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旅游地理

2021年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旅游地理

2021年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旅游地理
2021年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旅游地理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旅游地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高铁又是当今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对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下图示意京沪高铁开通前后北京客源地旅游流时间分布情况(S/M/L分别为近程/中程/远程旅游;2/3/7/x/9分别为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其他时间/寒暑假)。

指出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客源地旅游流时间分布变化及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采摘游”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浙江省建德市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摘草莓、尝草莓、赏美景。

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4.伴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瑶塘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内,依托相对稀缺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成为该村旅游城镇化的源动力。旅游社区建设、旅游企业发展、劳动力转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构成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内容。

结合图文信息,试分析外来力量如何通过旅游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

5.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崭新的旅行方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皖赣铁路纵贯全境。黄山市的黟[ yī ]县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历史上的徽州古村落和徽州文化的典型。写生旅游在黟县旅游开发中地位凸显,来此写生旅游的人平均停留时间约11天。黟县的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山水民居、人、自然融为一体;屏山村有1100多年的历史,吉阳河穿村而过,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水古村落图画。推测黟县写生旅游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点和游客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吸引他们到此“研学旅行”的原因。

6.第三届广州西塘稻草艺术节于2018年11月3~18日在从化区鳌头镇举行。稻草节期间,游客可以观赏田园花海和稻草艺术作品(如下图所示),还可以参与田间采摘、草帽绘画、稻田音乐会、美食品尝和农产品集市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分析稻草节选择在11月举行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旅游价值。

7.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型旅游度假省级行政区域。2018年春节期间,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在海南,你会看到全国各地的车辆行驶在路上,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据调查统计,东北游客占海南客源市场比重最大,其次是海南本省的游客,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重庆、湖南、湖北等省级行政区域的游客比重也比较大,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级行政区域的游客相对较少。但春节过后,许多度假区却变成了“空城”。

分析春节期间海南省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庐山四季景色各异,具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特点。下图是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示意图。

据图分析说明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暗夜公园是国际暗夜协会为呼吁治理全球光污染,而在全球范围内评选的一些暗夜条件极佳的区域。2014年7月,我国首家以星空观测、星空摄影为主题的暗夜公园——西藏阿里暗夜公园已试运行,成为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暗夜公园之一,为广大游客及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测夜空的好去处。下图为阿里地区景点示意图。

分析西藏阿里发展暗夜公园旅游的条件。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下面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

图1

图2

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11.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高原上,海拔3600米,方圆1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蓝天白云倒映着湖面,湖天相连,被人称之为“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湖地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但雨季乌尤尼盐湖会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旱季,湖水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硬壳。下图示意乌尤尼盐湖位置。

说出观赏乌尤尼盐湖“天空之镜”的最佳旅游时期和天气,并阐述理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月26日上午9时,经过近一个月持续预热的2018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幕式在商洛市洛南县音乐小镇隆重举行。近年来,商洛市积极发挥生态、区位等优势,坚持追赶超越和绿色发展主线,全面打响了全域旅游攻坚战,精心打造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张名片,着力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品质。指出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因素(1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据《中国游客网》网上统计,中国国内游客认为:1.海南旅游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春节前期。2.泰国普吉岛在国际知名度和发展历史上高于海南岛,但中国大陆游客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海南岛要高于普吉岛。

(1)国内游客认为:海南旅游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春节前期,试分析原因。

(2)中国大陆游客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海南岛要高于普吉岛,试分析原因。

1.答案:变化特征:近程旅游主要集中在双休日,但高铁开通后比例下降;小长假期间短途旅游流量更是明显下降,而“其他时间”选择明显上升。中程旅游流时间由小长假出游为主导变为以双休日为首选。远程旅游流由主要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变为主要发生在小长假和其他时间。原因: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极大缩短旅途时间,从而使旅游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远程的旅游,出行时机把握更加灵活。

2.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措施:采取灵活的休假制度,错开旅游旺季出行;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推出淡季特色旅游项目;在淡季降低景区门票等费用;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旅游信息。

3.答案:特点:由于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为了方便自驾游客的采摘,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原因: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附近旅游景区数量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有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通达度好。

4.【答案】外来力量带来资金,完善了瑶塘村基础设施(或交通等设施);创办旅游企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从第一产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兴起,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游客传播了城市文化信息,促使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旅游企业吸引劳工移民,促进城镇化进程。

5.【答案】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游客主要是各大院校的学生。

原因:当地具有典型徽州古村落和徽州古文化,山水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集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一-体;知名度高;紧邻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交通便捷;古村落的门票、食宿等费用较低,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6.【答案】有利条件:11月水稻丰收后,稻草充足;农闲季节,便于组织活动;秋高气爽,适宜郊游。

旅游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体验(农耕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7.答案:春节期间,海南省客源市场辐射全国,以家庭亲子度假休闲旅游为主;冬季,北方天气寒冷,白天时间短,空气质量较差,海南空气好,比较温暖,所以北方客源比重大;海南本地人占地理位置优势,旅游方便;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热带岛屿风光吸引力较大,而且距离适中,交通便捷;南方沿海省份冬季天气状况与海南省相差不大,本省也有海岛风光,所以来自两广和福建地区的客源比重较小。8.答案:特征:旅游人口季节分布差异显著;5—10月旅游人数多,其余月份少(或夏秋季节多,冬季较少)。原因:庐山海拔高,夏季较凉爽,适宜避暑;山中景色富于变幻;正值假期(五一、暑假、十一),旅游人数多;冬季气温低,旅游人数少。

9.答案:有利条件:人口密度小,地面灯光干扰小;环境污染小,星空观察条件好;与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较好,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市场距离远;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原缺氧,对旅游者身体条件要求高。

解析:结合图文信息,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西藏阿里发展暗夜旅游的条件。有利条件主要从适合发展暗夜旅游的自然条件及与周边资源的地域组合、市场基础、政策等角度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市场距离、规模、基础设施、高寒缺氧等方面概括。

10.答案: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位于欧洲中部,水陆交通发达;位于发达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距离近;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

11.【答案】每年12月-次年2月份,晴朗无风的天气。每年12月-次年2月份是乌尤尼盐湖的雨季,降雨较多;乌尤尼盐湖会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水湖泊(雨天,雨滴降落湖面,泛起波纹不能倒映天空景象)晴朗无风的天气,湖面平静,倒映天空蓝天白云等景象,形成“天空之镜”。

12.【答案】秦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有地域特色,吸引力强;坚持绿色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与地区接待能力改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对生态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13.【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大雨和台风,气候宜人,适合出行度假;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海南为热带岛屿,对游客吸引力强;避开“十一”和“春节”出行高峰,降低出行成本。

(2)距离短,出行时间短,成本低;国内游,出行手续简便,容易出行;国内游,语言和风俗障碍少。

【概念】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核心概念

【专业概念】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核心概念 一、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二、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灌溉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三、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如亚洲)、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五大湖周围)。 4.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18.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国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高考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高考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区域认知 教学目标: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地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2.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过程: 一、区域认知基本内涵 区域认知指人们对区域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具备区域认知,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空间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的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二、区域认知能力要求 1.空间定位能力(在哪里) 2.地理空间的觉察能力(有什么) 3.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怎么样) 4.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什么) 5.地理现象的评价与预测能力(怎么办)

典例:(2015·新课标Ⅰ,42题)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10分) 区域定位: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 区域自然特征: 地形特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山峡谷,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空气稀薄、缺氧。 河流特征:夏季河流流量大(多洪涝) 生物特征:植被茂盛 土壤特征:土质疏松 区域特征分析与评价: 该区域自然特征对徒步旅游带来的风险。 地形特征易迷路植被 气候特征高原反应 洪涝灾害 地形+气候地质灾害 气候+植被蚊虫侵扰 参考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植被、土壤区域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人文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选择题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读图,完成1~2题。 人工鱼礁海流效应示意图 1.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关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的守护者”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全面的是( )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 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 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 3.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2016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运河开通仪式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安德罗尼克劳动保护号货轮,成为第一艘通过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船只。下图为该集团某远洋航线图。据此完成5~7题。 5.只考虑洋流航线的影响,图中四段航程中最耗费动力的航段为( ) A.甲B.乙 C.丙D.丁 6.丁段航程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 B.使沿岸热带沙漠呈南北延伸状 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 D.该段北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 7.曼萨尼约附近海域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近沙漠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上升流是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域等深线(单位:m)分布,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8~9题。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 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地形特征要点特征描述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 地区。 海拔<200米的为平原;200~500米的为丘陵;>500 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000 米的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或地势由×× ×向×××倾斜。 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 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 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 (1)气温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南北方向两个地点的气温差异时,一般考虑纬度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东西方向的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在分析较近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地形因素;在分析大陆两岸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果较近两点存在明显的降水差异,一般会考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分析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寒暖流的影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

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环境保护 1.伏尔加河三角洲沿岸最为富庶美丽,沼泽地生长着里海莲花、栖息着白色仙鹤;近岸湖区和河汊生活有海豹、鲟鱼、鲑鱼等水生动物。伏尔加河在河口的三角洲上已增加到80条汊河注入里海。下图为伏尔加河三角洲发育过程。 指出1900年至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土壤污染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线。相对“看得见”的雾霾天、水污染,“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更容易被人们忽视,且危害性更大。下表为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数据图。(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重,耕地土壤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是传统的墙体材料。红砖的生产需要大量黏土,其生产主要包括挖表层黏土、和泥、压制成型、干燥、高温烧制等工序。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取缔红砖,同时大力推广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 分析我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红砖的主要原因。(10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人合一、适应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我国传统民居设计的主要原则。南 方传统村落—般依山循势,选址在向阳斜缓之地,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较简单的土 木结构。房屋前留一空坪,坪前开挖半月型水塘,塘中养鱼,每年年底排水清塘,水塘外 围通过沟渠与农田相连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生活系统。(如图所示) 分析水塘在村民生产生活系统中的环保作用。 5.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即通过钻井把地下热水开采出来,输送到各家各户实现供暖,而换热之后的冷水再次通过钻井回灌地下,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量折合成标准煤约3.43亿吨,接近该地区多年平均燃煤消耗总量,完全开发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雄安新区的雄县目前约有30万人口,现已开发1500米左右地热深井约70口,井口水温在60~70℃,供暖能力338万平方米,可为当地95%的居民供暖。据此完成问题。 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的有利条件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高考地理必背术语

高考地理必背术语 (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影响温度的因素(11个) 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 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 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 (含水越多,温差越小)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 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 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 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 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 2 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11个) 风:吹海风多雨(如盛行西风、东南季风),吹陆风少雨(如信风、西北季风) 气压: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下沉气流少雨 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锋面:冷锋峰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海陆位置:临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山地迎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焚风效应少雨 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 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 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3 影响气候的因素(4个)现在的大题基本都考“气候的非地带性” 气压、风带、洋流、地形 4 影响温差的因素(5个) 纬度:高纬>低纬 海拔:年温差:低海拔>高海拔(东北平原>青藏高原)日温差,高海拔>低海拔(等同于山谷风原理)下垫面:荒地>森林>湖泊 天气情况:晴天>阴天 海陆位置:内陆>临海 5 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4个) 温度:温度高蒸发强 风:大风蒸发强 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 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 6 影响气压的因素(4个)(气压大小实质就是空气的多少) 温度:冷高压、热低压 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 气流运动:下沉气流形成高压 天气系统(冷暖峰、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7 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4个)等同于太阳能 纬度:低纬>高纬,高纬夏季光照时间长(新疆内蒙) 季节:夏季>冬季 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8 天气情况(类似于天气预报)(5个) 温度 晴天(阴天、降水、云雾) 风力风速风向 大气稳定或不稳定 逆温(通常答有逆温现象) 9 城市雨岛效应原因(3个) 上升气流: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旺盛 凝结核:城市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 城市建筑阻挡空气流动 10 形成雾的因素(6个)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科.网 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含答案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选择题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未达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2.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生产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图为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图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4.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 ) A.陆上风电产业B.油气开采业 C.光伏制造业D.节能照明产业 6.图中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B.科技水平

高考必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必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了一些地理课本中经常会考 到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哦。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高考地理答题术语

高考地理答题术语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如何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如何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据媒体2017 年 1 月 26 日消息,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充足的水资源③适宜的光照、温度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D 2.B [解析] 第1题,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体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据此可知,A项所述的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不是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原因。材料指出,有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可知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不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液态水,B错误。材料中提及,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可推测是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火星表面干燥寒冷影响火星生命的孕育。选D。第2题,参考地球有生命体存在的条件推测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资源、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大气。 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兆焦/米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3~4题。

3.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可知,M日时图示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其他节气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少,所以B项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a、b两点中a点太阳辐射值明显较大,而根据两点的纬度可知,a 点的明显较低。影响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所以A项正确。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图K3-2为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8955938.html,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作者:罗剑敏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贮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良好需求,形成运作发展良好的公民个体。为个体能适应未来社会、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个体生活成功和社会持续良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教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适应社会教育质量标准,所以教师应充满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需努力提升完善自我实现,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个体自我成功与适应社会良好需求,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素养是基本素养,教师应学会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热爱科学、爱护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积极愉快的发展观、积极健康的情绪、创造性的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启迪新思维、开拓新方法。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