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确实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难和5月汶川大地震等专门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治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体会,充分估量、充分确信、充分运用这一体系。进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关于进一步提高应急治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历程

应急治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治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推测、预警、指挥、和谐、处置、救援、评估、复原等应急治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阻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治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作为一个完整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体会和教训.进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治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治理“点”与常态行政治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进展。

2002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定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面对专门不安静的多地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让更多的一般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截了当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宽敞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党领导和驾驭民主政治的本领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的进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辩.执政党也曾面临着十分严肃的考查.然而,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教训,一方面通过进展党内民主.让党员的意见能够得到表达,另一方面关于党内的问题尽可能依照党章,依照民主程序加以处理.而不是借助社会运动的方式处理党内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体会教训而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的重要表达。

实践证明,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进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能力,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党内民主进展的又一条重要体会,也是党内民主不断进展的重要机制。

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担忧意识,居安思危”。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进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和谐、不可连续性和应急治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治理建设的重大命题。200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真正使这次防治非典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契机”随后国务院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几乎与抗击非典同时,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和谐和可连续的科学进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全面加强应急治理工作、提高保证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做出部署、提出要求。

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进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着力加强应急治理制度建设。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阻碍生产力进展的体制性障碍,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围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证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06年8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我国按照“一案三制”的总体要求建设应急治理体系。《决定》指出:“完善应急治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治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治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和谐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治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治理和抗风险能力。”至此,这三次党的全会差不多完成了我国应急治理体系框架的蓝图设计工作。

党和国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为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定位。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次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的要求。在那个总要求下,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党和国家把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进展战略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应急治理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政策。2005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治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应急治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应急治理体系建设。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治理工作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全国31个省区市都成立了省级应急治理领导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海上搜救、森林防火、灾难救助、安全生产等应急治理专项机构职能得到加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治理体制”的任务。2008年6月。在经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总结我国应急治理的成就和体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应急治理的方针政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体会,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又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我国在应急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方面的工作,通过对“三点一面”的总结,回答了历史提出的三大课题: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如何认识风险。如何样防范和应对风险:第二,要建设什么样的应急治理体系。如何样建设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应急治理体系:第三,应急治理体系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展是什么关系。如何样通过加强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

二、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

我国政府在加强应急治理中.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建立制度,打牢基础,围绕应急预案、应急治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构建起了应急治理体系“一案三制”的核心框架。(一)应急治理体系中的预案建设

预案是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预案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是应急理念的载体,是应急行动的宣传书、动员令、冲锋号,是应急治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预防、引导、操作等多方面工作的有力“抓手”。制定预案.实质上是把专门态事件中的隐性的常态因素显性化,也确实是对历史体会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条文。启动和执行预案,确实是将制度化的内在规定性转为实践中的外化的确定性。预案为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在紧急情态下行使权力、实施行动的方

式和重点提供了导向,能够降低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失去对关键时机、关键环节的把握,或白费资源的概率。在国务院的直截了当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涵盖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之网差不多形成。预案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加强,动态治理制度初步建立。预案编制工作加快向社区、农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入推进。地点和部门联合、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应急演练有序开展。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应急治理体系中的体制建设

我国应急治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和谐、分类治理、分级负责、属地治理为主的原则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治理体制。从机构设置看,既有中央级的专门设应急指挥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又有地点政府对应的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了由本级人民政府要紧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依照实际需要.设立了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和谐、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建立了理想者制度.有序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应急治理中去。从职能配置看,应急治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预案、统筹推进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组织开展演练、排查风险源的职能.规定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采取措施、实施步骤的权限,给予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揽子授权”。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职能“缺位”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从人员配备看,既有负责日常治理的从中央到地点的各级行政人员和专司救援的队伍。又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

(三)应急治理体系中的机制建设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凋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政府与公众联动机制、国际和谐机制等应急机制。另外,专门针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机制建设。如以往在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缺失,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注意发挥信息公布机制和理想者机制的作用.主动向社会公布灾情报告.举行记者招待会或以其他形式与社会直截了当面对面沟通,大量媒体记者包括境外媒体记者被承诺进入灾区进行采访和报道,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布的时效性与权威性,幸免了谣言的传播,有效引导了舆论导向,稳固了人心。又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关于如何样开展与国际社会合作的体会往常并不多,通过近几年实践摸索,建立了减灾国际协作机制,

在特大灾难中邀请有丰富体会的外国和境外救援人员参与救灾。同时,我国在建立应急治理机制的过程中还与探究建立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制度相结合,已形成了灾难评估、官员问责的一些成功实践范例。

除此之外,我国在培养应急治理机制时。重视应急治理工作平台建设。国务院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应急平台建设规划并启动了这一工程,公共安全监测监控、推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难关差不多差不多攻克.国家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有用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正在加快建设步伐,为构建一体化、准确、快速应急决策指挥和工作系统提供支撑和保证。

(四)应急治理体系中的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治理法律体系差不多形成。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法规性文件111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法规性文件内容涉及也比较全面,既有综合治理和指导性规定.又有针对地点政府的硬性要求。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治理领域的一部差不多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应急治理法治化的标志。

应急治理法制的确立,说明我国应急治理框架的形成。2008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郑重宣布:“全国应急治理体系差不多建立。”

三、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特点

(一)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注重整体性

从国外政府建设应急治理体系的做法来看,多数国家是在遇到某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方面的机构和职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积存,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今天如此比较完善的应急治理体系。而我国的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实践比较短.按什么样的思路来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高起点、跨过式、可连续进展。是抗击非典疫情取得胜利后。我国必须确定的重大方向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都市化进程提速、经济增长和对外联系不断扩大的“进展黄金期”,同时又处于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亚稳固期”,因此.在自然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都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形成速度快、进展范畴大和易产生倍增效应等

特点。与以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相比,这一时期的突发公共事件有更大的危害性.应对难度倍增。这一现实国情凸现了对建立健全有别于一样公共治理规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忽视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必将危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进展和经济增长的可连续性。而忽视从总体上加强应急治理.只注重零零星星、支离破裂地进行某些修复,同样于事无补,不能为我国改革进展稳固的大局提供有力的支撑。提出“一案三制”的宏大构想.整体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应急治理能力。

(二)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与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相结合

我国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是在加快和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治理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从打算经济条件下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应急治理的重视成为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措施,充实和完善了政府治理职能,保证了改革、进展、稳固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爱护了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与公共政策优化相结合

我国通过创新公共政策.推动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也走出了新路子,不仅使应急治理工作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高效化。一是运用公共政策调整应急治理力度。近五年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重的政策。围绕加强政府应急治理职能。每年出台若干项政策.重点解决几个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滚动部署。二是发挥公共政策规划对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对应急治理建设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南。三是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和强调政府的执行力。

(四)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与政府治理方式创新相结合

把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与加快推进政府治理创新结合起来,确实是寓应急治理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在连续性的治理和服务发生中断的情形下,通过应急系统实现政府工作的连接,提高政府适应外在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既符合应急治理的内在规律,又适应行政治理创新要求,有助于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万米单元网格化都市治理方式,确实是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治理和处置的全过程设计的一种模式,建成后对Et常行政治理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比如,我国在遭遇特大台风、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将大量受灾人群迅速转移;党政机关干部和宽敞公务员冲在抗灾第一线,领导干部亲赴一线督战指导,亲历亲为;在救灾工作中特事特办,简化流程:专门多地点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等等。都凸显了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五)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

应急治理法制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定要求。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把应急法制体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行政应急性原则在行政法律制度建设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制约了应急法制建设.也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瓶颈”。应急治理作为专门状态下的一种治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非典事件的前期来看,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权力运行的失序。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坚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爱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将应急治理全面纳入依法行政领域

四、应急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面对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出现高度复合型的趋势.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治理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点。要按照综合化、系统化、协同化、规范化的要求,进步进展和完善我国应急治理体系。

(一)依照综合化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依照实际情形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规定,“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预案的重新评估和修订。”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践中,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点。如,有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上下“一样粗”,有的基层应急预案缺乏细节规定和执行主体的规定;有的预案的部门色彩重.一个应急预案与另一个预案上下左右“不对接”,部门之间、部门和地点政府之间连接还显得不够紧密.预案的统筹作用发挥不出来:对专门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案考虑不够周密,“顶端”事件缺乏有针对性的预案,等等。面对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按照综合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运用综合化、系统化思维改进分类治理

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有其科学依据。如此分类,有助于了解相关性强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备的共同性质,有助于把握应急治理的规律和应对的重点。然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是相对的,实际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在许多时候是交错在一起的.专门是极端性自然灾难往往

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衍生效应.放大灾情.在制定预案和实施应急治理时.假如过分强调分类,就可能阻碍对突发公共事件复合性的认知,降低救灾的系统性程度,束缚机动能力的发挥。

(三)按照综合化、系统化、协同化要求完善应急治理机制

我国应急治理机制还存在着外部和谐性差、民间自发性强、推测预警能力低等问题。理顺中央和地点、基层三个方面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关系,理顺应急指挥和实施部门的关系.理顺高层决策和属地治理的关系,理顺综合应急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关系,建立信息统一、治理对接、资源共享、协同有力的应急治理机制,调动各方面应急治理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另外,将多个部门治理的应急资源按类别适度整合到几个部门治理,并设计以一个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机制。也应引起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推测预警的信息汇总和研判机制,媒体信息公布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理想者有序参与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阻碍评估、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治理绩效评估,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按照综合化、系统化、协同化、规范化要求完善应急治理法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时刻尚短.待条件成熟再进行修法。当前要尽快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性规范,重点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程序性规范。明确各级政府实施应急治理的步骤、过程和方式。补偿“重实体、轻程序”的缺陷,并就《突发事件应对法》已有涉及但尚不完善的制度给予补充.如在现有财产征用补偿的基础上,补充对财产限制的补偿规定,以及对非财产性利益征用的补偿规定:对社会多元治理结构的法制框架、理想者参与应急工作的组织化和专业培训问题,作出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应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属地治理为主等重要原则.差不多上通过实践检验得到证实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沈阳赛宝科技服务有限公 2018年7月19日

目录 1概述 (1) 1.1简介 (1) 1.2目标 (1) 2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2)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 3.1安全方针政策 (2) 3.2安全管理制度 (2) 3.3技术标准、规范 (3) 3.4流程、表单及记录 (4)

1概述 1.1简介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含: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依据相关的安全准则,结合企业自身及网络系统的构成特点,确定具体的各方面的制度。 1.2目标 安全管理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的人员配备;授权和审批;管理人员、内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定期的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的评审和修订。 人员安全管理:包括人员录用;人员离岗;人员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包括系统定级;安全方案设计;产品采购和使用;自行软件开发;外包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系统交付;系统备案;等级测评;安全服务商选择。 系统运维管理:包括机房环境管理;信息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密码管理;变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管理。

2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层次图: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1安全方针政策 最高方针,纲领性的安全策略主文档,陈述本策略的目的、适用范围、信息安全的管理意图、支持目标以及指导原则,信息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 3.2安全管理制度 各类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从安全策略主文档中规定的安全各个方面所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性策略引出的具体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办法,是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必须得到有效推行和实施的。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见下图,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可以参考: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

xxx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该以“一案三制”(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运作机制、健全的应急体质、成熟的社会法制)为核心,平战结合,依托信息平台,帮助监狱管理者做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 2.监狱突发事件有哪些? 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13分类、近50种类。 监狱突发事件包括:

3.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xxx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上没找到,客户应该有) 二、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显示终端大屏幕PDA 手机 电话传真互联网应急 网站 指挥大厅:指挥调度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场所,指挥大厅主 要包括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效果图如下: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

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图像视频接入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库、突发事件库、地理信息库、监管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 应急应用系统: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xxx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风险隐患管理、预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模拟演练等功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方案

1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案 1.1安全组织结构 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管理组织应形成由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具体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8-1安全组织结构图 1.1.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是由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主管领导牵头,各部门的负责人为组成成员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批准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策略、分配安全责任并协调安全策略能够实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向,从管理和决策层角度对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如下:

(一)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向、目标、总体原则和安全工作法; (二)审查并批准政府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安全责任; (三)分配和指导安全管理总体职责与工作; (四)在网络与信息面临重大安全风险时,监督控制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五)对安全管理的重大更改事项(例如:组织机构调整、关键人事变动、信 息系统更改等)进行决策; (六)指挥、协调、督促并审查重大安全事件的处理,并协调改进措施; (七)审核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活动,如重要安全项目建设、重要的安 全管理措施出台等; (八)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 行审定。 1.1.2信息安全工作组职责 信息安全工作组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日常执行机构,设专职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岗位,负责日常具体安全工作的落实、组织和协调。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和解释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贯彻执行和解释主管机构下发的信息安全策略; (三)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类信息安全规划、案、实施、测试和验收评审会议; (四)负责落实和执行各类信息安全具体工作,并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版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范、保

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xx年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六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5 2.编制依据------------------------------------------------------------------------------ 5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5 3.1总体要求 ------------------------------------------------------------------------- 5 3.2工作目标 ------------------------------------------------------------------------- 6 3.3基本原则 ------------------------------------------------------------------------- 6 4.职责分工------------------------------------------------------------------------------ 6 4.1领导小组 ------------------------------------------------------------------------- 6 4.2工作职责 ------------------------------------------------------------------------- 6 5.术语和定义 --------------------------------------------------------------------------- 7 5.1风险 ------------------------------------------------------------------------------ 7 5.2危险源---------------------------------------------------------------------------- 7 5.3风险点---------------------------------------------------------------------------- 8 5.4风险辨识 ------------------------------------------------------------------------- 8 5.5风险评估/评价------------------------------------------------------------------- 8 5.6风险分级 ------------------------------------------------------------------------- 8 5.7风险管控 ------------------------------------------------------------------------- 9 5.8风险信息 ------------------------------------------------------------------------- 9 5.9重大风险 ----------------------------------------------------------------------- 10 5.10重大危险源 ------------------------------------------------------------------- 10 6.风险点识别方法 -------------------------------------------------------------------- 10 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10 6.2 风险点识别方法 --------------------------------------------------------------- 10 7.风险评价方法----------------------------------------------------------------------- 10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11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12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 12 附件: -------------------------------------------------------------------------------- 12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编号:AQ-BH-0711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 描 Sc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troCh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扫描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集团公司15个在川企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直达北京总部。震 后20分钟内,各企业分别准确部署、有序奔赴抗震自救和保供的第 一现场,使中国石油成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得益于中国石油近十年来对完善企业 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懈探索。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 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淬炼,包括组织建设、预案建设、制度规 范、保障能力以及科技支撑为一体的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初 具规模,并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应急组织建设日趋完善 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按照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石油早在2003年就成

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在办公厅设立总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应急时期值班值守、综合信息、应急协调和督办工作。2008年3月,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部成立应急管理处,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至此,“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 在企业层面,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目前,中国石油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达2800多人,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组织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 形成“1+18”预案模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结合同行业事故教训和多年工作实践,中国石油重点针对井喷失控、油气管

XXX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方案及各类制度

安全管理体系 总则 一、 公司概况: 公司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水平的技术支持、高效率的服务质量,以让“北京的冬天绿起来、美起来”的梦想为己任,以“务实规范、诚信服务、追求卓越“为理念,从客户需求和利益出发,竭诚服务客 商户,遵纪守法经营,全力打造“华源发”绿领品牌,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美丽中国的号召,发展国家级绿色生态经济产业,继续向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低碳、生态、节能、环保、零排放的国家级“花园型”交易市场迈进,把华源发公司缔造成为享誉绿化行业标杆企业形象。 二、为加强公司各单位、部门及门店的生产、治安、消防安全管理,保护财产及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三、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管理目标 严格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隐患治理,消灭违章事故,消灭重复事故,确保生产安全。 、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杜绝伤亡事故,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死亡及重伤(含交通责任)事故为零。??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全部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要达到 ???。 、生产现场安全达标合格率要达到 ???,生产责任事故为零。?????? 、安全培训教育 ???;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 ???。 、杜绝火灾事故,电气重大火灾事故为,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杜绝机械设备重大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为 。 、道路交通重大责任事故为 。 、年、季、月度公司安全指令性工作任务完成率 ???。 ?、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重大传染病事故为 。 ?、施工现场达标率为 ???。 ?、产品质量事故率为零。? ?、客户问询答复率 ????。???????????????? ?、相关方投诉接受处理率 ???。??????????? ?、安全隐患整改落实率 ???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本承包人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组为专职管理部门,下设专职安全员;各施工队设安全生产小分组,由施工队队长任小分组组长,小分组下设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监督施工中安全生产,实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职能。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部机务安全科设安全组,编制2人,各施工队分别配置l名安全员。 (三)、安全保证检查程序 施工中各施工队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及时解决。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施工队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帮助各施工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四)、制定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中人身、设备的安全。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⑴、组织保证体系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上级有关规章制度、指示和决议,并组织检查执行情况。 ②、就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③、负责制订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并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④、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订包括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⑤、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对安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⑵、制度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体系由岗位管理、措施管理、投入和物资管理

以及日常管理等4个方面的制度组成。 ①、岗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即组织保证体系的人员设置构成);b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d安全生产岗位认证制度; e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f特种作业人员和外协力量管理制度; g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②、措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管理制度; c安全技术措施的总结和评价制度。 ③、投入和物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设备、设施和措施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b劳动保护用品的购入(添置)、发放与管理制度; c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 ④、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b安全生产验收制度; c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 d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姜平(1962 ),男,江苏海门人,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从事领导科学和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 论 探 讨 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2,2011General No 159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姜 平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实际、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应对处置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社会动员和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138-05 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课题的提出 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应对各种危机、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网络通信的普遍运用、人员交往和贸易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多、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时有发生,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事故灾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跨国重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传播频繁出现。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高度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复杂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显得越来越复杂。应对这种高度复合化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才能奏效。过去那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零打碎敲 式的应对方式已无法适应。二是高度叠加化的特点和趋势。往往是一系列危机和 突发事件累积以后一起爆发,各种重特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则很难应对。三是高度非常规化特点和趋势。一些历史 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危机和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这使得原有的各种应急管理预防、决策、处置、善后等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挑战。只有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控、应对和善后体系,处置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预测预防和全过程管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应对处置向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应对处置转变,由一国为主应对向多国携手合作应对转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仅2010年就发生各种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300多万件,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 元,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超过国防开支。[1] 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各种灾害、战胜各种灾难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 非典 疫情以后,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在全力应对各类重特 138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 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 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 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 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 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 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 常规应急办事机构都应设在本单位的办公室。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 决策指挥机构,下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为市政府办公室内 设机构。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地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年,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标准

安全管理组织监督体系建设标准(试行版) (2016年1月) 编号: 版本: 2016年1月5日发布2016年1月5日实施

理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3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5 4职责-------------------------------------------------5 4.1总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职责--------------------------5 4.2总部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职责--------------------------6 4.3总部安全管理中心职责--------------------------------6 4.4总部安全管理中心主任职责----------------------------7 4.5总部安全主管职责------------------------------------8 4.6子公司安全主管的组织管理----------------------------8 4.7子公司安全主管职责----------------------------------9 4.8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佛山市南海天富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咨询服务项目 编写人员:黄世荣 编写日期:2015年12月7日 项目缩写: 文档版本:V1.0 修改记录: 时间:2015年12月

一、信息化建设引言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节约企业成本和达到有效管理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发展,与此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以及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缺乏信息安全领域知识和意识,导致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已经步入普及阶段,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保证各种技术手段的有效实施,从整体上统筹安排各种软硬件,保证信息安全体系协同工作的高效、有序和经济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在信息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信息安全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更重要的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预防和避免大多数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信息安全管理就是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采取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并维持该水平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新的威胁不断出现,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企业能做到的就是要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安全状态,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得企业现有条件下和资源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安全。 在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结合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一个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模型,用以指导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实践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建立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搭建必须按照适当的程序来进行(如下图所示)。首先,各个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来搭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需求的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并在正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具体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XXXX年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可编辑) 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一、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已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应急管理文件的要求编制了应急预案但与国家要求、行业规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表现为: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照搬照抄现象严重没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已有应急预案没有形成体系预案要素不全或存在重复交叉或覆盖不全面各级各类预案没有达到有效衔接 ()针对危险源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不清晰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简明。 二、水利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水利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供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可靠供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水利企业安全保障守护好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慌乱无措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

会保证安全供水的过程中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时刻 做好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水利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些列必 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活动。 三、全方位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建立应急组织管理机构 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舆情管控机制 组建应急队伍配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及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 人员和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 应急保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的思路坚持科技领先、装备精良的途径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的做法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 具体到每一次事故救援中要始终做到“五个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资源、争取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建立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是开展应急保障工作的核心。 水投集团旗下各供水项目肩负着当地安全供水责任是重点安保 单位。 为切实加强单位安全建设提升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城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文档

1.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也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期。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了公共安全工作,但部分地区、行业和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 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要从根本上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如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般情况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特别重大、重大等级的事故(事件),市、县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处置较大和一般级别的事故(事件)。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