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1

构造柱、圈梁、板缝,为砖混结构中的主要连接构件。具有提高整体性、抗震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作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全现浇大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现浇混凝土工程。

一、材料要求

1、水泥

用425号或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2、砂

中砂或粗砂,细砂亦可应用,含泥量小于5%。

3、石子

构造柱、圈梁用粒径5~40mrn卵石或碎石,板缝用5~20mm细卵石或碎石,合泥量小于1%。

4、外加剂

根据要求选用减水剂或早强剂,应有出厂合格质量证明,掺用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掺加量。

二、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洗石机、皮带输送机、回转振动筛、机动翻斗车、提升井架、卷扬机、插入式振动器等。

2、主要工具

大小平锹、铁板、磅秤、胶皮管、手推车、串桶、溜槽、混凝土吊斗、贮料斗、铁钎、抹子等。

三、作业条件

1、应根据现场使用材料,由试验室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现场准备足够的砂、石、水泥等材料,以满足连续浇筑的需要。

3、各种机具设备经检修、维护保养、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电源可满足施工要求。

4、模板已支设完毕,标高、尺寸及稳定性符合要求;板缝已堵严,并办完顶破手续。

5、钢筋已绑扎完成,并经检查办完隐检手续。

6、搭设好必要的浇筑脚手架,并备好适当的垂直运输设备和机具。

7、构造柱、圈梁及板缝施工缝接挂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残渣剔除、清理干净,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杂物已清除干净。

8、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适当浇水湿润,但不得留有积水,钢模板应涂刷隔离剂。

四、施工操作工艺

1、混凝土配制应用磅秤计量,按配合比由专人进行配料,在搅拌地点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指示牌。

2、混凝土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应先加水空转湿润后再行加料搅拌,开始搅拌第一罐混凝土时,一般宜按配合比少加一半石子,以后各罐均按规定下料。加料程序是:一般先加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如掺入粉煤炭等掺合料,应在倒水泥时一并倒入如掺加外加剂,应按定量与水同时加入。

3、搅拌混凝土应使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完全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为止。

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混凝土坷落度一般

控制在5一7cm,每台班应做两次试验。

4、混凝土搅拌完后,应及时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现场浇灌地

点。运送混凝土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如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灌前进行

二次搅拌或拌合。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灌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

大于60min。

5、构适柱混凝土浇灌前,直无浇灌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混凝土供料可

用塔吊吊斗或手推车,宜先将混凝土卸在铁板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

吊斗或手推车直接将混凝土卸人模内。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不超过50cm。

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边下料边振捣,振动棒尽

量靠近内墙,连续作业直到预部,并用木抹子压实、抹平。

6、圈梁混凝土应分段浇筑由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进行,用赶浆法成阶梯形向

前推进,与另一段合拢。一般成斜向分层浇灌,分层用插入式振动棒与混凝土

面成斜角料向插人振捣,直至上表面泛浆,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

散混凝土。

7、板缝混凝土浇筑应先用1:2水泥砂浆封底,厚度为板厚的l/4~1/3,

然后从一端向另一端谨细石混凝土,边浇边用铁钎(或φ30mm/小型振动棒)插(振)捣密实,最后表面压实、抹平。

8、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螺栓、

拉线是否松动、脱落或出现胀摸、漏浆等现象,并有专人修理。

9、在混激土浇筑完12h内,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适当护盖洒水养护,常温

每日浇水二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d。

10、冬期施工参见“8.3现浇混凝土框架浇筑”一节。

五、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混凝土所用水泥、水、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

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

规范的规定。

3、按《混凝土强度检验怦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对混凝土进行

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试块,并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评

定标准的规定。

(二)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层等现象,检查构件数量及方法应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的要求。

(三)允许偏差项目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8—2。

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浇筑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8—2 项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砖混多层

大摸

高层

大摸

1 轴线位移8 8 5 尺量检查

2 标高(层高)±10 ±10 ±10 水准仪或尺量

3 截面尺寸+8

-5

+5

-2

+5

-2

尺量检查

4 垂直度(每

层)

5 5 5

用2米托线板检

5 表面平整度8 4 4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件中心

线偏移

10 10 10

尺量检查

7 预埋螺栓中

心线偏移

5 5 5

8

预留洞中心

线偏移

15 15 15

六、成品保护

1、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漏浆掉灰污染清水墙面。

2、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动或踩碰摸板、钢筋及预埋件,以防模板变形,钢筋位移或预埋件脱落。

3、混凝土浇筑完后,强度末达到1.2MPa,不准在其上进行下一工序操作或推置重物。

4、撒落在楼板和墙面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七、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与“8.3现浇混凝土框架浇筑”相同。

八、施工注意事项

1、构造柱浇筑应注意加强对砖直接砌筑定位的检查.保持进出齿垂直,以

防止出现柱截面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超差,这将影响构造柱在地震力作用时水平侧力和剪切力的均匀传递,导致产生集中应力破坏。

2、混凝土浇筑应注意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或振捣使钢筋产生位移,特别是避免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疲病,这些疲病将降低结构强度。

3、每根构造柱、每条板缝应连续浇筑.避免留施工缝;圈梁应分段浇筑,施工缝宜避免留在内、外墙交接、外墙转角及门窗洞口处,以避免影响其受力性能和整体性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一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一安装构造柱钢 筋骨架一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 间距。 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 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 度不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总结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一、圈梁 圈梁的设置: 砌体填充墙,当墙高度>4m时,在墙高中部或门洞顶应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或圈梁,水平系梁与柱、剪力墙的拉结见图集12G614-1第10、14页。圈梁或现浇过梁与柱、剪力墙的拉结同水平系梁,但柱、剪力墙中的水平系梁预埋钢筋应改成同圈梁或现浇过梁的纵向钢筋。水平系梁用于非抗震区,抗震区采用圈梁,圈梁高≥120mm,配筋:6、7度纵筋≥4Φ10、

箍筋Φ6@250,8度纵筋≥4Φ12、箍筋Φ6@200,9度纵筋≥4Φ14箍筋Φ6@150。 圈梁作用: 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

现浇构造柱、圈梁、板缝1519

现浇构造柱、圈梁、板缝 1.模板工程 1.1 构造柱模板 1.1.1 砖混结构构造柱模板 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注砼时模板鼓胀,影响外墙平整,应在外墙每隔1米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应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20。留洞位置距地面30厘米开始,每1米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马牙槎外一丁头砖处。 1.1.2 外砖内模结构组合柱 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注砼挤动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贴在外墙上,然后用拉条与内墙拉牢,拉条规格与间距砖混结构。 1.2 圈梁模板 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模板上口应弹线找平。圈梁模板的支撑可采用落地支撑,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调整合适。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校正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可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规格。砖混结构的圈梁,外砖内模结构的圈梁也可采用旋空支撑,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厘米开始留洞,中间每隔50厘米左右留一道。 1.3 板缝模板 板缝宽度为4厘米,可用5×5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厘米者应用木板做底模,深入板底3~5毫米,以利于顶棚装饰。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和钢管支撑。4厘米缝可采用螺栓吊杆。木支撑下面应用木版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2 钢筋工程 2.1 构造柱钢筋绑扎 一般采用两种绑扎。一种是先砌外砖墙后绑构造柱钢筋,一种是予制好构造柱钢筋骨架(箍筋绑扎圈梁下皮)安装后在砌墙体。 待下部基础或下层构造柱砼具有一定强度(达到绑钢筋时不能使下层钢筋活动的程度),即可绑扎构造柱钢筋。钢筋接头一般在梁板上皮,伸出板顶高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现场绑扎时,先将每柱的所有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在画出箍筋间距,逐个绑扎,注意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弯钩角度不小于135度。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圈梁钢筋绑扎连结,形成一个封闭框架。并且再注脚、柱顶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 为固定构造柱钢筋位置,在砌马牙槎时,应沿墙高每隔50厘米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砌完砖墙之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的准确。 2.2 圈梁钢筋的绑扎 支完圈梁模板后,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绑扎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一般在构造柱处进行搭接绑扎。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45897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 1、植筋工程 因框架柱、屋面梁板施工完毕并拆模后再进行构造柱、圈梁施工,且为了保证构造柱子钢筋位置正确性,因此构造柱钢筋与屋面梁连接、圈梁钢筋与框架柱连接采用钻孔植筋法。 (1)植筋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施工原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钻出孔洞,注入胶粘剂,植入钢筋,待其固化后即完成植筋,犹如原有结构中的预埋钢筋,能使所植钢筋的技术性能得以充分利用。 植筋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省、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质量易保证等优点。 2)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T定位放线T钻孔T清孔T钢筋表面处理T注胶T固定钢筋T维持固化(凝胶)T 抽样检测。 ①基层表面清理:定位放线前,要先清除结构表面杂物。 ②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在需要植入钢筋的结构部位上定位放线。弹线前,

应先复核轴线位置,同时考虑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大小、钢筋间距,后用墨线或红油漆划 出钢筋布置的具体位置。 ③钻孔:采用冲击电锤钻钻孔,以确保孔的表面 有足够的粗糙度。钻孔时,需根据种植钢筋直径 大小酌情选用钻头。孔深为12d(d 为钢筋直径),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伽。钻孔时如遇原结构钢筋,钻孔位置则相应调整。钻孔宜保持孔洞垂直。 ④清孔:成孔后的孔洞,先用气泵或吹气筒清除 孔洞内粉尘,再用专用毛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清孔工作应进行至少三次,即三刷三吹,直至孔底、孔壁无粉尘为止。 清孔工作完成后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对孔洞深度、直径、位置、孔洞内清洁度等进行验收,合格后 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清孔工作必须仔细,如孔洞内有粉尘,粉尘将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同时,不能用水冲洗孔洞,以免残留在孔洞内的水分削弱粘合剂的作用,从 而影响粘结效⑤钢筋表面处理:植入孔洞内的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不得有油污或锈斑,当钢 筋表面有锈斑时,要用钢丝刷除表面浮锈,然后才能使用。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4-1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浇筑工艺。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本要机具: 2.1.1 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构造柱、圈梁用粒径:0.5~ 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5~1.2cm 细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2 作业条件: 2.2.1 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2.2 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钢筋办完院检手续。 2.2.4 构造往、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2.2.5 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浇筑、振捣→ 混凝土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 3.2.1 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3.2.2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2.3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3.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 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 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关于圈梁、构造柱的设置要求和规范_1 一、圈梁的设置 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 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 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 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 设置数量。 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 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 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 构件可靠连接。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

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 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 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 750、900、1200、1500mm 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r)i、阴阳角模、 连接角模。 2.1.2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 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 号?14 号)、隔离剂等。 2.1.3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 作业条件 2.2.1 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 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 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 准备工作T支圈梁模板T办预检 支板缝模板 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3支模板: 3.3.1构造柱模板: 3.3.1.1 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 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 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 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3.3.1.2 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完整版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14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工程通用施工工艺

Q B 中国石化集团 企业(通用工艺)标准第四建设公司★建筑工程卷★ FCC/TS06.11-14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 通用施工工艺 2006-12-20发布 2007-01-01实 施

压力容器现场安装通用施工工艺FCC/TS06.02-01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处发布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 通用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 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a)木板(厚度为20mm~6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6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 模; b)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 号)、隔离剂等; c)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作业条件 a)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b)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c)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d)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 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 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办予检 支板缝模板 3.2支模 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3支模板 3.3.1构造柱模板 a)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 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 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 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b)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c)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d)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3.2圈梁模板 a)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b)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c)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d)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 开始留洞,间距60cm左右。 3.3.3板缝模板 a)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mm~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b)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c)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的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圈梁的作用 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圈梁的设置 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

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圈梁的构造 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 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构造柱 构造柱的作用 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6.6构造柱、过梁、压顶支模、浇砼 砌体施工完毕后,当砂浆强度达1MPa时,应及时进行构造柱支模、浇筑砼,过梁、圈梁、压顶与构造柱同时浇筑,以保证墙体稳定性,当不能及时支模浇砼时,应有可靠的稳定支撑措施。 构造柱支模施工工工艺如下: (1)沿构造柱边缘粘贴2公分海绵条,如图一 (2)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要清理干净、上好油),上口做成45o角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二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如图二、图三。 图一构造柱贴海绵条 图二构造柱支模图三构造柱支45o角浇筑口(3)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二次浇筑。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保证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拆除构造柱模板详见图四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建筑认证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提要: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源自物业管理资料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宜有钢筋拉接;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Ⅱ508)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混凝土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1.2 砂: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为2.5~ 3.5。含泥量控制在5% 以下。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3 石子:宜用粒径5~30mm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4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有害物含量检验报告应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验部门出具。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2.1.5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掺和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1.6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搅拌机、塔吊、提升架、振捣器。 2.2.2工具:灰斗、手推车、铁锹、钢尺、灰铲、铁盘、铁抹子、木抹子等。 2.3作业条件 2.3.1混凝土配合比需经试验室试配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3.2模板支设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接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2.3.3完成钢筋绑扎,安装完专业管线,做好预埋预留,拉结筋的设置及锚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办完隐检手续。 2.3.4构造柱、圈梁施工缝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凿清理,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理验收手续。 2.3.5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砌体、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3.6搭好操作平台或操作架,并验收合格,浇筑构造柱前,砌体砂浆应有一定的强度。 2.4技术准备 2.4.1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4.2按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做好开盘鉴定和混凝土浇筑申请。 2.4.3对预拌混凝土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一般应明确浇筑部位、浇筑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等。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操作方法 3.2.1混凝土拌制

构造柱、圈梁、板缝砼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交底项目:构造柱、圈梁、板缝砼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构造柱、圈梁和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1.2cm细石,混凝土为C30 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4)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作业条件: 1)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3)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4)构造柱、圈梁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5)常温时,混凝土浇潢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积水。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T混凝土搅拌T混凝土运输T混凝土浇筑、振捣T混凝土养护 2?混凝土搅拌: 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和量分别过秤,加水也性能严格计量。 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 1.5min。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 C时不得大于90min。 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4.混凝土浇筑、振捣: 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2)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是,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 ,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 ,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一层浇筑。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支板缝模板→办预检 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2、支模板: 3、构造柱模板: ⑴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穿墙螺栓,穿墙螺栓与内墙拉结,穿墙螺栓直径不应小于φ16。穿墙螺栓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⑵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穿墙螺栓拉牢。 ⑶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⑷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4、圈梁模板: ⑴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⑵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⑶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⑷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5、板缝模板: ⑴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⑵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⑶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最新建筑构造教学案例二——构造柱和圈梁的构造

教学案例 课题:构造柱的构造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使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先砌好四面墙,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墙上,接着在楼板上再砌墙,然后再搭一层预制板……当遭受较强地震、两堵墙以不同频率摇晃起来时,预制板便会猛地从当初固定较弱的一端甩开,砸向下层楼板,最终使房屋由上而下整体倒塌。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大量的预制楼板随处可见,而这些使用预制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是为脆弱的,许多人正是被它们夺去了生命。 经过灾难,我们还用预制板吗?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展示圈梁和构造柱实物图片 抗震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对于砌体结构,要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一种措施是使用现浇板,另一种措施就是使用“构造柱”和“圈梁”。对于混合结构来说,无论使用预制板还是现浇板,圈梁和构造柱都是其最主要的抗震结构,而在现浇板中,钢筋混凝土的圈梁与板融为一体,整体性则更加牢固。“构造柱”和“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一大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构造柱与圈梁的构造。 讲授新课: 一、构造柱 (一)定义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的砌体内的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各层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的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做到裂而不倒。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 (二)构造柱的设置位置 展示构造柱的实物图片,配合PPT讲解展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构造柱的实物图片。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抗震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置在 ●建筑物的四角 ●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电梯间四周、较长墙体中部 ●较大洞口两侧等位置 (三)构造柱的构造 展示构造柱的结构图,配合PPT讲解动态地在结构图中画圈标识。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一般取240mm×240mm; ●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φ12,箍筋φ6,间距不大于250mm。 ●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 处。 ●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该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φ 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四)构造柱的施工顺序 展示构造柱的施工现场图片 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 展示构造柱的支模图片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分项工程质量管理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程质量管理 1、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 -2002 2、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作业条件: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操作工艺 构造柱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T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T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T绑扎搭接部位箍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上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 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 (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 如图4-2 ;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建筑类别)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分布工程砌体工程配套交底部位砌体工程配套日期2011年8月18日 交底内容 1、砌体中钢筋及砼构件设置 1.1拉结筋设置 拉结筋一般为2φ6.5@500,从导墙顶开始沿竖向全高设置拉结筋。 拉结筋长度按不小于1000mm设置,即从构造柱边或现浇结构边外伸长度1000mm。在操作过程中,墙体拉筋不得漏放。特殊部位特殊制作。 当砌体与现浇结构相接时,拉筋采用植筋法,伸进砌体内不小于1000mm。当中间设置构造柱时,拉筋必须贯穿构造柱,从柱边起伸进墙内1000mm,拉筋弯钩内凹2mm,并用墨笔圈画做好标记。墙长另外设置。 1.2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设置按如下原则设置: 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GZx详图及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图。 ②当施工平面图未标注时,按下列要求设置: 当未标注构造柱编号与配筋时,构造柱厚度同墙厚,宽度为200,配筋HRB400 4φ12,φ6.5@100/200。 ③构造柱必须先绑扎钢筋后砌墙,砌成马牙槎状,先退后进(进退各60mm)。马牙槎高度250mm(即一皮砌块高度)。

④构造柱在上、下两端及搭接区域按加密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范围1.6La。 1.3圈梁设置 ①梁宽同墙厚,梁高120mm,配筋HPB235 4φ10,φ6.5@200。圈梁可与过梁设在同一位置。 ②电梯井道圈梁QL1沿四周设置,设置间距按电梯工艺图确定,见现场植筋位置,设置 ③当墙厚≤120mm时,墙高中部设置水平圈梁QL。 1.4过梁设置(包括安装预留洞>300mm宽的洞口) 凡门窗洞顶未遇钢筋混凝土梁时需均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砌体过梁宽同墙体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