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

陆游生平介绍

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南宋孝宗时被起用。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酒,柱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因此,自号“放翁”。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陆游生平简介

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游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陆游的作品简介

陆游的作品简介 陆游 字务关,号放翁,是南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写过很多诗词 作品,我们都是从小背诵着他的诗词长大的。 首先, 陆游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这也是谈到陆游是什么诗人常人立 刻会想到的一点。陆游逝去后,留下了很多他的诗词著作,一共有 9300 多首, 是中国史上存诗量多的诗人。 而他的很多诗词作品都是表达了他对于抗金杀敌和 收复中原的伟大报复。比如说《示儿》、《浪淘沙》、《长相思》等等作品,语 句都其悲壮和豪迈,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怜惜和敌人的仇恨, 洋溢 着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陆游还是一名重感情,专一的诗人。陆游二十岁的时候不顾母亲的极 力反对与唐琬结婚了。婚后,陆游母亲一直处处针对唐琬,最终,唐琬和陆游被 母亲强行拆散, 陆游伤心不已, 悲痛欲绝。 陆游和唐琬离异后, 陆游便写下了 《钗 头凤》、《沈园》等诗词来追忆和唐琬在一起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最后,陆游也是一名谦逊,卓越的诗人。陆游会经常看一些其他诗人写的作 品,他善于去学习其他诗人的作诗风格和精华部分。因此,他诗词作品才会有如 此大的成就。比如说他的有些诗词是和李白 的作诗风格有些类似,所以被诗人称为“小李白”,以及和杜甫 同被世人称为“诗圣”等等,这些称号都是对于陆游诗词作品的肯定。 陆游《示儿》赏析 纵观陆游的一生, 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贯穿了陆游的一生, 即使到了人生的最 后陆游依旧还是记挂着国家,在病重将死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全诗的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陆游自知自己命不久矣, 想到死了人本 来应该是无牵无挂的,但是马上话锋一转,下一句立刻就说,但是现在死还有一 点遗憾的就是还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失落的国土还没能收复, 所以心中还是饱 含着悲伤。悲伤的氛围还没有持续多久,陆游马上就转悲愤为激昂,陆游深信总 有一天南宋能够打回去, 将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 所以在最后一句告诫自己的儿 子,虽然自己已经是看不到祖国一统的时候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家一统,一定 要把这个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自己。

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人物简介 [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 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 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情生活 作者:佚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不过,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个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即使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 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 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 看到唐琬这个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不过下,一扬头 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 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 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不过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陆游

陆游简介 本名:陆游字号:字务观号放翁 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绍兴) 出生时间:1125年11月13日(旧历十月十七) 去世时间:1210年1月26日(旧历十二月廿九) 主要作品:《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后世地位: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 陆游 中文名称: 陆游 又名: 陆放翁 性别: 男 生卒年: 1125~1210 国别: 中国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钗头凤 生平简介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

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人物生平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 陆游 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6], 陆游像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更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博学多识,所以陆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他极大的文学天赋。陆游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十分坎坷,当时爆发战乱,金兵攻战遭受国难。这些残酷无情的场面在当时小小的陆游心里留下影子,也为后来陆游所写爱国诗歌打下基础。 (一)年少家境 由于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所以被朝廷任命官职。后来到了考试的时间,他便进京赶考,考试结果出来得了第一名,本该是开心的事情,却因这次考试里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名次却输给陆游,导致秦桧心中恼怒,他便视陆游为仇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仕途上给陆游使绊子。后来秦桧死后,他的仕途才有所前进,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奉官家诏书入朝,当时走水路会快点,便选择了水路进京。不料在淮河的船上生下了陆游,因为生于船舟,取名陆游。那年冬天,金兵南下,北宋却节节败退。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陆宰带着全家逃回老家山阴。侥幸逃跑的皇族赵构,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朝廷。金兵知道后渡过长江继续攻打,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率群臣南逃,陆宰也带领着全家投奔东阳,后来岳飞击败了金兵,朝廷得到暂时的安稳,陆游一家也在东阳安定下来,那年陆游四岁。出生于南北宋朝的时代更迭,其他民族入侵,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仕途经历 后来,陆游才能进入仕途,在福州宁德县当主簿。没多久,便调入京师,按照敕令册封的官职任职。陆游进入朝中后,当时南宋初建,官家急于拉拢人心,想要加封很多人为王爷,陆游进言官家说,不是皇亲国戚,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要随意加封。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便不好收拾。官家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后金宋议和,国家处于相对安稳的时间,高宗和他的父亲不同,他迷上了古玩珍奇,陆游认为国家处于国土沦丧,受人欺凌,天子应该勤于国事,甚至讲出来了天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应该是国富民强,收复失地。几年后,陆游又认为杨存中掌握禁军时间太久,权威日盛,长此以往禁军会只知道杨存中,不知道天子,因此向官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觉得有道理,降了杨存中的官。又过了几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当时,南宋在频频抵抗中,已经有了一些可以用的将才。陆游上书,说现在有了一些可以领兵的将军,敢用命的士兵,我们应该整顿军务,培养人才,为收复失地做准备。孝宗却没有重视,陆游就让告诉了大臣张焘。张焘是个急性子,刚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气冲冲的跑进宫里,一时间气愤难平,当场质问官家为何不听陆游的建议,言语激烈,孝宗被顶撞的十分难堪,听后就下旨贬陆游为镇江府的通判。 隆兴元年,才人辈出,以武将为佳。当时金人也开始不满足侵占的土地,想进一步扩张。宋孝宗多次考虑以后,任用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知道后写信给张浚,建议他早点想出一个长久的计策,不要轻易出兵。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后来因为李、邵不和,宋军大败,金军趁势扑压,从此主张求和派的声音越来越多。张浚因为兵败被贬为江淮宣抚使。过了几年,官家越来越宠信龙大渊、曾觌,他们两个人又是铁杆主和派,陆游主张出兵攻打收复失地,政见不和,朝堂也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陆游想除掉他俩,和张焘一起上书朝廷,孝宗看到信后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并回

陆游生平个人简历

陆游生平个人简历 你知道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吗?了解过他的一生吗?出国 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陆游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陆游生平个人简历(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品集有:85卷,80卷,50卷,2卷。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他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陆游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2岁便能诗文,17岁便有诗名,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陆游的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以后,形成豪放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陆游有七子一女,前妻唐琬,第二任妻子王氏。陆游的诗,现存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

期存诗仅200首左右。这一时期的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长期蛰居故乡山阴,直到他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这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务,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此外,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130首。同时,陆游也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关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经典唱段著名的有:,,,等。延伸阅读朋友,你是不是也为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自我介绍而感到烦恼呢?求职面试自我介绍该怎么说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汇总的'求职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

陆游的诗全集_陆游简介_古诗大全

陆游的诗全集_陆游简介_古诗大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朝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词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陆游的诗全集: 《示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

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

陆游参考资料简介(生平

陆游简介(生平、政治立场、仕途)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将近三十年间(三十三岁至六十五岁),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在陆游沉浮的仕途中,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一次,是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欢迎共阅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称“李杜”2俗淳”我牺牲。3年(800815),(846 4、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

陆游人物生平介绍

陆游人物生平介绍 陆游人物生平介绍 寄语: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陆游人物生平介绍由励志故事网收录,欢迎阅读。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

陆游生平经历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婉成亲,后被其母亲强行拆散,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陆游生平个人简历

陆游生平个人简历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品集有:<剑南诗稿>85卷,<老学庵笔记>80卷,<谓南文集>50 卷,<放翁逸稿>2卷。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他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陆游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从小受过良好的家 庭教育,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2岁便能诗文,17岁便有诗名, 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 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陆 游的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以后,形成豪放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 热情洋溢。 陆游有七子一女,前妻唐琬,第二任妻子王氏。 陆游的诗,现存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 首左右。 这一时期的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 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长期蛰居故乡山阴,直到他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这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 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务,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 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 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此外,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130首。同时,陆游也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关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经典唱段著名的有:<咏梅>,<浪迹天涯>,<闻婢报倍惆怅>,<如坠深渊惊离魂>等。

2020年陆游生平事迹要概括的

陆游生平事迹要概括的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 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 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 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 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

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 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 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 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 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 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 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

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 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张志和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张志和 - 唐代诗人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人物生平 折叠少年成名 张志和坐像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 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 天宝六年(747年),16岁的张志和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李亨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

渔歌子,曲牌名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②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青箬笠,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释词】①不须:不想。②归:回去,回家。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简单的意思】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品评】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相关文档