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特点。在小说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小说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摸索出来的“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希望考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对你的答题会有所帮助。

一、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阐释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当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而试图寻找小说答题的规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的答题也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因此,称之为“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

(一)人物形象题

例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全国丙卷第11题(2)题]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点是从“我”自身人物形象方面答题,第②点是从情节方面答题,第③点是从衬托他人形象方面答题。这样,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主要是从情节和人物两级概念答题的。

(二)情节结构题

例题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5安徽卷第14题) 答案(示例)(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4)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解析答案提供了六种不同的角度,其中(3)(5)(6)分别是从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角度答题的,运用了四级概念中的三种。

(三)环境描写题

例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4)题]

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第①点是从环境自身角度答题的,第②④点分别是从人物形象、主题角度答题的。运用了四级概念中的人物、环境、主题三种。

(四)主题题

例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6全国乙卷第11题(2)题]

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解析该题四个答题要点,①④点是从人物形象角度答题的,②③点是从主题角度答题的,涉及人物、主题两级概念。当然,其他标题类题目有的也会涉及情节、环境两级概念。

小结:

答人物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考虑,其次要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表现。

答情节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人物、主题三方面的作用。其中情节是主要的。

答主题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的精髓在于:该题涉及哪个概念,先从自身概念角度答题,如是环境题,就先从环境角度答题;如是情节题,就先从情节角度答题。然后再从其余三个概念角度考虑答题。这种答题法只是提供思考的角度,不可模式化、机械化。

二、结合答案揣摩该法的运用

试题一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林中遇险记》)

答案:呼应前文,揭示谜底,杀的是鸡;使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表现了主人一家的热情慷慨、体贴周到,丰富了人物形象;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思考①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哪一个?(情节结构)

②答案用到了四级概念中的哪些?(情节结构、人物形象)

试题二有人认为小说结尾两段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一茶杯温暖》) 答案(示例一)不可以删去。理由:①从情节结构上说:结尾写余秘书替乡长退还礼品时牛大头的感激心理,呼应了上文黄乡长的“激动”与牛大头的“温暖”心理,使情节结构更完整。②从人物形象上说:结尾写黄乡长让余秘书退还礼品,反衬黄乡长的清廉;写牛大头的感激,突出了黄乡长给他带来的温暖,强化了黄乡长亲民、爱民的形象。③从主题意蕴上说:结尾写余秘书退还牛大头礼品的场景,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揭示了标题“一茶杯温暖”的丰富蕴涵,赞扬了体恤民情、风清气正的基层干部形象。④从表达效果上说:结尾特写余秘书“撵”着送还礼品,以及牛大头的眼里滚出的“泪水”,这些细节描写使小说结尾更具视觉形象的冲击力;同时,“泪水”与前文的“吵闹”形成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示例二)可以删去。理由:①从情节结构上说:小说至“匆匆赶路的牛大头心里突感一阵阵温暖,是那大茶杯的水送来的温暖吗?”为止,首尾呼应,故事的叙述已经完整。②从人物形象上说:以黄乡长的“激动”和牛大头的“温暖”收尾,已经完整地呈现了牛大头与黄乡长两人的情感演变过程,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③从主题意蕴上说:小说以“匆匆赶路的牛大头心里突感一阵阵温暖,是那大茶杯的水送来的温暖吗?”结尾,突出黄乡长平易近人、体恤民情而给牛大头带来的温暖。④从表达效果上说:以黄乡长和牛大头两个人的反思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思考①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哪一个?(情节结构)

②答案用到了四级概念中的哪些?(情节、人物、主题)

试题三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山河草木、对人、对生活都充满感情,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这种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原文《看水》)

答案①因人性之美的观照,自然呈现出宁静优美的状貌:澄澈温柔的月光,幽幽摇拂着的绿草,透明宁静的天空,温静流淌的渠水……无不映照着人性之美。

②主人公小吕的形象闪耀着人性之美的光辉:小吕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纯净,富有责任感,也细腻温柔地感受着生活,这些都是可贵的人性之美。

③人性之美体现在情节的平和舒缓之中:情节波澜不惊,没有大起大落的紧张繁复,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中娓娓道来。

④小说彰显出的真善美的主题即是人性美的具体体现:小说的一物一景,一人一事,无不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追求。

思考①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哪一个?(主题)

②答案用到了四级概念中的哪些?(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试题四: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江一鹤》

答案①人物刻画上:表面上重点写汪遇农,实质上是为了写江一鹤,以汪遇农的艺术追求折射江一鹤的艺术造诣。②手法刻画上: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避免平铺直叙,体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使小说更有张力。

③情节安排上:实写(明写)汪遇农,虚写(暗写)江一鹤,虚实结合(双线交织),使笔法摇曳生姿。④主题表达上:开始写江一鹤学艺有成,然后笔锋一转,写汪遇农学艺历程,最后二人合为一线,写汪遇农在江一鹤指点下领悟绘画真谛,巧妙突出主题——真正高妙的艺术一定是浑然天成的,必须脱离名缰利锁,独创一格。

思考①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哪一个?(情节或人物)

②答案用到了四级概念中的哪些?(人物、情节、主题)

试题五文章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原文《苦命人》)

答案①写出了冬天阴冷、昏暗的特点,渲染了悲凉的氛围;②暗示了芳汀失业后处境的艰难、内心的凄凉;

③为下文芳汀受到德纳第夫妇欺骗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④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思考①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哪一个?(环境)②答案用到了四级概念中的哪些?(环境、情节、人物)

小说知识体现整理

小说知识体现整理 一、小说的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主题) 的叙事作品。 二、小说四要素: 1、人物形象 2、故事情节 3、环境描写 4、主题 5、(语言手法) 三、人物形象的考查: 1、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动作描写 (2)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 (3)心理描写 (4)语言描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7)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人物形象刻画方法的作用: 运用了什么的刻画方法,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有助于表现作者的什么情感,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为后文写什么做了铺垫,埋了伏笔等。 3、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给人物定性: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阶级、出身、年龄、职位、官职等给人物定性,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关键。 (2)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①人不离事,即根据人物所做事情,在做事情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做事 情的动机、情感倾向和结果等分析。 ②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人物的长处(好处),又要看到人物的短处 (缺点),体现分析的全面性。 ③结合人物的刻画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④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析人物,不能孤立、静止的分析。 ⑤结合作者和读者对人物的态度进行分析。 (3)对人物进行表态:即对人物进行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喜欢或厌恶,同情或痛恨等。 四、故事情节: 1、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矛盾冲突,当所有矛盾都解决的时候,故事就结束了。 3、小说标题的含义: (1)题目的表面义和深层义 (2)题目的象征义和比喻义 (3)题目的指代义和引申义 (4)题目的语境义 4、小说标题的作用: (1)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018届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环境本身:①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反映、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③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④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情节方面:①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技巧(手法)+ 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 表达效果+ 作用

小说阅读答题要点一览

小说阅读答题要点一览 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 1、标题作用题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2、词语作用题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答题样式: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 3、句子作用题 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 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4、段落作用题 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 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第一种考查角度——情节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 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 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 例分析。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 点的依据。 第二种考查角度——人物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解题规律】: 可以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人 物形象。 答题格式为:具体语句分析+性格特点或性格特点+具体语句分析。即:作为什么人,他有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考查角度】: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解题规律】: a.正面描写: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外貌、心理(内心独白)、 细节 b.侧面描写:①对比、对比;②环境烘托;③他人介绍;④其他手法。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小说基础知识(1)

小说基础知识 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二、小说分类: (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环境描写: (1)概念: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分类: 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常见考点 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物:借景抒情。事物:托物言志。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 1、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2、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 3、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 三、人物形象分析 1、设题类型 (1)、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问法: A、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B、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浙江长兴华盛高级中学曾根生老师整理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见知识网络(人物描写的方法) 题型设置一:人物形象 (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赏析文中的某个人物? 3、请简要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组织答案: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概括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 1.先总说人物形象特点(外貌、突出性格、身份、)2.然后逐条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二)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见知识网络) (三)赏析人物形象作用 (1)主人公:主要情节,表现主题 (2)次要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丰富文章的主题(或更好的表现主题等);表现环境的特征。 (3)“我”: 1.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2.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3.“我”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的故事情节。 4.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5.小说可“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的主题。 (四)主人公的探讨:①从情节设计上看;②从人物塑造上看;③从主题表现上看。④文章标题及文章结构设计 题型设置二:情节结构 (一)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阅读流程:思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细致读:抓场面---找线索---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思路总结: 1梳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形式:某某干什么)3 加入关联词组成语段(用序号)(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二).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1.在情节上的作用: A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B(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发展更合理。 D转换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摇曳生姿等E前后对比,突出强调相关内容F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G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再生波澜; H在高潮中结局,戛然而止 I留下悬念,引人思考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小说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2010-10-18 20:52:41 作者:佚名来源:投稿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 - 一、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备考要点及题型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两方面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五、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只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六、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小说的概念和小说的起源这两个问题,历采争议颇多,迄无共识。就小说的概念而言,在古代的中国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情况。有三种情况首先必须分清: 一是,古体小说,也即通常所说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 二是,滥殇于唐而盛于宋后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的“小说”概念(或称说部小说); 三是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的小说概念。 这三种“小说”概念既有明显不同,又有交叉重迭。三种不同的小说观念所涵盖下的小说实绩,也既有明显的不同,又有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重迭。三种小说概念中,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出现得最早,有学者将其追溯到《庄子》那段著名的论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难矣”;延续的时间也最长,最少到清代末年,不少文人还按到这种观念来做着“小说”,迄于今,图书馆编目所称的子部小说仍然使用的这一概念;在研究中,有学者只承认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小说概念,用这种观念去套中国古代的小说。于是,不仅唐前一大段时空,中国的小说史是一片空白,也给现今的图书馆分类带来尴尬。我觉得,应该充分顾及中国小说历史发展的实际,不能单用西方的小说观念去硬套。 即使我们用现代的小说观念去考察中国小说的起源,我觉得,也有三种情况必须首先分清: 一是,小说文体的起源和小说因素的起源; 二是,小说的起源和小说的渊源; 三是,小说的主源和小说的支源。 因为就是站在现代小说观念的基础上去讨论中国小说起源这个问题时,我们还是常常把这些问题搞混了。比如,有人把小说文体的起源等同于小说因素的起源,把和小说有渊源的事物及文体与小说文体的起源关联在一起,对小说的主源与小说的支源不加区别,等等。于是在有人用现代小说观念去套中国小说,把中国的小说史进程拉得很后的同时,又有人将中国的小说史提得很前,认为在中国,有文体之分便有了小说;有人源流和影响不分,于是小说出于史,小说出于子,小说出于诗赋。许多的争论,实际上是产生于这三种情况的未能分清。有必要以中国古代理论史资料为依据,重新清理小说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它的定位及定位原则,以作为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小说与小说史的基础。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多加注 意的: 1.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产生与流变是怎样的?直到明清,小说这一概念是从什么角度定位的?最早的小说观念与现代文学理论所认定的小说文体,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它们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最后如何发展为一种纯文艺学意义上的文体 概念? 2.现代小说概念与古代小说概念差异何在? 3.以现代小说概念为基础来梳理、描述、评价古代小说史与小说理论史,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古代小说史与小说理论史的本体有没有被误解 考察古人的小说概念,大抵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看古人言论中对“小说”的理解和解释;二是从古人图书目录分类思想中看其对小说文体的理解;三是从古人所认定的小说文本中看其与今人“小说”概念的差异。对这三个方面,既要从横向的角度进行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又要从纵向的角度对三者各自的变异进行把握。 前几年出版的南开大学中文系陈洪的《中国小说理论史》,把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即先秦的“泛称小说”阶段;两汉的“子部小说阶段”;魏晋至唐的“杂纂小说”阶段;宋元以后的“文学小说”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小说概念,可否这样命名,这四个阶段的区别是否就这样分明,当然可以再斟酌和讨论,但把二千余年的概念发展历史简概为四个阶段,对于人们简要地把握它们还是有效可行的。因此,我们不妨以四阶段的划分来重新梳理和阐释小说概念演变的历史过程。

(完整版)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小说的考点 中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二)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④小说全文的构思。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④暗示人物的命运。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高中小说必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小说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小说的特点.

【小说的特点】 一、故事情节完整二、人物个性鲜明三、环境描写逼真 四、主题思想深刻五、构思角度精巧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小说?】 1.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感知情节 2.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人物形象 3.故事发生的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样主题意图→写作目的 5.怎么塑造人物突出主题→艺术特色 【专题讲座总目录】 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揣摩 3、环境作用的分析 4、小说主题的挖掘 5、小说标题的作用 6、小说语言的品味 7、小说技巧的表达 8、小说探究的技法 【知识链接】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表现主题;推动情节等。 专题之一:小说情节的把握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变式题型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理解小说的标题 [解题指导] 常见命题方式: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②小说标题有何作用?③小说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一、理解标题的含义 小说标题的含义往往有两层: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一般与文章主旨有关。 技法1,析字词。从理解标题关键字词的本义、字面义、象征义入手,再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的内容、主旨、情感,答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例如,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 解析:“文字屋”在文中指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水边”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综合起来得出答案:“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技法2,析手法。即结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联系文中人物形象及蕴含的感情来理解标题的含义。 例如,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最温暖的墙”? 解析:标题“最温暖的墙”用比喻手法,将孩子们的爱心比作温暖的墙,生动形象。 技法3,析内容主旨。标题的表层含义通常联系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深层含义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联系文章主题、作者情感以及表达意图,从多个角度加以挖掘。 例如,《年少的蜗牛没有壳》标题的含义有哪些? 解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结合内容分析,得出第一层面的含义:少年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没有安全感。 (2)结合主旨分析,得出更深层含义:青少年需要社会各界关爱;弱势群体需要保护。 (3)结合情感分析,得出第三层面的含义:少年纯洁的感情需要呵护。

二、理解标题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主旨、结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标题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回答: (1)内容:交代文章主要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环境,确定描写对象(或突出主要人物),确定文章感情基调。 (2)主旨:揭示(或暗示)主旨,点明中心。 (3)结构:提示文章线索。 (4)写法:所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5)语言:从效果上说有:①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新颖独特、意味深长,引人深思,给人启迪;③一语双关,内涵深刻等。 例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内容),标明文章的行文线索(结构)。 例2,谈谈选文以“江南,江南“为题有什么好处? 解析:是行文的线索(结构),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法),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和向往之情(主旨)。 【练习】 把自己的错误修好 很晚了,儿子才背着书包,姗姗回家。 问他,今天怎么这么迟?儿子挠挠头皮,不作声。看样子,很可能又是在学校犯了错,被老师留下了。这小子,越来越调皮了,隔三差五,我们就会因为他的错误,而被老师喊到学校去。有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因为支持不同的队员,和另一个班的男生扭打了起来,把人家的衣服给扯破了,我们陪了人家新衣服,向对方家长道歉。还有一次,他在同桌的女生书包里,放了只玩具老鼠,女生打开书包,拿书时竟然摸出一只老鼠,吓得一声尖叫,身体往后一仰,跌倒在地,擦破了头皮,我们又上门向女生父母陪不是……恶作剧、打架、损坏物品,三天两头,儿子就捅个什么娄子来,我们只好一次次代他向人家赔礼、道歉、赔偿。

高中小说阅读训练(题目 答案)

小小说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意外乔紫 汪建国驾驶的汽车在行驶到距目的地还有十三公里的地方突然熄火了。他瞅了身旁正呼呼大睡的父亲一眼,又把头探出车窗外看了看渐渐发黑的天空,便小心翼翼地试着发动了几次,但汽车只是空响就是不肯挪窝。汪建国没办法,只好寄希望于父亲,他在用手去推父亲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手在颤颤地抖。 “爸,醒醒,车坏了,你醒醒……” 如果你也有一腔墨水想抒发,幻音教育网里有个博客征文比赛,介绍给你们,另外还有卡通形象设计大赛,英语之星等比赛,奖金达1000多,那里将是你们发挥的殿堂哦,百度一下就行了,里面语文,数学,英语资源很丰富,有很多试题,有不懂的还可以在线解答,最主要的是里面知识很生动,讲解都很详细,还可以边玩小游戏边学习,介绍给大家!记得保密哦! 汪建国的父亲醒来的时候,听完汪建国结结巴巴的叙述,什么也没说。他伸手试着发动汽车,但车依然没动。汪建国感觉父亲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目光瞪了自己一眼,便拿着一张破席子和工具箱下了车。汪建国看见父亲把席子铺在车头下的地上,便钻了进去。之后,他便听见刺耳的金属撞击的声音从车底传出。 这时的汪建国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做,便将脑袋探出车窗外,观察起附近的景色来。他发觉这里似乎是个不太好的地方。一条只能并排行驶两辆汽车的柏油路直通向远方。路两旁是高而瘦的泡桐树。再往前看去,便是生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借着黄昏里太阳发出的最后一点光亮,他看见远方有几块红色的屋顶从黑压压的树丛中露出来。 车底下,金属与金属相碰的声音仍在继续…… 汪建国就是在这时看见那个白衣少女的。最先,他从反视镜里看见远远的有一个白点点在迅速地滑过来。当那白点点变大时,他便看清了那是一个骑着白色自行车的少女,汪建国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美丽的少女。但他知道这种可能性等于零。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跟父亲跑长途,并且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 白衣少女从汪建国的汽车旁经过时,扭头看了坐在驾驶室里的汪建国一眼,那表情好像是奇怪这辆车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停在这种地方。她走过之后,遗留在空气中的香水的气味使汪建国用力地翕了几下鼻子。 看着白衣少女渐渐远去的背影,汪建国不禁有些怅然。他的目光被白衣少女的背影牵引着,越牵越长。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令汪建国猝不及防。他看见当那少女距自己的车约两百米远的时候,从路旁的地里窜出一个人,他看见那人将少女掀下车来,往田地里拖……汪建国很快就明白了那人想干什么。他叫了声不好,手便下意识地向汽车电门的钥匙伸去,引擎轰响起来,车底下传出一声极其可怕的惨叫…… “坏了。”这一句话是从汪建国的心底发出来的。 (选自《语文新四书》) 1.小说以“意外”为题,结合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中的“意外”事件。 答: 2.小说第一段写到“他在用手去推父亲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手在颤颤地抖”,为什么会“颤颤地抖”? 答: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李银珠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选入高中第五册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了回顾与概括,叙述简明扼要,论断准确精当。在这样有限的篇幅里,是难以对小说发展史及其规律性的方方面面作出详尽周严的论述的。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小说概念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或许有助于对吴组缃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相去天渊”的古今小说概念 在我国,“小说”是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的古老名称了。今天我们说起小说,毫无疑问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可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小说”一开始不仅不具备文体意义,而且是一个鄙称,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很不一样的,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才获得了今天这样的概念。 追溯起来,“小说”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庄子·外物篇》。庄子是个对中国文化大有影响的人物,正是这个言尽天下大道的庄子在论述自己哲学追求的至境———自然之道时,第一次提出了“小说”一词: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庄子认为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为了说透这个道理,他举了任公子钓鱼的事例。任公子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手拿大鱼钩,把用五十头犍牛作成的鱼饵投入东海后,便蹲在浙江会稽山上稳稳当当地钓开了鱼。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他依然从容自若。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吞食了鱼饵,大鱼的翻滚腾跃搅得海水动荡,白浪冲天,吓坏了方圆千里的人们,任公子终于钓到了这条大鱼,周围的人都饱餐了美味的鱼肉。庄子由此生出感慨:那些手拿小竿细绳,直奔小河沟渠,守着些鲇鱼鲫鱼的人,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任公子从容洒脱,毫不着意,反而钓到了大鱼,看来凡事只有任其自然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庄子最终想说明的道理. 庄子在上述引文中所说的“小说”只是与“大达”相对的小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①庄子把“小说”与“大达”并举,显然是贬“小说”、扬“大达”的。他是把儒、墨等诸子各家视为无关道术的琐碎言谈的,认为它们是“小说”非“大达”。尽管这里提出“小说”概念与现代意义的小说相差甚远,然而它却是中国古代“小说”一词的最早出处。“小说”因了庄子的鄙薄,不仅得以与“大达”并存,而且以此起步,不断演化、发展,直至成为与古代大相径庭的现代所谓文学体裁的小说。 清代刘廷玑说:“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②是很有道理的。 二、从文体意义上评价“小说”的桓谭 在“小说”概念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东汉初年的桓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桓谭精通天文、喜好音律,是两汉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写的《新论》,涉及政治、哲学、文艺等诸多领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