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一)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一)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一)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一)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一)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

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

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

1.银行风险的界定

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

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

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是组织内部成员,其利益同组织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审计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其职能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跳出业务各环节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

现在我们所说的风险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广义的概念,公司治理也好、内部控制也好,实际上都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只是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层次有所不同,而内部审计一直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指出,董事会、高层管理者、

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作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成为开展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必须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对组织机构整体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定位应该是参与者、协作者和监管者。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条主线。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也必须参与风险管理。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内部审计不等同于风险管理。IIA指出,内部审计师在建立和管理风险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别于“风险所有者”的作用。为了避免起到“风险所有者”的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要求管理层证实其在确定、防范、监测风险以及风险“所有者”的责任。2004年9月,IIA针对COSO委员会新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为题发表了一份职位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有五项:为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证、确保风险得到正确评价、评估风险管理流程、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体系以及审核关键风险的管理活动。其次,职位说明书对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也进行详细的描述:协助识别和评价风险、培训管群层如何应对风险、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完善风险报告体系、维护开发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支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为决策层拟定风险管理战略。最后,也明确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责任:(1)设定风险额度;(2)强加风险管理流程;(3)向管理层提供风险保证;(4)做出风险应对决策;

(5)以管理者名义执行风险应对方案;(6)风险管理的受托责任。

银行管理第六章内控、合规与审计

第六章内控、合规和审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内部控制 第二节合规管理 第三节内外部审计 第一节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组织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控制机制和实施的管控措施,对于以经营风险为主的银行而言,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同时,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动态概念。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大纲没有要求) (一)内部控制在国外的发展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二)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发展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包括“三道防线”在内的内控建设要求; 2014年中国银监会修订发布了新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原则、职责及措施,同时还从内控评价、内控监督和监管约束等方面引导银行强化内控管理。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2008年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借鉴COSO定义基础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014年中国银监会修订发布了新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无论是对于一般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首先,都强调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明确了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最后,明确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全过程控制。同时,内部控制又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动态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中国银监会新修订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结合商业银行实际,确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四项目标。 1.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 2.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一、近年来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2)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 (2) 2、改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5) 3、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5) 二、风险管理体系 (8) 1、本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架构 (8) 2、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0) 3、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1) 4、高级管理层及其下属委员会 (11) (1)行长 (11) (2)管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 (11) 5、其他 (13) (1)总行风险管理板块 (13) (2)审计部 (15) (3)监察室及保卫部 (16) (4)业务条线风险管理 (16) (5)分行风险管理架构 (16) 三、主要风险管理 (18) 1、信贷风险管理 (18) (1)信贷政策及指引 (19) (2)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 (20) 2、市场风险管理 (32) (1)利率风险管理 (34) (2)汇率风险管理 (34) 3、流动性风险管理 (35) 4、操作风险管理 (36)

(1)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37) (2)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37) (3)本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38) 5、合规风险管理 (39) 四、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措施 (41) 1、推进风险管理转型,进一步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41) 2、寻找有效载体,进一步贯彻落实先进风险文化 (41) 3、大力推广内部评级法,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41) 4、进一步落实、推进、完善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 (42) 5、明确管理思路,切实有效推进操作风险管理 (42) 6、进一步强化对会计领域的操作风险管理 (42) 7、更新理念,转变思路,改进和创新资产保全工作 (42) 8、加快系统建设,提升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 (43) 9、推进流程银行建设 (43) 10、重视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43) 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有效的内部控制持续改善本行的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全行在合理的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 一、近年来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本行一直坚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全行风险的目的。

如何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审计

如何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倡导以风险为导向。风险管理审计的提出已经好些年了,但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审计部门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呢? 现代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并且越来越依照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来不断地完善。在市场不确定情况下,风险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风险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高级。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及时发现具体经济事项存在的问题,还要以点带面,发现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 因为风险管理涉及的范围广,涉及的专业知识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先从风险管理体系下手,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很多企业的监管机构或主管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都提出过指导性意见,参考这些指导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建立对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体系,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可能还会被要求对其所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 一、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的内容 2017年9月COSO新版《全球风险管理框架》,其中一个变化是五大要素的名称有所变化,原先的“风险治理

和文化、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执行中的风险、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监控风险管理效果”改为了“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信息、沟通和报告”。既然是风险管理的五大要素,新版里的五大要素里竟然没有“风险”二字,其中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跟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定义内部审计那样,把“监督和评价”改为了“确认和咨询”。内部审计要想对风险管理体系做出评价,就要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还有些审计部门把风险管理体系分为八大要素:治理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也是比较清晰的,适用本企业实际就好。 二、风险管理体系审计评价标准 这里的评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一个是所谓的同行行业相似企业的最佳实践。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可参考性比较强,有的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指导意见也更加详细。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依照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构建自己的评价方法体系。有些发表的偏理论的文章所说的“双标分析法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评价,如何获取同行的最佳实践并且予以量化是很难实现的,况且同行业里各个企业的风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1.银行风险的界定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

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

XX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XX银行风险(合规)管理工作报告 XX年,在总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全面履行风险、合规部门的管理职责,扎实工作,以强化信贷管理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全行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贷款监测、清收、考核工作及超权限贷款风险审查审批工作,有效地履行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职责,较好地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现将就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部门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1.做好风管部职责内的报表、报告制作和报送工作。 一是及时做好1104工程报表的制作和报送工作;二是做好风险分类相关报表;三是做好不良资产监测报表;四是做好市办要求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风险监测报告及相关报表;五是及时向人行报送风险监测指标报告及相关报表;六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业务经营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 2.全力抓好全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和十级分类管理工作。 一是每季末月下旬均向每个网点下发季度清分通知,要求各网点按照我行贷款分类规定及时做好季度清分工作,并对下季度每月贷款分类或分类调整的注意事项做出提醒。二是每月末,我部均能及时监测全行贷款台帐,督促各网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当月新增贷款的分类确认工作及部分存量贷款的分类调整工作。三是每月初及时收集各网点超权限贷款的五级、十级分类认

定表,并认真审核,对其中分类错误、分类理由不规范的认定表一律予以清退并要求重做。以此保证每月新增贷款的准确分类。四是坚持每半年下各网点检查五级分类、十级分类情况。对其中分类不准确、分类未及时调整的贷款及时做出指导和修改。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我行贷款五级分类、十级分类的准确性和分类调整的及时性,为我行不良贷款的管理打好了基础。 3.积极做好诉讼案件的起诉、执行工作。 根据各网点上报的诉讼材料,我部及时做好起诉材料准备、证据收集、申请诉讼、出庭参诉、执行申请、参与强制执行等工作,极大减轻了基层各网点的工作压力。 4.抓好每月逾期贷记卡的风险预警和清收工作。 根据每月测贷记卡的逾期情况,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和向基层信贷员了解的情况,针对部分信用观念差、多次逾期或资产情况出现明显恶化的贷记卡持卡人提出风险预警,并采取冻结卡片或取消用卡资格、向公安机关报警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5.做好贷记卡复核工作。 根据银行卡部的贷记卡办理流程,我部负责贷记卡的复核工作。准时按内部规定完成贷记卡的复核工作,为贷记卡的快捷办理和风险控制履行了应尽职责。 6.积极协助基层清收不良贷款。 7.做好贷款的审查工作。根据总行工作安排,做好每日基层上报审批贷款的资料审查和风险审核工作,严控信增风险、及时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会计与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安鹏宋雪婷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2 面对企业急需加强的风险管理,既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摘要: 验,从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作为内部审计,首先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关键词: 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 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之地。 最后,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医士”和“卫士”作用,保证企业科学发展。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1. 措施进行连续的跟踪,并进行系统的专业性监督检查,看其是否充分、得当,同时评价其是否执行有力。 适时对组织内风险控制系统的健全、时效性进行检2. 对失控、漏控的环节进行再完善,改进风险控制系统机查, 能,达到风险控制系统最优化构建,加强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自主性。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作为风险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3. 管理。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方法,直接对企业的风能够引起管理层的更加重视,取得更险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好的效果。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独特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最高管理层实施控制的手段,在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日趋突出。 首先,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客观地、全面地参与风险预测和识别,充分发挥预警作用。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而是会传递到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 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度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就会忽视对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等等。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客观地对风险进行预测。 其次,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研究风险防范的措施,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谋士作用。内部审计对监测到的整个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和不利因素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评价和沟通,关注组织目采用数学统计、模拟试验等方法,遵循3经标价值取向,E(济、效率和效果)原则,和管理层共同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充分出谋划策,发挥谋士作用。如有的外部风险根源是企业无法避开和影响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因素的变化,企业只能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减轻外部风险的影响。但是许多企业内部的风险根源则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而消除的,这也是我们内部审计更多发挥作用的用武 二、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应在提高自身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进而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达到控制和化解风险,积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成为精通技术专家。“要想知其,言,必须知其所以言”同样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必须自己要成为风险管理专家。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得财务会计、 准、程序和技术,还必须具备丰富专业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企业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的预测、 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归类 会计与审计 并采用各种科学管理技术,鉴定风险性质、评估风险损失、制改进风险管理,最终达到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过定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编号:TS-KP-XS-** 版本: 2013 编制:审计部 批准:董事会 2013年**月**日 ****************公司部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目录:共九章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三章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四章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五章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七章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容第八章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第九章审计报告 第一节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二节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容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查与评价行为,根据中国部审计协会《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公司部控制体系文件、《企业部审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险审计又称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或风险审计)是指公司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采用一种系统化、规化的方法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以识别、预警和纠正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或缺陷,进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一套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围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风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部审计工作,控股子公司的部审计部门参照执行。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1)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标 风险管理侧重的是“可能性”。因此,风险管理应该是最早的环节,从企业整体评估风险状况,找到应对策略。这其中,又可分为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通常通过风险转移、保险、风险接受等方式进行应对;可控的风险通常通过内部控制手段进行应对。所以内部控制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中通过日常管控手段降低风险的行为。那内控执行的效果如何,就通过审计来检查。审计检查完后有一些发现问题,可能是最早风险评估环节就没考虑到的,那么审计发现问题又回过头来指导风险管理的完善。 所负责部门,每个企业都不太一样。有的是分设三个部门:风险管理部、内控部、审计部。也有的将这几块自由排列组合,也有放到一个部门的,甚至放到财务部底下的都有。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共进, 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风向标”,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测试仪”。 三者的本质都是为了控制好风险。三者区别是: 1.内控是让你好好开车别撞人,也别开到沟里去,它是一切风险管理的基础,特别是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 2.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广的含义,不仅仅是不撞人、不翻车,更要保证方向是对的,速度是合适的,开车的方式是可持续的,还要保证尽量不被别人撞,万一被撞要能扛得住…… 3.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但他们都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组织行为。 4.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内控要素中监督要素的一种体现。是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落地的方式,和之前的两个不在一个层面上。 实务中全面的应用到了风险、内控与审计三个概念的,主要是银行业及部分工业企业(如核电、采矿、化工等)。其他企业中实际上真正界定了这三个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其实很少。

银行存款风险审计方案

银行存款风险审计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本行的内控管理,强化存款风险控制,防范欺诈、盗窃和挪用客户存款案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存款风险滚动式检查制度的指导意见》、《银行存款风险滚动式检查管理办法》规定,拟对本行存款风险进行专项审计。为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审计方案。 一、审计对象 不写 二、审计范围 不写 三、审计主要内容 (一)对存款规章制度的审计 1.有无银行存款职责分工制度; 2.银行存款收支是否执行凭证制度; 3.银行存款支出有无批准制度; 4.支票有无管理制度; 5.有无银行存款定期对账制度。 (二)对存款总体情况的审计 本次存款风险滚动式检查对象是在本行所有对公结算账户中核算的本、外币存款。对公结算账户是指

所有有效对公结算账户,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项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进行存款总体情况审计时,对50万元(含)以上的存款要逐户审计,逐笔函证;对50万元以下存款要抽查审计,抽查函证。审计中可根据被审计行存款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是审计任期内各支行累计存款数;二是审计本行全辖内累计存款数;三是抽查全辖各存款余额及占比。 (三)对存款重点业务的审计 一要加强负债规模审计。要看负债规模是不是盲目扩张;是不是已经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是不是对负债规模进行了必要的理性控制。 二要加强负债结构审计。看是不是对负债规模进行了合理控制;是不是注重了负债结构改善,负债结构中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是否扩大了包括汇出款、结算保证金、应解汇款等无息负债。 三要加强银行余额审计。1.由被审计单位将银行存款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每一收付凭证应盖有银行公章和会计负责人的签章;2.逐笔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要加强银行收付审计。1.进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审查;2.进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

邮储银行支行网点风险管理报告季报

邮储银行支行网点风险管理报告季报2014年第一季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2014年一季度,我支行十分重视风险管控工作,在严格执行上级要求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前提下,我支行细化风险管理,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进的经营策略,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内控管理方面 我支行一直将内控管理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逐条逐项将各项管理规范内控要求进行落实与学习,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地方向相关部门反馈,建立内控、案防学习文件和整改档案,建立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切实做到有查必改,使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加强支行反洗钱监督力度,规范反洗钱管理流程;积极开展员工排查工作,对支行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深入排查,从侧面了解、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 二、制度管理方面 支行员工熟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能正确掌握业务流程操作风险识别方法,管理人员能了解全行金融案件治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案件风险防控措施和特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并且对业务流程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等内容熟悉。对日常管理检查、业务检查、风险排查、审计监督发现问题都能及时整改落实。特别对柜员工号使用、开户、验印、业务印章保管、大额支付的授权等业务环节,责任到人,明确不相容岗位和业务,坚决断绝串岗、混岗或违规兼职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我支行每日至少一次对大额、反洗钱系统客户进 行跟踪核实;每旬至少一次对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等进行盘核;每月至少一次对开户、挂失、大额存取、大额现金、客户预留印鉴、业务章戳、设施设备进行自查;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支行整体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到严格把控支行各项管理制度。 三、安全保卫方面 支行配备一名保安和安全员,并制定各岗位职责,支行每月都开展一次安全学习和安全演练,每位员工都能熟悉各项演练预案和安全器具的使用;支行案防设施设备都符合相关制度要求,X月XX日监控系统出现故障,及时向保卫部进行报告并及时更换。为此我支行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安全自查,从中发现不少问题,能及时整改的已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已书面形式报告保卫部。案防器材都能正常使用,支行每月20日都会对110报警系统进行测试。 四、员工培训教育方面 支行实行每日晨会提示风险防范点,每周例会风险防范培训,为加强员工风险合规知识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加强网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异常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现按照上级案防要求对演练录像进行拷贝保存以待上级检查。支行能严格把控各项风险、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在规范员工工作流程和服务行为下强化自律约束、合规经营,不断提高支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我支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健发展。

操作风险审计管理规定

操作风险审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在案件防控中的作用,根据《北京银监局关于印发〈关于提高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大银监发[2007]426号文件)等相关要求及公司《审计工作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操作风险审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审计部独立开展操作风险审计,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二)统一性原则。审计部对操作风险审计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操作风险审计工作的一致性。 (三)有效性原则。公司应保证操作风险审计的有效性,以提高对公司各项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 第四条操作风险审计目标 保证公司操作风险政策、规定、要求的贯彻、执行;审查、评价并改善系统内操作风险的管理;提升操作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案件堵截率,降低案件发生率,促进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五条审计机构设置及职责 公司设立审计部,独立开展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为: (一)监督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二)监督风险管理部门履职情况; (三)开展操作风险审计,促进各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四)对公司贯彻落实监管部门有关案件防控要求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操作风险审计主要内容 (一)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制度、流程制定情况; (二)风险管理部门履职情况; (三)轮岗、强制休假、离任审计等制度执行情况; (四)不兼容岗位分离、对账等操作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 (五)其他与操作风险管理有关的情况。 第七条操作风险审计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和频率。轮岗、强制休假、离任审计及对账等情况应每季度审计一次。其他相关情况至少每半年审计一次。 第八条操作风险审计程序及后续处理按照《审计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审计部应按季向管理层及审计委员会汇报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第十条审计部应就以下事项向监管部门报告或备案: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在存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在分析了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企业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水准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更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职责。 一、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否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便无从谈起。1企业风险的实质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有,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有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水准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作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因为相关因素的持续持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2企业风险的划分企业风险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作者认为,既然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并可将其相对应划分为:(1)企业的战略风险是指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因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能合

风险管理方案计划审计办法

***********公司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编号:TS-KP-XS-** 版本: 2013 编制:审计部 批准:董事会 2013年**月**日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目录:共九章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三章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四章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五章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七章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第八章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 第九章审计报告 第一节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二节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查与评价行为,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文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险审计又称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或风险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以识别、预警和纠正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或缺陷,进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一套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风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控股子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五条风险管理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政策,评价公司是如何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各类管理目标的,进而评价公司风

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内部审计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于客观上普遍存在,发生时具有偶然性和灾害性,因而必须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种类及原因。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形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如下: 1、内部审计机构未能有效保证其组织上、业务上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2、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局限性,内审人员普遍具有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与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审计人员受专业知识局限、缺乏综合专业的审计知识,判断和

识别审计风险的能力较差。 3、内部审计方法的影响(1)内部审计方法滞后的影响。目前内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2)抽样审计误差的影响。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样本评价结果,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4、受外部审计环境的影响。内部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审计难度,使审计人员对事实真相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一些敏感事项涉及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审人员取证难度大,从而面临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内部审计风险增大。 审计业务的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素。当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能会由于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或不利条件,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特殊性等原因,使选择的被审计单位风险较高;拟订审计计划时,有计划不充分,而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组建审计小组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工作而导致的风险;收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力的证据的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不当的报告风险;出具审计报告之后,还有期后事项对审计结论影响的风险等等,不一而足。每种风险都是多因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doc

关于对XX银行 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模板) 为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XXX农村信用社安全、持续、稳健发展,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XXX联社审计部根据市审计中心审计工作的安排,对本联社的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略。 二、审计依据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及省联社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和本联社信息科技相关管理文件。 三、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 1、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 (1)县联社董事会下设科技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划全社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和监督科技部门的各项工作,审议全社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案、软件项目招标、设备招标和统一采购及日常管理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辖应急处置的实施细则,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全辖应急处置的管理;负责全辖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 (2)成立了科技部,加强了科技运维信息治理。 (3)科技风险审计工作由联社稽核审计部完成。 2、信息科技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 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依据省联社相关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审定周期为一年一次,并且及时发现缺漏或不足对制度进行修订,并有修订记录 (2)事件管理 制订了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方法等,并对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有《异常情况上报规定》(3)应急处理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恢复策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方案》,对各业务信息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践

浅谈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实践 袁 园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审计部,湖南 长沙 410005) [摘要]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应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广泛收集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和要点。对 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的测试,应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明确需要测试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测试标准,评价被审计对象风险管理范围和风险评估标准的合理性,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功能,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监管系统的功能,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警功能,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警系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1-12 随着当今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与之相对应,企业管理层也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我国于2006年6月,由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旨在推进与强化大型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内部审计将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但是,如何在风险管理流程中,履行监控和评价的控制职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流程简述 风险管理是企业的决策层及经营层的职责,内部审计只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健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及评估,对制度、程序、应对措施的不足进行风险提示。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鉴别风险;二是区分可控制的风险;三是指出缺乏控制或过度控制的区域并提出建议。 内部审计了解被审计对象面临的风险,是进行风险鉴别的起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系统风险和特有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行业所共同面对的风险,一般与人文、地理、法律、法规、财政政策、 技术进步等宏观因素有关,企业无法改变也无可避免,只能通过内部调整来加以适应;特有风险,是指某一单个企业因自身特点所面临的独有风险,按实体内容包括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产品开发风险、组织机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 内部审计应针对审计对象广泛收集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大不确定因素,视为企业应该予以管理的风险,做为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范围的恰当性的主要参考指标。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独立分析的结果与企业已经关注并实施管理的风险进行比对,根据风险审计的重要性理论,参照企业风险管理方 针、政策,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运用专业方法对审计对象风险范围、 识别、评析、管理等方面进行查证和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广泛收集风险因素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准确把握风险管理审计重点的前提条件。我们的作法是针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分、子公司,以审计对象为单元,建立审计信息平台,按季度定期收集相关风险信息,信息平台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基本信息栏。组织形式、 主导产品及特点、行业背景、政策影响、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等;二是历史审计信息栏。历年的审计范围及方法、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历次审计提示的风险等;三是当前信息栏。经营信息(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绩效评价信息(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发展能力、营销能力)等;四是风险管理信息栏。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及变化、技术及创新、市场需求、 上下游客户关系、竞争对手情况及差距等);市场风险信息(产品价格及供需、主要客户的信用、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关系、税收利率汇率的变化等);运营风险信息(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与营销、管理层专业背景及经营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等)、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风险信息(影响企业的新法律和政策、员工的道德及操守、重大法律纠纷及诉讼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 审计信息平台动态更新,在实施风险审计前,审计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及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为实施现场审计筛选审计重点及要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确定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和要点1.基本风险因素分析 (1)主要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及道德水平。对管理能力 第2012年第12期(总第41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12Total No.41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2-0098-0298--

银行业风险管理部部门职能

一、职能部门设置 二、(一)前台市场营销部门: 三、 四、(二)中台风险控制部门: 五、风险管理部、审计稽核部、监察保卫部。 六、 七、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会计部。 八、二、部门主要职责 (五)风险管理部 1、负责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对风险管理业务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负责制定、调整本外币信贷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考评; 3、负责全行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或有资产的管理; 4、负责全行信贷资产质量监测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识别、分析、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 5、负责全行利率管理; 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风险管理的培训; 7、负责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推广应用和监控; 8、负责抵贷资产的接收、出让、出租工作; 9、负责可疑、损失资产的清收保全工作;

10、负责办理由贷审委审批的信贷业务批复; 11、负责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管理; 12、负责全行反洗钱工作; 13、负责全行信贷审批责任认定工作; 14、负责全行合同文本的管理审核,负责办理全行经济诉讼案件相关事务,切实维护本行正当权益; 15、负责对法院已判决的法律文书,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及时向法院申请执行。 (六)审计稽核部 1、负责审计、稽核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检查,指导和管理全行的审计、稽核工作,安排审计、稽核工作任务; 2、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牵头组织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全行的内部控制情况开展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必要时及时报告董事会; 3、负责对全行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稽核,实施审计处罚和审计复议; 4、组织实施支行行长任期责任和离任审计; 5、负责完成上级审计部门和高级管理层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6、对全行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守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全行经营管理工作合法守规; 7、就合规法律、规章和银行业监管要求向高级管理层提出

汇丰银行风险管理解析

汇丰银行风险管理解析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银行)于2007年4月2 日在上海正式开业,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也是经营效益极佳的外商独资银行。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有共有109个网点、24家分行,其主要业务涉及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包括工商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如贷款与房地产贷款、证券托管与b股业务、存储账户、汇款、信用卡、商户服务等。汇丰银行因其出色的风险管理和良好而优质的服务而受到广大客户的信赖。一个如此庞大的全球金融集团,其风险管理是如何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其风险管理文化又是如何培养并贯彻到底的呢? 一、汇丰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框架 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管理框架,其主要由三个核心部门构成,即信贷部门(相当于国内银行的信审部)、审计部门以及合规部门,三个部门与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对业务进行监控,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共同建了汇丰坚固的风险管理基础,为汇丰银行的有效内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信贷部门的风险管理 信贷部门与国内银行的信贷部的含义不同,汇丰银行的信贷部主要职责是对全行的信贷风险进行集中管理与时时监测,并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与工作程序规程。汇丰在内部主要采取的是信贷审批的报告模式,从其集团总部到各家分支机构都相应地设有信贷部门,审批权限依次递增,超越本级权限的信贷业务需要逐级上报。

相对于国内银行的集体决策机制,汇丰银行将决策权明确到个人,同时也向管理层明确决策的责任也明确到个人,这种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员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汇丰银行的评分卡机制其风险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个人信贷及信用卡业务,汇丰银行在以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信贷部门开发及维护评分卡系统、时时更新系统以保证其有效性。信贷部门在各个分支机构也设有机构网点,负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分支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二)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 审计部门是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核心部门之一,为保证审计质量,汇丰银行设置了强大的审计功能,共聘有一千余名职业会计师进行审计,对于银行内部重大审计事项进行决策时,会请具有独立审计资质的独立董事参与决策。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由其负责人直接向汇丰银行集团主席汇报。为了最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效率,汇丰实行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持续性的审计模式。 为实现这一模式,汇丰银行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人员运用管理系统对每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两项,一是内在风险性,根据大小程度不同,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二是风险管理水平,根据其管理水平不同,分为良好、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审计人员随后依据综合风险评分决定其审计频度及强度,风险程度越高,审计频度和强度也加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