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

---卡夫收购吉百利

今年一月,英国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会终于同意接受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递上的收购要约,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终于如愿和英国糖果业巨头吉百利走到了一起。这起高达190亿美元的交易已经获得了吉百利董事会的首肯,结束了双方4个多月来的讨价还价。联姻后的新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多个糖果品牌,这样的规模足以和玛氏-箭牌分庭抗礼,新的糖果帝国即将诞生。而这两家食品企业的强强联合将改变全球糖果市场的格局,。2009年9月,卡夫宣布欲斥资167亿美元收购吉百利,遭到吉百利的严词拒绝。在之后4个月的时间内,卡夫频频示好,但屡遭拒绝。今年一月,长达4个月的并购拉锯战画上句号。其间向吉百利送上“橄榄枝”的企业不在少数,雀巢、好时、费列罗都曾是“绯闻”竞购者。在一番追捧之下,吉百利身价一路攀升,最后报价高达195亿美元。(一)卡夫,吉百利的兼并动机

卡夫收购吉百利,首先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和英国糖果业巨头吉百利走到了一起,这样就扩大了生产和销售的规模,从而降低了平均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年度成本至少能够节省6.25亿美元;并能通过整合分销体系和新产品开发来提高营收。此外,可以获得财务上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向银行融资、贷款的利率也往往更低。。而且双方合并后在税收、成本方面能节省6亿多美元。从营销渠道来看,也能够达到协同效应,所以对双方来讲,这是双赢的。

其次,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卡夫和吉百利的强强联合,使卡夫成为新的糖果帝国。卡夫与玛氏、雀巢等食品巨头的激烈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卡夫内忧外患,留给卡夫的突破路径只有一条:寻找新产品,新市场。收购吉百利,对于卡夫而言,这是一条投入最少、收益最大、见效最快的扩张途经,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卡夫不用花费精力去塑造知名品牌、编织销售网络,收购吉百利轻而易举地就能成为全球糖果的老大。目前卡夫是排名第二的食品集团,而吉百利在糖果行业排名也是第二。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其规模将超过眼下排名全球第一的玛氏-箭牌公司。德芙、好时,列罗、这些在全球市场上比较畅销的品牌在卡夫和吉百利联姻后,这些品牌都将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在卡夫视为心病的新兴市场,吉百利占有极大销售份额。在印度,它是最受欢迎的巧克力品牌;在非洲和拉美,它的销量正在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在整个吉百利2008年销售额中,新兴市场就贡献了2/3。卡夫表示,与吉百利合并后,该公司能在印度、墨西哥、巴西、中国和俄罗斯等市场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然后,可以降低卡夫进入糖果市场的壁垒。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企业通常会遇到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兼并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壁垒。2004年年末,卡夫公司以14.8亿美元现金将自家糖果业务出售给玛氏-箭牌,如今糖果市场的快速发展,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利润可观,其中巧克力的利润更是达到200%。巨大的利润诱惑着卡夫想再次进入糖果市场。吉百利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糖果公司,也是惟一一家同时拥有巧克力、糖果及口香糖产品的公司。在25个国家拥有生产厂,其巧克力和糖果产品广销近200个国家。吉百利糖果的品牌价

值和公司实力很受行业认可,谁拥有了吉百利,谁就拥有了在糖果市场的话语权。卡夫收购了吉百利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糖果业的老大。

最后,可以减少卡夫的资产经营风险。对于兼并企业而言,通过混合兼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自然就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从业务领域来说,产品线能得以补充。卡夫目前在咖啡、饮料、乳品和饼干方面都已经处在领先地位,但自从将糖果业务出售后,公司糖果的产品线就一直是空白。通过对吉百利的兼并,实现了他在糖果业的新发展。

对于吉百利来说,加入卡夫大家庭,也有利于他的业务发展,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吉百利巧克力品牌名扬全球,但却受公司规模限制遭遇发展瓶颈。竞争对手玛氏2008年完成对箭牌糖果的收购,其巧克力的市场份额达到14.5%,一举超过了吉百利成为全球第一。吉百利早就明白,“单打独斗再也不行了”。以中国为例,吉百利全球市场做得不错,但在中国市场却一直不起声色。据记者了解,吉百利旗下有2500多款产品,每年在英国的营业额超过16.3亿美元,但在华的营业额只有约5亿元。同是外资糖果品牌的徐福记,去年在中国也有37亿元的销售额。而吉百利今昔的“东家”卡夫,目前在中国的饼干市场份额已超过20%。业内人士分析,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卡夫,必将会十分重视巧克力业务在中国的发展,重新调整策略重振吉百利在华市场。

(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卡夫收购吉百利之后,可以触进竞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调整产业存量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企业兼并,生产要素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集两家公司的优势于一身,包括员工、市场开拓经验、市场潜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共同携手在零售、糖果和方便食品领域打造全球的强大集团。卡夫公司的理想状态是:卡夫食品公司与吉百利公司的结合,打造出一个全球零食、糖果和方便食品领域的强大王国。合并后的卡夫食品公司,年收入近5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产品在全球160多个国家销售。旗下拥有11个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标志性品牌,包括奥利奥、纳贝斯克和LU饼干、Milka 和吉百利巧克力、Trident口香糖、雅可布和麦斯威尔咖啡、Philadelphia奶油芝士、卡夫芝士、晚餐和色拉酱、以及Oscar Mayer肉类食品等。除此之外,卡夫食品还拥有70多个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品牌。

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卡夫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卡夫和吉百利两个大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很可能使兼并后的企业获得强大的市场支配力量,主要表现在提高产品价格,采取行动阻止新企业进入或驱逐竞争对手。卡夫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而吉百利是全球第二大糖果生产商,这种兼并,使得卡夫成为全球最大的零食王国。其次,会造成进入壁垒的形成。这种纵向兼并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生产过程高度一体化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资金投入和经营风险,这实质上就是一种阻止其进入的壁垒。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空两格,下同)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企业并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充满了利益角力与合纵的精彩故事,总是在无尽的传言和反复的拉锯之中,强烈地吸引着世人目光。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额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勾画出上市公司并购的蓝图。在并购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也显的越来越很重要。考查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并购实践,有的企业并购后,预期目标与并购的期望相差甚远,甚至出现失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探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这一案例,并分析其成败得失,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二. 案例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共同宣布,雅虎已将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以此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只有35%的投票权)。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 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搜索门户“一搜”、3721网络实名服务、雅虎的搜索与通讯服务、拍卖网站“一拍”中属于雅虎的部分,此外,还将共享雅虎遍布全球的渠道资源。至此,如果再加上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阿里巴巴中国网站国际网站、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公司新董事会共有4席,其中,阿里巴巴2席、雅虎公司1席、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日本软银公司1席,公司将由阿里巴巴直接管理,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仍将担任公司的CEO与董事会主席。 雅虎如果不想退出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该怎么办?对于阿里巴巴来说,eBay会不会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在搜索上对淘宝痛下杀手?此外,eBay会不会避开头破血流的市场竞争,直接通过股权收购的非市场手段将淘宝“吞并”掉?毕竟阿里巴巴和淘宝的股东中都有渴望套现离场的风险投资商。下面我们将.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三.分析 (一)并购背景 一方面于2003年,雅虎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3721,并将雅虎中国的业务交由3721团队管理,本土化策略让雅虎的搜索业务在中国领先Google。据艾瑞市场咨询报告,在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流量市场份额中,百度为33.1%,“雅虎系”为30.2%,Google为22.4%。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据媒体报道,原3721团队认为雅虎中国在经营决策权和资金使用上受到雅虎总部过多限制,错失追赶百度争夺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的机会。2005年初,原3721公司团队公开向雅虎“酋长”杨致远抛出了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发展。雅虎在中国苦苦耕耘七年,在互联网赚钱的业务之中只有搜索占到了一席之地,并面临百度和Google 的强大竞争压力。

玛氏与箭牌公司的合并案例分析

玛氏与箭牌公司的合并案例分析 摘要:全球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美国玛氏公司2008年10月7日对外宣布,在2008年9月25日箭牌公司股东批准交易以及获得了所有必需的监管审批之后,玛氏已经成功完成对于箭牌糖类有限公司的收购。所有箭牌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的股票,每股支付80美金,整宗交易价值约为230亿美元。交易所的资金主要来自玛氏公司、高盛公司以及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 关键字:玛氏箭牌并购低成本一体化 一、玛氏公司与箭牌公司概况 玛氏公司是一家生产全球领先的糖果、食品和宠物用品的家族企业,同时也发展了饮料及营养保健品的业务。玛氏公司的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麦克林,在超过66个国家拥有运营部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8,000多名员工。玛氏公司全球的年销售额超过220亿美元。成立于1911年的玛氏以众多最知名的商 标产销各种产品,这些商标包括德芙DOVE、MILKY WAY、M&M'S、士力架、玛氏、UNCLE BEN'S、ROYAL CANIN、PEDIGREE和WHISKAS宠物用品、STARBURST、SKITTLES 。 箭牌糖果有限公司是糖果业界公认的领导者之一,其产品范围广泛,包括口香糖、薄荷糖、硬糖和软糖、棒棒糖以及巧克力等。箭牌公司闻名全球的品牌产品行销180多个国家。其中Spearmint、Juicy Fruit和Altoids这三个品牌 渊源久远,传承百年之久。其他备受喜爱的品牌包括绿箭、Life Savers、Big Re、Boomer、真知棒、冬清、益达、Freedent、Hubba Bubba、Orbit、Excel、Creme Savers、Eclipse、Airwaves、Solano、Sugus、P.K. 、劲浪和5。 二、玛氏收购箭牌行业背景 欧盟委员会2008年7月28日称,由于收购行为对欧盟市场影响有限,已经批准美国玛氏公司收购美国箭牌公司。欧盟委员会调查认为,玛氏公司主要生产糖果巧克力,而箭牌公司主要经营口香糖,虽然两家公司都是生产蔗糖类糖果,但是两家公司的主打产品没有交叉,合并后仍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该收购案不会对欧盟市场的竞争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收购完成后,箭牌将成为家族企业玛氏旗下子公司,箭牌将作为独立业务部门与玛氏现有的巧克力、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横向并购案例分析

横向并购 ——联想收购IBM 1、并购背景 联想:中国最大的IT企业 年产量约500万台,员工总数一万余人 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202亿港元 IBM (PCD): 主要从事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外设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约9500名员工。2003财年收入96亿美元,亏损2.58亿美元 全球PC市场上,IBM以5.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居第三 2、交易简介: 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8亿现金及价值4.5亿联想股份)购入IBM PC业务 位于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位于戴尔和惠普之后 3、收购融资方案分析 (1)银行贷款: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 银团:工银亚洲、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及渣打银行,以及另外16家来自中 国内地和香港及欧洲、亚洲和美国的银行; (2)发行普通股和无投票权股份: 向IBM增发价值6亿美元的821,234,569股普通股和921, 636, 459股无投票权 股份(股票价格 2.675港元/每股); 股票回购后,IBM拥有821,234,569股普通股,无投票权股份485,918,702股份, 股票价格2.675港元/股,股票总价值约4.5亿美元。 (3)发行可换股优先股和认股权证: 联想集团向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发行共 2,730,000股非上市A类累积可换股优先股; 这些优先股共可转换成1,001,834,862股联想普通股,转换价格为每股2.725港 元。每份认股权证可按行使价格每股2.725港元认购一股联想普通股。认股权 证有效期为5年。 4、此次并购得评价 无疑此次并购是一个精心设计了跨国并购,确保控制权不被转移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分散财务风险。并购IBM的PC无疑使联想在品牌上提升了一个档次,原有PC 销售渠道及优秀人才均得到扩充,使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跨进了一大步。 09国贸(2) 朱楠楠 200910120052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案例16-5:甲骨文敌意收购仁科

案例16-5:甲骨文敌意收购仁科 一.并购各方概况 1.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供应商,向超过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城,全球员工超过40000名,2003年年收入达到95亿美元,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自1977年在全球率先推出关系型数据库以来,甲骨文公司已开始利用技术革命改变现代商业模式。甲骨文公司同时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对客户关系——操作应用——平台设施实施全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公司。 2.仁科公司 仁科公司(People Soft Inc.)是全球第二大的企业应用程序软件公司,在150个国家和地区中用以拥有11000位客户。仁科是人才资本管理应用程序领域的领导者,同时,在制造、客户关系管理、房地产、分析、财务管理、供应商关系分析管理、分销以及资产管理等各种软件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仁科在12个行业中明显地占据了领导地位,其中包括金融服务、电信、人事、高等教育、制造和分销、政府、房地产以及日常消费品等。

二.并购过程 2003年6月6日,对还沉浸在几天前以18亿美元签约收购竞争对手J.D. Edwards公司的喜悦之中的硅谷软件企业仁科公司却不是那么顺利。这一天,甲骨文公司向仁科公司发出了51亿美元的巨额收购要约,真可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甲骨文公司做出如此大手笔的第一收购计划,果真要掀起一场软件行业的兼并浪潮,还只是借机阻挠仁科的规模重组进程,令人费思。在硅谷的高科技企业中,甲骨文公司的收购计划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在这个行业中,,第一收购的做法通常是被小心避免的,因为一旦这样做,被收购公司的技术精英们就会离职而去,反而“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得到一个无用的资产。2003年6月7日,仁科公司对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6月6日的敌意收购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这是一“种恶劣的坏行为”,企图阻止仁科自己的收购。 仁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威(曾经供职于甲骨文公司)认为:“显然,甲骨文明显的企图是阻止仁科本周宣布的对J.D. Edwards 的收购。”仁科曾在6月12日宣布,他将用18亿美元友好收购竞争对手J.D. Edwards 仁科董事会12日正式宣布不接受甲骨文公司51亿美元的收购邀请。董事会认为这次收购时恶意的,收购价格远远低于公司的价值,其目的在于破坏仁科收购J.D. Edwards 的计划。 仁科表示,最近几年,它与甲骨文公司相比市场份额已经有所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主讲人:王林 引言: 今天上午我们交流话题是“中国企业并购之路”,也就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给大家一个理念,并购对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以及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怎么做的,通过哪些方式做并购,最后我会跟大家讲一下并购在一些经典案例中是怎么做的,中国一些大企业是怎么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扩张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我叫王林,盛高咨询集团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北京)。我个人在战略、文化、并购几个领域操作项目比较多,也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比如《成功向左,失败向右》,在经济危机时写了两本书——《这个冬天冻死谁》、《中国企业如何过冬》,主要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怎么度过经济危机,怎么做,我做一些指导,这两本书也提到了在当大家不看好现在经济形势时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风起云涌,从国内的国美收购永乐、大中,到国外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想问大家,从你们的理解,你们觉得这些并购会对企业、行业本身、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归结为都是战略性并购,企业为了实现他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并购,从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来讲,大家看到表面上扩到了店面的配置或者在全国的布局更好,但内涵的核心是竞争对手被消灭,其实这是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增值手段,在开始时大家会看到电器零售业在国内烽烟四起,有很多公司,永乐、大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国美抗衡的电器企业,都被国美收购了,那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现在和苏宁的势力对比,相对来说已经不平衡了,因为当时和苏宁争购大中时,双方进行了力量的拼搏,最终是国美胜出,当然现在在国内除了电器连锁业除了国外公司不讲,国内连锁也现在只剩下了两家,即国美和苏宁,就像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家会看到,在国内电器连锁业是以两个企业相对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个产业

公司横向并购动机

公司横向并购动机: 效率理论还是市场势力理论 来自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的案例研究1 一、研究背景 1.交易双方 1.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 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 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1.2汇源集团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汁及果汁饮料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从北京汇源集团分拆成立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集团累计研发和生产了500多种饮料食品。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46%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事件描述 可口可乐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交易总金额为179.2亿港元,可口可乐将以现金形式支付所有交易金额。2009年3月18日,中新网挂出了一则题为“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快讯;之后,商务部网站上出现了同样消息。 二、相关理论研究 1.相关定义 1.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处于相同市场层次上的或者具有竞争关系的公司间的兼并和收购活动 1.2效率理论 1李青原、田晨阳、唐建新、陈晓.2011:会计研究

恶意收购简介

恶意收购 敌意收购(hostiletakeover),又称恶意收购(hostile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以LBO 形式进行的并购活动,这一现象被称作美国的恶意并购浪潮。作为一种并购模式,LBO 并不必然等同于“恶意收购”,LBO是指并购者借助垃圾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的流通股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再通过出售公司资产等行为筹措资金偿还垃圾债券的行为;而“恶意收购”是指在LBO的执行过程中,收购方仅对交易的短期财务结果感兴趣,通过将目标公司分拆,以比买进价更高的价格出售公司股票,获得超出公司市场价值的破产价值收入,而不是通过经营管理使目标公司获得更大收益的途径来获

取收益。即使恶意收购未能成功,目标公司也将为避免其接管而支付庞大的费用,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将不可避免地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毒丸计划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 Lipton)于1982年发明的经济策略。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目的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摊薄股权),同时也增大了收购成本,让收购方无法达到控股的目标。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1985年,毒丸计划在美国特拉华法院被判决合法化。 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在形式上表现为附有条件的证券买卖。回购协议从即时资金供给者的角度来看又称为"反回 购协议"。 黄金降落伞是指目标企业董事会通过决议,由企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事件概述: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成长”的逻辑初步确立以来,国内并购市场日益2013自年起纷纷加速并购扩2014风起云涌。发现依靠自身累积发展太慢的企业家,从年,并购更蔚为风潮,产业链上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乃至合纵连横2015张,大经典案例篇幅过长,10案例令人眼花缭乱,诞生了不少教科书式案例。由于该分为前五个为(上),后五个为(下),分两篇发布。 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包括:2015】电建集团整体上市【1】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2【3】招商蛇口整体上市【4】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5】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6】南京新百收购中国脐带血库【IT分销业务借壳深信泰丰【7】神州数码8】首旅酒店收购如家酒店【】利亚德兼并平达系统【9 完善游戏产业链【10】天神娱乐两次并购 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严格,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尤其2016尽管,而并购重组作为影响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不会停止的,只会更加活跃。当然,要相信好并购才会有好报!们要严格遵守证监会的最新规定,做好事,做好人,一、电建集团整体上市)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案例类型:整体上市 交易背景:电建集团2011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申请IPO。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电建集团筹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治理结构,协调业务发展,具备条件后实施整体上市。虽然2012-2014年A股持续低迷,但为如期兑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股,向电建集团非公/这一交易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电建以3.63亿元开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购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8 家公司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上游资产。二是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2000万股优先股,募集资金20亿元。交易完成后,电建集团所持中国电建股权由67.43%上升到77.07%(图1、2)。

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企业兼并案例分析 ---卡夫收购吉百利 班级:XXXX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提及世界级的食品行业公司,就不得不提玛氏,卡夫,雀巢,好时,费列罗,百事,箭牌,吉百利这几家巨无霸,而其中任何一家的变化都会对食品行业的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故而,卡夫收购吉百利绝对影响空前,也必然引起商界,金融界的关注。 案例描述: 2010年1月,世界金融界传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英国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会终于同意接受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递上的收购要约,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终于如愿和英国糖果业巨头吉百利走到了一起。 其实,卡夫收购吉百利的历程可谓是历尽艰辛。2009年9月初,卡夫向吉百利提出了103亿英镑的收购价,约等于对吉百利股价溢价31%,被吉百利以出价太低为由拒绝。2009年11月初,在英国收购委员会的最后期限前,卡夫递交了对吉百利的收购建议,仍维持9月时的方案,因卡夫自身股价下跌实际报价不涨反降,吉百利对此作出讥讽回应。2009年11月下旬,收购传闻四起,其间向吉百利送上“橄榄枝”的企业不在少数,雀巢、好时、费列罗都曾是“绯闻”竞购者。2009年12月14日,吉百利猛烈抨击卡夫食品的敌意收购,敦促投资者不要让卡夫“窃取”他们的公司,呼吁股东拒绝卡夫提出的103亿英镑敌意收购报价。 到2010年1月19日,卡夫同意以每股8.4英镑,收购价包括5英镑现金及0.1874股卡夫新股换取1股吉百利股票总价值约117亿英镑(197亿美元)收购吉百利。2010年2月2日,卡夫在其公司网

站上宣布,在稍早时进行的吉百利股东表决中超过71%的股东接受了卡夫117亿英镑的要约收购报价。这起高达190亿美元的交易已经获得了吉百利董事会的首肯,结束了双方4个多月来的讨价还价。联姻后的新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多个糖果品牌,这样的规模足以和玛氏-箭牌『1』分庭抗礼,新的糖果帝国即将诞生。而这两家食品企业的强强联合将改变全球糖果市场的格局。 说起卡夫食品,可谓是老少皆知,超市里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创办人占士·卡夫于1903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展干酪批发事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生意渐上轨道,自1924年起上市,期间不时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1988年Altria集团的前身菲利浦莫里斯『2』收购卡夫食品,1989年菲利浦莫里斯将旗下的通用食品与卡夫合拼为Kraft General Foods。2000年菲利浦莫里斯收购纳贝斯克『3』后再拼入卡夫食品。2007年1月卡夫食品脱离Altria集团独立。2007年7月收购竞争对手达能的饼干业务。 卡夫旗下产品主要有麦斯威尔咖啡,鬼脸嘟嘟,趣多多,太平梳打消化饼,乐之,卡夫奇妙,菓珍,奥利奥,达能,卡夫菲力乳酪,瑞士三角牌巧克力,Planter,可口,欧斯麦,卡夫芝士粉(纯巴马奶酪粉)。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在全球145个国家开展业务,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之一。在全球聘用约六万多名员工。卡夫公司的三大核心产品系列为咖啡、糖果、乳制品及饮料。卡夫在超过70个国家开展业务,其产品全球150个国家有售。截至2007年12月底,毕菲特旗下的巴郡持有8.6%卡夫股票,是持股量最多的机构投资者。卡夫目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道琼斯『4』宣布于2008年9月22日起,将AIG剔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由卡夫食品取代,使卡夫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唯一的食品制造公司。 而吉百利,也是不可小瞧的食品巨头。吉百利旗下产品有吉百利纯牛奶巧克力,怡口莲,荷氏和维果-C,魄力口香糖,使立消,天宝粒粒糖。吉百利史威士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性公司,集团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主要生产、推广及分销糖果(巧克力、糖制糖果、口香糖等)及饮料产品。集团公司总部设在英

吉利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兴起一次大的并购浪潮,其主要特征是大量的杠杆收购(LBO)和敌意收购,史称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在此期间,更具体地说在1986年11月至1988年10月的两年间,美国吉列公司经历了分别来自佩雷尔曼-雷夫隆公司和康尼斯顿公司两个敌意收购方的三次收购攻势,吉列公司采取包括业务整合、设置反收购措施、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寻求法律保护、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反收购措施,成功地抵御了这些敌意收购,维持了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并在接下来的经营中创造了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在这四次收购与反收购的较量中,美国政府、司法机关、经济学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员工等各种市场主体的立场与观点各不相同。通过这一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这一时期并购活动的情况,以及它给美国的公司并购带来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并购敌意收购收购报价 目录 一、吉列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市场表现 二、收购方的基本情况 三、吉列公司的估值分析 四、吉列公司为反收购的内部调整 五、吉列公司反收购案例的启示 一、吉列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市场表现

1901年,吉列与威廉?尼科尔森在缅因州注册了美国安全剃须刀公司;1904年,吉列获得了美国专利,并筹集到足以扩大生产的资金;到了1917年,吉列在特拉华州的公司成立,它每年销售100万把剃须刀和1。15亿个刀片。1917—1945年间,美国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刺激了吉列剃须刀和刀片的市场需求,战争成为空前的促销和宣传手段。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吉列施行多元化发展与跨国经营相结合的战略,积极进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并成为一家国际化、多元化、面向顾客的大型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在世界各地设有分支机构与工厂。吉列的国际业务量占公司全部业务量的比例从1965年的32%,上升到1978年的50%,到了1993年,这一比例已达70%。多年来,吉列产品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一直敌意收购吉列公司的案例分析经典案例赏析中国并购评论处于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1990年,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传感器(Sensor)剃须刀;1992年4月,它已经占领了非一次性剃须刀市场43%的份额,每年带动售出10亿个刀片;到了1994年底,吉列借助这一产品已占据了剃须刀和刀片市场67%的份额。目前,吉列形成了5大盈利中心:博朗小家电、文具、传统清洁用品(如除臭剂、洗发水)、牙刷以及剃须刀和刀片。 吉列公司推崇稳健型的经营模式,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公司股东的重要性。由于在主营业务的选择上以现金流充裕、产品具有重复性消费的特点(剃须刀及刀片、牙刷、电池),所以吉列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现金流,并定期发放固定数额的股息,从而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群体中树立起稳健经营、保障分红的良好形象。同时吉列在世界范围内培育起一个高效的营销体系,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吉列在二级市场上一直是追求长期投资回报的中小股民所追捧的对象,其收益表现一直优于代表美国市场平均水平的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 1982—2004年间总体业绩优良,公司在1986年、1991年、1995年以及1998年四次股票拆细后,平均股价依然保持在40美元上下,这表明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是一路上扬的。在此期间,公司分红的水平亦相对稳定。 二、收购方的基本情况 三次收购吉列公司的主要有两个收购方,一个是康尼斯顿集团,一个是雷夫隆集团的佩雷尔曼。康尼斯顿集团试图通过争取代理权的方式来争夺吉列董事会四个董事席位,从而达到控制吉列公司的目的。一旦控制了吉列董事会,就会作出分拆出售资产的决定,以争取更高的收益。佩雷尔曼拥有奥林奇收购公司,它是一家主要从事杠杆收购的公司,由雷夫隆集团、马克安德鲁斯及福布斯集团共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一汽收购天津汽车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分析 ——一汽集团收购天津汽车 案例简介: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和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书,通过此次重组,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将中国最大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天津汽车(000927)收入囊中,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自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行业并购、合资一直不断,此次的重组也因为双方的行业地位和闪现于后的国际巨头身影而倍受瞩目。通过本次并购,一汽借助天汽的夏利平台将彻底整合中国低端家轿市场,而夏利凭借一汽实力也将彻底摆脱其它经济型轿车的追赶,有望真正夺下“中国家庭轿车第一品牌”的龙头位置。 一、公司背景 1、天津汽车天汽集团是我国较早的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是国家规划的小排量轿车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夏利轿车曾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面对急剧增长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天汽却显得有心无力。神龙汽车和上海通用都在这一市场上给天汽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新近推出的夏利2000也未能挽回颓势,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天津汽车2001年每股亏损0.06元,2002年第一季度也报出巨额亏损。 2、一汽集团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从现有的产品分布来看,一汽的奥迪、宝来、捷达在3个市场中都有上佳表现,但一直以来在小型车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划,所缺的正是家用小型车。 二、收购动因分析 1、进军低端家庭轿车市场作为中国核心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一直在经济型轿车生产上无所作为。现在,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已成为汽车厂家必争之地,在众厂家高喊要“打造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口号下,一汽却因为产业结

案例分析 卡夫收购吉百利

卡夫收购吉百利-案例分析.企业兼并案例分析

---卡夫收购吉百利 班级:XXXX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提及世界级的食品行业公司,就不得不提玛氏,卡夫,雀巢,好时,费列罗,百事,箭牌,吉百利这几家巨无霸,而其中任何一家的变化都会对食品行业的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故而,卡夫收购吉百利绝对影响空前,也必然引起商界,金融界的关注。 案例描述: 2010年1月,世界金融界传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英国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会终于同意接受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递上的收购 要约,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终于如愿和英国糖果业巨头吉百利走到了一起。 其实,卡夫收购吉百利的历程可谓是历尽艰辛。2009年9月初,卡夫向吉百利提出了103亿英镑的收购价,约等于对吉百利股价溢价31%,被吉百利以出价太低为由拒绝。2009年11月初,在英国收购委员会的最后期限前,卡夫递交了对吉百利的收购建议,仍维持9月时的方案,因卡夫自身股价下跌实际报价不涨反降,吉百利对此作出讥讽回应。2009年11月下旬,收购传闻四起,其间向吉百利送上“橄榄枝”的企业不在少数,雀巢、好时、费列罗都曾是“绯闻”竞购者。2009年12月14日,吉百利猛烈抨击卡夫食品的敌意收购,敦促投资者不要让卡夫“窃取”他们的公司,呼吁股东拒绝卡夫提出的103亿英镑敌意收购报价。 到2010年1月19日,卡夫同意以每股8.4英镑,收购价包括5英镑

现金及0.1874股卡夫新股换取1股吉百利股票总价值约117亿日,卡夫在其公司网2月2年2010收购吉百利。亿美元)197英镑(. 的股东接受了71%站上宣布,在稍早时进行的吉百利股东表决中超过亿美元的交易已经获这起高达190117卡夫亿英镑的要约收购报价。个多月来的讨价还价。联姻结束了双方4得了吉百利董事会的首肯,

趣多多案例分析

趣多多:要多逗有多逗 2009-9-3 (1022次阅读) 来源:土豆网 趣多多 土豆网 卡夫品牌“趣多多”推出了Cookie Guy曲奇人新形象,客户希望借助视频网络平台,让这个新品牌代言人和目标用户产生线上线下的互动,将新形象展示给更多潜在的消费者,使形象深入人心。土豆策划部通过策划,启用了“线上愿望视频征集”和“线下愿望实现拍摄”为趣多多新形象做一个整合的推广。土豆平台以视频征集的方式向网友征集愿望,活动由趣多多提供愿望实现基金,并帮助入围作品的作者实现愿望。土豆在完成视频征集的同时,配合公关公司,完成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7个城市的愿望实现视频记录过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整合互动的活动营销新模式。 基础信息 作品名称:趣多多-要多逗有多逗”愿望征集活动 广告客户:趣多多 活动起始时间:2009年4月 活动导读部分 卡夫品牌“趣多多”推出了Cookie Guy曲奇人新形象,客户希望借助视频网络平台,让这个新品牌代言人和目标用户产生线上线下的互动,将新形象展示给更多潜在的消费者,使形象深入人心。土豆策划部通过策划,启用了“线上愿望视频征集”和“线下愿望实现拍摄”为趣多多新形象做一个整合的推广。土豆平台以视频征集的方式向网友征集愿望,活动由趣多多提供愿望实现基金,并帮助入围作品的作者实现愿望。土豆在完成视频征集的同时,配合公关公司,完成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7个城市的愿望实现视频记录过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整合互动的活动营销新模式。 具体内容 市场环境:

作为登陆中国市场有一定时间的卡夫食品下的趣多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树立了一个较为恒定的品牌形象,但是产品的记忆点始终不够明晰。2009年4月,趣多多把有点Crazy,无厘头傻里傻气,充满怪异念头,个性十足的Cookie Guy曲奇人饼干形象引入了大陆市场,那么如何借助产品形象的这一变化,借助视频网络平台实现个性化营销,成为首要问题。 策划目标: 结合市场环境和趣多多Cookie Guy的新型产品,确定策划目标如下:传播人群: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生活、工作压力大,需要宣泄喜欢有笑点的事物的新兴人群。传播效果:将时尚有趣的趣多多结合年轻、互动体验的土豆,打造更加出众的品牌印象,传递“生活中的乐趣,要靠自己一点点寻找;善于发现的人,拥有更多乐趣”的品牌主张。 执行过程:(包括策略、创意、营销等内容描述) 活动由趣多多提供基金,并且由Cookie Guy帮助实现愿望展开。土豆平台则分两个部分与目标消费者展开互动:(一)线上愿望视频及相册征集。在土豆网上以互动背景、banner、Loading等媒体位置引导至土豆活动专区,以视频征集、愿望选择的方式向网友征集愿望,在推广期中每周每个城市征集两个最打动人心的愿望。(二)线下愿望实现过程视频记录。土豆在完成视频征集的同时,配合公关公司,完成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7个城市的愿望实现视频记录过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整合互动的活动营销新模式。土豆网在配合客户公关活动完成愿望征集的过程中,为保证活动良好宣传效果,原创出四部病毒视频作为愿望召集,并在活动尾声时,以“趣多多奥斯卡”的方式评选出优秀视频以作为活动总结,设置了无敌雷人奖、影视翻拍奖、饼干妙用奖、逗趣相册奖四大奖项。 媒介表现

企业防范敌意并购问题研究

企业防范敌意并购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企业之间出现频发的控制权争夺事件,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以及投资目的的转变,机构投资者已经无法满足于简单的投机获利,开始采用相关举措想要参与公司治理,客观来看能够约束管理层的个人行为,保障中小股东权益,但也会破坏上市公司多元股权结构,导致一股独大,为私人牟利,发生控制权滥用问题,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这些并购行为过程中既有善意的收购行为,也有敌意并购,使得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加剧。所以,作为上市公司必须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如何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防范敌意并购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自2015年7月10日宝能系首次举牌开始,到最后监管层于2016年7月的介入,这场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教科书式的商业大战引发世人瞩目,宝能系通过多渠道、高杠杆募集资金,向万科多次举牌,160天登上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为了反对宝能系获得控制权,向华润、安邦以及监管层寻求帮助,最终因证监会介入,终止了这场控制权争夺的进程。 本文主要通过对宝能万科这次控制权争夺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从顶层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些许建议。万科控制权之争案例典型影响广且透明,为笔者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体来说,笔者将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文献综述法为辅。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其次梳理归纳文献和相关理论之后,分析我国市场敌意并购的特点和动因,并以此案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控制权争夺的过程、宝能系动因,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与管理者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最后对企业发展过程

中抵御敌意并购提供改进建议。 笔者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未来上市企业股权争夺越演越烈是可以预测的。目标企业要反击敌意收购,维护企业控制权以及长远利益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