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1)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

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2)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3) a.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

4) b.系统性—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系统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c.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

3)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想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4)研究的特殊性(特征):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5)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a.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b.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c.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d.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计划(主要工作)

选题: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注意点)

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总结(主要工作)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着重于形成创造性构想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实际应

用的)、开发研究(着重于成果推广的)----《大概了解定义》?基础研究:

涵义: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基础研究分为:

a.纯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规律,而

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言,往往只有抽象的经典的指导意义。

b.定向基础理论研究:对教育科学的基础原理加以推论或引申,提出适

合具体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与原理,为解决教育内部某些方面的共性

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研究:

涵义: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其具有具体化、实用化两个特点。

应用研究可分为:

●开拓性研究:在前人没有工作过的研究领域从事具体实用目的的研

究活动。

●扩展性研究:在已经考托的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活动。

?开发研究:

涵义: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推广以扩大其影响价值研究。

其主要作用:

●桥梁作用

●转化作用

●反馈作用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a)涵义:主要用蚊子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旨在理解、阐释所

研究的现象,并不强调在开始研究时队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理论

假设。

b)传统的定性研究:以哲学为基础,注重思辨、逻辑推理,根据个

人主观经验,用演绎的方法队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偏向结论性、

抽象性和概括性一集研究者个人观点的阐发。

c)定性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定量研究:主要用数字和变量来描述现象。与定向研究相比,它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更关心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更强调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

最典型的定量研究当数教育实验,问卷调查则往往兼具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

征。

3)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研究包含着认识客观事物状况和找出

改变客观事物方法两方面)

?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

1.课题:是从研究方向锁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它具有两方

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二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

●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

●来源于队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节

对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p17)

1.研究是否有意义

(了解)---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异议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

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课题的学术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

2.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

●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等。

?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比较合适?这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3.研究是否有创新

4.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第三节选题策略

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2.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3.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4.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第四节研究方案设计

1)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课题到全面完成课题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教育研究方案就是对某一教育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的具体规划。

2)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内语须看p21-25)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一节文献及其作用

1、文献的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

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有时也指其中的知识或信息。其特点是把人

类的知识和信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递。

2、文献的类型:

⑴按文献的社会属性来分,可分为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

育文献等。

⑵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⑶按记录形态来分,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

3、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⑴、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⑵、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⑶、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第二节教育文献的收集

1、我国教育文件信息源p36(了解)

2、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途径。

原则: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策略性,预见性,持久性

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下载,索取。

第三节教育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

息的过程。

2、文献检索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检索特定的文献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检

索,包括书目检索,篇名检索,篇目检索。二是检索特定的专题资料。

3、文献检索工具p39(了解)

4、⑴教育类图书的检索途径与方法:分类途径,书名途径,著者途径,

主体途径,关键词途径,序词途径。人们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常用的方

法:顺查法,即由远及近,顺年查找直到现在。倒查法,即由近而远的逆

时间顺序向后查找。分段法,即划定一段时间,查找这段时间内的文献。

追溯法,以作者附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为基础进行追踪查找。

5、教育类报刊的检索途径跟方法:

⑴中文教育报刊名称的检索

⑵外文教育报刊名称的检索

⑶篇名检索(具体方法:通过卡片索引检索,通过书本索引检索,通过文

摘进行检索,通过各种教育刊物的总目录进行检索。)

第四节计算机检索

1、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

2、计算机检索的途径主要有: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

号检索,刊号检索。计算机检索的主要步骤:p43(了解)

第五节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是阅读、思考大量文献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

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的过程的

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

2、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收集资

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

3、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⑴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⑵提要。简单扼要地阐明该综述的主题内容,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⑶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系统地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的观点、做法进行叙述,可以介绍各种不同观点、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让读者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⑷结束语。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也可以介绍尚待解决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⑸参考文献。一般来讲,要求逐一列出综述所引用、参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的过程中引用的时候标注文献出处。

4、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⑴定好题目。定题前要充分的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学术性。

⑵选好资料。确定主题后,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与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⑶整理资料。要写好综述,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组织,做好文摘或有关卡片,加上标注,使杂乱无序的文献资料能够按照综述的需要,依次序进行排列。

⑷用好资料。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认真阅读跟研究,从中筛选可信度高,有一定深度、新意和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⑸拟定提纲。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综述的提纲。

⑹认真撰写。撰写综述,要注意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运用,系统概括。

⑺审核修改。写完后要认真的审核,尽量避免或减少差错。

⑻标明出处。注意标明引用的各种原始资料,目的是为读者了解或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线索、信息,同时也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敬和肯定。

第四章教育经验总结

第一节教育经验总结概述

1、所谓的教育经验总结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

序,对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里所指的教育经验应该是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而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

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典型性,现实性,创新性,效益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

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①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②保持研究过程

的自然状态。③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④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

性。

3、教育经验总结从理论水平上来说,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或者是

三个层次,即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理论性经验总结。

⑴具体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事实为基础,总结某一具体

专题活动的经验,主要撰写专题活动的目的、内容、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研究者的体会。

⑵一般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将某一具体的教育事实扩大到

对某一类教育现象的研究,从一事一议发展到对某一类教育活动原则和规

律的认识,并从中概括出经验的一般形式。

⑶理论性经验总结是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本质规律,把一般性的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

4、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①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③总结教育经验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第二节教育经验总结实施步骤

⑴确定总结对象

⑵制定总结计划

①明确任务要求②合理分工协作③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

⑶经验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

①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②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③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

⑷教育经验总结的论证

⑸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第三节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①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③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联系

④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⑤要有创新精神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从而了解实际情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P78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

2、选择调查研究对象

3、草拟调查研究提纲

4、制定调查研究方案

5、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培训

二、调查阶段

三、研究阶段

1、整理资料

2、分析资料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推断结论

四、总结阶段

(1)概况调查报告

(2)专题调查报告

(3)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4)介绍新事物新方法的调查报告

(5)个案调查报告

第二节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将事先编制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者填好后收回,以获得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P83

一、问卷题目的类型

根据问题及回答形式,可将问卷题目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三种。

1、开放式题目

开放式题目由回答者任意作答,不规定可能的答案,也称为无限制式题目。

开放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回答者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二是可能得到一些研究者未曾考虑到的结果,利于探索性研究。

开放式题目的缺点:一是因回答者可以任意阐述见解,问卷得到的信息可能与研究课题无关。二是答案因人而异,难于整理和量化。三是回答者可能没有主见无法作答或不愿回答。

2、封闭式题目(能判断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常用形式:

(1)填空

(2)选择

(3)量表

(4)排序

封闭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二是容易回答,如果组织得当,回收率和有效答卷较高。

封闭式题目的缺点:一是有些回答者可能随便乱答。二是在可选答案中可能没有一个合回答者的意,而拒绝作答,成为缺失资料(数据)。

3、混合式题目(能判断)

二、问卷设计的策略p85

1、问卷收集的资料要易于处理、分析和解释。

2、要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问卷中的题目都是研究课题需要的。

3、设计的问卷要让被调查者愿意回答:一要简短,所需的答卷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

半小时;二是让回答者易懂易答:三是尽量不要涉及禁忌话题(如果确有需要,对问题要适当处理,否则难以得到真实答案)

4、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

5、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用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了解)p85

(1)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提出哪些问题,测量哪些变量。

(2)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分析方法、答卷者的教育程度,确定题目类型

(3)草拟问卷的标语与指导语

(4)编写问卷题目

(5)问卷编辑

四、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问卷发放的主要方式有:

1、集中被调查者(如学生或教师),当场答卷并收回。回收率最高

2、派人送给被调查者(如学生、教师或家长),待填写完后收回。回收率也高

3、将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填好后再寄回。回收率不高

4、将问卷刊登在报刊上,鼓励读者做出回答并寄回。通常要跟抽奖挂钩,目的是提高回收率。

五、问卷法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1)简便易行,容易控制。(2)所得资料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3)问卷上不记名,减少了回答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收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4)问卷可以发至较大范围作调查。

主要缺点有:(1)问卷资料往往难于核实,调查质量不易保障。(2)有时难于预计问卷回收率,如果回收率太低,资料就失去了代表性。

六、选择题和量表题的编制

1、选择题的编制

首先,编制的题目应当不带倾向性,不含暗示。其次,当选项是按某个一句分成的类别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第三,要认真考虑选项的措辞。

2、量表题的编制(了解)p88

第三节访谈法

访谈调查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谈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的类型(特点、优缺点)p92

1、结构式访谈法

2、非结构式访谈

3、半结构式访谈

二、访谈要求

1、访问者应取得被访者的配合

2、访问者应举止文明,言语得当,态度诚恳

3、访问者应明确访谈的目的,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谈话围绕主题进行

4、谈话开始时,应将调查的目的告诉被访者,然后按预定的程序进行

5、访问者对所提的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应熟悉,能解释被访者的疑问

6、访问者对问题不启发、不暗示,对回答不评论、不表态

7、带上录音设备,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可以收集完整的对话。对录音资料要及时整理

8、在调查报告中应用被访者的原话时,可以保留原来语气、方言以及不通顺的句子

三、访谈法的有缺点(理解)p93

第四节观察法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状态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思维过程。观察法是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人员呢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调查对象,记录观察结果。有效的观察,一是要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二是观察目的明确,而不同于平常人们无目的的随意看看;三是具备一定的关于所观察对象的基本知识;四是有计划地进行,事先要拟定观察提纲或观察表格;五是有有效的记录手段和分析方法。

一、观察法的类型(理解)p94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

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

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系统设计或一定结构要求

4、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

根据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表现的取样方式

二、观察法的步骤(掌握)

(1)制订观察计划

(2)根据观察目的和人力、经费确定观察对象,包括范围和数量

(3)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

(4)进入观察环境

(5)观察和记录

三、观察记录表(了解)p96

四、观察技巧(了解)

1、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场合

2、安排好观察顺序

3、减少观察误差

五、观察法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可以直接向被观察者了解情况,因而可以获得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在自然情况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现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缺点: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带有表面性或偶然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观察会因视角不同或

主观因素不同导致不同结果;由于是现场观察,或多或少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所以可能会被拒绝观察,是观察法中止。

第五节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可以具体到一个人或一个现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现象。个案调查是个案研究的基础,它立足于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联系,侧重于就事论事,调查结果可为有类似情况的人和事提供参考。

一、典型调查p99

典型调查的定义(了解、判断)

优缺点(理解)

二、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

三、追踪调查

追踪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

第六节抽样调查

一、简单随机抽样p100

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即从有限总体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样品,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人们熟知的抽签、摇奖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二、分层随机抽样

在下列几种情况,考虑将总体分层是合适的:(理解)

(1)需要总体的某些分类数据

(2)总体是由一些差别很大的子总体组成时,或者要测量的主要变量与子总体的大小是密切相关的,分层样本较有代表性。

(3)总体中不同单位之间差异大而单位内部差异小时,分层可提高估计量的精确度

(4)为便于抽样而按行政单位或地理区域进行分层

三、整群抽样(看一下)p102

四、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将总体的个体排队,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抽取样品。

五、随机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了解)p103

六、准随机抽样(知道)

方法:(1)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子总体(群),在子总体内进行随机抽样

(2)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

(3)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

(4)样本是随便选取的

(5)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

第六章教育个案研究

第一节个案研究概述

一、个案研究的涵义

个案研究是通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与认真细致的分析,来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二、个案研究的意义

1、个案研究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

4、个案研究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

三、个案研究的特点(内容也要看)p121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四、个案研究的局限性p123

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揭示对象的类型特征

个案研究中的个案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研究对象的长期合作,部分研究对象的流失也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常常削弱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步骤(掌握)

一、认识个体,确立个案

二、个案的资料搜集

三、分析整理资料

四、个案的发展指导

五、追踪研究

六、撰写报告

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28

一、追踪法

二、追因法

三、临床谈话法

四、产品分析法

五、教育会诊法

实践:请按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采取个案追因法,拟定一个研究方案(掌握)

第七章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第一节变量与变量种类P138

总体: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被抽到的个体称为样品,样品的全体称为样本。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个体之间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类型(会判断)P139

1.定类变量(亦称类别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的变量。)

2.定序变量(亦称等级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

3.定距变量(亦称间距变量,是取值具有“距离”(间距)特征的变量。)

4.定比变量(这是一种既有测量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

第二节描述统计P140

描述统计: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用统计图和表呈现结果,或者计算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反映研究对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集中趋势或离散程度等。

次数分布表(看案例题,要学会编制、掌握步骤)P142

步骤如下:

第一步:求出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R表示。

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

第三步:决定组限。

第四步:分组登记次数。

基本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饼图、次数直方图。P144

平均值(学会运算)P145

方差

标准差

相关系数(看)

第三节推断统计P149

随机现象:在确定的条件下,有多种可能结果出现且事先不能断言哪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叫随机现象。

事件:随机现象中的每一种可能结果,叫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会判断)

必然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会出现,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不出现,概率为0.

正态分布(什么情况下为正态分布,理解)P149

正态分布的性质P150

标准化变换与标准分数P151

统计量和自由度P151

t检验P152

如果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可采用t 检验。

用t检验时必须分清两个样本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

独立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2

成对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3

方差分析过程与步骤P153

(1)提出假设。

(2)离差平方和分解。

(3)自由度分解与计算均方。

(4)F检验。

方差分析举例(看)P155

列联表分析(看)P156

第四节分数的转换与解释P157

原始分数: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作答(或反映)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为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的局限:

1.不可比性。

2.不可加性。

3.不能反映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

百分等级分数P158

计算公式PR=100-(100R-50)/N

PR为百分等级,R为排名序数,N为被试人数

标准分数

计算公式Z=(X-X)/S

X表示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始分数,X表示团体的平均分,S表示团体的标准差,Z表示该生的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的特点(理解)P158:

T分数:

通常的考试T=10Z+50

部分省份的高考标准化考试公布分数T=100Z+500

其中Z是正太化标准分数。

第五节测验信度P159

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即测验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误差越小,信度越大;误差越大,信度越小。

信度通常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测验越稳定、越可信。(会判断)

信度>0.9时,信度很高;

在0.75~0.9时,信度较高;

在0.65~0.75时,信度中等,尚可接受;

在0.55~0.65时,则认为是处于临界状态;

信度<0.5时,信度低。

信度的计算P160

1.重测信度

应注意:

(1)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间隔太长,被试的情况容易发生变化,两次测验结果就会有较大差异,这样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间隔太短,由于记忆的影响,第一次的测验结果会对第二次产生影响,这样就会高估测验的信度。通常间隔1~3周为宜。(2)重测信度比较适合用于速度测验、问卷调查等非难度测验。难度测验(各种考试多数属于这种情况)不宜用重测信度,而用复本信度比较好。

(3)在第二次测验时,应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使他们如同第一次测验那样认真对待。

2.复本信度

应注意:

(1)A和B两份试题的具体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可能会高估信度。

(2)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短一些(如一两天),以免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练习的作用而影响到第二次测验的结果。但是如果两次测验接着进行,被试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3.分半信度

4.α系数

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掌握)P162

1.适当增加测验长度。

2.对于与能力有关的测验,其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3.测验的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内容过于复杂实际上相当于缩短了测验的长度,同时还会增加测度误差而降低信度。

4.测验的实施和评分方法应统一和客观。

第六节测验效度P162

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能测出所要测得特质或能力的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效度与信度(关系)

一个测验可以有很高的信度,而效度却很低;

但如果信度低,则效度一定低。

就是说,一个测验要有高的效度,首先要有高的信度。

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评定内容效度的可行方法P164:

请熟悉所测学科的专家(通常是富有命题经验的教师)检查双向细目表是否符合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各章节的内容比例是否合理。然后对测验题目与双向细目表进行比较,如果吻合程度高,则内容效度高。

校标关联效度(看)P164

提高效度的方法P165

1.提高测验的信度

2.精心编制测验

3.选择好的校标

第七节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P165

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通常按平均的得分计算难度,计算公式:P=X/W

X为被试在该题上的平均的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

区分度:是指题目对被试的知识水平(或能力)差异的区分能力。它是题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测验质量、筛选测验题目的主要依据。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相关法。

第八章教育实验研究P176

第一节教育实践概述

教育实验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判明因果关系。

(2)教育实验以假设为先导,围绕验证假设而操纵变量。

(3)教育实验的因果探求是以人为的条件控制来保证实现的。

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

(1)教育实验的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因而教育实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应地教育现象就可能不会发生。

(2)大多数教育现象是不确定的(随机的),而研究中涉及的概念往往难以界定(模糊的),

这就使教育实验难于精确量化,因而要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时需要用整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来处理实验变量。

(3)教育实验的对象是任何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涉及情感、动机、价值判断,所以教育实验远比自然科学经验丰富、生动、复杂和多样。此外,由于许多时候教育实验的对象是学生,这就有一个实验伦理问题。

教育实验的功能(了解)P177

(1)检验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检验自己的经验和摄像是否有效,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

(3)为新出现的教育理论家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找可行的操作程序。

教育实验的局限性P178:

(1)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

(2)实验可能引起副效应。

(3)测验误差。

(4)选择误差。

教育实验的过程三个阶段:

(1)实验选题和设计。

(2)实验的实施。

(3)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

第二节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看)P179

第三节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测量和控制P180

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实验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

另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变量,如学生性别、年级、智力等。

因变量(P182):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与被试行为反应相关联的变量,是实验者感兴趣的指标。

从测量理论来说,选择的因变量指标要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客观性(2)可靠性(3)有效性(4)可量化

控制无关变量的常用方法是等组设计,划分等组的方式有:

随机分组、消除影响和匹配被试。

实验效度(P184):是实验结论基于事实或证据可以被证明或解释的程度。

效度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用来衡量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与可解释程度。其含义是,就试验样本而言,因变量的变化,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变量引起的。

外在效度:是实验结论的可推广程度。其含义是,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常见的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情况及控制办法P187:

1.经历

2.成熟

3.样本选择

4.测验

5.被试中途退出实验

6.重复实验的干扰

7.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

8.其他

教育实验的类型(理解、会判断)P189:

根据实验的目的来分,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和前试验。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以分为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P190:

1.前试验设计

(1)单组前后测设计

(2)固定组比较设计

2.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2)时间序列设计

3.真实验设计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3)所罗门四组设计

教育实验评价的任务是(了解)P197:

(1)对实验效果进行归因。

(2)检视实验过程。

(3)得出实验结论。

(4)总结实验成果。

(5)判断实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教育实验评价对教育实验的作用主要方面:

1.全面衡量教育实验成果

2.鉴定教育实验的价值

3.评定教育实验研究者的成绩

4.促进教育实验规范化

实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P198):

(1)实验课题的价值

(2)方案制订的科学性

(3)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实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P199):

(1)实验参与人员

(2)变量操纵和控制

(3)新异变量的控制

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99)

具体包括:

1.取得了哪些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所得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地位;

2.有无推广价值,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

教育实验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专家评价、行政验收等方式进行。

教育实验评价需坚持的基本原则(P200):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辩证分析的原则

(3)百花齐放的原则

(4)整体性原则

教育实验评价的基本方法(P201):

(1)资料鉴定法

(2)现场观测法

(3)专题分析法

(4)个案调查法

(5)状态测查法

(6)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应答”及时反馈系统、进行评价

第九章教育叙事研究

理解1、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也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

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

记忆2、教育叙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或理论研究、批判研究)

记忆3、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策略

◆分析资料: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寻找“关键事件”;倾听“本土概念”

◆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记忆4、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

◆将“教育生活”还原为“教育冲突”。一个好的故事总是显示或暗示了某种冲突。

◆学会识别“教育冲突”。大量的教育冲突是看不见的,它们潜伏在教育日常生活中,保持沉默、

处于遮蔽状态。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

填空题1、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记忆2、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就是“由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境当中,根据自己实务活动上所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行动付诸实施执行,进而加以评价、反省、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记忆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以实践为主要导向

◆协同合作

◆反省思考

记忆4、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行动研究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教育行动研究是新教师把握课程和教学工

作的有力武器;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适应和参与教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认识自我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必要的教学技巧之外,教师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

的专业性”

大题5、教育行动研究的历程

一、界定问题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确定问题焦点

二、制定方案1、拟定行动研究计划2、规划文献和资料收集3、制定行动研究策略

三、开展行动1、行动研究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2、行动研究中的协同合作3、行动研究中的资料

收集4、教育行动研究的监控

四、评估反馈1、对行动研究方案的评估2、对资料及其意义的评估3、对行动结果的评估

五、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1、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的意义2、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识记1、教育研究成果的定义: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产物。

理解2、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目的P248

识记3、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

一、教育经验总结1、描述性总结2、概括性总结3、论述性总结

二、调查报告研究1、题目2、引言3、正文4、讨论和建议5、附录

三、实验研究报告1、题目2、引言3、方法4、结论5、讨论

四、一般论文其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1、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2、

综合论述性论文3、预测性论文

无论哪一类论文,形式格式基本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五个主要部分:1、标题2、摘要3、引言4、正文5、结论与讨论

识记4、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

◆尽量体现创新精神

◆行文流畅,格式规范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会计学基础期末测验题重点及题目解答

会计学基础期末测验题重点及题目解答

————————————————————————————————作者:————————————————————————————————日期:

题目 第1章总论 “四柱清册”中“开除”含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根据上述经济业务计算下列数据: (1)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确定的收入= (2)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确定的费用= (3)按收付实现制基础确定的收入= (4)按收付实现制基础确定的费用= 会计主体;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会计核算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帐户 会计要素;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属于流动负债项目有;所有者权益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余额一般在借方的账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是?的理论依据。九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什么是资产?资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收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所有者权益包括; 第3章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有哪些?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账户期末可能无余额的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是?的理论依据;试算平衡无法检查的错误; 第4章帐户与复式记账的应用 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章各例题及其会计分录;“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的账页格式;期间费用包括;“累计折旧”账户的性质;“材料采购”账户期末的含义;属于期间费用的有;产品成本项目;

第5章 第6章会计凭证 银行对账单不能作为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的分类;将现金送存银行的经济业务应编制会计凭证; 第7章会计账簿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数量金额式明细账适用;现金日记账登记的依据;第8章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什么是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有哪些种类?财产清查:财产清查中采用核对账目清查方法的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第9章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项目的计算; 资产负债表中根据明细账余额之和填制的项目;计算资产负债表中的下列项目的金额:存货、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 第10章会计核算程序(账务处理程序) 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登记明细账的依据;会计核算程序; 答案 第一章: 1、“四柱清册”中的“开除”含义是本期减少。“旧管”含义是期初结存,“新收”含义是本期增加,“实在”含义是本期结存。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南昌大学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 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只在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 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4.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须以资产或劳务承担的,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业务 5.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分为四个层次: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润净额。

–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 利润净额=利润总额–所得税 7. 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也称为会计的方程式或平衡公式,用数学等式形式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8.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9.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10.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系统连续,分类的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11. 会计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 12. 定期盘存制:以定期实地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根据存货的单价计算出结存的金额,再运用期初存货和本期购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倒算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和金额的一种存货核算和管理制度。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会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会计学》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会计学概述 第一节现代会计的概念 理解会计的含义、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二节第二节企业组织形式与会计规范 掌握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重点) 1. 1.掌握会计要素的种类和含义 2. 2.掌握会计方程式的应用和经济业务对等式的影响 第四节会计假设 理解各会计假设的含义,并能够应用 第二章会计信息的生成(重点) 第一节经济业务和会计凭证 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会计分录的含义 第二节第二节账户和记账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并能熟练应用 第三节第三节期末调整和结账 1. 1.理解期末调整的意义和调整项目,能够编制调整分录 2. 2.掌握权责发生制,并理解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3. 3.理解期末结账的意义,并能编制结账分录 4. 4.掌握试算表的编制 第四节第四节编制财务报告 1. 1.掌握财务报告的内容; 2. 2.财务报表的种类; 3. 3.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结构、作用第五节基本会计原则的应用 理解各项会计原则的意义 第三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 第一节流动资产分类及其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现金的核算与管理 掌握货币资金的种类和库存现金的核算和清查

第三节第三节银行存款的核算与管理 1. 1.了解不同的银行结算方式,掌握不同结算方式下使用的账户 2. 2.掌握银行存款的核算与清查 3. 3.理解其他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外币业务与汇兑损益(不考) 第五节第五节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理解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六节短期应收款项的核算与管理(重点) 掌握该节全部内容 第四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概述 掌握存货的种类、范围 第二节存货数量的确定 掌握存货数量的两种盘存方法,优缺点 第三节存货的计价 1. 1.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2. 2.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会计处理 3.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第四节存货清查 理解存货清查结果核算方法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取得 掌握购入固定资产和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折旧(重点) 掌握: 1. 1.折旧的实质;影响折旧计算的要素 2. 2.折旧的计算方法 3. 3.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惯例 4. 4.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不考)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考)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1 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 )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 )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

1.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1 )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 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 )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 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 3 )生长与成熟因素,指 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 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5 )实验的处理 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 )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恒定法即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大学成本会计期末考试重点.doc

一、 1.成本的内涵及作用 P1 成本的内涵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成本 :泛指所有耗费 狭义成本专指对象化的耗费,也就是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耗费 成本的作用 : (1)成本是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4)成本是企业进行很多决策的重要依据。 2.成本会计的职能 :反映和监督 P8 反映职能 :反映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 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 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 监督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 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 能。 二、 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P22 可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七个费用要素:(1) 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职工薪酬 (5)折旧费(6)利息支出(7)其他支出 2.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3.成本项目有哪些P22 (1)直接材料(2)直接燃料及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 4.制造费的内容有哪些?P23 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 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 (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生产单位 (分 厂、车间 )的设备管理人员薪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 (不包括融资租赁费 )、机物料料消 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 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 费用。 5.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生产费用有哪些 P26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燃料及动力三、 1.计件工资的核算P43 2.工废品、料废品的核算P43 3.生产费用分配法应考虑的因素:P107 生产工艺特点、生产组织特点和企业的管理要求 4.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P60 1)直接分配法 单直接分配法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 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2)顺序分配法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

题目1 重复性访谈又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纵向访谈 B. 多次性访谈 C. 横向访谈 D. 焦点访谈 题目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案研究之局限性的是() 选择一项: A. 结果更具有针对性 B. 主观性较强 C. 结论缺乏普遍性 D. 难以重复验证 题目3 每一位教师所处的情境会随人、事、物以及时空的变化为不同,研究情境不仅不同而且都有明显的独特性,这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如下哪项特征()。 选择一项: A. 研究的过程 B. 研究的主体 C. 研究的情境 D. 研究的目的 题目4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在这个实验中,其设计特点是()选择一项: A. 单组仅后测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因素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题目5 按照实验控制的程度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真实验

B. 前实验 C. 探索性实验 D. 准实验 题目6 与传统教育研究式相比较,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哪里做研究的()。选择一项: A. 任意环境中 B. 课堂情境中 C. 变量可以得到控制的环境中 D. 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题目7 ()不属于访谈调查的特点。 选择一项: A. 准确性 B. 统一性 C. 真实性 D. 客观性 题目8 观察记录方式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描述记录 B. 标记记录 C. 等级记录 D. 时间取样 题目9 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是()。 选择一项: A. 科里 B. 麦克尔南 C. 勒温 D. 白金汉姆 题目10 观察法的设计主要包括的容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精品整理】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都属于会计凭证,二者的区别: A、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B、原始凭证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C、原始凭证是填置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帐簿的依据。 D、原始凭证只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14、记账凭证的分类:(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 A、收款凭证:是指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