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线粒体差速离心法分离技术

细胞内不同结构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原理,常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方法,可将细胞内各种组分分级分离出来。

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制成匀浆,在均匀的悬浮介质中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其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匀浆、分级分离和分析三步,这种方法已成为研究亚细胞成分的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匀浆(Homogenization)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钙)进行破碎细胞使之成为各种细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匀浆。

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存在于绝大多数生活细胞中,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正由于这样,对线粒体膜,呼吸链酶及线粒体DNA等成分的结构,功能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所以提取线粒体的技术已经成为线粒体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线粒体大量存在于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如动物的心肌,肝,肾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中,大量置备线粒体就是从这些器官组织中提取。

[实验要求]

1.了解并掌握差速离心法分离技术及原理。

2.熟悉线粒体的Janus green B染色方法,并做出分析。

[实验原理]

差速分离由低速到高速离心使细胞内各种组分逐渐沉降。先用低速离心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用较高的转速将浮在上清液中的颗粒沉淀下来,从而使各种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得以分离。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均匀分布在整个离心管中,所以每级离心得到的第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才能不断纯化。

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具有脂溶性,能跨过细胞膜。詹纳斯绿解离后带有染色能力的基团带正电,结合在负电性的线粒体内膜上。内膜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詹纳斯绿B也可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的线粒体因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它可使染料始终处于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呈无色。

Rhodamine(罗丹明)123是一种亲脂性阳离子荧光探针,也能穿过活细胞的膜。实验证实,罗丹明123被线粒体吸收与电性吸引有关。线粒体必须有功能并能产生膜电位,线粒体内膜本身因富含负电性的糖蛋白而带负电荷,内膜外有大量质子积累造成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而罗丹明123具有正电荷,由于电性相吸,特异性的标记上线粒体。它的最大激发光波长约507nm,最大吸收光波长约为529nm。可用蓝光激发,被标记的线粒体发出绿色荧光。

[实验材料]

动物新鲜肝脏

[实验器材及试剂]

实验器材:低速及高速离心机、玻璃匀浆器、塑料离心管、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牙签、胶头滴管

试剂:0.9%NaCl、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钙缓冲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改良苯酚品红

动物肝脏线粒体提取及观察方法

1.用颈椎脱臼的方法处死小白鼠,迅速剖开腹部取出肝脏,剪成小块(去除结缔组织)尽快置于盛有0.9%NaCl(4℃预冷)的培养皿中,反复洗涤,尽量除去血污,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液体。

2.将湿重约0.5g的肝组织放入玻璃匀浆管中,加少量预冷的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钙溶液使,左手持匀浆器,右手将匀浆捣杆垂直插入管中,上下转动研磨3~5次。

3.每位同学取一支离心管,装入匀浆液约1.5 ml,将装有匀浆液的离心管配平后,放入低速

离心机,以3000rpm离心10分钟;用枪头缓缓吸取2/3上清液,移入另一支离心管中。用牙签沾取少些沉淀,制备一张涂片,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2min,盖上盖玻片,显微观察。

4.每支装有上清液0.5 ml的离心管,加入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钙提取缓冲液1ml,混匀后配平,以11000rpm离心15分钟,弃上清,留取沉淀物。

5.取沉淀物悬液,分别滴一滴于干净载玻片上,加0.02%詹纳斯绿B染液有氧条件下染色10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

图示鼠肝线粒体的分离

(1)取肝,匀浆断头处死小鼠饥饿24小时,剖腹取肝。

取肝取0.5克肝剪成小块,用4 ℃生理盐水

洗涤,用滤纸吸干。

细胞匀浆加5毫升蔗糖提取液玻璃匀浆器匀浆。

(2)差速离心分离线粒体

低速离心滤液(4 ℃,3000转/分,10分钟)

沉淀上清夜(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等)

(核,细胞等)取2/3上清液,加蔗糖提取液

高速离心(4 ℃,11000转/分,15分钟)(线粒体粗制品)沉淀上清夜(溶酶体,微粒体等)

(3)加入适量4℃的蔗糖溶液,

混匀,即为线粒体悬液

沉淀悬液用Janus green B染色

(线粒体)

镜检(400×,1000×),观察

显微镜检查:

方法1:用牙签刮取少些沉淀,均匀涂布于洁净载片上,滴适量0.02%Janus green B染液于涂片表面,染色数分钟后显微观察。

方法2:吸取数滴0.02%Janus green B染液加入线粒体悬液中混匀,在室温或水浴中染色5~10分钟,用吸管吸取一滴线粒体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线粒体。[实验结果]

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的线粒体粗提沉淀,线粒体聚集在一起成片分布,呈蓝绿色,并不能观察到线粒体具体形状。在油镜下可观察到分散的蓝绿色线粒体,呈小棒状、线状、颗粒状。

[实验思考题]

1.线粒体的Janus green B染色原理是什么?

2.差速离心法是否能分离高纯度的线粒体,为什么?

3. 3000rpm离心后,获得的沉淀,主要是什么,并描述染色现象?

[实验提示]

1.线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它使染料始终处于氧化状态呈蓝绿色,由于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氧气,所以不能滴加染液后马上盖片或加盖观察。

2.整个操作过程为保证线粒体的完整,应尽量使操作时的环境如温度(0~4℃),pH (7.0左右)保持恒定。室温过高时,离心时可使用低温离心机,在研磨时,可采用冰上操作,并同时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3.匀浆时,所用的介质一定是等渗缓冲液,常用的有0.25 mol/L蔗糖溶液或生理盐水。

4.匀浆次数依照匀浆器的松紧而定,次数过少,细胞破损不完全,就会影响线粒体产量。

5.取2/3上清夜用来制备线粒体是为防止细胞碎片过多影响观察。整个分离过程,最好能在30~60分钟内完成,不宜过长。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题目】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02%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 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 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0.5-10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 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

线粒体的分离

线粒体的分离

————————————————————————————————作者:————————————————————————————————日期:

实验三线粒体的分离、超活染色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差速离心法分离动、植物线粒体技术。 2、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3、学习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利用沉降系数不同的颗粒,在一定介质中沉降速度的差异,采取分级差速离心的方法,将线粒体从细胞悬液中逐级分离出来。离心用的悬浮介质通常用缓冲的蔗糖溶液,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酶的活性,在pH7.2的条件下,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有利于分离。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使样品保持4℃,避免酶失活。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活体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线粒体的鉴定用詹纳斯绿活染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该染料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大鼠肝脏、玉米黄化幼苗(水稻、高粱等幼苗均可)、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 2、主要试剂和仪器:Ringer 溶液,10%、1/3000中性红溶液,1%、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分离介质:0.25mol/L蔗糖、50mmol/L的Tris-盐酸缓冲液(pH7.4),3mmol/L EDTA,0.75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5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7.4),0.3mol/L 甘露醇(pH7.4)、20%次氯酸钠(NaClO)溶液、1%詹纳斯绿B染液,生理盐水,0.25mol/L蔗糖+0.01mol/L Tris-盐酸缓冲液(pH7.4),0.34mol/L蔗糖+0.01mol/L Tris-盐酸缓冲液(pH7.4),固定液,姬姆萨染液,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温箱,冰箱,冷冻控温高速离心机(或普通高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玻璃匀浆器,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漏斗,小烧杯,表面皿,吸管,牙签,吸水纸,纱布,瓷研钵,尼龙织物。 四、实验方法 (一)大鼠肝线粒体的分离 1、制备大鼠肝细胞匀浆。实验前大鼠空腹12h,击头处死,剖腹取肝,迅速用生理盐水洗净血水,用滤纸吸干。称取肝组织2g,剪碎,用预冷到0-4℃的0.25mol/L缓冲蔗糖溶液洗涤数次。然后在0-4℃条件下,按每克肝加9ml冷的0.25mol/L缓冲蔗糖溶液将肝组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理解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三、实验原理: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四、材料用具: 菠菜叶(或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五、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装片: 取材:取一片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薄且有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 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 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 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取材:将黑藻先放在光下、25℃左右的水中培养(生成足量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滴水、放叶,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黑藻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液定向呈环形流动[适当增强光照、适当提高温度、切伤等均可加速流动。] 注意事项: 1)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想的实验材料是黑藻。实验前教师必须检查供实验用的黑藻叶片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方法有三种,可以任选一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 2Omin;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最后,再来仔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3)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呼吸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细胞质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也可朝不同的方向,其流动方式为转动式(旋转式、环流式)。这时细胞器随细胞质基质一起运动,并非只是细胞质的运动。 4)寻找最佳观察部位: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此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题目】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02%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 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 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0.5-10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

实验四 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八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目的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动、植物细胞线粒体。 实验原理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特有的,使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脂肪、糖、部分氨基酸在此进行最终的氧化,并通过耦联磷酸化生成ATP,供给细胞生理活动之需。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通常是在离体的线粒体上进行的。 制备线粒体采用组织匀浆在悬浮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的方法。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对于所使用的离心机,就是选用一定的转速),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它的密度、半径和悬浮介质的粘度。在一均匀悬浮介质中离心一定时间内,组织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及其它内含物由于沉降速度不同将停留在高低不同的位置。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这些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从而分批收集。细胞器中最先沉淀的是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其它更轻的细胞器和大分子可依次再分离。 悬浮介质通常用缓冲的蔗糖溶液,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酶的活性,在pH7.2的条件下,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有利于分离。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使样品保持4℃,避免酶失活。 线粒体的鉴定用詹纳斯绿活染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该染料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I.鸡肝线粒体的分离 实验用品 一、材料 鸡肝脏 二、试剂 1. 生理盐水 2.1%詹纳斯绿B染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3. 0. 25 mol/L蔗糖+0.01mol/L Tris-盐酸缓冲液(ph7.4):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试剂:%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 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 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呈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另外,中性红也属于碱性染料,对植物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剪下合适大小的肝组织小块洗净 用詹纳斯绿B 染色20-30min 取着色部分加 Ringer 溶液制成悬 液 制片,高倍镜观察 断头法处死小 白鼠取肝组织

核与线粒体分离提取方案

线虫细胞核和线粒体提取 N2同步化后,转移至培养皿,每皿大约4000条,2 day后到了mid-late L4,day5,day10,day15收集线虫(也有文献选择1、6、12、17day)。初步计划收集10个皿线虫。 1.细胞核分离 细胞核蛋白提取查阅的文献上都没提及是用哪个厂家的试剂盒,只简单说了自己采用的方法,也不是很具体。查到一份Protocol采用蔗糖分离法提取细胞核,此方法开始是用于肝组织(Widnell and Tata 1964),后来被用于动物软组织(Rickwood et al. 1997),后来成功用于肌细胞和培养的细胞。 方法如下: 1.在10cm细胞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系,直到它们达到90%汇合 2.分离当天,吸出培养基,然后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吸出PBS。 3.将培养皿放在冰上,用1 mL PBS将细胞从板上刮掉。转移将细胞加入到冰上的1.5mL离心管中。 4.以10000rpm短暂离心5-10秒。 5.吸掉上清液,并将沉淀物重悬在9个填充细胞体积均质培养基中 6.用Potter-Elvehjem匀浆器将悬浮液均质化,冰上匀6次 7.用棉布过滤匀浆 8.在4℃下以600g离心滤液10分钟。丢弃上清液。用步骤5中一半体积的均匀培养基重悬沉淀。4℃ 600g 离心10分钟。丢弃上清液。 10.将9体积的高渗蔗糖缓冲液加入沉淀。在Potter-Elvehjem匀浆器(5或6冲程)或Dounce均化器在冰上。 11.在4℃下以60,000g-80,000g离心匀浆80分钟。 12.翻转管子去除蔗糖。从管壁擦去剩余的蔗糖,注意不要擦掉细胞核。 核在这个阶段保留其膜。要卸下膜,请执行步骤13。 13.为了除去核膜,将来自步骤12的沉淀重悬含有0.5%Triton X-100的匀浆介质。在4℃下以600g离心10分钟。重复该过程。最后,如果需要,用均质介质洗涤沉淀以除去剩余的TritonX-100。 14.将沉淀物重悬在选择的介质中用于随后的分析。 分离的细胞核可以尝试裂蛋白,再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 2.线粒体提取 查阅了文献,线粒体蛋白提取采用的是Qproteome Mitochondria Isolation Kit (Qiagen 37612),流程如下: 1.将新鲜切除的组织放在冰上,取出适当的大小样品。用1ml 0.9%(w / v)氯化钠溶液洗涤样品。 2.将样品切成约2毫米3片,放入2毫升反应液中管,并加入500μ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液。 3.使用TissueRuptor转子定子使样品均质化,均质器设最低速度转10s。 4.吸取1.5ml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缓冲液加入管中并孵育在4℃摇床上10分钟。 5.在4℃下以1000xg离心匀浆10分钟。 6.小心地清除上清液 7.将细胞沉淀重悬于1.5ml冰冷的破碎缓冲液中使用1毫升枪头吹打。细胞使用钝头针头和注射器进行破

线粒体的提取与纯化

mt DNA的分离及纯化 按戴建华等报道的方法,就具体情况稍加改进,步骤如下(除特别说明,均在4℃下完成):1.1 取新鲜肝组织,放在缓冲液A(0.25M 蔗糖,0.01M Tris·Hcl,0.001M Na2-EDTA,pH8.0)中漂洗2~3次,尽可能去除表面血污、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后剪碎。按组织重﹕缓冲液A=1﹕5~10加入缓冲液A,用玻璃匀浆器冰浴匀浆。 1.2 1000 g?min-1离心15min;取上清液;15000 g?min-1离心20min,弃上清,沉淀用缓冲液B (0.25M 蔗糖,0.05M Tris·Hcl,0.007M Mg Cl2,p H7.5)洗涤,按0.5m L?g-1肝的比例加入缓冲液B 悬浮沉淀后加入DNase I 至终浓度为100 μg?m L-1,30℃下作用30min。 1.3 冰浴冷却,加入2倍体积的DNase I反应终止液(0.25M蔗糖,0.1M Na2-EDTA,pH8.0)。15000g?min-1离心20min。沉淀用DNaseI反应终止液洗涤一次,重复离心。 1.4 按0.5 m L?g-1肝加入缓冲液C(0.1M Nacl,0.05M Tris·Hcl,0.01M Na2-EDTA,p H8.5)悬浮沉淀,加入SDS至终浓度为1%~1.5%,吸打混匀后37℃保温15min。 1.5 用等体积的苯酚,苯酚/氯仿(1:1),氯仿/异戊醇(24:1)各抽提一次。取水相,加0.2 倍体积1M Na Ac和2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混匀后放在4℃冰箱中过夜。 1.6 15000g?min-1离心30min后去上清;沉淀用70%乙醇洗涤2次,干燥,TE(0.01M Tris·Hcl, 0.001M Na2-EDTA,pH8.0)溶解。 1.7 加入预处理的RNase I 至终浓度为50μg?m L-1,37℃保温1h。4℃保存待用。

组织线粒体提取

从动物组织中粗提线粒体 一、实验目的: 从动物组织中分离线粒体,以便线粒体功能分析实验。 二、实验准备 Lysis buffer、匀浆器、离心管、解剖器具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前一天小鼠禁食过夜。线粒体提取前所有溶液要冰上预冷。 2.解剖小鼠(~30g),快速取出肝脏,去除胆囊,放入50ml预冷的IBc烧杯中; 3.预冷的IBc洗去多余的血液。洗4-5次至IBc澄清。 4.冰上将肝脏剪碎 5.倒掉清洗的IBc,加入新的5mlIBc,将上清转移至玻璃匀浆器 6.以1,600 rpm冰上匀浆3-4次,组织与缓冲液比例1:5-1:10间 7.匀浆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600g,离心10min 4 ℃ 8.小心将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600g,离心10min 4 ℃ 9.小心将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7000g,离心10min 4 ℃ 10.倒掉上清,加入5ml预冷的IBc,洗一次,不要用枪头重悬 11.7000g,离心10min 4 ℃ 12.去除上清,重悬底部的含有线粒体的颗粒。用玻璃棒搅松底部的沉淀,不加IBc,用弃去上清的少量缓冲液重悬。用1ml移液管重悬避免出现气泡。 13.转移至14ml离心管,置于冰上。线粒体在1-3小时内用于实验,得到比较好的活性。 14.Bradford法测定线粒体浓度。 四、试剂配方 Buffer for cell and mouse liver mitochondria isolation (IBc):100 ml 10 ml 0.1M Tris–MOPS 1 ml 0.1M EGTA/Tris 20 ml 1M sucrose 100 ml ddH2O,pH 7.4 储液: 1 M sucrose: 342.3 g sucrose 1L ddH2O Mix, 20 ml分装-20 C保存. 0.1MTris/MOPS: 12.1 g Tris; 500ml ddH2O,MOPS 调pH 7.4,ddH2O 体积至1L保存于4 C. 0.1 M EGTA/Tris: 38.1 g EGTA; 500 ml ddH2O,Tris调pH 7.4 总体积至1L ,保存于4 C. 五、注意事项 1. 开始前将离心管预冷5min,所有步骤包括匀浆在4度冰上进行,降低磷脂酶和蛋白酶活性; 2.最后重悬时,用玻璃棒搅松底部的沉淀。不加IBc,用弃去上清的少量缓冲液重悬,线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哺乳动物血细胞涂片、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马蛔虫卵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紫色洋葱、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方法指导 a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放镜→对光→放片→调焦(粗调焦和细调焦) b 高倍镜的使用 定位→换镜→调焦(细调焦) :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撕取洋葱表皮时先用刀片划个#字,取#中间部分,避免撕取的材料过大。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 3、哺乳动物血液涂片的制作及观察 4、马蛔虫卵细胞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先用低倍镜调整光线。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活体标本或染色较浅的标本时,要适当使视野变暗,方能看得清楚。 2.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正中央,并且不能反放玻片,如标本玻片反放时高倍镜下看不到物像,并容易压坏玻片或物镜。 3. 观察时要双目睁开,切勿闭上一只眼睛。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低倍镜用粗调螺旋调节物距,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调焦。粗、细调节螺旋都不能单方向过度地旋转。 4. 不要随便取出目镜,以防尘土落人物镜上。也不要任意拆卸任何零件,以防损坏。 5. 使用完毕后,转动粗调螺旋使镜台下降,取下玻片,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离开聚光孔。再镜筒使物镜接近载物台。然后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人镜箱中。 6. 每次使用显微镜之前,先按显微镜登记卡片逐项检查显微镜各部分有无损坏。如发现损坏,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使用之后,认真填写显微镜使用登记卡片。 五、考点提示: 1、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2、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姓名:刘恋学号:201000140049 系年级:10级生科2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 1.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2.活体染色是指用燃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作用。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其中詹钠斯绿和中性红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常用的染料,分别对线粒体和液泡系有特异性的染色。詹纳斯绿B这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中重要的材料,对线粒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线粒体 (mitochondria) 线粒体的研究历史 1890: R.Altman(亚特曼)在动物细胞中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生命小体(bioblast)。 1897: Von Benda 命名为线粒体(Mitochondrion) 1900:L.Michaelis(米凯利斯) 用詹姆斯绿B对线粒体进行活体染色,发现线粒体存在大量的细胞色素氧 化酶系。 1913:Engelhardt(恩格尔哈特)证明细胞内ATP磷酸化与细胞内氧消耗相偶联。 1943-1950:Kennedy等证明糖最终氧化场所在线粒体。1952-1953:Palade(帕拉登)等用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形 态结构。 1976:Hatefi等纯化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

1961-1980:Mitchell(米切尔)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渗透 假说。 1963年:Nass首次发现线粒体存在DNA。 Contents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自学) 第一节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一、光镜下线粒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 (一)形态、大小 光镜下常见线粒体呈线状和颗粒状,也可呈环形、哑铃形、分枝状等,随细胞生理状况而变。 一般直径0.5~1.0μm,长1.5~3.0μm。不同细胞线粒体大小变动很大,大鼠肝细胞线粒体长5μm; 胰腺外分泌细胞线粒体长10~20μm,人成纤维细胞线粒体长40μm。 线粒体形态、大小因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而异。 光镜下:线状、杆状、粒状 二)数量 依细胞类型而异,动物细胞一般数百到数千个。

利什曼原虫:一个巨大的线粒体; 海胆卵母细胞:30多万个。 随细胞生理功能及生理状态变化 需能细胞:线粒体数目多,如哺乳动物心肌、小 肠、肝等内脏细胞;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数目比不飞翔鸟多; 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数目比不常运动人的多。 (三)分布 分布: 不均,细胞代谢旺盛的需能部位比较集中。 肌细胞: 线粒体沿肌原纤维规则排列; 精子细胞: 线粒体集中在鞭毛中区; 分泌细胞:线粒体聚集在分泌物合成的区域; 肾细胞:线粒体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列。 线粒体的分布多集中在细胞的需能部位,有利 于细胞需能部位的能量供应。 二、线粒体的亚微结构 (一) 外膜Outer membrane 包围在线粒体外表面的一层单位膜,厚6-7nm,平整、光滑,封闭成囊。 外膜含运输蛋白(通道蛋白),形态上为排列 整齐的筒状小体,中央有孔,孔径1-3nm,允许分 子量1KD以内的物质自由通过,构成外膜的亲水通道。

线粒体提取

线粒体提取 缓冲液A(100 mM Tricine-KOH (pH 7.4), 300 mM sucrose, 10 mM KCl, 1 mM MgCl2, 1 mM potassium-EDTA, 0.1% BSA, 5 mM DTT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1 mM PMSF, 10 g/ml pepstatin A)。 缓冲液B(pH 7.4, 无DTT ,余下同分离缓冲液A)。 1、将拟南芥叶片10g,置于研钵中,剪碎。 2、加25ml分离缓冲液A,冰上充分研磨。 3、匀浆液经4层纱布过滤。滤液取20ul用于细胞色素c活性测定,记为(1)。 4、于2,600g 离心15 min(Beckman J2-HS),弃沉淀。上清取20ul用于细胞色素c活性 测定,记为(2)。 5、上清液进一步在12,000g 离心15 min,此时得到线粒体粗提样。 6、弃上清,将沉淀轻柔地悬浮于2 ml分离缓冲液B中。从中取20ul用于细胞色素c活性测定,记为(3)。 7、铺制蔗糖密度梯度于38ml超离管中,介质由上到下依次包括6 ml / 0.6 M sucrose, 6 ml / 0.9 M sucrose, 8 ml/ 1.2 M sucrose, 8 ml /1.45 M sucrose 和8 ml/ 1.8 M sucrose。介质均用缓冲液B配制。 8、然后将2 ml悬浮液铺于蔗糖密度梯度介质上。 9、然后以24000rpm离心90 min(SW28 Beckman rotor)。 10、超离结束后,收集1.45M/1.2M层组分于50ml离心管中,缓冲液B稀释5倍。 11、12000g离心15min,沉淀即为纯化的线粒体。 13、将沉淀重悬于500ul缓冲液B中,从中取20ul用于细胞色素c活性测定,记为(4)。 14、纯化的线粒体液氮速冻,存于-80℃。

线粒体分离及功能测定

组织和线粒体裂解液(Tissue and Mitochondrial lysis buffer): Components Final concentration Tris-HCl 50mM pH7.4 NaCl 150mM EDTA 2mM EGTA 2mM Triton X-100 0.2% NP-40 0.3% PMSF 100uM NaVO3 1mM NaF 250mM Leupeptin 10ug/ml Aprotinin 2ug/ml DTT 1mM 组织线粒体的分离 1) 小鼠脱臼处死,迅速取出组织,放入用冰预冷的线粒体提取缓 冲液中, 2) 充分洗去血水,尽量去除非组织成分, 3) 在小烧杯中加入新鲜的提取缓冲液,用小剪刀将组织剪碎, 4) 4℃,电动匀浆机,600rpm 上下3 次, 5) 1000g 4℃离心10min,将上清小心倒入新离心管中, 6) 重复上面步骤一次, 7) 10,00Og 4℃离心10min,沉淀即为线粒体, 8) 倒掉上清,加入新鲜的提取缓冲液重悬沉淀,10,000g 洗一次, 9) 最后用适量的提取缓冲液小心悬起沉淀,冰上保存备用(不要超过6hours), 10) 定量线粒体蛋白浓度,用于后续分析。 分离或培养细胞线粒体的提取(Dounce 匀浆法) 低渗线粒体缓冲液(Hypotonic mitochondrial buffer):100 ml Components Final concentration Hepes(KOH) 20mM pH7.2 Sucrose 210mM Mannitol 70mM EDTA 1mM EGTA 1mM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2014.11.11 1.实验目的 1. 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 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2.实验原理 超活细胞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的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活体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西部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 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活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选择原则: 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具有电化学特性;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如配成超低浓度Janus Green B1/5000)具有专一性(特异性);一般是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类(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常用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细胞活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3.实验材料和用品 小白鼠、Ringer液、Janus Green B 4.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小白鼠肝组织,选取边缘较薄的肝组织0.5cm3,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液,冲洗去血污。 2.在干净的凹面载玻片的凹穴中,滴加1/5000Janus Green B,再将肝组织块

细胞器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细胞器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高熹1120152430(李安一)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16121501班) 摘要: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离心分离出细胞核与线粒体,进行染色,对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形态进行观察并记录。 关键词:差速离心法;细胞核;线粒体;实验。 1 引言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司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细胞种的能源物质——糖、脂肪、部分氨基酸在此进行最终的氧化,并通过偶联磷酸华生成ATP,供给细胞生理活动之需。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通常是在离体线粒体上进行的。 制备线粒体用组织匀浆在悬浮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的方法。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对于所使用的离心机,就是选用一定的转速),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它的密度、半径和悬浮介质的粘度。在一均匀悬浮介质中离心某一时间内,组织匀降中的各种细胞器及其它内含物由于沉降速度不同而停留在高低不同的位置。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使这些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从而分批收集。细胞器中最先沉降的是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其他更轻的细胞器和大分子可依次再分离。 悬浮介质通常用缓冲的蔗糖溶液,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酶的活性,在pH7.2的条件下,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有利于分离。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样品保持4,避免酶失活。 线粒体的鉴定用詹纳斯绿活染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而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该染料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Giemsa染液为天青色素、伊红、次甲蓝的混合物,本染色液最适于血液涂抹标本、血球、疟原虫、立克次体以及骨髓细胞、脊髓细胞等的染色。染前用蛋白酶等进行处理,然后再用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染色体上,可以出现不同浓淡的横纹样着色。姬姆萨染液可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2 实验器材及材料 2.1 实验材料 大鼠肝脏。

细胞生物学实验六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六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11 同组者:吕赞孙佳孟何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活体染色是指用燃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 化学”特性起作用。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 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次甲基蓝、 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其中詹钠斯绿和中性红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常用的染料,分别对线粒体和液泡系有特异性的染色。詹纳斯绿B这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中重要的材料,对线粒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 三、实验器材 1.器材: 小白鼠,解剖盘,镊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双凹片,小烧杯,显微镜; 2.试剂: 1/500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