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剧中中国元素

美剧中中国元素

流行美剧中的中国形象元素分析

姓名

导师

学校

摘要:本分通过展示流行美剧中各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来分析流行美剧中的中国形象元素存在现状,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调查了美剧中这种中国形象对美国及中国造成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国民形象,并提出了如何提高中国的形象,摆正美剧中中国形象的措施。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中国形象,元素分析,措施

一、流行美剧中中国形象元素存在现状:

近年来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剧里中国元素都炙手可热,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东方文化引起了外国观众极大的兴趣[1]。全球出现了中国热,因此流行时尚的美剧随即火热,很多中国的形象元素相继在美剧中出现。从《欲望都市》和《老友记》开始,中国元素就不断出现,数量也明显增加,主要包括普通话、中国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美食、中国功夫等等[2]。

然而中国元素在美剧中却并不总是正面的,一些元素在运用和组合上带上了刻板印象的烙印,塑造的愚昧落后中国形象,恶意丑化和扭曲了中国。大多数民众不知道真相,之后也没有去探究,中国形象被西方的媒体进行了恶意丑化,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很多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也反映,其实中国与想象中的中国不一样,很多事情都起源于媒体,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真相,对中国有着某些误解[3]。

当代美剧中的几种主要的中国人形象:

1、美剧中邪恶中国形象

《欲望都市》[4]中就借用主人公萨曼莎贪便宜买了赝品芬迪包去参加宴会来调侃“中国制造”,暗示“中国制造”成了廉价的代名词。《欲望都市》中也在多处提及中国。剧中女主角之一Carrie的男朋友Big先生将房间粉刷成了红色,他对Carrie说:“我觉得这颜色太红了,像中国共产党的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西方盛行的中国“红祸论”。另一场景是Big携带Carrie去中国餐馆就餐,原因是那里环境僻静,没有很多人光顾。剧中另一女主人公Miranda是一位单身律师,有着极强的个性,她每次叫外卖,总会点中国餐馆Shanghai Garden 的某样套餐。她发现她打电话预订的时候总是受到那位中国接线员的嘲笑,于是她亲自去餐馆论理。可是当她走进餐馆的时候,发现这位中国小姐无论接谁的电话都发出同样的咯咯傻笑的声音,这才解气回家。Miranda 与她的朋友多次出入中国餐馆,其间出现的中国餐馆人员都有些可笑的表现。而同样在这部剧中,与另一女主角Charlotte相关的中国形象是另一番风景。Charlotte因为生育有障碍得到朋友指点,去中国针灸师那里就诊,结果没有多久她就怀孕了。虽然不久她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流产,但是也显示了中国针灸的神效。在电视剧结尾时,她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婴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2、美剧中贫穷的中国形象

在《老友记》[5]中,出场的中国人绝大部分是从事卑微职业的女性,华人

女性出现的时间和集数都超越剧中华人男性。剧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本来就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华人女性,大多从事护士、服务员等服务性行业,因为服务性行业的特征,美国及西方男性在这些女性的面前都是支配者,他们可以在饭店、医院任意享受华人女性的服务达到支配的目的和效果。而从事服务行业的华人女性,还会在被支配之余扮演引诱者的角色,利用“性感身体”施展魅惑伎俩来引诱西方男性,从而满足人们对“东方尤物”的认识。如在第六季中,洗衣店华裔女员工的形象:乔伊是一名肥皂剧演员,为了给自己做人气宣传,去洗衣服时要求洗衣店能够将自己的照片张贴在店里的墙面上。接待的碰巧是一名风情万种的华裔女员工,尽管是有夫之妇,这名华裔女子就以帮助乔伊挂照片宣传为条件勾引了乔伊并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乔伊在剧中表现出对女华裔的兴趣是由于华人女子身上神秘的“东方情调”,更是西方占有中国的兴趣的显现。

3、美剧中下层阶级的中国形象

在《实习医生格蕾》[6]中:Izze听不懂卢太太的话,于是她找Cristina来帮忙,但Cristina表现得很震惊和困惑,她看了看卢太太,转过头对Izze说:“因为我在贝弗利山长大,我所有认识的中国字都是从菜单上看来的,另外,我是韩国人。”(《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第二集)。从Cristina的话语和表情,不难看出她觉得中国人比韩国人低等,一方面,中国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低下的;另一方面,中国人总是粗鲁、贪婪、自私的,可悲的是,这种卑微的华人形象在美剧中十分常见。

4、美剧中受压迫的中国人

《绝望的主妇》[7]同样受到众多中国观众的热捧。然而剧中由美国著名影视明星伊娃扮演的角色Gaby,家里的保姆都清一色来自中国,Gaby让她家的中国保姆用袜子打扫卫生,以掩饰她和园丁的偷情,这位中国保姆提出了抗议,Gaby 对她的抗议不屑一顾,反而说她熨烫衣服不够专业。而影片中的另一位中国保姆小梅来自中国的上海,她勤快聪明,烧得一手好菜,由于叔叔对她的虐待才被逼偷渡到美国来打工的Gaby利用这点,逼迫她借腹生子,如若不照办,就把她遣送回中国,面对这样的境遇,小梅只好照办,但是后来却假戏真做,和Gaby的丈夫偷情。《绝望的主妇》借着电视剧情抨击中国的人权问题,贬低损毁在美的华人形象,实在不能够让人接受。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1、政治

(1)“他者”文化的现实反映

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偏见中,虽然国家导向是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但是社会、美剧制作者和观众实际上都在不自觉充当其中的“帮凶”[8]。当然,这本就是人性深处外化的一个正常情形。因此,中国形象在美国影视中,就容易成为文化中的对立“他者”。人们不在意或有意纵容着这种偏差性。英国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及其文化就像一条变色龙一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合,中国被西方国家赋予是“富庶与贫瘠、发达与落后、聪慧与愚笨、美丽与丑陋、强大与虚弱、城市与狡诈”等不同的个性。所以,对于美国观众来说,他们希望中国仍旧是贫穷的、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中国人阴险狡诈,符合美国观众的期待,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制造业对于美国就业率的冲击等,也帮助美国观众找到了一个为自己社会问题开脱责任的借口,再加上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东方风情和神秘感,混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增加剧情亮

点的砝码,既为美国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也对其造成了自我满足投射的心理暗示。因此,剧情的冲突性的加强和观众的心理需要,使中国元素作为他者化形象很合“时宜”的出现在美剧中。

(二)意识形态的作用

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路易·阿尔都塞曾提到:“国家权力的实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在两种国家机器中进行:一种是强制性和镇压性国家机器,另一种则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美剧正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开动中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也是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策略的一种表达。美国政府在其文化传播中,总是突出自己的正面文化形象,塑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神话:美国社会是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应当拯救落后国家,为世界文明添火加薪,传递文明火种等。这也是个人主义英雄情结在美国文化中盛行的原因。而美国致力于扮演拯救者的形象的意图,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远比政治中的动作要更加容易。美剧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理所当然要输出意识形态,扮演主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先锋军,从而扩大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的影响。正由于美国缺乏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且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群构建为国家,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摆脱别国文化传统对它的束缚和桎梏,一直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文化结构,因此,美国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而这一点,常常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正是由于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理念的无意识体现,才导致美剧在引入中国元素的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既要展现和赞美,又要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需要重新塑造、揉捏,最终导致了中国元素在表现形态上的复杂多变。

2、经济

美国由于自身发展历史短暂,却因两次世界大战而迅速发展、暴富,并积累了各方面尖端人才,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其拿来主义传统不断被用在当今各方面运作中,和美国自身“熔炉文化”高度融合,如鱼得水。比如:《功夫熊猫》、《功夫之王》、《功夫梦》,利用“功夫”和“武侠”这两个西方观众最为熟知的中国元素直接讲述中国故事。而这些成功模式也促使美剧大方地使用各种中国元素,并坚信这些中国元素将为电视剧锦上添花,能提升观众的关注度。而美国热衷于将文化产业商业化,在市场上验证文化的资本效应,也是其在美剧中大量引入中国元素的重要原因。因为以往美剧对中国元素的使用,或多或少都增加了噱头,这种情况下,制片人必然会勇于并敢于尝试不同的中国文化。从中国元素在近几年来引入美剧的方面更加多样,以及运用更加客观得当的现象可知,美剧的制片方也在通过此种方式争取中国观众,以唤起中国观众对该剧的认同与跟进收看。

3、文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以及全球网络联系的日益紧密,促使全球文化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彼此影响日益加深。在全球化时代,跨越国界的不再仅仅是生产、销售和消费,意识形态与文化界限也因全球化而泛化、模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则更快地把世界代入了一个国界模糊的时代。信息在光线轨道上高速流动,媒介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不同人群之间理解和分享彼此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融合、冲突第一次在共时性的场景中展开。全球化促使各国之间融合度提高,融合可能性方面大大扩展,单一与多元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在激烈碰撞中角逐。世界上不再存在与世隔绝的“桃源”,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另一个地方的痕迹。这就是全球化。

美剧就是中美人群之间彼此在文化上进行交流、反馈的一个重要媒介。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使美国观众对于中国元素的了解大大增多,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传播其文化元素的途径与机会,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国家形象的营销,使中国元素再一次在世界中掀起热潮。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也使美国民众更有兴趣和动力了解中国元素,好莱坞在近几年来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他们对中国元素的热衷。而美国整体社会民众对中国文化和其他方面了解的加深,也促使美剧能够较易获知并选择合适的中国元素,运用到其电视剧创作和拍摄中去。

4、外交

中国文化很早就传入美国,但是由于传播渠道的不同,传播过程中走样,以及中国文化自身在近代也发生了剧烈变化,翻天覆地的转型,而导致早期传入美国的中国元素与今日中国的现实情况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某些文化中的糟粕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某些文化链条也早已在中国被截断。但是文化传播中存在“刻板形象”。刻板形象本意是印刷所使用的铅板,因为它的可循环使用性,所以被引申为一成不变的模式、滥套,思想领域内指人们对事物的先入为主。在文化传播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最初传入的文化印象很难被改变,已经具有了“定型化形象”,导致其覆盖掉了后面传入的更新的文化内容。

三、美剧中这种中国形象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舞台上,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地位显著,这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及其国民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西方乃至全世界观众的认知和态度"。

1、对美国

美国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的社会,美籍华人也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应该和其他人民一样受到同等对待,但是事实上并没有。中国人的形象一直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而这种特定的形象否定了中国人的人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给中国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美剧已经剥夺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了解中国的权利,如果美国真的是一个多边和谐社会,它应该注意到电视剧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并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2、对中国

首先,美剧是美国文化!价值观!道德信仰和认知的载体,其本身逐渐成为美国文化的呈现形式" 美剧的广泛流行有利于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渗透,这将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中国本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如何提高中国的形象,摆正美剧中的中国形象

(一)正确看待美国文化输出

美剧中塑造出来的中国形象不代表普通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甚至正确地认识和再现中国也不是该作品的真正意义。美剧中呈现的是一种美国文化必要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其中包含着对现实中国的某种认识,也包含着对中美关系的焦虑与期望,当然更多的是反衬出对美国文化自我认同。

中国的观众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剧中所传达的美国文化、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模仿剧中人物的处事习惯、生活方式的现象。当然其中会有积极的、好的影响,但是也的确会存在一些消积的、不好的的影响。美国

是非常讲究实用主义的国家,其文化产品也更多注重其商业价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美剧中适当添加一些中国元素,很容易吸引中国观众的关注,因此理所当然地也能成为美剧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从中谋取利润。同时美国传媒知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对外传播核心价值观,描绘“看上去很美”的国家图景,因而美剧永远都在兜售美国自己的主流文化,出现的中国元素永远都只是为其所用,其最终目的还是宣扬推销他们自己的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以受众在观看美剧的时候,应该要“取其精华,去起糟粕”,才能避开美剧传播中的消极影响,这样才能使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被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利用。

(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美剧中折射出的是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尴尬鸿沟。虽然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有所加深,然而这种走向世界的脚步远远改变不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成见。由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在国家形象塑造时缺乏话语权,再加上中国的不断强大对美国国内造成压力,原本就对中国知之甚少的美国人不仅不愿深入地了解中国,反而不断炮制一些歪曲的过时的中国元素。换个角度看,对于政治的强化是我国的电视剧没能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更普遍的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要突出主旋律的引导作用,使得很多国内电视剧在初期就不能做到按作者创作意图或者说原始剧本的内容来拍摄。而拍摄完成之后,还得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一部分题材不错的电视剧根本无法通过审查,即使侥幸通过还是可能遭到很大程度的删减。这种种,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电视剧行业走向国际。

中国在文化方面,自古就留给世界人民的文明古国、儒家传人等印象。带有中国风俗的一系列特色文化,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民。可在国产的电视剧中,这些特色文化却很少有提及。现在的国剧似乎更偏向于跟人们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进步、国富民强。总是带着明显的宣传意味,这让我国的电视剧很难被国际市场接受和认可,换句话说这样的电视剧无法在国际市场立足。

相比之下,美剧里更多的是在展现关于自由、权利和人性等的追求,总是在宣传一种普世价值观,或者会去着重注意所有人内心最渴望的角度,触及内心更深层的方面,从而去吸引受众去追随。这种普世价值观,其实也正是我们的电视剧最急需学习和借鉴的。

五、结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剧进入中国市场,被中国观众所喜爱和追捧,而我们也注意到,在美剧中,中国元素也逐渐增多,作为重要的花边点缀美剧的剧情与场景。这和中国国力日益增强,文化宣传逐步重视有关,意味着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关注度提升,对于中国的了解进一步深入。

总体而言,美剧中所出现的中国元素体现了美国人对于中国政治持总体保守或排斥的状态,认为中国在政治上近乎独裁,人权状况极差,民不聊生,宗教信仰不自由,宗教迫害严重,对外威胁邻国,充满扩张欲望。这显示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在美国人心目中还十分陌生、隔膜,美国人对于中国政治运行状况的了解较少。而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美国除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存在艳羡和警惕的复杂心态外,仍旧持旧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是廉价和次品的代名词。美国人在所有中国因素中评价最为正面的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这也和中国文化被

美国人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关系。此外,美剧在塑造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元素外,还塑造了一批中国人形象,但总体处于负面塑造中,并且大多是配角。因此,虽然中国元素在美剧圈中大行其道,但是美国观众对于中国元素的评价,整体上还较为负面,这一方面显示了美国人对于中国当下许多现状的隔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向美国流行文化的“逆袭”,对于这种“逆袭”,美国观众是既爱又恨。

对于中国元素在美剧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可以从符号学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认为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也就是他说的所指的不确定性。11 而罗兰·巴特进一步指出,所指有两个层面,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间接意指层是能指与所指间因为文化而确立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是为受众广泛共享的;而含蓄意指层则与索绪尔的“滑动的所指”内涵相似,指所指的不确定性,因此而产生了符号的多种歧义。12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同一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所指或寓意可能大相径庭。所指的两个层面为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在符号的传播中,其实传播的是意义,但它需要一定的载体。人们赋予符号一定的意义,并将想表达的信息符号化的过程就是编码,这种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编码者用这些符号来传递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将符号还原为意义或信息的过程就是解码。13把载有编码者(传播主体)意义的符号最大程度的传递给解码者(受传者)并得到解码者的认同,是传播者的目的所在,因此符号是决定传播过程的关键。

美剧作为一种直观的、以视觉符号为主的文化传播形式,其传播即伴随着文化符号的编码和解码活动,编剧通过符号投射异国的因素,而观众在欣赏美剧的过程中也对此进行解读。由于编剧和观众是同一理解群体,因此,其对于中国元素虽然处于非原有的意义结构中,却能够彼此理解,也即其所曲解的含义是一致的。而对于中国元素的编码和解码活动中,美国人其实力图互相传递的是“中国人落后低等,美国人时髦高端”的观念。由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文化伴随着信息在全球的高速传递而流动,互联网成为文化传递的载体,信息则是文化在光缆中飞速流动的媒介。大众传媒在国家之间高速联动,将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形态的文化融合起来,使得不同地域的生活形态与价值形态在共时的场景中展现出来。

中国的不断发展,使美国民众对于中国元素更加有兴趣,但之所以美国民众对于中国元素许多持有负面观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是文化的“他者”,中国的现实无论如何展现,其实表现的是西方文化的自我镜像,中国元素在美剧中要反映的不是中国文化的真实内涵,而是美国人在西方文化的世界里,对于其他地域文化的自我想象。“如果不确定一个非理性、愚昧与混乱、堕落与专制、贫困与落后的贫贱的东方,就不能体现一个理性与秩序、自由与民主、繁荣与进步的高贵的西方。”所以,对于美国观众来说,他们希望中国是落后贫穷的,中国人是阴险狡诈,这符合美国观众的期待。而中国制造对美国就业率的冲击,也帮助美国人为自己经济的低迷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找到了自我开脱的借口。而中国的东方风情带来的神秘感和其为情节增加的精彩度,也乐于为美国观众所接受。第二是意识形态统治下的美国大众文化。美剧事实上与美国社会和政治也有着紧密的关联,它是美国在其主权意识和霸权需要的前提下对外进行自我包装和宣传的重要工具,美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本国利益的维护者,本国文化的赞美着角色,不遗余力地将其文化中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世

界人民展现出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其它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对比和突出。第三是误读与刻板印象。美剧中对于中国元素,通过定型化的方式来处理,通过观众已经熟悉的情节套路来展现,是为了唤起美国观众对于中国文化已有印象的共鸣,避免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解释,从而造成交流理解障碍。同时,由于美国文化运用中国文化并非为了宣传和解读中国文化本身,而是为了剧情更好展开,为了使剧情中表达的理念借助其他元素更好地展现,因此,无须对文化元素本身的真实度进行深度解读,而只要能让观众更好接受,并实现其娱乐化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即可。

对于美剧中的偏见与误解,我们既要以客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取其精华,丢弃糟粕”,吸收美剧中值得提倡的文化意识形态,避免其对中国的误读、偏见给自身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提升我国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到美剧的吸引,实际上是弱势文化国家受到强势文化国家的文化侵略的一种表态。它可能导致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理解的逐渐浅薄,丧失自己的根性文化,从而丧失自身文化传递的历史的力量,使自己的文化主体性被消弱,以至消失。

对于热爱美剧的中国观众而言,我们应该意识到,但凡一种电视剧,都渗透着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传输与认可、赞美,而为了从正面的角度更加认同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难免会利用别国的元素来烘托。观众如果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加选择、鉴别,全盘吸收,不仅吸收了其对本国价值观和文化的赞美,也吸收了其对他国文化的负面评价,就无法在真实社会中了解真实状况。因此,观众在观看美剧的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将艺术的塑造和现实情况分别开来,不要将电视剧中的内容当成真实世界中的内容。

对于传播者而言,面对海外电剧的涌入,我们也应该做到仔细研究和吸收美剧中对中国元素的成功的运用和运用方式,借鉴其经验,从而将这种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国产剧中,以提高自己国家电视剧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与其去纠结美剧中对中国文化的失真运用和对中国形象的丑化,不如立足于自身,通过拍摄高水平的国产电视剧,传播正确的中国文化,从而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让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去感染世界各国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刘希敏,从美剧中的中国元素看中西文化的碰撞[J]. 东南传播,2013,12。

[2] 王琰,浅论美剧中的中国形象[J]. 文教资料,2013,36,79-81.

[3] 宋烨,潘茹,美剧中的“中国人”形象分析[J]. 科技信息,2013,21,199,253.

[4] 翟宇佳, 《欲望都市》中女性语言表达特色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郜丽娜, 高鸿雁, 论美剧《老友记》里的中国形象[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 6, 99-101.

[6]宋一婷,《实习医生格蕾》中交际话语的语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 周明豫, 简析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中国人形象[J]. 广播影视评论, 2013, 9, 77-78.

[8] 夏天,符号学视域下美剧建构的中国元素分析[D].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