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和有哪些分类?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生态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与和谐性特征;在其构成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护。

1、原生性与和谐性

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森林”等。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既包括让人赏心悦目的山青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应该包括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荒漠。原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当地环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和谐性是指人遵循生态学规律,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的是因生产力限制顺应自然而建,如农耕文明的田园风光;有的则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所建,如中国名山、中国园林;有的则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所建,如野生动植物园等。这些文化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与自然和谐,或者说具有和谐之美。

2、综合性与系统性

综合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及当地民族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如森林,其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水文及土壤,其内有与之相互依存的动物,当地人依靠它而生存和发展。系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的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循环,游客作为一生物体参与到这一系统同时,也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发挥作用。

3、脆弱性与保护性

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从旅游开发方面看,不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这一特征会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从旅游管理方面看,只顾眼前旅游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的超载经营必将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破坏。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成为必然。欲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就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在开发上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管理上应杜绝旅游超载现象。

(二)、自然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系统中的客体,存在着时空分布规律,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与地域性特征,在时间上有季节性与时代性特征。

1、广泛性与地域性

广泛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客观存在,分布极为广泛。从天文空间规模来看,不仅地球上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在宇宙空间也存在吸引人们前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东西,当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只能作为“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地文空间规模来看,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存在生态旅游资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去无人问津的南极北极也逐渐由科考转为生态旅游之地;从区域空间规模来看,不仅人烟稀少的山区,在城市附近甚至城市内也都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地域性是指任何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及文化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性特征,即大自然中,无法找到完全一致的两个地方。如海洋和陆地不同,森林和草地不同,既便是森林,北方的森林与南方的森林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这种差异的区域性构成了吸引游客的真正动力。

2、季节性与时代性

季节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致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生态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如春季春暖花开,适于温带地区久困严冬的人们外出;夏雨地区的夏季适合观瀑等活动;秋季红叶是九寨沟和北京西山最佳景致;冬季白雪皑皑、千里冰封则是滑雪和观冰雕的最好季节。实质上,从时间上来看,自然景致在一日内也有变化,出现具有旅游意义的生态景致,如清晨的日出、傍晚的日落,都是人们观赏的自然生态景观。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旅游者的兴趣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我国现代旅游发展之初,认为只有文物古迹才是生态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绿色旅游消费潮的兴起,自然生态也逐渐作为旅游对象而成为生态旅游资源,食农家饭、喝农家水的田园旅游也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生态旅游活动。相比之下,一些热极一时的人造景观却因对游客失去吸引力而从旅游资源的范畴中隐去。

(三)、社会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在社会方面具有精神价值的无限性和不同地域上的特异民族性两大特征。

1、精神价值的无限性

精神价值的无限性是指渗透于有形生态旅游资源内的无形的精神价值是允许人们或留给人们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和有形生态旅游资源客体在空间上的有限性相比,这一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精神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环境教育价值。我们认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修路筑桥开饭店,更重要的是从有形的生态旅游资源中发掘出精神价值。事实也证明,一个地方旅游开发成功与否,这一点是关键。

2、特异的民族性

特异的民族性是指受文化熏染的自然或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的作用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征。如在我国高海拔藏区的严酷自然条件下,由于畏惧大自然,不少雪山都被视为神山,藏传佛教地区现今还能见到神牛、神羊、神鸡、神鸭等。一些风情较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图腾,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这些民族性各地不同,因而特异的民族性成为吸引游客的精髓所在。

(四)、经济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获得效益的基础,从资源的角度上看有不可移置性与可更新性特征;从市场需求上看有多样性特征;从旅游经营上看,具有资源及市场的垄断性特征。

1、不可移置性与可更新性

不可移置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地域性的特征决定了它在空间上不可能完全原样移位的特征。任何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域及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可以移植一棵树,但却不可能移去其周围的环境及相互间的关系,故整个生态系统是不可能移置的。我国曾一度时兴将不同地域上的人文旅游资源移置浓缩于一园,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如“锦绣中华”、“世界公园”等,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游客不甚成熟,中国经济发展与旅游需求关系不对称的状况下,这种移置景观确有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的成熟,这种只能移其“形”而难以移其“神”的景观的生命力每况愈下,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一做法本身就是违背旅游资源“不可移置”性的规律。事实证明了人文景观移置尚且如此,生态旅游资源就更不能移置了。可更新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生态系统内生物组分的可更新性决定了它在生态规律下可以重新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可对一些过去曾被工农业及旅游影响甚至破坏的生态景观进行生态建设,如陡坡地上的退耕还林、污染水体的治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使旅游业具有保护和治理环境问题的潜在功能。

2、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是指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品位及空间距离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各种各样的。从资源类型上看,有的游客喜欢秀美的山水景观;有的喜欢一望无际的大海、平原、沙漠景观;有的喜欢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景观;有的喜欢世外桃园的田园景观,……。从品位上看,由于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意味着高价值,游客各自经济上的差异就决定了有人出入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的则寻求便宜的一般目的地。从空间距离看,游客的旅游需求是由其剩余经济和闲暇时间所决定的,一些剩余经济丰足、闲暇时间多的人往往喜欢远距离旅游,反之则寻求近距离旅游;并且,同一游客,闲暇时间长的期间可能出远门旅游,而类似周末的短时间休闲往往选择近郊地。生态旅游资源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旅游开发也应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来规划设计。

3、旅游经营的垄断性

旅游经营的垄断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其地域性和不可移置性决定了经营者具有独家经营的垄断性特征。正因为这一特征,在旅游经营上,不需要打“假”,因为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真假是有足够的

分辨能力的,生态旅游资源的“专利权”也是受到“大自然”的保护,无人能够侵犯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由湖南经营,美国或中国的北方等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再推出第二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的是森林、草原及荒漠,其中尤以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最高。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半数以上均为森林生态系统。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尤其是牧业利用草原后更增强其旅游价值;荒漠似乎荒凉沧桑,但其广漠之美、生物为抗争不利生存环境而具备的适应特性中蕴含着生命活力之美,仍有生态旅游价值。

(一)、森林

森林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的特定功能总体。从木材利用的林学角度则定义为木材生产的基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看重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森林的另一重要价值,即旅游价值正在日益为人们认识和利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旅游价值如下:(1)由于富含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某些人体疾病;(3)森林的美景能给人予美的享受,陶冶情操;(4)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森林中蕴含的大自然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自然,树立自然的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从分布上看,森林可分为热带森林、亚热带森

林、温带森林和寒带森林,其中尤以热带森林的旅游价值较高。一因热带雨林生长繁茂,二因当今旅游客源多不位于热带,热带雨林的不少生态现象均为“奇观”,而对游客有吸引力。从外貌上看,森林可以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其中针叶林树种的平展树枝,塔形树冠具有较高的旅游审美价值。

(二)、草原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和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世界广泛分布。热带草原表现为草被上散生稀疏的乔木,即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连绵成片分布,缺乏散生乔木,是最典型的草原,旅游审美价值极高,城市绿化中,多模仿此种草坪;另外还有一种在湿生条件下形成的草甸,草甸据其生境又可分为河流旁的泛滥草甸,次生的大陆草甸及高海拔山地上的高山草甸,其中高山草甸夏秋之际特有的“五花草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温带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及新疆,高山草甸大面积分布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同时为我国牧场所在地,结合牧民浓郁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荒漠

荒漠是指在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对蒸发力而言)超过2000甚至5000mm(撒哈拉中央)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即所谓“不毛之地”。按其地表组成物质,分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其中以沙漠分布最广、砾漠(戈壁滩)次之。

荒漠作为生态旅游资源不是以“山青水秀”引发人们感观的愉怡,而是以它一望无际的旷远之美吸引游客。更为重要的是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丰富的“生态美”内涵。荒漠的生态旅游价值过去认识不够,随着游客文化素养提高、科学环境意识增强,荒漠的生态旅游价值将日益提高。

世界上荒漠分布的面积较广,撒哈拉、中亚、西亚、阿拉伯、南非、大洋洲等地都有大面积荒漠分布。我国的荒漠属中亚荒漠的一部分,分布于西北各省,其中尤以新疆分布面积最广,近几年新疆旅游业正积极开拓荒漠的生态旅游。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是和陆地生态旅游资源相对应的另一大生态旅游资源,也是自然形成的。在众多的水体生态系统中,海滨、湖泊、温泉及河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一)、海滨

海滨是指滨海的狭长地带,主要指平均低潮线与波浪作用所能达到最上界线之间的地带,由四部分组成:(1)固态的海滩,据其质地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2)液态的海水;(3)气态的空气;(4)绿色后腹地。据其温度差异分为热带、温带、寒带。海滨的旅游价值较早为人们认识和利用,其中热带优质沙滩海滨所特有的充足的阳光(Sun)、温暖的海水(sea)及优质的沙滩(Sand)被誉为旅游资源中的上品“三S”。“三S”

特有的度假功能使不少海滨地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如美国的夏威夷、泰国的帕堤亚。中国近几年也大力开发海滨旅游资源,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少量在内陆地区,绝大部分均建在东南沿海的海滨地区。

(二)、湖泊

地面上陆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泊以其烟波浩渺的旷远之美及与周围山地森林共同构成的“山青水秀”的景色,再加上湖滨的湖水潜在的游泳、潜水等水上娱乐功能,使湖泊成为对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世界著名的湖泊旅游胜地如欧洲的日内瓦湖、中国咸水湖中面积最大的青海湖、淡水湖面积最大的鄱阳湖、最深的长白山天池等湖泊所在地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太湖及云南滇池则辟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仅天然形成的湖泊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人类服务于农业灌溉的水库,即人工湖泊也成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之地。

(三)、温泉

温泉是指水温超过20℃的泉水,也有人认为只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水才能称为温泉。由于温泉是地表水渗透后循环到地表深部,经地温加热,且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于沐浴对身体有显著的医用疗效和恢复疲劳的功能,故人类很早就将温泉所在地辟为疗养之地,如我国著名的华清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开发温泉,增加项目如温水游等,使温泉的旅游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实现,现全国各地均能见到的温泉疗养度假区,是游客享受大自然的最佳选择。

(四)、河流

河流是指降水或地下涌出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流水本身塑造的洼地流动的水体。河流从其段位上,可分为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及入海口(外流河)。其中最有旅游价值的是源头、上游及入海口。大河的源头往往位于高海拔的高原地,如我国的长江、黄河的源头均位于青藏高原,不仅源头特有的山青水秀对游人有吸引力,而且探大江大河之源,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上游河流多呈“V”形态,与两侧近乎直立的山地构成具有险峻之美的峡谷景观,是人们探险、漂流、观光向往的地方,如我国长江三峡。上游河流往往多瀑布,气势宏大的瀑布历来作为旅游之佳品。有的河流的入海口与海潮共同构成了巨大的潮差,显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世界著名的亚马逊河、恒河、多瑙河均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我国的长江、黄河也被辟为黄金旅游线路。

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蕴含着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具有生态美的景观及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的传统农业,其中农耕的田园风光、牧场、渔业及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也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近年又悄然兴起了食农家饭的农业生态旅游活动。

(一)、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是传统农业顺应大自然,与自然共同营造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审美价值的种植景观,根据种植

作物的不同可以分为乔木、矮树、灌木与草本四类。其中矮树及草本种植景观旅游价值最高,矮树种植景观有温带水果的桃、梨、苹果等果园,果园中春之花,秋之果,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其采摘过程中的参与及品赏更具生态旅游价值,因而使近几年果园旅游成为农业旅游的重头戏。草本种植风光更具旅游价值,其一是因为人类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种植广泛,具有一望无际的规模效应;其二是这些种植景观均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绿油油、秋季黄灿灿、随风起伏,既有绿的气息,更有丰收的喜悦;尤其是山区的水稻梯田,沿等高山拾级而上随地形有规律地弯曲形成的特有韵律,极具审美价值,我国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梯田堪称人间一绝,有“元阳梯田甲天下”之美誉。

(二)、牧场

在草原地区,大规模地放牧牛、羊等动物所形成的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牧场景观,对久居闹市的城市人来说堪称“世外桃源”。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不仅场面壮观,更有深刻的精神文化价值;牧民特有的游牧生活,也具有深刻的顺应自然的人生哲理和地方特色,上述种种均对游客回归大自然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我国东北草原牧区、内蒙牧区及高山草甸牧区均以此作为吸引游客的生态旅游资源。

(三)、渔区

渔区泛指渔业生产的区域。从区域上看,主要是以海上和湖上的捕捞区范围为主。位于南海舟山群岛附近的海域,盛产大、小黄鱼,墨鱼和带鱼,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从类型上看,渔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单纯的捕捞发展为放养,近几年又发展了不少鱼塘,与人们喜爱的钓鱼休闲活动结合起来,如今的钓鱼已不满足自然水域的耐心等待,钓鱼钓到了鱼塘,将观鱼、钓鱼、品尝鲜味鱼溶为一体的渔业生态旅游备受游客喜爱。

(四)、农家

远离城市,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农村居家生活对日趋现代化、远离大自然的城市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其原因有3个方面:①传统农家生活以大自然为背景,过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②传统农家位于偏僻之地,交通不便使其形成与当地环境和谐的地方性特色,其民族风情保留较为浓郁;③传统农家具有的“好客”传统给竞争激烈、人情淡漠的城市人带来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正因为如此,在农业生态旅游中,悄然兴起了家庭接待旅游,游客到农家“做客”,与主人共食农家饭,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人类发展之初的生活体验,回归自然的感觉也在此找到了归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地区仍保留着传统农业生活方式,民族风情浓郁,其农家生态旅游大有发展前途。

四、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园林景观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生态旅游资源,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东西方园林,其中中国园林最具东方特色,意大利及法国的园林最具西方特色。

(一)、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是效法大自然的山水画的立体再现,建园的目的主要基于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山水画和园林均能满足这一需求,但山水画毕竟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不能“躬亲”。为了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择地建园,建园中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其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所有造园景物都要尽可能多地载有自然信息,如园中地形地貌顺其高低起伏,花石树木顺其原形,不修剪造型。中国园林这种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称为“自然或山水园林”。另一方面,中国园林还有深刻的精神文化审美情趣,即对追求自然景物所能引申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中国园林中喜种的“松、竹、梅——岁寒三友”,从各自的自然特征中体现了园主崇高的精神追求,园主种梅就是因为梅花蕴含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精神和不争名居功甘当无名英雄的谦让美德。

中国园林据其地方差异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据园林的所有权又分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在众多传统园林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和拙政园誉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二)、西方园林

如果说中国的园林是“建”成的,则西方的园林应理解为“造”成的。西方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在自然的基础上人为创造的艺术氛围,如宽阔的道路,宏大的台地,艺术的雕塑、河流、瀑布、喷泉,绿色的草坪,丛林、绿色篱,简直就是一个活的艺术博物馆。西方园林的“造”不仅体现在诸如雕塑艺术上,而且在植物上也与中国园林“顺其自然”不同,进行大规模地修建、造型出“绿色雕塑”。当然,西方园林也存在各自特色的差异,如意大利的传统园林是“台地建筑式”,法国的传统园林是“平面图案式”。前者一般在山坡上选址,根据斜坡的长度,堆成几个台地,形成一种立体空间花园的感觉。后者则一般造在开阔的平地,甚至在沼泽低湿地,由宽广的园路或笔直的河渠造成一种透视感,以展现其宏大之美。巴黎凡尔赛宫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是路易十四称霸欧洲后于1624年始建,历经数十年之久,于1689年落成,消耗国税十分之六,总面积达1500公顷,布局按中轴线东西延伸,景物南北对称,中轴线长达400m,宫殿主楼位于中轴线,两侧星罗棋布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周围不设围墙,园内绿化与园外田野连成一片。壮丽的凡尔赛宫充分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和简洁豪放的园林风格。

五、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旨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的植物园、动物园、世界园艺博览园及自然博物馆,既是提高游客自然科学知识,增长环境意识的大课堂,也是人们获得高层次理性愉怡的场所,是生态旅游活动难得的地方。

(一)、植物园

植物园是种植植物的园地。种植的植物主要为研究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植物园的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决定了其科普活动中的重要价值。英国两百多年前(1759年)建立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植物园,经长期的驯化、栽培,现已种植5万多种植物,收藏600万份植物标本,并建有4座博物馆

和植物书籍极为丰富的图书馆,是世界一流的植物宝库和植物研究中心,而且其宜人的美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去参观旅游。美国的阿诺德树木园、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都是世界闻名的植物园。我国的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均是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园地。

(二)、野生动物园

野生动物园将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的野生动物集养于一园。根据野生动物活动受限的差异又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动物活动空间受限的“动物园”,如北京动物园;第二类是动物散居于园中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后者对生态旅游者吸引力较大,如非洲坦桑尼亚的寒伦格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方,园内野生兽类总数达300多万头。有的天然野生动物园是专门性的,如南非和博茨瓦纳的卡拉哈里羚羊国家公园,园中多南非大羚羊,南非小羚羊和角马等。还有的动物园是夜间开放的,如新加坡夜间野生动物园。我国动物园较多,但天然野生动物园是随旅游业兴起才建设的,现在我国在深圳、秦皇岛、上海、海口已建成4个天然野生动物园,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

(三)、世界园艺博览园

世界园艺博览园是世界园艺博览会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大联展留下的永久性园地。目前世界上共举办过20次世界园艺博览会,分别在其举办的9个国家16个城市留下了世界园艺博览园。中国于1993年申请加入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并于1999年5月至10月在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举办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会址坐落于昆明东北郊的金殿国家级森林公园旁。整个博览园分室内展馆和室外展场,室内展馆有中国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国际馆和大温室;室外展场有国外展区、国内展区和企业展区。其中国内室外展区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各省市的特色和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园区;其二为专业园区,即树木园、月季园、沙生植物园、兰花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传统花木园区、水上植物园、竹园、茶文化园等14个专业园。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将在会议期间吸引大量的世界及全国各地游客,会后将成为中国一大生态旅游景区。

(四)、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是“立体”的大自然百科全书,主要展览自然界和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知识,按其展览内容性质进一步区分为一般性自然博物馆和专业性自然博物馆。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一般性的自然博物馆;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博物馆、北京地质博物馆、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专门性自然博物馆。不少科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园、植物园、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也是一种自然博物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首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始建与1869年,陈列品包括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五个方面,除天文馆外,有58个陈列厅。我国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都是有名的自然博物馆。

六、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在自身极端的环境条件下人类难以涉足,或即使涉足,影响也在其承受范围内的北极、南极及高海拔山岳冰川区域,原生生态系统得以较为完善地保留下来,这些区域随着人类科技、经济及旅游发展,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潜在生态旅游资源。

(一)、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指以北极点为中心,北极圈以内的广大区域,其主体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北冰洋。北冰洋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海洋,洋面常年不化的冰层占其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m,冰层相当坚硬,可行驶车辆和降落重型飞机;北极圈上有半年是极昼,半年极夜,极夜的严冬气温极低,最冷月平均气温达—40℃左右,而且越靠近北极点气候越寒冷,冰层也越厚,极点附近冰层厚达30m。北极圈的北冰洋上有许多岛屿,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斯匹次卑而根岛、维多利亚岛等。由于严寒,其生物种类极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主要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鹿、鲸等,但数量不多;生活在那里的人主要为爱斯基摩人,严酷的严寒环境条件下,爱斯基摩人的食、宿及日常生产生活都极具特色,对生活于温暖地区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指位于南极圈范围内的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寒冷的冰雪大陆,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的大小岛屿。19世纪20年代以前还不为人所知,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率领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到达南极点,南极洲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南极洲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围,平均海拔2350m,其中冰层厚2000m左右,是世界上最厚的冰库。南极洲气温很低,年平均气温—15℃以下,即使在夏季,气温仍在0℃以下,比北极更为寒冷,有“世界寒极”之称。南极不仅酷冷,而且风暴也是世界上最频繁、最大的地方,有的地方一年有340d的暴风雪,其风速比台风大3—4倍。在如此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几乎见不到绿色植物,只是偶尔在背风的石头下有少量地衣和苔藓。南极的动物种类虽稀少,但数量可观,如企鹅,此外还有鲸、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南极地区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只有一些科学考察站。我国于1985年也在此建了科学考察站,现不少国家成批地组织科学家去进行科学考察。这一未开垦的处女地,对生态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山岳冰川

上述南北极均存在巨厚的冰层,是大陆冰川。在地球表面高海拔山地区域,由于气候寒冷,当降雪积累的量超过消融量,积雪逐年增厚,经一系列物理过程,冰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形成山岳冰川。山岳冰川的寒冻风化和侵蚀作用,使所在地的山峰棱角分明,山脊呈“刃”状,山谷呈“斗”状,白雪和冰川覆盖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山岳冰川地区气候酷冷,多变,气势宏大的冰峭随时可见,在此,大自然的洁美与严酷融为一体,使生活在山岳冰川附近的居民常把它奉为神,畏惧和敬慕之情使他们拜倒在大自然的山岳冰川之下,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岳冰川,被当地人奉为“朗玛”女神峰,位于尼泊尔东侧的喜马拉雅山已经开发了以直升飞机为交通工具的生态旅游。欧洲著名的阿尔卑

斯山岳冰川很早就成为旅游胜地。

七、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对山有着特别的精神寄托。一些高耸入云、难以攀登的雄险山体被皇家视为“通向天界的阶梯”,在此祭祀天地,并得到皇权的保护,在山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位置,形成了“中华五岳”。宗教也将高大险峻山体视为“神府仙居”,选为寺庙所在地,得到宗教的保护,形成了宗教名山。民间则将涵养水土的山林视为“龙脉”加以保护,形成“龙山”或“神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了其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山地,同样也是生态旅游资源,而且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一)、中华五岳

中华五岳是中国皇权保护的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当时的中国,不仅社会有等级,自然也有等级,具有高大险峻自然特征的山体(即岳),具有“山之尊者”的地位。确定其地位的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帝王按阴阳五行学说将全国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每区选出一座“领头的山”,并在此山上祭天(即“封”),此山脚祭地(即“禅”)。最早的封禅可追溯到秦始皇登泰山之行,到汉朝则基本确定了五岳,即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嵩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以后南岳和北岳的位置有所改变,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中华五岳融自然与文化于一体,五岳独尊、以“雄”著称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卢卡斯称为“自然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西岳以险见长,南岳衡山“独秀”,中岳嵩山“胜迹如云”,北岳恒山海拔最高。我国历代宗教及名人为五岳所吸引,留下了丰富的宗教建筑和名人墨客的遗迹。

(二)、宗教名山

中国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词,我国名山多因宗教而得,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道教渊源与我国古代巫术,是中国汉族的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该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合称道教名山(另一说法,鹤鸣山应为四川青城山)。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经历佛经翻译研究逐渐发达。据说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与中国人香火缘深,在中国选定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及九华山为他们“说法”的道场,故这四座山成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三)、“龙山”

由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龙山”在全国各地都能寻到。过去人们不注意它的价值,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不仅愈来愈重视它,而且还充分研究和利用其价值,作为水源林的“龙山”,具有优良的生态系统和较高的生态旅游的价值,但在当今人类聚居区生存环境不佳的状况下,我们不主张开发这些区域,或者说,既使开发利用也要绝对保护其生态平衡。

八、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

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中,最具旅游价值的是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归纳起来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这些资源有的早巳成为旅游的主要对象,有的正在开发之中。

(一)、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威胁状况下,于1972年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并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规定了遗产申报批准的程序和具体的保护措施。自此,凡申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认可的,均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成为名正言顺的世界遗产保护地。根据《公约》,世界自然遗产必须具备:①“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我国自1985年加入《公约》缔约国,已申报批准了22个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

(二)、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是在全球人类生存环境因人类活动而出现生存环境危机的状况下,由科学家倡议,通过法律手段,杜绝人为破坏而达到保护目的规定区域。全球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美国1872年所建的黄石国家公园,100多年以来,保护区已在全球范围内建成网络,并有世界、国豸及地方多级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近10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8619个自然保护区域(国家公园)。保护区的功能是具有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生产等多个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优良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的美学价值为人们所认识,自然保护区成了旅游开发之“源”,现我国的不少旅游地都源于自然保护区,随着生态旅游兴起,按西方国家的“惯例”,更是把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首选对象。然而自然保护区并不是整个都可作为生态旅游对象的,核心区是保护区最重要的地段,应严格保护,一般不允许旅游开发,外围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可作为保护前提下的旅游开发利用区。

(三)、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旅游区域,我国专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及各级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旅游区域。并定义“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民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是林业部门利用自身资源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是人们对森林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使森林公园的开发规划符合规范,原林业部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8)》。

(四)、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集中,并溶为一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研、文化活动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我国专指经国家建设部及各级政府批准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风景名胜区。1985年6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做了详细的规定,经过10多年的建设、运作,现各级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各地接待游客的主战场,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各地的旅游拳头产品。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2013年06月13日15:32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8期作者:刘玉姝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8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生态旅游在这个全民都注重低碳环保的今天被人们所欢迎。属于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生态旅游绿色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消费,发展 课题名称:基于产业融合的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4125)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绿色消费,更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也就是说一旦枯竭,也就意味不能再生,哪怕是人造景观,再生也不能保留原来的文物价值。然而,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更加依赖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也是旅游产业所独有的性质。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消费者仍旧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此,更应该提倡生态旅游这种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定义 要兼顾两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不能只为满足自己这一代人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的要求,就不顾及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为此,作为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就此产生,并为广大人们所接受。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是消费时的首选,消费的过程中产生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处理垃圾为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逐步将原有的消费观念转变珍爱自然、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是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让购买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最终选择,实现可持续消费。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便是环保专家概括的绿色消费中的5R。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在联合国环境会议中对将原有的不可持续消费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达成共识,将是各国日后的正式发展议程。坚持适度消费、节制消费、消费正义的实现以及坚持可持续消费就是生态消费模式下所提倡的消费活动。过度消费和不足消费都会影响个体基本的生存而且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的情况适度消费。始终秉着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不能因为要满足人们的自身欲望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过度消费。 消费正义否认消费是一种私人化行为的同时,也否认了消费的纯粹经济性质,但提倡消费活动中的责任及公平意识,强调消费享受和代价之间的公平性。 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可持续消费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考量标准,考虑人们现阶段的经济活动所包括的消费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初,罗毕会议上阐述了由布兰抡特女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延伸得到的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随着这一理念进一步阐述及延伸,涵盖的氛围也扩大延伸到人与地球非人类成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担力的情况下,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高中地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解法,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概括并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陆不断扩大赴台旅游开放区域和组团旅行社的数量,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10人降至5人(即可成行),在台湾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15天,台湾旅游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台湾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101大楼、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风光无限,不愧为“祖国的宝岛”。思考: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通过案例分析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1.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2.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重难点) 3.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1.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 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说法不全面。“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强调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特性。 难点: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旅游者之所以愿意去某地旅游,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旅游资源就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地方”,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自然风光加上文化古迹”;还有人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务公务洽谈、会展、购物、修学、探险、探秘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并且具备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事物和现象,都成为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通过读图,掌握以下知识: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探究活动:分别列举图2.1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实例。 图2.2和图2.3,以杭州西湖为例来说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到: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烘托和造就了旅游资源。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餐饮、观赏等建筑;前人的游览也会留下文化术景观(碑刻、字画等)。而人文景观无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很多人文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游览价值。例如,我国的泰山就是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能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加深前面所学的旅游资源内涵和类型的认识。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生态旅行资源的分类是依照生态旅行资源的共性与个性,按一定目的和需要进行集合归类的一个科学划分。 一、分类原则 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同一级同一类型旅行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逐级划分原则:旅行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能够分为不同级不、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不同标准原则:不同级不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能够采纳不同的标准;不同级不的类型划分不能采纳相同的依据,对每一类型直截了当划分次一级类型。 二、分类标准 参照国家关于旅行资源分类标准(GB/T18972—2003),依据旅行资源本身的某些具体属性或关系进行分类。由于旅行资源的属性、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人们能够依照不同的目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标准有属性、功能特点。 三、四川生态旅行资源分类 (一)按资源属性分(见表1)。 1.生物景观。 要紧包括森林、草原、草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顺潮湿,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物种数量名列全国之冠。四川有10000余种高等植物,其中珙桐、银杏、水青冈、莲香树、白辛树、大叶柳、桫椤等85种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野生植物爱护名录。四川还拥有100余种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珍稀动物,1259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0%,属于国家爱护的有140多种。目前,共建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各类型自然爱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66个。 2005年,四川草地面积15.2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31.36%。川西北高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目前,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观光、塔公草原风情游、理塘赛马节、西岭雪山滑草等旅行产品已初具规模,进展潜力庞大。 四川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广,自然爱护区多。目前已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爱护区35个(包括卧龙、唐家河、蜂桶寨、王朗等);川金丝猴栖息地自然爱护区7个(包括九寨沟、白水河、喇叭河等);白唇鹿栖息地自然爱护区10个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学目标: 1.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特性。 难点: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旅游者之所以愿意去某地旅游,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旅游资源就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地方”,或者 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说法是为什么? 否全面? 务公务洽谈、会展、购物、修学、探险、探秘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并且具备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事物和现象,都成为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探究活动:分别列举图2.1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实例。 说明: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综合体。 图2.2和图2.3,以杭州西湖为例来说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烘托和造就了旅游资源。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餐饮、观赏等建筑;前人的游览也会留下文化术景观(碑刻、字画等)。而人文景观无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很多人文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游览价值。例如,我国的泰山就是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使学生能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加深前面所学的旅游资源内涵和类型的认识。 1、列出当地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旅游资源 2.能够正确的给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 3.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抓住事物的特征,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旅游资源特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美自然资源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爱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观点。 2.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个人美的追求志向。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性。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的特性。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 观看PPT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你会有一些什么发现呢?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有的是自然景色,有的是古代建筑,有的是一些民族节日。这些都是旅游资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这些旅游资源都有些什么特性,再给这些旅游资源分一个类。 二、授课 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旅游资源,大家先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旅游资源。 (同学回答)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老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那旅游资源的形成需要哪些必备的条件呢? 板书: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老师: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旅游资源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钟) (同学回答) 板书: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性

一、选择题组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旅游不断升温。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因为其 ①建筑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②因地制宜,依山而建③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④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每年旅游旺季,布达拉宫每日仅开放6.5小时,接待850位游客,其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条件不便 B. 自然条件限制 C. 环境容量限制 D. 游客数量不足 3.“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构景的基本准则是指 A. 人文景观强调构景美 B. 自然景观的组合美 C. 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突出人文景观 D.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好客”(Friendly Shandong),是对旅游最生动、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成 为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文化品牌。旅游者会通过这种标志,对的旅游情况产生 美好的想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文化圣地、历史名城---曲阜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中,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 农民,这个现象说明 A.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B.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C. 旅游式的多样化 D. 旅游容的丰富性 5.下图为省四处著名旅游景观,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属于地质地貌景观类型 B. 乙因其科学价值而吸引游客 C. 丙的观赏需洞悉文化定位 D. 丁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6.“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提示了泰山作为世界遗产的 A. 美学价值 B. 历史文化价值 C. 科学价值 D. 经济价值 五指峰又名井冈主峰,是井冈山的主要象征,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有壁耸立的仙姑崖,有如老猴攀枝的猴子峰,有酷似老鹰啄食的鹰嘴峰,有如大鹏展翅的大鹏峰,群峰竞秀、山奇特、飞瀑流泉、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案

2.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5.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 6.形成健康、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比较两类旅游资源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探究讨论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①___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②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③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条件 3.核心:⑩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属性划 分 对比项目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在自然界中通过? ________过程而形成 在人类社会中通过? ________过程而形成 组成由?________、水文、? ________、生物等自然要 素组成;其中?________ 古人类遗址、?______、 宗教文物、?________ 等;其中?________是人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类型 1.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2004年4月第15卷第2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 f G u ili n Inst itu te o f T ou r is m A pr .,2004V o .l 15N o .2 [生态旅游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⒇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生态旅游;类型;中国 [摘 要]首先讨论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然后结合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每种类型中所能开展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活动两方面因素,尝试性地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作6个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生态旅游价值及资源赋存状况作出简单评价。 [中图分类号]F 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4)02-0063-04 The Types of E cotouris m i n Ch i na LU H ong -sheng ,W U D ian -ti ng ,LU Y un -ting (D ep ar t m en t of R esource and E nv ironm ent ,B eij ing N or m a lU n iversit y ,B eij ing 100875,Ch ina ) K ey words :eco tou rism;type ;C h ina Abstract :F irst ,th is ar ticle fo cuses on som e i m po rtant aspects o f eco tou ris m such as the defi n ition o f concep t and the i m p lica tion o f eco tou rism.S econdly ,based on above-m en tioned theo ry and the p ractical situation o f the deve lopm ent o f eco tou rism,as far as the types o f e-co tou ris m resource and the rep resenta tive eco tou ris m ac tiv ity i n eve ry ty pe o f eco tour is m re-sou rce are con cerned ,the artic le a tte m p ts to div ide the eco to ur is m in C h ina in to six funda-m en tal types .T hey a re Fo rest Recreation E co tou ris m,Pra ir ie C oque tte E co tour is m,W e t-lands B ird -w a tch ing E co tou ris m ,D esert Ex plo ra tion E co tou ris m ,C oun try side Ex pe rience E-co tou ris m and O cean V acation E co tou rism .A nd then the eco tou ris m va lue and re so urce situ-a tion o f every type o f eco tou ris m are appraised si m p ly .A t last ,the artic le g i v es som e adv ices to eco tou ris m .F rom now o n it no t on l y streng then s the theo re tica l re sea rc h o f eco tour is m bu t also pay s m o re a tten tion to p rac tica l research o f eco tou ris m e specia lly to bu ild va rious types o f de m onstration reg ion o f eco tou rism . 作为可持续旅游一种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eco-tou rism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年后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业中最热门的旅游形式。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晚于20世纪90年代,直至1995年,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协会召开了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后,生态旅游才成为旅游、地理、生态等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在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提出口号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后,生态旅游的实践开展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 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之后以此为理论支持,结合近10年来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情况,从资源类型和旅游活动两方面隐私考虑,对生态旅游作出分类,以期对每种具体的生态旅游类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从“生态旅游(eco toursi m )”一词的出现到现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至今都没有一个被广大学术 82 ⒇ [收稿日期]2004-01-12 [作者简介]卢宏升(1979- ),男,河南林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

同步练习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人教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同步练 习 ◆选择题 1.下列事物和因素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 ①“神六”宇宙飞船发射基地②磁悬浮列车③木星美丽光环④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③ 2.下列有关旅游资源中的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景观多具有教育意义 B.气象气候景观是自然景观的核心 C.自然景观多具有可创造性 D.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避暑山庄 B.青城山—都江堰 C.武陵源 D.武夷山

4.下列旅游资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九寨沟 B.泰山 C.庐山 D.峨眉山—乐山大佛 5.下列项目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 ) 万里长城D. 平遥古城 C.黄龙B. 黄山A.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别具一格。无论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还是革命纪念地,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内容。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各组中属于地质地貌景观的是( )。 A.武夷山、韶山、香港海洋公园 B.桂林七星岩、武夷山、武陵源 C.都江堰、滇池、肇庆星湖 D.太原晋祠、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 )7.下列旅游景观属于同一类别的有( ⑥长城⑤故宫③日月潭④九寨沟②秦陵兵马俑①华山 D.①⑤⑥C.③④⑤②④⑥ A.①③④ B.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8. )。,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D.永续性 C.可创造性 A.多样性 B.非凡性) 9.下列有关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一般情况下,自然旅游资源比人文旅游资源规模大A .一般情况下,人文旅游资源比自然旅游资源变化迅速B休憩等旅游和娱乐、文化的)文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出教育.自然旅游资源比人 (知识的、C 方面的意义] #网科来源:学#D.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以野外较多,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居民地较多[) ( 10.关于旅游资源时间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旅游资源都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所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 B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C 值就越大D.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使用的次数越多,其价 ◆综合题 ◆ 11.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分别是A南京中山陵、B布达拉宫、C庐山三叠泉瀑布、D广西漓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________两大类,上述四处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代码__________(源的是 (2)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更多地表现出________等旅游方面的意义。 (3)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漓江独特的山水地貌和号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其中尤以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最高。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半数以上均为森林生态系统。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尤其是牧业利用草原后更增强其旅游价值;荒漠似乎荒凉沧桑,但其广漠之美、生物为抗争不利生存环境而具备的适应特性中蕴含着生命活力之美,仍有生态旅游价值。 (一)森林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的特定功能总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看重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二)草原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和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世界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连绵成片分布,缺乏散生乔木,是最典型的草原,旅游审美价值极高,城市绿化中,多模仿此种草坪;另外还有一种在湿生条件下形成的草甸,草甸据其生境又可分为河流旁的泛滥草甸,次生的大陆草甸及高海拔山地上的高山草甸,其中高山草甸夏秋之际特有的“五花草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温带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及新疆,高山草甸大面积分布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同时为我国牧场所在地,结合牧民浓郁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三)、荒漠荒漠是指在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对蒸发力而言)超过2000甚至5000mm(撒哈拉中央)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即所谓“不毛之地”。荒漠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它一望无际的旷远之美吸引游客。更为重要的是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丰富的“生态美”内涵。我国的荒漠属中亚荒漠的一部分,分布于西北各省,其中尤以新疆分布面积最广,近几年新疆旅游业正积极开拓荒漠的生态旅游。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是和陆地生态旅游资源相对应的另一大生态旅游资源,也是自然形成的。在众多的水体生态系统中,海滨、湖泊、温泉及河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一)、海滨海滨是指滨海的狭长地带,主要指平均低潮线与波浪作用所能达到最上界线之间的地带。中国近几年也大力开发海滨旅游资源,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少量在内陆地区,绝大部分均建在东南沿海的海滨地区。 (二)、湖泊地面上陆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泊以其烟波浩渺的旷远之美及与周围山地森林共同构成的“山青水秀”的景色,再加上湖滨的湖水潜在的游泳、潜水等水上娱乐功能,使湖泊成为对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世界著名的湖泊旅游胜地如欧洲的日内瓦湖、中国咸水湖中面积最大的青海湖、淡水湖面积最大的鄱阳湖、最深的长白山天池等湖泊所在地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太湖及云南滇池则辟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仅天然形成的湖泊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人类服务于农业灌溉的水库,即人工湖泊也成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之地。 (三)、温泉温泉是指水温超过20℃的泉水,也有人认为只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水才能称为温泉。由于温泉是地表水渗透后循环到地表深部,经地温加热,且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于沐浴对身体有显著的医用疗效和恢复疲劳的功能,故人类很早就将温泉所在地辟为疗养之地,如我国著名的华清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开发温泉,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和有哪些分类?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生态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与和谐性特征;在其构成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护。 1、原生性与和谐性 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森林”等。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既包括让人赏心悦目的山青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应该包括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荒漠。原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当地环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和谐性是指人遵循生态学规律,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的是因生产力限制顺应自然而建,如农耕文明的田园风光;有的则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所建,如中国名山、中国园林;有的则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所建,如野生动植物园等。这些文化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与自然和谐,或者说具有和谐之美。 2、综合性与系统性 综合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及当地民族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如森林,其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水文及土壤,其内有与之相互依存的动物,当地人依靠它而生存和发展。系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的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循环,游客作为一生物体参与到这一系统同时,也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发挥作用。 3、脆弱性与保护性 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从旅游开发方面看,不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这一特征会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从旅游管理方面看,只顾眼前旅游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的超载经营必将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破坏。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成为必然。欲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就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在开发上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管理上应杜绝旅游超载现象。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本节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形成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二,按照本质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第三,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特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分类;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具体的旅游景观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3).思想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旅游资源特性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利用资料,结合自身经历,从而树立热爱自然、发展旅游的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特性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涵和分类)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享受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讲授新课:[教师]首先,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辨别那些为旅游资源。 [学生]..............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然后总结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形成条件。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总结这两条1黄山、2云冈石窟是旅游资源,3收玉米是农业活动。 [板书]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承接]设计一道活动题,考察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采用分组讨论,找几个小组分别回答各组的意见)教师最后进行点拨。 [教师]同学们阅读旅游资源分类,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按照本质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那两类?各包括那些景观? 举例说明去探险、游乐、疗养该选择哪一类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中哪一类景观最重要;人文景观中哪一类景观最重要. [学生].............. [教师]教师讲解补充。 还有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典型.展示图片. [板书]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教师]展示图片辨别那些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让学生辨别是自然旅游资源或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哪一类. [学生]............ [教师]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解。然后给学生放一段旅游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下复习本节内容和预习下一节内容。 练习题:判断:以下地理事物是否是旅游资源?(1)海市蜃楼(2)自然灾害遗址(3)古民居(4)龙舟竞渡 拓展:列出你所知道的旅游资源,并讲出他们的位置及特色.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定义、形成条件、核心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1.自然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 2.人文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我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然后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47

2.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5.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 6.形成健康、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比较两类旅游资源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探究讨论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①___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②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③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条件 3.核心:⑩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程而形成 、古人类遗址、?______、宗教文物、 ?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 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生物景观、____________、建筑与设施、

【学习过程】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类型 1.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2.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表现在教育性识的、文化的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景德镇瓷器 材料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胜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中已经规划开发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就有以下旅游资源:热带沙滩、浅海水域、阳光、火山、珊瑚、森林、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民间舞蹈、手工艺品、传统音乐、婆罗浮屠佛塔、普兰班南神庙等。 具体分类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据此可以将材料中罗列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 二、结合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特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