互文既然是诗句互见文义,文字上只交代一方面,而意义彼此可见,为了便于文言常识粗浅的初中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理解,而应合并翻译。现就初中古诗文中的一些典型互文句翻译示例如下: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译:到东、西、南、北集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士们出征多年,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推开我的闺房门,坐在我的闺床上。 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日月星汉的运行与灿烂,都像出于沧海之中。 例:花态柳情,山容水意。 译:花、柳、山、水的姿容和情意。 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内心困苦,思虑梗塞,困苦从脸上表现出来,哀怨从声音中流露出来,这样才能明白奋发有为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西湖游记两则》学习要点

《西湖游记两则》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 ②读课文,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精美语句最好背诵;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独特生活体验,积累有关西湖的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培养高尚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学海导航】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三袁”。他的文章“不拘一格,独抒性灵”,重在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 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有十六篇之多。《西湖游记两则》即是其中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突兀(wù)棹(zhào)颊(jiá)东阿王(ē) 丁酉(yǒu)夕岚(lán) 勒(lè)篑(kuì) 数(shuò)罗纨(wán) 夕舂(chōng) 三、重点字词。 1、重点词语。 突兀:高耸的样子。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名词作动词。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中部分实词的活用和虚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想: 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决。 2、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读顺课文。 3、回忆《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以由回顾单元提示中的本文与前两课的不同入手。

二、检查预习 1、字词认读强调:(1)部首的字:髻、鬟、鬣。[补充:鬓、鬈、鬃等字,都与毛发有关系(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 3、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鹄鬣茗蹇髻鬟曝呷恶堕三、 熟读课文: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刺 (可以从生字和断句方面。) 3、点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 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齐读熟悉。 三、译读: 1、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 的文言知识积累。 2、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 3、齐读巩固 4、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 四、当堂作业 强化记忆生字词第二课时 五、赏读 1、导入 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 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 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 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 《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 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 《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 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 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 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 (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 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以 上两点可以由有参考资料的学生讲解。教师导入语:《西湖游记》 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光如绫,温风如酒(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回忆)。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景偏重 表现自然之美,《满井游记》也有这样的特色。 2、默读课文:要求:(1)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 (2)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3、探究(1)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 (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 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确 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 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 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

西湖游记两则

西湖游记两则讲义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西湖美景闻名天下,写西湖的诗词美文更是不计其数。 1.写西湖的名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欣赏西湖美景。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明后期文坛上公安派的创始人,共同进行了反复古主义的斗争,并称“公安三袁”。他们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 袁宏道29岁那年曾特意到西湖游览,写了十多篇游记,其中以西湖为题的四篇,本文选的是其中的前两篇。他的文章用语朴素平易而颇多变化,往往涉笔成趣,有清隽美妙的意境。这两篇游记就是他的代表作。 三、学习目标及重点 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西湖之美。 2、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 重点:1、读读议议,从中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写景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句,鉴赏熏陶。 四、生字词。 突兀(w ù)棹(zhào )颊(jiá)丁酉(yǒu )朝烟(zhāo)夕岚(lán)苏堤(d ī)罗纨(wán)艳冶(yě) 夕舂(chōng)保叔(chù) 石篑(kuì) 五、读课文 六、讲解并翻译课文。 1.注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次:按顺序排列。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⑥数:屡次。⑦去:离开。⑧弥漫:满,遍。⑨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妓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⑩罗纨: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⑩艳冶:美丽,妖艳。⑩染翠:变成绿色。⑩岚:山气。⑩设色:用颜色描画。⑩夕舂:夕阳。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八年级语文:西湖游记二则(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西湖游记二则(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 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 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 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 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 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 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 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 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 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 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五年二月 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初高中语文课文篇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戚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2.背影……………………………………………朱自清3.*儿子一家人……………………………………舒婷4.*金盒子…………………………………………琦君5.*羚羊木雕………………………………………张之路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7.最后一课………………………………………都德8.*我的老师………………………………………魏巍9.*我的老师…………………………………海伦·凯勒10.*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第三单元11.春………………………………………………朱自清12.济南的冬天……………………………………老舍13.海滨仲夏夜……………………………………峻青14.*秋魂……………………………………………刘增山15.*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刘虔 第四单元 1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17.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18.*寓言三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浓烟和烟囱……………………………………严文井19.*盘古开天辟地………………………………袁珂20.*花的话…………………………………………宗璞 第五单元 21.《论语》十则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23.*狼………………………………………………蒲松龄24.*短文两篇 两小儿辨日……………………………………《列子》 乐羊子妻………………………………………范晔 25.诗五首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 过故人庄……………………………………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第六单元 26.为学…………………………………………彭端淑27.木兰辞……………………………………北朝民歌28.*卖油翁…………………………………………欧阳修29.*宋定伯捉鬼……………………………………干宝30.诗词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望岳……………………………………………杜甫 如梦令…………………………………………李清照 西江月…………………………………………辛弃疾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作文贵在创新 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第二单元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说话得清楚简洁 第三单元说真话、诉真情 第四单元要多读多写 第五单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六单元自由写作实践(一) 第七单元自由写作实践(二) =========================================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1.短文两篇 敬畏生命………………………………………张晓风 热爱生命………………………………………蒙田 2.紫藤罗瀑布………………………………………宗璞3.挖荠菜……………………………………………张洁4.*提醒幸福………………………………………毕淑敏5.*白蝴蝶之恋……………………………………刘白羽第二单元 6.纪念白求恩………………………………………毛泽东7.小橘灯……………………………………………冰心8.*梅岭三岭…………………………………………陈毅9.*七根火柴…………………………………………王愿坚10.*勇气……………………………………… [美]狄斯尼第三单元 11.大自然的语言………………………………… 12.卧看牵牛织女星…………………………………叶圣善13.莺…………………………………………… [法]布封14.*数字杂说………………………………………卞毓麟15.*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第四单元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精华知识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

初中语文_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2.品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景技巧,体会生动丰富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景物,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景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工具:多媒体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季节,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描绘春景的句子不胜枚举,有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乍见春天的喜悦,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凄惨,有王安石寄情于明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怀,更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豁达,那么,袁宏道是怎样描绘春景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满井游记》。 二、出示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2.品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景技巧,体会生动丰富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三、读文:读出古言雅韵 1.读准字音节奏 ①展示课文朗读 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②教师范读课文 ③点拨重点字词 燕地寒 yān 廿二日 niàn 罍而歌者léi 以游堕事huī

特别强调:①不能以游堕事(通“隳,毁坏) ②罍 甲骨文金文楷体 畾:读作léi 古人的认识是这样的:三亩田才能酿一缸酒,可见粮食在酿酒中的重要意义。 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造字本义:酒杯 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几点朗读建议: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入情入味 ⑤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拨 【过渡】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没有标点还能读通顺,那可真是了不起,看谁来做勇敢的挑战者。 ⑥找学生去标点朗读课文 【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位两人互相展示一下你昨晚的翻译成果,如遇到不会的,标记出来,别担心,还有我。 四、译文:积累古文知识 1.重点字词意思整理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③偕数友出东直(共同,一起) 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

《西湖游记》翻译

《西湖游记》翻译 石篑多次跟我说!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山岚设色之妙。 但杭州人游湖,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绿柳如烟、申这三个时辰。 余时为桃花所恋,花光如颊,竟然想不出来:傅金吾园中梅,使人如饮醇酒,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未,山水的容颜和情意。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花和柳的情态,张功甫家故物也,尤为奇观,。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为夕岚,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今年春雪很大,多得像堤边的春草、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如同美女的秀眉。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桃红似雾,梅花为寒所勒。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花态柳情。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温风如酒,限于午,就已心醉神迷、未,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更是难得的景观,波纹如绫,罗纨之盛,皆在朝日始出,弥漫二十多里,为春为月,安可为俗士道哉。 山是青黑色的,才一举头,弥漫二十余里,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 午间进入昭庆寺。 一日之盛,夕舂未下,艳冶极矣。 午刻入昭庆,绿烟红雾、申三时,茶毕,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

见到洛神时一样了,则已心飞湖上也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西湖游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 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 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 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 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 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 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 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 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 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 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 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 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