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一、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一项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由此引发了愈加凸显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如何应对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水平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着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是未来社会的高级人才,担负着创新科学技术实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普遍加大,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由于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长期生活在“象牙塔”内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因而社会经验不足,心智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了其心理敏感而脆弱,往往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同时研究生期间的学业负担较重,需要完成相关课题、论文才能获取毕业资格,这就使他们从一进校门就开始承担压力。另外,研究生大多到了谈婚论嫁、养家糊口的年龄,这就使他们面临来自情感、家庭和生活的多重压力。种种原因导致了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乐观。而当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本科生,缺少对研究生的心理辅导,缺乏专门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指导体系。

每年,复旦大学都会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生患心理疾病人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最新一次调查发现,研究生有严重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里干预的占0.3%~0.5%,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占 5% ~10%,感觉心情郁闷的占20%。据统计,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研究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天津市对3018名研究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各种程度心理障碍的就占16%以上,而对北京市四所大学的调查则显示,近十年来,研究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在30%左右。

长期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员,是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必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是事实情况确是相反:2003年4月,北京某名牌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因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做的不好,从六层高楼上飞身跃下;2006年2月9日,武汉某高校一名25岁博士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跳楼身亡;2008年2月24日晚,北京理工大学23岁的女研究生毕业生刘某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随意的网上一搜,大家就会发现这一桩桩让人惋惜不已之余又有些迷惑的悲剧,研究生这类所谓的高层次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为何如此之差?身为人师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各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同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结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两者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等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以来访者或教育对象为中心,不干预他们的价值观内容。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当前我们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独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的只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由于思想惯性的影响,德育工作者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德育范畴,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划等号,甚至提出“德育途径论”,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途径,认为一旦加强了研究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真正

情况确是:虽然二者会相互影响,但是它们的关联度却并不太高。因此对于研究生们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有提升的必要。

2.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相关理论研究接近空白,研究模式没有建立,而且论著数目有限;其次,制度上没有保证。研究生培养目标中没有关于心理健康的评定指标,研究生的教育内容中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再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没有建立起专门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机构,没有或是很少开展以研究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定时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建立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二)主观原因

学校以及周围各类群体对研究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只是其产生问题的外部原因,一个学生心理状况良好与否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其内在的主观因素。不容回避的是目前这些研究生们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经济压力、情感压力以及自身认知产生的压力。

1.学习压力

“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父母从小就会拿这句话来教导儿女。研究生们相对于初中、高中甚至是本科生而言,虽然学习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相对的缩小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第一任务仍然是学业的顺利完成。大部分考研究生的同学都是为了在某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深造或者是为了改变专业方向。但当经过了辛苦的努力考研成功之后,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选择与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就会很容易的导致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而且大多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有一定的硬性指标,如要有专业论文的发表等,这些硬性指标也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2.就业压力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曾描写研究生们找工作时很轻松的谚语再也不适合于当前的社会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9年开始,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平均26.9%的速度递增。2003年26.89万人,2004年就超过了32.6万人。而且众所周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又扩招了20%。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大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研究生生源质量及培养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的显现。扩招的局面也给研究生个体带来了许多新的冲击,那就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就必然使得这些学生们浮躁情绪的显现。3.生活经济压力

很多人觉得上了研究生就会有收入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乐观。研究生们能固定拿到的只有国家统一每月发放的两三百元的定额补助,而现在研究生年龄大多已经22岁以上,都属于成人范畴,社会给的压力使得他们再也不能像未成年时心安理得的用家里的钱,更有部分已婚者还要担负着家庭的重担。另外自今年来研究生的自费生比例也是逐年攀升,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学费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4.情感压力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俗语同样给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研究生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此阶段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不少研究生们在读研期间会经历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以前的高中或是大学同学结婚的越来越多。那么在心疼自己所出的份子钱之余,多少也会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学业未完成,工作没着落,组建家庭更是条件不成熟。硕士毕业后大都25岁以上的他们这时什么都未定,贸贸然地踏入社会,难免也会给人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

5.自身认知压力

现在高校里研究生的年龄与以前相比趋小化,这时的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大都还没有完善。自我同一性发展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对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帮助有多少,因此他们很少会为周围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心烦,自身的体验比较积极,自然而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他们的自我同一性比较混乱,每天不知道要做什么,做的事有没有意义,对自己以后的帮助又有多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些什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中长期目标这样一来,他们的情绪多比较郁闷,也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不断增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成为阻碍他们成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以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

(1)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使其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建立学校、院系、指导教师与班级多级网络化服务系统,充分整合校、院两级组织资源,积极调动指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和整个过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监督体系,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有效控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把握好研究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其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建立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第三,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跟踪检测制度。第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研究生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2)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导师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惑,悉心指导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方面。

(3)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改善研究生的成才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广泛的人际交往是走出自我,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文体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使研究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鼓励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团,开展自我教育。

研究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是由社会性的应激源引起的,特别是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研究生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要采取多方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等,以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4)强化研究生自我身心素质训练,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其心理素质,主要还得借助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努力。由于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因而更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为研究生开办心理卫生选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研究生了解和把握一些适用的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指导研究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

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自我的能力,促使他们的心理得以锤炼并趋成熟。因此,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并创造条件使其广泛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基层、社会调查、沙龙等形式,促进交流,学习一些实用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增强研究生社会交往的信心,使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

总之,研究生心理健康对其自身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高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于维护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切实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的有效调节,使他们更加全面并充分地发展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高三冲刺阶段, 忌讳重复地去做大量的题型, 尤其是文综。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归课本, 即抓基础。 学生基础怎么样, 好不好, 通过每次的做题, 尤其是做客观题能够看出八九不离十。一次失误、两次失误可以理解, 但次数多了每次客观题分数都不高, 这肯定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很大关系。为此我针对那些平时学习比较用功, 细心, 老师提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回答得不错, 但一做主观题就错不少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他们普遍都存在的苦恼就是:平时一遍遍看书、一遍遍地记, 可以说是不放过每一个书中的细节, 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犯迷糊, 往往在两个相近选项中徘徊拿不定主 意。有时候甚至还是想不起来相关知识点。这样的问题很明显就是不会知识迁移。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建议学生做到: 一、看课本要带着问题看, 不是某个具体问题, 而是 某个历史阶段与其他历史阶 段的相关联系, 某个阶段特征 与其他阶段特征的联系等等。 这些问题, 在看课本前就应该 通过看目录的形式把他们领 会了, 如果学生对照目录不能 够把相关阶段特征很好地贯 穿起来, 那么下一步就是他要 看书的重点, 把阶段特征中所 涉及的每条线索上的相关知

xtnfuowen 识点有针对性地找出来,记下 来。 二、看基础题,以题带课 本。把以往做过的错题搜集整 理归类,可以有两种基本的归 类方法:一是按照历史知识板 块归类,如:古代史错题、中国 史错题以及世界史错题集;或 者按照错题的类型归类,如: 属于知识类错误的、能力类错误的等等。这样,复习的时候,把这些曾经做错过的题,再重新做一遍,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看课本时,主干知识不要反复地一味地看,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而且通过做题不断地在巩固练习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在看这些东西往往容易产生疲惫,被动接受,反而不容易达到目的。这个时候着重看一些比较生僻的,以往考试容易忽略的,但又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解释性的小字部分、一些插图、历史地图。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看书补充,同时可以采取自己设计题型或者和同学之间互相提问等等形式,帮助自己很好地把这些生僻知识掌握了 。如何做好冲刺阶段的历史复习筲 河北/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一)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研究生中存在的自卑、抑郁、敏感、嫉妒、自傲与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成因教育对策 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年龄、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之其他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较大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高校研究生学业、就业、情感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压力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愈加凸显,研究生因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渐增多,抑郁、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心理障碍给他们自身、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为此,及时准确地分析研究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至关重要。 1研究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生群体在年龄层次、社会阅历、认知方式、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我,总爱把自己与自己认为“厉害”的人进行比较,且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结果越比越伤心、越自卑。 1.2抑郁心理 研究生中的一些人本来就比较敏感、脆弱,情绪化色彩比较重,一但情感、学业、工作、经济等方面出现困扰与挫折而又难以调节时,就容易郁郁寡欢,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苦闷、沮丧,一些人甚至表情冷淡、僵硬,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少数人已表现为神经症性抑郁症。严重的抑郁还可能导致自杀心理、行为的产生。 1.3过度敏感和嫉妒心理 有此类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极度的敏感多疑,常认为别人跟自己过不去,交往中过分敏感,爱嫉妒、喜欢抱怨和指责他人。过度的嫉妒心理导致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与成功;看到差距自己不努力迎头赶上,却希望他人退步、失败或犯错;一些人甚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处处设卡、封锁消息,甚至诋毁他人。这不仅影响人际关系、科研合作和团体氛围,还使他人受到伤害,更使自己备受煎熬。 1.4自我为中心的自傲心理 有些研究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极度自傲,突出表现为:惟我独尊,我行我素,对别人的看法也不在意,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人和事,而很少替他人考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过分强调自我利益的诉求,缺乏合作精神,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忽视他人利益。 1.5社交恐惧倾向 有些研究生在进校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经常感到恐惧或不安,在不知该怎样去与人交往或交往失败后回避社交活动,而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这些研究生都比较害怕在社交场合抛头露面和人际方面的交往,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环境上,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总担心自己会出错而被别人嘲笑,常处于一种莫名不安的心理压力之下。 2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然在校园内成长,但是他们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研究生的来源背景、年龄层次、工作经历、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较大。一方面他们要为较为繁重的学业努力拼搏,另一方面又要为经济问题所分心,同时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较高。来自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单元 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度 (3)意志健全 (4)人格统一完整 (5)人际关系和谐 (6)社会适应性良好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 2、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为几类? (1)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又不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2)心理异常包括神经症与精神病 3、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原则有哪些? (1)适合性 (2)功能性 (3)保密性 (4)环境性 4、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哪些? (1)谈话的技能(倾听、沉默、谈话、撞击、提问、终结等) (2)测量的技能(施测前的准备、施测过程中误差的控制、施测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3)指导的技能(包括学习技能的传授、生活适应的辅导、职业选择的帮助等) (4)矫治的技能(包括鼓励、保证、解释、劝慰、暗示、说服、示范等)5、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1)个人总结 (2)调查分析 (3)日常行为观察 (4)作品分析 (5)心理测验 论述题 请论述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自己编) 第二单元 1、简述学校学习的主要特点(找不到) 2、简述小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 (1)情绪不佳,经常处于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状态(2)行为问题,包括三方面,能力抑制会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退缩会与同学交往减少;行为倒退会表现在不合群,撒娇耍赖。 (3)生理功能不良,比如说肚子疼、头疼以及起床困难。

3、简述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生物钟作为一种对人体产生周期性影响的生物节律,对学生的考试有一定的影响。 (2)认知因素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负性认知评价,其次的是自我效能感不足,最后是学习、考试技能不足。 4、简述自我暗示方法的使用 (1)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默念,或者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对自己呼喊来加强效果。 (2)还可以把提示语写在日记本、条幅上,将其贴在墙上、床头上或压在玻璃板下,经常鞭策、鼓励自己。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 (2)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强的学习动机会引发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论述题: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谈谈心理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找不到) 第三单元 1、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1)含义: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及调节。 (2)发展过程:自我中心期(七八个月至三岁)、客观化时期(三岁至青春期)、主观化时期 2、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调控 (4)自我实现 3、简述个体自我意识从产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三个时期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4、简述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匀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5、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内省性增强 (2)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3)“成人感”产生并不断增强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论述题: 1、请论述中学生如何比较全面的认识自我? (1)根据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社会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清醒地懂得: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为学生成年后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不断优化学生整体心理环境。 小学生心理不良的表现、及其成因: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是积极乐观、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渴求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充满自我成功信心的人。相反,却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由于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未及时解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少言寡语,无组织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集体漠不关心,易生气、动怒、多疑,对别人的劝导具有叛逆行为。 第二、抑郁失落。不愿和人交往,对许多事情抱有幻想,并且付出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表现为悲伤、颓废,情绪不稳定,拥有孤独感。

如何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 随着高校的发展,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在顶着高级人才的光环的同时,也承担者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有些研究生从小到大都是学习上的“尖子”,他们笼罩在优秀学生的光环下而忽视了人格的全面发展。由于就读的是211重点工程大学,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被高分录取的,但在进入学校之后就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 (二)学习目标迷失,动力不足,兴趣低下。有些研究生情绪低落、郁闷,感到生活处处不如意,甚至厌世而不能自拔。部分学生读研究生的动机不清晰,甚至比较盲目。对他们而言,读研究生只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的缓解办法,实属无奈之举。在读研后,并无明确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些研究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如在科研上希望导师多多指点,自己不愿动脑筋;在社会工作中希望他人多承担责任,自己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这种严重的依赖性极大地阻碍了他们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三)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障碍。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方式以少数人甚至个体为主,缺少群体行为和活动,形成了从宿舍到图书馆、实验室的单调的生活圈,使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有限。少数人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不善于与人沟通,生活单调沉闷。同时,与大学生相比,研究生的交往更加复杂,更加广泛。 (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研究生在学业、择偶、择业、交往、情感等方面自我期望较高,他们对自己要求及其严格,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稍有不足就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身的欠缺。部分人常常生活在矛盾冲突之中,给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对研究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维护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心理素质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心理测验等方法对当前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了解研究生存在哪些常见的心理素质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研究生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在研究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研究生个体,也只有了解自我的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采用渗透方法,通过各科教学来推行。鉴于在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学校很少,因而研究生入学新生受过心理学课程教育者几乎没有,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普通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系列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让学生知道开设这些课的重要性,懂得重视心理健康,了解到心理咨询与到医院看病是一回事。因此,各高校应该开设关于心理素质的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保持健康心态。 (三)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推行。学校应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配备专门人员、场所,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需要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危机,树立健康心态。在高校中,往往有一些生活上困难的学生在学业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成了“双困生”,这就导致他们更容易自卑、孤僻,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从物质上帮助这些困难学生,更应该从精神上关爱他们,给予真正的心灵慰籍,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四)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熏陶。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 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 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 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 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 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 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要求,为在我区更好地推广和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袄一、指导思想 葿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师

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市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蕿二、指导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袅1 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节2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薂3 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考研817笔记

817发展心理学试卷分析及笔记整理 试卷分析: 第一题,单选(20分左右)第二题名词解释(4个或5个,20分)第三题简答题(4个40分),第四题论述题(2个,30分)第五题案例分析(2个40分) 第一章导论 1.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的心理演变过程和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的发展顺序:刺激感应性阶段(变形虫、草履虫)——感觉阶段(如蜜蜂等昆虫)——知觉阶段(如鸟类)——思维萌芽阶段(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要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的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直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的演变过程。 狭义上,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认知的发展与人格、社会性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①研究取向上:a,发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出现不少新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语言学等。日益强调采用跨学科或多学科合作的方式研究。b,跨文化研究日益频繁,目的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相同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②研究范围上,研究年龄范围不断拓展,不仅重视研究个体早期阶段心理发展规律,而 且注意研究成年期包括中老年期心理发展规律。 ③研究方法上,呈现出生态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 总体上,日益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则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a,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b,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问题;c,心理连续发展与分阶段发展的关系问题。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典型特征(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本质特征(某些阶段所特有而其他阶段所没有的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大量个别心理特征中,概括出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特征,揭示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整体特征。 4.发展心理学年龄分期。(8阶段)重要 阶段1:产前期或孕期(从怀孕到出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端,主要在母体环境中发展,怀孕或受精卵的形成是最关键事件。从受精卵形成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个体先后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这一阶段,一个生命各个器官和基本身体结构逐渐形成,身体成长最迅速,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优生是主要任务。 阶段2:婴儿期(从出生到3岁)。从母体环境到体外环境,感知觉等心理活动发展起来,身体成长和动作技能发展迅速,最初几周已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运用各种符号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起来,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迅速发展。儿童与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依恋构成儿童早起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早教关键期。 阶段3:童年早期(3岁到6、7岁)。又称幼儿期或学前期,到幼儿园接受系统的学校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在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的当今社会,作为我国高学历主要群体的高校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高校研究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阐明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增添有用的一笔。 标签: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干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手段,关系民族未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进一步加强。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心理健康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在对待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高校研究生在学习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年龄层次、社会阅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加之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升级,使得不少研究生出现了心理困惑。高校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抑郁的问题心理 有些研究生由于家庭、性格等原因比较脆弱、敏感,一旦学业、情感、工作等方面出现困扰与挫折时,就容易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苦闷、忧郁、沮丧,感到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对前途未来悲观失望,几乎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少言寡语,思维迟钝,厌食,失眠,胸闷乏力;甚至感到活在世上没有意义,有自杀轻生的念头,陷入痛苦泥潭无可自拔。 (二)紧张、焦虑、偏执的问题心理 此类心理问题表现为:惊慌、恐惧,喜欢抱怨,紧张不安;敏感多疑,常带着怀疑的目光看人,爱嫉妒、指责他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同时也缺乏自信,总认为别人跟自己过不去,不能容忍别人的进步与成功;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差;不断重复一种无意义的念想或行为不能自制并为此苦恼烦闷。这不仅使自己备受煎熬,更深深影响了人际关系。 (三)孤傲、封闭的问题心理 部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喜欢吹嘘夸耀自己,自我感觉极为良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说话做事喜欢张扬高调,常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别人;不愿帮助别人,很少替他人着想考虑,不愿参加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迅速变革,人们的心理承受着以往从未有过的超重负荷,心理困惑,心理不良甚至失常者逐渐增多,而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本文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指出了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接着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整体教育网络,才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对策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或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的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

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途径

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途径 一、研究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提升研究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某项工作的操作水平的主管判断和或评价。是人们对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实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水平的的信心或信念。积极而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让人认为有水平胜任所承担的共工作,进而采取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和回避的行为,影响工作效果。现有的研究表明,以往的成败经验、个人归因方式、周围人的替代经验、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等对自我效能感有较大的影响。当前的研究显示,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水平评估、人际交往现状等都承受着很大压力。提升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首先,要培养研究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准确评价进而制定科学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在几年的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计划地进步。其次,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还应突出体现在科研水平的提升上。毕竟他们在毕业之后需要独立完成相关的研究项目,这对他们的自我效能会有持久的影响。最后,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还表现在对自己人生的把握上,要让他们立足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甚至家庭情况等作出让自己满意,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选择。 2.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创新水平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要任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创新水平包含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具体来说,包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意识要求研究生内心在专业领域推崇创新,并积极参加实践去追求创新,在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方面要以创新为荣。创新思维是要求研究生不能盲从轻信已有各类权威理论,对各类理论持怀疑态度和理性批判性的精神,并善于融合不同学科、专业和领域的知识积极求异的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 施 方 案 制作人:王容 TEL: 2 2020年4月19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林崇德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教育模式。”因此,建立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建立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必要场所,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公民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心理辅导室是学生心灵的家园,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加油站。因此,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建立心理辅导室已成为学校建设重要的方面之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以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重在指导和服务,根据各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需求,在心理咨询师或专业辅导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地开展。 3 2020年4月19日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建立的目的在于: 1、为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以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成长。 2、帮助全体教师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咨询和服务。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特点,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 2、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她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 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 4 2020年4月19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图文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 文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学校、教师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其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系院:黄淮学院姓名:张政学号:0934110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心理负重年代”。其中大学生首当其冲,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经验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第四,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从客观上看,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竟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 [摘要] 目前国内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有限,暂时还没有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然而不同年级研究生心理压力不同,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重视程度现状 在当前很过高校中,已形成并运行着较为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校方的重视,而相对来说,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还比较低,也还没有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套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事实上,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特点与本科生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级研究生实际状况不尽相同,心理压力来源也不完全相同,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心理压力特点,采取相应针对性举措,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研究生压力的研究较本科生相比显得不够,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视程度不足。韩勇(2006)研究发现,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在就业和婚恋方面体验到更多的压力,理工类研究生要比文科类研究生在学业上体验到更多的压力,而在就业方面压力则较小,已婚研

究生比未婚研究生在就业、经济和家庭等多个维度都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来自农村的研究生与来自城镇的研究生相比,在就业、经济和家庭三个方面都体验到更大的压力。 二、不同年级研究生心理压力 研究生,是拥有较高知识层次的青年,但是高学历不等同于高心理素质,近年来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事件屡次发生,轻则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重则危害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然而,研究生不同年级环境不同,压力来源有所差异,也提醒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研究生群体,针对研究生实际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 1.差压力 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大多是班级或年级的佼佼者,入校后,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巨大的落差易造成自我否定感,也有的研究生,存在理想主义思维,对新学校期望较高,若学校不能达到预期,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容易使其产生失落感和抑郁情绪,跨专业考研的研究生,可能会因为专业实际与期望的落差,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对未来产生质疑。 2.经济压力 研究生已是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普遍希望经济独立的完成学业,但是,对于本科考研或仅有很短工作经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 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 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 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 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龙祝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在学生原有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来完成的,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如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的言行可以成为学生某些心理因素生成的“催化剂”;相反,如果班主任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甚至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当然,我们班主任老师们肯定会说,我的心理是健康的,心态是好的,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学生施加心理健康教育。这里,我想与大家说,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常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践,收效是好的。 (一)心理健康环境营造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阻隔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在人格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如:我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课堂上他(她)们称我老师,下课后,我就叫他们叫我大哥。这样既亲热又和谐。 2、营造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 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班级班风和校园校貌等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我们要让班集体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同学们在班级里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二)心理素质训练法

1、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专门的心理活动课程,置学生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其受到锻炼。如:教学司马迁与《史记》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司马迁身心倍受摧残,为什么还能完成《史记》?从而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意志品质。 2、通过知识的传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让其接受熏陶和陶冶,从而改变其某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心理咨询与家校结合法 心理咨询法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谈心,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启发、帮助和指导,能使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摆脱心理困忧。 而家校结合则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管理模式下常用的方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有机配合,我们可以通过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络卡,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进行。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我们班主任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山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措施 党研〔2012〕10号 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应通过“主动发现,有效干预,及时转介,跟踪辅导”等途径,旨在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 一、发现途径 (一)复试时开展心理测试。 研究生入学复试中进行心理测试,为研究生招生提供参考。 (1)研究生招生部门提供考生信息; (2)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心理问题学生的筛选和结果反馈以及测评系统的管理; (3)各院(系)负责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测试。 (二)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普查。 心理咨询中心于入学一段时间后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筛查心理问题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 (1)各院(系)负责组织本学院学生统一进行网上答题; (2)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心理问题学生的筛选和结果反

馈以及测评系统的管理; (3)导师对初步筛查出的学生进行谈话,心理咨询中心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约谈,与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共同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及干预工作。 (三)季度排查。 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等人员共同参与,每季度对研究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结果报心理咨询中心。 (1)研究生心理委员通过朋辈交流发现和报告同学的心理动态,是危机干预体系中的一级预警; (2)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重点关注学生要向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季度排查表,是危机干预体系的二级预警; (3)心理咨询中心对各学院季度排查表进行汇总和整理,并指导进一步干预工作,是危机干预体系的三级预警。 二、干预措施 对研究生群体中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分“导师——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三级落实。 (一)研究生导师可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困难帮扶和心理引导工作,对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心理咨询,并将学生情况报告学院;对紧急危机状态的学生或无法判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