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

②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地动仪;东汉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③南朝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推算;

④唐代僧一行和梁令瓒共同创制的黄道游仪,并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⑤元代郭守敬创制简仪;

⑥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是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

⑦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感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

(4)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6)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试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3、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是近代科学无法正常产生的经济根源。(2)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与工商业有关科技的发展。

(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大量知识分子埋头于四书五经,脱离实际、脱离了生产、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是近代科技无法产生的重要原因。(4)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在教育上采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相互融合,也不利于培养人才。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3.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4.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和、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近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

抑。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综合提高】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表现

成就

地位

天文学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前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后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最早测量子午线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了《授时历》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 多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比实际时间只差26 秒。

数学

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表。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医学

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东汉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东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农学

北朝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元代王祯《农书》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早已为世人熟知,但中国古代科技中可以确认居世界之最的发明制造,其实还有不少: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泾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烧制红、灰色的多种形状的陶瓷器具。二、太阳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三、铸造。我国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铁灌、蜡灌等三大铸造方法和技术? 四、氧气的发现。在我国古代炼丹术中,就已发现了氧。五、物理实验室。在我国古代已有声振实验室,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实验室。六、光源。早在公元250年,我国已经能制造可以改变和调节亮度的铜灯。七、温度计。西汉所发明的天平式温度计,比欧洲的早1600多年。八、陀螺仪。早在东汉时期,陀螺仪就用于航海,比欧洲的早1300多年。九、钟表。为东汉的张衡所发明,在世界上为最早。十、钻探技术。11世纪的北宋,就创造了钻探达200多米的深孔钻探技术。十一、石油的发现与命名。东汉时,我国的延河流域就发现了石油,班固为之定名,后经北宋沈括

再次认定。十二、地磁。北宋的沈括发现地磁偏南,比欧洲早400多年。十三、热力机械。最早的热力机械是北宋以前就已出现的走马灯。十四、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始于北宋时的四川。十五、火箭技术。起源于宋代的钻天炮,是当代火箭技术的先驱。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纪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纪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创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北宋时应用于航海。唐宋时期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等等。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历史影响。

四大发明成就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新教的工具。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①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事先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3.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发展历程及特点

历史时期

书法

绘画

先秦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西周晚期,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秦汉时期,出现帛画。

秦汉时期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帛画、壁画、砖瓦等表现了汉代绘画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最著名的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哦理论日趋成熟。

唐代绘画艺术的繁盛:代表人物是吴道子等。

宋朝

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赵佶创造的瘦金体。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特点: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扬州八怪。明清时期出现木刻版画作为小说中的插图。

特点

汉字逐渐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在注重书法规范和书法理论的同时,个性化的书法创造成为趋势。

①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②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时期

成就与特色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西周时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采用灵活自由的句式。屈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汉赋应运而生。它是吸收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主要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唐诗

李白:放荡不羁,蔑视权贵。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白居易: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宋词

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著名的词作家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元散曲

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形成的。

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也广受人们的青睐。明清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商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明清时期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93,保证全网最低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培训光盘介绍: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南芬小学房旭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古代的五大发明,体会高科技给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展开调查,收集五大发明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五大发明吗?(学生茫然)那四大发明知道吗?试着说一说。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第五大发明老师告诉你,我国的中医学被成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这五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出示课题: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二、体验探究和感悟提升 一)造纸术 1、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书、本、宣传单......问:(1)我们平时的用书,写字用的纸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纸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回答后师小结:纸很轻,易吸水,易损坏,易燃烧,易折叠.......(2)纸有什么用?你用过哪些纸?(小结: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蜡光纸、皱纹纸、图画纸、宣纸、书写纸等等。纸的用处很大,写字、画画、包装等需要纸,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纸) 2、师: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看谁课前准备的充分。 (1)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2)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出示一本书,让幼儿用手掂一掂竹简和书,让同学们比一比)哪种书好?好在哪里?我们来算一算,假如一根竹简写10个字,那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有10万字,需要多少根竹简?方便吗?如果我们看的所有的书都用竹简做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说说你的看法。 (3)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1、天文、历法、地理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夏朝:相传有了历“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他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唐朝: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有利于安排农事。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思考与认识: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月31日在京揭晓。技进展新闻,201712年1.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研究结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该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该研究结果2017年3月10日在《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自2012年开始,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美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推动了酵母基因组合成国际计划(Sc2.0),旨在对酿酒酵母基因组进行人工重新设计和化学再造。我国科学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占Sc2.0计划已经合成染色体的2/3。 2. 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从原理样机的研发到深渊观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经历了. 海翼”余台。此次“2013个年头,包含浅海、深海、深渊等不同型号的水下滑翔机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3.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2018全国卷Ⅰ,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②。这反映出③,《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①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本题从《墨子》中所包含的科学性论述切入,考查《墨子》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凸显了唯物史观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由材料可知,《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记载,但并未体现出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A、B两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经验的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无法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 项错误。 C 名师点拨《墨子》与墨子有别,前者为关于墨家学派思想的论著,后者为早期墨家的创始人物,另外需要认识墨家思想的平民性质。由于墨家主要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思想未得到政府的重视,最终湮没于历史洪流,仅余“侠义”余音。 2[2018全国卷Ⅰ,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①②。这些史实说明③,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④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本题从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切入,考查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家国情怀④等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没有涉及《神农本草经》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隋唐及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 B 名师点拨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医理论与西方医学的区别,这是复习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中医理论渗透着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儒学的演变有着共振之处。 3[2014全国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②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2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教材分析 木课是木册书笫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屮的一课。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木课共分三个子目,即祖冲z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瓯的成就。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及学习中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难点是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索,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彖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行待正确引导。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屮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木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杳阅到,因而学生的白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1.课稈标准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叙述祖冲Z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Z,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悄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农书》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 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 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川大附中历史教研组廖勇【课题名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对象】:高二(10)班 【上课时间】:20XX年11月1日 【教学分析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宏观立意: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以8个专题板块,通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等内容来折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断进行能动创造的历史过程。 单元的中观着眼: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文字绘画流变、文学作品嬗变、戏剧种类演进等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本课的微观投射: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课标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域广、数量多,人民版教材选择了以四大发明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本课内容难度中等,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尤其是四大发明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这些发明的发展历程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发明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学生更是思考甚少。所以高二的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 3、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在设计本课时,作了以下思考:(1)教材的深度研究:除了上述“教材分析”中从学科角度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外,我还注意从教育角度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将四大发明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地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而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而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度体验才能实现。 (2)体验目标引导策略:首先,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在学校专家和全组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了体验性目标——“分析这些发明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不同影响,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体验性目标作为教学价值、活动与评价的导向,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来引导学生的深度体验,来促进学生在深度体验中的学习。课堂中,先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情况,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卓越的成就。由于四大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大发明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地位以及兴衰原因等。 2、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3、关于“纸的发明”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种书写材料的优劣,从而加深理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 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学做思一、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 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word学案 【课前思考】 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了解科举领先和后来衰落的原因吗? 【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了解数学、建筑、医学的相关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能用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内化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的掌握,可以利用图表法整理。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发展进步的情况。形成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网络结构,系统地掌握科技发展的多方面成就 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科技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所以在分析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对内交往、科技继承与发展、科技人员素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去分析。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比较,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意义: 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司南”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欧洲制作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解析:A依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导致文化传播受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造纸术的传入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促进文化传播,故A项正确。 2.(2018·浙江嘉兴期末)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蔡侯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蔡侯纸”是最早出现的纸 B.东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C.中国的造纸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D.蔡伦改进造纸材料有利于信息记录 解析:D“蔡侯纸”并不是最早出现的纸,蔡伦之前已经有了纸,故A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不是东汉时期,故B错误。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故C错误。蔡

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成本低廉,质地便于书写,有利于信息的记录,故D正确。 3.(2019·浙江温州期中)“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种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记载于() A.《梦溪笔谈》 B.《武经总要》 C.《韩非子》 D.《萍洲可谈》 解析:A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故答案为A项。 4.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5.(2019·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地期末)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A.在唐末至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在这之前已学过政治、经济专题的两本教材的内容,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前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景等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和点拨。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增强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进行判断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运用阅读法、讨论法、推理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注重“发现式”与“传递——接受”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3、注重启发式教学,能运用已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科学工作者坚忍不拔、严谨细致的作风。 【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科技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要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 的双重性问题。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a、预习课本,了解相关知识;b、考虑到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查阅、收集指南针的相关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制作一个简易的指南针(材料、样式不限);c、在讲火药时,因为涉及化学知识,考虑到老师可能还没有同学们在这方面储备的知识多,所以让学生准备“火药的发明和使用”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成为主角,老师注意补充历史方面的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设教学环境,并考虑到课堂生成性问题,做好各项准备。【教具】 多媒体电脑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基础知识巩固 1.祖冲之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千里船 C.指南车 D.《大明历》 2.我国现有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离骚》 3.贾思勰是著名的 ( ) A.数学家 B.地理学家 C.农学家 D.天文学家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谁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李白 5.图4—23—1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23—1 6.贾思勰生活在时期。 7.简答: (1)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 (2)阅读课文内容,回答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请回答: (1)这段内容是对什么地方的描写? (2)《水经注》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水经注》是一部 ( ) A.物理学著作 B.农学著作 C.地理学著作 D.历史学著作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祖冲之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C.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D.上述三人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创新题 11.祖冲之在哪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一千年( )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二次方程 C.圆周率的计算 D.容积的计算 12.如果要想获得长江水系在南北朝时的资料,可以查阅 ( ) A.《汉书》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周髀算经》 13.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星”。 请大家归纳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4.读图4—23—2,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摘 要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史为鉴,深刻反思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探寻其成长、辉煌与衰落的内外在原因,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从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两个角度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由此给出建设性的思考启示。主题词 中国古代科技 成就 回顾 思考 在科学发展史上,近代科学的兴起只占了很短的一段历史,但它所创造的辉煌却是人类几千年来都无法相比的,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现代科学思想体系让人类的进步以无以伦比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文明也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技术已跃然成为第一生产力。回顾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其理性的科学思维体系与求真的科学精神让我们不由地反思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16世纪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着辉煌的成就,占据着世界领先的地位,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没能在中国产生,而且还急剧地衰落呢?“李约瑟难题”在过去的80多年间给了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追问与反思,它如一头大象一样,我们如盲人摸象般不断得出很多感性、或许是理性的结论,盲人摸象的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重复地演绎着,我们在争论中追究着根本性的东西,如盲人间的争执,无休无止,我们也在对比中,不断地论道着中西文化的好坏,其实毫无意义,因为难题的结论本身就是多维的,而真正的关键是得出的每一个成因是不是让我们真正得到反思,真正地自省与改造,否则,即使再过百年,难题还是难题,那我们的后人又该如何评述呢?我们不能老是反思而没有建树,不能老是为正宗而不思进取。大浪淘沙,历史终究有着自己的选择,它是公正的,它只会青睐于理性而重于行、求真而乐于改的民族。在对所有因素的搜索中,民族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给了我很深的思考,这两点也许只是大象的身体和鼻子,但我觉得很重要,因为现代及未来的中国需要的是与时俱进而不是虚骄而滞,需要的是自信中的理性与批判性思维而非自我的膨胀。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再次审视“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自然辩证法概论》之第二讲)2012.2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制度的国家。 ?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之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瓦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 ?1.我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的成果。 ?第一,天文学方面。 ?夏代就有历法,商代就有阴阳合历,创立了干支记日法。春秋时期采用19年闰7个月的方法。战国末期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见解。公元前360-前350,楚国的《天文星占》和魏国《星占》,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干支纪日法) 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在数学方面,商代使用了10进位法,有了画圆和直角的工具。战国末期《孙子兵法》中有分数的记载,战国时期《荀子·大略》有乘法九九表记载;《墨经》有几何学点线面方圆乃至极限和变数的概念。 ?第二,自然哲学方面。 ?自然哲学作为古代科学一种形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以墨家道家以及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对科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殷周时期就有阴阳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 ?《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老子提出“道”,是“万物之宗”的思想。 ?荀子:世界万物由统一的物质性的气所构成,水、火、生物、人都是气的不同发展阶段,要“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第三,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先秦就有天圆地方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后又有“盖天说”等。 ?《庄子》对地不动观念提出质疑;后人解释“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舟中,闭牖you 而坐,舟行不觉”。 ?尸子(尸佼,商鞅老师)对地球自转运动最初描述。 ?李斯猜测地球在空间中位移并描述,“日行一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