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完整版)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完整版)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完整版)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现人物活动,再现丰富复杂的历史画面。《史记》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所涉及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细节描写,采取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来。在结构上,这些人物传记也极具匠心,有的是一条主线,贯穿许多事件,形成单线发展、峰峦起伏状态;有的则是用并列结构和网式结构。司马迁还是语言艺术巨匠,他的语言精确,善于描摹客观事物。《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一节,项羽或是喑哑叱咤,或是言语呕呕,或是仰天悲叹,无不真切生动,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司马迁不喜欢用偶句,常常避免对称的句法,文气疏朗流畅,曲折自如,有时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气势。这为唐代古文运动所提倡的单行散句文学语言提供了范本。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不少优秀篇章。

汉代的政论文,以西汉的贾谊、晁错最为杰出。贾谊的代表作是《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过秦论》援史实以为据,逐层推进,行文波澜起伏,淋漓酣畅,其锋不可犯。《过秦论》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体现出对《战国策》和先秦诸子的继承和发展。东汉的政论文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文章气势不如西汉,著名的作品有王充的《论衡》。

先秦西汉的论说文和史传文,还没有从哲学、史学的依附关系中独立出来。散文走出应用文的尝试是从赋体开始的。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战国后期另一个赋家是楚国的宋玉,现存题名宋玉的赋作共十篇,其中《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比较可信。西汉赋家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枚乘等人,东汉赋家有班固、张衡等人。

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色,这在长篇大赋里表现得最明显。大赋大都以回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他的《子虚》《上林.》两赋铺陈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游猎的盛举,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的态度。最后说了一番要提倡节俭的道理。作者借写游猎场面,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呈现出文学中前所未见的宏伟壮阔的气势。这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繁荣强盛的时代气息和统治阶级自豪骄傲的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杨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四赋是他的代表作。他模拟司马相如,而仍能具有《子虚》《上林》二赋的规模气概。

从杨雄开始到东汉,辞赋中出现了新的题材,即“京都赋”。代表作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还有后来西晋左思的《三都赋》。班固的《两都赋》以都市为中心,更为广泛地反映了山水、城市……的情况,它模仿司马相如和杨雄,但真实的成分增加了,虚夸的成分减少了。张衡的《二京赋》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对世俗生活和有关人物等都有具体的描写。

东汉中后期,传统的大赋缺少创新,小赋兴起。这些小赋以抒情为中心,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写,这种转变为魏晋以后的辞赋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使文学出现了新的变化。散文的题材

扩展了,山水景物成了文学表现的新内容,文章中的抒情成分大大加强。传统大赋走向衰落,从东汉中后期的兴起的抒情小赋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因为骈文的流行而增加了赋的骈俪、成分。骈文是在两汉散文的基础上,受赋的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影响,逐渐发展而成的。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时。

魏代的散文向清峻通脱的方向发展。曹操的文章不受陈规的约束,说话直截了当。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与杨徳祖书》,语言婉转、感情真挚,呈现了这一时期的文章文情并茂的特色。魏晋之交,嵇康、阮籍愤世嫉俗。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放言无忌,感情真实,辞锋锐利,语调峻切。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对虚伪的礼法制度予以激烈的批判,同时在幻想中追求绝对自由,也是颇见性情的名作。

东晋初年的王羲之的文风,疏朗自然,情味隽永,《兰亭集序》俯仰古今,怅触万端,叙事抒情,令人遐思无尽。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发展了这种文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和平、宁静、幸福、淳朴的理想世界。《五柳先生传》为自己留下了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他的文章朴素中见绮丽,简洁中见丰富,富有启示性。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晋代的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代笔记和小品文影响很大。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杨之的《洛阳伽蓝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水经注》描写山川景物丰富多样,或用白描,或施彩笔,都能简洁生动地写出山川的特色。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游记都受其影响。《洛阳伽蓝记》善于用简短的文字叙述故事和人物。《颜氏家训》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弟,往往插叙作者亲身见闻,风格平易亲切。

南北朝的骈文有不少精美的作品。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写庐山、九江一带景色,画面阔大,气象万千,山水均呈动态,烟云变幻,光色耀眼。孔稚圭的《北山移文》生动犀利,,揭露欺世盗名的伪隐士的丑态,其中山岳草木皆有灵性富有妙趣,是一篇用骈体写就的辛辣的讽刺杂文。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写他隐居处的山水景色,用笔简淡,有一种高逸的趣味。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善于刻画见长,写水之清澈猛急,山之峻拔奇秀,环境之优雅清静,具有传神写照的效果。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为劝诱梁朝降魏大将陈伯之反正而作,虽是骈文,却委婉曲折,收纵自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沿循东汉后期抒情的方向,拓展了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王粲的《登楼赋》写异乡风物之美所引起的思乡怀土和壮志不得伸展的情感,写景和抒情结合,具有浓郁的诗意。曹植的《洛神赋》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神女相遇的故事,带有一定的寓意。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与神话色彩都很浓。向秀的《思旧赋》不足二百字,以极为凝练含蓄的语言,抒写对被残酷杀害的朋友嵇康、吕安的追念感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宣言,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情和哲理。江淹的《恨赋》《别赋》用精美的语言,渲染各种特定场合的环境气氛,写各类人物的憾恨之情、离别之悲,感情凄恻,音调缠绵,于忧伤中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代表作为《哀江南赋》,另外《小园赋》《枯树赋》等短篇也写得情辞俱佳。《哀江南赋》以作者的自身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兴盛而衰亡的经过,具有史诗性质。描写、抒情、叙述融为一体,篇制宏大,文采富丽,情韵苍凉。文章中用了很多典故,但没有一般骈俪文堆砌的毛病,于整齐排偶这仍具有流利生动的特色。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

其中的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传诵不衰。中唐时期,一些士大夫迫切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与此相伴的是复兴儒学成为强大思潮。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而与骈俪文相对立。韩愈、柳宗元两人都是大散文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在他们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统治的地位。文学史家称这场文体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的散文,论说、抒情、记叙,各体擅长。《师说》文字精炼,文气充沛,对比手法的运用与种种生动形象的描写,大大增强了说理的鲜明性和感染力。《进学解》,《送穷文》采用对话问答体,嬉笑怒骂,光怪陆离,赋的铺排和骈偶杂用,显得新颖奇妙,谐趣横生。《杂说四》托物寓意,构思精巧,形式活泼。《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盘旋曲折,一唱三叹。《张中丞传后序》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故事,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是司马迁传记文的发展。《祭十二郎文》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悼念亡侄的悲痛,与叙事中见呜咽梗塞之情,长歌当哭,动人哀感。

韩愈是司马迁之后又一语言巨匠,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为文学语言,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也灵活多变。韩愈创作的许多词语,至今还经常为人们使用,如“动辄得咎”“倨屈聱牙”(进学解)、“面目可憎”“垂头丧气”(送穷文)、“不平则鸣”“杂乱无章”(《送孟东野序》)、“俯首帖耳,摇尾乞怜“(《应科目与时人书》),等等。

韩愈的散文闳中肆外,戛戛独创。总体风貌是雄健深厚、气势磅礴、汪洋恣肆,曲折自如。苏洵说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上欧阳内翰书》)。相对于韩文的阔大雄肆,柳宗元的文章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韩愈说柳宗元文“雄深雅键,似司马子长(迁)”。柳宗元思想深刻,对人民富有同情心。长篇论文《封建论》以充沛的气势、强有力的逻辑、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严厉地抨击藩镇割据局面和世袭制。柳宗元的传记文在选取人物和材料方面极具匠心。如《捕蛇者说》写赋税之毒甚于蛇毒。《童区寄传》谴责中唐南方边远地区抢掠儿童、贩卖人口的恶习。《段太尉逸事状》取之真人真事,描写生动,剪裁精当,突出了段秀实的高贵品质,揭露了贵族、军阀的罪恶。柳宗元的寓言讽刺小品笔锋犀利,语简意深,风格沉郁严峻。他善于体察物性,抓住特征,加以想象夸张,创作出生动而有寓意的形象。如《三戒》《传》所刻画的人情世态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能给人多方面的警示。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作《永州八记》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借山水之乐排遣心中的抑郁。他以精细的观察、精确的词语,把山水写得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精美异常。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晚唐时期至五代十国,古文运动缺乏有力的后继者,以李商隐为代表作家的骈体文仍然居优势。欧阳修在北宋中期再度发起古文运动,很快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在内的文学集团,于是一度中断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抒情,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则以明白如话见长。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模仿。他取法韩文文从笔顺的一面,对其奇险的一面弃而不取。韩文重气势,欧文重风神,韩文雄放,欧文绵邈,有

跌宕唱叹的韵致。欧阳修的议论文有为而发,有感而作,《朋党论》引用大量历史事实,又连用排比,增加了说理的气势;《与高司谏书》,言辞锋利,甚至出之以嬉笑怒骂,它与《朋党论》都是古文的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等序论文,吊古伤今,感慨遥深,每段都以“呜呼”二字开头。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前者于描写风景之后,忽然插入五代干戈之际一段,感慨无穷,风神卓绝;后者从写醉翁亭的环境位置,一直到山中四季景物的描写,忽而山,忽而亭,忽而醉翁,忽而人,信笔所至,而一齐归结到太守之乐上,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使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文中用了大量的骈偶句,有似散非散的韵味;又多用陈述句,以21个“也字结尾,造成了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宜于朗诵。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一概否定,如《醉翁亭记》散中带骈,骈散相见,有似骈非骈的情趣。骈体赋,在唐代已有转散的趋势,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虽注意铺陈,但全无堆砌,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欧阳修则进一步推进骈散结合,确立新体文赋。他的《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的铺陈排比、骈词偶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又活泼流动,呈现散体的格调。其描写秋声秋景,充满着凛冽肃杀之气,是一篇具有浓厚诗意的散文。

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他的议论文明晰透辟,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善于随机而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南宋的叶适称之为“古今议论之杰”。但他更为精美的是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生。他的写作手法比前人更为自由,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随着自己的情感思绪信笔写去,结构似乎松散,却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如《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似乎全无结构,实际上每一层都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有其内在联系。《石钟山记》先是就命名缘由提出怀疑,而后自然转入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出“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的议论,气脉在叙事、写景、议论之间从容流贯,不见人工安排的痕迹。他的《超然亭记》《放鹤亭记》《凌虚台记》《喜雨亭记》,也都是描写、叙述、议论错杂并用,而行文随意变化,曲折自如。苏轼文章写得最为自由洒脱的是杂记、随笔之类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意境超然,韵味隽永,富有诗意。苏轼的赋,也是下笔有行云流水之妙,《赤壁赋》在自夜及晨的时间流动、游览过程与情绪变化过程中,把写景、诵诗、问答、议论水乳交融地汇为一体,摆脱了赋体的拘束,流转自如,堪称优美的散文诗。苏轼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重视通过捕捉意象和声音、色彩等因素的组合,构成意境,传达自己的感受,词语新鲜,句式则骈散兼用,长短错落。

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文章委曲周详,完整严谨;王安石的文章识见高超,挺拔劲峭;苏洵的文章纵横驰骤;苏辙的文章汪洋醇厚。苏洵的《六国论》、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都一直为后人传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doc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历史脉络】 一、先秦散文:夏(前21'前16世纪)一商(前16~前11世纪)一周[西周:前 10 6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476年(春秋)'前475"前221年(战国)]- 秦(前 22广前202年~前206年)。先秦散文分为两类: A、历史散文: 1《尚书》:最早,商周记言史料汇编记 2《春秋》:最早编年体史书,大事记言 3《左传》:叙事散文成熟标志,“叙事之最”。左丘明 4《国语》:最早国别史。左丘明记 5《战国策》:录士策谋,记言。西汉刘向编事 6“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B、诸子散文: 1《老子》:春秋老子著 2《论语》:记录孔子言行,语录体。寓 3《孟子》:对话辩论式,战国孟子和弟子编理 4《庄子》:又称《南华经》,汪洋恣肆,变幻莫测, 挥洒自如,寓言故事连缀战国庄周 5《墨子》:逻辑性论理。战国墨翟著于 6《荀子》:朴实深厚,说理精辟战国荀况著形 7《韩非子》:严峻峭刻 二、两汉散文:(前206、公元23年~25箜20年)汉代散文可分三类: A、史传文1《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2《汉书》:断代史,东汉班固 B、政论文1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 2晁错《论贵粟疏》 3王充《论衡》(东汉) C、赋1枚乘《七发》(开汉赋先声) 2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3扬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4班固《两都赋》东 5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汉 最早写赋是战国荀子(咏“礼、智、云、蚕、箴”) 三、魏晋南北朝:(220^589年)。这时期散文分三大类: A、散文 魏(220~265) 1曹丕《与吴质书》 2曹植《与杨德祖书》 3稚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4阮籍《大人先生传》 蜀(22广263):诸葛亮《出师表》 西晋(265~316):李密《陈情表》 东晋(317~420年) 1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王羲之《兰亭集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外语二班陈紫珺1421611033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二)两汉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文学 第一章先文学概说 1.概述先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始将连横》或《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古代散文概论精彩试题库

古代散文概论 1、散文作为文体名词,是南宋人最早提出的,见于南宋末年罗大经的 《》一书。 鹤林玉露 2、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3、{ }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奠基石。 先散文 4、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 , } 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5、丕《》是我国散文理论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典论-论文 6、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游记的作家,《》是其代表作. 永州八记 7、桐城派的优秀散文作品,记人叙事如方苞的《》,写景的名作则以鼐的《》为代表。 左忠毅公逸事、游泰山记 8、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 {} 应用性散文、赋和骈文 9、用散文写成的一部体系完整的历史著作是《》,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 春秋 10、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11、《》开了中国古代散文单篇史论的先河。

过论 12、鲁迅誉《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散体大赋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司马相如的《》。 子虚上林赋 14、从袁宏道到岱,晚明小品文在写景、{ }、叙事等方面开拓了散文的领域,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手法。 记人 15、散文是文体的基本样式之一。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名词在————出现。 南宋 16、以表达方式为主,兼顾应用与语言特点将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性散文、赋和骈文。 记叙性、应用性 17、史传文起源于先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正式出现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则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他在史学上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在文学上则首开传记文学。 司马迁 18、记叙文容很复杂,除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亭台楼阁记外,其他记叙器物杂事而不易归类的文章,都可归入其他杂记一类。如清代学伊的《》、————的《病梅馆记》等名篇。 核舟记、龚自珍 19、历史论文是指议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专门探讨历史理论的论说文章。其一是直接评论历史的专论,如————的《过论》、洵的《》。 贾谊、六国论 20、应用文,即实用文。这类文章在古代散文中所占比例很大。常见的如:书信、序跋、赠序、公牍、————、哀祭、————七种。 碑志、箴铭 21、古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时期、两汉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元明清时期。 先、唐宋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现实生活及时迅速。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2.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偏重于记人叙事,及时记录新鲜事物、新鲜感受。包括游记、日记、报告文学。 抒情散文:偏重于抒发创作主体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 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夹叙夹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二、散文发展的阶段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后,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班级姓名 1、我国最早的片段散文是时期文的某些。 2、《论语》是体散文,《孟子》属于着作。 3、我国最早的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散文还处在。 4、先秦散文的哲学家用以,而用以记事。哲学家的代表作有、 、。后者的代表作有、。 5、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初步成熟的着作是。《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 6、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和。 7、汉代散文可分为、、三类。 8、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着作是时期(作者名)写的。 9、西汉的贾谊和是文作家。贾谊的代表作是。 10、先秦的散文走出应用文尝试的是从开始的,而西汉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 11、东汉辞赋出现了新的题材,即“”。代表作家是班固的,张衡的。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 期国的。 12、西汉赋家有、,东汉赋家有、等人。 1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在这一时期盛行一时。 14、魏代的散文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他们是、、。 15、魏晋之交散文的代表人物则是、。 16、南朝(作者名)的《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的先驱。 17、(年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五柳先生》的作者是。 18、在北朝描写山川景物丰富多彩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是。 19、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以为代表。 20、被誉为初唐骈文双壁的作者是和,他们的作品分别是、。

21、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22、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和。其中是司马迁之后又一语言巨将。 23、现在广为使用的词语“垂头丧气”、“杂乱无章”、“摇尾乞怜”等都是所创的。 24、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是。他之后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是。 25、柳宗元山水游记清新秀美,代表作是。为游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6、时期的李商隐主要写作律诗和四六体骈文,后来形成风靡一时的。 27、成为元明清三代散文楷模的是、、、、 、、、这八大家。 28、元明清三代、兴盛起来。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文体是 29、明代晚期以为首的“公安派”提出。 30、明代开国之初散文主要作家有、。 31、讽刺元末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是写的。 32、明代中期“前七子”以、为中心;“后七子”以、 为中心。在他们之间的则是以为代表的“”。 33、晚明小品成就最高的要数明末的。代表作是。 34、明末清初在诗文中有突出表现的是思想,代表人物是。 35、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家、家(作者名)开创了的新风,标志着清代。他的代表作是。 36、康熙、乾隆年间一个着名的散文流派是,它的创立者是。 37、晚晴时创立了“新文体”的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38、“五四”时期,被誉为文学改革的先导的是:(人名字)。 39、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中国古代散发展概述》教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发展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的发展脉络。。 四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五教学步骤: 散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骈体相对的散体称为“散”。我国古代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集《尚书》 殷商甲骨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成篇的散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三.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四.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五. 教学步骤: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一、先秦散文诸子散文(说理) 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 历史散文(记事)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论语》言简意赅《墨子》讲究逻辑《孟子》言辞雄辩《庄子》想象奇特《荀子》论证缜密《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二、汉代散文 政论文:贾谊、晁错 史传文:司马迁、班固 汉赋:司马相如、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229年的断代历史。 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汉赋的发展: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大赋——京都赋——小赋 代表作作品: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 三、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魏曹氏父子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重要的文学载体之一。它包 括汉以后的赋与骈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的文学色彩的作品。 我国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有阶段。哲学家用之说理,史学家用之记事。前者《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于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有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场景,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辩论著作,是孟轲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自称多“缪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至辞”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展示。庄子总能为他说的道理创造生动确切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自肆,变幻莫测,挥洒自如地风格,对后世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魏晋文人,宋代苏轼所受影响尤为明显。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簏,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述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三、散文的主要特点 (一)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散文的发展及作家作品。 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散文及其分类 1.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2.据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3.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的常见类别: ⑴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狱中杂记》。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左忠毅公逸事》。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⑵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宋玉《九辩》。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⑶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出师表》(诸葛亮)。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治安策》(汉·贾谊)《教战守策》(宋·苏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