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热热网规范

供热热网规范

供热热网规范
供热热网规范

热网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

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2.1.2-2)

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mv(tr-t1))/T (2.1.2-3)

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

T—每日供水小时数,住宅、旅馆、医院等一般取24h。

计算居住区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时可按下式计算:

Qsp·j=qsA10-3 (2.1.2-4)

式中Qsp·j—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qs—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当无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1.2-2取用;

A—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m2。

四、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Qsmax=k2Qsp (2.1.2-4)

式中Qsmax——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Qsp——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k2——小时变化系数,根据用水单位数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规定取用。

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热指标表2.1.2-2

用水设备情况热指标(W/m2)

住宅无生活设备,只对公共建筑供热水时

全部住宅有浴盆并供给生活热水时15-20

注: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

热指标中已包括约10%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第2.1.3条生产工艺最大热负荷和凝结水回收率应采用工艺系统的设计数据。

计算热力网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时,应取用经各工业企业核实的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系数之值。同时系数可取。

第2.1.4条没有工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及生产工艺热负荷的设计资料时,对于现有企业应采用生产建筑和生产工艺的实际耗热数据,并考虑今后可能的变化。对于资料或实际耗热定额计算。

第2.1.5条计算热力网热负荷时,生活热水热负荷按下列规定取用:

一、干线采用采暖期生活热平均热负荷;

二、支线当用户全部有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当用户无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第二节年耗热量

一、采暖平均热负荷

Qnp=Qn(tn-tp)/( tn-twn) (2.2.1-1)

式中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

Qn —采暖设计热负荷,kw;

tn—室内设计温度,°C,可取18°C;

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C。

二、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

Qtkp=Qtk(tn-tp)/( tn-twtk) (2.2.1-2)

式中Qtkp—采暖期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

Qtk—采暖期通风或空调设计热负荷,kw;

tn—通风或空调建筑的室内设计温度,°C;

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

twtk—冬季通风或空调室外计算温度,°C。

第2.2.2条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spx=Qsp(tr-tlx)/( tr-tl) (2.2.2)

Qspx—非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

Qtk—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tr—生活热水设计温度,°C;

tlx—夏季冷水温度(非采暖期平均水温),°C;

tl—冬季冷水温度(采暖期平均水温),°C。

第2.2.3条民用建筑的全年耗热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全年耗热量

Qnn= (2.2.3-1)

式中Qnn—采暖全年耗热量,GJ;

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

n—采暖期天数。

Qntk= (2.2.3-2)

式中Qntk—通风或空调全年耗热量,GJ;

Qtkp—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

Z—采暖期内通风、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

n—采暖期天数。

三、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

Qns=[Qsp+Qspx(350-n)] (2.2.3-3)

式中Qns—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GJ;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Qspx—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n—采暖期天数。

第2.2.4条生产工艺热负荷的全年耗热量应根据运行天数,昼夜工作班数和各季节热耗不同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2.2.5条当热力网由多种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应绘制延续时间图。各个热源的年供热量由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确定。

第三章供热介质

第一节供热介质选择

第3.1.1条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宜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第3.1.2条同时对生产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的城市热力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二、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三、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第二节供热介质参数

第3.2.1条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管网、户内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3.2.2条当不具备确定最佳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水热力网供、回水温度可以按以下的原则确定:

一、以热电厂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取110-150°C,回水温度约70°C。采用一级加热供水温度取较小值;采用二级加热(包括串联尖峰锅炉)取较大值;

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供热规模较小时,采用95-70°C°C的水温,供热规模较大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采用较高的供水温度;

三、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力网最供、回水温度。

第3.2.3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力网,在非采暖期,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发展制冷热负荷。此时供热介质的参数,应根据制冷机组的技术要求确定。

第三节水质标准

第3.3.1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L;

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

四、PH(25°C)

注:(1)闭式热水热力网允许采用锅炉排污水作为补给水,PH(25°C)值可大于;

(2)当供热系统中没有热水锅炉时,第二款的规定可按碳酸盐硬度执行。

第3.3.2条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条符合第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C时,或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N/L;

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L;

三、PH(25°C)大于7。

第3.3.3条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再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第3.3.4条城市蒸汽热力网,由用户热力站返回热源的凝结水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50ug-N/L;

二、含铁量小于或等于L;

三、含油量小于或等于10mg/L.

第四节补水率及凝结水回收率

第3.4.1条闭式热水热力网的补水率,不宜大于总循环水量的1%。

第3.4.2条蒸汽热力网中,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负荷,其凝结水回收率不应小于80%.

第四章热力网型式

第4.0.1条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第4.0.2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同时有生产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第4.0.3条当热水热力网满足下列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网:

一、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补给水源;

二、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

第4.0.4条开式热水热力网在热水热负荷足够大,且技术比例较大,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第4.0.5条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当符合下列情况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一、当各用户间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负荷比例较大,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二、当用户按规划分期建设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随热负荷的发展分期建设。

第4.0.6条蒸汽热力网是否设置凝结水管道,应根据用户凝结水质量、回水率、凝结水管道,应根据凝结水质量、回水率、凝结水管网投资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不设置凝结水管时,应在用户内对凝结水及其热量充分利用。

第4.0.7条蒸汽热力网设有凝结水管时,用户热力站应设凝结水箱,用水泵将凝结水送回热源。热水网凝结水管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任何时候凝结水管设计时,应采用措施保证任何时候凝结水管都充满水。

第4.0.8条自热源向同一方向引出的长度超过3km的干线之间,宜设连通管线。连通管应设在干线中部,同时可作为输配干线使用。

连通管线应按热负荷较大干线切除故障段后,其余热负荷的70%计算;对于只供发民用建筑用热的管网,可只按其余采暖热负荷的70%计算。

第4.0.9条当城市由两个或多个热源供热时,各热源热力网干线宜连通;技术经济合理时,热力网干线可连接成环状管网。

第4.0.10条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有条件时应由两个热源供热,或者设

第五章供热调节

第5.0.1条对于只有单一采暖热负荷的热水热力网,应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中央质调节或中央质——量调节。

第5.0.2条当热水热力网有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时,应按采暖热负荷进行中央调节,并保证运行水温能满足不同热负荷的需要,同时根据各种热负荷的用热要求在用户处进行辅助的局部量调节。

对有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水热力网,在按采暖热负荷进行中央调节时,应保证:闭式热力网任何时候供水温度不低于70°C;开式热力网任何时候供水温度不低于60°C。当生活热水温度可以低于60°C的标准时,上述规定的温度可相应降低。

第5.0.3条供给生产工艺热负荷用热的热力网,采用局部调节。

第六章水力计算

第一节设计流量第二节水力计算

第三节压力工况第四节水泵选择

第一节设计流量

第6.1.1条采暖热负荷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Gn= [Qn/c(t1-t2)](6.1.1)

式中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n—采暖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C;

t2—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采暖系统回水温度,°C。

第6.1.2条通风、空调热负荷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Gtk=c(t1t-t2t) (6.1.2)

式中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tk—通风、空调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t—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C;

t2t—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采暖系统回水温度,°C。

第6.1.3条闭式热力网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根据用户加热器的连接方式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与采暖系统并联连接

1、平均流量

Gsp=c(t`1-t`2)(6.1.3-1)

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n——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2——生活热水加热器上相应的回水温度,°C。

2、最大流量

Gs·max=·max/c(t`1-t`2) (6.1.3-2)

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s·max——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2——生活热水加热器相应的回水温度,°C,可取30-40°C。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1、平均流量

Gsp=[Qsp/c(t`1-θ2)]·[( tr-tlr)/(tr-tl)] (6.1.3-3)

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

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

tlr——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

Δ可取5-10 °C;

tl——冷水计算温度,°C。

2、最大流量

Gs·max=[Qs·max/c(t`1-θ2)]·[( tr-tlr)/(tr-tl)] (6.1.3-4)

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2——采暖期开始时采暖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

tr——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C;

tlr——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lr=θ2-Δ

Δ可取5-10 °C;

tl——冷水计算温度,°C。

第6.1.4条开式热力网生活热水热负荷网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平均流量

Gsp=c(t*1-tl)(6.1.4-1)

式中Gsp——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 ——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l——冷水计算温度,°C。

2、最大流量

Gs·max=·max/c(t*1-tl)(6.1.4-2)

式中Gs·max——生活热水热负荷最大流量,(T/h);

Qsp——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1 ——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l——冷水计算温度,°C。

第6.1.5条闭式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干线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Ggb=Gn+Gtk+Gsp (6.1.5)

式中Ggb——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

Gn——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第6.1.6条双管开式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干线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Ggb=Gn+Gtk+Gsp(6.1.6)

式中Ggk——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t/h);

Gtk——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Gsp——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第6.1.7条热水热力网当采用中央质——量调节时,应采用各种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曲线相叠加得出的最大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

第6.1.8条热水热力网支线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与干线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相同,但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应按以下规定取用。

一、当生活热水用户有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

二、当生活热水用户无储水箱时,取生活热水负荷最大流量。

第6.1.9条蒸汽热力网的设计流量,应按各用户的最大蒸流流量之和乘以同时系数确定。当供热介质为饱和蒸汽时,设计流量包括补偿管道热损失产生的凝结水的蒸汽量。

第6.1.10条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蒸汽管道的设计流量乘以用户的凝结水回收率确定。

第二节水力计算

第6.2.1条热力网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应采用下列数值:

一、蒸汽管道0.0002m;

二、热水管道0.0005m;

三、凝结水及生活热水管道0.001m;

第6.2.2.条确定热水热力网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

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主干线设计比摩阻可取40-80pa/m。

第6.2.3条热水热力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3.5m/s,同时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对于只连接一个用户热力站的支线,比摩阻可大于300pa/m.。

第6.2.4条蒸汽热力介质的最大允许设计流速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过热蒸汽管道

1、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管道80M/S

2、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道50m/s

二、饱和蒸汽管道

2、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道35m/s

第6.2.5条蒸汽热力网应根据管线起点压力和用户需要压力降,选择管道直径。

第6.2.6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管网起点压力应采用技术经济计算确定的汽轮机最佳抽(排)汽压力。

第6.2.7条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热力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宜采用较高值。

第6.2.8条蒸汽机热力网凝结水管道设计比摩阻可采用100pa/m。

第6.2.9条热力网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可按表推荐的数值取用。

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比值表6.2.9

补偿器类型公称直径(mm) 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

蒸汽管道热水及凝结水管道

输送干线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带内衬筒)<=1200

“冂”型补偿器200-350

“冂”型补偿器400-500

“冂”型补偿器600-1200

输配管线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带内衬筒)<=400

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带内衬筒)450-1200

“冂”型补偿器150-250

“冂”型补偿器300-350

“冂”型补偿器400-500

“冂”型补偿器600-1200

第三节压力工况

第6.3.1条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第6.3.2条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应超过直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

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

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允许压力。

第6.3.4条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第6.3.5条热水热力网的定压方式,应满足用户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要求。

第6.3.6条热水热力网的定压方式,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定压力点应设在便于管理并有利于管网压力稳定的位置。通常设在热源处。

第6.3.7条城市热水热力网设计时,应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各种主要运行方案的主干线水压图。

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必要的支干线水压图。

第6.3.8条城市蒸汽热力网,宜按设计凝结水量绘制凝结水管网的水压图。

第四节水泵选择

第6.4.1条当热水热力网采用中央质调节时,热力网循环水泵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装有旁通管时,尚应计入流经通管的流量;

二、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设计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用环路的压力损失之和。

三、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水泵的型号宜相同;

四、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设计参数相适应;

五、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第6.4.2条当供热系统采用中央质——量调节时,若采用连续改变流量的调节,应选用调速水泵;若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调节,宜选用扬程和流量不等的泵组。

第6.4.3条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应绘制水泵和热力网水力特性曲线,进行水泵选择。

第6.4.5条热水热力网补水装置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应根据供热系统渗漏量与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取允许渗漏量的4倍;

二、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生活热水量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定;

三、补水装置的压力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力网静压力时,其压力尚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四、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二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

五、开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三台或三台以上,其中一台备用。

第6.4.6条热力网循环水泵与中继水泵吸入侧的压力,应不低于吸入口可能达到的最高水温下饱和蒸汽压力加50KPa,且不得低于50KPa.

第七章管网布置与敷设

第一节管网与布置第二节管道敷设

第三节管道材料及连接第四节附件与设施

第五节热补偿

第一节管网与布置

第7.1.1条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7.1.2条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一般平行于管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同一条管道应只沿道的一侧敷设;

二、穿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三、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四、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

第7.1.3条管径等于或小于300mm的热力网管道,可以穿过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

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综合管沟内。但热力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第7.1.5条地上敷设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可以和其它管道敷设在一起,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第二节管道敷设

第7.2.1条城市街道上和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应采用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设计时应注意美观。

第7.2.2条工厂区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第7.2.3条热力网管道地下敷设时,宜采用不通行管沟敷设或直埋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当采用通行管沟有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

第7.2.4条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应符合表的规定。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名称尺寸表7.2.4

地沟类型有关尺寸名称

管沟净高(m) 人行通道宽(m)管道保温表面与沟墙净距(m)管道保温表面与沟顶净距(m) 管道保温表面与沟底净距(m) 管道保温表面与净距(m)

通行管沟>= >= >= >= >= >=

半通行管沟>= >= >= >= >= >=

不通行管沟-- _ >= >= >= >=

注:考虑在沟内更换钢管时,人行通道宽度还应不小于管子外径加0.1m。

第7.2.5条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500mm的热力网管宜采用直埋敷设,当敷设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直埋管道必须有可靠的防水层。

第7.2.6条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C。

装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每隔100m应设一个事故人孔。没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事故人孔。

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宽度不小于0.6m 并应大于管沟内最大一根管外径加0.4m,其长度至少应保证6m长的管子进入管沟。第7.2.7条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管道的管沟或检查室外缘,直埋敷设或地上敷设

第7.2.8条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工区,管道保温结构距地面不应小于2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距地面不应小于2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距地面不应小于0.3m。

第7.2.9条开式热力网直埋敷设管道,当管径大于200mm与污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m。

开式热力网直埋敷设管道,不得穿过垃圾场,墓地等污染地区,与这些地区最小水平净距应在30m以上。

第7.2.10条管道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在桥梁主管部门同意的条件下,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

管道架空跨越通航河流时,应保证航道和净宽与净高符合《全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

管道架空跨越不通航河流时,一般情况下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5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跨越重要河流时,还应符合《全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管道架空跨越不通航河流时,一般情况下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50处一遇的最高水位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跨越重要河流时,还应符合河道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它管线的最小距离表7.2.7

建筑物,构筑物或管线名称与热力网管道最小水平净距(m) 与热力网管道最小垂直净距(m)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

建筑物基础: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网管道-

对于直埋敷设闭式热力网管道Dg<=250 -

Dg>=300 -

对于直埋敷设闭式热力网管道-

铁道钢轨钢轨外侧轨底

电车钢轨钢轨外侧轨底

铁路、公路路基边坡底脚或边沟的边缘-

通迅,照明或10 kv以下电力线路的电杆-

桥墩(高架桥,栈桥)边缘-

架空管道支架基础边缘-

110-220KV -

通迅电缆管块

通迅电缆(直埋)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35kv以下

110kv

燃气管道

对于管沟敷设热力网管道压力<150kpa

压力150-300kpa

压力300-800kpa

压力>800kpa

对于直埋敷设热力网力管道压力<300kpa

压力<800kpa

压力>800kpa

给水管道

排水管道

地铁

电气铁路接触网电杆基础-

乔木(中心)--

灌木(中心)--

道路路面-

地上敷设热力网管道

铁路钢轨轨外侧轨顶一般,电气铁路

电车钢轨轨外侧-

公路路面边缘或边沟边缘轨外侧-

架空输电线路1KV以下导线最大风偏时热力网管道在下面交叉通过导线最大垂度时

1-10KV 导线最大风偏时同上

35-110KV 导线最大风偏时同上

220KV 导线最大风偏时同上

500KV 导线最大风偏时同上

树冠(到树中不小于)-

公路路面-

注:1、当热力网管道的埋设深度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时,最小水平净距应按土壤内摩擦角计算确定;

2、热力网管道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缆不高出5°C时,可减小表中所列距离;

3、在不同深度并列敷设各种管道时,各种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其深度差;

4、热力网管道检查室,“冂”型补偿器壁龛与燃气管道最小水平净距不应小于其深度差;

5、在条件不允许时,经有关单位同意,可以减小表中规定的距离。

河度敷设管道必须远离浅滩,锚地,选择在较深的稳定河段。对于一至五级航道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航道底标高2m以下,对于其它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河底标高1m以下。

第7.2.11条热力网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尽量垂直相交。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不得小于60度角;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不得小于45度角。

第7.2.12条地下敷设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交叉段的一侧留有足够的抽管检修地段时,可采用套管敷设。

第7.2.13条套管敷设时,套管内不宜采用填充式保温,管道保温层与套管间宜留有不小于50mm的空隙。套管内的管道及其它钢制部件应采取加强防腐处理。

第7.2.14条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和管沟宜设坡度,其坡度不小于。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应坡向干管。

地下敷设的管道可不设坡度。

第7.2.15条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2m;

二、当采用不预热的无补偿直埋敷设管道时,其最小覆土深度不应小于表7.2.15的规定。

集中供热运行方案

集中供热运行方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 一级网注水方案 2016——2017年 编制:许长伟 审核: 审定: 2016-9-25实施

目录 第一章简介 第二章供热准备 第三章供热运行 第四章热线服务 第五章附录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第一章简介 一、概述 、目的 为加强《黑龙江宏通热力》呼兰利民开发区城市供热运行管理,规范供热操作流程,确保呼兰利民开发区2016—2017供热运行工作安全、高效地开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员工职业素质,充分体现“辛苦千万次,温暖每一家”的服务宗旨,更好地树立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特制定本注水方案及有关操作规程。 a)《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 b)《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88-2014 c)《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范》CJJ/T81-2013 、运行简介 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作为呼兰利民开发区唯一热源,热源分为一热源和二热源。根据热力公司要求,供热管网建设至今,一级管网单向总长度公里左右。管网从一、二热源厂引出DN800管线,2016年增加一级网DN600管线180米、DN250管线1470米、DN150管线2016米,共计新增加一级网水量为148吨,整体大网供需补水量4084吨,管网覆盖整个利民开发区。形成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热源提供不高于130℃的热水。该热水经过热力首站进行热量交换后,返回热源,由首站供出的热水通过城区供热管网进入各热用户热力换热站,经再次换热后被送入用户管网。

热网监控系统

热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城镇集中供热,改变原来各单位、各片区自己供热、单独建立锅炉房给城市带来的污染,由城市外围的一个或者多个热电厂提供热源,市内各片区建立换热站,统一给用户供热。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热网生产调度系统,对热网进行监测和有效的调节,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供热质量成为供热管理的迫切需要。热网监控系统为供热管理人员提供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帮助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生产和运行。监控系统提供的数据实时、准确,使热网的调控有了可靠的依据。系统的投入不仅明显改善了供热效果,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既能保证热量充足时减少热能的消耗,又能保证热量不足时热量的均摊,对保证供热质量、节约能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实现热源控制一体化,热网智能化,终端用户信息化;解决了系统整体过量供热,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室温存在冷热不均及锅炉冷凝水的问题,达到整个系统的节能目的;提高了供热品质及舒适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集中公司中的科研力量开发了具有自主品牌的——“‘耐威科’城市供热管网集中控制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耐威科管理平台),该平台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整个耐威科管理平台分为用户计量与控制系统、‘耐威科’无人值守换热站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三个部分。

2、热网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整个热网监控系统分为三个部分: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耐威科’无人值守换热控制系统和室内无线通讯计量与控制系统。 2.1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 2.1.1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组成 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由上位机、服务器、上位管理软件、交换机、GPRS 解析终端等设备组成。它可以宏观掌握整个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运行质量。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对热网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进行全自动调节,解决各换热站的耦合影响,消除热网水平失调,平衡供热效果。同时他可以监控整个供热区域内的所有用户的用热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户的用热情况进行调节。 2.1.2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特点 ◇超大系统容量。可以同时容纳上万个I/O 点,10万个以上监测数据采集点;◇超长时间数据存储。由于管理中心采用了专用的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存储时间可达50 年上。存储数据可达T级。 ◇全面系统冗余处理。包括数据库冗余,系统冗余,通讯冗余等。 ◇全面的热网系统管理。根据热网系统的特点,可以把系统分为许多小的管理单位; ◇灵活定制各级管理员及管理权限; ◇数据自动报警显示。包括声光提示等; ◇大分辨率显示器和投影仪支持; ◇同时支持B/S,C/S 结构网络访问;

供热热网规范

热网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 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式中 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2.1.2-2) 式中 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mv(tr-t1))/T (2.1.2-3) 式中 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供热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供热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本公司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搞好成本核算,合理运用企业的资金,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杜绝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特制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执行公司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真实反映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的状况,依法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条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考核管理制度,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二)负责编制和执行公司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合

理使用资金,对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计划执行进行控制、监督。 (三)积极筹措资金,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流动通畅,提高资金(资产)的利润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四)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并审核记帐凭证,按时记帐,定期编制各项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五)负责公司各项税款的核算、申报缴纳和各类统计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以及各种证件、执照的年检工作。 (六)负责制定公司各项经济业务的财务审批流程和业务办理流程,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相关规定办理款项收支业务。 (七)负责公司各类发票的领购、保管和缴销工作,对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票使用严格按国家发票管理办法执行。 (八)负责采暖费的收费缴销工作,确保收费应收、实收数据准确无误,及时编制上报各类收费统计报表,为公司制定收费管理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蒸汽热网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蒸汽热网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一、基本情况 由于用汽单位地理位置分布相对分散,一些小用户用汽量波动较大,有的用户还是间歇用汽;现场计量仪表有的仍采用旋翼式蒸汽流量计,测量精度较低,无法进行温压补偿;计量数据采集、传递手段落后,采用人工手抄的方式,抄表频次为每天一次。 这种管理模式造成蒸汽计量数据实时性差,每天只有一个数据,不利于数据分析;仪表出现故障或意外断电后不能及时发现,只有在巡检或抄表时发现,无法确定明确的故障时间,造成维修和管理的滞后;有些用户为自身利益考虑,在现场仪表或显示仪上做手脚,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不能及时进行防作弊分析。所以热力公司出口总表与各分表和相差较大(一般在10%以上,有时高达20%),到月底结算时不时产生计量纠纷等情况。 二、系统建设目的: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蒸汽热网远程监控系统,对整个热网的热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等)进行跟踪监测,全面掌握整个热网管线供热状态,同时还能快速、准确地反映仪表故障报警信息;方便维护人员及时查修,这样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减少管道损耗、提高热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线实时数据杜绝了人工抄表不同步、数据量少不利于数据分析等诸多不利因素,为热电厂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提高热电厂抄表、征费的工作效率,使热电厂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系统方案: 1、系统概述: 蒸汽热网远程监控系统,热网用户管道上的涡街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测温元件将蒸汽测量信息送给一体化远程计量监控终端(流量积算仪和远程测控终端)。实现就地显示、积算的同时,在主控站上位机的指令下,用户蒸汽测量数据经过GPRS模块发回给移动GPRS通讯内网,然后通过移动GPRS通讯内网转送到Internet上对应的电厂热网服务器端,上位机实施对用户数据的显示、存储、分析、处理。热电厂可将热网主控站的上位机通过内部局域网与经理或厂长、总工及有关科室的客户机相联,所有客户机(无需另外安装软件)均可以远程方式调阅热网数据表格、数据分析图形,实现数据共享,参与热网管理。 2、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主要三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数据管理中心部分。

供热管理办法

定边县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供热管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供热资源,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维护供热单位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陕西省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和《沈阳市城市供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等热源的热水,通过管网有偿供给的公共采暖用热。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的区域型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的管理。 第四条定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我县城镇供热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县供热政策的调研制定,信息采集,协调服务,监督检查工作。 定边县供热管理办公室为我县城镇供热管理机构,负责我县具体供热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和国土、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镇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镇供热实行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以及多元化投资经营。

城镇供热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供热,推行分户供热并逐步达到按用热量计量收费。 第六条政府鼓励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以下简称供热单位)采用清洁能源,利用污染小、耗能低、运行安全的先进供热方式和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城市供热水平。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城镇供热规划由县城乡建设管理局会同规划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部门编制,报县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供热工程,应当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经县供热管理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办理有关基本建设审批手续。涉及热用户摘网、并网的,需由用热户或开发建设单位报县供热管理办公室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对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又确需建临时热源的,必须经县城乡建设管理局批准,报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实施,对现有的分散锅炉房,城乡建设管理局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资源整合,分期分批在限期内完成集中供热改造(含并网,下同)和分户供热改造。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和调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5388982.html,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和调节 作者:张永刚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所以对于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与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集中供热的方式最早始于西方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以及能源的不断消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集中供热的发展,我国城市的集中供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了热电站,为城市居民以及建筑生产带来福祉。 关键词:集中供热管网;系统运行;调节方法 引言: 据统计,至1983年,我国已有17个城市有集中供热系统,而供热规模相对较大的是北京。集中供热之所以发展迅速,其本身有一定的优越性,集中供热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这为我国目前倡导的绿色环保的口号相得益彰。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集中供热的热源通过热用户直接输送给供热介质的一种管线系统。随着热网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应用中需要大量的成本,所以做好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和调节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针对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1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概述 水蒸气和热水可以说是集中供热管网运行中主要的热媒,要想实现城市用户的供热,要采用多个热源,并进行热交换站及管网供热的方式来达到城市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是近年来新兴的供热方式,与过去传统的锅炉供热相比,集中供热的方式有所不同。通过热源、热网和用户三个介质才能达到集中供热。目前,我国的集中供热技术还是以锅炉供热技术和热电联产供热技术为主要供热技术,通过与热能用户和热源进行连接,使多管网分配热能和输送热能发挥一定的效果。当前,集中供热管网较受欢迎的管网形式为枝状管网,这种管网因其造价低,运行简单,所以被普遍应用到供热系统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枝状管网在具体的城市供热系统中,遇到两个以上的热源供热,就不适用于枝状管网,因为两种以上的热源供热就可以使用环状管网进行相互连接,这样所应用的成本会更低一些。 2 集中供热管网调节系统的分类 (1)集中调节。集中调节是集中供热管网调节系统的一个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对供热的温度进行调节,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

构建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几点体会

构建供热企业调度系统的几点体会 作者:韩建明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7期 摘要:随着供热行业设备自动化的实现,供热企业调度体系的调整必将随之进行。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唐山市热力总公司调度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做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构建;调度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唐山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78年,肩负唐山市城区的供热任务。伴随着“新唐山”的城市发展步伐,现供热规模已达3000万平方米,热源以四大电厂为主,各热源热网之间联网运行。唐山市热力总公司的供热调度体系原为四个供热公司调度室分别调度热源及热力站参数,由总公司调度室向各供热公司调度室统一下达调度指令并实施监督的模式。随着近年多热源环网供热体系的逐步完善,原调度系统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2010年智能热网监控系统建成,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融入到了供热调度系统中,形成了由总公司中心调度室调度热源、监控热力站,各供热公司调度室调度热力站的新的两级调度模式。该模式经过验证,更加适应多热源环网的调度管理,并充分发挥了智能热网监控系统的作用,管理层次鲜明,调度效率显著提高。在明显改善整体供热效果的前提下,能源消耗指标显著下降。仅电厂热量一项,第一个供热季热量单耗指标较上一个供热季下降3.56%。第二个供热季对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进行了完善,热量单耗指标在上一个供热季基础上又下降5.24%。 本人有幸参与了现有调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全过程,针对该类项目的实施有以下几点感触: 1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设备的硬件配置应有超前意识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引进了供热自控设备,但限于当时技术局限,远程监控的配套成本太高,未进行大规模配套开发,而只是实行了自控系统本地控制。2010年规划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时发现,由于当时的自控设备配置标准高、兼容性好,仍可以继续在现有系统中应用,使得项目的启动资金大幅减少。因此在智能热网监控系统开发规划中,软硬件系统均具备较强的通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2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持续改进,需要供热技术专业和自控和软件技术专业紧密结合 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是供热系统调度指挥的核心,是调度人员的眼睛和工具。智能热网监控系统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供热生产的需求,即生产需求是系统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智能热网监控系统,需要供热技术专业和自控及软件专业人员的紧密结合。供热技术人员要将调度工作流程、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关注参数、主要设备情况等让自控及软

供热管网热力系统热源热网换热站的平衡调节方法

供热管网热力系统热源热网换热站的平衡调节方法发布时间:2011-7-8 我们只要把热源、热网、换热站、用户作为一个统一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复合控制法,其控制效果及稳定性会大大提高。就是由调度监控中心计算机把热源和各个换热站测量的数据统一进行分析处理,既考虑各个换热站的调节反馈变化情况,又考虑整个热网及热源总的变化情况,由热源厂或调度中心进行主动调节,实现整个热网的动态平衡调节,做到尽可能的节能运行。现提出以下两种供热调节控制方式供大家讨论: 一、供回水平均温度控制,引入供、用热总量相对变化量的控制方法: 各换热站采用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控制和热源供热量与各换热站用热总量的相对变化量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给定控制目标为各换热站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调节对象为该换热站一次网的供水流量。 根据热网热量平衡和控制原理可建立如下动态平衡表达式: tghi =(ηKiQR)÷(∑Qhi+Q0+Q补)×tgh ΔQ总=ηQR-(∑Qhi+Q0+Q补) 平均调节系数S为:(ηKiQR)÷(∑Qhi+Q0+Q补) S>1为升温过程,S<1为降温过程。 tghi——某一换热站控制器的给定值,即目标值; tgh——各个换热站的二次网供回水加权平均温度,或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QR——热源出口供热量(一个调节周期的累计值),多热源联供管网时为各热源供热量之和;Ki——修正系数或权重系数; η——一次供热管网平均输送效率; Qhi——各换热站一次网供热量(一个调节周期的累计值),Qhi也可取该换热站瞬时供热量的采样平均数与调节周期的积; ΔQ总——一个调节周期热源供给各换热站的总热量与各换热站实际用热量的差。 换热站控制器比较给定值与该换热站供回水温度平均值(tg+th)/2的差值进行范围调节。考虑热惰性问题,各换热站给定值不易频繁变化,一个调节周期对各换热站目标值进行一次调整,调节周期(换热站目标值的给定)一般以30~60分钟较合适,根据管网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调节周期。其控制特点如下: 1、热源厂供热量是全网供热效果随室外温度变化的主控量。在主热源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峰热源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和ΔQ总的变化进行预见性主动提温或降温调节,主动提温或降温时ΔQ总相应大于零或小于零(实际为某一控制范围),非主动提温或降温时根据ΔQ总的变化相应跟踪调节。用户室温的平均值变化作为热源调节的参考量。把各换热站的被动调节变为整个热网的热量动态分配。换热站二次网温度变化为阶梯式递增或递减变化。 2、其优点在于把热源供热总量与所有换热站实际用热量的相对变化引入对换热站给定目标控制量后,能比较及时有效地进行平衡调节,热源供热量增加或减少,换热站控制器给定值相应增大或减小,热网再大各换热站参数变化相对于热源参数的变化控制在一个调节周期内,能够缩短质调节时各换热站温度比的时间差。 3、在热负荷变动时热网总流量要同时变化,要求一次网循环泵要能适应流量变化的需要(满足一次网阻力最大换热站流量变化的需要),即实现同步调节,这样还可同时保持一次网供水温度的相对稳定(温度升高或降低一个变化量Δt引起流量增加或减少一个量ΔG,因而供热量增加或减少,使温度不在继续升高或降低就达到了热量调节目标)。即换热站一次网整个调节过程是以流量调节为主(满足最大、最小流量限制要求),温度调节为辅(相对变化幅度较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标准版)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99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标准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企业(单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与锅炉房、热力站、室外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为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CJJ/T88城镇供热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JB/T10354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DB11/097低硫散煤及制品 DB11/139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8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T466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3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3.1供热企业(单位)应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规范对采暖用户的服务。 3.2供热企业(单位)应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保障各项环保指标达标。 3.3.供热企业(单位)应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设备完好,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3.4供热企业(单位)应供热系统在采暖季节内的能耗进行计量

供热运行管理规定

供热运行管理规定 为加强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供热公司制定了供暖运行的管理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供热运行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供热运行管理规定如下一、岗位职责 (一)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 . 运行管理人员要以企业精神为指导、以员工守则为准则。具备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优秀的管理能力。 2 . 管理人员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严与律己,认真负责,带领全体运行人员按照行业工作标准,完成好各项工作指标。 3 . 本着对用户负责、对公司负责的精神,协调好与甲方、供热用户、公司员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与协作,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4 负责内部管理文档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及各工种岗位责任的执行。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奖励有功人员,树立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 5 从真负责地统计上报各种运行数据,在保证正常供暖、保证设备完好的前提下,做好节能管理工作,确保节能计划的正常实施。 6 . 定期进行员工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多方位的有偿服务和特约服务,逐步完善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

7 . 带领全体员工配合甲方单位工作,遵守甲方的管理规定,尊重甲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好供暖工作。 8 . 较好地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公司负责。 (二)司炉工岗位责任制 1 . 严格执行锅炉操作规程,遵守锅炉房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操作,持证上岗,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对因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要承担责任,对任何有害锅炉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向有关方面报告。 2 .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岗位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睡觉,班前、班中不喝酒,不做与司炉无关的工作,不准无关人员进入锅炉间及控制室,离岗时要征的班长的同意,不允许让无证人员顶岗。 3 .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做到记录明确,如实,不得假报,保持运行记录完好、整洁。 4 . 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5 . 定期排污,冲洗压力表,做好安全阀、超温超压报警连锁的人工试验,保持灵敏可靠。 6 . 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力处理的事故应立即报告班长杜绝事故发生。 7 .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培训和监督。加强对各岗的联系,服从班长的指挥,并做到礼貌上岗。 8 . 努力学习有关的锅炉安全知识,不断提高过路的操作技术水平。 (三)设备维修工岗位责任制 1.严格遵守锅炉压力容器的检修和其他的有关规定,负责采暖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运行方案

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 一级网注水方案 2016——2017年 编制:许长伟 审核: 审定: 2016-9-25实施

目录 第一章简介 一、概述............................................................. 二、组织结构图....................................................... 第二章供热准备 三、供热管网冲洗方案................................................. 四、供热冷运行方案................................................... 五、升温及试运行..................................................... 第三章供热运行 六、供热运行时间管理................................................. 七、季节工数量控制................................................... 八、供热运行......................................................... 九、停止供热......................................................... 十、紧急事件及处理方案............................................... 第四章热线服务 十一、服务要领.......................................................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分析 来源:互联网 | 作者: | 2007-10-26| 编辑: admin 1 引言 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因此,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集中供热网作为连接所有用户和热源的桥梁,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热量的任务。集中供热管网的投资非常可观,由于许多热网辐射半径很大,其动力消耗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灵活性,一些城市纷纷建立了多热源环形网的供热格局。但由于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多热源的协调运行缺乏了解,对环形网的运行认识不足,在运行时却不得不将各热源"解裂",甚至将各环切断,采用"环状管网,枝状运行"的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系统的能力。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地方采用了环状运行的模式,也看到了环状运行在提高管网的输送能力、改善系统的水力工况方面的好处。但往往简单地认为将干管上所有的阀门打开即可得到最佳的工况,对特定的系统到底应该如何运行缺乏研究,对于实际的运行工况也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环形网的认识也必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实际上,正是多热源环形网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对于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研究显得更为迫切。不同于模拟问题,

可及性分析是指在给定的用户流量的情况下,分析管网能否达到该流量分布,以及应该如何达到。对于环形管网,就是要分析干管上阀门应该如何配置和调节,才能达到最优运行工况,从而满足各用户的要求,而且运行泵耗最小。 本文首次提出了可及性分析的概念。文中将集中供热网分为枝状网、多热源、环形网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可及性分析对管网的设计,改造、扩容以及实际的运行调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最后针对我国东北的一个热网进行了具体分析。 2 集中供热网的数学描述 为便于说明问题,同时也为了减小问题的规模,我们将集中供热分为供水干管、回水干管以及热源与用户三个部分。对于串联系统的管网以及其它特殊管网,可在此基础上另行分析。 供回水干管系统的特点是,它与热源及用户相连的节点都是源或汇,其进、出流量即为相应用户或热源的流量。下面以供水侧管网为例进行讨论。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AG=Q (1) A T P d= S|G|G+Z d-H p (2) 其中A为关联矩阵,若该管网的节点数为N+1,支路数为B,则A为N×B维的矩阵,各元素按下式规定: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G tk =c(t 1t -t 2t 式中G tk —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 tk —通风、空调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t —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C; t 2t —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采暖系统回水温度,°C。 一、与采暖系统并联连接 1、平均流量 G sp =c(t` 1 -t` 2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 n ——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上相应的回水温度,°C。 2、最大流量

G s·max = ·max /c(t` 1 -t` 2 式中 G s·max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 s·max ——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相应的回水温度,°C,可取30-40°C。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1、平均流量 G sp =[Q sp /c(t` 1 -θ 2 )]·[(t r -t lr )/(t r -t l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Q sp ——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 2 ——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 t r ——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

【2019年整理】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维护供热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和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峰峰矿区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规划、物价、环保、房产、供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改善城市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城市人民政府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 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六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采暖锅炉房。现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应逐步并入城市集中供热。 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经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妨碍集中供热工程正常施工。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图和有关资料,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验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按照下列产权归属实施维修、改造和管理。无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供热企业有偿代管代修:热源厂区的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负责;热源厂出墙一米至热力站出站一米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用户庭院管线和室内供热设施归热用户或产权单位负责。 第九条热用户按规划要求投资建设的分支管线和热力站,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供热企业管理。供热企业在保证热用户正常用热的情况下,根据规划要求,可以在热用户庭院管线上发展新用户。 第十条凡新建工程室内采暖系统一律采用按户分环进行设计,安装温控阀和热计量表。对原有热用户的采暖系统逐步实施改造。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影响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正常运行或维护的,建设单位应提前与供热企业联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施工。 第十二条禁止私自拆改、移动室内供热管道和散热设备,室内装修不得妨碍正常供热检修、维护保养。 第十三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爆破、排放雨水和污水、倾倒垃圾和各种废弃物、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危害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禁止破坏、盗窃和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占压城市集中供热设施。 第十四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或者两侧埋设其它地下管线的,应当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 发表时间:2018-12-20T14:49:10.2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杜友[导读] 供热智能化最基础、最离不开的就是数据分析,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赤峰热电厂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伴随近年来社会开始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一主题,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热方式逐步取代了小锅炉房供热的供热模式。大型电厂建设以及“煤改气”工程等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使大型城市供热系统从热源到管网、从管网到热力站、从热力站到热用户的调度运行管理也发生着较大变化。科技时代带来的监控手段提升、大量新设备投入、大数据及云计算, AI 技术的发展等等,为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调度管理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手段。大数据年代背景下,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对热网进行科学运行调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供热质量最好,运行成本最低;既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又能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热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同时高效运行,提高社会效益,是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新问题。 关键词:多热源联网能耗管理工况分析 1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能耗管理 供热智能化最基础、最离不开的就是数据分析,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从供热理论出发、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热网的各个参数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汇总,得到科学、精细化的热网调控方式方法。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管理首先要解决热量平衡的问题,也就是各个热源所提供热量是否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最常见也是热网调度运行最关注的参数为热源和热力站的热量、流量、压力和温度。通过对这些关键参数的监测值,将室外气象条件、热源及热力站供热参数与热用户侧调控效果进行联调联动性的分析,配合气象分析,面积管理、测温管理等信息平台,形成全面、有效的基础管理数据,才能得到最经济、最合理化、最精准的供热调度运行方式方法。 1.1 热指标对热网供热量的影响 热网负荷预测时,常常利用热源的出口监测数据,进行热网整体热量分析。在热网一次侧,如果热源与热力站同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监控系统,那么可以通过热源与热力站监控热量值,进行热网热损失的计算分析。以某集中供热系统为例,冬季管网热损失大致在 5%~7% ,夏季管网热损失大致在40% 。在热网预测供热量计算时,需要考虑管网热损失。通过管网更新改造,改善管道保温性能,减少管道泄露,从而降低管网热损失,降低能源浪费。 热指标作为热量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热网供热量中十分重要。为提高热网供热量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计算得到热网调度运行的实际运行热指标,然后以历史运行热指标为参考进行分析。通过单位转换,同样可以采用“单耗”来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供热区域之间进行热指标或单耗比较时,需要转换到相同室外气温条件下进行比较。 其次,对于有生活热水供应的城市供热系统,无论是在冬季或者是在夏季,生活热水的用量作为不稳定因素,很难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一个数值来精确衡量。如果热力站有生活热水系统监控数据,可以利用历史数值,大致得出热力站生活热水使用规律和热力站一次侧生活热水供热量。亦或通过夏季热网生活热水用量,转化成热指标的形式,在预测热网不同时间段的供热量时,修正预测供热量。但是由于生活热水用户的用热量与供热面积没有直接关联性,因此这种转化为热指标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粗略经验值修正。在生活热水用户众多的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生活热水这部分热量是不容忽视的。 1.2 气象因素对热网供热量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增多,不同地域拥有各自的气象特性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气象因素会对人体感知,建筑物蓄热等产生较强的影响。供热中常提到:“看天供热”。气象数据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对“供热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提高供热的精准性。随着城市发展,用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热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建筑节能改造速度越来越快,新的节能建筑标准也越来越高。城市气候因素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供热负荷的变化。对于供热气象参数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日常生活气象预报,也还要同时考虑太阳辐射、风力等条件对供热调度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例如太阳光辐射强和阴天下雪在人的体感上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供热气象参数还应加入城市热岛效应、辐射、风力、风向等外在因素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更准确地制定热源供热量计划。 1.3 热源侧与热力站侧双向能耗管控模式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侧和热力站侧总能耗都是调度运行能耗控制的关键,一是要计算热网各热源供热量,二是要计算热力站总供热量。两者相辅相成。而最终供热效果如何体现在用户侧的实际用热需求上。通过预报气温,实际气温等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热网预计供热量,通过与实际供热量的对比,分析是否满足供热量需求。同理,对热力站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对比和分析。现在很多应用平台都可以实现监管检测和热网能耗分析,在本文不做赘述。 在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工作中,往往关注一次网的平衡,而用户侧的实际用热情况不能直观体现出来。为了更加精准地知道用户情况,可以对用户的室内气温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室内温度不一定要发放到每个用户的家里进行采集,可以通过热力站的供热范围,远、中、近;高、中、低来选取。但是用户室内温度的采集数据准确性受到室内测温点位置,以及测温设备本身散热等干扰因素较多,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一定制约;同时各个建筑物的保温情况不同,用热性质和规律不同。因此,对于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来说,较好地将室温、二次网平衡、热力站、一次网平衡、热源、气象数据等联调联动起来,实现理想化的供热系统精准调控,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调度运行应是一个平稳的过程,由于建筑的热惰性以及大型城市热网管路复杂,管线较长,从热源到热力站的热量输送存在延迟性。因此即使是按照预测室外气温得到了理论供热量,同样不能严格地按照理论值进行调控。热网在没有发生降雪或寒流来袭等大范围降温的情况下,管网运行安全性应排在首位,热网的热量调节应是一个趋于平稳的调节过程。这个热量趋势就更需要根据热网历史运行数据和当前热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修正供热量来指导实际供热量。

供热管网技术标范本解读

XX供热管网工程项目设计招标 投标文件 投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XX _________________ 投标文件内容:_________ 技术标______________ 投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或盖章)日期:_______ 年____ 月 ________ 日

技术部分: 一、规划设计方案 二、经济技术指标及控制造价措施 三、单位业绩 四、项目总设计师及业绩(若项目总设计师业绩同单位业绩相同 时,需在两项中分别附上中标通知书原件或合同原件) 五、项目组人员配备 六、服务承诺

一、设计技术方案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XX供热站规划位置位于XX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目的是解决XX用热需求。“十三五”期间热源厂建设规模为XX锅炉,规划将其作为调峰锅炉房与XX联网供热。 本次投标项目为XX锅炉配套供热管网工程设计,管网全长XX米, 管径为XX。 1.1.2投标依据 1、项目设计招标文件; 2、规划 1.1.3执行的规程规范 本投标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技术条例严格掌握设计标准,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设计中使用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及行业和工程所在地省级地方的标准、规范为(不限于此):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DBJ 10567-2013 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2010 3、《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 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