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

分值:41分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张家口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的前四句的意思是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由诗意可概括出终南山的特点:气势宏大,高耸,幽深。

答案:气势宏大,高耸,幽深。(2分)对钟南山美景的喜爱,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2分)

(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答案:“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2分)“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1分)“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1分)

2.(2015·衡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③巧伺游人影,飓母④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年,作者因谗被贬柳州。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③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④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

(1)请简要分析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意象的能力。这是岭南的特异风物,结合注释,分析环境特点;点明手法,结合作者身世去回答这些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诗中借岭南的特异风物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3分)也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抒写了自己被贬后政治处境的险恶。(2分)

(2)请比较“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先概括出两首诗的情感,然后再从中找出它们的不同。

参考答案:不同点:柳诗意志不消沉,情感不低回,欲趁暮年有所奋发;(3分)苏词从“故国神游”跌入现实,自感苍老无为,壮怀未酬,思绪深沉,自伤自叹。(3分)

3.(2015·三门峡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上官仪(约608—665):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1)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回答此题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春”“虫”“绿窗纱”,关键词语“偏知”“暖”“新透”来分析;先理解句意,再说说效果、好处。

参考答案: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

(2)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审诗歌,找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语句、意象等,抓住“鹊飞”“蝉噪”“更深”“半人家”。对诗歌情感的概括要建立在对全诗的理解上,要联系诗歌的背景,注意注释的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②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2分)③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

【规律方法】

“五抓法”把握诗歌情感

一要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二要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三要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四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要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4.(2015·沈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诗人几经贬谪,于元和十四年春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了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先要理解“漫漫”的意思,然后抓住颔联与颈联中的主要意象来分析,如“连梦泽”与“近长安”,明显使用夸张手法;最后要说说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3分)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3分)

【规律方法】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先理解尾联句意,再抓关键词语理解感情,如“唯堪”“贵人看”;注意注释的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3分)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2分)

【讲评建议】

学生解答这类题目时,常犯脱离诗句的错误,对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无理由的拔高。讲评时,可指出这一现象。要求把握诗人的情感,要紧扣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