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生物多样性 2006, 14 (6): 508-516 doi: 10.1360/biodiv.060066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3559768.html,

—————————————————— 收稿日期: 2006-03-28; 接受日期: 2006-09-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No.9051100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2001CB409700)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xiaom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3559768.html,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徐兆礼1* 林 茂2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0090)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摘要: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 、118°30'–128°00'E 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 从环境因素与优势种的聚集强度等不同侧面探讨了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 ′)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东海4季共发现水母类103种,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和北部外海。大部分水域水母物种多样性较高, 且冬夏季高于春秋季, 南部高于北部, 外海高于近海。分析成因如下: (1)多样性指数与物种数密切相关, 但与丰度相关性不显著。优势种的聚集导致个别海区物种多样性降低。春季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 )在浙江近海、秋季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 )在长江口海域聚集, 导致春秋季东海近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较低。(2)水温是影响多样性指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盐度是次要因子。冬春季多样性指数值与10 m 层水温相关, 夏季与表层水温相关, 秋季与10 m 层盐度相关。(3)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还受不同水团的影响。春季、夏季和冬季多样性指数(H ′)等值线分布全面反映了东海海流走向和水团的变化, 是分析东海水团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水母类, 多样性, 因果分析, 东海

Causal analysis on diversity of medusa in the East China Sea

Zhaoli Xu 1*, Mao Lin 2

1 Key and Open Laboratory of Marine and Estuary Fisheries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 Shanghai 200090, China

2 Th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ritime data collected from 23°30′–33°00′ N and 118°30′–128°00′ E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four seasons during 1997–2000, we analyzed the dynamics of medusa diversity and the causes. A total of 103 medusa species were observed, which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off-shore of the East China Sea. Higher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H ′) of medusa occurr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ea, offshore, and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 ′ value, whereas the abundanc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it significantly. The lower H ′ value nearshore in spring and autumn resulted from the aggregation of Muggiaea atlantica nearshore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Diphyes chamissonis at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ter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salinity, was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diversity. H ′ value was related to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10 m layer in winter and spring, while it i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with 10 m-salinity-layer in autumn. The isoline distribution of H ′ value reflected the direction of currents and changes in water mass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H ′ isoline was a good indicator for analyzing the East Sea cold masses.

Key words: East China Sea, zooplankton, medusa, diversity, causal analysis

水母类能大量捕食饵料浮游生物和鱼卵、仔鱼, 直接破坏渔业资源或与渔业经济动物争夺饵料, 作

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母类爆发往往引起海洋灾害(Dumont, 1994), 因而是科学界关注

第6期徐兆礼和林茂: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509

的焦点。以往的国内外水母类生态学研究大多对某

一水域水母的生态特征进行描述(张金标等, 2003),

而对于水母类多样性特征形成的原因, 目前尚未见

到报道。

科学发展到今天, 随着研究手段的丰富, 特别

是在生物学领域广泛地采用了多元分析手段, 人们

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描述, 而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

原因和结果。但是, 在自然生态学研究中, 由于因

果分析需要收集和掌握较大尺度范围的海洋学调

查资料, 这类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利用

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 N、118°30'–

128°00' E大面积海洋调查资料, 研究东海水母类多

样性指数(H')分布和变化的特征。期望通过运用定

量分析方法, 从水母类数量、物种数、优势种空间

聚集特征等相关生态学指标入手, 进行环境动力学

分析, 探讨东海水母类多样性特征成因及其在水团

分析中的应用, 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一个实例。

1研究区域与方法

1.1调查区域和取样方法

1997–2000年间在东海23°30'–33°00' N、118°30'–128°00' E海域进行春(1998年3–5月)、夏(1999年6–8月)、秋(1997年10–11月)和冬(2000年1–2月)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 调查站位设置见图1。为了详细分析水母类种类数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东海调查区分成5个海区, 即: (I)东海北部近海(29°30'–33°00' N、123°30'–125°00' E)、(II)东海北部外海(29°30'–33°00' N、125°00'–128°00' E)、(III)东海南部近海(25°30'–29°30' N、120°30'–125°00' E)、(IV)东海南部外海(25°30'–29°30' N、125°00'– 128°00' E)和(V)台湾海峡(23°30'–25°30' N、118°00'– 121°00' E)。台湾海峡冬季没有调查。东海海流分布见图2。

水母类样品采集和室内处理均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 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80 cm, 孔径0.505 mm, 筛绢GG36)由底至表层垂直拖曳采集, 按个体计数法在立体显微镜下计数测定浮游动物样品中水母类丰度(单位: ind./100 m3), 并鉴定到种。

1.2数据处理与分析

取表层水温(t0)、10 m层(t10)和底层水温(t b)(℃), 图1东海浮游动物采样站位分布

I: 东海北部近海; II: 东海北部外海; III: 东海南部近海; IV: 东海南部外海; V: 台湾海峡; 调查站位

Fig. 1 Location of zooplankton sampling station. stands for sampling station.

I, North nearshore (29°30′–33°00′ N, 122°30′–125°00′ E)

II, North offshore (29°30′–33°00′ N, 125°00′–128°00′ E)

III, South nearshore (25°30′–29°30′ N, 120°30′–125°00′ E) IV, South offshore (25°30′–29°30′ N, 125°00′–128°00′ E)

V, The Taiwan Strait (23°30′–25°30′ N, 118°00′–121°00′ E)

表层盐度(S0)、10 m层(S10)和底层盐度(S b)6个因子,以及水母类丰度和物种数为自变量,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为因变量,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H′值的主要环境因子, 并给出线性方程。所有上述计算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郭志刚, 1999)。

以优势度Y≥0.02(徐兆礼和陈亚瞿, 1989)作为筛选优势种的依据。采用丛生指标(I)分析优势种空间分布的聚集强度, 公式如下:

1

2

?

=

S

I

其中, S2是该优势种各站位丰度值的方差, X是均值。

丛生指标(I)作为一种聚集强度测度, 显示了种群空间格局的非随机程度。I值在0以下为随机分布, 0

510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4卷

图2东海海流示意图(根据农业部水产局, 1987)

……为冬半年流向; ——为夏半年流向

Fig. 2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East China Sea (based on Fishery Bureau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1987). ……Winter current; —— Summer current; ECSCC, East China Sea Coastal Current; CWD, Changjiang Dilute Water; TC, Tsushima Cur-rent; TWC, Taiwan Warm Current; YWC,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2结果

2.1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的分布特征

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春季台湾海峡和邻近的东海南部近海(III)、南部外海(IV)和北部外海(II)水母类多样性指数较高, 并呈现由南向北、外海向近海逐渐降低的趋势; 夏季以29°00′N为界分南北两个部分, 北部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2, 南部大都高于2.5,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其中在29°00′N附近变化非常明显; 秋季变化规律不如春季明显, 但也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台湾海峡南部和东海外海H′值稍高; 冬季分布趋势与夏季相似。

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可归纳为3种类型: (1)冬夏季南部明显高于北部, 外海高于近海, 两个季节在东海中部都有等值线密集分布, 夏季密集分布带靠北, 冬季偏南; (2) 春季多样性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等值线密集带沿东海大陆架200 m 等深线由西南至东北走向; (3) 秋季虽与春季分布趋势相似, 但缺少走向一致的等值线, 更多地呈现出交错状分布。

整体而言,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冬夏季高于春秋季, 春季最低(表1)。就不同海区比较, 南部高于北部, 外海高于近海,但东海南部近海(III)大于外海(IV),东海北部冬春夏3个季节外海(IV)高于近海(III), 秋季则相反。

2.2 水母类丰度分布特征

春季水母类高丰度区(>500 ind./100m3)位于27°30'–30°30' N、122°00'–126°00' E。近海(I, III)高于外海(II, IV), 南部(III, IV)高于北部(I, II), 其中近海高于外海的趋势更加明显。夏季分布特征与春季相近, 但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更加明显。秋季, 高丰度区主要在东海北部近海(I)的长江口水域, 北部高于南部, 近海高于外海。冬季北部仍然高于南部, 但近海和外海差别不大。

以各站位水母类丰度(X)为自变量, 该站位多样性指数(H')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4季水母类多样性指数值和丰度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2.3优势种丰度和种群聚集强度

对优势种的聚集强度进行分析表明,仅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在春夏秋3个季节显示出较高的聚集强度(表2)。小方拟多面水母(Abylopsis eschscholtzi)在春季、双生水母在夏季也有较高的聚集强度。其他优势种多为均匀分布或非随机分布。

2.4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H′)的关系

本研究水域共鉴定水母类103种(表3)。表1和表3显示, 东海水母类物种数的季节变化不如H′值明显, 不同海区间差异较大。在近海(I,III), 南部(III)物种数高于北部(I), 在外海(II,IV), 除了夏季, 其他季节均是北部(II)高于南部(IV)。同一季节物种数分布也不尽相同。春季, 除东海北部近海(I), 其他海区物种数均较多。夏季东海北部外海(II)物种数明显减少。秋季除东海北部近海(I), 其他海区都有明显减少。冬季分布趋势与春季相同。

以各站位水母类物种数(x)为自变量, H′值为因变量进行线性模型拟合, 表达式如下:

H′=0.3604+0.1708x(n=453, r=0.8653, P= 0.0001)

2.5多样性指数(H′)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4), 冬春季H′值均与10 m层水温相关; 夏季与表层水温相关。秋季与10 m层盐度相关。

第6期 徐兆礼和林茂: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511

图3 东海区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 ′)的平面分布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Fig. 3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medusa diversity (H ′) in the East China Sea. a, Spring; b, Summer; c, Autumn; d, Winter

表1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 ′)和物种数的季节变化

Table 1 Seasonal change of Shannon-Wiener index (H ′) and species number of medusa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annon-Wiener index (H ′)

物种数Species number

季节 Season

I II III IV V

均值

Mean

I II III IV V

总计

Total

春季 Spring 1.17 2.00 1.72 1.66 3.23 1.95 11 46 40 32 34 60 夏季 Summer 2.23 3.03 3.82 3.93 3.73 3.35 13 20 58 33 36 69 秋季 Autumn 1.83 1.64 2.97 2.59 3.02 2.41 18 28 34 20 26 47 冬季 Winter

2.28 2.96

3.22 3.96 – – 14 45 36 33

– 58

平均和总计 Mean and Total 1.88 2.41 2.93 3.04 –

32 66 77 52 53 103

N

N

512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14卷

表2 东海水母类优势种丰度()和丛生指标(I )

Table 2 Abundance (X ) and index of clumping (I ) of dominant medusa species (ind./100 m 3)

拟细浅室水母 Lensia subtiloides 2.0 –0.7 10 1.3 51.0 3.4 1.0 –0.9 巴斯水母 Bassia bassensis 3.0 –0.8 2.0 –0.8 1.0 –1.0 9.0 0.2 双生水母 Diphyes chamissonis 3.0 –0.4 7.0 –0.3 130.0 5.3 51.0 2.9 五角水母 Muggiaea atlantica 308.0 12.6 10.0 10.6 16.0 9.1 49.0 3.2

半口壮丽水母 Aglaura hemistoma 13.0 –0.6 2.0 –0.08 21.0 0.2 15.0 0.2 四叶小舌水母 Liriope tetraphylla 5.0 –0.8 4.0 –0.6 3.0 –0.1 4.0 –0.7 小方拟多面水母 Abylopsis eschscholtzi 17.0

44.8

3.0

–0.3

1.0

–0.9

6.0

–0.8

3 讨 论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冬夏季较高, 春秋季较低, 与翼足类(徐兆礼, 2005a)、磷虾类(Xu & Li, 2005)和十足类(徐兆礼, 2005b)分布相同, 而与毛颚类不同(徐兆礼等, 2004)。尽管调查在不同年份进行, 但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近年来水母类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的现状, 不妨碍对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变化趋势的探讨, 因而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3.1 物种数对多样性指数(H ′)分布特征的影响

水母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并不同步。如春季物种数大于秋季, 但H ′值明显低于秋季。根据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生态含义分析, 在物种数较多, 但种类间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下,多样性指数偏小。某些优势种在个别海区的聚集, 使这些站位个体数量在不同种间分配差异加大, 导致多样性降低。如春季五角水母和小方拟多面水母有明显的聚集强度, 它们在个别站位形成较高的数量, 降低了该海区水母类物种多样性。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物种数和H ′值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 物种数是决定东海大多数站位H ′值高低的主要因素。

3.2 丰度对多样性分布特征的影响

水母类丰度和多样性的关系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是丰度和H ′值均较低。 如春夏两季东海北部(I, II)部分水域物种数较少(表1), 丰度较低(徐兆礼, 2006), 物种多样性指数也较低。

二是丰度和H ′值均较高。如台湾海峡南部春、夏、秋3季出现的物种数较多, 且种间分布均匀, 该水域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三是H ′值分布与丰度变化趋势相反。如外海H ′值较高、丰度较低, 近海相反。这种情况的形成, 与种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优势种在某一区域的高度聚集有关, 造成春秋季东海近海多样性较低。相反, 在东海外海,由于物种数较多, 优势种聚集特征不明显, 种间分布均匀, 物种多样性较高。

水母类丰度和多样性关系较为复杂, 这是两者相关关系不显著的原因。

3.3 海流对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 ′)分布的影响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与海流流向和分布特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春季, 台湾暖流势力较弱, 其在台湾海峡和台湾北部海域形成后, 沿着大陆架200 m 等深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 最终汇入对马暖流。同时在济州岛以南, 黄海暖流向西北运动(图2)。从图3可见黄海暖流西北向锋面,多样性指数等值线密集分布带沿着台湾暖流由西南向东北伸展, 西侧的多样性明显较低而东侧较高, 泾渭非常分明。

夏季, 台湾暖流势力增强, 除了向东北方向伸展, 还沿着东海近海向长江口海域推进。夏季多样性指数(H ′)等值线密集分布带呈东西走向, 分布带南侧处于台湾暖流势力控制范围, 暖流带来丰富的物种, 形成较高的多样性, 南部近海(III)物种数达77种(表1)便是例证。而在北侧, 是长江冲淡水、黄海冷水团和台湾暖流形成的混合水团(图2), 混合水团中水母类多样性明显低于南侧(图3)。

第6期徐兆礼和林茂: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 515 表4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medusa diversity (H′) and temperature/salinity

季节 Season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n r F P

春季 Spring H′= –1.3056 + 0.1520 t10124 0.624 79.02 0.000

夏季 Summer H′= –8.6102 + 0.3862 t0134 0.410 28.06 0.000

秋季 Autumn H′= –7.0159 + 0.2503 S10104 0.216 6.06 0.015

冬季 Winter H′= –3.0724 + 0.2890 t10 63 0.682 54.85 0.000

秋季, 台湾暖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由表1可见, 秋季不同海区物种数差异较小。依据作者对东海其他浮游动物类群研究的结果(Xu et al., 2004), 秋季暖水种在东海北部种群有较大的发展。例如秋季长江冲淡水东北转向, 暖流持续形成适宜的温度环境, 使双生水母在长江口高度聚集, 也使北部近海多样性较夏季有所降低(表1)。

冬季, 海流特征与夏季有很大的差别, 尽管多样性指数(H′)等值线密集分布带形如夏季呈东西走向(图3), 但这一格局形成的机制不同于夏季。冬季东海南部近海(III)多样性较高的原因是什么?苏纪兰等(1987)证实, 黑潮暖流进入东海后, 有部分黑潮表层水入侵东海大陆架。冬季水母类多样性等值线锋面由黑潮主流区向西北伸展, 直至浙江近海(图3), 与黑潮表层水对陆架东部的入侵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正是黑潮表层水入侵东海陆架, 丰富了东海南部近海(III)的种类, 使该区域多样性较高, 表1所示冬季南部近海(III)较高的物种数也证实了这一点。

3.4影响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分布的水文因子

冬春两季多样性特征为东海南部高于北部, 外海高于近海。冬春季水温较低, 制约着暖水种在近海广泛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增长。夏季水温较高, 但东海北部有黄海冷水团存在, 使那里的水温明显低于周围水域, 同步观察到的水温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存在(郑元甲等, 2003), 夏季多样性较低的水域与此重叠。秋季长江口盐度较低的海域聚集了大量的双生水母, 使该海域多样性下降。上述多样性与水文环境关系计算, 印证了水团分析的结果。还说明, 水温是影响东海水母类多样性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盐度是次要因子。

3.5水母类多样性指标作为水团分析标志的意义

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温差异有密切的联系。从图3可见, 冬、春和夏3季东海水母类多样性指数(H′)等值线密集分布, 表征了台湾暖流走向和位置, 全面反映东海海流走向和水团的变化, 是分析东海水团的良好指标。

致谢: 陈渊泉和王云龙研究员、洪波、袁骐、蒋玫、韩金娣等同志在海上样品采集、室内样品处理、数据统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谨致谢忱。特别感谢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张金标研究员帮助鉴定水母类样品; 沈晓民先生协助处理数据, 并在论文构思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Dumont HJ (1994)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fresh- and bracki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Hydrobiologia, 272, 1–12.

Fishery Bureau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农业部水产局) (1987) Investigation and Divis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 of the East China Sea(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 pp.3–22.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in Chinese)

Guo ZG (郭志刚) (1999) Soc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Manual of SPSS Software(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SPSS软件应用), pp.18–83.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Xu ZL (徐兆礼), Chen YQ (陈亚瞿) (1989) Aggregated inten-sity of dominant species of zooplankton in autumn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志), 8(4), 13–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 ZL (徐兆礼), Dai YF (戴一帆), Chen YQ (陈亚瞿) (2004) Study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teropoda in the East China Sea. Journal of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3, 304–30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 ZL, Chao M, Chen YQ (2004)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o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3, 337–346.

Xu ZL (徐兆礼) (2005a) Study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teropoda in the East China Sea. Biodiversity

516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4卷

Science (生物多样性), 13, 168–17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 ZL (徐兆礼) (2005b)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elagic Decapoda in the East China Sea. Marine Env- ironmental Science (海洋环境科学),24(4), 1–5.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 ZL, Li CJ (2005)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e-lagic Euphausiid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4(5), 98–106.

Xu ZL (徐兆礼) (2006) Dynamics on medusa in the East China Sea. Acta Zoologica Sinica (动物学报), 52, 854–861.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 JB (张金标), Lian GS (连光山), Wang YL (王云龙), Xu ZL (徐兆礼) (2003) Distribution of jellyfish (Tuni-

cata) in eastern Taiwan Strait.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trait (台湾海峡), 22, 279–285.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eng YJ (郑元甲), Chen XZ (陈雪忠), Cheng JH (程家骅), Wang YL (王云龙), Shen XQ (沈新强), Chen WZ (陈卫

忠), Li CS (李长松) (2003)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 pp. 30–65.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Shanghai. (in Chinese)

(责任编委: 江锦祥责任编辑: 闫文杰)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 4.27%。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 3.88 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亿吨。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 (中考知识点)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南海大陆坡围绕着海盆四周可分为4个区:北陆坡、西坡阶地、南陆坡和东陆坡。 北陆坡约位于中国台湾以南至珠江口大陆架的外缘。陆坡上为波状起伏的平原,并有隆起的暗礁。在东沙群岛附近水深增至1000~2000米,地势向南凸出。 西坡阶地又叫海南岛南部大陆坡,宽达300海里,位于珠江口外的深海洼地和越南南部陆坡之间,水深1000~1500米处。它具有显著的阶梯状,坡度较大(5~10°),等深线密集,呈南北向分布。西沙和中沙群岛就分布在西坡阶地上。西坡阶地上有许多水下峡谷,把阶梯状的陆坡分割为许多地块。西坡阶地的坡麓有一狭长拗陷,深5567米,为目前已知南海的最深处。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一、世界前十大石油储量国家最新排名 据科威特《火炬报》2009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个国家最新排名,有关统计数字如下: 1、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储量:2667亿桶 每日总产:1070万桶 原油日产量:926万桶 日消费:229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49万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储备:1785.9亿桶 每日总产:335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22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245万桶 3 、伊朗 已探明储量:1384亿桶 每日总产:417万桶 原油日产量:405万桶 日消费:180万桶 没有出口到美国(2007年) 4 、伊拉克 已探明储量:1150亿桶 每日总产:239万桶 原油日产量238万桶

日消费:63.8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48.4万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储量:1040亿桶 每日总产:274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量32.5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8.1万桶 6、阿联酋 已探明储量:978亿桶 日总产量:305万桶 原油日生产:268万桶 日消费:46.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万桶 7 、委内瑞拉 已探明储量:870.3亿桶 总日产量:264万桶 日原油生产: 392万桶 日消费:7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36万桶 8 、俄罗斯 已探明储量:600亿桶 总日产量:979万桶 原油日产量936万桶 日消费:290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41.4万桶 9、利比亚 已探明储备:415亿桶 总日产量:188万桶 原油日生产:174万桶 日消费:27.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7万桶 10 、尼日利亚 已探明储量:362亿桶 总日产量:216.8万桶 原油日产量:216.5万桶 日消费:28.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3万桶 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披露的数据显示,2 010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口额最大的是原油,进口金额高达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6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15.1%,对外依存度达55.14%,同比扩大4.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8.6%,对外依存度为54.26%,同比扩大5.7个百分点。 三、中国主要石油进口通道

东海辖区海岛礁测量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东海辖区海岛礁测量的若干问题和对策许家琨1,3,欧阳永忠2,缪世伟1,翟国君2,暴景阳3,孙雪洁1,黄辰虎1,2 (1. 92899部队,浙江宁波 315200;2. 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天津 300061; 3.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测工程系,辽宁大连 116018 )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我国就一直进行沿岸岛屿调查测量。除水深测量外,大陆及海岛的陆地部分由海岸线向陆地测进:大于(含)1∶10000比例尺为图上1cm,小于1∶10000比例尺为图上0.5cm。密集的城镇及居民区向陆地测至第一排建筑物。海岸线以上部分,按照国家相应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执行,当有相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最新地形资料时,可进行修测。海岸线以下测至半潮线,与水深测量相拼接。今天的海岛礁测量比例尺大,测量要素多,测量精度高,不管是对大小岛屿还是远离大陆的岛礁都统一要求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就提出了一个平面和高程基准的传递问题以及传递技术、传递方法等。迫切需要给予一个比较科学的、明确的和大家都能比较认可的对策,并从测量规范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论述,以期对即将开展的海岛礁测量有所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海洋测绘;海岛礁测量;基准传递技术;问题和对策 1 引言 规模空前的全国海岛礁测量即将开始。实际上,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进行沿岸岛屿调查测量,比例尺大多在1:10000~1:25000,近年来以1:5000和1:10000比例尺为主。除水深测量外,大陆及海岛的陆地部分由海岸线向陆地测进:大于(含)1:10000比例尺为图上1cm,小于1:10000比例尺为图上0.5cm。密集的城镇及居民区向陆地测至第一排建筑物。海岸线以上部分,按照国家相应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执行,当有相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最新地形资料时,可进行修测。海岸线以下测至半潮线,与水深测量相拼接。码头地区应测完整。海岸线应进行实测。除此以外,在测区内还布设一定密度的海控点和布设一定数量的验潮站。今天的海岛礁测量比例尺大,测量要素多,测量精度高,不管是对大小岛屿还是远离大陆的岛礁都统一要求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就提出了一个平面和高程基准的传递问题以及传递技术、传递方法和面临的困难等。迫切需要给予一个比较科学的、明确的和大家都能比较认可的对策,并从测量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以期对即将开展的海岛礁测量有所启发和参考。 2 我国及东海辖区海岛礁和海岸线概况 2.1 我国海岛礁分布、地形及海岸线概况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疆。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总长18400km。我国海区西部和北部频临我国大陆,东北以朝鲜海峡与日本海分界,东部为一弧形列岛(琉球群岛)所环围与太平洋相通,南至大巽他群岛,西南则以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分界。广阔的海面上散布着大小岛屿6536座,(有资料显示: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为7372 个)。有人居住的岛屿有 430多个,东海约占岛屿总数的60%,南海约占30%,黄、渤海约占10%。岛屿岸线总长度14248km,海岛总面积近80000 km2。构成了弧形的、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环绕在我国沿海外侧。 我国海区岛屿多数仅靠大陆或者成群散列分布在多山地带的近海和海湾、港口附近。岛屿分布最集中的有辽东半岛东南侧、渤海海峡、杭州湾外方、舟山群岛、福建沿岸的三都湾、兴化湾附近、珠江口附近等处。苏北海岸平直且低缓,沿岸大片泥、沙滩,海底地形平坦,分布的岛屿极少。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 岛屿绝大多部分为山地和岩岛。其地形特点:面积较大的岛屿地形较缓,岸滩高差小,便于登陆的地段较多;面积愈小的岛屿岸壁陡险,露岩散石较多,除少数澳口外,多不便登陆。多数岛屿树木稀少,隐蔽条件差。岛上水源受季节影响,旱季有的岛屿供水不足,还有少数小岛无水源。岛上土壤贫瘠,耕地较少,居民多以捕鱼为主,粮食、燃料、副食品部分岛屿不能自给。近年来,多数岛屿多处开发、开采,经济建设很快,岛屿变化较大。 2.2 东海海岛礁分布、地形及海岸线概况 东海是中国海的一部分、中国三大边缘海 收稿日期:2009-04-28 作者简介:许家琨(1956-),男,山东莒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测绘及沿岸海道测量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海区划分

全世界海洋分成几个海区?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将全世界海洋分成几个海区?在线等答案!希望懂得朋友告之,不胜感激@! (二)“A1海区”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 H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三)“A2海区”系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四)“A3海区”系指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静止卫星覆盖的区域。 (五)“A4海区”系指A1、A2和A3海区以外的区域。 中国的划分: 二、海区 法规主要将海区分为A1、A2、A3海区: 1.A1海区: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H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我国的A1海区是指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湛江、海口的VHFDSC岸台为圆心,以25海里为半径的园所覆盖的海域。 2.A2海区:系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海岸电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我国的A2海区是指以大连、天津、

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湛江、温州、汕头、北海、八所、三亚的MF DSC岸台为圆心,以100海里为半径的园所覆盖的海域。 3.A3海区:系指除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INMARS AT静止卫星所覆盖区域。 航区分为:无限航区、近洋航区、沿海航区和近岸航区,但GMDSS适任证书的航区分为:A1、A2、A3和A4海区. -“无限航区”系指海上任何通航水域,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开放港口和国际通航运河及河流. -“近洋航区”系指北纬5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与东经142度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与东经99度以东、东经130度以西所包括的太平洋水域. -“沿海航区”系指包括中国的近岸航区、黄海、东海、南海和中国各沿海港口的水域. -“近岸航区”系指距中国海岸不超过50海里或按习惯航线航行在中国沿海各港口间的通航水域.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系指经修正的《无线电规则》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的全球海上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 -“A1海区”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数字选择呼叫(即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H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A2海区”系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 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48 毫米、88毫米和 77 毫米,东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与 2018 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升幅最大,为 38 毫米(图 1)。 图1 2019 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一、渤海沿海 1980-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7 毫米/年。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4 毫米,比 2018 年高 19 毫米。预计未来 30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180 毫米。

2019 年,渤海沿海 1 月和 3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第三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18 毫米和 9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6 毫米和9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78 毫米(图 2)。 图2 2019 年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二、黄海沿海 1980-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年。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48 毫米,比 2018 年高 20 毫米。预计未来 30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180 毫米。 2019 年,黄海沿海 1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 较常年同期高 8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 分别上升 111 毫米和 10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82 毫米(图 3)。 2

图3 2019 年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三)东海沿海 1980-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3 毫米/年。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88 毫米,比 2018 年高 38 毫米。预计未来 30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45~170 毫米。 2019 年,东海沿海 2 月和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92 毫米和 99 毫米分别为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第三高。与 2018 年同期相比,2 月和 4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06毫米和 101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41 毫米(图 4)。

[全]高中地理(非洲气候、河流流向、世界洋流的分布)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非洲气候、河流流向、世界洋流的分布)考点详解 ?1、非洲的气候 非洲的经纬度范围为:(37°21′N~34°51′S,17°33′W~51°24′E),即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穿过非洲。非洲主要分布着5种气候,大致关于赤道对称。从赤道向南、北两侧,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分别为: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两侧(非洲中部和西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 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③高原山地气候:全年干燥寒冷;分布在东部的高原山地地区; 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两侧、索马里半岛; ⑤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地中海的沿岸、南非的西南部(好望角附近)。

图1 非洲的气候分布图 ?2、河流的流向 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地势的高低:河流从海拔高的地区,流向海拔低的地区; 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④断点:河流断点处,一般为河流的上游(岩溶地区例外)。 在判断河流流向时,如果有等高线,则分为两种情况: ①多条等高线(有数值):等高线数值较高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左侧的支流,红色箭头为流向); ②多条等高线(无数值)、或者只有一条等高线: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右侧的支流,蓝色箭头为流向)。 图2 河流流向的判断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2)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 塞航道),不利通航;(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 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精讲精析:(1)分析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①从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从北向南,降水逐渐增多,因此该高原是图示区域降水最多的地区(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②该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向为自东向西、自东南向西北),并且充沛的降水可以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综合这两方面,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 (2)分析沙洲延伸的原因及不利影响。①沙洲位于塞尔加河的河口地区,塞尔加河的下游流经沙漠,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大,因此在河口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②沙洲的西侧为加那利寒流,海水自北向南流动,因此该沙洲顺着海水方向,自北向南逐渐延伸;③该沙洲位于圣路易港的正西方,阻挡了圣路易港的出海路线,并且泥沙容易淤积航道,不利于大型船只的航行。 (3)分析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①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和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可以采取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分析;②在开源方面,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例如水库),调节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或者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③在节流方面,加强与河流上、中、下游的国家合作,合理分配用水;选择耗水量较少的农业生产类型,或者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

世界洋流分布

世界洋流分布 一、说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对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二、说本节课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三、说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比老教材,可以看出,新课标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三点: 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渔场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等。第二,通过阅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全球洋流分布图”及“渔场分布图”等,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理论上来说,学习洋流是已有类似知识的延续。从我所任教的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来说,两个班都是理科竞赛班,智力基础、反应速度相对于其他班级而言,可能要好一些,同时,也正是因为是理科竞赛班,对于地理这门功课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到位,有些同学私下里和我聊天时说,我将来肯定要读理科的,地理只要会考通过就可以了。因此花在地理上的时间、精力到不一定有普通班多。地理的基础、地理思维还是很薄弱的,从我上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了,有时也很难得出期望的结论。 五、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3、学会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中国,60亿吨; 界第十大产油国。 4、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

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6、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 严重滑坡10%左右。 二、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 (一)世界石油产量 1、2008年世界石油产量 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6.48亿吨,同比增长1.1%。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需求上扬,尤其是亚洲、拉美和中东地区需求增长强劲,刺激了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全年产出石油16.07亿吨,同比增长3.8%。中东石油产量增长5.4%,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产量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3.2%、8.5%和7.4%。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增长2.5%,但俄罗斯却由于外资缩水和出口税高昂,石油产量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2008年俄罗斯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我国近海各海区面积最大的是

中国海洋篇 1、我国近海各海区面积最大的是()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2、国家海洋局直属司不包括() A.海洋环境保护司 B. 海洋渔业司 C.政策法规与规划司 D. 海洋预报减灾司 3、我国第一个全自动海洋浮标是什么时候制成的()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4、我国已探明海洋石油天然气储备量最大的海区是哪个海区? A.南海海区 B.东海海区 C.渤海海区 D.黄海海区 5、我国近海面积最小的是() A.黄海 B.渤海 C.南海 D.东海 6、我国哪个海区潮汐能最为丰富() A.渤海 B.海南沿海 C.山东半岛 D.浙闽沿海 7、我国年吞吐量最大的是哪个港口? A.大连港 B.上海港 C.广州港 D.宁波港 8.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少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A.28个 B.30个 C.32个 D.33个 9.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主权争端始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满州善後条约

10、我国海洋捕捞总产量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个海区() A.渤海 B.南海 C.东海 D.黄海 11、渤海不是三个主要海湾的是() A.莱州湾 B.辽东湾 C.渤海湾 D.北部湾 12、1981年6月,我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站在哪里建立() A.西沙永兴岛 B.浙江舟山群岛 C.天津滨海 D.山东青岛 13.1990年我国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几个() A.4 B.5 C.6 D.7 14、我国岛屿数最多的群岛是哪一个? A.舟山群岛 B.南沙群岛 C.庙岛群岛 D.长山群岛 15、我国最大的半岛是哪个半岛() A.辽东半岛B.山东半岛C.雷州半岛D.中南半岛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于什么时间() A.1976 B.1986 C.1989 D.1990 17、我国什么时候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中(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我国沿海海岸线(包括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两部分)最长的是哪个省(市)() A.山东 B.广东 C.海南 D.台湾 19、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稳定发展。目前,哪个省海洋渔业产值位居全国首位() A.山东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辽宁省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 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370万桶,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80%。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经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巴拿马航道的影响,只能通过载重6万吨至8万吨的油轮,因此,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油轮被称为巴拿马型

油轮。巴拿马型油轮既不是大型原油轮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轮,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已成为国际海运中一种标准的油轮类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 松辽盆地 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位于此的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庆也即将迎来油田50岁华诞。50年间,大庆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1976年到2002年实现持续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经过这一航道的5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即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产品,而且这些

中国海区划分

关于中国海区的划分及其它 中国沿海海区划分大致如下: 1海区:老铁山与蓬莱连线以西渤海海域范围; 2海区:北纬35度以北海域及老铁山与蓬莱连线以东海域的连线范围; 3海区:北纬35度以南海域、北纬30度以北海域及东经125度的连线范围; 4海区:北纬30度以南海域、(北纬30度/东经125度)点与台湾岛最北端连线、南澳岛与台湾岛最南端的连线范围; 5海区:南澳岛与台湾岛最南端的连线、台湾岛最南端与(北纬20度/东经120度)点的连线、(北纬20度/东经120度)点与(北纬20度/东经110度)点的海域范围;6海区:东经110度以西与北纬15度范围内的海域; 我国四大边缘海区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渤海:渤海古称沧海,是我国的内海。它位于北纬37°11′~41°,东经117°30一122°20′,海面面积约77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26米。海面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呈拱形包围着。渤海由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以及中部的中央盆地四部分组成,东以辽宁老铁山西角经庙岛至山东蓬莱角连线与黄海为界。扼守渤海东部出口的渤海海峡,南北宽约106 公里,有庙岛群岛散布其间,把海峡分为6个水道,最宽的水道只有40公里(即老铁山水道),其最深处只有78米(老铁山水道附近)。 2.黄海:黄海除东部海域,因受黄河、长江等大陆河影响,海水含沙量高,常呈浅黄色,故名。它位于北纬31°40′一39°50′,东经119°20′一 126°50′之间,南以长江口北角到朝鲜济州岛西南端连线与东海为界,面积约为38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44米。黄海北部有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其前缘为29米等深线。在长江口外稍北的地方有长江水下浅滩,长达100多公里,最深处在济洲岛北面,深约140米。 3.东海:东海位于北纬23°一33°10′,东经117°11′一131°之间,南以福建、广东省界经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北以长江口北角与黄海为界,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374米。东海大陆架十分发育,面积约占整个海域面积的2/3,最深处达2719米。沿岸多港湾、岛的。因受长江淡水影响,渔业发达,素有“天然鱼仓”之称。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

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地形陡峻,坡度3~10°。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00~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世界石油资源成因、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秦为胜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乙烯的年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石油是发热量最高的矿物能源,又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武器装备等都需要石油及其产品提供燃料油、润滑油和原料。 自石油行业开始规模发展以来,石油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的争执就从来没有中断过。纵观石油生成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一开始是无机成因论作为主导,最早提出无机成因论的科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而且在无机成因论的研究来看,也一直是俄国人走在前面。无机成因理论认为,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遗体没有关系,是由幔源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到合适的储层聚集而成。但是随着石油勘探的逐渐进步,发现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化石和有机物的沉积坳陷环境中。生物标志物等问题无机成因论无法解释。因此“有机成因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有机成油论成为了石油业的指导理论,而无机成油论仅有少数学者依旧赞同。 近代石油工业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发端于欧洲和美国,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委内瑞拉和苏联,1950年总储量只有104亿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迎来了能源消费的“廉价石油能源时代”,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勘查活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因而迅速增长,到1970年即达720亿吨。其中波斯湾地区的储量竟占全世界的60%,同时在苏联的西西伯利亚、中国的松辽平原、美国的阿拉斯加及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也找到了一批大油田,世界石油地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海底石油探明储量大增,七十年代末已达250亿吨。1982年初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达到939亿吨。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东波斯湾、中亚里海沿岸,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美洲墨西哥与加勒比海沿岸、俄罗斯、北海等地。首先,全世界共有600多个沉积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中37个盆地就集中了全世界较可靠的石油远景储量(1,500亿吨)的95%,仅中东阿拉伯—波斯湾盆地即达710亿吨之多;其它还有6个石油储量在40~60亿吨的大盆地,它们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57亿吨),苏联的伏尔加—乌拉尔(54亿吨)、西西伯利亚(50亿吨),墨西哥的雷费马—坎佩切(50亿吨),美国的佩米安(42亿吨),利比亚的锡尔特(42亿吨)。其次,以全世界已发现的约三万个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地形陡峻,坡度3~10°。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00~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

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一部分,为东海与太平洋的天然界线。 总结: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宜于巨轮停泊。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那么,洋流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啊,影响洋流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盛行风。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盛行风。在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中我们了解到,全球可分为五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他们从赤道到两级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副热带高压带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 这些盛行风又是如何影响洋流的呢?这里老师给出了一幅世界主要大陆轮廓简图。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看一看。 受信风影响,赤道地区海水随风而动,北半球向东北,南半球向东南。这种运动是沿地表进行的,是地表的水平运动。在第一章我们知道,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会因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北半球向哪儿偏?南半球呢?这样一来,就使得随风而动的表层海水偏转成自东而西流动。我们把这两股赤道地区暖热的洋流命名为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受盛行风影响,对洋流产生作用的因素还有地转偏向力。 赤道洋流继续前进,在遇到大陆后,一部分海水南北分流,在北太平洋形成日本暖流;在北大西洋形成墨西哥湾暖流;在南太平洋形成东澳大利亚暖流;在南印度洋形成的洋流被马达加斯加岛分流,一支经过莫桑比克海峡,称为莫桑比克暖流,另一支则经过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称为马达加斯加暖流,这两股暖流又在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汇合,形成厄加勒斯暖流;在南大西洋则形成巴西暖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洋流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大陆轮廓。 赤道洋流一部分如上述被分流,还有一部分则由于赤道地区表层水被信风带走,所以下层以及周围海水就要补充这部分被吹走的海水,这个过程叫做补偿作用,并由此形成了赤道逆流。所以,补偿作用也是洋流的成因之一。 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这几个洋流,不难发现,它们的运动方向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也就是从温暖的海区流向寒冷的海区,我们把这种洋流统称为暖流。暖流是洋流的一种类型,它是按照洋流的性质划分的。 再看这几个洋流的名称,其前半部分是洋流所经过的地名,后半部分是洋流的性质,所以可看出洋流的命名规则是洋流经过的地名+ 洋流 的性质。

(完整版)中国近海海域

中国近海——海域 一、相关概念 1、领海基线 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我国采用直线基线法。 2、内海 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海。 3、领海 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领海宽度12海里。 4、毗连区 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24海里,毗连区宽度也为12海里 5、专属经济区 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宽度176海里。(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 6、大陆架 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生至大陆边缘的海床和底土,从领海基线至大陆边缘,如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 如在200海里至350海里之间,可延伸至实际大陆边缘。 如超过350海里,大陆架至350海里为止,或在2500米等深线以外100海里终止。

7、相关关系 8、广义国土划分 二、海域概况 1、中国近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区5个部分国土 ( 广义 领陆 领空(包含领海上空) 国家可管辖海域 领土 内水 湖川 内海 领海(含底土) 毗连区 专属经济圈 大陆架

组成,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南海350万平方千米。它们南北相连,属北太平洋西部陆缘海。 中国近海是由于邻近我国大陆而得名,并非全部是我国的领海和管辖区(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一样)。我国主张归我管辖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但其中有约150多万与邻国有争议或为邻国所占领。目前,我国只与越南谈判划定了北部湾的界线(专属经济区的界线)。 2、分界线 渤海——黄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 黄海——东海: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海——南海::广东南澳岛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连线。 台湾以东海区: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太平洋水域。 三、渤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