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贴费)实施细则

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贴费)实施细则

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贴费)实施细则
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贴费)实施细则

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贴费)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贷款贴息贴费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贴息(贴费)资金,是指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的,专项用于符合规定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银行贷款贴息(贴费)资金。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银行贷款,是指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贴息范围及条件的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季节性收购农副产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流动资金贷款。

第四条本实施细则所称贴息(贴费)资金的市、区财政分担比例按照《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规﹝2018﹞2号)规定执行。

第二章扶持对象、范围及条件、标准

第五条贴息(贴费)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涉农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项目,重点支持市委、市政府、市农业主管部门明确的重要工作(项目)的经营主体。

第六条贷款贴息(贴费)对象为项目前两个会计年度内通过银行立项的贷款,并只对项目上一会计年度内发生的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进行补贴。

第七条贴息范围。贴息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贷款、收购农产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贴费范围。贴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符合条件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担保费和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费。

第八条贴息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本市农业发展规划要求,有效提升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项目申报单位在本市注册登记(或认定)2年以上。

(三)涉农企业项目申报需满足:(1)流动资金贷款单笔贷款5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300万元(含)以上;(2)固定资产贷款单笔贷款300万元(含)以上;(3)单个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1亿元(含)。

(四)固定资产投资的跨年度贷款,贴息期限原则上为1年,承担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享受一次申请连续贴息,最长不超过3年。对收购农产品、购买农资等流动资金贷款,按照实际贷款期限贴息,最长不超过1年。贴息周期为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九条贴费条件。对“双控”标准范围内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担保费和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费给予补贴。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双控”标准。一是控制业务范围。服务范围限定为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田基础设施,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业态。二是控制担保额度。服务对象聚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单户在保余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条贴息标准。对符合条件经营主体贷款按照市场报价利率(LPR)50%给予贴息;承担市委、市政府、市农业主管部门明确的重要工作和重点保障内容,并符合条件经营主体贷款按照市场报价利率(LPR)80%给予贴息。

对单个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度贴息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不超过100万元,对单个企业的年度贴息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贴费标准。符合条件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担保费和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费,按照实际支付的担保费用给予全额补贴。

第十一条对于项目单位因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以及超出财政贴息贷款额度上限的部分,不予贴息。

对于项目单位因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造成贷款逾期的,不予贴费。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定

第十二条符合本实施细则明确的扶持条件的项目,按照属地管理、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原则,由项目单位向认

定或登记注册的街镇(乡)、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提出贴息贴费项目申请,市属企业等直接向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每年提出项目申请的时限及各涉农区上报材料的时限,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发布的《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申报指南》等有关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申报材料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申请贴息资金时,应当提交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账凭证、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等原始凭证电子扫描件(照片)及复印件,并填报《贴息资金申请表》。

涉农企业申请贴息资金时,应当提交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账凭证、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贷款落实情况及投入生产经营情况说明,贷款使用年度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等原始凭证电子扫描件(照片)及复印件,并填报《贴息资金申请表》,提交申报资料真实性承诺及由相应资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应包括贷款用途等相关信息。

申请贴费资金时,应当提交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费发票、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费发票等原始凭证电子扫描件(照片)及复印件,并填报《贴费资金申请表》。

第十五条不予受理项目

1.同一项目单位(包括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当年度申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直接补助项目、贷款贴息(贴费)项目和以奖代补项目中两种及以上扶持方式的;上一年度有未验收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直接补助项目和以奖代补项目的;市属企业不同公司申请贴息资金不受此限制。

2.同一项目单位连续获得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扶持已达三年的。

3.已享受其他财政贴息(贴费)资金的项目。

4.被各级财税、审计、监察等部门检查发现存在较大问题,或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的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

5.越级申报、逾期申报的项目。

6.其他未按规定申报的项目。

第十六条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要对项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申报材料汇总后上报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审定。

第四章资金拨付及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自收齐申报材料之日起,应在30个工作日内初审完毕并汇总资金申请表,联合行文上报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自收齐申报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通过人行上海分行对贷款真实性进行核查,经公示等程序后,批复下达。

第十八条区财政部门自收到市级财政贴息(贴费)资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市级贴息资金连同区级配套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第十九条市农业农村委将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发现截留、挤占、挪用贴息资金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贴息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自2020年10月1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5月2日止。

附件:

1.上海市区贷款财政贴息(贴费)资金汇总表

2.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财政贴息、贴

费资金申请表,涉农企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040640.html,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

北碚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北碚区柳荫镇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产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比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分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柳荫镇 1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中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人“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主要以产品型都市农业为其主体,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符合健康安全要求的农产品。除此之处,也发展了服务型和体验型的都市农业。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出了观光农园,垂钓乐园、森林旅游、观光牧场、租赁农园、少儿农庄、民俗观光村、民宿农庄等多种形式。此外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也展开了都市农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了重庆主城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方向。北碚是全国知名的生态模范城,在北碚发展建立“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区”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与良性循环,它将是实现城乡统筹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示范地。北碚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都市型农业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抓,已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都市型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搭建都市型农业发展科技平台和人才智库。根据北碚区功能定位,柳荫镇被确定为北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 2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2.1自然条件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 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 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 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 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 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 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由此不难看出, 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 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给北京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 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农业的社会价值通 过各种途径显现,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和科研示范窗口;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 镇居民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拍卖 活动中,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个大桃卖到6800元,一个苹果卖到66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从过去时角度看,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确实发生了背离;但从未来时角度看,正是这种背离使我们看到农 业的多元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而且不断增值。 第三,农业环境的再认识——优势得天独厚。 其一,市场需求旺盛。2006年,全市农副产品需求量超过800亿元,特别是北京拥有潜力巨大的高端 消费市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其二,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家,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意见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大委发[2010]2号 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2010年2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推动全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深度开发农业新功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现就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实施了以“多予不取放活”为核心的强农惠农政策,取得了显着成效,为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市正在深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要求农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功能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相联

系,走都市型现代农业道路,这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需要。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升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农业是重要基础,农村是重要区域,农民是重要力量,“三农”工作仍然是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推进全域城市化的需要。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市城乡统筹进入全新阶段,必将促进工业与农业互补、农村与城市互动、农业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农业自我提升的需要。我市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提供名优特新精细美高端农副产品上下功夫,在开发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文化创意功能上见成效,在提高外向度中创品牌、赢市场。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城市功能和资源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运行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惠及民生的目的,将有力地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

阳台搭建菜园 农业走进城市——北京市朝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对农业产生的影响,论述在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积极发挥自身科技职能,拓展科技服务领域,以阳台菜园为载体,启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六进”工程,推进农业走进城市,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扮靓居民家居,增加城市中的农业元素,促进朝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阳台菜园; 农业进城; 生态建设; 有机蔬菜 北京市朝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过20 a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业园区逐步壮大,加工配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认证覆盖率高,已实现规模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工配送企业为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和蔬菜应急保障作出了贡献,休闲农业通过加强景观建设、规划设计、艺术创意,使景观提升、环境美化,丰富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内涵,为市民下乡旅游休闲提供了好去处,开发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朝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进一步扩大,农业的生产性空间逐步收缩,在朝阳区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工作职能,找准农业功能定位,促进农业转型和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是现今面临的重要课题,朝阳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中心围绕朝阳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本着“服务街乡,开发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功能,发挥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原则,以“促进农业走进城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田园城市,靓丽居民家庭”为目标,开展了都市型阳台菜园有机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并以此项技术为核心,启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六进工程”,即“进街乡、进机关、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进北京市朝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城市拓展。 1 北京市朝阳区发展阳台菜园的背景及必要性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由此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和百姓幸福的大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美化城市、靓丽家居的功能,为城市乃至每个家庭传递美,同时能修身养性、培养气质,丰富家庭生活。 1.1 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朝阳区城市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土地腾退,拆迁上楼,新建了很多居民小区,城市的热岛效益显现,因此城市发展需要加强生态建设以提升环境质量,而阳台种植蔬菜可以为城市增加“绿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和改善环境,为城市加强生态建设搭建平台。同时,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对生态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向往绿色生活,渴望有一份耕耘的田地和安全的农产品,甚至在有些社区出现了居民占用绿地种植蔬菜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发展阳台菜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1.2 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农业的发展经验发达国家城市农业十分发达,农业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做为一种产业已发展了几十年,在楼宇的楼顶、露台、居民家阳台种植蔬菜,形成绿色景观,收获多样化、精致的农产品,不但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达国家城市农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1.3 发展阳台菜园符合区域农业定位要求朝阳区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的结合更加紧密,是市民下乡的出行首选和最佳下乡半径。营造环境友好的和谐区域,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区”是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一要发展休闲农业,营造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提供好去处,吸引市民下乡,二是要推进农业进城,发展城市农业,实现

上海市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 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有143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4.82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28个,有163项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 上海市宝山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区域概况 上海市宝山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宝山区北部的"三罗"地区,南起罗南镇塘汇河、北至罗泾镇新陆村新洋机耕路,以潘泾路为轴线的两侧区域范围,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耕地面积1.8万亩,涉及罗南、罗店、罗泾三个镇、24个村,整个园区呈狭长带状分布。 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宝山现代农业园区是本区农业跨世纪发展的重大工程。园区坚持以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为宗旨,以发展特种水产和绿色蔬菜主产业为特色,加快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市场一科研一开发一生产一加工一销售各个环节配套的,具有源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的营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的产业经营。在3年内,完成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良种的引进和改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招商引资和多元化投资,来发展特种水产、绿色蔬菜、特种经济植物等产业,建成若干个集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和融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实体,使园区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益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园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和宝山特色的园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 园区东临长江,南连郊区环线,西傍国家一级公路沪太路,北与江苏省太仓市相邻。市政交通设施健全,区域内的主要骨干道路己呈网络化,交通十分便捷,为园区进出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园区紧邻上海宝钢、石洞口电厂和沿宝山的长江各港口等中央、上海市大型国有企业,其一是可成为园区产品的广阔销售市场;二是为园区建设所需的供电、水、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产品的出口转运提供了优越的依托条件和发展环境。 农业基础设施良好 园区内耕地成片,均为一级农田。近10年来,市、区、镇先后在园区区域内投入资金1.17亿元,建成了宝山区蔬菜园艺场、黄瓜研究中心、出口蔬菜加工基地、设施蔬菜基地、"三高"粮田示范区等,形成了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区域所在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园区区域的罗南、罗店和罗泾三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园区区域内已有农业固定资产1亿多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本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资金保证。 招商项目 长兴柑桔出口加工基地 有机蔬菜实验场 鳗鱼深加工 蔬菜加工出口 和平特种动物繁育养殖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近些年来,北京加大了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风貌,为更好推动和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意见。 壹、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壹)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十壹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实施“221”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集成政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特色、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绿色附加值,使郊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市场引导,主体积极的原则。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确定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靠市场调动运营者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社会、企业及个人资金,共同推进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政策措施要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特点,提升农业的科技、绿色、文化、加工等附加值,按照层次推进、重点推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创新机制,集成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公共资金,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力争实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育亮点的目标。 优化结构,扶大成强的原则。结合“221”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优项增量,培育特色的产业,促进郊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的强势,集优成势,把产业扶大做强。 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落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搭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完善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投入机制。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郊区农业由单壹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使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谐发展。 二、政策扶持重点和条件 针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意见重点围绕构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 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是市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2000年被市政府批准为重庆市农业科学园区。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庆示范区。2009年1月9日被建设创新型国家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示范园区”之一。2010年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比位居全国38个园区第八名。2013年被科技部评为优良园区,并列入“国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基地”之一,承载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城乡统筹的重任。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的规划,核心区(包括核心A区和核心C区)规划面积为3889公顷;示范区位于渝北区内;辐射区位于渝北区外重庆市内。 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建设;示范区主要承担“熟化”科研成果的示范、技术培训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和生产加工。园区强化“三区”联动,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强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核心A区位于重庆主城,地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腹心地带,面积1143公顷。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2011年6月,《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石盘河、果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审批,规划用地面积726.57公顷,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为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渝北区“一线两圈三片”布局的重要节点,将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总部金融、文化创意、高端商业商务等第三产业,形成以食品城大道为南北轴,布局商务办公、商贸服务为主,兼有居住、滨水公园、文化娱乐、医院、学校配套的城市新中心。 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兴隆镇境内,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总规划面积2746公顷。2011年6月20日,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区政府98次常务会审定。作为现代农业“一区三带十基地”布局的主战场,总体定位为打造“西部农谷”,集中于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统筹城乡示范和大都市旅游农业休闲,功能分区为农民新居、智能温室区、科研总部聚集区和都市园艺产业区,重点建设异域文化、特色餐饮、健身养生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做靓重庆1000万人的农业大公园。 核心A区自1997年开发建设以来,已成功引进126家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1个,其中泰山电缆已达22亿元),主导产业有电线电缆、汽摩零配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年工业产值逾60亿元,累计创税收约25亿元。随着规划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型商贸企业、总部基地群入驻,将在确保年税收5亿元的基础上迎来新增长点。截止2012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全面建成三期统建房、园区实验小学、石盘河箱涵、宝圣大道、宝环路、食品城大道、210国道绿化改造等重点工程,综合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一个崭新、文明、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中心城区已呈现雏形。 核心C区自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以来,已完成土地流转1.8万亩,总规和控规相继通过市、区政府审批。目前已引进三家精品农业旅游项目。其中,常青藤·四季田园一期1600亩已建成开园;五谷地·翁布里亚已启动建设;北农·奇彩山谷生态园已开展基建和农业生产。贯穿其中的东西干道、空港大道向北延伸段、兴古路、210国道兴隆段绿化改造正快速推进。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

有关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本附件】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级 市级 不】 【时效性】有效 【公布单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位】 【文号】京政农发[2005]66 【颁布日2005-11-03

期】 【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适应城乡互动进展,构建和谐社会,依照首都功能定位,结合本市经济社会进展实际,现提出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导意见。 一、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定性和必要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 我市农业进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进展现时期的客观要求。北京农业正处在特不重要的历史性转型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十分必要,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首都农业进展方向的必定选择。 从外部环境看,北京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

高等特点,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和二、三产业迅速进展,科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是首都农业的巨大优势。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巨大的能量集合体,对郊区经济社会进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首都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差不多成为都市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任务,农业的环境贡献功能需要进一步彰显。北京山区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62%,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需要我们开发利用,放眼以后,丰富的山区资源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展提供较大的进展空间。 从农民增收的实际要求看,由于受生产资源的制约,农业进展差不多不能单纯通过数量规模的扩张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要充分发挥农业对郊区农民增收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进展,就必须进一步依照首都经济社会进展变化,拓展农业进展空间,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当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已逐步形成城乡统筹进展的合力,同时北京的经济进展具备了都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部分区县已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究和有益实践,因此,北京农业适时转型,借势推动都市

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根据《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规[2018]2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市、区、镇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聚焦三区建设及产能提升,支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资金。 第三条项目和资金管理按照市规定,实行市级统筹、分级负责、市区联动、部门合作。区农业农村委会同区财政局负责做好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预审、项目申报、市计划批复后的立项批复、监督检查、项目验收、整改复验、决算上报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项目市和区本级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监管,项目中设施设备等货物的政府采购工作;区建设管理委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嘉定新城管委会(马陆镇人民政府)、嘉定

工业区管委会、菊园新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负责项目意向申报、配套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项目建设管理、财政性资产管理等。 第二章项目储备和预审 第四条项目建立储备库,各镇应提前一年向区农业农村委申报项目意向,区农业农村委根据农业规划、“三农”工作重点和产业发展导向对申请入库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储备库。 第五条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对项目储备库内的项目进行预审,并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列出当年申报计划。申报计划经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三重一大”讨论通过后报区分管领导审核,对重大项目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经审定的项目,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可研报告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区财政局统一委派投资监理前期参与编制可研报告中投资概算评估,编制完可研报告的项目由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联合报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审批。 未列入申报计划的入库项目自动结转至下一年度储备库,库内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章审批和建设管理 第六条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下达的项目计划批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乡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观光农业、组织化农业、信息农业。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Abstract: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st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developing keystones of Beijing’s modernistic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clude: high-tech agriculture,brand agriculture, safety agriculture, tourism agriculture,organizing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 work about developing Beijing’s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 【关键词】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 Keywords: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Peri-urba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京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于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十一五”期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横向对比看,这一比例是最高的。当然,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目标中,生产发展始终占居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发展是“本”,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就京郊而言,由于常规农业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解 尽管都市农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早在50、6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做法。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