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

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

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一)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由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领导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国监测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根据省级疾控机构的建议,确定全国监测点的布局,组织全国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全国性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组织专家进行监测质量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3.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负责协调各级监测点的工作,督促

检查监测方案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和考核工作。

4.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5.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省监测工作安排,配合完成或承担监测任务。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鼠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 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 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m 布夹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

100)

()

()(?=

只有效夹总数只捕鼠总数捕获率鼠密度%

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5. 注意事项

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二) 蚊密度监测

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测。

1. 成蚊监测

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1) 诱蚊灯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3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3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②监测时间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2)1只,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6小时。第二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④密度指数计算

灯数

捕蚊时间捕获蚊虫数

小时只密度 )/(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3),记

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环境类型。汇总表见表5-1。

(2) 人工小时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密度指数计算

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4)。汇总表见表5-2。

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

注: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

2. 伊蚊专项监测,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应该在监测过程中,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

(1) 诱蚊诱卵器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200只诱蚊诱卵器,居民区每户一只,公园、工地每10m一只(见附件6)。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用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见表6)。统计蚊卵阳性率,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汇总表见表8-1。

(2) 容器指数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的居民区,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2个,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③监测方法

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

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见表7),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汇总表见表8-2。

④密度指数计算

100)( 检查容器数

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

容器指数CI

(三) 蝇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位置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根据当地主要蝇类发生规律,确定常年的监测时间。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

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见表9)。汇总表见表10。

5. 成蝇密度计算:

笼数

蝇只数

笼只成蝇密度)/(

(四) 蟑螂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份按不同地理方位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城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

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m 2)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4. 统计和计算

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见表11)。汇总表见表12。

)

()

()/(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只捕获蟑螂总数=

张只蟑螂密度

%100)

()

(?=

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阳性粘蟑纸数侵害率

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 数据收集内容: 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2.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3.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4.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5-1. 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5-2. 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 6.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 7. 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8-1. 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 8-2. 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 9. 苍蝇监测记录表 10. 苍蝇监测汇总表 11. 蟑螂监测记录表 12. 蟑螂监测汇总表 (二)统计分析指标

1. 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

2. 年度的消长曲线;

(三)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1日前将前一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逐级汇总上报。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10日前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月做监测简报反馈给各省。

七、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病媒监测队伍,落实工作人员,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作、防护条件,使用好监测经费,促进病媒监测与疾病监测工作的有机结合,确保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

监测时间:年月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

气温:℃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监测人:审核人:

年月

省(市、自治区) 市

*注:1、褐家鼠;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审核人:监测单位:

表3病媒生物监测――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

监测人:审核人:

表4病媒生物监测――成蚊人工小时法(15分钟)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环境类型:□居民区(居委+户名) □农户(村屯+户名) □牛棚、猪圈□(村屯+户主)(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人:审核人:

16

年月旬

*注:1.淡色(致倦)库蚊;2.三带喙库蚊;3.白纹伊蚊;4.埃及伊蚊;5.中华按蚊;6.嗜人按蚊;

7.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

审核人:监测单位:

年月旬

*注:1.淡色(致倦)库蚊;2.三带喙库蚊;3.白纹伊蚊;4.埃及伊蚊;5.中华按蚊;6.嗜人按蚊;

7.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

审核人:监测单位:

表6病媒生物监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框内注明)(成蚊种类在备注中注明:1.白纹伊蚊 2.埃及伊蚊)

监测人:审核人:

表7病媒生物监测――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年月日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切实做好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巩固我市成为省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先进城区的成果,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和有关病媒生物防制国家标准,制订本方案。 一、病媒生物防制目标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将病媒生物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以内,预防病媒生物对人群造成危害的影响,将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水平,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及评价方法 按照全爱卫发(1997)第5号《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和全爱卫办发(1997)第28号《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结合日常监测,进行定期考核。 (一)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三)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四)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三、病媒生物防制策略 病媒生物防制必须坚持以环境治理为重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法规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是城市病媒生物有效防制的基础和关键,应当结合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统一进行。包括合理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站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实行密闭转运,封闭社区垃圾通道,食品和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建设,密封排水沟、下水道、电线电缆等市政管线沟井,疏通河道、排水

病媒生物监测记录簿表格

表 1-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夜法 / 粘鼠板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诱饵: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 室布夹(粘鼠板)总数:;室有效夹(粘鼠板)数: 室外布夹总数:;室外有效夹数: 捕鼠数:;鼠密度:% 注:每个生境填写1表格。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2.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监测时间:年月日 监测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年月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

表2-1. 成蚊(CO2)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诱蚊灯法□ 监测方法:诱蚊灯法□ CO 2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乡镇(街道)气温:℃,风速: m/s,天气:晴□多云□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养殖场□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人:_____ __ ___ 审核人:__________

表2-2. 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气温:℃,最高℃,最低℃,相对湿度:%,风速: m/s 天气:晴□阴□雨□ * 请填环境类型序号:1.居民区;2.公园/竹林;3.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4.其他。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2-3.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记录表 注:a水体类型:每种水体类型填写一条记录;b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伊蚊请按C要求填写; C 请填写伊蚊种类序号:1. 白纹伊蚊; 2. 埃及伊蚊。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传染病工作实施实施方案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城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你想知道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吧!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一一、高度重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长期任务,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乙肝、手足口病、出血热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已成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一)艾滋病防控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五扩大六加强”等政策,重点推行艾滋病防控“三个全覆盖”措施,即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覆盖我辖区学校。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关怀覆盖全体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免费安全套覆盖宾馆可留宿场所。设立县医院为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 (二)结核病防控县医院为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诊断、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方案的确定。我院负责患者发现、转诊、督导、随访、服药管理、追踪;并将肺结核筛查纳入学校和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建立高中阶段新生入学学

生查验筛查(结核菌试验)证明制度。 (三)狂犬病防控县医院、蔡家坡医院为定点狂犬病医院,提高犬伤人员72小时内及时处置能力,积极宣传倡导养犬户主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从源头上减少狂犬病发生。 (四)手足口病防控我辖区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加强 宣传教育,同时,落实5岁以下儿童家庭逐户宣传制度,下发“全民齐动员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改善环境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院为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五)乙肝防控加强助产机构管理,强化乙肝母婴阻断,重点做好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24小时内和后续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通过各种体检筛查出的成人乙肝病毒易感者、职业暴露人群和高危人群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出血热防控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结合防控策略。我院做好病媒消杀投入,健全长效病媒生物消杀机制,为群众提供干净卫生的就医环境,同时做好病例上报及流行病调查。 三、落实工作责任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院内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院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成立医院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且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院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相关知识培训。 第三章疫情报告制度 第八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为责任报告单位,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及电话直报。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负责本院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章发生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在医院病媒生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院内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院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China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Vectors Surveillance—Insecticide Resistance 通过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使我们了解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掌握抗药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选择、使用有效杀虫剂;通过抗药性治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保护杀虫剂的有效性,提高病媒生物的防控效果。 1.监测病媒生物种类 蚊虫(当地优势蚊种或重要媒介蚊种至少一种,一旦选定,就持续监测)、家蝇和德国小蠊。 2.监测生境 每个监测县(区),选择辖区内不同方位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生境采集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移入实验室饲养,进行抗药性测定。不同年度间抗药性监测试虫采集点应相对固定。 3.监测频率和时间 每类病媒生物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抗药性监测。各类试虫应在其活动高峰期采集。 4.待测杀虫剂 选择当地防控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不少于3种。监测必须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统一标定的杀虫剂原药。 5.监测方法 (1)蚊虫抗药性测定 用WHO推荐使用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参考GB/T26347-2010)分别测定 。成蚊用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幼虫测定3龄末至4龄初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 50 断剂量测定其24h死亡率。 1)蚊虫的采集和饲养 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区域(如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或者某一个特定区域),根据蚊虫的吸血活动、栖息和孳生环境采集蚊虫。按表8-1中列出的项目,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采集数量和虫态等信息。试虫采集后,根据蚊虫的孳生习性、成蚊或4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鉴定种类,进行常规饲养。

-医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 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 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 器、毛巾、桌椅、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 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病媒生物监测开展情况

病媒生物性疾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黄热病、东方马脑炎、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按照鹤岗市病媒防治工作总体要求及《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围绕“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我中心实际,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了2013年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防灭结合的科学防制原则,较好地完成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开展常见重要病媒生物的监测,为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方法,参照《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制定《银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在全县统一方法、统一调查工具、专人、定点、定时进行调查监测工作。坚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汇总,每月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的评估分析,保证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资料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认真组织监测,详实记录监测数据,掌握全市重要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我县病媒生物防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蚊虫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按照萝北县蚊虫活动规律,监测时间5-10月份,分别设立了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五类调查点,按照要求每月监测2次,采用诱蚊灯,每处放置一个日落后20min开始,连续诱集12小时。2012年调查捕获蚊虫514

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43只/h。2013年调查捕获蚊虫563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565只/h。 2014年5-7月份调查捕获蚊虫364只,蚊密度半年平均为2.022只/h。 (2)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按照萝北县蝇类活动规律,蝇类密度监测时间5-10月份,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蝇笼43个,捕获蝇虫75只,年平均蝇密度1.74只/笼〃天。2013年布蝇笼40个,捕获蝇虫62只,年平均蝇密度1.55只/笼〃天。2014年5-7月份布蝇笼20个,捕获蝇虫29只,平均蝇密度1.45只/笼〃天。 (3)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蟑螂密度监测为全年监测,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粘蟑纸72个,捕获蟑螂351只,年平均密度4.875只/张〃夜。2013年布粘蟑纸74个,捕获蟑螂326只,年平均密度4.41只/张〃夜。2014年1-7月份布粘蟑纸42个,捕获蟑螂188只,平均密度4.476只/张〃夜。 (4)鼠类监测鼠密度全年监测,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每月监测一次,2012年布放鼠铗7200只,有效铗数7175只,捕鼠247只,年平均鼠密度3.44%。2013年布放鼠铗7400只,有效铗数7351只,捕鼠308只,年平均鼠密度4.19%。2014年上半年布放鼠铗4200只,有效铗数4180只,捕鼠294只,年平均鼠密度7.03%。

模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 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有效和及时、全面地反应我市病媒生物密度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方案提 供依据,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二)、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三)、为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县(区),城镇选择居民区、公园,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况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应选择居住卫生环境相对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夹(笼)夜法也是灭鼠措施,在一定实际内,降低监测点的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方位,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做统计单位,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30天。 3.监测方法采用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X6.5CM),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 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 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使用粘 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X20cm 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 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 4.计算:(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夹(笼)总数(只)有效夹(笼)=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无效夹(笼)是指 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 完整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 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粘鼠板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实施细则(最新)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相关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X省爱国卫生条例》《X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病媒生物,是指传播人类疾病和威胁人类健康的蚊、蝇、蟑螂、鼠类及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二)按照“政府组织、全民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单位负责、科学治理”的原则。 (三)专业队伍与群众预防控制相结合原则。 (四)整治环境卫生、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地为主,药械控制为辅原则。 第二章措施与要求

第四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落实工作经费;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病媒生物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收集、完善档案资料,做到连续、系统、专人管理。 第五条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病媒生物孳生、消长规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场所。每年开展春冬两季集中灭鼠和夏秋两季集中灭蚊、灭蝇、灭蟑活动,把各类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第六条加强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治理和重点行业、单位的防蚊蝇防鼠设施建设。 (一)城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设计符合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要求的排水、排污和垃圾、粪便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 (二)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应当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 (三)养殖、餐饮、仓储、酿造及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农贸市场、施工工地等特殊行业和场所,在生产、加工、储存、经营、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卫生部 关于印发《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二)蝇;(三)蟑螂;(四)鼠; (五)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县级以上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爱卫会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病媒生物控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奖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六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要根据本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病媒生物密度、传染病流行等情况确定病媒生物重点预防控制地区、场所,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目标和要求。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可以根据当地病媒生物活动高峰规律,组织集中、统一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按照当地爱卫会的部署,积极参加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最新)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危害,防止相关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X省爱国卫生条例》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蚊、蝇、蟑螂、鼠类及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他病媒生物。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四条各县区应将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监测及公共环境预防控制所需经费;单位和居民住户承担各自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费用。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市、县区爱卫会应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

爱卫会工作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办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日常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爱卫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和考核; (四)组织对病媒生物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五)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六)市、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市爱卫会成员单位实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制,按照以下分工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监督管理工作: (一)卫计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及密度监测工作;发布监测结果,提出工作对策,组织督导考核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二)食药监部门负责监督管理餐饮服务场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场所)、药品生产、销售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三)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城乡集贸市场等场所卫生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

汉中经济开发区鑫源中学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垃圾池、食堂设监测点。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特殊行业各类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

×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 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 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教师宿舍楼、水房附近。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 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4.成蚊密度统计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三)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食堂。 2.监测时间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器、毛巾、桌椅、

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2017年1月 xx医院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除害防病、造福人民为出发点,以强化防害设施和集中消杀为着力点,以巩固提升国家级卫生县城成果为落脚点,经过常抓不懈和全镇人民的共同防制,我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显著,有效的控制和阻断了多种病媒生物疾病传播,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巩固了创卫成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病媒生物防制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卫生县城检查验收的一项硬指标。我镇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委及镇直、学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市政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镇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下发《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二、全镇动员,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全民动员,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一是对城乡居民对房前屋后、室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二是按照卫生县城标准,对镇区临时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粮库、

食品加工行业、特殊行业的门店等进行清扫整治,完善防鼠、防蚊蝇设施,并免费为相关单位发放了对应防制药物;三是按照区域划分,落实责任,对城乡结合部、公共地段,永店路、永常路等路段沿线两侧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共清理治理路段70多公里;四是积极开展化学防制集中消杀活动,努力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到卫生县城标准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城区清理垃圾2千多吨,改造疏通沟渠、下水道80多处,铲除杂草44.6万平方米,使城区的孳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有害生物的孳生与繁殖。 (二)、科学化监测,实现高效防制。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补充监测设备,充实监测团队,并多次派业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班,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全镇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监测点监测人员按照《石庙镇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范操作,每月月底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及时上报镇办公室,按时完成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全镇病媒生物现状。 (三)、专业化运作,实现科学防制。结组织多个部

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爱国卫生条例》、《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 病媒生物 是指能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鼠、蚊、蝇、蟑螂等生物(四害)。 防控病媒生物原则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含经济开发区,下同)和相关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群众治理与专业治理、集中治理与日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大力推广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在村、居民(社区)集中点的规划中,设置专门设施,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置垃圾等固体废物,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提高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水平。 (三)县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所应当组织有效的防控病媒生物 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开展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防控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并及时将密度监测结果向县爱卫会(爱卫办)报告。 (四)县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开展农田、湖区、河流、林区的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五)县教育部门应组织全县的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XX%;课程应当有防控病媒生物方面的内容。 (六)各单位购买的病媒生物消杀药物必须符合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防控病媒生物组织管理 在县辖区内的防控病媒生物的日常工作,由县爱卫办具体负责协调。各乡镇、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依照《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成立组织,列支专款,按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好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防控病媒生物经费与人员 (一)县政府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防控病媒生物工作经费投入。各单位要专项列支病媒生物防治专项经费,并及时拨付到位。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品加工生产经营者,各类公共设施、场所管理者,应当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防控病媒生物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社区)委员会应当确定其成员分工负责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防控病媒生物责任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驻凤各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及其卫生责任区内病媒生物的防控。 (二)个人应当做好住宅与生产经营摊点内病媒生物的防控。 (三)街道、广场和公共水域的病媒生物防控,由其管理者负责。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附件5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蚊、蝇、鼠等至少各选一种监测方法,重点在居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监测,监测点首选重灾区,每个区、县(县级市)至少按方位设2~4个有代表性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监测。 一、蚊虫密度监测 (一)成蚊密度监测 1、诱蚊灯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 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 灯·夜) 2、人工小时法 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 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 (单位:只/人工·小时) 3、人诱停落法 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

(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侧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停落指数=捕获雌蚊数/(人数×30min)×60min/h[单位:只(人·小时)] (二)蚊幼密度监测 1、布雷图指数 随机抽样调查5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2、幼虫勺捕法 沿着大中型水体(河、湖、池塘、室内积水和建筑工地积水)岸边,每隔5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计数其中蚊幼(蛹)的数量,计算幼虫密度。该方法用于洪涝灾害后的蚊幼密度调查。 幼虫密度(只/勺)=采集蚊幼(蛹)总数/总勺数。 二、蝇类密度监测 (一)粘蝇条(纸)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张洪镇2010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各村党支部: 为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巩固省市级卫生镇村创建成果,促进我镇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现将《张洪镇2010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引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张洪镇2010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张洪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5月11日 张洪镇2010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决定》和《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镇”工作任务,把“四害”繁殖密度控制在全国爱卫会【1997】5号文件和《国家卫生县城》规定的标准之内,给全镇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特制定张洪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媒生物生栖特性为依据,以综合治理病媒生物(老鼠、蚊子、苍蝇、蟑螂)孳生栖息场所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手段,采取环境防制,标本兼治,群防群治,突击与经常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镇城乡病媒生物的孳生栖息地进行全面治理与环境改造,杜绝其孳生源头,力争在“国卫”复检前,使我镇城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三项指标达到《全国爱卫会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标准》和《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另一项不超过标准三倍。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鼠密度达到国家标准,蚊、蝇、蟑螂有一项达到省级卫生乡镇标准,另二项不超过标准三倍。 二、工作任务 (一)爱卫办的职责任务 1、根据全国爱卫会[1997]5号文件和《国家卫生县城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组织机构和基层工作网络,完善工作制度,落实消杀经费,配合专业防制人员。 2、负责制定病媒生物防制(除“四害”)年度工作计划、技术方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XXX市XX单位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根据相关规定,为扎实有序开展我单位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四害”密度,为切实防止其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及病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单位职工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组织领导 为扎实推进单位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成立XXX单位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成员:XX XX XX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治理环境卫生、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重点,以科学防治为手段,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力度,落实群众灭杀和专业队伍灭杀相结合、经常性灭杀和突击性灭杀相结合、化学灭杀和综合防制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完善“四害”防护设施,确保单位“三包”范围内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

到国家相关要求。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工作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通过翻仓扫角、翻箱倒柜,全面清除脏点、死角,规范杂物堆放,疏通下水道,填坑补洼,翻缸倒瓮,清除积水,堵洞抹缝等方式,减少“四害”孳生栖息场所;同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降低“四害”孳生繁殖。 (二)科学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工作 1.认真做好日常灭杀工作。认真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人负责制,可单位自行组织灭杀或聘请专业消杀公司进行灭杀。持续开展病媒生物日常灭杀活动,做到灭杀记录完整、数据可靠、资料齐全,确保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达到国家标准。 2.开展突击除害活动。根据病媒生物季节消长规律,3月、12月开展以灭鼠为主的春季、冬季突击消杀活动,4月-11月开展以灭蟑螂、灭蚊蝇为重点的夏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确保“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四、相关要求 (一)科学合理制定工作方案、计划 XX科(多数单位为总务或后勤)负责制定我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每年工作计划,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并根据实际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