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与标准

上海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与标准

上海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与标准
上海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与标准

上海市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与标准

续上表

注:各指标下括号内的数字为该项的满分数,具体评分根据有关标准。评委意见:

上海市绿色学校推荐评审表

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2005年4月制

绿色学校申报表

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2005年4月制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2009 年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河北省教育厅

二OO九年三月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1. 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 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精神制定。 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重点针对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 3. 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 ,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 4. 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本年度河北省本科或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高职)、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5. 总分计算:M= E 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 1.0、0.8、0.6、0.4、0.2,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表中“评审标准”栏内,注明本科和高职的,分别是对本科课程和高职课程的标准要求。未注明的同时适用于本科和高职课程。 7. 本评审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 )》和《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 年)》制订。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年3月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CSUS/GBC 04 - 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评价标准,5、高等学校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2楼,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志强石铁矛汪滋淞田慧峰王崇杰 吴永发葛坚吕伟娅薛一冰徐燊 高庆龙陈胜庆王小平张琦栗德祥 田真华颖龚敏刘艳峰杨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溶烈赖明王有为毛志兵袁镔 程大章王清勤李俊奇穆怀泽

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亮点和特色

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亮 点和特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峨山县化念中心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成效和特色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起点高,立足于通过创建绿色学校,达到一步一步打造“环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创建中,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绿色校园,使学校的“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传情’”,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 一、倡导绿色教育,建设“三化”校园。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化念小学‘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统一设计,加大投入,对整个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和净化。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楼层花坛里的植物四季常青,绿色植物分类挂牌,校园有花卉、盆栽植物点缀。各课室、教辅用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布局集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卫生有专人负责;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倡各班美化墙壁、窗户,办好板报等,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坚持“化念小学卫生先进班”评比,班级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 二、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有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 、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课程目标。小学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总体来说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小公民,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 、改革课程结构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兼具“特长人材”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 3 、开展课程实践 学校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是要把

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构建新课改下学校导向性 教学评价体系的几点做法 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保证,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校自95年以来,以素质教育为宗旨,进行了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性作业、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等项实验研究,而且建立了“课题研究-教研转化-常规变革-物化提升-跟踪研究-生成课题”的螺旋上升的教学工作模式,意图是把几年来科研课题的成果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要载体,把成果向常规变革,向现代化的学术管理型学校迈进。 经过6年努力,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导向性教学评价体系,这套标准是我校“九五”、“十五”期间研究成果的整合提升,为科研成果和新课程精神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常规变革找到了一条成功途径。 一、学习新课程改革文件,确立依据,设计评价体系模型 1.以课改纲要内容主旨为导向设计评价标准 纲要中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因此建立三方面评价体系不可回避。 纲要中对教与学改变、评价改革方向的倡导也是我们设计教学评

价标准的依据。纲要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依据以上要求我们计划从教学过程、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2.查阅资料,了解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科学设计研究目标 我们查阅了相关书籍、报纸和期刊,主要参考资料有:《教育评价与测量》、《中国名校全程管理标准》等书籍;《教学探索》、《中小学探索》、《教学与管理》等期刊;国家相关的教育文件如《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同时研读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新成果。经过这些资料的研读,我们了解到中国当前教育评价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教育评价可操作性的方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育评价系统;教育评价制度等。这些内容为我们把握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保证了研究顺利进行。我校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就是试图在评价的可操作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育评价系统建立以及教育评价制度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导向性。 3.在教师中调研,把存在的问题也作为设计标准的依据

现代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Xx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为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监测管理,激励广大教师敬业进取,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我校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第一节课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引导每一位教师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激励每一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合力,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方法原则 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载体,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根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学的差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见附件1、附件2)。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学校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其它公开课、抽查听课进行评价。 2、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4、教研室要经常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5、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6、教务科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一定的比例。

河北省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9)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2009年)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河北省教育厅

二○○九年三月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重点针对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 3.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4.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本年度河北省本科或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高职)、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表中“评审标准”栏内,注明本科和高职的,分别是对本科课程和高职课程的标准要求。未注明的同时适用于本科和高职课程。 7.本评审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和《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年)》制订。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附件六: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6)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 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绿色校园及其评价标准

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校园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它强调将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它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所中等的学校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学校总面积的35%,而现在的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绿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学科当中,做为理论知识来学习,更要结合实际做实事。 内涵意义 一、“绿色校园”的内涵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校园”,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和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和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作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和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修订)

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 (修订) 一、基本条件 (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环保、节能、卫生等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 (二)近三年来未出现重大污染事故,无环境方面的投诉; (三)学校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两年(含两年)以上。 二、具体指标 (一)学校管理(35分) 1.机构设置(5分) 学校建立由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管理者分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施与运行,管理网络清晰,人员职责分明,创造能使全体师生充分参与创建绿色学校的内部环境。 2.创建计划(5分) 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度创建计划,并有具体指标和实施方案。 3.能力建设(10分) 加强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的环保基础知识、环境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方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有参加省、市、区或本校相关培训的证明或记录;重视各种培训的覆盖面及效果,提高全校师生对创建绿色学校理念的理解。 有环境教学设备和专门活动场地、以及一定的教育经费保障,能基本满足创建活动需要。 4.档案记录(10分)

注重原始数据、台帐和文件材料的积累,档案资料齐全、管理完善,确保所有指标完成情况均有记录可查。 5.持续改进(5分) 定期召开研究、检查、总结等绿色学校创建专题会议,组织自查自纠,不断提升学校环境建设水平和管理成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 (二)教育活动(60分) 1.学科教育(20分) 加强各学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组织编写环境教学学科渗透的教材教案;主渠道学科有渗透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实行资源共享;开设有关环境保护的选修课,有教案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各教材所规定的内容。 2.课外教育(10分)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纪念和活动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外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组织环保科技活动小组或有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利用活动课教育时间,开展日常活动。 3.校外教育(10分) 组织师生参加市、区县、街道的环保活动;与学校所在社区建立良好共建关系,更多地运用社区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与学生、家长共建“绿色家庭”;号召师生参加所居住社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自觉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监督社区环境污染并有一

绿色校园验收标准

附件2 2014年河南省“绿色学校”推荐表

填表说明: 1.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⑴学校简介;⑵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⑶学校目前环境现状;⑷“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情况。 2.推荐表格一律要求打印稿,自评报告可另附页,小四字号,一倍行距,正文不超过5页。文字简练准确。 3. 自评报告要求保存成word文本格式,作为电子材料一并上报。 4.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管辖的学校须由所属省辖市、省直管县环保局、教育局出具推荐意见,县(市、区)管辖的学校、幼儿园须由省辖市及县(市、区)两级环保、教育行政部门出具推荐意见。 附件3 2014年河南省“绿色学校”考评标准

名称总 分 内容 分 值 评分标准 学校环 境管理24 1、环境管理 制度完善 5 充分体现绿色学校办学思想,在学校发展计划和日 常管理中全面推行对环境友善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2、校园绿化5学校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绿化覆盖率较高 3、环境整洁6 校园洁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达标,厕所干净无 垃圾、死角。凡发现一处卫生死角扣2分,直至扣 完为止。 4、污染控制4 对学校自身产生的各污染源已有效控制,对环境没 有产生污染。凡发现一处污染现象,扣2 分,直至 扣完为止。 5、节约资源 和能源 4 采取节纸、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等节 约资源与能源的措施,并取得明显效果 学校环境 教育管理21 1、领导重视6 ●学校有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有领导分管该项工作。 (2分) ●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容, 有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2分) ●平时有检查、督促措施,年终有总结。(2分) 2、资料齐全6 ●有相关会议记录和工作检查记录。(2分) ●环境教育文件、总结、论文、教材、教案、音像 等资料齐全。(2分) ●订阅有两份以上环境保护报刊。(2分) 3、教师环保 培训 5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环境教育培训 4、宣传阵地4 ●有环境保护宣传栏及固定的环保宣传标语。(2 分) ●阅览室、广播站、图书室等有环保宣传内容。(2 分)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基础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5. 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南街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试行) 一、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评价内容 学校工作: 1、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近长期工作发展规划,有具体的工作安排表。能按照安排表开展实验工作。 2、按学校或按学科的实验计划,人员分工,活动记录等材料。 3、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责任明确,按分工组织开展工作。 4、校长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定期研究课改工作中的问题,每天走进课堂,关心、指导课改。有有关课改理论讲座,有听评课记录,有对课改的指导性文章。 5、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学习。

小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2021年)

编号:YB-JH-0249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小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2021 年)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小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2021年)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一、指导思想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家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我校以《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环境意识为出发点,以深化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环境保护内容,绿化学校的生态环境和学校文化,力争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二、目标与任务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2、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继续申报绿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指标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冀教高〔2007〕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重视网络教学资源(BB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③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4分)、教学条件(15分)、教学效果(18分),创新与政策支持(100分) (5)总分计算。 ①评估指标按五级评定,即A级、B级、C级、D级、E级,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或E级。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②评估指标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③每个评估要素得分为状态分值乘以权重系数。A、B、C、D、E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各评估要素得分之和即为评估总分。

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以全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师资培训工作为基础,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

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4、改革课程实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全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如何建设绿色校园教学内容

如何建设绿色校园

如何建设绿色校园 胡各庄镇初级中学卢志和 一、营造绿色文化,建设温馨校园 绿色文化是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文化。学校通过营造绿色文化来建设温馨的校园。 建设审美化的校园环境。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我们坚持把改观校容校貌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力求让校园的每一面墻壁说话,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绿色,有自己的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我们在学校草坪中设置了简洁有力的格言、主题鲜明的图案;在走廊中设置个性化的校务、教务公开栏,在主墻壁上布置有海洋特色的浮雕,在草坪中间插上“我还小,别踩我”、“青青草地,脚下留情”等学生自己撰写的环境保护标语牌, 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加强废品回收,实施班班无扫帚工程,成立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学生对校园的自主管理,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引导教职工开展争创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活动。通过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塑造名师工程,引导教师敬业奉献、和睦相处;通过关爱每位教师的送温暖活动,塑造家庭型的校园氛围;通过危机感、紧迫感、成就感的教育,引导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倡导师生互爱,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思想,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开展行政承诺制、教师承诺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师用语,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通过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争创大雁班、天鹅班、推普班,争当文明生等新世纪我能行系列活动,规范学生行为;通过互爱互助献爱心活动,使学生体验人情美,同时培植同学之间的友爱。 成立色彩缤纷的学生社团。为了活跃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配备了各专用教育的场地、设备,成立了“绿帆文学社”,“绿梦书画院”,“绿鸽少儿艺术团”,“绿太阳电视台”等二十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老师、家长提供了艺术交流的舞台。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补充,营造和谐、宽容、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非常重要。在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时,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逐步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 5、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 、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我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

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 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 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 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