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

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

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

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

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明。油画材料总的效果厚重饱满,可以描绘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泽,这些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特点。油画以其特有的写实表现力和长于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社会性题材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

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欣赏《太行铁壁》、《狼牙山五壮士》

讨论: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

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

(5)试着从题材、构图、内涵来分析《母亲》。

3、欣赏评述。

第二课鲁迅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

二、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

(4)发现另一个鲁迅。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收藏和作品《火鸟》、《猫头鹰》。

(鲁迅很喜欢猫头鹰,有人称先生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曾说:“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2)鲁迅小时候在读私塾时,“就喜欢有插图的书,并且经常加以描绘。”(3)鲁迅少年时购买的部分画谱

(从鲁迅的自述和别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少年时期的鲁迅对于美术的喜好是出于天性的,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4)欣赏《北大校徽》

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鲁迅

(5)分析《呐喊封面》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

(6)分析《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版画家们的姓名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和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圆形阴文的“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过书脊,充满整个封底。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对比,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

(7)分析《木刻纪程》、《三闲集》、《二心集》、《心的探险》、《桃色的云》等封面设计。

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有哪些特点?

3、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设计特点

A、以字为主变化无穷

B、简单大气内涵丰富

C、讲究构图巧妙组合

D、熟悉材料印制技术

E、“书卷气”与“民族味”

F、注意整体设计

4、作业练习

1、在网络、书籍等载体上搜集和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资料

2、对自己的美术本进行封面设计

第三课手绘校园风景

(第一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各种风景以及本校风景:只要你主动发现,校园处处是美景。

2、感受

仔细观察画面,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样宽的路,在画面里会不一样,为什么?(引出“透视”)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透视现象?

*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两张画进行对比)

3、探究

(1)欣赏系列风景画,研究问题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利用取景框在收集的各种风景图片中找出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

(2)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平行透视: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的透视

成角透视:画面与视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4、作业分析:

(1)欣赏校园风景(校园照片)。

(2)介绍透视特点(近大远小)。

(3)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5、作业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照片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手绘校园风景

(第二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校园风景写生。

2、取景框的使用

3、强调透视观察。

4、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五、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标志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警醒标志作品欣赏,对学生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2、通过标志设计练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理及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

猜一猜,这是什么?(各国公路零公里标志)

2.深入教学。

(1)标志:现代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特点: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解读杭州城市标志。

(4)标志的作用(传达信息)

(5)标志的形式:根据基本构成因素,标志可分为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

(6)优秀标志的标准:构思新、形象简洁明了、具有美感,易于识别记忆。

(7)说一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所含的意义

(8)标志的主要类别:商业性标志(商品标志、企业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国家、城市标志、社会团体标志、交通运输标志、安全标志、运动会标志、旅游标志等)

(9)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第二课时

1.教学设计。

(1)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A. 准确恰当地表现标志的内容和涵义。B. 造型简洁,易于识别和记忆。C. 独特的创意构思。D. 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

(2)标志设计的步骤: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定稿-精确绘制

(3)色彩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A. 原色配置: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

B. 同类色配置:只选择一种颜色,依靠色彩明度的变化,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度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

C. 互补色配置: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4)作品范例欣赏。

2.作业(任选一个)

(1)为自己的学校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2)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学校社团文化节等,设计一个标志。

(3)为社区的艺术节、科技节等设计标志。

(4)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难点: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帮助你快速感知方位的是什么?

2.深入教学

(1)环境标识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用较为清晰的文字、图象符号组合成人们易于识别的信息,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以帮助对事物进行识别和判断。

作用: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和信息环境中,使得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标识的种类及形式。

(3)指示导向标识:也称导向标识系统,实质上就是方向信息与位置信息的有机结合体,也就是一种风格统一、信息明确的路标、路线导向的标牌。

(4)识别标识:显示不同的场所,以供判断和选择。

(5)警示规则标识:引起人们注意,提醒人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6)装饰标识:美化和装饰环境。

(7)标识的两种形式:平面标识和立体标识。

(8)标识设计的原则:醒目,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并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9)标识设计的要素:清晰的文字、简洁的图形符号、醒目的色彩

(10)讨论: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什么材质的标识?

3.课堂练习:设计一个“洗手间”的标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标识作品:与环境相协调的校园标识,不仅起到指向、警示等作用,还给校园增添不少亮色。标识上的图文设计怎样才能最佳地传达意图?(文字清晰、图形符号简洁、色彩醒目)

2.小组派代表汇报前期的准备情况,大家共同讨论为学校环境设计的方案。(1)标识的内容。

(2)摆放的位置。

(3)所使用的材料(以纸材为主)。

(4)文字和图形的基本构成形式。

(5)如何分工。

3.欣赏优秀作品。

4.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副校园标识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课诗情画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4)组织学生分析: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

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

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手绘图表》教案1 浙美版

手绘图表 1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手绘设计图表,提高学生绘制图表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手绘图表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学生已在数学中学过统计图表,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课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点。它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进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各种类型的图表设计。 难点: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手绘图表 准备资料1和资料2。提问;谁的英语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1文字材料:小红和小明这学期英语共有七次测试,小红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8分,80

分,89分,87分,86分,90分,87分;小明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0分,79分,82分,79分,85分,85分,86分。请问谁的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2:一张小红、小明英语成绩坐标比较图表。 活动2【讲授】深入展开 1.教师设置任务项目,大组又分两小组,接受同一个任务。 项目设制如下: A.①利用数学坐标柱形的方法,结合以下内容,绘制一个图文结合的“全国砍伐树木图示表”:1980年,砍伐树木将近144万棵;1990年,砍伐树木将近84万棵。②思考讨论:坐标柱形类图表怎样认读?举例说明。 B.①学习树形示意方式,为班级本周内做一个一周活动计划表。②思考讨论:树形示意图表还在哪些领域适用?举例说明。 C.这是一幅“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的地图类图表,你还能用圆形(或扇形)分割法、坐标柱形、树形等形式的图表来说明这一现状吗?请选择一种示意法进行绘制。 2.结合不同种类的图表,思考讨论: 一张完整的图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②认读图表的方法有哪几种?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前面的探索和讨论再次修改调整自己的作品。 活动3【讲授】图表设计 1.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1. 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2.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第4课 手绘校园风景

5.手绘校园风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的美感。 2.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培养热爱校园的情感,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处在初一阶段,对初中校园有着自己好奇的观察眼光,教师根据学生对校园所特有的情感,讲解校园风景的不同角度的透视关系及变化规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透视原理,进行手绘校园。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和深入理解,能利用所理解的透视知识,进行大胆地构图和创造性的表现。 难点:手绘校园景物的选择与构思,透视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揭示新课 播放美丽的校园风景照片,让学生谈对校园风景的印象。 说一说:(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达你的感受? (3、如何表达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想要有立体感,就必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焦点透视的方法。 活动2【讲授】知识新授,展开教学 1) 放霍贝玛《林间小路》“这种现象有何规律?” 在我们的校园有这样规律的风景吗? (用校园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有种亲切感) 出示PPT图片(图片校园小路、图书馆的书架、机房等) 2)欣赏古镇的风景图片 总结:发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现象

3) 教师讲解透视的含义: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是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中表现物象的空间感一种方法。 4)出示平行透视教学楼图片,讲解分析画中的平行透视。 师生总结出平行透视特点:只有一个消失点且视点与画面平行。(图) 让学生对PPT图片中找出其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通过实践考察学生对平行透视的掌握情况。) 5)出示成角透视的教学楼图片,讲解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视现象。 想一想:这个立方体的透视规律(启发学生找到成角透视的特点) 师生总结出成角透视的特点: 是描绘的对象物体的视平线上存在两个消失点。 活动3【活动】师生研讨、知识巩固 辨一辨:哪些是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动4【练习】深入教学,知识内化 透视写生三步曲:1、取景2、构图3、刻画并出示相应的步骤图。 教师展示自己的校园风景速写(正面绘制校园一景,背面绘制了明信片的板式) 欣赏校园风景画的小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 活动5【作业】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作业要求:注意取景,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并且用制作明信片的方式呈现) 将完成的作业贴于黑板,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来体现评价的特性。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及情感、美术及时代、美术及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 《启航》、《占领总统府》、《开 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

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 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 描绘的是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时天安门国庆 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及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

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出水芙蓉 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及结构特点。 学习线描荷花的方法,掌握不同工具的涂色技巧。 通过学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线描荷花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水芙蓉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呢?同学:荷花 老师:嗯,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荷花的图片,欣赏一下荷花吧。荷花是不是很美呀? 同学:是的。

老师:荷花很美,长在水中,人们称它花中仙子,犹如出了水的芙蓉花,非常漂亮,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展示幻灯片出水芙蓉 二、授 、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等。生于沼泽、池塘中。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所以要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荷叶 -----荷叶 因“荷”与“和”、“莲”与“连”谐音,所以老百姓喜欢用荷花来表示和谐、美满、富裕等的象征意义。荷花有四美:1.外观清秀,花香四溢;2美在实用,从叶到茎,从花到果,都是很好的药材;3、.美在诗情画意,很多诗人都以荷花的美作诗,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4、美在品质,荷花具有骄阳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教师介绍荷花的结构荷花的结构 接下来看看荷花的结构:荷叶、荷梗、花瓣、莲蓬。 、刚刚大家都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了荷花的小资料,初步掌握了荷花的结构,现在如何去画荷花呢:就是咱们这节课

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红色记忆 教案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 三、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红色记忆》。每个人都有记忆,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其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历史。今天《红色记忆》这一课就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带领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以来的历史。 一、情境导入 1、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这八幅浮雕作品记录了100多

年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重要时刻,你能说出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吗? 《虎门销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 《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五卅运动》1925年《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 《抗日敌后游击战》1938年开始《胜利渡长江》1949年 2、音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 ?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 学生讨论后回答。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歌曲《保卫黄河》描述的场景——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

浙美版七年级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中国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 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 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8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认识常用工具、材料,初步认识基本形和常见色彩,进行形的练习、线的练习、形与色的练习,最后过渡到用多种手段造型。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如:让学生了解美术,了解同学,了解社会,美化生活,亲近动物,团结友爱。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各单元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同时,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没有受过多少美术方面的训练,就象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这些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素质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学生人数多,不易于管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美术学习习惯还不太好。

浙美版美术 九年级下册 1.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设计

1.美术欣赏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目的和意义。 2、创新目标:从角色模拟、画面分析、文献理解中尝试描述、分析、解释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3、审美目标:品读经典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从而客观判断美术史中经典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学情分析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三.教学重难点 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欣赏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外在形式美。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初初的感觉:描述 边欣赏边交流每幅绘画的第一感观。 画家画了些什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伏尔加纤夫》画了些什么?(近景、中景、远景) 小结你们已经学会了欣赏的第一招:用语言描述画面的第一感感觉,这是我们对艺术品最初的感觉。欣赏一件艺术品只停留在初步的感觉够吗?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 活动2【活动】深入研究:分析 深入研究:分析 (二)画家用什么方法来突现画面主题? 1、画面的大色调 ①天空、海水、沙滩的色彩是怎样的?假如变成蔚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和自然态的沙滩你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

走进美术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 美术作品是基于人们对自身生活需要而创作的,是人们对生活及事物的原始感受的一种载体,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课的内容就是从这种基本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一点上。教材中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作品,同时也特点明显、种类相对完整的优秀作品。选择主流美术题材作品,进行文化引导和心理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1.2学时重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4.1.3学时难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纸杯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纸、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白纸杯。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一张纸能做什么,请你用行动告诉我。学生用手中的空白纸动手操作。 学生完成美术作品。

教师:你们觉得哪些是美术作品?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观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2、对比油画《父亲》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找找在题材、造型方式、工具材料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异同点。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小结:不论是绘画创作还是其他的美术形式,是作者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工具。 学生完成表格,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决定了绘画的形式? 引出其他工具材料及美术形式。 (活动之一) 教师出示一个纸杯。它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设计,可以是雕塑,甚至它还可以成为建筑。 请学生利用空白纸杯,完成一件美术作品。 要求: 1、独立或合作完成。 2、阐述作品构思及所要表达的内容。 3、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小展览:展示学生带来的作品。 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 5、作业布置。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1、五彩的烟花教材分析: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标志设计 教案

《标志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生活中的标志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春季万物复苏之际,你们愿意丢卸掉沉重的书包,换上自由随性的衣物,去看看外面的美妙世界么?”边说边放映课件《生活中的标志》中的吉普车,跑鞋和背包客图片,并放映相应的标志。 (2)情景导入,以设置“印度之行”的情景模式导入新课《标志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揭示主题,深入课题。 (1)放映印度国情PPT,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师顺带介绍印度的风土人情,并引导“印度是一个文化深厚,非常富有神秘气息的国家,并有非常多有趣的标志。” (2)介绍标志的起源(源于上古时期的图腾)。 (3)放映印度两个商业标志(印巴文化/天堂眼)图片,让学生欣赏理解并指出标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其作用是信息传达,并让人通过特定的符号记住其含义。 (4)讲解标志的形式,通过具体图形PPT放映,让学生加深理解。 (5)讲解英联邦运动会(在新德里)图示的设计说明,指出优秀标志的标准。 (6)结合优秀标志的标准,指导学生来讨论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的意义。 (7)放映不同奥运会标志,感受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 (8)介绍标志的主要类别。

3、教授设计过程,点明注意事项。 (1)标志设计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2)标志设计是一个多元吸收整理的过程。 (3)标志设计要突出重点吸引眼球。 (4)标志设计方法(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 (5)标志和色彩【A:提问: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发现标志用的最多师哪几种颜色? B:用三原色较多(红黄蓝)最能吸引眼球】 4、拓展延伸。 (1)为自己喜欢的国家或地方设计一个标志。 (2)作业要求:设计简明,富有创意,注意颜色搭配和造型变化。 5、学生作品展。展示学生作品。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文库第 1 课设计的魅力第 2 课老师,您好第 3 课卡通天地第4 课美丽的西湖第 5 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 6 课瓷器风韵第 7 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美版八年级 15 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第 1 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 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优秀贺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 6 页与第 7 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 1 / 19

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 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 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 ①主题是什么?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想一想: 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 7 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 7 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 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浙美版七年级13册美术教案 (精选范文)】方案1 第1课《走进美术》 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对比欣赏油画《父亲》与国画《粒粒皆辛苦》,两幅画同样是表现农民形象,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思考: 1、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2、谈谈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父亲》是油画,十分逼真,写真,十分细致,细到汗珠和刀刻一 般的皱纹,构图饱满;《粒粒皆辛苦》是中国画,简洁,以线勾勒 人物,构图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回答 3、介绍《父亲》的作者和背景。 《父亲》曾获得国内外大奖,曾在卢浮宫春天沙龙中获奖。 罗中立,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作品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古铜色的脸,刀割般的脸,开裂的嘴唇描绘得十分细致, 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观赏者的面前。而背景上一片金色的丰收 景象与老农手中破旧的茶碗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丰收了,但农民 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父亲”不是说罗中立的父亲,而是精神 上的父亲,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结合学生的父母) 二、新课教学 1、今天我们就《走进美术》,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和区别(1)中国画(定义) a、从材料上分可分为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 b、出示材料、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让学生上来体会一下 c、认识中国画颜料分为石色——有一定的覆盖能力,水色——透明。 d、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写意如《粒粒皆辛苦》和工笔《鸳鸯戏水》。(比较两幅画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e 彩和光与影的变化。 不同) 、从题材上分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2)水彩画:属于西画, 国画中的水色和水彩画颜料可以通用。虽然都充分使用了水,但中 国画主要强调墨色的变化,水彩画强调色示范水彩的色彩之间渗化 所产生的效果。(3)油画:具有教强的覆盖能力出示材料,让学 生有所认识,并欣赏油画作品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讨论:对比和《父亲》在色彩上有什么 董希文:绍兴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10月1日,董希文 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的壮丽场面,萌生了创作的激情。董希文的创作手法十分大胆,将领导人集中放在左侧,中间是 毛主席,右侧是宏大的游行队伍。领导人和群众一多一少,一虚一实,更好突出了节日气氛。色彩上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

龙里县洗马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书教材说明 科任教师:姜斌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中国画局部)元代黄公望 2、鲁迅与美术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 画在植物标本上的“猫头鹰”(1911年)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1917) 3、标志是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4、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现代社会设计了一系列环境标识,用于指示和导向等。 在现代城市中,环境标识是一个范围比较广泛的视觉识别系统。它主要包括:指示导向标识(如标志、路线导向标牌等)、识别标识(如显示不同活动场所等)、警示规则标识(如禁止吸烟、不准践踏草地等)、装饰标识(如美化环境)等。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醒目、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同时注意与环境相协调。 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 ①考察环境②确定内容③设计形式④选择材料加制作⑤安装 5、手绘校园风景焦点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空间感的一种方法。塑造出物象的空间感。 成角透视,是描绘的对象物体在视平线上存在着两个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表现二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 6、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非“风景画”,是有其独特含义。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画家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开始,历经唐、元、明、清以及近视现代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无比丰富与辉煌的艺术珍品。五代、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古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境界。苏东坡评价唐代王维的水墨画和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除水墨山水外,传统山水画主要有浅绛山水以水墨为主,略施淡的赭石、花青色。青绿山水则是用水墨勾皴、淡墨打底,再层层设色,最后敷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色。 7、树石画法:古人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鹿角枝,把向下弯曲的树枝称为蟹爪。画树应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以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观察的对象,容易了解和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8、山水画小品山水画小品创作一般包括思立意、章法布局、起笔落墨三个基本过程 9、暑假生活记录册 书的开本拿整张印书纸裁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做标准来表明书刊本子的大小叫开本。常用的开本形式有32开、16开等,如这本课本就是16开本的。但

(完整word)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新版)

第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体系。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 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 课,分为8 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4 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 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进关系如下: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美丽的盘子》)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几何形(《缤纷花布》)→适合图形(《小小书签》、《美丽的盘子》)→动物造型(《卷纸动物》、《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漂亮的拉花》)→人物造型(《我的老师》、《叔叔阿姨真忙》) 二、全册教学总目标 (1)一年级美术教学,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学习绘画及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概念、技巧等,并能够运用在作品中,锻炼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感受身边的事物及美感,完善人格。 (4)、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学习习惯。 (5) 、继续熟悉水彩画的材料工具及其使用。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2014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试卷

七年级美术期末测试题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试题(总分: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标志的表现形态一般采用?() A、图形 B、文字 C、数字 D、三者都有 2、环境标识包括:指示导向标识、识别标志、警示规则标识和() A、路线导向 B、禁止吸烟 C、装饰标识 3、苏东坡评价唐代()的水墨画和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4、画山石的一般步骤是?() A、勾皴擦染点 B、勾擦点皴染 C、勾皴擦点染 5、《自由女神引导人民》的作者是?() A、德拉克 B、德拉克洛瓦 C、德克洛瓦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标志的特点是____、____、和记忆。 2、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醒目、___和___相结合,同时注意与相协调。 3、五代、___、___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4、学习树、石的基本画法,是学山水画的基本功。古人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__,把向下弯曲的树枝称为__。 5、山水画小品创作一般包括:____、章法布局、____三个基本过程。 6、封面设计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以__为主的,也有以___(绘画、摄影、几何图形等)为主的。

7、《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分别画出韩熙载与其宾客舞伎们听琴、___、___、赏乐、___等情节,各情节以___来分隔。 8、卢浮宫三宝是指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油画____、雕塑《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和雕塑_____。 三、简答题(30分) 1、平行透视的概念和画法。(15分) 2、欣赏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说说它所包含的意义。(1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