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一、知识讲解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二、例题分析

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物流

B. 商务

C. 工业

D. 园艺

【答案】1. C 2. B

【解析】

1.一般而言,地上隧道修建在大风区,地下隧道修建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根据图示,甲地位于山间谷地,地势平坦,但甲地两侧为山地,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这就需要建设地上隧道以防风。乙地需要穿过祁连山脉,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地下隧道。据此分析①错②对。地上隧道只需要单层就可以防风,材料中描述双层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另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纬度较高,且离冷空气源地较近,冬季寒冷,正如我国东北等地民居双层玻璃为防寒一样,这里的双层主要目的最可能是为了防冬季的严寒,故③对④错。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C。

2.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较多,具有交通优势,也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价也相对较高,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商业活动,选项中,只有B项商务属于商业活动,选B。高铁以客运为主,货运量小不适合布局物流产业,A错误;工业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不会占据地铁的核心区域;园艺业分布在市郊,也不会在地铁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工业与园艺所需要的区位因素均与高铁核心区域无较大关联,据此分析选B。

三、跟踪训练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答案:B点拨:N地临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A点拨: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市场地区,①处位于

城市比较居中地区,交通便利,南部和东部为居民消费区。

读“西安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图”及表格资料,回答3~4题。

3.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答案:C点拨:通过表格分析。

4.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

B.市中心区和内圈

C.中圈和外圈

D.内圈和中圈

答案:D点拨: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所以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内圈和中圈。

下图为我国山东某城市中心道路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在图示区域增加一个汽车站,其最佳区位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点拨:汽车站不应建设在城市中心道路交叉口,并且不能在道路正对面位置设立两个车站。

6.从用地功能看,图中阴影区域最适宜发展

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答案:B点拨: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接近最大范围的消费人群,应该为商业区。下图反映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地价分布,甲图表示该市风向频率,乙图中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据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应选在

A.①处B.②C.③处D.④处

答案:C点拨:该地最小风频风向为东北风,钢铁厂有大气污染,应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即东北方向,况且东北方向有钢铁工业原料铁矿。

8.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B.行政办公区C.旅游休憩区D.科教文化区

答案:D点拨:⑤处靠近高新技术产业区,适合建设科教文化区。

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9~11题。

9.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

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答案:B点拨:这里不是水陆交通线交叉点,所以不是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这里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临长江,所以说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但没有丰富的能源;这里没有石油资源。

10.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积北岸所致

C、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积北岸所致

D、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答案:D点拨:该县位于长江北岸,属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没有大量泥沙沉积。

11.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但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是

A、设备投资小,灵活性好

B、石油不外漏、损耗小

C、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很大

D、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答案:A点拨:管道运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12.读广东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建制镇。镇驻地应设在居民点(填代号),理由是。

(2)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试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答案:(1)D村地形相对开阔和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临河临海,有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处多个居民点中间位置,方便与其他居民点联系。(2)利用光热充足、降水充沛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临海以及陆地河流、水库等水域面积广优势,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淡水养殖;利用临近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利用劳动力充足和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兴建现代工业区;利用依山傍海景色优美和交通便捷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服务范围、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中心城市应位于区域中心,交通便利地区,以满足大的服务范围。

(2)发展经济应明确经济部门包括那些。地区应发展的经济部门主要包括工业(矿业、农矿产品加工业、出口加工业、新兴工业等)、农业(农林牧副渔业)、旅游业等。

13.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9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评价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的区位。

(2)为预防或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图中信息,城市化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

(4)2009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B区周围)最有可能成为。

A.高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园D.低级住宅区

答案:(1)铁路运输条件较好;位于铁矿区附近;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 (2)加强道路建设,修建高速公路;建设中央广场和森林公园;建设居民小区,将重污染工业迁向西南郊区。 (3)菜地和饲养厂的规模扩大,并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地区 (4)A

城市布局形态

一、城市布局形态 1、集中式 网格状 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

组团状带状

星状 环状 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卫星状 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

《城市形态》读书笔记

《城市形态》读书笔记 每当从飞机上向下望去,我总是分不清这里究竟是波士顿还是洛杉基。每个城市都有很多雷同的建筑和愚蠢的规划,当人们开始厌恶这里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凯文·林奇除《城市意象》外又一个关于城市设计的经典之作。 凯文.林奇,芝加哥人,曾经是赖特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经验,任教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其城市形态理论可以看作是迄今关于现代城市最为经典的著述。五十年代末出版《城市印象》一书,用图示语言的方法将城市分析演绎为生动有趣的阅读过程。这本《城市形态》则在一种“功能理论”的架构之下,将现代城市理论作了“美国式”的完整陈述。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林奇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五个基本性能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管理。 城市形态的标准理论并不是新理论。在第四章讨论三种不同的领

先理论。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这些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这是做第一个飞跃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种标准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影响着实际的城市决策。作者提出了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另一个更普通的理论则被安排在书的第二部分,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虽然这个理论本身也存有问题,然而它仍然还是一个好的开端。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 看得出作者贯穿书中为城市设计既作为过程又是结果建立范式典范的努力,试图为其开拓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折中理论,超越直接指导实践的规则。可惜作者既提出“人们赋予形态的价值和思想”对城市形态形成之关键,却没有潜进较为独立的思想领域,停留在两者之间的界面层,执著于造城人的表面动机并假定其永久性,终结于经验主义的心理学,智性上不够该有的锐利。 不过作者也无疑是成功地讲述了城市形态本身的“功能理论”,以作为教条之外的选择。其中的指标,如生命力,被感知性,适应性,可及性,控制和管理,效率和公正,早以成了一个“好”的城市形态的无可争议的必要特征。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 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组团状 定义: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间被农田、山地、比较宽的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优点: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较长,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比较大 带状 定义:城市被限制在一个狭长的地域空间内,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河交通流向的方向性比较强 优点:空间组织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规模有一定限制,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大

(完整版)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知识归纳】 一、总的原则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尤其是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这两类用地之间的联系。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3)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留有发展余地的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工业区布局的总体趋势是沿交通干线往市区外缘移动,其原因有四: (1)减轻市区的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 (2)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3)有便捷的交通; (4)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在具体分析工业区布局时,则重点考虑工业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角度进行规划: (1)造成水污染的工厂 ①对水造成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 ②不能仅从单个城市来考虑,应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布局。因此必须在排污口的下游再设置污水处理厂。 (2)造成大气污染的工厂 ①在单一盛行风地区,将工厂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在季风气候区,将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③在风向多变地区,将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④地形:很多工厂,特别是冶金、化工等工厂,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如果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工厂排放的废气长久不能消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3)有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典例剖析】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摘要:书中从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并提出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本文系统的理解该理论,基于城市的动态化、多元化特性,在价值观的意义及来源、城市形态理论的实践和价值标准理论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受以启示。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价值观、标准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空间形态多种多样,大到整个城市,如格网城市、星形城市等,小到单一的功能区,如社区商业中心、CBD、城市商业中心等,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功能的城市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形态,在诸如繁星般的城市空间形态中,到底是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确无一定论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林奇的《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的著作。书中对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提出五项基础指标,分别是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和两项辅助指标,为效率与公平。 活力:即是生命力价值。指城市空间形态在人类、自然等生命、种族的延续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持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是符合什么样标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这种支持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活力性能标准所以应包含延续性、安全、和谐等子项,考虑生存条件、物质的供应与弃置、居住密度与资源的相对比例、聚居位置、建筑布局、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维持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感受:每个居民对于所生活的城市的最为直接的认识,被问及时都针对自己或熟悉或模糊的城市空间好与坏,方便与不方便等。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不仅仅是在空间能被感觉,在时间上也能被感觉,并且应该是易辨识的、心理感觉与实际功能是一致的,能够通过感觉认知该地方的某种或某些特色。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重庆市求精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王怀柱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城市在规划中,城市功能分区既要保证各类用地有合理的规模配备,又要保证各功能区内的配套设施合理、均衡布局,还要让个功能区保持便利联系而不互相干扰。不仅如此,城市在形态上还要考虑城市的景观与形象,其对大局观的考查可见一斑。因此,当学生在面临这类城市功能分区的实例分析题的时候往往考虑不周,很难做到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划分,其中工业区的合理布局就经常在题中出现。那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应该注意哪些呢? 首先,要遵循合理的城乡规划方案的主要原则:尽量少占、不占耕地;用地类型要按新建与旧城改建、扩建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要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量降低各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工业用地选择尤其要考虑与居住用地之间关系的问题;城市居住用地首先要有好的自然条件,注意与工业区的相互联系、用地数量与形态适合性,并留有发展余地;商业用地选择应首先确定商业中心、商业网店的组建形式,考虑自然、历史、社会尤其是经济因素后确定具体选址;绿地(防护带)一般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 其次,要注意工业区的布局。 1、要有便利的交通。 (1)工业用地要有便利的交通。特别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运输成本高,故此类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利的区位布置,以降低成本。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间要有便利的交通。为工人上班的方便,需要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多的工业宜接近生活区;而需要劳动力少、占地大的工业区可远离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1)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钢铁、石化、砖瓦、石灰、木料加工等)和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煤气等)应不知在城市的远郊工业区。 (2)有一定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企业(汽车制造业等)应布置在城市近郊的工业区。 (3)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量不大的工业企业(小型食品工业,小型纺织和服装工业,小五金、小百货,小型汽车修配厂,文教、卫生、体育器械工业,小型制药厂等)应布置在城区或居民区内的工业及工业区。 3、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防护带又称卫生防护带,可以是绿地,也可以是少数人使用、非常期停留的建筑(如车库、仓库等)。防护带具有两个作用:起防护隔离作用,防治工业区直接污染居住区的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2013.03.20 Wed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 究框架 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urban landscape表达。斯卢特(Schlter,1899)、

索尔(Sauer,1925)、和康泽恩(Conzen,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形态的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广义的城市形态研究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规划过程)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在探讨城市形态研究自身的进一步整合以及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广泛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一回顾。为了便于分析讨论,将之作以下归类:城市历史研究、市镇规划分析(town plan analysis)、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政治经济学的方法(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建筑学的方法(architectural approaches)和空间形态研究(space morphology studies)。1 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回顾1.1 城市历史研究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1976)、吉尔德恩(Giedion,1971)、科斯托夫(Kostof,1991)、芒福德(Mumford,1961)、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及其特点分析 ------- 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的塑造 一摘要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汲取古今中外重要的城市形态的丰富理论和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键词 城市形态空间位置生态学城市意象相互关系 三城市形态概念 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形态”,英文为“Morphology”,来源于希腊语言Morphe(形)和Logos (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因而有的学者将城市形态概括为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武进将它进一步论述为:“由结构、形状和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美国著名的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则从城市形态的运作机制出发,提出任何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强调指出,城市形态“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城市形态形而上的概括。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

论城市布局形态

论城市布局形态 摘要: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发展遇到了许多可变的和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作用在布局形态上,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增量土地外延和内涵的变化,使城市平面空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又促使城市存量土地使用产生置换和转移,实现城市田地功能与结构重组,可见,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引发了城市布局形态从量变到质变。审视这种变化,对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始终是两种重要的力量。已有的各种理想城市形态也都可以回归到这两种基本模式。有关城市布局形态出现过许多类型的研究,综合不同的研究成果,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一、集中式布局的城市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是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一般情况下,鼓励中小城市集中发展,此类城市在布局中需要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虽然近期紧凑,但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 1.网格状 网格状城市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空间布局模式,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如果处理得不够好,也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这种城市形态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拓展,更适合于起床交通的发展。由于路网具有均等性,各地区的可达性相似,因此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主要案例城市如洛杉矶(Los Angeles)、弥尔顿恩斯(Milton-keynes)等。华盛顿(Washington 图1)在网格状鲁王宫的基础上,增加了放射性道路,课视作这一形态的改进型。 图1 Washington城市布局形态(局部) 2.环形放射状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提要)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现代城市设计也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城市空间的设计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空间,实-虚, “空间”—“形体”,图形—背景,视觉秩序,空间序列,”线”—“面”.. 一.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 1. 道路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城市大街,小巷车行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市空间. (1)城市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的交通要道,行车速度快.因此两侧建筑高度与主干道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在1/2~1/4之间;建筑宽度与主干道宽度之比,一般在1~2之间.因为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如果多数建筑较短,空隙也较短,从速度较高的车辆中往外看,变化太快,不仅凌乱,而且造成视觉上的闪跃感,令人感觉眩晕.所以主干道两侧一板式建筑为主时(包括塔式建筑的较高群房),建筑物较长,空隙则宜较小,视线稳定在建筑上,以减小虚实的频繁变化造成的闪跃感;反之,如塔式建筑较多时,因其面宽不大,宜加大空隙,让视觉稳定在空隙的绿化或天空上,以减少闪跃感.这往往也符合日照间距的要求.

(2)次干道和支路前者是沟通主干道和支路的联系,后者是出入地块和小区等地段必经之途.一方面次干道和支路吸引的交通比主干道少,行车速度慢;另一方面,有些段落也有商业建筑,甚至店铺密集,因而人们不仅是路过,有时也可能是目的地.所以两侧建筑与道路空间密度的关系宜选在强场范围内.为达到良好的建筑尺度感,可以将建筑里面分割.在商业密集地段,建筑宽度(长度)延续不断也关系不大,因为这种地段,人们更关心的是店铺和商品,而不是建筑体量和轮廓线. (3)步行街顾名思义是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自由漫步的.步行街有两种,一种是步行商业街,一种是步行游览街.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与街道空间宽度的关系应该选择在强场范围之内,一般可在10~30m之间.局部街段有休息和休闲的地方可以部分放宽.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之比一般可在1左右,有利形成热闹兴旺的氛围.由于步行商业街较狭窄,建筑高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较大,所以街道走向最好以南北向为主,既可以在冬季保证有温暖的日照,避免阴暗寒冷;又可在夏季提供凉爽的遮荫,躲开阳光炎热.北端最好有较高大的建筑,即可阻挡冬季寒风,又可有良好的对景构成景观的高潮.步行游览街,大都选在自然风景宜人,或是文化设施集中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在开阔幽雅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休息和回味.即步行游览街空间宽度应大于60m;两侧建筑高度和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宜小于1/2,建筑宽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宜小于1;建筑之间的空隙要大于建筑长度;使步行游览街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任人精神放松,自由遨游. 2.边沿 是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边,它不一定是一条道路的立面.边沿的典型例子是城市天际线.例如人们在杭州西湖中泛舟,可以观看到城市呈现为边的形态.有是从城市外围的某一风景点,头国郊区的田野观看城市,也能看到这种边沿. 城市天际线是研究城市空间体系中极重要的方面.外来者往往从城市以外很远就可以看见它,获得关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天际线有实虚双重效果:由建筑实体轮廓形成的是实在的天际线;由建筑实体跨越空隙连线组成的是虚拟天际线.天际线设计要适当考虑原有城市文脉;或平坦缓和,或急剧欺负,或旧区平缓新区高耸等.因地制宜,形成韵律,烘托高潮. 3.结点 指城市广场或道路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形空间在城市的出入口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 1 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回顾 1.1 城市历史研究 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1976)、吉尔德恩(Giedion,1971)、科斯托夫(Kostof,1991)、芒福德(Mumford,1961)、拉姆森(Ramussen,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1960)等对传统城市研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史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在《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离,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的发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物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大的创造。”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著作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理性”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相补充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

的位置。尽管上述城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1.2 市镇规划分析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Schlter,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 (1)建立了基本的市镇规划分析体系; (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变的方法; (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

简述城市设计形态论及场所文脉理论

简述城市设计形态论及场 所文脉理论

简述城市设计形态论及场所文脉理论 摘要:城市设计的理论探讨经历了从研究单纯的物质空间到研究城市“涵义”的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就是设计城市的过程,是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整合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建立关联城市场所的文脉,为人们提供生活于城市之中理解和感知城市的丰富的视觉和心理享受,整合城市文脉,构建城市的时空秩序。 关键字:城市设计城市形态社会思潮场所——文脉 1.城市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从广义上看,就是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即对人工环境的种种建设加以调节。社会、文化构成和空间条件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法和途径。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进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一般来说,相对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比较偏重体型的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并与城镇建筑环境相对应,不过,一个城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是很难得到肯定答案的。当今世界上各家之说在对待城市设计的形体艺术特征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价值取向上分歧甚微。198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1.2城市设计的内容及要素 城市设计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城市设计着重表现城市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城市建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城市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和概念。 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天然环境,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天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上的直接及间接影响城市设计,所以设计要配合天然的环境和景观;人造环境,设计城市环境,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以促进城市景致,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地方特色的增强,与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 2城市设计形态理论 2.1形态的概念 形态的概念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 2.2 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城市形态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密切关系。城市设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简述

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众多相关学科共同积极参与的研究领域,体现出很强的开放性特征,研究方法论呈现多元化,具有多重主体的视角。参与研究的相关学科及其分支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学科的研究进展不同,使得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多角度和多阶段的进展状态。多学科研究进展中,研究范畴之间多有重叠,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研究成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这一理论起源于1950年代由马奇和马丁( March, Martin,1972)在英国剑桥大学创立的“城市形态与用地研究中心”。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由基本空间元素组成,它们构成了不同的开放与围合空间和各种交通走廊等,空间形态研究从不同规模层次分析城市的基础几何元素,其目的是试图描述和定量化这些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随后各种不同概念被发展用以定义和描述建筑和居住聚落(Steadman, 1983: Mitchell, 1990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空间语法”(spacesyntax,详见: http: //www. spacesyntax.com),这一概念可以被定义为描述、解释和定量建筑或聚落空间结构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强调分析空间集合的几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简述 何 璐 田大方 东北林业大学 何特性,更重要的是蕴涵其间的社会与人类学意义(Hillier, 1983)。 以上讨论的城市形态理论提供了广泛的方法来剖析城市物质环境,尽管它们有重合之处,但根据所侧重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相关的理论概括起来可以被分为三类: 1.形态分析:包括城市历史研究、市镇规划分析,建筑学的方法和空间形态研究。“形态分析”依靠从二维到三维的城市地图、规划与建筑设计和城市实体研究,其目的是解释城市现象和剖析其中隐含的规划管理、建筑师、业主和各种相关专业人员在城市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及责任。 2.环境行为研究:它关注于人的主观意愿和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过程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及相关人员的访问。 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它关注政治与经济因素和相关的社会组织在“城市过程”(urban process)中的作用,定量的方法在这里是主要的分析工具。 二、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向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机制也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从一国一地的研究转向跨国、跨区域的研究。并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研究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将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理论不断涌现。理论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而且它们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长兴衰。因此,西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机制和新特征,将会成为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相对有限的可借鉴经验的条件下,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工作方法往往同时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问题,对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对提高中国城市研究 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 近年来,对于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重点也在发生变化。较早研究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著作或论文中,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比较大,一般将整个中国城市的演变作为研究背景或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城市产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历史时期,重点研究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武进,1990) [1]。有的研究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实体空间,从整体上介绍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段进,1999) [2]。这种全景式的研究,时空跨度大,涉及内容广博,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范例,但是难以对其中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进行放大和专门研究;这些研究多是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最近十几年是历史上中国城市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以上的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发展中最新的特征和规律没有涉及。相关的理论概括起来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武进(1990)、段进(1999)、邹怡等(1993)[3]、苏毓德(1997)[4]、李加林(1997)[5]、陈勇(1997)[6]、王富臣(2002)等都是从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进行理论研究的。归纳众多学者的表述,虽然其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可以发现观点都比较接近,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主要有道路网、用地和具有明显特征的功能单元等组成。在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论述中,很多学者也提到了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心理生理、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及管理制度诸多非物质要素。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元素集合不断扩大。 2.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模式:朱锡金(1987)、武进(1990)、段进(1999)、陈友华、赵民(2000)、栗峰(2004)等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成区的外在形廓进行描述、概括、分类、比较等,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并且是进一步研究的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一、知识讲解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二、例题分析 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物流 B. 商务 C. 工业 D. 园艺 【答案】1. C 2. B

【解析】 1.一般而言,地上隧道修建在大风区,地下隧道修建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根据图示,甲地位于山间谷地,地势平坦,但甲地两侧为山地,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这就需要建设地上隧道以防风。乙地需要穿过祁连山脉,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地下隧道。据此分析①错②对。地上隧道只需要单层就可以防风,材料中描述双层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另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纬度较高,且离冷空气源地较近,冬季寒冷,正如我国东北等地民居双层玻璃为防寒一样,这里的双层主要目的最可能是为了防冬季的严寒,故③对④错。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C。 2.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较多,具有交通优势,也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价也相对较高,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商业活动,选项中,只有B项商务属于商业活动,选B。高铁以客运为主,货运量小不适合布局物流产业,A错误;工业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不会占据地铁的核心区域;园艺业分布在市郊,也不会在地铁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工业与园艺所需要的区位因素均与高铁核心区域无较大关联,据此分析选B。 三、跟踪训练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答案:B点拨:N地临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A点拨: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市场地区,①处位于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6503636.html, 2009-1-5 8:02:45 【大中小】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 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按集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立足全局、讲求效益 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5近远结合、利旧图新 6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7重视对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构思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区域分异。 部分城市旧城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城区拥挤杂乱,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2旧城区街坊式布局的生活居住区居住环境较差 3旧城区的一些工业企业分布在生活居住区 4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蔓延,使外围的工业区被居住区包围 5旧城基础设施落后 6大规模商业区集中布局在市中心,,城市扩张后,加大了居民购物的出行距离和成本 旧城区总体布局调整: 1扩大城市规划的地域范围,建设新城区、卫星城和新城市 2“腾笼换鸟”,企业外迁,在城市外围建设专业化工业区 3拆迁改造旧城中心区的生活住宅区,建设现代居住区 4在主城外围建设绿化带或绿环,限制主城区用地的无限制蔓延 5建设城市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网络 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优越的地理、政策、社会环境条件,将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吸引产业逐渐集中,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_邱国潮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 邱国潮 段 进 摘要:从三个不同方面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进展,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传统城市形态学三大学派以及当代诸多流派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深入剖析。 关键词:国外城市形态学 学派 发展 ISUF 整合 经典案例 剖析 Compendium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Qiu Guochao Duan Jin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over one hundred years could be explored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which in turn formed three themes gradually:Conspectus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The first reflected in spatial dimension the outlines of research outcome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urban morphological scholars in several dozens of countries;the second presented in temporal dimension the evolution of both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and traditional main schools of urban morphology having gained acknowledgement and many other current schools;and the last selected a dozen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oroughly, which were some nodes of large numbers interweaved spatio-temporally. Key words: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 development ISUF integrate analyze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 1 引言 1899年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Schlüter发表的著名论文《城镇平面布局(über den Grundriss der St?dte)》,标志着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我们从2005年春季就开始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外城市形态学进展。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以及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展,并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涵盖主要国家、主要学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以及典型方法;“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国际性的城市形态学三大传统学派——英国Conzen学派、意大利Muratori-Caniggia学派和法国Versailles学派——以及诸多当代城市形态学主要方面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则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我们通过“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后者的共同背景)和上述三个主题就可以系统地梳理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发展和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