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只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是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特期末论文3-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的历程。中国的改革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一步一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这三十年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也伴随着诸多遗憾。改革永无止境,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时,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横空出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深化改革的问题再一次被放在了中国新一轮发展风暴的中心。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吸取成功的经验,警惕失败的教训,就成了当今中国急需思考的问题,也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改革的现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也伴随着诸多新矛盾的产生。改革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体制方面: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其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其在国内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正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接着是城市工商业,尔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循着这个足迹,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年,即从1979年开始的农村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把原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就带动了广大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把农业搞活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步是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冲破了原有指令性经济一统天下的樊笼,把城市工商业搞活了,促进了工商业的大发展。第三步是从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开始,改变了只承认计划经济不承认市场经济的旧观念,着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样就把国民经济全方位搞活,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迈出了步伐,但是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只能算是小步伐,而且,有时在前进中还伴有一定的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 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 【人教八上】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学号:160308520137 学生所在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张振华 任课教师:黄伟英吴云 教师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11月

16级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张振华 南昌航空大学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放,当时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教训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继往开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建国之初,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急于使我们的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迅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于是,适应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国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这样在制度安排上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从国际上来看,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使得苏联很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发生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 基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选择在当时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的社会主义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200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世界银行在90年代末期做出了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我们今天经济总量的一半,这么巨大的误差,中国的发展怎么回事?世界的专家、权威机构没有想到,我们很多人也没有想到。 [金一南]:我觉得像历史一样,当共产党那么弱小的时候,万里长征。当时蒋介石要常追,就是穷追猛打,他觉得是流寇,蒋介石讲,古往今来没有流寇能够成事者,流寇能成事吗?不管是当时在中国革命的尽头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能不能成?能成功吗?成功了。我们这个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夺取政权,28年时间,我们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建军,到1949年夺取政权,这么短的时间,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我们讲这是奇迹,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当我们讲到我们今天经济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今天的经济的奇迹无法揭秘的时候,林毅夫讲,谁能够破解中国30年经济发展之迷,谁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金一南]:我们说我们今天发展的奇迹,我们想到中国革命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过去的成功,我们的力量来源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伙人革命成功了,指挥军队,战争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力图破解这样一道题,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我们的胜利来源,为什么能够胜利?就像我们将来,我们的后代可能还要破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那都是一样的,这都是我们的谜,我们要破解这样的谜团。日本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当我们讲出来的时候大家很新奇,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我们有足够的认识,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我们认识不够。近代以来,先进的思想往往是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以前毛泽东讲过一句话,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马克思主义也好,各种各样的主义,我们确实是向西方寻找真理。 [金一南]:但是,实际上我们大量的先进人物是东渡日本,从日本学习了大量的东西,日本先于我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的社会科学的著作,包括卢梭的,包括马克思的、恩格斯的东西,因为日文和中文的文字相近,我们很多东西直接转译日文,比如我们今天做统计,可能有780多个政治词汇是从日文直接转译过来的,比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共产党、劳工、神圣、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都是直接从日本拿过来的。古代我们对日本影响很深。近代的时候,日本对我们影响很深。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日本是翻译西方的,我们从日本拿过来。日本成为一种思想流向,叫“一衣带水”,它翻译大量的东西,我们经过简单转译,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大。 [金一南]:另外,当日本法西斯崛起以后,对中国入侵,“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它对中国伤害很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觉醒有这么几个过程:一八九八、戊戌维新,那是官僚阶层的崛起,当然官僚阶层是少部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少部分官僚阶层少部分的觉醒,很有限。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但是,当时中国上大学的有多少人,教授有多少人,在民众中还是少数。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个范围是非常大的。日本的入侵导致了中华民族这种彻底的觉醒,真正认识到了,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必须起来团结一心。这就是我们民族觉醒、民族奋起,完成救亡,也成为我们胜利的基础。 [金一南]:比如不管是日本的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首先日本翻译,转入中国。还有日本的法西斯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影响都非常大。当然就我们内部来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这样,国民党早期接受苏联列宁的建党模式的改造,我在书里说了,我们很多人都不太知道。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30多年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改革,举世关注,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举世困惑,世人称之为“中国之谜”。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又有哪些不足?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番讨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的历程,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而且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经济改革的特殊性在于:第一,它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面临着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转型;第二,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或基本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的,新体制的建立是通过不断试验逐步形成的。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它是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简而言之,中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 在总结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探索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时,市场化的方式和方法、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并不是问题的实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内在根据、具体形式、主要后果和一般前景。归根结底,我们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框架内,市场化改革能不能持续推进下去并获得最后的成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就是在不断解决这一难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寻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具体途径。 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过近三十年改革的伟大实践,其中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前提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犹如大海中的航标灯,是引领前进方向的关键。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理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内因 ①思想原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不反抗是不会有自由和胜利的。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之中。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女,不论是老幼,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②政治原因。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③群众基础。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伟大的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④地理优势。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虽然在战争中面临技术劣势,但可以以空间换时间,这一点优势是对方没有的。为敌后游击战提供了便利。反之,日本只宜速决这场战争,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二、外因 ①法西斯轴心国集团逐步在同盟国的战力下战败投降,日本已是强弩之末。 ②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 ③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进入中国,对日作战。 三、意义 ①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②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向中亚和西亚甚至是欧洲进军,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等国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新中国成立 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 1 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中国迎来了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进,1979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也有了重大的突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了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胜利了,虽然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但它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则简单说一说。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乔华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3.坚持武装斗争,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2.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在双半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诞生)3.以俄国布尔什维党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组织起来4.建党时的理论准备不足,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得不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 5.成长于双半过度,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影响

6.反共产国际领导,党的建设具有特殊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科学的指导思想3.。。。。。。。。。。。。。。。。。。。崭新的革命方法4.。。。。。。。。。。。。。。。。。。。明确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中国工人的阶级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能够制订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方向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4.中国共产人以行动表明了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 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彻底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是中华民主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 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有利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首要经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同时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时代的和民族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 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无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革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一,一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割裂或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入停顿或倒退。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建立在对国情的清醒和正确认识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争取和团结改革开放中新产生的各社会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依靠人民、积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奋斗目标和检验标准,切实做到改革发展为了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1.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提醒了中国反动开展的纪律,指点中国反动获得了最初的成功。毛泽东指出:不管做什么事变,不明白那件事的情况,它的性子,它和它以外的事变的联系关系,就不晓得那件事的纪律,就不晓得怎样去做,就不克不及做好那件事。中国反动有其本身特别的开展纪律,这种特别的开展纪律本源于中国共同的国情,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正是树立在对中国国情精确的掌握和看法的根底上。 2.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丰厚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反动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度的人民反动妥协提供了紧张经历。暴力反动是社会反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主义以为,无产阶层反动的中央义务和最高方式是武装攫取政权。但是,列国的详细状况差别,分开本人国度的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没故意义,列国用什么方法到达目标,该当由各个国度的工人阶层本人选择决议。马克思已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需攫取政权,以便树立一个新的休息构造;……但是,我们历来没有断言,为了到达这一目标,四处都应该接纳异样的手腕。我们晓得,必需思索到列国的制度、习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定,有些国度,像美国、英国,……工人能够用战争手腕到达本人的目标[6]。”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准绳与中国的详细实践相联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眼前的一项艰难而紧急的义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地承受了这一应战,而且作出了准确的判别。 3.乡村解围都会反动路途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广泛原理与中国反动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是毛泽东头脑构成的紧张标记。毛泽东说:“不研讨中国的特点,而去搬本国的工具,就不克不及处理中国的成绩。”“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办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发明出一些新的工具。只要普通的实际,不必于中国的实践,打不得朋友。但假如把实际用到实践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办法来处理中国成绩,发明些新的工具,如许就用得了[3]。”毛泽东头脑的构成和开展进程,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联合的进程,便是中国反动不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进程。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的开拓,完成了中国反动由都会向墟落的汗青性变化,保管和开展了反动力气。 4.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对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实际起到了启示作用。毛泽东指出:“任何本国的经历,只能作参考,不克不及看成教条。肯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真理和本国的详细状况这两个方面联合起来[7]。”1982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的古代化建立,必需从中国的实践动身。无论反动照旧建立,都要留意学习和自创本国经历。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历、别国形式,历来不克不及失掉乐成。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真理同我国的详细实践联合起来,走本人的路,建立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这便是我们总结临时汗青经历得出的根本结论[8]。”1984年10月,邓小平又一次夸大指出:“中国反动的乐成,是毛泽东同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六年来,中国乡村便是依据如许的准绳,获得乐成的。近来经过的以都会为重点的变革的决议,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这是我们吃了甜头总结出来的经历[8]。” 巨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层反动家、战略家和实际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束缚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次要创造者和向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夫家庭。辛亥反动迸发后在叛逆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修业。结业前夜和蔡和森等构造反动集团新民学会。五四活动前后打仗和承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立共产主义构造。 1921年7月,列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天下代表大会,前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布告,向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内容为: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和阐述中国革命是怎样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门科学。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所以中国革命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史,是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材,因此被定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马列主义理论课,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课。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 第一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第二节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不屈斗争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和爱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救国主张 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第二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准备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和中国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一、袁世凯的独裁与反袁斗争 二、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革命党人发动护法运动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