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及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对幼儿来讲,所谓游戏就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可以使幼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锻炼和发展,并掌握周边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取得教育幼儿的最佳效果。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能身临其境,加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发展语言,体会童话,受到教育,得到满足。游戏中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不离开作品原意的前提下,语言也可有增添或改动。因此表演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大部分来源于故事,包括通俗的文学作品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想象创编的故事。

2.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但是,游戏基本框架受到了故事限制。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本能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故事框架成为游戏者认可的标准和行为,而其必须在这个框架中游戏。即使游戏所依托的故事是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创编发展起来的,但在每次表演之前游戏者之间都会有一个基本达成一致的脚本,角色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都要受这个脚本规范,不能随意作为。所以,表演游戏受到故事框架的规范,结构性更强;而且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脚本,需要所有游戏者的认同或约定俗成。

二、游戏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一般做法是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幼儿老师在进行表演游戏时,过分强调角色的语言,甚至要求完全背诵角色的对话。孩子在表演时,心里总想着如何对话才是正确的,才不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使得游戏的性质发生微妙的变化,也慢慢丧失游戏的自发性,而最终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也无乐趣可言。

2.游戏表演中幼儿是以作品为依据扮演相应的角色,反映一定的童话或故事的内容,这也恰恰造成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总是千篇一律、依瓢画葫的表演,几乎看不到有创新的影子。如在《小兔乖乖》经典故事中,玩过来玩过去,最后还是门夹住了大灰狼尾巴,接着一起动手打死大灰狼。相信只要老师轻轻的一句提醒,孩子们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打死大灰狼。

3.注重表演的完美,淡化了过程愉悦。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是玩的过程本身,而通常实际游戏中老师的目的性非常强,当幼儿与老师的预设活动出现一定偏差时,老师就会千方百计地引导幼儿朝着自己原来预设目标走去。老师为了达到表演的完美性而进行的

活动干预是常见的,但却忽视了幼儿本身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情感体验。

三、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指导措施

1.师幼一起生成合适的表演主题

通常情况下,表演的游戏节目可分为三种:一是老师选和情节需要凭借幼儿一定的表现技能而得以再现和展示。完成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表演游戏中常见的表演技能有以下几点。

(1)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

教师分步骤地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能让幼儿从容地把角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使幼儿能用较清晰、流畅的普通话表演;最后要让幼儿知道运用自己的语调来表达思想感情。在理解和领会作品前提下,幼儿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2)演唱表演技能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应指导幼儿演唱时应吐字清楚,旋择和改编的故事,二是由幼儿选择和产生的故事,三是由老师和幼儿们一起创作的故事。不管以什么方式产生的游戏主题,老师必须考虑到师幼热情的优势,使表演的演戏尽量符合预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动作,这样便于幼儿边学边实践。幼儿的思维具体而形象、好动、模仿强,表演的游戏过程加入一定的动作,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故事,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力。

2.教师需提高对表演游戏的评价能力

不同的幼儿对于每个游戏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因为幼儿在表演游戏时都会自我表现,跟周围的同伴进行对照,从游戏中认识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活动中取得的体验意义是重大

的。因此,老师不能只建立在对同一目标为依据的评估。同样,每个幼儿在表演游戏时都是原有水平基础的表现,而且是幼儿在近期发展区里的一个活动,幼儿的游戏行为总是同自己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在自己的发展范围内小步发展。游戏中关心的是幼儿是否进步,不能仅限于眼前的狭隘目标范围。因此,评价不应预先确定最终的目标。表演游戏评价通常采用游戏目标的暂时游离,通过对活动的观察描述进行的一种方法,这也就决定了游戏表演评价是一种过程的评价。

3.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

幼儿在表演中虽然从全身心的投入中感到满足,不在乎有无观众来欣赏,但并不是说幼儿的表演技能就不重要。因为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律曲调要准确,节奏音量要适度,表情要符合角色的要求等。例如,《小兔乖乖》中“兔妈妈”与“大灰狼”演唱的歌曲内容虽然相同,但它们的演唱语气、声调、表演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因此,只有具备较好的演唱表演技能,才能将文艺作品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3)形体表演技能

表演游戏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表情比日常生活中的要夸张一些,有表演的舞台效果。各个角色都有其不同的角色特点,这要求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如在《下雨的时候》中有几个角色:小猫的上场用交替步和双手捋胡子的动作,小鸡上场用点头踏点步,而小白兔上场要用兔跳。老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时,可要求他们动作幅度大点,并带点夸张,以充分表现出各自的角色特点。

总之,幼儿的表演游戏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但尊重幼儿的意愿并非抹杀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学会并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编导语: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第一节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概述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概念与内容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一)整体表演型 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 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 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

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

表演游戏的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说课讲解

表演游戏的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中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适当、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建议者,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主题,参与规则制订,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后笔者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

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喜爱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从我自己从教的经验来说,我觉得角色游戏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一、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 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变、多功能的材料,保证充足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自主考虑能够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游戏空间的一般要求 1.应该有相对应的区域划分。托小班应该给孩子创设出“家的温馨”,像我们现在的托班里面都有小床,小屋等。 2.应根据便于交往的原则划分区域。 3.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空间。比如在窗台边系一根绳子,托班的孩子会把它当作水龙头,也有了一定的以物带物的想法。 4.尝试让儿童自己安排游戏空间。

(二)游戏材料的一般要求: 1.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 2.游戏材料的收集应该有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 3.游戏材料应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游戏材料应适合各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给小班儿童提供的一般是能引起其对熟悉的周围(家庭)生活回忆的、比较逼真的玩具材料;中班儿童随兴趣、水平的发展,对玩具种类要求增加。应多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持续增长的游戏需要;大班儿童已经能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玩具材料,对玩具细节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他们会用精致的材料打扮娃娃或自己,我们要多为孩子的这种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半成品材料,以满足其持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 5.游戏材料要符合一定大小比例。 6.提供的成品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的,能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二、游戏角色的选择 游戏角色应由孩子自主选择。 为了减少游戏角色分配所占用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纠纷,一般用以下方法选择游戏。小班儿童角色意识淡薄,能够采用“挂牌”形式,协助孩子记住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中班儿童能够采用提前“插牌”的形式,以避免争抢角色或某个游

幼儿表演游戏精编版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概述 1.概念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正确指导,将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往往会把歌舞表演活动当作表演游戏的现象,是不对的。) 故事或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或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不仅一些活跃的幼儿是如此,一些性格安静的幼儿也愿意这样做。幼儿喜爱表演游戏,通过表演可以表达他们对故事或童话的感受。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扮演着角色,被角色所吸引,并富有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欢快的。 2.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幼儿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与他人游戏

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 (2)游戏性 幼儿的表演游戏与成人的戏剧表演有本质区别,成人的戏剧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剧本规定的情节进行表演。而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很强的游戏性。 ○1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有无观众,演出效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幼儿的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的表演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此常发生删改作品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这种表演只是一种游戏。 (3)创造性 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在表演游戏中,同一作品、同一角色会因不同幼儿的扮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幼儿还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编自演一些新节目,这也是幼儿创造性的充分体现。 表演游戏的内容应基本依据作品原意,在此前提下,幼儿在表演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幼儿园活动游戏设计与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活动游戏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性考核册自主学习考核一研究式学习考核二小论文学习考核三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策略分析考核四实践考核五实践考核六本学期自我评价小论文我的才艺展示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得分自主学习考核一(共 1 00 分每题 25 分)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游戏我来讲一讲幼儿游戏的特点我知道幼儿园教学为什么以游戏活动为主上课老师讲了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我写下来研究式学习考核二(共 1 00 分每题 25 分)西方关于游戏理论的探究我对精力过剩说游戏理论感兴趣,我来研究研究我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感兴趣,我来探索一下我对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感兴趣,我来探索一下吧我对幼儿游戏的辩证分析与基本特征感兴趣,我下点功夫研究吧小论文学习考核三(共 1 00 分每题 50 分)我国幼儿游戏活动研究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美国幼儿游戏与教育的特点分析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策略分析考核四( 1 00 分每题 25 分)根据我的理解,我想这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根据我的理解,我想这样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根据我的理解,我想这样指导幼儿的 1 / 3

表演游戏根据我的理解,我想这样指导幼儿的规则游戏实践考核五( 1 00 分每题 50 分)理论我已经心中有我自己的理解与建构体系了,我要实践了。 活动设计一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一个游戏活动题目设计教师姓名幼儿年龄班别时间游戏活动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能力素养游戏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幼儿准备游戏活动过程游戏活动延伸与多种选择活动设计二自拟主题设计一个游戏活动题目设计教师姓名幼儿年龄班别时间游戏活动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能力素养游戏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幼儿准备游戏活动过程游戏活动延伸与多种选择实践考核六( 100 分说课 50 分讲课50 分)我的 5 分钟说课实践根据游戏活动设计幼儿教师说课说游戏活动面对的幼儿现状说游戏活动的设计意图目标与活动准备说游戏活动过程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我的 10 分钟讲课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本学期自我评价小论文 100 分 1000 字我做幼儿教师愿景: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等内容,运用语言、动物、表情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 表演游戏对幼儿口语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幼儿通过表演再现出故事或童话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言语表现力。另外,幼儿进行表演游戏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因此对幼儿特别是那些胆小、怯懦的幼儿来说,让他们担任角色,可以促使他们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一、抓住表演游戏的基本特点 (一)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 表演游戏不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有兴致地进行表演。 (二)表演游戏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表演游戏以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和补充。表演游戏和文学作品表演不完全相同,表演游戏的表演方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可以按幼儿的爱好增减。因此,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了解表演游戏的年龄特征 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游戏能力和扮演角色的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使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游戏特征。 (一)小班 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往往只注意某一角色的动作、语言等。游戏情节非常简单,往往只反映作品,某一片段。小班幼儿一开始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注意满足自己扮演角色的愿望,而不注意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 (二)中班 1.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的任务。他们能平静地挑拿头饰。在戴好头饰后,他们先要经过一段无所事事或者嬉笑打闹的时间,然后才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2.游戏的目的不够明确,需要成人进行一定的提示。 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记游戏的目的。同时,中班幼儿具有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3.角色扮演意识和能力一般,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和扮演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也限制了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 (三)大班 1.有较强的任务意识,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 较中班幼儿,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的任务。无所事事行为明显少于中班幼儿,目的性角色行为明显多于中班幼儿。能在游戏开始前协商游戏规则、情节、出场顺序;交往内容集中在动作和对白方面。整个游戏过程呈现出“计划、协商——合作——表现故事”的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有较强的角色扮演意识。 大班幼儿角色扮演意识较强,能自觉等待自己上场的时间,在扮演角色时能注意语气、语调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心园 时下,幼儿园里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家注重主题活动的开展,园本课程资源的挖掘,等,虽然在课程的构建中也有意识地将集体教学活动与区角活动融合,但大家在真正实施时还是有这样的倾向——重上课轻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或是老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之后的“休息站”,因为老师们认为角色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提供一些玩具之后让孩子们随意地玩。其实这是对角色游戏的一种淡化,一种误解。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幼儿园一贯来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对于创造性游戏每一学年都作为一个较为重点的教研内容加以研究,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组织。 一、大班角色游戏的主要特点 1、游戏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大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会接触更多的事和物,随着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关注的内容会更多,他们会自觉地将感受到的现象出现在游戏的主题中。如在“医院”游戏中,大班的孩子会想到开设不同的科室,有挂号、门诊、注射室、手术室及住院部,他们还想到了接受病人用的救护车。又如,现在在我们的周边兴起了一些休闲与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假日期间小朋友们与父母去游玩过,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出现了“钓鱼馆”的主题。又如,我园开展的探究性活动课程注重孩子的探究精神的培养,组织的活动创设很多的机会让幼儿去探究周围的事物,所以在角色游戏中他们也产生了“实验室”的主题,他们会模仿科学家配制出各种新颖的药品及杀虫剂等。 2、游戏中反映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较强的独立性和合作意识。 大班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有了很强的目的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就已经设想好自己想玩什么角色,做些什么事情,他们不满足重复的游戏,会将新近发生的事情在游戏中重现。 案例——餐厅经理 毅毅是餐厅经理,游戏一开始,她召集餐厅所有的人员排成一横排进行工作布置:“琳琳到门口接待客人,冬冬去买菜,佳佳打扫卫生,成成当厨师,好了,大家去工作吧。”其他小朋友都答应着,就分头去做了。毅毅拿出许多餐具,在桌子上一一地摆放,看到活动室的一束鲜花,她就捧了过来,放在了餐桌上,她还对旁边的佳佳说:“今天我们这儿这么漂亮,肯定会有很多客人的。”然后,她就到外面吆喝了:“大家快到我们饭店来吧,吃完饭我们有鲜花送。”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摘要】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性。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然而,在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存在着“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表演中幼儿语言平淡、表情单调”等主要问题。 可见,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以后也难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表演游戏的本身特性为切口,通过分析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现状,从年龄特点出发,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表演游戏,以自主选择角色、自由讨论、相互模仿、分组竞赛、根据角色特点增添辅助材料、教师参与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积累表演经验、明确任务等策略来提升幼儿表演的生动性和完整性,让幼儿在“游戏性”体验的活动中提升表演能力。 【关键词】 中班表演游戏提高表演能力指导策略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两大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即首先把表演游戏看作是“游戏”而不是“表演”,那是不是重视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就是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了呢?在现实的表演游戏开展中中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以愉悦为游戏目的,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 在表演游戏中根据幼儿行为目的程度的不同,可将幼儿角色行为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扮演角色,认真再现故事。嬉戏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 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嬉戏性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角色的特点、对话等等,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对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嬉戏角色行为也随之增多。如,幼儿会因布置场地和装扮自己而忘记了“表演”;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对情节进行任意的发挥和改编,如,在《三只小猪》中猪老大不满被大灰狼吹倒房子,就变成了“奥特曼”追打大灰狼,接着猪老二和猪小弟也都变成了奥特曼不断地追打大灰狼,最后变成了打架。 (二)以一般性表现为主,游戏时语言平淡、表情单调,不生动 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或表现提前不合时宜)、一般性表现(幼儿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而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以一般性表现为主,在角色对话中感觉像是在背对白,动作、表情、语气都显得很生硬,角色间没有真正上的交流。

【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 计与指导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0XX—20XX上学期中三班区域游戏设计材料观音寺镇第一幼儿园张琳娟 区域一:三味书屋 一、游戏目的 1.轻声借阅、爱惜图书、整理图书。 2.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运用书面语言的经验。 二、材料投放 幼儿故事图书、绘本,自制图书。 三、材料制作 需家长准备:每人一本自制图书 外形漂亮颜色鲜艳,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画面集中单一,大中小厚薄适中便于幼儿拿在手中阅读,读本不易撕破。 区域二:爱心医院 一、游戏目的: 1.加深幼儿对角色的理解,能较形象地模仿社会角色。 2.培养幼儿独立性,按意愿选择角色。 3.遵守游戏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4.培养爱惜玩具的习惯,游戏后会整理场地,收拾玩具。 二、材料投放: 需家长准备:各种布娃娃 需学校准备:各种医用器械、珍珠棉、假钞、布娃娃 三、材料制作特点 形象、逼真,吸引幼儿兴趣。 区域三:动手动脑 一、游戏目的 1.用各种线条和简单形状表现观察过的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工具、材料摆放有序。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剪刀随意剪纸,知道安全用剪。 3.运用搓、团、压等基本手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操作,逐步塑出简单的物体造型。 4.通过自由尝试,折出简单的形象。 5.利用废旧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大胆表现。 固体胶、剪刀、指导孩子尝试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如水果、蔬菜、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接触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如撕贴画,拓印画,手印画,毛线画等),孩子们易生产“画画做做好玩”的心理,有利于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材料投放 需家长准备:一次性纸杯、画纸、折纸、鸡蛋壳、剪刀、胶棒、布、木棍、棉花等等。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演示教学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 点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凸现出来而有别于“戏剧表演”,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幼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游戏性”,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实质。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

创造性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主题二创造性游戏得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得: 1、了解创造性游戏得分类,理解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得性质与特征。 2、会运用创造性游戏得组织指导策略制订游戏计划,创设游戏环境,科学地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3、会观察、分析与评价幼儿得游戏。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得组织与指导 教学难点:创造性游戏得指导策略 教学准备:案例,录像,课件,观察记录、游戏计划、环境创设等范例、《儿童文学作品集》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性游戏得组织与指导概述 (一)尊重幼儿游戏得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得多种需要 【理论研讨】 1、涵义:尊重幼儿游戏得意愿与兴趣,尊重幼儿在游戏中得想象、探索与创造,创设幼儿开展各种游戏得环境。 2、提问:有得幼儿园规定周一大班玩结构游戏、中班玩表演游戏、小班玩角色游戏;有得幼儿园只玩结构游戏或角色游戏,很少玩表演游戏,有得则室内游戏多,室外游戏少,有得安静性游戏多,运动性游戏少。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3、归纳小结: (1)幼儿游戏由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与形式,失去了幼儿游戏得自主性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特征而不成其为游戏了; (2)游戏得形式与内容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幼儿得需要,不利于幼儿得发展. (二)创造良好得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得环境,保证幼儿创造性游戏得时间 【理论研讨】 1、涵义: (1)游戏得环境主要包括游戏得场地及游戏材料等物质条件,以及这些物质条件之间得相互关系。 (2)良好得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得环境就是开放性得,就是符合幼儿发展水平与需要得.幼儿能积极投入,并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自由支配游戏得时间;游戏中得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就是平等得、互动得、与谐得。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每一间活动室都被分割成了若干游戏区:饭店、医院、娃娃家、银行、商店、理发店等等.各个区域被教师精心设计与制作得精美逼真得玩具与材料装饰得“美仑美奂”,乍眼瞧去,如同置身于一个美丽得“小人国”。孩子们在这里做些什么呢?在“挂号台”后面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位“小护士”.在长达半个多小时得时间里,因为没有“病人”来挂号瞧病,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中的游戏于园外游戏相比,在外形上有自身的特点: 一、游戏时间固定 园外游戏没有固定时间,随意性大,使游戏变成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园内游戏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在一定时间内,体现游戏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时间的稳定性。 二、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托幼机构外的儿童游戏,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他们可以在家庭、游乐场、居住小区等户外场地玩游戏;游戏的内容随儿童拥有的玩具材料而定,随时会受外界的干扰而使内容发生变化。家长提供的玩具缺乏一定的教育意图,随儿童兴趣,随家长的期望或兴趣而定,不能充分发挥玩具材料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儿童对自然界的沙、石头等感兴趣,但家长往往因为安全卫生等问题而加以制止。托幼机构的游戏环境都是经过教育者按教育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的,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根据儿童游戏特点创设、布置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的布置和游戏材料的提供都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避免或减少了意外伤害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教师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将教育意图客体化、物质化,让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三、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兄弟姐妹,在家里交往的对象全是成人,与成人玩的时间多,与儿童玩的时间少,造成儿童早熟,缺乏童趣; 在户外儿童交往的对象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碰到谁跟谁玩,这样就使儿童缺乏形成稳固的伙伴关系的条件,伙伴往往以小型的分散的为主,无明显的群体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游戏中,儿童结成的伙伴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伙伴多,年龄相当,兴趣相同,相互交往的机会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伙伴的缺陷社会规则,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教育者的指导性 在托幼机构以外的儿童游戏,成人也时常关注、指导儿童的游戏,但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受成人教育观、儿童观的影响较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碍儿童游戏的发展。而在托幼机构,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懂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具有指导游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姓名:周心灵学号:1203642078 [摘要]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一个准备阶段,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等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社会化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化人格品质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社会化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近年来幼儿园较流行的表演游戏活动入手,对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进行论述,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尝试从社会化、幼儿社会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等角度,探讨表演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化品质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化;幼儿社会化;表演游戏 一、幼儿表演性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表演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言语,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艺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 表演性游戏具备着以下的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 (2)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3)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又兼具"表演性",有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又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 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因此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一、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 如《小熊请客》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等,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幼儿了解了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得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 二、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日常进行的表演游戏,可以在活动室中,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角色相对少的表演游戏也可以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只有两个角色,我们就安排在活动室的一角即可。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如:《小熊请客》中有一棵背景树,由两块pvc板合成,表演时打开,狐狸可以躺在树下睡大觉,表演结束直接可以合起来放好,非常简单方便。

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可以说,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参观、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的印象。同时帮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为开展角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娃娃家的孩子,他们在家里当爸爸、做妈妈,都需要从生活中学习。 二、准备游戏材料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 玩不起来。”由此可见,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并能刺激游戏的开展。教师要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角色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提高做好准备工作。我们班开设的点心店,教师就提供了很多自制的馒头、面条、围裙、盘子等物品。 三、观察游戏进程,支持游戏发展 教师要对游戏进行指导,首先就要很细致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观察方法大体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随机观察要求教师捕捉幼儿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目的是了解幼儿行为动机、即时需要、意愿、困难、情绪),以便把握干预时机,满足游戏需要,推进其活动。有目的的观察要求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作为教育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育方案。在教师的观察中, 教师要不断地提供游戏材料或对游戏材料的使用进行示范来推动游戏的进程。同时也要根据游戏的发展,提出问题或者建议,用语言来推动游戏的延伸和扩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