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一、1.“关河”的意思是____ (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答案:

(共4分)

诉衷情练习题

《诉衷情》练习题 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诉衷情》的作者是(朝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选自。 3、“梦断”的意思是。 4、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5、《诉衷情》以对比的手法展开,愤懑处见豪情,悲壮处见沉郁。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壮志,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B.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在沙场之中,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散掷。 C.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兵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被闲置荒村。 D.诗人自己与班超、苏秦的对比。自己空有志而壮志难酬,班超、苏秦却早已建功立业。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字写出了词人年轻时的自信和坚定执着。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此生”三句是内心独白,也是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书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8、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表现了作者现今生活的悲凉。 C.“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满。 D.结尾三句作者总结一生,反省现实,痛心疾首。 9、“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上) 1.词中“塞外声”是指; 词中“天下事”是指; 词中“沙场”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现实与梦境对比,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显示词人抗金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欢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激愤。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壮语”是指作者劝勉友人的壮怀之词。 B.“八百里”指性情刚烈、驰骋沙场的马。 C.“秋点兵”点明了军队准备出征的季节。

D.“赢得”表现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描绘了一位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B.全词抒发了词人杀敌寇、复山河、驱小人、建功业的豪情壮志。 C.这首词的上片写现实中战斗激烈,下片写一生的报国理想破灭。 D.末句以沉重的慨叹,表现了现实的冷酷和对入侵者的强烈控诉。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醉里挑灯看剑”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B.“沙场秋点兵”中“秋”为战士出征增添了几许悲凉的气愤。 C.“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的角度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D.“可怜白发生”与首句呼应,返回现实,突出了词人的壮志。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醉里看的是“剑”,表现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 B.“八百里”两句描写了奏乐吃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C.马是“的卢”,表现了将士们杀敌如刘备那样英勇。 D.“了却”两句表现了将士们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8.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 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 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 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 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 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 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 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 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 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精品文档 诉衷情 、解释: 1、词中“关河”是指 ,“胡”是指______________ ,“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尘暗” 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 “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 .“梦断” 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 ?词下片中的“未”“先” “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009-《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复习题及答案

《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复习题及答案 一.默写 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词风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道天凉好个秋句谈天气,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词人胸中的忧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雄壮的军容,表现将军及士兵们满怀高昂的战斗情绪,准备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阅读练习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 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 6、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阅读练习题

《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阅读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版本一: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版本二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诉衷情》练习 第一部分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第二部分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原词、注释、翻 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 ①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深长。②流芳:一作“流光”,义同,均指流水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 ⑴梅妆:《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⑵远山:指远山眉。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⑶流芳:流逝的年华。 ⑷敛:收敛表情。 ⑸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翻译】: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赏析】: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上阕写她思念亲人的生活细节,赋予深刻的念远寓意,新颖独到,最见灵性。下阕写忆旧愁情,以叹惜时光飞逝陪衬,倍增其伤感。结尾写两个细节:准备唱歌,却立即收敛住歌喉;想笑,却先皱起了眉头,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境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和情态,构思新颖。 【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离愁别恨,但词人并不直接写,而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写,试作分析。 2、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1、答案:词的上片以形传神,“呵手试梅妆”这个细节,点出

《诉衷情》巩固练习题 - 答案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 四、习题: 【第一组】 (答案: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D 分析:这三句表达的是爱国的激情与壮志难伸的悲愤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组】 (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 【第三组】 (答案:1.金兵 2.B 分析:错在“依然在前线战斗”) 五、考题链接: 2011届卢湾一模卷 (答案:1.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2.C 分析:“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对自己白首无成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所以“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是错误的) 2011届金山一模卷 (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错在“上片主要描述了”,应改作“首句主要描述了”) 2011届黄浦一模卷 (答案:1. 山川险要处 2.D 分析:“此生”三句解释了词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愤痛苦,而不是“宽慰”、“安心”) 2011届徐汇一模卷 (答案:1.鬓发变白 2.D 分析:词人表达的是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而不是无奈于终将老去) 2012届一模卷C卷 (答案:1.抗金前线 2.D 分析:错在“转为豁达”,这句中的情感基调仍是忧愤的) 2012届嘉定一模卷 (答案:1.金兵 2.C 分析:应该是由开篇的激昂转为悲凉) 2012届杨浦一模卷 (答案:1.抗金前线 2.C 分析:错在“因年老”,作者的悲愤沉痛来自于朝廷的弃用使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 2012届崇明一模卷 (答案:1.梦醒 2.B 分析:应是“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抱负无法施展的境况”) 2012届静安一模卷 (答案:1.苏秦 2.C 分析:错在“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首先词人始终未放弃抗金梦想,其次阻碍其实现梦想的主要原因是南宋朝廷的昏庸无为) 2013届普陀一模卷 (答案:1.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2.B 分析:错在“勇赴国难的决心”,应是“表达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诉衷情》巩固练习题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 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 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 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 【第一组】 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 1.“关河”的意思是。(2分) 2.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明作者抗金的理想不曾改变。 【第三组】

诉衷情精练答案

《诉衷情》练习 一、常识积累 这首词选自《》,作者是(朝代)爱国诗人(人名),字,号。 答案:放翁词南宋陆游务观放翁 二、重点解词 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关河”的意思是。“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 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三、内容理解 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答案:壮志凌云壮志未酬 2.“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答案:失望痛苦(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答案:当年与现今两个生活场景 4.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案:鬓先秋 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 答案:壮志未酬的悲愤

6.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 7.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 答案:D(抑郁悲愤) 8.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含义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军队的遗憾。 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 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洲”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答案:A(A是对“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理解) 9.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案:C (“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看不到收复失地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10.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答案:B(词人流泪并不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而是因为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 11.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A.“梦断”与“梦回吹角连营”中“梦回”的意思不相同。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描述自己不受重用的现状。 C.“胡”,本为古代对对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D.“梁州”、“关河”、“天山”、“沧洲”等,均代指抗金前线。

初二上海词诉衷情等语文练习【含答案】

2010学年初二期末复习练习 一.默写 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词风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道天凉好个秋句谈天气,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词人胸中的忧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雄壮的军容,表现将军及士兵们满怀高昂的战斗情绪,准备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阅读练习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6、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 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 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能够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使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即使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

诉衷情复习练习

2010学年初二《诉衷情》期中复习练习 第一部分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第二部分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 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 二、解释: 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 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阅读答案及赏析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阅读答案及赏析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释: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华颠,花白的头发。 阅读练习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②华颠,头发花白。 1.上阕中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不成眠的原因:①夜寒;②思乡心切;③行至途中的兴奋与激动。 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低吟、扬鞭赶路。 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描写了词人到家以后,孩子们牵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白的温馨欢乐的场景。 通过想象写回家后的温馨欢乐,具体而真切地表达出词人归家时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阅读练习二 ①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上阕主要写景,化景物为情思一个催字,写出了归家的急切心情 ②下阕结尾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相同的是。儿童的牵衣,笑我头发花白的情景,既具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 不同:贺诗是实写,家中孩童不认识这位外来的老叟,竟将他当成了远方来访的客人,笑盈盈的向他问长问短,这对诗人来说一方面感到这群后辈的天真活泼,幼稚可爱;另一方面感到年老的感伤。吴诗是虚写,想象回家后的亲切情景,诗人久别回乡的急切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3分)(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阅读练习三: 1.词的上阙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 2.简析词的下阙忆当年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阙先写我客居茅店,因夜寒而不成眠,于是扬鞭催马早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催上渡头船中的一个催字,既是黄花细雨催我快上渡船,也是催马快上渡船,快上渡船,渡船快开,早日回家。作者通过不成眠、吟鞭、催等一系列细节的生动描写,共同凸现出其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 2.忆当年三字,把我从眼前的美景引发到了对当年的回忆当中去。对当年的回忆,自然是世事众多,其中是喜是悲,作者并没有明确点出,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而含蓄。无论当年是悲是喜,现在作者所要面对的都是回乡的轻松与愉悦。颇有往事不回首,只享受回家之乐的意味,让人产生众多感慨。

诉衷情语文版八年级下教案修订稿

诉衷情语文版八年级下 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二十一、诉衷情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说明: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 ①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深长。 ② 流芳:一作“流光”,义同,均指流水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 ⑴梅妆:《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 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 得几日,三日后洗落。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⑵远山:指远山眉。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 喻离恨的深长。 ⑶流芳:流逝的年华。 ⑷敛:收敛表情。 ⑸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翻译】: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 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 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想唱歌又敛容,想欢 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赏析】: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 而深入其内心世界, 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 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 的生活情景, 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 上阕写她思念亲人的生活细 节,赋予深刻的念远寓意,新颖独到,最见灵性。下阕写忆旧愁情,以叹惜时光 飞逝陪衬, 倍增其伤感。 结尾写两个细节: 准备唱歌, 却立即收敛住歌喉; 想笑,

却先皱起了眉头, 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 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 境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中,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全词章法自 然顺畅,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和情态,构思新颖。 【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离愁别恨,但词人并不直接写,而是 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来 写,试作分析。 2、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1、答案:词的上片以形传神,“呵手试梅妆”这个细节, 点出了女主人公 的微妙心理。天气很冷,起床后 呵手取暖,梳妆打扮,暗示了一夜思念,希冀 久别之人突然回来;“故画作远山长”,只因心中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 画得像远山那样修长。 2、答案: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 流年似水,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 能自主, 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 结尾三句, 以女主人公“拟 歌先敛”、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 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

古诗专项训练(附答案)

古诗专项训练 一、填空 1.写诗题 15 (1)李白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作者及试题30 (1)送别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______________夏______ ____ 秋______________冬______ 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借物喻人或托物咏志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20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35 1.(),后不见来者。 2.(),悠然见南山。 3.(),燕山月似钩。 4.(),只是近黄昏。 5.(),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 7.随风潜入夜,()。8.生当作人杰,()。 9.海内存知己,()。10.少壮不努力,()。 11.本是同根生,()。12.谁知盘中餐,()。 13.野火烧不尽,()。14.谁言寸草心,()。 15.青山遮不住,()。16.欲穷千里目,()。 17.但愿人长久,()。18.十指不沾泥,()。 19.国破山河在,()。20.百川东到海,()。 21.感时花溅泪,()。22.大江东去,()。 23.人有悲观离合,()。24.山重水复疑无路,()。 25.春花秋月何时了,()!26.问君能有几多愁,()。

《诉衷情》练习集锦

精品文档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字词梳理】 1.“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__ 的典故。 2.关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3.梦断: __________ 4.“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 的典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未灭”中的“胡”在词中指__________。 6.鬓先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山”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他】 检测一 1.本篇是南宋(人名)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 检测二 1.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如“觅封侯”,暗用的典故。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 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南宋统治者的强 烈不满。 检测三 1.“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的典故,表现了作 者。 2.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 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 雄飞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