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物种及物种形成

第六章 物种及物种形成

第六章 物种及物种形成
第六章 物种及物种形成

第六章物种及物种形成

第一节种下分类阶元

第二节物种及其形成方式

第三节高级分类阶元

第一节种下分类阶元

●一般认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以下的阶元称为种下阶元

种以上的阶元称为种上阶元或高级阶元

一、亚种

●1、基本概念

●为分类学术语,国际动物学命名法规中唯一要求命名的种下阶元。

●指种内的亚群,各占据不同的分布区,互不重叠,为异域分布。

●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含义,常称为地理亚种。

2、亚种的特点

●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

●具有可以分辨的形态等方面的区别,在分布区交界处存在中间过度类型。

●在分类实践中,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以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二、其它种下分类单元

●生态型包括2种不同情况:

●生态表型:同一或类似的基因型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表型。

●生态亚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种下不同亚群,具有相应的形态差异,同时

具有遗传型上的变化。

●型:指外形、颜色、花斑等方面差别显著的种内不同表型,如异色瓢虫的各种色斑型。

●变种或变型多用于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方面,指人工栽培或饲育下产生的种内的某些类

型。

●宗或品种不同领域含义不同:

●-生态宗:生态学指不同环境中分化成的种内不同表型。

●-地理宗:因地理因素为主要因子引起的不同生态类型。

●-Race, morphs, types,strain,forms:遗传学指种下遗传结构不同的亚群。

●-Race:人类学中指人种。

一个物种:如无亚种的划分称为单型种

如可划分为一些亚种称为多型种

第二节物种及其形成方式

一般认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一、物种定义和性质

不同学科识别和区分物种的依据不同,就有不同的物种标准:

●形态学标准:表型特征

●遗传学标准:生殖隔离

●生态学标准:生态位

●生物地理学标准:地理分布

1、物种的定义

●1983年May提出:

●物种是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

●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1987年陈世骧补充:

●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物种定义包含四个方面内容

●种群组成

●生殖隔离

●生态地位

●宗谱分支

物种具有既连续又间断的性质

●受遗传物质自发性的突变、以及繁殖、迁移、种群数量变化、选择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在遗传性的保守性和其他稳定性机制的影响下,长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

2、物种的结构

●个体:是物种形成中最基本的单位,个体间的差异叫种内差异;

●种群:是物种的基本结构单元,变异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亚种;

●亚种:异域分布,具有形态差异的种内亚群.

近缘的物种间形态往往很相似,一群近缘种称为复合体或种团,如: 半种、姐妹种

半种

●半种由Mayr提出;

●指既具有种的特征又具有亚种特征的群体。即由亚种形成种的过程中的一种过度形态;

●当种以渐进或过度方式进行时有可能出现半种的阶段。

半种特点

●如南美洲果蝇具有6个半种:

●-区别于亚种:外形上无差异,具有行为隔离,分布区重叠;

●-区别于物种:生殖隔离不完善,杂种雌性后代能育,雄性后代不育。

姐妹种或隐种

姐妹种:外部形态相似,同域分布,有完善的生殖隔离的一群物种。

Character of Sibling species

●在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等方面不同;

●同域分布(sympatric),区别于亚种。

●外形上分化不如亚种,但进化程度明显大于亚种。

生殖隔离性形态结构分布区域

物种生殖隔离形态差异明显异域分布

姐妹种半种亚种生殖隔离形态相似同域分布生殖不完全隔离形态相似同域分布

生殖不隔离形态差异明显异域分布

二、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可遗传的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

●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环境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标志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的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2、隔离的机制

物种通过生殖隔离形成,隔离分为两类:配合前隔离、配合后隔离

(1)、配合前隔离

由自然选择引起,包括:生态隔离或栖息地隔离、时间或季节隔离、行为隔离、配子隔离

生态隔离或栖息地隔离

●不同物种对不同生境的依附使之不能相遇或减少相遇的机会。

●如依附于不同寄主的近缘种所产生的生殖隔离称为寄主隔离。

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构成生态隔离

时间或季节隔离

●由于生殖季节的不同产生的隔离。

●如美洲蟾蜍Bufo americanus and Bufo fowleri 的生境与繁殖时间均不同,一在林带,

早春繁殖,一在草原,繁殖较晚。在自然状态下两者相遇机会极少。

行为隔离

●由于求偶动作、求偶信号(声、光、性信息素)的发放和接受等行为上的不同所造成的

隔离。

●常很彻底,是有效的配合前隔离机制。

配子隔离

●精子只被某些雌性个体的生殖系统接受,或只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存活起受精作

用。

●异种配子往往不能结合,即使交配但不能受精。

(2)、配合后隔离

●由基因不亲和性引起,

●包括杂种不育,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紊乱和异常。

配合后隔离程度和形式不同

●胚胎期死亡、流产、发育不全、生活力底下或没有繁殖能力;

●杂种二代尚能存活但不能延续很久;

●杂种本身具有体质优势,但完全不育,如骡。

3、地理隔离是所有隔离方式的总动因

地理隔离隔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被分割的原基因库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受到不同的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逐渐分化产生生殖隔离。

4、生殖隔离的生物学意义

●在于保持物种的独立和完整,避免杂交后出现的不良后果。

●杂交不育是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杂交崩解:两个不同或同种距离甚远的种群杂交出现不良的后代。

●如果没有杂交不育等保护措施,使长期选择所造成的最佳基因组合被破坏,致使生物的

适应价下降,物种遭损失。

●因此杂交不育是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三、物种形成方式

● Mayr(1963),Grant(1971),Bush(1975),White(1978)等关于物种形成的方式均有

专论,一般可分为几种方式:异域形成、邻域形成、同域形成

1、异域形成

地理形成,由于地理或环境分化导致新物种形成。是物种形成最常发生的一种,动物中尤其明显。

异域形成的基本过程:

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种。

进一步的生态分化造成地理隔离,基因流动被切断;

由于环境的分化或地理分化造成种群的分异出现适应各个小区的亚群,无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前,以单一的种群存在

异域形成的方式可分为2种

●第一种方式:通过地理上大范围的分割后发生的异域形成过程。

●属于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

●在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大型动物如猫科与犬科动物、多数鸟类、大型鱼类等

存在。

●第二种方式:通过少数个体分割出来产生新类型的异域形成方式,即通过建立者效

应产生的异域物种形成。

●种间呈现的差异主要在于调节基因系统的变化;

●在一些小型、活动范围不广、形成紧密联系的小群、和营社会性或半社会性生活

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翼手类、昆虫等常以这种方式产生新的物种。

2、同域形成

在祖种的原分布区内由于生态的分异或其他原因,产生强烈分化而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同域形成特点

●同域形成中作用最显著的隔离因素是寄主隔离。寄生物在寄主体上交配容易形成不同寄

主的隔离群体。

●同域形成过程中由于寄主、时间、季节等不同常发生配合前的生殖隔离,配合后的生殖

隔离不完善。

3、邻域形成

●存在2种形成方式:

●第一种方式:发生于相邻地区的两个种群中的物种形成,在邻接地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

但不影响2个种的分化和独立存在。

第二种方式:发生于祖种分布区的边缘,始于较孤立的小种群。与异域形成的第二类相似,但有区别:

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下不需出现地理隔离就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四、生殖隔离在“再次同域”后的强化和“特征取代”

1、再次同域

生殖隔离完善后,如果原来存在的地理隔障不再存在,二种群在地理上重新相遇的情况。

2、生殖隔离在“再次同域”后的强化过程

●已分化并经地理隔离的亚群,由于二者本来近缘,有些与生殖隔离相关或识别同种异性

相关的性状分化不完善,在重新相遇后出现异种杂交,此时种化已经发生,故杂种不育或基本不育。

●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发生作用,与生殖隔离有关的性状分化不明显的个体将不育,而

有些分化的个体得到保存。

●逐渐出现求偶信号分异的强化,使再次同域后的生殖隔离得以完善。

3、特征取代

●定义:与生殖隔离和居住有关的性状,在异域分布时分化不大,同域分布时出现差异明

显的不同性状。

特征取代的意义:可以分别利用原有生态位的各个细部,减少竞争,更好地利用环境。特征取代与适应辐射相伴随。

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

●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第三节高级分类阶元

一、高级分类阶元的性质

一般认为分类阶元中,物种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属以上的阶元(门、纲、目、科、属)都是人为的分类范畴,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二、属

属:为一群较为邻近的种所组成。

特点:

1)应是一个单系群

2)只包括一个种的属称为单种属,种类过多的属需划分为一些亚属

3)属划分的规则:属间的区别程度应与属的大小成反比。即单种属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状;种类众多的大属,属间区别可以较小。

4)属所包含的种在形态上有共同性外,往往也均适应特定的生态位,即各属具有各自的属生态位,或在生活方式上有共同的特点。

三、科

科:是一群属的集合。

特点:1)科的界限相对明确,包括形态、生活方式等;

2)与属比相对稳定;

3)反映科间的间断程度较大;

4)随着生物学发展科的划分变动在二方面进行:

●过大的科划分为几个较小的科,如金龟子类;

●独立地区发现的残遗类型代表独立的科级阶元。

四、高级阶元的形成机制

●生物的各个高级阶元间均存在基本体制上的明显差异,是相互配合和谐合理的性状的总

和,达尔文称之为相互适应

●因此提出高级阶元的进化是以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性状整体‘为单位而产生进化的结果。

小结

●重点:种形成方式,生殖隔离方式

●亚种、物种概念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原文: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 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 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 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 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椎测当前物种灭 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 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莽范围内, 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孙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 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 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时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 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迭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 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 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 荆和其他碳氢化舍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苹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 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 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 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 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2月,有删改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物种灭绝

《环境科学导论》物种灭绝 哈尔滨学院 软件学院 10级软件工程专业 柳帅 10031217 14

物种灭绝 摘要:主要以内容分析法介绍物种灭绝的定义。从各方面介绍物种灭绝的原因。介绍地球六次物种大灭绝,突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了解各界争对此问题而作出的反应,行动保护方法等,尤其是我国的应对解决方法。最后强调一下物种灭绝给于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定义,原因,六次物种大灭绝,保护方法。 正文: 一、物种灭绝的定义 1、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2、物种灭绝范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 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3、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二、物种灭绝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 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麋鹿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 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目瞪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 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三、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前5 次灭绝自然而为。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一)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苯)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阅读题: 1.根椐文章内容,概括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4分) 2.文章第①段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一句中的将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3.第④段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述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农业的开发 (2)狩猎、捕捞 (3)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4)环境污染 2.不能。因为将是表示推测,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变为:到2025年,则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一定会与我们永别,这与实际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举例子、作比较。作用:通过举例和比较,更具体地突出了农业的开发是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李烁 一、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物 种,正确率90%。 2、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离在 物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容,正确率90%。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七、教学重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课标中,本章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前面学习的三个内容都是为了本节课内容打好铺垫,通过学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最后一个内容——隔离是物种现成的必要条件。 八、教学难点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的概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句话的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混淆,隔离不只是地理隔离还包括生殖隔离这一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教学过程

19.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9、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生殖隔离;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知识建构 (二)课堂典型题例 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三)课堂训练题 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羊和绵羊都是羊,是同一物种 (B)分布在一个自然区域的蜻蜓就是一个物种 (C)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 (D)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3、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 23个种,这说明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 4、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如果达到 彼此相遇已不能杂交,也就产生了() (A)隔离(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变异

(说明文阅读题)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 ____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 谢小军 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____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____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

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____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1.(2分)第①段中加点的又一次具体指第几次? 1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 ( ) 13.(4分)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人类与物种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因为人类 我们美丽的星球上生活着很多不同的物种。根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上报道的最新研究结果,地球上已经被定义、命名的生物约有1000万种左右。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这些物种还算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通过相互制约来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开始锐减。近日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刊登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只知道人类史破坏自然界的最大凶手,却可能不知道,对于物种灭绝,人类的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 物种灭绝,人类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北卡罗莱纳州杜汉姆市的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图尔特?皮姆早已致力于研究物种多样性科学20多年。此次关于全球物种灭绝速率的新的估计数据依然是来自斯图尔特?皮姆和他的同事们。这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又一次给人类敲响警钟。 其实早在1995年,皮姆就曾估计,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率是环境背景绝灭速率的100到1000倍。然而事实上,皮姆当年的研究既低估了物种目前消失的速率,也同时高估了在过去1000万年到2000万年中环境因素造成物种灭绝的“背景速率”。他们近日公布的研究成果将这个数字定在了当年的最高上限。 有人可能会好奇,科学家是怎样得知大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其实计算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是个巨大的工程,主要通过化石记录和遗传数据。其中的各项步骤繁琐而复杂,需要很多科学家研究团队来共同协作完成。皮姆称:“物种灭绝的自然速率很难衡量,但还是有办法的。在我们开始破坏栖息地之前,新物种出现的速率似乎比原有物种消失的速率要快。换言之,自然灭绝的速率不会超过自然形成新物种的速率。” 来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瑞士格兰德团队的成员托马斯?布鲁克简单地向《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解释了物种起源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动物的DNA,动物学家们可以得出很多动物种群的家谱,这样就让他们可以计算新物种要花多久才会出现。平均来说,每种脊椎动物每1000万年就会衍生出一个新的物种。” 没有保育工作,面临灭绝的物种还会提高20% 对于物种灭绝速率戏剧性的上升,来自濒危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主任诺亚·格林沃尔德认为,物种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栖息地丧失和资源的过度消费,此外,物种入侵、疾病和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物种灭绝速率的上升也有一定影响。 《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还刊登出了一份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绘制的地图。地图上显示出了全球各个区域物种灭绝速率的高低。从地图上我们看出,哺乳动物类遭受威胁最严重的区域是非洲中部的热带草原地区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西部地区同样也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物种灭绝速率较高的地区。此外,亚洲恒河流域的鸟类也面较高物种灭绝速率的威胁。 皮姆博士等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如果不是动物保护工作者进行了保育工作,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的数量还会提高20%。研究进一步指出,某些群体的物种灭绝速率还会进一步上升。例如北美洲的一些淡水鱼,由于河流和湖泊的堤坝建设、水域污染、外来物种的传播,这些淡水鱼的物种正在锐减。此外还有非洲大陆的蛞蝓和蜗牛,它们目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近10000倍。 “这项重要的研究证实,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灭绝,这么快的速度在地球上几十万年都从未有过,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人类,”格林沃尔德称:“物种的丧失,对于我们来说后果真的是太严重了。我们通过微生物的生态降解得到干净的水和空气,我们

《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

《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 华中师大一附中肖俊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 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马、驴和虎的图片,归纳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通过观看加拉帕戈斯群岛形成过程和岛上地雀等视频材料,共同参与建构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模型。 3.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分析,自主概括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4.学会建构概念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达尔文环球考察中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求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在于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教学。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是这节课的目标,因此难点也就在让学生运用相关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为此在设计课程时,我们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 1.概念的形成知识源于观察。运用多媒体图片呈现不同物种生物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主动把握特点间的关联,自主建构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2.概念的运用在对概念的运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以一种生物(地雀)为例,提供材料供学生分析、讨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的能力。在问题讨论后通过引导学生解释和建构模型,来把握物种形成的关键过程,以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模型重新具体化的能力。整个过程通过设问层层深入,启

生物进化和物种变化

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 1 关键词:生物起源,多四季,生物进化,量变与质变 2 摘要:基因变生物起源异、劳动与物竞天择,对物种有进化作用,3 不就是物种起源得根本原因。地球上得植物种子与动物第一次生命,4 有各自得起源方式。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就是两个过程,地球、生物5 与量子生命成长,高级新元素逐步生成,组合更多、更复杂得生命单6 元。地球有多四季规律,山体得母体就是地球,地球得生理组织,决7 定了山体得体征。山体得体征,决定了孕育得生物品种。不同时期,8 不同位置,地球孕育了不同得生物。地球在许多位置,陆续孕育了人9 类,这就是物种与人类得起源,生物进化就是量变与质变得过程。 10 (一)相关理论 11 生物组成不单就是物质元素,出现得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12 级到高级,具有周期性,与地球得成长相关。地球得物质元素、大气13 圈、水得形成,就是生物起源得必要条件。 14 世界元素由物质、能量、意识等元素组成,世界存在许多人类永15 远无法感知得暗元素,她们与人体得感官之间,相互没有产生作用,16 即使借助于仪器,也无法感知。对于人体得感官而言,物质元素为形17 状、质量特征,能量元素为波动性、放射性特征,意识元素为通讯、18 感应特征,具有思维、记忆能力。 19 物质星系,人类能够感知她们释放得能量,如太阳得光与热,地20 球由于与不同强度得光源与热源距离,辐射角得变化,围绕太阳公转,21 形成小四季,周期为一年。参与太阳系,围绕太阳系与近星系得质心22 公转,乃至围绕银河系得银心及更大星系公转时,形成多种不同周期,23

不同程度得大、中、小四季变化。有得星系,没有质量与形状,现代24 人无法感知,同样释放如光、电、磁等能量,对地球同样形成四季规25 律。有得星系,就是物质与能量元素得组合体,其中有些能量元素,26 现代人无法感知。 27 现在我们瞧到得火星、火卫一、火卫二、地球、月球、金星、水28 星,处于小行星带与太阳之间,我们称之为太阳系得外核行星,并不29 就是与太阳系一起出生,就是太阳系生命得过客而已,火星处于少年,30 所以很小,地球朝气蓬勃,就是孕育万物得最佳时期,金星步入晚年,31 水星已经就是一个步履蹒跚得老星。即地球就是由小行星带孕育生32 成,历经火星年代,将变为金星、水星。 33 地球得物质元素就是逐步生成得,原子结构记载了地球得年轮。 34 元素具有7个周期,表明地球已经处于某个星系年轮得第7个春秋,35 每个春秋电子层数增加一个。第1周期只有2种元素,说明地球诞生36 得简单结构,第2、3周期各有8种元素,地球正在小行星带发育阶37 段,其中4、5周期各有18种元素,地球正在发育到火星现在得位置,38 第6周期有32种元素,地球得一颗卫星已经与地球一体化。第7周39 期现有26种元素,元素正在进一步生成。 40 地球与生物所需得营养,不单就是物质元素,还有能量、意识元41 素。地球得地核与地幔, 并不就是简单得熔融物质,包含了复杂得营42 养吸收、合成系统,生成、制作了地球得许多物质元素。地球上得生43 物与山体,就是地球生命运动得组成过程,吸收太阳得光能,进行光44 合作用,吸收太阳得量子辐射,进行物质合成,不但有光合作用,还45 吸收其她能量体,进行电合作用,磁合作用等。 46 太阳系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得星系,吸收、转化物质营养得方式有47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李烁 一、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 物种,正确率90%。 2、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 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容,正确率90%。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

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第章 变异和物种形成

第7章变异和物种形成 生物学界在物种问题上目前已达成共识,即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体,而是由居群构成的动态系统。变异产生于居群,而居群中没有任何两个个体是完全等同的。变异的这一概念是由拉马克首先提出、随后由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倾其全力论述而发展起来的。系统学是唯一一门以分类为目的,研究个体间、群体间以及分类群间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植物系统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在植物类群浩瀚的变异之中,必然存在一些可以被识别、分类、描述和命名的本质上间断或分离的单元(通常被称为物种)。在此基础上,植物系统学的另一假设是:这些单元之间存在一种合乎逻辑的、在进化中发展起来的关系。 变异的类型 对分类单位的确认依赖于对居群中变异式样和变异间断程度的认识。变异可以是连续的,表现为居群中个体间在某一种性状上存在无限微小的差异。与此相对立,非连续变异表现为两个居群间在某些性状上存在明显的间断性区别,但居群内部又表现出在这些性状上存在连续变异。居群间的非连续变异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相互隔离(isolation)。隔离对建立和拓宽居群间的分化起着主要作用,由此保证生物进化的历史步伐。植物的变异包括三个基本类型:发育变异、环境变异的和遗传变异。 发育变异 植物的某些性状常常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桉属Eucalyptus、柳属Salix 和杨属Populus的幼叶和成熟叶片的形状经常不同,因而常引起识别上的混淆。但当两种叶片同时在一个植株上出现时,又能提供同等有用的信息。菜豆属Phaseolus植物最早长出的真叶是单叶、对生,而后来的叶子却是羽状复叶、互生。由于幼苗阶段对于一个植株的整个生命过程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而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性状状态具有与生存相关的价值。塔赫他间提出了被子植物的幼态成熟(neotenous)起源假说,即种子蕨作为被子植物可能的直接祖先,其幼苗的单叶在被子植物成熟植株中被保存下来。 环境变异 环境因素常常在塑造一个植物的外部形态上起重要作用,异型叶性就是一个普通的例子。毛茛属的水毛茛Ranunculus aquatilis的沉水叶有非常细的裂片,而同一植株上的挺水叶却只有较宽的裂片。泽芹Sium suave刚长出来的沉水叶呈羽状分裂并柔软,而老一点的沉水叶则变成了羽状复叶并且很硬。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经常反映出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表现型。这样的居群被称为生态型(ecophenes)。在柳叶菜属Epilobium 中,阳生植物的叶片小而厚,植物体矮小、密被毛;而阴生植物则具有大而薄的叶片,植物体高大,毛被较稀。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来自于突变和重组。突变是一个生物个体发生的有别于其祖先的基因型变化,是一个物种中变异发生的最根本源头,它不断补充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突变可以小至一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变化(点突变),也可以大到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由缺失、倒位、非整倍体和多倍体引起。重组是染色体的重新分配和改组,它将不同亲本的遗传物

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1月8日在瑞士格朗士召开的年会上宣布,亚洲羚羊、亚洲野骆驼和利比里亚猞猁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之中。 据报道,两年前,该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总共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目前的资料仅统计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4%,但即便根据不完整的资料,也有多达5714种植物已经灭绝,另有1046种正处于危急状态,最近连生存能力极强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红色名单”。

选自林静《科技日报》20XX年12月13日篇二:物种灭绝(2) 可持续发展论课程论文 论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 在网上看了孤独乔治事件很是感触,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平塔岛象龟—“孤独乔治”于20XX年6 月24日去世,享年约100岁,无子嗣,无妻,无同类。“孤独乔治”死了,意味着加拉帕戈斯群岛平塔岛亚种陆龟或已绝迹。我们惋惜,甚至恐慌,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物种的灭绝,却又无能为力。老光棍死了,这一脉香火断了。那些曾经可以活生生看到,现在却只能在书本中出现的动植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的警醒,物种灭绝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这里结合课程中的一些观点以及自己在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一些看法,浅谈一下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问题。 一.全球及我国物种现状 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据统计。我国在占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同时,面临的物种保护压力也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国际自

关于物种形成机制及物种定义的新观点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9(4):827-830(Oct.,2004)动物分类学报 ISSN 1000207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01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125006)资助项目. 3通讯作者;li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9912664.html, 收稿日期:2003Ο11Ο08,修订日期:2004Ο02Ο29. 827 关于物种形成机制及物种定义的新观点 刘志瑾 任宝平 魏辅文 李 明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080 很早以前,分类学家开始根据生物表型特征上的差异来识别和区分物种,自达尔文以后,人们认识到不同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定义物种时引入了“谱系”的概念。达尔文着重强调物种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异最终可以使一个种内的成员彼此分离,形成新种(Darwin , 1859)。 随着现代综合进化论和群体遗传学的建立,Mayr 于 1963年提出了“生物学物种概念”(the biological species con 2cept/BSC ),认为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物种是一个具有共 同基因库、与其它类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的类群。这个定义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有无基因交流作为划分物种的标准。当F 1代完全不活或不育时,两个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是很明显的,这也就是物种生物学中好种(Good species )的概念 (张昀,1998)。但是当生殖隔离还不完全时,概念上就容易 出现模糊和混淆。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两个种群之间的杂合体已经在存活力、交配成功率、受精率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两个或多个“种群”之间的性状分化已经比较明显;但这两个种群中的个体在一些基因座位上还存在基因流,并继续分享同一基因库;这样的物种往往被称为坏种 (Bad species )(张昀,1998),即与其它近缘种之间没有形成 完全的生殖隔离。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继续把它们当成一个种,还是不同的物种? 这样就在物种概念上出现了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一方面,物种形成是一个逐步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种群”之间已有性状分化和生殖隔离(虽然不完全,一些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还可以流动);另一方面,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划分物种。即物种在“空间上”(或瞬时的存在)是间断的,而在时间上(进化历史上)是连续的。因此,只在进化历史的一个截面上讨论物种问题,本身就有其局限性 (Hennig ,1966;张昀,1998)。 针对这种情况,Wu (2001)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作为模式生物,对其种群分化的分子机理做了详 细研究。实验证明,物种的形成过程,是以一个个基因的变异和分化为基础的,其中一些基因座位上的分化速度很快,例如雄性外生殖器的迅速分化(Tsaur and Wu ,1997),并且 在这些座位上产生分化后,由于种种原因,基因流再次融合是十分困难的(Barton ,1986)。同时在这一类基因座位及其控制性状上的分化,对于物种分化以及生殖隔离的形成作用是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Rundle et al.,2001)。因此有些学者将这类基因命名为“成种基因”(speciation gene ) (Tsaur and Wu ,1997;Wu ,2001)。这些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为认识物种形成过程及物种定义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观点。 1 成种基因 如上所述,基因的分化、生殖隔离的形成以及最终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以一个个或一组组基因的逐步分化为基础的,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了两个群体之间的生殖隔离。为揭示生殖隔离的分子机理,对控制生殖基因的分化导致了生殖隔离“成种基因”。 果蝇的Acp 26Aa 基因是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一个。该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一组特殊蛋白(Acp 基因家族编码产物)的其中之一,这组蛋白是从雄性的精液中传递到雌性体内的 (Monsma ,1990;Herndon and Wol 2f ner ,1995)。Acp 26Aa 基 因产物在交配后的第1天促使雌性排卵(Herndon and Wol 2 f ner ,1995)。如果在这个基因上出现了足够大的差异,雌性 果蝇不会及时排卵,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造成生殖隔离。当对于Acp 26Aa 基因的编码区在D.melanogaster/D.simulans 和D.yakuba/D.teissieri 之间比较时,核苷酸有义置换率 (Ka )比同义置换率(K s )要大,在有些情况下, Ka/K s 值几乎达到2。这表明正选择可能作用于该基因座位,并且正在造成物种之间的分化(Tsaur et al.,1998)。(Fay et al.,2002,Tang ,2004) Acp 26Aa 基因高度的分化水平还可以和紧邻的Acp 26Ab 基因来比较。Tsaur (1998)利用49个果蝇染色体中的 Acp 26Aa 基因的DNA 序列以及其紧靠的Acp 26Ab 基因的DNA 序列,分析了4个大陆中的5个种群,测试比较了两个 座位上物种内多态性水平和物种间分化水平,分析了物种间分化/物种内多态性这一比率(F/P )。结果表明,Acp 26Aa 基因和Acp 26Ab 基因的F/P 值分别为21597和0175,且 Acp 26Aa 的F/P 值明显大于Acp 26Ab 。说明了Acp 26Aa 基因

人类生存与物种灭绝的关系

人类生存与物种灭绝的关系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与竞争中,在与地球上已经灭绝的或还生存的物种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威胁着其他物种的生存。只是在人类的今天,物种灭绝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科学指出,物种的大灭绝将直接影响人类生存。 关键字:物种灭绝人类生存影响威胁 正文:最近 ,国际动植物学家大声疾呼 :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地球近一半的 陆地 ,而且正使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到新世纪后半叶 ,将有七成物种消失 !甚至将有一半的物种可能灭绝。种子锐减 ,人类之祸随着成千上万植物品种濒临灭绝 ,全世界的农民将失去许多有价值的作物品种。据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说 ,10 0年前在美国出售的各类种子中 ,有超过 80 %的种类如今已在市场上见不到了。这一结果让我们都感到深深的危机感,但不说,农民失去许多有价值的作物品种,我们不能够在吃到那些可口,美味的食品。或许这点许多人都是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科学家指出,那些或许不再收获或看起来不太需要的作物 ,也有可能在将来某一天帮助人类战胜 疾病 ,或用于应付未来环境的挑战。即使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可以“转基因”生产新物种,不过谁也不能够否认,许多天然的珍贵的物种是先进科学技术也无能为力的,不能起死回生的。而且 ,你从不会知道这种植物今后能派上什么用场。美国一种高产小麦基因上带有的抗病抗害能力就是来自土耳其的一个品种。 其实,物种之间的竞争与灭绝都是自然的选择,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只是最近几百年来,人类凭借自身的巨大优势和为了自己的私欲,肆无忌惮干扰大自然,导致物种的灭绝进程加速了。据统计,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约95种,两栖爬行类约80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1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本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经粗略测算,这400年间来,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 50-150种。这个数字让我感到一种内心的恐惧,即使地球上的物种以万记,以亿记,都会在不久将来全部消失。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从这个数据中感到恐惧,但相信大家都清楚,一个人在一间封闭的空间里,不久就会精神出现问题,或得郁郁症,或疯掉。不管如何,大家都不愿意呆在这样的地方。其实当物种大灭绝后,我们人类就如同待在这样的空间的孤独的人。我很不想当我们的后代在看着这些物种的化石时,眼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