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

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

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
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

外国人名翻译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对策

作者:姜春香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1(3)

参考文献(4条)

1.金圣华人名的翻译 1997

2.陈奕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外国人名翻译方法的变化[期刊论文]-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3.李梓"奥巴马"还是"欧巴马"?--再谈外国人名的翻译规范[期刊论文]-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4.王金波谈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问题[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3(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田龙飞从文化交流角度浅析英语国家人名翻译[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1(3)

2.李梓"奥巴马"还是"欧巴马"?——再谈外国人名的翻译规范[期刊论文]-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4)

3.董爱华.高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4.张逵英汉文学作品人名的意蕴及翻译[期刊论文]-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

5.李颖.LI Ying从翻译的层次看唐诗意象翻译的策略[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

6.陈奕.CHEN Yi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外国人名翻译方法的变化[期刊论文]-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2)

7.辛献云谈汉语人名翻译的规范问题[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1)

8.赵明.ZHAO Ming宏观语篇的交际作用——论《纯真的目光》中touch一词的语用意义及翻译[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

9.贺显斌.He Xianbin欧盟的翻译对传统翻译观念的挑战[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0.王磊.朱爱华.Wang Lei.Zhu Aihua翻译等值视角下英汉形容词翻译的不等值现象初探[期刊论文]-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e10589902.html,/Periodical_dbsdxb-zxsh201103062.aspx

外国人名的构成情况

外国人名的构成情况和排列次序相当复杂。有的有姓有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姓前名后,有的名前姓后,情况不一。这里据《科技翻译工作手册》,节选对英美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的姓名予以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英美人姓名 ( 1 )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如Herbert George Wells(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第一、第二两个词是名,末一词是姓。 〔 2 )英美习俗,通常在婴儿受洗礼时,由教士或父母亲朋起名字,献为教名,排列在姓名的最前面。此外,长辈或本人也可起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这就是英美人常常有两个甚至更多名字的原因。名字可以来自许多方面。有人因其母系属于名门望族或有其他特殊荣誉,把母姓作为子女的第二个名字。也有借用名人或亲属或与家庭有密切交往者的姓为名的。有时,子孙完全袭用父辈名字,这时需在姓名后加Junior(略作Jr.或Jun.)一词或加罗马数字,以示区别。如John Ford Jr.(小约翰·福特)。Thomas Daly Ⅲ(托马斯·戴利三世) ( 3 )英语名字,数达几千个。有些用来作姓,但也有也可用来作名的,如Henry。为了书写或口语方便,往往将本名缩短,如Frederick 缩为Fred。Margaret 缩为Maggy等。亲友之间,常用昵称,以示亲切。昵称一般比本名短,但也有比本名长的,如Johnny 是John 的昵称。一个名字的省略形式和昵称有时不止一种,如William 可以分别为Bill、Billy、Willy 等。 ( 4 )英国人在历史上一个很长时期内,只有名,没有姓。约到十一世纪,一些贵族家庭用宅邸的名称来称呼一家之长,后又传诸子孙,世代相袭,形成了姓。姓的使用首先兴起于伦敦等城市。其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表明血统关系:有的在父名后加s、son 等词尾,以表明系某某之子,例如父名Adam ,子以Adams 为姓,父名Jack ,子以Jackson 为姓;有的在父名前冠以Fits、O’、Mac、Mc。(均有“之子”、“的”等表示从属关系之意)等词头,如父名Gerald , 子以Fitsgerald 为姓,父名Brian,子以0'Brian 为姓,MacDonald,意为Donald之子,而McMahon,则为Mahon 之子。 ②起源于出生或居住地名:有的直接以地为姓,如London(伦敦)、cleveland(克利夫兰),有的以ton、ham(含有村庄、部落之意)等为词尾,如Washington、Needham 等,还有些姓的词尾是brook(小溪)、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精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文名字最标准的英文写法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拼音: Li Leyang或 Lee Yeyang 西方人的习惯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二者间如果有中间名(Middle name),Middle name一般用简写,中国人如果有英文名字,在正式的场合可以参照这种格式。比如,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英文名字就写成:Charles CY. Zhang. 搜狐所有英文正式文件中张朝阳的名字都是这样写的。 如果没有英文名字,那么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字在后)直接把中文名字翻译成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写法!很典型的例子,奥运会上,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在运动衣上都是这样翻译的(以前不是,后来国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解释到《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后,统一改过来了),所以,中国人名字的英文写法,就是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两个字的是:比如:张三就应该写:Zhang San 三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小言就应该写:Li Xiaoyan 2.复姓,比如:诸葛亮就应该写:Zhuge Liang 四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雨中生就应该写:Li Yuzhongsheng 2.复姓,比如:司马相如就应该写:Sima Xiangru 1.?Last?Name就是姓,First?Name就是名,请勿混淆。 2.?"国语罗马拼音对照表"?乃外交部护照科所采用的中英文姓名翻译原则,为了保持所有文 ?件的统一,建议同学根据此表来翻译姓名及地址。 3.?同学的英文姓名,应由中文姓名音译,并与大学英文毕业证书、英文成绩单、TOEFL?/ ?GRE?/?GMAT考试及申请学校、办理护照及签证时所用的英文姓名完全一致,如姓名不 ?一致,将造成申请学校、办护照、签证时身份的困扰,徒增麻烦。 4.?如果有英文别名?(如John、Mary...等),可以将别名当做Middle?Name。 ?[例]?王甫平有一个英文别名STEVE,其英文姓名可以下列方式列出: ?WANG FUPING S ?Last?Name First?Name . 5.?如果没有英文别名,M.I.?处不要填。 6.?如非必要,英文别名最好不要用,只用中文姓名的英译最为单纯。 7.?在国外使用英文姓名的建议:外国人习惯将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而中国人的姓名, ?则是姓在前名在後,有时在国外填写资料时常会搞错,建议在打履历表、印名片或处理

人名的翻译

许多人认为,人名属于专有名词,翻译起来很简单,照音直译就行了。然而,“照音直译”只是一个笼统的原则,实际做起来远非这么简单。 一、英文名字中译 1.同其他类型的专有名词一样,英文名字译成汉语一般采用音译。如: Smith 译成“史密斯”,不译成“铁匠”;Hunter 译成“亨特”, 不译成“猎人”;Mr. Green 译成“格林先生”, 而不译成“绿先生”。 但是英文的发音与汉语完全不同,找发音近似的汉字来表达,并非易事。我们现在流行的许多译名,其实并不十分准确,或者说至少用的不是与其原英文名字发音最接近的汉字,比如:Edward 译成汉语是“爱德华”, 其实“爱德瓦”似乎更接近;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人物Holmes 译成“福尔摩斯”,其实“霍姆斯”似乎更佳。再如英国大诗人Samuel C.T. Coleridge, 那个姓不该译为“柯勒瑞基”, 因为中间的 e 是不发音的,所以应该译为“柯尔律治”。但是这些译名已经约定俗成,不必再改了。由此可见,人名音译时, 用什么汉字来表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许多英汉词典都附录有常用的人名,包括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 和中间名(middle name)。另外,《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世界人名译名手册》、《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供查阅。 音译时除了表音的汉字是约定俗成之外,音译的方法也如此。比如,英国剧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 按习惯译成“萧伯纳”,不但把他的姓移到了前面,而且其中的Bernard 也没有按标准音译作“伯纳德”。意大利航海家Christopher Columbus 译作“哥伦布”,也没有完全按照标准音译。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有些外国人也起有中国名字。比如,著名的来华传教士、参加翻译《几何原理》的Mattbien Ricci, 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美国女作家Pearl Buck,中文名字叫赛珍珠。美籍华人也常有英、汉两种名字,如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英文名字是Samuel Chao-chung Ding;著名的羽西化妆品公司的总裁靳羽西女士,英文名字是Yue Sai Kan。这些名字在英汉互译时都应谨慎处理。 二、中文名字英译 中文名字英译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姓译成一个词,名译成一个词,双名的两个字的英译中间不加连字符,如Mao Zedong, Zhou Enlai, Jiang Zemin, Hu Jintao。但有些仍沿用习惯的拼法,如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 蒋介石译为Chiang Kai-shek。少数民族的人名不能按照所用汉字的发音,而是要根据原来的民族文字,如司马义·艾买提是Ismail Amat。香港的人名英译时不能按普通话读音译,如董建华按广东话发音译作Dong Chee Hwa。有些人取了英文名字,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霍英东的英文名字除了写作Ying Dong Fok 外,又作Henry Fok;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Bruce Lee; 成龙的英文名字Jacky Chan;周润发的英文名字是Chow Yun-fat;周杰伦的英文名字是Jay Chou。由于汉语同音字太多,而且音译后不标出四种声调,因此将中国人的名字译成英文后再回译成汉语,除了知名人士外, 几乎很难准确。 有些英文名字在用作人名和商标名称时译法不一样。比如:McDonald 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英语人名、地名,有工具书可查,全国统一,读者方便。我国出版的《新英汉词典》《英华大词典》正文中都列有英美等国家的重要地名。《新英汉词典》附录里有常见英美姓名表;近年出版的《辞海》后面附有“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此外,有辛华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法语姓名译名手册》以及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罗马尼亚语、日语等姓名译名手册。如仍然查不到,可以借用上述工具书中含有相同音节的词条中的汉词拼组。 如Spoited Tail这个人名,《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中没有列入,但倒有包含相同音节(或音素)的词。Spotted Tail一词,可参考SpOtts(斯波茨)与Olmste以奥姆斯特德)取前者的首音节与后者的尾音节,组成“斯波特德”。Tail一词可参照Tailor(泰勒)译为“泰尔”,全名可译为“斯波特德·泰尔”。 假如必须自译,有几点要注意: (1)要用我国出版物沿用已久的名词,不要另起炉灶,人名如“罗斯福”,“伊丽莎白”等,地名如“泰晤土河”,“洛杉矶”等。 (2)用音译,慎用意译及以音谐意,如人名Wall,sleep,译成“沃尔”与“斯利普"不可译成“墙(墙壁)”与“睡(睡眠)”。地名Longbridge,Pleasant Hill,译成“朗布里奇”,“普莱曾特希尔”,不译成“长桥”,“令人愉快的山”。 (3)人名中姓和名(及教名)之间,用圆点间隔,如John Thomas Smith“约翰·托马斯·史密斯”。姓氏前有Jr译成“小”以示与其祖父相区别,地名若有两个词,则不间隔,如Las Animas “拉斯阿尼马斯”。 (4)具有较明显的外来民族特征的姓名,按原民族语言译音,如Skolovski“斯克沃夫斯基”(波兰语发音),其余按英语发音习惯处理,如Skolovsky “斯科路夫斯基”(英语发音)。 (5)用我国普通话发音,用规范的、通俗的汉字。 1

中英地名翻译规则

中文地址翻译原则 中文地址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如:X国X省X市X区X路X号,而英文地址则刚好相反,是由小到大。如上例写成英文就是:X号,X路,X区,X市,X省,X国。掌握了这个原则,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X室RoomX X号No.X X单元UnitX X号楼Building No.X X街XStreet X路XRoad X区XDistrict X县XCounty X镇XTown X市XCity X省XProvince 请注意:翻译人名、路名、街道名等,最好用拼音。 中文地址翻译范例: 宝山区示范新村37号403室 Room 403, No. 37, SiFang Residential Quarter, BaoShan District 虹口区西康南路125弄34号201室 Room 201, No. 34, Lane 125, XiKang Road(South), HongKou District 473004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42号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42 Zhongzhou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4 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红苑大酒店李有财 Li Youcai Hongyuan Hotel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 China 434000 473000河南南阳市八一路272号特钢公司李有财 Li Youcai Special Steel Corp. No. 272, Bayi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0 528400广东中山市东区亨达花园7栋702 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702, 7th Building Hengda Garden, East District Zhongshan, China 528400 361012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五村龙昌里34号601室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601, No. 34 Long Chang Li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

中文名字最标准的英文写法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拼音:Li Leyang或Lee Yeyang 西方人的习惯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二者间如果有中间名(Middle name),Middle name一般用简写,中国人如果有英文名字,在正式的场合可以参照这种格式。比如,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英文名字就写成:Charles CY. Zhang. 搜狐所有英文正式文件中张朝阳的名字都是这样写的。 如果没有英文名字,那么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字在后)直接把中文名字翻译成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写法!很典型的例子,奥运会上,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在运动衣上都是这样翻译的(以前不是,后来国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解释到《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后,统一改过来了),所以,中国人名字的英文写法,就是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两个字的是:比如:张三就应该写:Zhang San 三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小言就应该写:Li Xiaoyan 2.复姓,比如:诸葛亮就应该写:Zhuge Liang 四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雨中生就应该写:Li Yuzhongsheng 2.复姓,比如:司马相如就应该写:Sima Xiangru 1. Last Name就是姓,First Name就是名,請勿混淆。 2. "國語羅馬拼音對照表" 乃外交部護照科所採用的中英文姓名翻譯原則,為了保持所有文 件的統一,建議同學根據此表來翻譯姓名及地址。 3. 同學的英文姓名,應由中文姓名音譯,並與大學英文畢業證書、英文成績單、TOEFL / GRE / GMAT考試及申請學校、辦理護照及簽證時所用的英文姓名完全一致,如姓名不 一致,將造成申請學校、辦護照、簽證時身份的困擾,徒增麻煩。 4. 如果有英文別名 (如John、Mary...等),可以將別名當做Middle Name。 [例] 王甫平有一個英文別名STEVE,其英文姓名可以下列方式列出: WANG FUPING S Last Name First Name M.I. 5. 如果沒有英文別名,M.I. 處不要填。 6. 如非必要,英文別名最好不要用,只用中文姓名的英譯最為單純。 7. 在國外使用英文姓名的建議:外國人習慣將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而中國人的姓名, 則是姓在前名在後,有時在國外填寫資料時常會搞錯,建議在打履歷表、印名片或處理 資料時,如果填寫姓名的地方沒有註明Last Name時,英文姓名正確表達方法可以如: Fuping Wang 或 Wang, Fuping

外国人名翻译原则

戴問天:再谈外国人名(及地名)翻译问题 作者:戴問天来源:中华读书报 几年前我曾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写过一篇《英语姓名词典与外国人名翻译问题》,发表在2002年第12期《博览群书》杂志上。近读景德祥先生《从“默克尔”谈起——小议德语人名的音译》的文章(《中华读书报·学林》2006年4月26日),觉得似乎还有必要再谈谈这个问题,并且连带涉及地名翻译,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常都采用音译的办法,很少采用意译。原因很简单,人名和地名,即令意思很清楚,也是不宜意译的。地名还有少数可以意译,例如“牛津”、“好望角”,人名则几乎无例外都应该音译。例如英语姓“Snow”不能意译为“雪”,只能音译为“斯诺”;德语姓“Faβbinder”不能意译为“箍桶匠”,只能音译为“法斯宾德”;俄语姓“Молотов”不能意译为“锤子”,只能音译为“莫洛托夫”——尽管原名斯克里亚宾(Скриабин)的那位革命者当初取这个假名就来自俄语“молот”(锤子)。 语音有差别,音译难准确 景德祥先生认为现在一些德语人名音译不恰当,举了许多例子,但是他所建议的一些译法也未必就恰当。例如他说“Nietzsche”译为“尼采”不准确,准确的音译应该是“尼切”、“尼策”或“尼秋”。然而读者很容易发现切、策、秋这三个汉字读音相差何其大也,可以用它们中的一个来译“-tzsche”,不正说明译得都不准确吗?德汉两种语言语音不尽相同,这是音译很难都准确的根本原因。例如,德语变元音ü与汉语韵母“ü”类似,但覿和觟在汉语里都没有相同或相近的音,这样有覿和觟的德语人名(像景先生举到的例子Vller)要音译成汉语就不可能准确。德语又多有辅音连缀的现象,像上面所说“Nietzsche”里的“-tzsche”便是典型例子。古汉语曾经有过类似情况,例如“笔”字现在的声母是“b”,古代曾经是双声母“bl”。双声母在汉语里早已消失,遇到德语(以及其他语言)的辅音连缀就不大好译。辅音连缀“Sch”在“Schüssel”里与“ü”相拼还不难翻译,在“Schmidt”和“Schr觟der”里它都不与元音相拼,翻译起来就不容易了。把不与元音相拼的“Sch”译作“施”,大概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译法,“Schleicher”、“Schlendorf”、“Schneider”、“Schwarz”都是这样。实际上德语“Sch”发音与汉语“施”、“许”都不大一样,译成哪一个都很难算得上准确。两位当总理期间为中国人民熟悉的德国人施密特和施罗德,还有以演“茜茜公主”为我们喜欢的奥地利电影明星罗米·施奈德(Romy Schneider),都姓“施”,如果让他们改姓“许”,许多中国人恐怕会感到陌生。 德语如此,其他许多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各种语言的语音有一些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音译起来不困难,但遇到那些差别大、或者一种语言里有而另一种语言里无的语音,就不好办了。法语发鼻化音的字母组合“gn”(例如二战著名战场、比利时法语区的Bastogne),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都有而又不太一样的颤音,都是汉语没有的,音译起来都不可能准确。对于汉语,还存在一个有其音而无其字的问题。例如,法语姓“Dubois”里的辅音“d”与汉语拼音声母“d”类似,“u”则接近汉语拼音韵母“ü”(与德语变元音“ü”类似而不同于元音“u”),按说应该容易翻译了吧,然而汉语没有读“dü”的字,只好用读“du”的字代替。那样的字倒很多(都、读、堵、杜等),于是音译为“杜布瓦”。德国地名“Düsseldorf”译作“杜塞尔多夫”,也是同样原因。音译欠准确,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约定俗成的译名不准确的不在少数,可以小调,不宜大动 我在《英语姓名词典与外国人名翻译问题》一文中曾经建议,凡已有约定俗成译法的应该一律从“俗”,即令原来的译法不大合适,也不要轻易更改。人们熟悉的许多约定俗成的译名,实际上都存在与景先生所说阿登纳、俾斯麦、毛奇那样音译不准确的问题,译自英语的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和杜鲁门(Harry S.Truman),译自法语的戴高乐(Charlesde Gaulle)和大小两“仲马”(Alexander Dumaspère和Alexander Dumasfils)都是这样。二战苏联名将朱可夫(Г.К.Жуков)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但俄罗斯诗人В.А.Жуковский(1783-1852)却约定俗成地译作“茹可夫斯基”。应该说“Жу”音译为“茹”比“朱”准确,但如果把朱可夫改成“茹可夫”,恐怕许多对那场战争的历史很熟悉的人也会问:“他是谁?”民族名、地名、国名音译不准的例子就更多了,“俄罗斯”或“俄国”俄文是“Россия”,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的英文翻译在论文中一方面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使不懂中文的读者对论文有个初步的印象,其英译质量对论文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因子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论文题目的英译是进行国际化科研检索论文的重要媒介,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途径以及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准。所以,论文题目的英译除了应忠实于原文外,还必须符合英文写作的习惯和学术期刊的相关要求。因此,在知识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学术期刊论文题目的英译,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笔者通过实例分析,并基于国际化的视角,从以下几方面研讨论文题目英文翻译方法。 (一)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论文题目的翻译与论文全文的翻译过程一样,都要经过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在论文题目的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要准确地英译论文的题目,首先要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这涉及到理解题目的主题、立意、内在与外在的含义、作者的观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等。为了透彻理解论文题目原意,译者往往得联系上下逻辑关系,仔细推敲,分析来龙去脉,有时甚至要细读全文或与作者本人交流,了解题目的真正内容,方可落笔成文。例如: 论《野草》 On Ye Cao (Wild Grass)Written byLuXun(1881-1936) 若根据汉语拼音翻译成On Ye Cao ,外国读者会不知所云,所以,英译论文题目应吃透其基本内容和含义,仔细玩味,尊重论文作者的思想,而不可望文生义、草率落笔。 (二)找准题目的中心词。

文题目常有一大堆修饰、说明或限制的词或词组置于中心词之前,采用偏正结构的词组形式。而英译时需先将中心词提前,再附加一些限制、修饰语,并将与这个中心词有关的词和词组找出来,用连词或介词连结成为一个短语。例如: 翻译教材中译例的编选原则(上海科技翻译,2004.3) 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 Examples 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首先找准该中文题目的中心词是“原则”,英译时译出中心词principles置于首位;而“原则”是属于“译例的原则”,即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Examples,然后译出附加语“编写翻译教材中”为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智能车光电传感器和摄像头的选择(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4) Choice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Camerain Intelligent Car (三)注重题目的简单明了。 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期刊汉语论文题目中常带有“……研究”、“……探讨”、“……一瞥”、“漫谈……”、“试论……”、“浅议……”、“略说……”等谦词,这既是我国汉语作者行文谦逊,也是在学术研究上留有余地的体现。根据忠实原文的翻译标准,一直以来人们往往直译为:“Studyof…”、“Probe into…”、“AReview of…”、“SomeThoughts on…”、“APreliminaryInquiryinto…”等对应的英文句式开头。 译者受汉语题目的影响,感觉题目中少了“研究”、“探讨”等字样就不像论文题目。实际上,多数论文题目中的“研究”和“探讨”等词没有实在意义,这只是中文题目的一种惯用句式,这些词与论文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而且西方学者看重科技论文的事实,无需谦虚客套。英译这类论文题目时,如若直

外国人姓名详细解说-《科技翻译工作手册》剖析

外国人姓名详细解说 -《科技翻译工作手册》 外国人名的构成情况和排列次序相当复杂。有的有姓有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姓前名后,有的名前姓后,情况不一。这里据《科技翻译工作手册》,节选对英美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的姓名予以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英美人姓名 (1)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如Herbert George Wells(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第一、第二两个词是名,末一词是姓。 (2)英美习俗,通常在婴儿受洗礼时,由教士或父母亲朋起名字,献为教名,排列在姓名的最前面。此外,长辈或本人也可起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这就是英美人常常有两个甚至更多名字的原因。名字可以来自许多方面。有人因其母系属于名门望族或有其他特殊荣誉,把母姓作为子女的第二个名字。也有借用名人或亲属或与家庭有密切交往者的姓为名的。有时,子孙完全袭用父辈名字,这时需在姓名后加Junior(略作Jr.或Jun.)一词或加罗马数字,以示区别。如John Ford Jr.(小约翰·福特)。Thomas Daly Ⅲ(托马斯·戴利三世) ( 3 )英语名字,数达几千个。有些用来作姓,但也有也可用来作名的,如Henry。为了书写或口语方便,往往将本名缩短,如Frederick 缩为Fred。Margaret 缩为Maggy等。亲友之间,常用昵称,以示亲切。昵称一般比本名短,但也有比本名长的,如Johnny 是John 的昵称。一个名字的省略形式和昵称有时不止一种,如William 可以分别为Bill、Billy、Willy 等。 ( 4 )英国人在历史上一个很长时期内,只有名,没有姓。约到十一世纪,一些贵族家庭用宅邸的名称来称呼一家之长,后又传诸子孙,世代相袭,形成了姓。姓的使用首先兴起于伦敦等城市。其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表明血统关系:有的在父名后加s、son 等词尾,以表明系某某之子,例如父名Adam ,子以Adams 为姓,父名Jack ,子以Jackson 为姓;有的在父名前冠以Fits、O’、Mac、Mc。(均有“之子”、“的”等表示从属关系之意)等词头,如父名Gerald , 子以Fitsgerald 为姓,父名Brian,子以0'Brian 为姓,MacDonald,意为Donald之子,而McMahon,则为Mahon 之子。

外国人的姓名翻译是一个重要问题

外国人的姓名翻译是一个重要问题。过去人们翻译英语姓名的主要工具书,大概是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它比较简单,除汉译外再无别的内容,确如书名所示,只是一本“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内容就丰富多了,首先是注了音,英语姓名常有不符合一般读音规则的,所以注音很重要。其次解释了词义,姓名虽然只是区别符号,但常常会有一定的含义;就像我们的“国栋”、“若愚”、“从周”无不表达一定意思一样,英语“Charles”、“John”、“Peter”也都各有寓意。第三,说明了语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与之相联系的许多宗教、文化问题。第四,列出了同一词的异体和昵称,而且往往不止一个。这也很有用,例如据此读者可以知道,人们常常提到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名字“比尔”(Bill),其实是“威廉”(William)的昵称。最后,编著者还写了“英语姓名的历史演变”和“英语姓氏的类型”两篇短文,对读者也有帮助。 但是,这本词典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作为一本“姓名词典”,它收录的“名”(按词典的英文书名,Christian names)比较完全,但“姓”(surnames)就远不齐全;然而对于中国读者,相比之下更需要的恰好是“姓”。一般说来,我们要查“名”并不困难,因为许多英语词典都附有或详或略的人名表,有的且对其来源、变体、昵称等有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名表不管叫“list of common forenames”(例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还是叫“personal names”(例如Chambers 20th Century Dictionary),都只列有“forenames”(名)而没有列“surnames”(姓)。这样,在这些词典上我们能查到“Winston”(温斯顿)这个名,却查不到“Churchill”(丘吉尔)那个姓;而一般中国读者需要查的,恐怕正是那位英国著名首相的姓。这种只列名而不列姓的人名表,也许对母语是英语的读者有用,但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读者,恐怕就不大适用了。 从古到今,欧洲人对国王或者皇帝一般是称名而不道姓的,理由很简单,同一个王朝的国王,“姓”都相同,例如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国王都姓“Tudor”,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的国王都姓“Stuart”,只有称名才能相互区别。对于普通人,情况就不同了。除在家人及亲密朋友之间直呼其名以外,在其他场合通常都是称姓而不道名的,只有在需要区分“姓”相同的人的时候,才用其名。例如英国历史上有过两个著名的克伦威尔,一个是亨利八世的宠臣、对于英国王室与罗马教廷决裂起了重要作用的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约1485~1540),另一个是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军事独裁者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如果不指明是“Thomas”还是“Oliver”,就不好区别他们。人们熟悉的拿破仑,全名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一生就经历了一个由道姓到称名的过程。他原来是叫做波拿巴先生的,即使在当上将军以后,也还只叫他波拿巴将军;只有在他当上皇帝以后,才称拿破仑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破了“例”的,似乎只有意大利人,他们对自己四位最杰出的文化名人,是只称名而不道姓的。这四个人是诗人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伟大画家,列奥纳多(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otti,1475~1564)和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或Santi,1483~1530,英语通常译为Raphael)。值得注意的是,除列奥纳多中国人改称其姓(达·芬奇)以外,其余三位我们都尊重了意大利人自己的习惯。意大利人姓名中常有“di”或“da”字样,大体上类似法语的“de”或者德语的“von”,意思约相当于英语“of”或者“from”,表示所属、或者所来自的地方。实际上,“Vinci”是这位大画家出生城镇的名字,“Leonardoda Vinci”,就是“来自芬奇的列奥纳多”或者“芬奇的列奥纳多”的意思;单说“da Vinci”,大致有“芬奇人”(类似我们“周庄人”、“南浔人”)的意思。 综上所述,编写中国人用的英语人名词典,显然应该姓名并重,而更侧重于“姓”。但是,难点也正在于此。我手边凑巧有一本教材性质的书Understanding Physical Anthropology and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翻译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也许有的人都觉得这个题型没什么,或者非常有自信。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名字翻译的第一条建议是,不能望文生音,遇到不熟悉的名字一定要查证读音再翻译。 如今的译者大部分都熟悉英文拼读规则,所以面对“规范的”英文单词,多半可以读个89不离十。然而不是所有单词都是“规范的”,尤其是直接从其他语言中“照抄”过来的单词和用英文“模拟发音”的单词,往往都不能直接按照英文拼读规则来发音。“拿破仑·波拿巴”的“波拿巴”写作Bonaparte,不能望文生音读作“波拿巴特”;“戴高乐”写作de Gaulle,不能望文生音读作“德盖勒”。还有一些名字看起来很熟悉,其实只是拼写相同,在不同语言中发音是有差别的,如Louis普通翻译为“路易斯”,但如果是法国名字则应当翻译为“路易”,因为法语的Louis发音与英语不同。 名字翻译的第二条建议是,名字的翻译必须遵循惯例。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公认名字的中文翻译与英文原文相差不少,最典型的是国家名:Deutsch翻译为“德意志”,

France翻译为“法兰西”,Europe翻译为“欧罗巴”,American翻译为“美利坚”。这些名字虽然都是音译,但当时中文的发音不同于今天的普通话,而是类似今天闽粤某地的方言(大致如此,没见到特别可靠的详细考证),从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译名。如今的译者如果要别出心裁,重新翻译德国、法国、欧洲、美国的名字,即便更“准确”,还是会给读者造成不少困惑。估计这样做的译者不多,但不理会约定俗成的译名,翻译时“别开天地”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比如Hume公认翻译为“休谟”,有人却翻译为“胡姆”;Bentham公认翻译为“边泌”,有人却翻译为“贝瑟姆”;Fabian公认翻译为“费边”,有人却翻译为“法比恩”;Buick 公认翻译为“别克”,有人却翻译为“布依克”。凡此种种,经常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伟大哲学家胡姆的学说”,到底是什么呢?“美国人买布依克轿车是爱国的表现”,又是为什么呢? 名字翻译的第三条建议是,人名不宜多变。 与中文人名不同,外国人名经常分好几部分,而且不必姓名一起念,经常是分开来念的。比如叶利钦的全名就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马克思的全名就是“卡尔·马克思”。按照中文的习惯,大家记忆“叶利钦”、“马克思”之类的名字更明确也更容易。然而在英文中,对同一个人称呼却是可能变化的,有时候用“鲍里斯”来称呼叶利钦,有时候用“卡尔”来称呼马克思。也许外国的读者更容易记忆全名,所以看到“鲍里斯”马上知道这是叶

人名翻译

1、中国名字翻译成为英文时,按照汉语拼音来书写,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中名字的拼音要写在一块。 2、已有固定英文的中国科学家、华裔外籍科学家以及知名人士,应使用其固定的英文名字。如:李政道译成 1、中国名字翻译成为英文时,按照汉语拼音来书写,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中名字的拼音要写在一块。 2、已有固定英文的中国科学家、华裔外籍科学家以及知名人士,应使用其固定的英文名字。如:李政道译成“T D Lee”。 3、科技图书中的外国人名,按照译名手册翻译成中文,并在第一个中文译文后面加上该名字的英文名字。 4、同一文章中出现同姓的人时,中译名前加各自名字的脚点以区分。 5、译名手册查不到的外文姓氏,可以结合译名手册按照音译的原则处理。 6、不少国外知名科学家和知名人士已有习用的中译名或汉名,则遵循其译名不可音译处理。如:Henry Norman Bethune翻译为“白求恩”。 7、我国出版物固定已久的外国名字不能乱译,如Elizabeth 翻译成为“伊丽莎白”。 8、英文书中出现的俄国人民(这里很可能是打字打错了,似乎是“名”-Angel注),译成中文后,可以在后面加小括号用英文注上其俄文名。

9、日本人姓名的汉字要改为中文简化字。碰到日本自造的汉字而中文又没有对应的汉字时候,则应沿用日文汉字。 10、英文或俄文书中出现的日文名字,如果不能查到其确切的中文写法,可参照日文发音写出其可能性较大的汉字。同时用小括号注明采用音译处理。 11、学术专著中的外国人名可以保留原名,而不译成中文。在某些情况下,俄国人的姓名可以用拉丁文来拼写。日本人的姓名也可以用罗马文拼写。 12、人名译名尽量采用音译原则,慎用意译原则。 ××××××××××××××××××××× 英文名字(下面的e代表英文,c代表中文,j代表日文。--Angel注) e:smith===>c:史密斯==>j:スミス 结论:完全的音译,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采用音译英文名字。 中文名字 c:王平===>e:Ping Wang===>j:日文读法おうへい,模拟中文发音ワンピン 结论:英文采用中文拼音,而日本则有两种趋势,一种是用日文发音来读中文名字,除非你会日文,不然肯定听不懂。还有一种就是直接用日文发音来模拟中文发音。两种趋势在同一个公司里都会同时存在。 日文名字 j: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c:夏目漱石(Xiamu Shushi)===>e:Souseki Natsume

2020中文名字翻译英文名字

2020中文名字翻译英文名字 例如:张三 Zhang San 或者 San Zhang 根据英文习惯,名在前,姓在后,所以第二种更符合外国人习惯,但是第一种现在也很常见,也算对。 张三四 Zhang Sansi 或者 Sansi Zhang 如果遇到三个字的,第三个字的拼音不用大写,但是要和第二个 字的拼音连着写不能有空格。 此外,如果有必要,您能够自己起个有意义的或者发音相似的外 国名字来用,一般像香港人都会有两个名字,一个中文名,一个外文名。 中文翻译英文其它实用方法 首先不要翻译姓,不要翻译姓,不要翻译姓!把姓放在名字的最 后面用拼音写就好了。 按照音译的方式来取名字的话也能够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第一很多人都会有一样的名字(因为英文里Y等字母开头的名字 很有限)第二有些音英语几乎没有所以选出的名字会也许会有点古怪/ 非主流。 我举个例子吧: 黄晓明如果音译的话= 晓明 +Huang/ Wong = Seamus, Shane, Sean, Shayne, Sheldon, Sherman,(sigmund, simon) 这些名字当中Seamus 是苏格兰名比较粗,Sheldon,Sherman, Sigmund 比较过时。所以要么 Simon Huang, Sean Huang, Shane Huang.(或者Wong- 对于

英国人来说粤语拼音更熟悉)按照名字的意义来翻译不错,不过有的 名字不好翻译,尤其是男人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在英国像‘阳/晓/ 春/月/ 夏/天’等词更多是用在女孩子的名字,男人用得少。之外觉 得我得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直接翻译,千万不要直接翻译,千万不要直 接翻译而且千万不要自己乱起, Sun, Star, Red, Spring, King, Morning, Moon, Green 等词不能够做名字的,几乎所有名词/形容 词不能够当作名字的,需要查‘Name Dictionary' 才能找出名字来。比如晓明:与日出/日光相关,搜一下于相关的名字,名字的意思和 来源即可。

地名翻译规则

地名翻译规则 一、外国地名译成汉语 1、外国地名按中国地名委员会编著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进行翻译。 2、《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未收录的地名可按《世界地名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翻译。 3、上述两个手册均未收录但有习惯译名的采用习惯译名。 4、上述两个手册未收录的译名可以采用译音表进行音译,也可参照其它地名手册进行翻译,但一般加括号注明原文。 5、一些小地名可以不用翻译,沿用原文。 6、一些跨国河流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译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译,不能乱译。 7、外国地名处理中应多采用音译原则,慎用意译或谐音译法。 二、中国地名翻译外文 1、专名是单音节的音译法:专名是单音节,同名也是单音节,这时同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用,后面重复意译。如:恒山翻译成为:“Hengshan Mountain”,渤海翻译为:“Bohai Sea”等。 2、同名专名化的译法:同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同名,如山、河、湖、海、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翻译成:Wiyishan Nature Reserve 或

Wiy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等。相比前者译法使用频率更高一些。同名是单音节的一个汉字,根据意义有不同的译法,翻译成外文时,不能乱译。如:峨眉山翻译成:“Mount Ermei”,五台山翻译成:“Wutai Mountain”,象鼻山翻译为:“Elephant Hill”,大屹山翻译为:“Lantau Island”,狮子山翻译为:“Lion Rock”等;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汉字可以英译为同一个单词,如汉字中的:江、河、水、川、溪等均英译为:“River”。比如:嘉陵江翻译为:“Jialing River”,永定河翻译为:“Yongding River”等。 3、专名是同一个汉字的不同英译法:专名中同一个汉字有不同读音和拼写,根据瑟盾的不完全统计,地名所包含的这样的汉字达七八十个之多,每个汉字的读音和拼写都是固定的,英译的时候不能一看到该词就按照语言词典里面注音和拼写进行翻译,而应根据地名词典中的读写和拼音进行翻译。如:陕这个字,在“陕西省”中翻译为:“Shanxi Province”在“陕县”中翻译为:“Shanxian County”等。 4、专名是同样汉字的多种英译法:专名中的汉字是相同的,但表示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的拼写和读音是固定的,应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来进行翻译,不能仅仅按照普通语言词典来进行翻译。如:色拉寺,当在西藏拉萨市内时,范围为:“Sere Monastery”,而在四川时,则翻译为:“Sula Temple”。 5、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1991年8月30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拼写和代码》(GB33041)

成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西北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翻译方向) 学生姓名:袁武军 学号:200952050316 指导教师:金萍

论文题目: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 (论谚语的翻译) 1. Introduction 2.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Idiom Definition of Idiom s………………………………………………...………….….……………..2.1 Origins of Idioms……………………………………………………….……...……….………..2.2 Unique format and connotation………………………………………….……...……….………2.3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 d English Idioms………………………...……………2.4 3.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diom T ranslation 4. Conclusion

Abstract Idioms have alway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No matter they are Chinese Idioms or idioms in other languages. China‘s history is a history of idioms, People of all class, both in the past and today, use a lot of idioms when they are writing and talking. However, idioms are always hard to transl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ometimes one can not even understand some idioms in one‘s own language. Idioms their own features and have their own ways of transl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 become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related with many different factors, for the same idiom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 when it comes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today we will have a major discuss on how to translate Chinese idioms to English accurately. Key words: features, methods, culture backgroun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